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古陶瓷的真伪是收藏和买卖的首要问题

古陶瓷的真伪是收藏和买卖的首要问题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怎样鉴别古瓷器的年代 贴花和印花瓷器的鉴别

2021-04-13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仿制古陶瓷中的精品并冒充“真品”出售目前在我国已颇具规模,仿真水平也越来越高。据说个别的仿品连古陶瓷鉴定专家也难以辨别真伪。但一件赝品仿造得再好,它也没有历史价值,因而亦没有文物价值。赝品不但给买家带来巨额的金钱损失,还给收藏界带来一系列的误导,任何一个收藏家或收藏机构对赝品深恶痛绝的原因也就在于此。“目鉴”是古陶瓷传统的鉴定方式,它已运用了_上千年。“目鉴”实质上是一种“比较断代断源(产地)法”,绝不能把它看作一种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测。“目鉴”方法是鉴定者通过观察器物的胎、釉、彩、纹(饰)、工(艺)、型,再结合自己所积累的有关该类器件的知识相比较而得出断代和断源(窑口)的结论。这种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考古标型学”在方法论上没有问题。“科技鉴定”中的元素成分分析方法同样也是通过比较来得出结论。问题在于“目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容易受鉴定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同一件器物,不同鉴定者的结论往往会截然不同,甚至同一鉴定者亦会先后给出不同的结论。在收藏界,这已是耳熟能详的现象了。因此,能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古陶瓷进行准确的、客观的、数量化并可重复的技术鉴定就成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正德瓷器真伪鉴定

对古陶瓷进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在国际上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且这种鉴定方法发端于欧洲。原因如上所述,中国古陶瓷是世界性的重要收藏品,但在国外没有中国那么多的“目鉴”专家,加上他们传统上对科学技术非常尊崇,古陶瓷的科技鉴定就成为一门学问并在国外首先发展起来。“科鉴”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客观性,它是完全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之上,在科学原理上是经得起推敲的。检测的成败在原则上只取决于受测样品、仪器和检测程序的正确性,不取决于具体的操作者。换句话说,它的结论是可重复的。

古陶瓷的科技鉴定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展开,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阻力,这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首先,古陶瓷的科技鉴定研究在中国的历史还很短,而且它不是像用显微镜看细菌那样一学就会的技术,现有的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它独特的复杂性。但“目鉴”具有人为随意性并经常出现“误鉴事故”,因此古陶瓷的鉴定应该将“目鉴”和“科鉴”两种方法并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看法基本上已成为广大严肃的、力求探索真知的古陶瓷专家和收藏家的共识。2003年10月,“古艺术品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双轨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吕济民、史树青、耿宝昌、孔祥星等我国著名文物专家均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古陶瓷科技鉴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我国的文物和科技部门近年来也对科技检测从设备到人员均加大了投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陶瓷科技鉴定从技术到制度都会有重大的进步。

在讨论具体的古陶瓷的科技检测方法之前,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检测要有一个定义或判断,不能也不应“鱼目混珠”。真正的科技检测最基本的一点必须是数量化的,即进行定量测量的检测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测量数据出来以后,结论是按照科学标准自动做出的,无需再有人为的主观判断。从这一个基本点出发,我们可以知道,近年来日渐流行的痕迹学等鉴定方法可能很有效,但严格地说,因为它不是进行定量的测量,结论是由操作者主观做出的,因此还不能算科技鉴定,只是在显微镜协助下的传统“目鉴”的延伸。

科技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元素成分分析”方法和“热释光”方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检测技术,而后者更是国际上最通用并已进入商业运作的科技鉴定方法。笔者是物理学工作者,同时也是古陶瓷爱好者,撰写这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主要是想帮助读者对科技鉴定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作为一种科技鉴定方法,其基本原理必须建立在已有定论的物理学理论基础上,目前的古陶瓷科技鉴定方法能达到严格的科学标准的,大体上只有“元素成分分析方法”和“热释光方法”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理论都是物理学长期研究的结果,前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后者更是超过三百年。前者测量的是胎、釉或彩料的化学成分,后者测量的是与瓷器烧成后时间长短成正比的吸收自外界的能量。它们都是作为一种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被物理学家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后形成的一种科学方法。随后,人们发现它们同样可用于古陶瓷的断代鉴定,因此才被引入到古陶瓷的研究当中。有趣的是这两种方法是基于完全不同的物理学考虑,但它们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矛盾,而且可以同时应用于某件器件的检测。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古陶瓷真伪的鉴别方法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陶瓷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现将古陶瓷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减法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好坏


鉴定古陶瓷不是做加法,将书中符合的地方一条条罗列出来,而恰恰是在做减法,一条不对,就可以全盘否定。

画风不绝对

古陶瓷鉴定领域目前鱼龙混杂,我觉得在这当中有一个误区,就是将传承与仿制区分得过于绝对,似乎每一个朝代的瓷器都会在风格上发生突变,而没有传承衍变的过程。比如清中期的民窑青花龙纹大盘,有人写文章说可能发生于康熙晚期,然后在雍正早期、中期、晚期出现不同的变化,龙画得比较凶猛就是早期的代表,慈颜善目的就该是晚期的。但我查了多部史籍,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我觉得画匠有自己的风格,民窑更赋予他们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所以龙的表情神态各异是正常的。再比如上次在电视里,一位先生讲解棒槌瓶在崇祯晚期和顺治年间的不同画法,即由圆脸变成了尖脸,我认为不管圆脸还是尖脸,都是画匠的不同审美取向,不可能明朝灭亡,景德镇的工匠们马上就改变了风格。虽然陶瓷画风的衍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时代的影响,但并没有如此明显绝对的界限划分。

鉴定靠工艺

传统的鉴定方法就是眼学,最根本就是看制作工艺。工艺鉴定包括胎质、成型、彩绘工艺、施釉工艺、支烧工艺及旧貌。这里以成型工艺鉴定为例,比如鉴定元代青花瓷,看其如何成型,就可以有个粗略的判断。元青花的成型不是我们认为的手拉坯,而是脱坯脱出来的。因为到了元代,景德镇采用了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可塑性不强,拉坯塑型比较困难,所以只能用脱坯。脱坯和拉坯的区别就在于,拉坯薄厚较均匀,脱坯摸上去则会高高低低,不很均匀。另外,拉坯的气泡是有方向性的,脱坯的气泡是不规则的。在这里,提一下注浆,注浆工艺是我们鉴定古陶瓷的最基本的一点,注浆工艺兴于解放以后,目前市面上的中低档仿古瓷,大都采用注浆工艺,所以能认定器物是注浆的,就可以断定其是现代仿品。区别注浆、拉坯和脱坯的关键就是看内壁,看里面要比看外面可靠。可以说,内壁没有旋纹、没有修刀痕、没有手指按过的痕迹,光滑且有泥浆流动痕迹的就是注浆而成的。

古陶瓷收藏的的格调


作为极具品位及格调的知识型学者,《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在收藏方面的眼光也可谓极其“正点”,家藏的古瓷、古籍堪称不计其数,而这些古玩在储财怡情方面的价值也绝对不容小觑。虽说剧中都教授的白瓷收藏看似信手拈来、使用随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千金易得,好瓷难求”。近年来,古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行情,被许多专业藏家视为储值投资、陶冶情操的新宠。投资古瓷器,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韩国历史上盛产李朝白瓷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朝,韩国人对它们极为珍视,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会被韩国人视作传家宝贝。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卖成交价多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一般白瓷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落锤价。虽说其在拍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时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现代的爱马仕瓷器而言,400多年前的古瓷显然更具收藏价值,使用起来也更显“高大上”。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器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模仿烧制,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不算极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们做餐具也不算太过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还在于它的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于瓷器属于易碎品,因此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防千颂伊这样的“女主”。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无保护性摆放,—般建议将古瓷存放于有软囊的锦盒或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以降低拿取时的碰擦隐患。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涂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涂料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宜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

如何鉴别古钧瓷的真伪?


何谓古钧瓷呢?根据现代文物收藏和古董界的习惯认可,古今以1911年划界,即1911年以前烧制的钧瓷谓古钧瓷,1911年以后烧制的钧瓷叫现代钧瓷。如何鉴别古钧瓷的真伪?古钧瓷收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真伪,拿真品价格买到一件赝品不仅不能升值,而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收藏古钧瓷时,真伪的鉴别至关重要。

如何鉴别古钧瓷的真伪?古钧瓷鉴定的方法包括科学鉴定和经验鉴定。

科学鉴定是通过仪器进行热释光测试等,对古瓷器胎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瓷器的大致年代。

经验鉴定是传统的方法,凭借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看、耳听、手摸等,通过对钧瓷造型、釉色、装饰、工艺、胎质的观察与分析,结合鉴定者的学识和经验,来判定钧瓷年代和真伪。

钧瓷的科学鉴定,需要专门的设备仪器,费用大,耗时多。而经验鉴定则比较简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下面就古钧瓷真伪的辨别,介绍四种简易的古钧瓷鉴定方法。

一、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二、看工艺。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三、看釉色。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四、看底足。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但官钧残器碎片真品倒时有所见。宋元时期民用钧瓷器物,如碗、盘之类,由于当时是批量生产,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讲究,比较随意自然,现在仿制的足部多旋削规整,这一点与古代钧瓷是不同的。

应该说,了解和熟悉古钧瓷的过程,如何鉴别古钧瓷的真伪?鉴定钧瓷是一个不断把玩的过程,只有见到的、经手的古钧瓷多了,才能够炼出火眼金睛,成为鉴定古钧瓷真伪的行家里手。

古瓷收藏与真伪鉴定要诀


青花瓷的真伪鉴定

胎釉鉴定:鉴定古陶瓷的真伪,首先得看胎釉,如果首先看见其釉面有火刺光或带有木然的涩感,则证明此物为仿品伪作;真品温润如玉,既没有火刺光的刺眼,也没有木然的涩感。另外,大多伪品釉面都遍布有细小毛孔缩釉点,并整个釉面宛如人出微汗,若有此现象一般可以断为伪品。青花纹饰及发色:古陶瓷青花纹饰一般都流畅不做作,不呆板、不生硬,并有层次;伪品则既不流畅还又做作、呆板、层次感不强,因为这是伪作者的刻意模仿的结果。青花纹饰以款识下沉者为真品,反之青花上浮则为伪品。古陶瓷的青花发色有的温和、有的亮丽,而伪品则不是呆木就是刺目。

青花纹饰及发色:古陶瓷青花纹饰一般都流畅不做作,不呆板、不生硬,并有层次;伪品则既不流畅还又做作、呆板、层次感不强,因为这是伪作者的刻意模仿的结果。青花纹饰以款识下沉者为真品,反之青花上浮则为伪品。古陶瓷的青花发色有的温和、有的亮丽,而伪品则不是呆木就是刺目。

底足鉴定(这一点对所有古陶瓷之底足鉴定都为通用):首先底足不干不燥显湿润者为伪品(刚出土者或刚从水中取出者除外);干燥自然老化者为真品(老底者除外),这是因为古陶瓷的底足经自然老化,而逐步消去胎体内的水分而由湿变干。其次,如果在底足上看见火石红被透明釉罩着者,那它肯定是伪品仿作,因为火石窑红是所露之胎,即没有施釉的胎足其内含有矿物质受到窑火燃烧而自然泛露出的,怎么会跑到透明釉下面去了呢?分明是作伪者涂上去然后再用透明釉罩上去所致。

蛤蜊光的鉴定:有的青花瓷与彩瓷一样,同样也有蛤蜊光,尤其是家传用瓷,往往使用后铁质、油质、脏物等渗透入其釉胎之中,使之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后迅速扩散所形成的七彩霞光一样而滋生的蛤蜊光,并且还有犹如镀金产出的金色光,其妙无穷,且洗刷不掉,因此凡有这种金色之光、蛤蜊光之器则可定为真品,反之则为伪品。

土锈鉴定:出土的古陶瓷有的久经土浸而产生土锈,这样所产生的土锈一般难以一下洗刷掉(做伪者用万能胶等加土做粘上去的土锈一般也难于洗刷掉,然像这样所做成的土锈一用火烧便即现原形而掉落),反之一经洗刷就掉落者则为伪品。

影青瓷的真伪鉴定

胎质鉴定:影青瓷即青白瓷的真伪鉴定,首先得鉴其瓷质,因为湖田窑的器物瓷质极好、质量极高,有的几乎达到了胎薄如纸、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视通透见指,宛如极富水头的白玉。而仿品则没有这种感觉,观之察之而是不具水头白玉、不清晰、朦朦胧胧。

釉面鉴定:温润如玉者为真品(湖田窑),亮丽或木然者为伪品,有一点点黑黄斑且深入胎骨者为真品,黑黄斑点在釉皮表上者为伪品;釉面有干燥自然的小碎开片的为真品,有显湿且机械木然的开片为伪品。

刻划花鉴定:影青瓷的刻划花真品飘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而伪品则缩手缩脚,木然呆板,极不自然。

底脚露胎器或覆烧的口沿露胎物。因影青瓷大都为出土这物,所以多少都乃有些土锈,如果这些土锈难以洗刷或火烧不下,则为真品,易洗刷或烧之即下乃是伪品。

彩瓷的真伪鉴定

纹饰鉴定:彩瓷上纹饰的周围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为真品。反之,清新亮丽又无蛤蜊光者则为伪品,并且纹饰周围带有银色“蛤蜊光”者也为伪品。

浅降彩的真伪鉴定:真品彩感朦胧,苍老自然、伤痕自然者真;观感彩纹亮丽、清晰、伤痕做作、纹饰呆板、木然、做作者是伪品。

胎釉、纹饰,底足鉴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纹饰、底足鉴定。仅一点不同,乃彩瓷多有没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为真品。

老胎新彩瓷的鉴定:第一要鉴定纹饰的周围有无真正的油盐光的蛤蜊光,后看其是否稳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稳定,轻浮、擦之即掉,或是带有银色的蛤蜊光,而断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说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纹饰之上有无自然的磨损伤痕;如没有,而彩下却有磨损伤痕,那则证明其是老胎新彩,试问,彩怎么会跑到伤痕上去?另外,纹饰彩上如若有磨损的伤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伤痕与彩下釉中伤痕不符,那也是伪品。

题款的鉴定:凭笔者以往经验,大凡题款题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围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现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仿做的题字款瓷都已有了“蛤蜊光”,这是因为仿做者在题款题字的料中加放了铅锡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围则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后便就有了“蛤蜊光”。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价格高涨,因此就越发得注意小心。凡在这题款题名的周围出现带银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镜观之,见款字之中也有点点银光者为伪品,或为老胎后加款;题款题字的周围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并随之向外扩散所产生的蛤蜊光,并见擦不掉洗不净者为真品。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款字如见其轻浮,鲜亮醒目,有上飘之感可定为伪品;款字沉稳不轻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见苍老者为真品,这样的款字既使周围没有蛤蜊光也仍可断为真品。

颜色釉瓷的真伪鉴定

红釉瓷鉴定:凡带有开片纹的红釉瓷,不管是霁红还是钧红还是窑变红或是炉钧红等,如若见其釉面上的开片交叉接口处有满是脱落而形成的点点小孔,则可断真品,因为这是年代久远而使开片的交叉之处釉瓷小点脱落而形成的现象,仿做之品是做不出这种自然脱落的脱瓷小孔的。如若要进行伪作,那也可一看便知是人为所做,因为其要做成这种脱瓷小孔便有人工凿迹,断不自然,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作伪之瓷。

底部鉴定:窑变红釉瓷的真品底部多涂有酱色釉,尽显沉稳、苍老、干涩者真,而显轻浮加鲜亮或湿、脏、平滑为伪品。祭红釉瓷因底多施釉,所以看底足就得多看圈足的露胎之处,一般圈足露胎处干燥具涩感者真,反之是伪品。

豇豆红瓷鉴定:绿色苔点自然分布且沉稳者真;分布不自然、做作、苔点过绿过大、醒目者是伪品。

蓝釉瓷鉴定:有多橘皮纹棕眼且多聚密集的小气泡,并发色不沉不稳者伪。发色沉稳,尤以明代蓝釉为沉稳,色蓝中带灰黑,极显苍老古旧;清三代的蓝釉除乾隆时有的蓝釉与晚清民国时的蓝釉即洋蓝相同之外,其他也显发色深沉,深蓝加暗色。

黑釉瓷鉴定:宋代建窑、吉州窑、金溪窑都生产黑釉瓷且各有风采。建窑胎多为紫色,坚硬;吉州窑胎多为黄色,粗而松;金溪窑则黑灰有之,土黄也有,黑灰者坚硬,土黄者粗松。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釉没有施到底,不但底足无釉,就是器物下部也大多无釉,所以这样也给我们鉴定其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要点,并从中可以鉴出:真品露胎处干燥,抚之涩手,伪品则显潮润,抚之平滑。

没有被土锈吃掉釉的真品尽显莹润玉质,有猪油感,伪品则不是耀眼就是枯涩,真品被土锈吃掉釉的倒显干涩,并土锈深入胎皮的尽显苍老与沧桑;而伪品则是用硫酸、草酸等化工原料处理做旧,其虽然也显得釉面好像被土锈吃得脱皮脱壳的,然而“土锈”无法深入釉骨之中,一洗便掉,这就是真品与伪品的土锈之分。

底足鉴定古陶瓷真伪


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可以说底足是关键。

随着市场经济的步步深入古玩市场的赝品铺天盖地,笼罩着市场,可以说90以上为赝品,如宋之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瓷,全世界不足100件,且都收藏在一些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之手,件件价值连城。如今何来如此多的汝窑瓷?宋五大名窑之官、哥、钧窑瓷也到处都是,令人防不胜防。所以鉴定其真与伪就成了收藏中关键之关键了,而器物的底足为古陶瓷的信息量最大的地方在底足。底足,可以见其胎,可以见其釉,可以见其胎釉这结合情况,可以见其烧造之工艺,可以察看其老化程度等等。

一般来说,断代容易定位难。确实如此,一般的收藏者就是因为断得了代,却难分其真伪,懂得其物哪种造型、哪种纹饰、哪种特征为哪个时代,哪种珍品。所以一见那种造型、纹饰都对的器物就激动,结果呢,一经鉴定便傻了眼。

如何从底足鉴定真伪呢?笔者认为:

首先应掌握各个朝代的器代之工艺,再看其相符不相符,如足是什么形状的足,胎是什么质量的胎;

二、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三、鉴定其垫烧痕迹,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官哥有“跌足”,明之以前之物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是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而已;

四、鉴定其足底露胎之处之火石红,各个时期都有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尽显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

五、明之中期以前的器物,其挖脚就特别明显,如宋之瓶的挖脚,明之洪武碗之脚就特别突出,尤其是民窑,仿佛挖得像个小碗(因挖脚挖得浅),而仿品则挖得做作不自然,甚至不是挖脚,而是模注;

六、由底足察看各个时期其胎釉的结合情况,尤其是明以前,一般都有护胎土,或化状土、或子金土呈现,而仿品则要不涂点朱砂红,要不涂点浆水,要不没有;

七、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八、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通过这些鉴定,若万一还拿不下来,那就不得细看纹饰和其他了。

文物市场 只有下家的大买卖


假古董、假拍卖、假鉴定……这是当前号称亿人收藏的古董市场面临的现实。

5年来,吴树写出了《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希望借此给这个近乎疯狂的市场降降温。可这样的疯狂,并非一日所成。就连已到耄耋之年的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也开玩笑地说:“亿民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

写完《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吴树说,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以后不会再写关于中国文物市场的书,“三本书已经足够,这个市场已经太假太黑太脏。”

进入这一行,吴树时间并不长。2000年后,他来到北京养病,闲玩时去了一趟潘家园古玩市场,“听着那些人白话一件旧东西,说得头头是道,我开始对这些玩意儿感兴趣,就想着搞懂这样一个玩意儿怎么会值这么多钱。”

此时的国内文物市场,已经经历了头20年的蹒跚学步,从“四旧”到玩意儿再到文物,古董逐渐在人们心中有了地位。走街串巷收购旧货,到潘家园古玩市场“淘货”,再加上“一夜暴富”的古玩神话传奇的演绎,越来越多人开始投入到这个看似一本万利的市场。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纪录。

“这就像一个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国内收藏界的热情,极度狂热的时代来了。”吴树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准备靠这一行发家致富。

在一次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上,吴树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女儿看着防弹玻璃后面的瓷器和画作,对父亲说:“爸爸,这些我都见过,咱们家都有。”而父亲不置可否地拉着女儿离开。

这件事让吴树真正体会到了全民收藏的热情,他决定对文物市场做一次深入调查。

没有藏家 只有下家

第三本书稿写完后,吴树曾拜访了一次在中国古陶瓷鉴定界一言九鼎的专家耿宝昌老先生。他们俩话很投机,谈文物市场,谈艺术品拍卖的“亿元时代”,谈文物保护……当他问及对当下中国文物鉴定界的情况有何看法时,这位业界泰斗竟然连说数句:“不谈、不谈。”随后又开玩笑地说了两句打油诗:“亿民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

这句话让吴树印象深刻,“虽是玩笑话,也是当下全民收藏的真实写照。由于游戏参与者的贪婪,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被盗掘殆尽,即便有些文物被民间人士收藏,但由于黑市流通频繁,交易中毁坏,原始信息丢失,导致真假难辨,变成为失去根系的工艺品。”

在他看来,收藏早变成了过去式,买卖交易成了当前文物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像收藏家马未都这样的人早退出了现在的文物市场。”

“我们现在都是做生意的人,甭管多有名号的收藏家,只要拿着文物去交易,都是冲着这些东西的经济价值去的,哪管什么收藏价值,只要能卖高价就是价值。”北京古玩城店主李广琪对记者说。

吴树也同样认为,“历史上出现的收藏热都保持着精神上的某种追求,唯独这一次全民收藏运动,都是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古玩市场上,看不到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没有兴趣 只有买卖

究竟谁能发财?

吴树说,一类是显性富人;另一类是隐性富人。这两类人趸藏的物品无论真假,也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因为他们借助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

在暗访中,吴树曾遇到一位富豪自称有1000多件“官窑瓷器”,他去看发现几乎全是仿品。富豪告诉他,是专门聘请的经纪人帮他寻宝,花了近亿元。而亲近这位富豪的知情人告诉他:“从故宫和国家博物馆请来的专家,很多人都说大部分东西是假的、是赝品。可是老板鬼迷心窍,反倒骂人家是伪专家、不学无术。也有少数专家说是真的、是国宝,老板就发给高额鉴定费,来一趟就可以拿几万元钱走。这样一来,说真话得罪人、挨骂,就不来了。说假话可以挣钱,又不用负什么责任,见东西就叫好,说是国宝。讨老板喜欢,拿完钱走人。”

李广琪接触的人中,很多有钱人跨进古玩界就是为了圈钱,不管古董是不是真品,只要能赚钱就行。甚至有人去景德镇拉一车仿品当真古董来卖。“这些人做生意,永远只有一个概念:赚了还是赔了,其他根本不考虑。”

中国文物市场

除了国营 大多违法

吴树对文物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现行文物市场除国营之外,几乎整体违法。“道理很简单,因为市场上分两种东西,一是所谓的真品,一是赝品,真品大多数是出土文物,违反了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就目前的法律而言,出土文物可以交流,但交易违法。而赝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小的是欺诈,大的违反《刑法》,属于诈骗。”

“假若按照中国现行的《刑法》、《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定罪,时至今日,全国现有3000多处各类古玩市场、近100万家商铺,通通违法经营,约占人口总数0.11%-0.5%以上的中国公民涉嫌非法文物交易罪或者商业欺诈罪,从事文物走私、制假、贩卖活动的人数约200万以上。”吴树说,要整顿市场,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关闭市场,二是修改法律,可这两条似乎都无法做到。”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实现总成交额396.9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74.03%。以全国3000余人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规模计算,2010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创造税收超过8亿元,人均创造税收额超过26.67万元,远超金融、保险等产业。

漫话古陶瓷的历史与收藏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背后都凝聚着人类文明与智慧,蕴涵着一段历史,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中国是瓷的故乡,也是瓷的发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国”之誉。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炎黄子孙,对瓷有深厚的感情,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收藏条件。

大约在1万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陶和印纹硬陶,这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瓷器产生的初始源头。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从商代至战国,瓷器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一般来讲,瓷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度到1300度的高温烘烧,方可具备瓷的物理性能,而陶瓷只需900度左右的温度即成,所以,瓷是人类进步的标志。青瓷烧造成功是在东汉,以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墓葬出土的青瓷为佐证,从原始青瓷到东汉成熟青瓷,经历了1000多年。

到隋唐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以及铜币的流通量扩大,使瓷器及日用品逐渐取代了铜器的地位;五代时,更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时期出现了越窑秘色瓷。“秘色瓷”原是一种贡品级的越窑青瓷,它始于唐代,盛行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釉色分青和青绿两种,色彩清亮秀美,玉质感强,是难得的珍品,花口牡丹纹盘,花口双蝶纹盘,鹦鹉纹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时的瓷器生产业已遍布全国,出现了许多窑厂,形成了“南青北白”一白一青南北呼应的格局。

到了宋代,中国的瓷器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阶段,艺术造诣之高,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官窑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民窑瓷器粗犷豪放,独具匠心。这时期出现了声名显赫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另外,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和龙泉窑。景德镇以创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它经历了400多年经验积累,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又吸收历代名窑之所长,工艺独步天下,成为元、明、清三代全国瓷业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清代是中国陶瓷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陶瓷业最为辉煌的黄金时期,工艺复杂、色彩丰富、大气磅礴、造型优美,当时御窑场制作分为钦限、部限官窑瓷器,前者是专给皇上用的,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的。清代发扬了传统青花,这一时期创烧的新品种粉彩、水墨五彩、珐琅彩、斗彩加粉彩等,出现了多品种的单一色彩,而镂雕、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因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瓷器产生了不同的种类,并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创新,尤其是明清瓷器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更吸引收藏爱好者对陶瓷的钟爱与追捧,出现了国内外收藏者竞相购买的局面,进而促进明清民窑青花瓷大幅度价位的提升。从近年的青花瓷收藏来看,价格一年比一年势头好。目前,瓷器的收藏可分为六大类:第一,是老窑瓷器,一般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第二,是元代瓷器;第三,是明代瓷器;第四,是清代瓷器;第五,是民国瓷器;第六,是文化大革命瓷器和毛主席用的瓷器。当然,每一类中还有官窑瓷和民窑瓷的区别。目前最热的是元、明、清三代的官窑瓷。

官窑瓷就是宫廷用瓷,它的来源方式有两种,一是“贡器”,二是“官厂”生产,其要求和选制都有专人十分严格地把关,是以工艺精湛、造型别致、色彩丰富亮丽、数量稀少的优势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贵族”,更是拍卖行的宠儿,但价位较高。

我们大家在收藏过程中应注意防伪,因为历代都有仿造本朝和前朝器物的习惯,它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各种奇奇怪怪的“作旧”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作假”手段也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收藏爱好者要慎重购买,细心观察,不断对比,但是“老仿老”有本朝仿本朝的,有后朝仿前朝的,只要是民国及民国以前的瓷器也称之为古董,都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空间。这是因为它仿制的年代已经进入了古董范围,和“新仿老”有很大的区别,另外,收藏者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东西买来就想出手去赚钱发财,对于古玩收藏更应理性对待;应多学习多查阅相关资料,多请教专家,反复仔细对比,这样才可以锻炼自己的“眼力”和“上手”能力,从而积累经验;不要总想去捡漏占便宜。当今古玩市场鱼目混珠,现在仿制品,做老做旧物品几乎到处都是,想淘真品就要多学习、多鉴别、多请教,多掌握相关知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遇到真品你会错过,遇到赝品则易上当。总之,收藏本身更多的是在于品味一种文化,静养一种心境,取得知识的一个快乐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