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什么样的高仿品值得收藏?

什么样的高仿品值得收藏?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如何鉴别高仿瓷器 怎么鉴别高仿瓷器

2021-04-17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目前古玩市场上销售的古玩基本上赝品,就是真的文物也分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如大路货虽然是真品但在历代都不值钱。而且真文物中好东西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让每位收藏者都能买到,所以应提倡收藏文物复仿制精品。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这类物品大部分是粗制滥造的仿制品,有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造型,主要出自没有文物知识又一心想发财的人之手,这些东西败坏了文物复仿制市场的发展,从投资角度看也没有升值的可能。

从历史角度说,历代文物都是由复制延续下来的。比如:《兰亭序》历代都没见过真迹,能看到的只有褚遂良、怀素等人的摹本,还有历史上的各代文物均是以复制形式发展和传播,如今这些也都成为了文物,并冠以唐仿、宋仿、明仿、清仿、就连民国仿的现在也一样值钱,所以说现在应当重振文物复仿制精品市场。

然而复制品不应是现在地摊上随处可见的粗制滥造的所谓假古董,而应当是现在所说的高仿,其制作技法要能完全达到古人的水平,但假的不能说成是真的,要在上面标明是复制品,是谁造的,这是信誉问题。

那真正的精仿复制品的标准是什么呢?应当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严格按照文物原件复制或仿制其质地、制作工艺、表面效果。为与原件相区别,非展览用复制品都应当在尺寸上有变化。

2、复仿制品应忠于原作,不能随意改变或添加创新而做成不伦不类的东西。

3、复仿制品应在某—部分标明复制品及生产厂家、某年、某人制造。

4、每件复仿制品应当有一证书,证明此物是仿某年代某件文物,原件什么质地、复制品什么质地,什么工艺生产的,并且说明什么单位生产,最好标名什么人制作。

5、要定量生产,每件复制品要由有关专家亲自鉴定并签名。

精仿的复制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过不了多少年估计也会成文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仿品收藏


收藏品中,赝品总是如影随形,历朝历代莫不如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仿造了前代或名家的作品,并以假充真。现在更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从仿高古文物到当代名家作品,将每一次收藏都变成了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斗,如果藏家棋输一招,嘿嘿!那就惨了。目前,收藏家们都沉浸对仿品谈虎色变的状态,仿品和赝品的区别,或许也应该探究一下现代仿品是否有收藏价值?

仿品和赝品的只一字差且含义极接近,但用意却不同。我以为仿品意在仿,追求的是技术甚至韵味的最大接近,比如谢稚柳之仿陈洪绶;而赝品是以在仿,追求的是技术甚至韵味的最大接近,比如谢稚柳之仿陈洪绶;而赝品是以"酷似"和"冒名"为诱饵来欺骗人,意在追求最大的利润,二者的出发点是有区别的。我曾经亲见一个自负才高的小人故意购买仿品,因为这件东西仿品仿得好,价格低,可以瞒天过海转手再赚一笔;在景德镇参观时,也发现有人仿造《康熙素黄地绿龙盘》,要价万元,比真品价格低一半以上,又比当代仿品昂贵许多,显然是准备卖给准备以假充真的小人。当然这中情况不是现在才有,因为古董艺术品数量有限又不可再造,仿古满足了人们尚古慕古的需要,比如明代名闻遐迩的成化瓷器,在明代正德年间就已经有人仿制了。

然而,综观中国陶瓷历史,仿古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前面那种牟利行为之外,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御窑厂曾不惜工本刻意仿制明代、甚至宋代名窑瓷器。根据记载,雍正、乾隆皇帝曾经要求御窑厂仿制所收藏的明代瓷器,而且要求往精里做,显然目的不是为了只是"像"而已,用来欺骗世人,而是在工艺和艺术上的完美追求,当时的仿制水平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甚至超过古人,所以仿品在当时已经有很高的价值了。

当代收藏家们很少会主动收藏仿古瓷,除非因为自己"打眼",不小心买了仿品。那么当代仿古瓷有收藏价值吗?瓷库中国专家认为:制作仿古求真的器物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首先要求对原件的各种构成因素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然后现有条件下重现当年的艺术意境,胎体轻重需得宜,胎骨、器型、釉彩、纹样、款式等都要与真品保持一致,殊为不易,应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古陶瓷研究专家黄云鹏先生作为该仿古瓷展的主持人,他强调仿古瓷制作的严谨性和高质量,认为应该"仿旧务宗其典雅,肇新当审其渊源"。

的确,仿古瓷无论是旧仿还是现代仿,只要它是有一定艺术水准的,都应有收藏价值。然而仿古瓷的制作是否应该探讨一个标准,以免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比如国外的仿品要求尺寸比原作小一些,以示与真品区别,目的就在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探讨。

当代艺术陶瓷有哪四美 什么样的值得投资收藏


随着国际知名拍卖行相继成功开拍当代陶瓷艺术品,社会上掀起了投资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热潮。对于当代艺术陶瓷,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投资与收藏呢?有关专家认为,好的艺术陶瓷必须具备“四美”。

装饰之美

装饰好比艺术陶瓷的“服装”。所谓装饰美,是说它必须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协调一致,给观者留下装饰美感。

有陶瓷专家认为,装饰就是对被装饰主体进行美化加工,使被装饰主体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装饰形象、装饰结构、装饰色彩、材质与表层处理等。装饰的艺术形式主要有绘画形式、图案形式、绘画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等。陶瓷的装饰技法有坯的装饰、釉的装饰和彩的装饰三种。

装饰美包括器型和绘画(上釉)两个方面。目前,陶瓷器型从种类上分有瓷板、瓷盘、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以及瓶、罐、缸、坛等立体造型。

对于陶瓷投资者来说,要观察绘画是否根据器皿随类赋彩、因器施画,是否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审美要素,如瓷瓶的颈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变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圆、平直、弯曲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器型,要考虑是否设计装饰了不同的画面,使人物、山水、花鸟等装饰物象各有所归。

此外,和谐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韵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艺术品装饰美的审美法则。

陶瓷的艺术美尽管通过整个作品来体现,但装饰是关键,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功底、水平、修养与个性风采以及审美追求。

个性之美

陶瓷作品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也是体现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

当代许多陶瓷艺术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譬如,有的在表现手法上由写实到写意,采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有的创新了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现代刷花山水、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等;有的创新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艺;有的创新了现代民间青花和现代陶艺;等等。这些体现艺术家个性之美的作品,艺术价值高,富有观赏性、代表性,是收藏投资的首选。

意境之美

吴冠中先生说:“技术是基础,意境最重要。”邵大箴先生在《艺术格调》艺术中讲:“艺术品精神内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件作品的优劣。”所谓意境,即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陶瓷艺术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通过画面唤起美好的情感,引起了观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材质之美

陶瓷艺术品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与国画及油画等艺术品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材质美。一件陶瓷制作,有几十道工艺,用宋应星的话说“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陶瓷被称为“火的艺术”,其工艺过程和技艺手段最后都得经受火的淬炼。“成如容易却艰辛”。只有圆满通过每道工序,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成品。

投资收藏艺术陶瓷,还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质美的特征。一些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材质特色。“白如玉”指瓷质白度;“薄如纸”指瓷胎厚度;“明如镜”指釉质透明度和滋润感;“声如磬”指瓷质的音乐感。一件陶瓷艺术品,好的材质本身就能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陶瓷艺术品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材质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许悦实习生宋清

2013年12月23日—2014年1月12日,唐大禧雕塑澳门展在澳门仁慈堂婆仔屋展出,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4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黎鹰在《澳门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唐大禧先生是澳门视觉艺术界的良师益友。澳门美术协会自陆昌先生开始,便与唐大禧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唐大禧先生为澳门美术协会的发展,为澳门视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上,若要追溯新中国成立五六十年来的雕塑历史,广东雕塑不但影响周边,在中国雕塑史上都是分量很重的一章。尹积昌、潘鹤、关伟显、梁明诚、唐大禧、黎明等人的名字为人熟知。《艰苦岁月》、《五羊雕像》、《欧阳海之歌》、《广州解放纪念碑》、《彭大将军》、《崛起》等作品已成为与新中国历程相连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第三代雕塑家,他们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也不再是“文革”时期的高、大、全,而是更多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这些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雕塑,也成为目前收藏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一批经典作品。

A

寻找“合理的结合点”

主持人:唐老师是一棵艺术界的常青树,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力作问世。这次澳门展我们看到了您各个时期的经典力作,很多大件的雕塑还是第一次以架上雕塑的形式展出。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紧跟时代的脉搏,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比如《欧阳海》、《猛士》、《群山欢笑》等等,很多作品当时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去年郑益龙舍身救人的壮举感动羊城,您又创作了雕塑“珠江英魂”。请问作品的时代性是不是您创作的主要考虑?

唐大禧:从去年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把一些难搬动的大件雕塑等比例缩小,做成架上雕塑,方便展出,也作为我这几十年来雕塑生涯的一个回顾吧。

我的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具有时代的色彩。雕塑根本上就属于“公众艺术”的范畴,我一直坚持“艺术必须要让老百姓看懂才有价值”的创作理念,所以我的创作一直秉承着适应大众、适应时代的需求,如果与时代对抗那就意味着出局。我不刻意追求所谓“个性化”,我的风格也一直是写实的、传统的,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

主持人: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说您最善于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既为当时的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总能十分出色地进行艺术创作,对此他称之为“唐大禧现象”。这个“合理的结合点”,您有刻意寻找吗?

唐大禧:我在雕塑这条道路上,是看着尹积昌创作《孙中山》、《五羊石像》,看着潘鹤创作《艰苦岁月》成长起来的,现在看来他们的作品都是很现实主义的,我基本上继承了他们的这个路子。尹积昌开始雕刻《五羊石像》的时候,我刚刚进雕塑院,潘鹤创作《艰苦岁月》的时候,我也是看着他做的,在他们这种艺术氛围之中,我慢慢成长起来。

那时学的都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如果没有浪漫主义来指导,就会比较枯燥,所以当时也强调浪漫主义的想象力。

俞畅:我是唐老师的学生,和他相处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唐老师应该算是一位前沿性的艺术家,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代表性作品。他经历过这么多时期,但是他一直没有随波逐流,能够直面现实,在继承了我国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见解。罗丹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冒险的精神,要推倒以前的偏见,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我感觉唐老师就是一位比较坦率的艺术家,他真的是想表达他的所思、所想,所以作品里面就有真情。

唐大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强调文艺作品要有时代精神,年轻的我十分信服这个道理。我创作《欧阳海》时,专门到他的连队驻地了解情况,干部和战士们想要我做“推马屁股”的造型,但我的构图却不是这样,我让他推的是马脖子,考虑的是从艺术构图的美感出发,这个A字形的架构就很有视觉冲击力。回到广州后,我还特意跟潘鹤老师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也认为要超然,设想几十年后,人们对事件已经一无所知,而你的作品是否还能起作用,关键就是看艺术作品本身的“建构”了,也就是有没有具备与人沟通的因素,这才重要。

我创作《群山欢笑》,与其说描写的是知青一代炽热灿烂的青春,不如说是特殊岁月里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和青山魂。上世纪60年代,党号召我们文艺工作者下乡深入生活,我选择到新会古兜山水库参与水库的兴修。当时大多数知青年龄都不大,和当地农民一道战天斗地、挥汗如雨,有着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时我们大家都还年轻,我常常被他们的生命活力和真诚热情所感染,这群年轻人的精神笑貌,凝结在了我的作品《群山欢笑》里。

B

雕塑家VS雕塑工作者

主持人:从您的作品里我们还看到了贯穿始终的形式美感,这是您这几十年来的艺术追求吗?

唐大禧:对我的作品很多人的评价是比较“唯美”,作家梁凤莲说,现在的人都在玩,玩形式、玩材料,我认为古典主义应该始终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就是说我们的雕塑不要失去本质的东西。当大家都在浮动的时候,沉淀的才是金子,我们应打造一种“新古典”的东西。

俞畅:唐老师的雕塑简练、概括,没有太多多余的东西,这可能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的雕塑的体块、结构、线条,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的。有这些年从艺练出来的娴熟技巧,加上深厚的社会经历和文化底蕴,他才能随心所欲地刻画人物,他的很多作品对人物的表现都很生动、传神。我知道他的作品老是改来改去,既高度尊重现实又要符合美的原则。早年我和唐老师去香港、澳门工作,我还发现唐老师修养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于各门科学的兴趣,比如说,他很喜欢机关枪。

唐大禧:我比较擅长发现美,武器就有一种机械的美,结构的美。

主持人:唐老师,您已经是七十八岁高龄,您的雕塑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吗?

唐大禧:我坚持自己的作品要自己做。

69岁的时候,我做《壮丽诗篇》,一个抗日战争的主题,这主题我酝酿了30年,刚好那年又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觉得不能再错失机会。通过这件雕塑,我要测试一下自己,我觉得自己完成得很好。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亲手做雕塑和修蜡模。

业界工场的工人笑谈:现今,大家都成雕塑家了,只剩唐老师是雕塑工作者。

C

现在很多作品经不起推敲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五六十年以来的广东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的分量很重。潘鹤、关伟显、梁明诚、唐大禧、黎明等人的名字为人熟知。《艰苦岁月》、《五羊雕像》、《欧阳海之歌》、《广州解放纪念碑》、《彭大将军》、《崛起》等作品已成为与新中国历程相连的经典之作。当时的广东雕塑为什么能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俞畅: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广东的现代雕塑,说起来跟香港澳门的确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潘鹤的雕塑是在澳门学的,尹积昌是在香港学的,当时他们都是受到了一些西方艺术家的影响。更早以前,1925年中国赴欧美学习的25位雕塑留学生中,有7位是广东籍的,他们中间包括了李铁夫、陈锡均、李金发、梁竹亭、郑可等人。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应该说就是在广东诞生的,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唐大禧:但广东雕塑也就初期的时候影响比较大。

俞畅:对,广东雕塑只能说是早期影响比较大,因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北京,而且北方重理论,南方重思潮,现在有大批的来自国内外的理论家都集中在北京,很多国际上的雕塑、建筑、绘画展览都在北京举办,所以广东雕塑现在不算领先,大师级的作品都云集在北京展出。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可能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但是也有可能会趋于同质化,丢失掉个人原来的一些东西。

唐大禧:现在的艺术现象比较浮躁,更有媚俗、庸俗,很多作品经不起推敲,反正先把作品做出去,再看看能不能产生影响,能不能笼络人心,慢慢地整个艺术氛围也跟着浮躁了。

俞畅:我觉得艺术家要尽量把自己的灵魂注入作品中,但是作品能否传世,能不能被人所喜爱,这在创作的时候很难判断。比如很多人都笑央视大楼是“大裤衩”,但其实它的设计很巧妙。又比如唐老师,他是一个很重视细节的艺术家,但他不是硬要保持什么主义,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结合自身的生活、节奏、审美,慢慢地形成了个人的风格。未来谁也不知道,未来一定是一个未知数。

D

要收藏雕塑先要学会欣赏雕塑

主持人:现在年轻一代的雕塑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俞畅:现在的雕塑作品的确很多,我认为这是艺术生产力过剩。一件雕塑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作品的语言,看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虽然作品很多,但是大浪淘沙,能够被历史筛选下来的就是经典的东西。

主持人:但等到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肯定收藏门槛也很高了。虽然与书画相比,雕塑的收藏群体还相对较小,但雕塑藏家的数量还在不断地扩大。以前人们的家居装饰主要是书画,现在很多人会要求有个摆件,这个摆件可以是陶瓷,也可以是雕塑。

唐大禧: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型雕塑的采购者都是政府和企业机构,后来民间艺术市场兴起,市场拍卖活跃,这标志着艺术的复兴。所以雕塑家应该识时务地多做一些小型的加上雕塑,与知音沟通,雕塑市场将会逐渐成熟,这点我很乐观。但现在一些收藏雕塑的人,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艺术好不好,只关心能不能赚钱,听别人说这个可以升值就买,希望过个一两年就转手卖掉赚钱,这样就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回到你那个问题上,我认为要收藏雕塑首先要先学会欣赏雕塑。中国的典籍中根本就找不到“雕塑”这个词语,很多人对雕塑,特别是对头像至今还是不理解、不接受的,家中除了摆着神佛的雕像,很少人会摆放其他人的头像。而且雕塑大多没有色彩,要欣赏雕塑首先要学会欣赏形体,学会看结构,这也是收藏入门所要学习的东西。

主持人: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在雕塑的颜色上下工夫,在近期的亚洲雕塑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雕塑已经上了颜色。

俞畅:最初的雕塑是有颜色的,古代一些雕塑,包括欧洲的雕塑最初也是有颜色的。后来雕塑艺术逐渐成熟,分离出纯雕塑,演变为欣赏形体之后,雕塑基本上就没有颜色了。但如果形体比较简单,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颜色的变化来补足的,如果雕塑的形感很好,搞得花里胡哨的反倒是画蛇添足。现在一些雕塑就是让人看着难受,局限于表面做颜色和表面的工艺,并不是真的雕塑。所以收藏雕塑要先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价值。

特邀嘉宾

唐大禧

(著名雕塑家)

俞畅

(著名雕塑家)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延伸阅读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

说“唐大禧现象”

我们知道在各种社会里,一个艺术家总处于某种矛盾之中,就是社会的需要和艺术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我找到了米开朗基罗,他在被俘虏以后,被迫要为教皇服务,他就做了一批巨人似的奴隶雕像,这是他找到的“结合点”。在教皇看来,他雕了一批为自己服务的奴隶,当然没有问题,但米开朗基罗在这些奴隶身上体现了自己的悲伤、愤慨、不屈和反抗。既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这并不是迁就和屈从,相反是艺术家的智慧,是艺术家的本领!这是一个成熟了的艺术家的标志!这种智慧和本领我以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艺术家都是需要的,而在我们中国的最好范例,就是唐大禧。他善于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既为当时的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总能十分出色地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我称之为“唐大禧现象”。

1964年,唐大禧创作了《欧阳海》,表现的内涵是一种为别人、为人民奋不顾身的精神。构图塑造都经得起推敲,就是现在来看,也是件较好的艺术品。应该说,他抓到了“合理的结合点”。时隔十年,大禧创作了《群山欢笑》,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题材,大禧却看到青年人的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健康乐观的本质,艺术上处理得极有个性,生动活泼,很有感染力。就在现在来看,也是件好作品,他又找到了“合理的结合点”。1977年,他又创作了《海的女儿》,真是“飒爽英姿五尺枪”,但又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优美。直到现在来看,依然是件好作品,他又一次找到了“合理的结合点”。

由此可见,不管哪个时代,哪个环境,作为艺术家就是要善于找到“合理的结合点”。这是艺术家的天职,这是艺术家的智慧和本领。为什么大禧总能把握住这个“结合点”?为什么他总是抓得这么准确、这么恰如其分?结论其实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大禧的智慧,他具有一种洞察本质的智慧,他能透过各种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更为普遍、更为深刻的人性的美。我相信这才是使他突破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局限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到不少新派艺术家正在进行超前的探索,但很多新观念、新招法并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理解。而此时的唐大禧,却在新时代中再次寻找新的“合理结合点”。他的新,新得让人能接受,新得美,新得舒服。更可贵的是,他没有“老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他不断在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我相信他一定能不断找到新的“合理结合点”。这使他的艺术生命常青,使他能获得最广大的观众和极普遍的赞美。

高仿瓷器收藏购买


高仿瓷亮出身份也能升值,仿古瓷是正道,但赝品是可耻的。

作为中国的瓷都,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受到了历代瓷器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而近年来,景德镇也成了高仿品的发源地,许多瓷窑加入了“仿古”大军。

黄云鹏早在1993年就开始仿古瓷,并被称为“中华仿古瓷第一人”。他认为仿古瓷是个历史现象,早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官窑就开始仿造宋代的瓷品。仿古瓷器的存在,对于制瓷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再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瓷收藏品爱好者也不失为增加了一种收藏乐趣。但是对于市面上盛行将仿古瓷当作古玩来卖的现象,黄云鹏表示深恶痛绝:“仿古瓷是正道,但是赝品却是对买家的欺骗,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表示自己都要在所做的高仿瓷器上做上标识,以免误导买家。

积累收藏知识,选择可传世作品

如今用瓷玩瓷藏瓷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选购瓷器是一门学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精通瓷器的发烧友自然以古董为最爱,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的传世之宝历来是拍卖会上的亮点。而对于那些了解制瓷技艺,热衷历史典故的藏家来说,“亮明身份”的高精仿品,同样颇具收藏价值。

不过,黄云鹏认为,仿古瓷市场中,高精仿品数量不多,一些初涉收藏的爱好者要多积累相关收藏知识,最好选择收藏大师作品中可以传世的佳作,因为这样的作品具备升值的空间。购买其他瓷器,则要注意仔细分辨其工艺如何,比如要区分贴花瓷与手绘瓷,前者是将陶瓷颜料绘于纸上,然后将其贴在坯或白瓷上烧制而成,犹如机械复制,技术含量与成本都较低;而后者则为人工一笔一画勾勒,具有艺术价值。

瓷母是什么样的瓷器呢


瓷母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也不知道瓷母这种瓷器的作用,简单的说瓷母是中国古代知名颜色釉瓷器烧造工艺集大成者。瓷母的烧制工艺是先烧温度高的釉彩,再烧温度低的釉彩,这样,每烧到下一级温度时,由于温度较低,就不会将以前烧好的高熔点釉层给烧坏了”。瓷母烧造工艺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的很繁复,不能有一丝失败,可见瓷母瓷器的烧造窑工对每种釉彩的烧造温度和窑室中的游离氧含量有精确的把控,才能进行精确的烧造次序排序。把瓷母的十七种釉色和工艺总结给喜欢瓷器收藏的藏友。

瓷母釉彩名称 瓷母烧造工艺

1.珐琅彩胭脂紫地缠枝宝相花 低温釉上彩

2.洋彩松石绿地缠枝莲 低温釉上彩

3.仿哥釉 高温单色釉烧造工艺

4.金彩 低温釉上彩

5.乾隆风格青花缠枝莲 高温釉下彩

6.松石绿釉 低温釉上彩烧造工艺

7.仿钧窑的窑变釉 高温釉下彩

8.斗彩缠枝宝相花 高温釉下彩加低温釉上彩

9.粉彩釉贴塑凸皮球花 高温单色釉

10.霁蓝釉加金彩 高温颜色釉瓷器烧造工艺

11.粉彩开光吉祥图案 低温釉上彩

12.仿官釉 高温单色釉

13.青花缠枝莲(永宣风格) 高温釉下彩

14.粉彩绿地覆变形蕉叶纹 低温釉上彩

15.珊瑚红釉加金彩回纹 低温釉上彩

16.仿汝窑瓷器釉色 高温单色釉

17.酱釉加金彩卷草纹 高温颜色釉

瓷母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什么样的瓷器才叫真正的钧窑


什么样的瓷器才叫真正的钧窑

形式特点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

钧窑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调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钧瓷以釉色美妙而著称,而它的完美造型更为钧瓷增光添彩,端庄浑厚的造型,简洁明朗的线条,更适于釉子的溢彩流动,经过高温还原气氛,使厚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类似兔毛的色线或蚯蚓走泥的痕迹,还有立体感的色点或针尖状的星点,纵横流淌的釉色组成各种奇异的画面,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而成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星辰满天、翠竹生烟、节日礼花、浪激飞舟,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堪称国宝。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色彩特点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美学特点

钧瓷之所以备受世人喜爱,驰名中外,主要原因是釉色绮丽多变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其独特的窑变工艺与其他瓷器截然不同。她不采用绘画、雕刻等表现手法,而是靠严格地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温度、冷却等因素,使瓷器表面的釉料涂层的颜色和花纹千变万化,产生“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因而颇受青睐,身价不菲。钧瓷颜色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化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所能及。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之浩然之气。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警惕高仿


樊家井,原来的仿古瓷一条街,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小通道,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业主们看中了这块尚未开发且价格低廉的“码头”,纷纷拥向这里建起前店后坊,不过几年的功夫,便很快形成了一条店铺鳞次栉比的瓷器街。这条街由北向南大约有两华里左右长,密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每天清早8点钟始,直至晚间断黑,这里简直就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繁忙景象。它在景德镇的知名度,不亚于潘家园和琉璃厂之于北京,藏家商家,无人不知。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这条街的最大特色。宋代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和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及龙泉窑6大窑系的仿品,这里一应俱全;元代青花、釉里红以及色釉瓷仿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明清两代带款铭的历朝“御器”,经常可见围观者评鉴莫衷一是;近当代一些陶艺名家作品的仿制品,也赫然摆在货架上。当然,景德镇作为自宋以来中国制瓷业的主要产区之一,历代瓷工相沿承袭能够驾轻就熟仿制的,自然还是以影青、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颜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品种为主,其它窑系的仿品瓷,大多来自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河北、广东等地。景德镇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镇,如果把樊家井说成是当今全国历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点,恐怕实不为过。

开诚布公可说是这条街的一种风格。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不回避顾客。你可以看到很多店铺门口,摆放着盛满泥浆水用来涂抹瓷器的大小木盆,用来蚀褪瓷器浮光的装满氢氟酸和高锰酸钾的瓶瓶罐罐,还有用来擦拭瓷器使其变得陈旧的稻草和草木灰等。店主和伙计们不仅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为自己店里的瓷器做手脚,同时还承接各方来客送来的瓷器代为“加工”。走在这条街上,随处可见墙上用石灰水和毛笔写的“为瓷器做旧”的招揽广告,并且地址、门牌、电话号码明示不讳,生意很是红火。有的店铺专为顾客或商家代写款铭,这里有不少专职“款”手经过多年摹练,对明清御器款识写来得心应手,几可乱真。

良莠参差,趣闻跌宕,风景这边独好。这里的仿古瓷价格并不高,原因就是大路货居多。在景德镇,还有几家高仿瓷厂家,分散在别处,那里的高仿瓷器价格不菲,不到一定“层次”的商家和藏家,是不会去光顾的,一般的人都是到樊家井来“掏宝”。

在这条街上熙攘的人群中,大多是外地人,有很多肩上背着包、手上提着袋的,都是来这里“拣货”的,他们就是靠几只布袋,走南闯北,或为各地古玩店铺运送货源,或直接到各大中城市古玩市场摆摊售卖,一般每个月往返2至3次,不少人收入超过工薪族。春秋两季,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群商人中,江西抚州籍人是其中一支生力军,在这条街的各个店铺和旅社里,在全国一些城市的古玩市场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樊家井的店主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抚州佬”。诚然,抚州人缘何会形成一支瓷器销售大军很难溯源,但改革开放劳动致富的环境,无疑是前提条件。

当晚霞在天边抹去最后一丝红晕之后,樊家井的这条街开始从一天的喧嚣声中寂静下来。但就在这静谧的街道两旁紧闭店门的屋子里,迎接又一个黎明到来的各种工作正在酝酿和准备。樊家井,它曾是活跃经济丰富人类生活的沃土,但由于无节制集散仿品必定给艺术品鉴真辨伪增添了藩篱,功过正负各占几成,只有留待历史检验,后人评说了。

资深藏家:收藏市场高仿瓷居多


6000余件珍稀藏品,包括了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的陶瓷代表。上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商人邱季端向母校捐出了一个大新闻。若这批瓷器尽属真品,粗略估算价值过万亿元。

然而,网曝的邱季端仓库图,满柜子随意摆放的“宋代官窑”、打印的“乾隆”标签,深深刺痛了网友的眼。正反双方通过网络展开激辩,一时之间各种“阴谋论”“利益集团”“文脉保卫战”甚嚣尘上,引发收藏界广泛关注。

记者就此采访了宁波瓷器收藏“大哥”蒋伟甫,他以入行10余年的眼光一眼断定这批货物为假,并给出了“如今市场上流通的真瓷器不到一成”的基本判断。

事件回放:

邱季端向北师大捐赠6000件“京师瓷”

邱季端捐赠新闻一出,在文物鉴定、陶瓷收藏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咋舌“国宝帮”又出了幺蛾子。被曝光的库房图上歪歪扭扭的器形、惨不忍睹的釉色,瓷器上直呼皇帝名讳等低级错误,被网友认为是“假得离谱”“如果送进宫,足以让皇帝砍头”。

官方新闻稿上说,这6000件中国古代陶瓷是邱季端10年的珍藏。据统计,今年春拍中国古代瓷器一项,大拍行加起来的总拍品不过600余件,如果全给邱季端买,也得买够10年才行。但问题是,有人遍查10年拍行资料,并无发现邱季端涉足痕迹,而他号称自己收藏古陶瓷总量达20万件,所捐赠的6000件不过冰山一角。

事件的发酵更和受捐方北师大的背景联系在一起。因为学校宣布,“清华有清华简,北师大有京师瓷”,并要在此基础上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邱季端将成为首任馆长和院长。一时舆论沸腾,有人要求邱季端拿出文物鉴定书,有人质疑北师大的判断原则。关于“国宝帮”一直以来既被人骗、又来骗人的行为方式,大学博物馆的展陈与科研能力,鉴定专家与假货商人的勾结事实,不断被讨论。而北师大方面则表示现在是假期,具体问题要等开学后才予回答。

资深瓷商:

“收藏市场流通的瓷器九成是高仿”

面对这则新闻,宁波资深瓷商蒋伟甫哑然失笑。“元青花,北京故宫都没有一件传世品,他手上怎么可能有七八件;雍正珐琅彩杯,拍卖行一件就要1950万元,他有多大财力能买一架子?”。蒋伟甫认为,如今的瓷器市场几乎就是假货的天下,“许多老板有钱想买瓷器,但如果没有基本判断,入门时很容易上当受骗。”

瓷器因为敏感易碎等先天因素,传世精品十分珍贵,大部分都入皇家珍藏,地方权贵与收藏大家也有把玩。据蒋伟甫研究,现在北京故宫所藏青花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捐赠、回收,或是考古新发现出土而来。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以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惊动世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起的。”

但在藏家们“捡漏”“以小博大”等心理驱使下,总以为有遗珍在世,一旦得到类似品,就想千方百计证明是真的。商家也抓住部分玩家心理,造假、忽悠不断,陶瓷界“水太深”的说法流传不是一两天。与此同时,高仿品的质量也日益提高,蒋伟甫说他亲眼见过在河南、安徽等地假货可以一车一车拉,谁卖真货谁卖假货业内人均心知肚明。“假货也有假货的价格,景德镇仿造一个雍正珐琅彩杯卖200元。只是不能把假当真卖,做人要对得起良心。”据他观察,目前瓷器市场流通品90%以上是“高仿”,真品古董极其难得,更多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真品。

藏家建议:

晚清民国瓷适合入门“买到假货并不可怕,对藏家来说,重要的是买一件弄懂一件,既要搞清楚瓷器的真伪,也是判断卖家的诚信。”蒋伟甫说,如果“屏蔽”外界信息,一味买买买,最后买了几千万元全是假货的也大有人在。他提醒藏家,在市场上,越是卖假货的人越客气,说话也好听,确实很有蛊惑性。

唐宋元明等博物馆级别的瓷器市场难得,但晚清民国瓷在流通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好多人只盯着官窑,但事实上存世的官窑瓷器大多在博物馆藏着,不可能流入市场。偶尔也会出现在拍卖行,但要价以千百万元起,不适合普通藏家。”蒋伟甫说。

在宁波,曾经出现过一支全国闻名的“浅绛彩瓷收藏兵团”。他们约在2002年左右入市,把行情瞄准当时还不怎么为人重视的清末浅绛彩。最终在价格翻了10倍时卖给北方商人,如今浅绛彩瓷的价格普遍已破百万元,较最初翻了约20倍。

蒋伟甫说,“浅绛彩”依然是当前瓷器收藏的热门。这是一种清末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仅在传统粉彩至新粉彩的过渡时期出现,时间跨度约在同治、光绪到民国初年的50年间。这种彩瓷多由文化水平较高的手工艺人捉刀,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集中展示。题材多取自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几乎每个瓷面都是一幅文人画,佐以书法与印章之学,是晚清彩瓷在艺术实践上的一大高峰。

在“浅绛彩”发展的黄金时期,绘手名家辈出,晚清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器形主要包括专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与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日用品。蒋伟甫藏有工于花鸟的任焕章“浅绛彩”琮瓶一组、王少维官窑竹节瓶一只、道光官窑解竹主人造花开富贵帽筒一对,市场价都在百万元以上。

收藏、收藏,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藏得住。好瓷难得,只少不多。有人把“浅绛彩”在近年的疯狂表现归于宁波商人的炒作,但其实发现好物,并找到它的价值体现是藏者的眼光和魄力。当遇见真正的精品,价值升高带来的欣喜尚在其次,感受器物本身的美好已足够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