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十二五 产业产值力争达五百亿元

十二五 产业产值力争达五百亿元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1-04-19

五彩瓷器鉴别。

2010年,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紧紧依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培育高技术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近日,记者在市发改委和市瓷局获悉,今年景德镇市将依托部省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加快陶瓷高新技术科研基地、陶瓷人才教育基地、陶瓷高新技术集成产业基地、陶瓷文化创意和商贸基地建设,提升陶瓷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末,陶瓷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构建陶瓷产业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景德镇市将继续加快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一批高新技术陶瓷龙头企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形成远红外陶瓷、功能陶瓷、纳米陶瓷、低膨胀陶瓷等高新技术陶瓷产业集群,力争进入国际陶瓷新材料领域领先地位,高技术陶瓷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时,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提升陶瓷产品质量,重点支持大型日用陶瓷企业和中高档日用瓷发展;积极支持陶瓷艺术家工作室建设,继承优秀的陶瓷艺术传统,鼓励陶瓷艺术创新,培养和造就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的陶瓷艺术大师;下大力气发展资源节约型的高档精品建陶和卫生陶瓷。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构建成以高新技术陶瓷为核心,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为主体,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建筑卫生陶瓷为重要补充的陶瓷发展新格局。

加快陶瓷创新体系建设。未来五年,景德镇市将构建陶瓷创新平台,大力加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总局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和绿色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能力,建设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陶瓷创新技术平台体系。另外,还将加强陶瓷创新服务,依托国家日用陶瓷标准中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陶瓷文献中心,合理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标准、检测、文献等全方面服务。

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景德镇市将继续鼓励和支持陶瓷产学研机构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加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健全陶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景德镇”牌瓷器证明(驰名)商标的管理,并支持陶瓷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WWW.taOCI52.com

加强陶瓷贸易交流。充分发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精品展示、产品交易、技术创新、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加强与各产瓷区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陶瓷参展商、采购商、贸易投资商参会,推进陶瓷贸易国际化进程,力争把瓷博会逐步打造成国家化、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陶瓷品牌博览会。与此同时,景德镇市还将加强陶瓷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完善陶瓷市场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特色街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工业总产值预计今年将达150亿元


记者从景德镇市统计局和市瓷局了解到,2009年该市陶瓷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其中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内贸成交6.23亿元,外贸成交1.07亿美元,现场交易0.51亿元;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8%,突破100亿元;陶瓷出口达1.83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67%,陶瓷产业实现税收1.02亿元,增长21.44%。陶瓷规模企业数量突破了百家大关,比上年增加25家,呈现欣欣向荣势头。

其中,大力发展的陶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市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生动地显现景德镇作为陶瓷之城、艺术之都的独特城市风韵,在拓展陶瓷文化产业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共同促进了该市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

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大批和旅游有关的重点工程紧锣密鼓地兴建,将和原有的陶瓷文化旅游景点一起,让游客们徜徉在瓷的海洋,

感受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每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景德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对该市陶瓷产业的发展也是极大的促进。

市瓷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0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把握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找准接续替代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陶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并且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支撑为平台,重点扶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吸引中小创意企业及个人创业者,打造国际性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展示和交易平台,做大陶瓷艺术创意新兴产业规模。

预计2010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陶瓷出口1.2亿美元。

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陶瓷产业发展的规模与佛山、潮州等地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瓷都陶瓷产业的进位赶超将是瓷都下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

醴陵陶瓷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


“十二五”开局之年,醴陵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醴陵去年完成财政收入28.38亿元,同比增4成。

2010年,醴陵财政总收入跃上20亿元台阶,去年又创新佳绩。醴陵实现财政收入28.3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2.26%,比上年增加81568万元,增长40.32%。作为全国著名的“瓷城”和“中国花炮之都”的醴陵,陶瓷和花炮两大传统产业规模企业产值占该市规模企业的七成以上。

为壮大陶瓷、花炮产业,醴陵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支持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同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提升了两大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财政贴息、担保奖励等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去年,醴陵两大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陶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43%,花炮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31%。

与此同时,醴陵扩大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去年,醴陵通过国投、城投、农发等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性融资近7亿元,加快了城市道路、渌江防洪堤等重点建设。

为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醴陵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服务等,将园区经济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去年,园区引进14家企业入园,合同引资3.25亿元。目前入园企业已达84家,其中投产企业为70家,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园区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反哺效应逐渐显现。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布


新产品发展工程、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绿色制造示范工程为三大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制定并印发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5个子规划。11月28日,相关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相关文件及通知。

根据《规划》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去年陶瓷出口38.5亿美元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2010年建材生产做了总结。据统计,去年我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1.9%、10.5%、13.2%和15.7%。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万亿元,实现利润200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和42%。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统计显示,陶瓷产业产量和效益均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达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达1.7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5.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利润23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7.1%和34.8%。而在出口方面,2010年陶瓷砖出口金额达38.5亿美元,出口量为8.6亿平方米,年均增长分别为26%和15%。卫生陶瓷出口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但《规划》同时也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二是同质化严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贴牌生产;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大力发展陶瓷薄板、节水洁具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建材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使建材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核心竞争力”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技术进步则被列为建筑卫生陶瓷“十二五”的发展重点。

《规划》提到,要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以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产品,推进卫生陶瓷节水与减量化应用,积极发展节水型洁具,大力发展五金配件、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技术方面则要推广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等节能减排新工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对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此外还要鼓励创意设计,加强文化艺术等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应用等。

与此相应,《规划》列举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三大重点工程,包括新产品发展工程、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及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其中,“新产品发展工程”是指“发展陶瓷薄砖(板),干挂陶瓷板,利用陶瓷废渣生产轻质保温陶瓷砖,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保温隔热与装饰复合型集成式多功能产品等;发展蓄光蓄热等功能型陶瓷产品;发展空间配套等创意产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提出要选择资源条件好的陶瓷产区,建立从矿山开采、原料专业化加工到配送的协作配套体系,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配置完善的环保设施进行专业化生产。“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则是要在主要陶瓷产区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实施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带动产区节能减排水平提升。

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品牌建设

《规划》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区域布局提供了意见,即“东部沿海地区重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陶瓷机械装备、物流、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中部地区依据相关产业政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规划》表示,要支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包括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还要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保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规划》列举了三个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扶持、改善行业管理、推进品牌建设等。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强调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在行业管理方面,要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新产品创意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入等方面信息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此外,还将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等。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产量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达到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5.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利润2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1%和34.8%。

产业技术得到提升。大型高效节能窑炉、抛光砖和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技术等日趋完善并推广。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高中低档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了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区,中西部地区陶瓷生产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快速成长,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节能取得较大进展。建筑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卫生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出口结构有所改善。2010年陶瓷砖出口金额达到38.5亿美元,出口量为8.6亿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26%和15%。卫生陶瓷出口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二是同质化严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贴牌生产。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建筑卫生陶瓷提供了稳步增长空间。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对建筑陶瓷产品需求拉动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新要求。节能减排已关系到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生存与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维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在国际市场中地位有所提升,但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可能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二)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约1.6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亿件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陶瓷产业,促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集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的关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防止过度集中。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以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产品。推进卫生陶瓷节水与减量化应用,积极发展节水型洁具,倡导小体量产品。大力发展五金配件、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重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陶瓷机械装备、物流、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依据相关产业政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产业配套能力,树立区域品牌。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二)推进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强原燃料运输过程中粉尘排放控制。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科学开发陶瓷原料资源,实现规模开采和综合利用,重点产区加快原材料标准化和产业化,保护黑泥等优质资源。推广低品位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使用低质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等生产陶瓷产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表1重点研发与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陶瓷砖减薄工艺技术、成套装备,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形工艺技术。

陶瓷生产的低温技术,窑炉、喷雾干燥塔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

球磨机、风机等装备节能改造技术,高效收尘、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新型高效煤气化(自)净化技术装备。

(三)加快技术进步

鼓励创意设计,加强文化艺术等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应用,推进以研发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在陶瓷砖花色图案、卫生陶瓷模具设计开发、应用整体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等节能减排新工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对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行业共性、基础性重大问题,协同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表2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重点

薄形建筑陶瓷砖(板)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利废型新产品生产技术。

陶瓷装饰用喷墨印刷技术装备,蓄热(集热)型建筑陶瓷板及其配套系统,蓄光型建筑陶瓷生产技术,新型色釉料,增塑外加剂,锆原料替代原料。

功能型产品开发,包括防滑、防污、抗菌、自洁净新产品,隔热、保温、隔音等多孔陶瓷板生产技术等;卫生瓷高压注奖成型技术。

五、重点工程

(一)新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创意型、环保型、功能型新产品。

主要内容: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陶瓷薄砖(板),干挂陶瓷板,利用陶瓷废渣生产轻质保温陶瓷砖,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保温隔热与装饰复合型集成式多功能产品等。发展蓄光蓄热等功能型陶瓷产品。发展空间配套等创意产品。培育大众知名品牌。

(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在主要陶瓷产区,建立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通过对矿物原料的标准化加工与供应,充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

主要内容:选择资源条件好的陶瓷产区,建立从矿山开采、原料专业化加工到配送的协作配套体系,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配置完善的环保设施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升原料品质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分散加工造成的粉尘污染。

(三)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主要产区综合能耗、污染物减排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以主要陶瓷产区为重点,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实施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带动产区节能减排水平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新产品创意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入等方面信息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三)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阳城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2013年,阳城县以园区为载体,抓项目、强科技,着力打造现代陶瓷产业,初步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产业链条化、生产园区化。陶瓷产业快速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值达到近20亿元。阳城陶瓷一步跻身全国新兴陶瓷产业基地行列,成为全省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

金龙高档内墙砖生产线项目是阳城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市县两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324亩,将一次性建设3条高档墙地砖生产线,主要生产高档大规格墙地砖。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2亿元。同时,金龙公司采用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在国内陶瓷行业率先进入陶瓷数字化时代。

金龙高档内墙砖生产线项目是阳城县“工业转型突出抓陶瓷”的重要项目之一。2013年,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突出特色、优势互动、错位突破、集群发展”的产业转型新要求,倾力构筑陶瓷产业集群,打造精品陶瓷产业链。目前,安阳陶瓷园区、芦苇河工业走廊、东冶陶瓷基地、演礼日用陶瓷基地4个产业园区已初步建设成型,现有陶瓷生产企业30多家,生产线35条,年生产能力1亿平方米,年产值26亿元,利税2.6亿元,安排就业12000多人。其中,建筑陶瓷生产规模占到阳城县陶瓷规模的96%。

在集群发展的同时,阳城县以创意设计为核心,在档次提高、挖掘文化上做文章,努力发展高端产品。四川琳度瓷业投资建设的晋陶高档日用品项目,将文化艺术设计与陶瓷制作有机融合,独创三维陶瓷技术,专业生产五星级酒店及高档会所专业瓷具;大自然公司、福龙公司生产的数码喷墨印花砖,附加值增加30%以上。阳城县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更加优惠、开发的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向陶瓷产业积聚,引导国有企业向陶瓷产业发展。目前,阳城县民间资本陆续涉足陶瓷领域,并与外资融合发展,天一陶瓷、盛世陶瓷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已成为陶瓷产业的新兴力量,为本土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阳城县陶瓷产量达到75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实现产值近20亿元,陶瓷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宜兴培育壮大陶瓷产业 年产值110亿元


讯:宜兴市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于世,享有“陶都”之称,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700多家,家庭陶瓷作坊达到数千家,形成了原料探矿、开采、加工、运输、设计开模、制作、烧成、包装、销售、市场、科研教育等全套一条龙的产业链,2012年实现陶瓷生产产值11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

目前,宜兴陶瓷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已有12大门类8000多品种。陶业生产在保留传统陶瓷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既有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紫砂陶、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又有化工陶、工业陶、各类日用艺术陶、各类建筑园林陶等。其中份量最大的仍为日用陶,它包括餐具、茶具、酒具、花盆、缸、坛等,约占40%;其次为工业陶瓷包括电子、电工、纺机、化机、耐火配套的陶瓷产品,约占25%。其中紫砂工艺陶是宜兴陶瓷的一张名片,除了相当大一批企业生产外,个体家庭作坊在生产约占10%。

宜兴在陶瓷产业的长期发展中,造就和培养了一批高等级技术精英人才和一大批陶瓷生产的技术工人,现拥有10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2个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数百位工艺美术师。

荣昌安富镇盛产的陶器,年产值达4.5亿元


重庆荣昌安陶转型突围 年产值4.5亿元

安陶即荣昌安富镇盛产的陶器,自宋朝以来兴旺发达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世代相承并不断创造发挥,安陶已形成日用陶瓷、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四大类,800余个品种,并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奖150多个。现安富镇生产陶器产品的陶瓷厂家共有10个,年产各类陶器8000余万件,2009年,年产值达人民币4.5亿元。

名门之后

安陶质地细腻,造型灵巧朴素,装饰简洁大方,釉色丰富多彩,素有“泥精”之美称。早在明清时期,陶瓷产品就远销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则它与广东佛山石湾和江苏宜兴齐名,被誉为全国三大陶都。与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陶器、江苏宜兴紫砂陶一样,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陶。现在的荣昌安陶应当说是名门之后。

1998年,重庆市文物考古专家对安富镇刘家拱桥一带古窑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确定为宋代古窑遗址。后又在陶厂附近发现了明清时代龙窑遗址6处,平窑、间梯窑18间。所发现的古代陶器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安富镇的刘守琪告诉记者,安富陶土资源极为丰富,陶土质量上乘。陶土泥色为红、白色,泥料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含水率、烧失率低;传统的手拉坯成型工艺;在陶瓷行业以独特艺术风格而享誉中外。

转型突围

传统工艺如何传承与发展,突破民族工艺与现代发展步调断层,是一个老话题,安陶在这个问题上面,似乎进行了一种有效的尝试。主动找市场,在产品生产结构上进行迎合配套。

安富陶器现已销往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生产的出口工艺陶精品和旅游纪念品供不应求,通过市场调查,安富陶瓷企业拟对陶瓷出口工艺精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线进行扩建,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安富街道仅有的10家陶器生产企业,大部份已改做包装陶、玻陶。

重庆世国华陶瓷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刚刚建立运行的安陶制作工厂,据董事长李光华介绍,该公司是他与其他两名合伙人,联合投资3000多万,现有职工近700人,年生产酒瓶2000万个,销售产值12000万元。安富的其他几家制陶工厂,产品也主要以酒类包装瓶为主,合计起来,安富镇年生产玻璃陶瓷制品8000万件以上,产值4.5亿元以上。

在制作工艺与流程上,安陶企业注重现代技术与先进流水线的引进。记者在部分安陶生产车间,看到一排排先进的制陶设备,从原材料打磨、造型到烘烤成型与库存包转,机械化如影随形,另外,在质量检测上也是相当过硬,工人将准备装箱的陶器仔细查看,主要包括颜色图案检测、形状规范与产品硬度三个工序。李光华说,他们生产的精品陶器要经过70多个工序才能完成。

总体来看,刚刚修建起来的几家安陶厂除了以巨资打造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外,还极力网络制陶设计人才,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江碧波就是他们极力争夺和崇敬的对象。

阅读延伸: 夏商陶器佐证东莞3000年历史

古代陶器的发展历程

上海、景德镇、广州陶瓷展览日用陶瓷产品征集火热中

广交会 佛山陶瓷出口正复苏

陶瓷厂家对连锁卖场敬而远之 中国式规则害了谁

2010年5月26日华东地区陶瓷工艺品网上报价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陶瓷知识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产量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达到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5.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利润2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1%和34.8%。

产业技术得到提升。大型高效节能窑炉、抛光砖和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技术等日趋完善并推广。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高中低档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了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区,中西部地区陶瓷生产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快速成长,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节能取得较大进展。建筑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卫生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出口结构有所改善。2010年陶瓷砖出口金额达到38.5亿美元,出口量为8.6亿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26%和15%。卫生陶瓷出口7.8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二是同质化严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贴牌生产。三是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建筑卫生陶瓷提供了稳步增长空间。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对建筑陶瓷产品需求拉动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新要求。节能减排已关系到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生存与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维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在国际市场中地位有所提升,但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可能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二)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约1.6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亿件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陶瓷产业,促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集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的关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防止过度集中。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以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产品。推进卫生陶瓷节水与减量化应用,积极发展节水型洁具,倡导小体量产品。大力发展五金配件、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重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陶瓷机械装备、物流、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依据相关产业政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产业配套能力,树立区域品牌。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二)推进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强原燃料运输过程中粉尘排放控制。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科学开发陶瓷原料资源,实现规模开采和综合利用,重点产区加快原材料标准化和产业化,保护黑泥等优质资源。推广低品位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使用低质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等生产陶瓷产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表1重点研发与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陶瓷砖减薄工艺技术、成套装备,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形工艺技术。

陶瓷生产的低温技术,窑炉、喷雾干燥塔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

球磨机、风机等装备节能改造技术,高效收尘、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新型高效煤气化(自)净化技术装备。

(三)加快技术进步

鼓励创意设计,加强文化艺术等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应用,推进以研发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在陶瓷砖花色图案、卫生陶瓷模具设计开发、应用整体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等节能减排新工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对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行业共性、基础性重大问题,协同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表2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重点

薄形建筑陶瓷砖(板)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利废型新产品生产技术。

陶瓷装饰用喷墨印刷技术装备,蓄热(集热)型建筑陶瓷板及其配套系统,蓄光型建筑陶瓷生产技术,新型色釉料,增塑外加剂,锆原料替代原料。

功能型产品开发,包括防滑、防污、抗菌、自洁净新产品,隔热、保温、隔音等多孔陶瓷板生产技术等;卫生瓷高压注奖成型技术。

五、重点工程

(一)新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创意型、环保型、功能型新产品。

主要内容: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陶瓷薄砖(板),干挂陶瓷板,利用陶瓷废渣生产轻质保温陶瓷砖,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保温隔热与装饰复合型集成式多功能产品等。发展蓄光蓄热等功能型陶瓷产品。发展空间配套等创意产品。培育大众知名品牌。

(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在主要陶瓷产区,建立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通过对矿物原料的标准化加工与供应,充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

主要内容:选择资源条件好的陶瓷产区,建立从矿山开采、原料专业化加工到配送的协作配套体系,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配置完善的环保设施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升原料品质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分散加工造成的粉尘污染。

(三)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主要产区综合能耗、污染物减排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以主要陶瓷产区为重点,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实施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带动产区节能减排水平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新产品创意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入等方面信息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三)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十二五 产业产值力争达五百亿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十二五 产业产值力争达五百亿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五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