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评论: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

评论: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2021-04-25

【www.taoci52.com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20年间,陶瓷产业的发展经过几次大的波浪式叠加,粗放式的发展已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规模。产品品种齐全,产业配套完善,多个产区重复发展,形成了广东、山东、河北、华东、福建、四川等传统产区及近两年来的江西、湖南、辽宁、山西、内蒙及湖北、河南等新崛起的建陶产业新兴区域。但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受产业调整政策及资源能源的约束,继续这种发展已到了一个极限。即使产业转移,不外乎把一种模式简单或包装后的一种复制。从目前高安、法库等新兴产区的陶业建设看,仍然无法突破这种传统模式的瓶颈。所以,在产业调整及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违纪的环境下,业内人士惊呼:冬天来了!而且这个冬天将是比较漫长,众多陶企不得不减产停窑裁员,面对行业的洗牌。回首自己,在冬天的寒流里,自身企业实在不具备抗寒御冷的能力。说得调侃一点,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东西并不多。从目前的整体经济状态看,陶瓷行业要想走出目前的低谷,仅靠等待观望,比拼实力,是难以完全实现的。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改制转型,产业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

以广东佛山为例,当年石湾的国有陶瓷企业在改制转制的大潮中,坐等观望,等国家政策的“救市”,而与石湾一河之隔南庄,通过银行贷款、个人集资、员工身份置换购买、国有资产赎买等,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国有制向民营的转型,所以在后来的南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时候,昔日的菜农穿起笔挺的西装不停地为自己的企业剪彩。而曾几何时颇具优越感的“石湾人”,开始跨过南石大桥加入了去南庄陶企打工的行列。国有陶企风光不再,而南庄、西樵、小塘等地的陶瓷企业过得红红火火。因为在当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下,国有体制已经不再适应陶瓷行业的发展。这个突破就是改制转型。WWW.TAoCI52.CoM

从行业的发展历程看,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在当年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的形势下,开始思考仅靠压机越来大,窑炉越来越长的发展思路显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陶企的发展中开始出现了展厅建设、品牌建设乃至一个企业多品牌化的发展。各种广告宣传、活动策划,蓬蓬勃勃。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这一次的产业遇冷,想要从根本上突破困境,正是要寻求新的突破点,产业发展要想再次获得大的提升,就要从产业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从产品繁杂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品牌密集型向品牌强势型转变。而突破点可以选择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国际化合作等。只有这样,淘汰掉大部分低端企业,资源、能源、资金的合理利用,才能使陶瓷产业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从而由做大升化为做强。这才是产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东鹏突破点指向陶瓷服务业


经11年的品牌建设与传播,东鹏陶瓷现已成为一个知名的民族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等荣誉。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广东东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新明指出,500年历史的石湾陶瓷文化将在现代陶瓷企业中得到传承与弘扬,东鹏陶瓷构建强势品牌的“亮剑07、腾飞08”战略目前全面启动,东方文化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借助文化力打造“百亿企业、百年东鹏”的发展蓝图,迈向世界级品牌的目标。

陶瓷生活体验馆将现身顺德

走进“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整个生活馆从装饰细节到设计理念,都明显体现出对东方文化、石湾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借鉴。通过实物、装饰图案等,生活馆展示了石湾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源流,体现了一种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舒适生活的前提下,对东方文化的继承和提升。

何新明对记者提出他的构想,未来东鹏计划用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吸取石湾陶瓷文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产品与东方文化深度结合,打造一个具有新东方文化特征的强势品牌形象。同时,何总透露,“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将在全国中小城市开设300多家,强势推广东鹏的品牌。其中也在顺德建设两个体验馆,规模相对小些,但整个模式跟总部的一模一样,是个浓缩版,具体开业时间初步定在4月,将让顺德市民零距离感受陶瓷文化。

传承陶都传统文化

“今后,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去讨论、理解、挖掘石湾陶瓷文化的精华,与东鹏现有现代制陶企业相结合,以充实东鹏强势品牌的内涵,打造一个海内外认可的综合强势品牌。”何新明说。他还特别强调,产品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东鹏将深深把总部扎根在佛山本土上,传承陶都的陶瓷文化,让总部在佛山开出更鲜艳的花朵。

何新明还特别强调,传播中国陶瓷文化,随着一个个的东鹏生活体育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安营扎寨,将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使者”,传播中国五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为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东鹏的贡献。

发展陶瓷服务业是未来方向

环保门槛高、能源紧缺等因素制约着佛山陶瓷的发展,未来佛山陶瓷如何发展呢?何新明对此深有感触。他指出,佛山的陶瓷以制造业强闻名,但我们的陶瓷服务业却是非常弱,如信息化滞后、物流配送单一、市场档次低、技术平台不足,这些都跟佛山陶瓷的知名度不相称。对此,他指出,佛山陶瓷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要转移生产基地,把营销中心、科研中心留在佛山,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有成本优势的地方,总部扎根在陶都,大力发展现代陶瓷服务业。如东鹏陶瓷在几年前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参与投资中国陶瓷城寻求新的突破。今后还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在陶瓷服务业上有新突破,建设中国陶瓷城的二、三期。此外还要把陶瓷物流真正做强,要有专业的物流队伍,借助各种交易会的平台走出去,主动配合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规划,积极拓展陶瓷服务业的空间。

现代陶瓷产业发展面临创新挑战求突破


现代陶瓷产业发展面临创新挑战求突破

在新一届的陶瓷艺术分享作品中,不断推进的分享实践工作,却让很多业内人士也产生了共鸣。不难看出,很多相关的陶艺资讯都对于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很是纠结,其实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特色,也是现代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必须走不断发展创新的路,有突破性创意与设计,才会让发展更有实力的保证,而求突破的信心,需要实践来检验,在新一代陶瓷艺术品分享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虽然产品很多,风格各异,但是真正可以说是绝世之作、台柱型作品还是不够多。

走发展创新之路值得陶艺大师们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突破性的艺术作品要问世,也需要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关注陶瓷业的一个整体的发展,是对于陶瓷文化传承巨大的贡献,而保证陶瓷产业链中的每个一环节都有一个良性的态势,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是对艺术的最高的悬赏,突破性的艺术作品可以传承百世,也需要这样的机会。

来自陶瓷作品分享实际的信息给所有陶瓷产业的人者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务之急,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求发展,不断走创新的路子,这样才会有多的机会,来自国际的压力也是对国内陶瓷市场的一个刺激,继承与发扬,还要从创新与突破上找到一未来发展的出路,这样才是对陶瓷产业的一个贡献,也是陶瓷文化发展的必须。

评论:理性对接当阳陶瓷产业发展思考


去年11月2日,被誉为中国建筑陶瓷业“航空母舰”的新中源集团项目签约落户当阳,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此前不久,温州老板胡光敏注册成立的湖北帝旺实业投资公司在当阳投资2亿元,开始建设6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近两年,大地、华夏、天冠3家陶瓷企业已先期落户当阳。陶瓷产业集群在当阳已雏形初现。

“梦醒”后问:发展空间在哪里?

当阳曾经是全省经济发展十强县市之一。近几年,该市也颇有建树,均瑶、蒙牛、英博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户,促进了当阳经济发展。然而,相比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当阳人开始明显感觉到发展的脚步沉重了。

在宜昌市提出“沿江突破”新战略后,当阳一度在宜昌发展的大格局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在分析自己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原因时猛然惊醒:没有建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围绕优势产业形成项目群,发展空间捉襟见肘!

其实,当阳在开发本地资源中也不乏得意之笔:三峡新材公司的前身当阳玻璃厂原先只有一条日产400吨玻璃的生产线,规模、效益一般。当阳市依托境内石英砂资源,支持该厂先后扩建了日产500吨、6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使该厂从县级小厂一跃成为上市公司;当阳葛洲坝水泥公司、华强化工、马店能源等当阳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上规模的企业都是依托资源发展而来的。“发展的空间到底在哪里?”当阳通过梳理重新定位:发展空间在资源,优势在资源。而当阳最大最优质的资源就是高岭土。现已探明储量为3500万吨,远景储量高达2亿吨以上。3年前,当阳只有一家倒闭的国有陶瓷企业,这些资源几乎完好无损。依托强势资源,做大产业集群!当阳人突然发现,发展空间海阔天空!

定睛佛山后问:后发优势有几许?

定位一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也就明确了。春节刚过,当阳招商局的专班便驻扎到国内瓷都广东佛山。其实,全国比当阳更有资源优势的地方不少。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对当阳招商人员说:像你们这样的招商专班,我们每年都要接待50批次以上,其中不乏市委书记带队的!尹虹同时告知:佛山刚刚召开了制造产业转移工作会议,陶瓷是其转移的重要产业。

经过招商专班不懈努力,全球最大规模的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国建筑陶瓷“航空母舰”佛山新中源集团向当阳伸出橄榄枝。此时,质疑声不绝于耳:“沿海是在把垃圾产业向内地转移。”当阳的决策者慎之又慎。“当阳蕴藏着这么大储量的高岭土,不能捧着金碗讨饭吃,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不要灰色GDP。”当阳市委书记袁卫东说。

去年8月8日,袁卫东来到佛山新中源集团考察。其目的只有一个:引进新中源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成功的经验来开发当阳的高岭土资源。一句话,向新中源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要就业岗位和税收,不要污染。他此行的目的与新中源集团不谋而合。新中源集团总裁霍镰泉说:我们不是搞搬迁式转移,要在转移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据悉:新中源集团在当阳的投资项目,将全部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固定资产投资7个亿,没有一颗螺丝钉是从佛山的旧工厂拆下来的。“其实,后发优势也很明显。佛山陶瓷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引进来;佛山陶瓷企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等教训我们也能更好汲取,避免走弯路。”当阳市市长范晓岚说。

“亲密接触”后问:着力支点在哪里?

新中源决定落户当阳的信息传开,陶瓷企业纷至沓来。锦悦贸易公司等两家企业表示,要随着新中源一同落户当阳。去年10月19日,湖北帝旺实业投资公司与当阳市签订了投资2亿元建设6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的项目协议。当阳引资的关键是什么呢?新中源集团总裁霍镰泉一语破的:“关键在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和软环境。”

近几年来,当阳先后新建了1个220KVA和2个110KVA的变电站;依托劳动部门培训了数千名陶瓷工艺熟练工人;先期引进华夏、大地、天冠等陶瓷企业,形成了陶瓷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了较好的陶瓷产业物流环境。抛开资源优势不说,这些生产要素重新开始培育,没有3年至5年是不行的。“硬环境好建设,软环境难形成。”当阳吸引投资者的优势是其软环境。前几年,当阳干部玩风和办事的拖拉作风影响环境。今年,当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优先发展工业理念,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及效能建设,处分了21名干部。在解决“不能为而为之”问题的同时下力解决“应该为而不为”的问题。新中源集团在投资当阳前多次微服私访后,才慎重决定把7亿元的项目投到当阳。

目前,当阳在省直相关部门支持下,正全力打造湖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评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动力是什么?


即使是按现有的考证,从粗陶出现算起,已有上万年历史,从原始瓷算起,也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不管陶与瓷是同源还是不同源,中国人做陶瓷的窑火从没有中止过。当代,中国更是世界陶瓷生产基地、制造中心、最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从农耕时代靠手工和天然资源为起端的产业能延续这么长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有广阔前景,其发展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其根本答案可以用“前拉后推”四个字来概括。

拉就靠是消费市场拉动。陶瓷的实用性与中国人喜欢欣赏、寄望和使用陶瓷器皿所形成的长久不衰的大市场使这个产业自古至今延续下来。中国有几个家庭没有陶瓷的?

推,就是有人、有资源、有天时地利的条件来支持这个产业。水、火、土毕竟是大自然随处可见可取的,考察中国的古产地,无一不是处于有山有水有泥巴矿石的地方。即便是当代生产基地的选择,也离不开要么靠近市场,要么靠近资源二大原则。

这因果关系的拉与推条件,是其它产业很难具备或找到的,也是陶瓷业的优势,陶瓷业肯定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产业,尽管其经济总量不会很大,有些毛病给人说三道四,但连说这种话的人也离不开陶瓷。更何况,随着科技进步,毛病是可以解决的。

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动力的平淡评论,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结论与启迪:当代的中国陶瓷业要做得更好,大到一个产业,具体到一个企业,还是二件大事:抓好市场的开拓和建设,抓好科技进步与人才建设。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产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评论:陶瓷产业发展的“四大要素”


深窥陶瓷这个产业,从根基到表现,蕴含着四大要素,我将其归结为16个字。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独特工艺,现代科技。当前,有不少政府文员,以专家自居的陶瓷工作者们在不同的场合谈及陶瓷这个产业的调整、整顿、提升、转移、招商、淘汰、资源、环保、品牌、未来等等相关问题时,存在着偏见的话,我认为就是因为不太懂、不太理解这个产业的四大要素。陶瓷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流传千万年也不被湮灭,肯定有其天然存在的合理性,不会以个别短见者的一时意识而消失。试问当今世界千千万万个家庭有哪几家没有陶瓷的?试问,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中有哪个国家是没有陶瓷的?这是谈论陶瓷这个产业时的基本出发点,如何将中国少有的几个原发型产业源远流长的存在下去。

陶瓷和中医药文化类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可以从佛山(石湾)陶瓷认识佛山,从宜兴紫砂壶与陶艺认识江苏宜兴,从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所陈列的陶瓷认识中国文化。将冰箱、电视、汽车做得再好,人们只会当作现代科技商品而已,很难读出文化的味道。

粉碎、成型、煅烧生产制作陶瓷的工艺是当代世界最有特色的工艺之一。陶瓷人拿到什么原料都是首先将其打碎、粗的以微米计量,细的到达纳米级,用此手段挖掘物质的潜能,又依据需要进行添加、混合。成型就是将颗粒重新进行堆积。煅烧将成型的东西固定下来并实现某种转变。人们常常只看到这个产业怎么污染损害环境,其实这个产业应用的工艺使其最有条件实行与环境保护的互补。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陶瓷业蕴含着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些年,陶瓷行业的主流产品由作坊式手艺业向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过渡与转变,就是借助于现代的科技进步而获得的。等静压成型、全自动压砖机成型、辊道窑烧成、魔术师布料、各种自动控制、调节检测手段都引入现代最先进的应用技术成果。当代陶瓷业一个普通工人可创造年产值50万元人民币,说明这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进的行列。

即便是这个行业的资源,环保、两大课题、也完全可通过科技手段获得合理的解决,只是当前的中国产品销售价格暂时消化不了投入成本的增加而已。

评论:陶瓷产业是佛山发展“第三产业”的障碍?


前天召开的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议,主题是通过下一届协会班子的选举办法与确定候选人名单,但也许是因为政府官员在场,也许是好长时间大家没有碰头,总之机会难得,大家频频跑题,讲自己最关心的话题。而最关心的话题自然是陶瓷企业的大搬迁问题。

一方面是政府持续的高压态势:国务院发文规定节能减排不达标一把手就地免职,佛山政府将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提前到2009年上半年验收,南海区的罗村则成为政府重拳整治的示范点,要求两年半内41家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其中全部的陶瓷企业2009年底要搬出罗村。本次会上,出席会议的政府官员也再次表态:不达标的陶瓷企业是走是留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将整治工作验收时间提前也是铁定的,被列入整治名单的企业不要再有什么幻想。

但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的极度困惑。正如一些企业代表提出的:政府重拳突击整治,之前与协会、企业的沟通不足,陷企业于被动,一刀切的做法更是难以接受。就算要搬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厂子怎么能说搬就搬。俗话说:“上屋搬下屋,不见一箩谷”。于是,有关搬迁补偿问题就成为另外一个焦点。

罗村每家搬迁的企业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得到政府20-200万元不等的经济补偿,原租期未满的厂地,在租期内的收益仍然归原企业所有。对于规划中的罗定市陶瓷、玻璃产业承接基地,罗村街道办还答应与罗定方面共同承担前期三通一平的投入。禅城区政府则承诺:转移出去的企业在当地纳税,属于税收分成的那部分,禅城区政府将把该部分返还给企业。而企业代表则进一步建议,政府应给予搬迁企业未到租期的工业用地转为商用提供****方便,而经济补偿的标准则太笼统,缺乏操作性,有些企业搬迁的损失难以估量。

在这场历史性的大转移中,佛山一些陶瓷企业现在只剩下向政府讨经济补偿的资本,这令那些见惯了这个行业辉煌的人难免唏嘘。

广州第三产业的比重是60%,佛山是34%;占地1000亩的陶瓷厂年产值最多20个亿左右,而佛山普利华相机则可以做到100个亿,美的电器则能做500多个亿。佛山陶瓷要腾出地来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想办法如何引领高端,一块地变两块地用。这是一位官员算的帐。

佛山的产业发展,还没有发达到可以放弃二产专门发展三产的程度。我们的工业很粗放,恰恰说明水平还不高,需要长期努力,而不是全部赶走。这是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最近在公开场合演讲中的一段话。

在佛山陶瓷完整产业链上谋生的人有一二十万,这些人的消费力对佛山三产发展起支撑作用。佛山放弃了作为二产的陶瓷,实际上对三产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这是行业资深人士的看法。

孰是孰非,也许只有等到历史老人来判定。

评论:关于发展我国粗瓷产业的思考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制瓷工艺与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而名扬海内外。建国以来我国大江南北建设了许多大型陶瓷产区,为发展陶瓷事业与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陶瓷业的兴旺还刺激与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矿产、交通、能源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欧、德、日、韩等传统陶瓷生产大国,已将密集性劳动行业的陶瓷业逐步放弃,而采取大量从国外进口陶瓷的方针。为中国陶瓷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国陶瓷消费者需求纹饰淡雅、明快的美术陶瓷;德国市场很欢迎具有仿古风格的瓷器餐具及咖啡具;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制品;日本人青睐手工风格,造型与釉色丰富、有窑变效果的陶瓷产品;澳大利亚流行铁炻器与铁质感的瓷器产品;意大利青睐紫沙陶壶茶具;西班牙消费者欢迎具有东方色彩的陶瓷产品;俄罗斯则需要大量进口供实验使用的各类化工陶瓷制品等等。国际市场对陶瓷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这为我国陶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不过,随着我国及世界各国优质高岭土与细瓷原料日益减少,生产精细瓷器的细瓷原料储量日减,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也越来越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储量非常大的粗陶瓷原料,遍布我国各地,采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生产粗陶瓷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多年来粗陶瓷产业不受重视,也是事实。其实,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粗瓷产品,说是粗瓷,但粗瓷并不粗。关键是将它做好,做细。将当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成气候。就能实现"泥土变成金"。其发展起来将是前途无量。还能实现大批出口,何乐而不为?

为建立循环经济,继续推动我国陶瓷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将陶瓷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现借《陶城报》就发展粗陶瓷产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资源优势

建国50多年来,国家有关地质部门对陶瓷原料的分布与储藏进行了勘探,得出的数据为优质陶瓷原料储藏均仅为千万吨级。相比较之下,我国各种粗瓷陶土原料储量品种多,储藏非常丰富,多为亿吨及几亿吨、几十亿吨级。如北方的大青土、二青土、缸土、碱石、焦宝石等储量都很丰富。大青土储量有几十亿吨、缸土也有数亿吨。南方的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有十几亿吨。此外还有铝矾土、煤矸石等均有千万吨级到亿吨级。包括各地煤矿废弃的煤矸石山,也可以用做粗瓷原料。丰富的陶瓷原料与丰富的能源条件是大发展的优势,发展粗瓷产品起码使用几百年没有问题。历史经验证明,采用地产粗瓷原料可以大批量生产各类陶瓷产品。可以生产艺术陶瓷、园林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如沙锅、陶制餐具及茶具等)等各类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还可以生产出口国际市场的各种炻器产品。今后应该下大力气推动粗陶瓷产品的发展。

将来我国陶瓷发展的方向,在保持细瓷产品创高档与品牌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以当地原料生产的粗陶瓷产品。其实,陶瓷是一个大概念,也包括含一定比例的当地粗瓷原料生产的陶瓷产品。粗料通过细作,也可以生产出好产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包括有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园林瓷、工业瓷、电磁等种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粗瓷产品还非常符合当前国家要求发展绿色产品、造就循环经济的大政策。

二:可供发展的产品

(1)、炻器。炻器产品位于瓷器与陶器之间,主要是用当地含有铁及各种杂质的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品种类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插花具等。我国陶瓷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生产炻器产品。主要产区有山东淄搏、河北彭城、江苏高淳、河南焦作等瓷区。这样可以抵消由于高档细瓷原料由外地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产品成本。炻器产品主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而且进入美国市场没有那么多的贸易限制。因此,将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炻器产品,加强产品设计与提高装饰艺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炻器生产强国。

(2)、发展"和陶"产品。和陶产品即具有东方风格的造型丰富、釉色斑斓的陶制餐具产品,由日本最先生产,故称和陶。和陶产品的特色是注重反映手工制作痕迹,擅长发挥造型的丰富与变换性,重视各种色釉装饰。其所用原料、釉料与生产技术,在我国任何一个陶瓷产区均可以完全可以满足。和陶产品可以作为继陶瓷沙锅后未来产品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粗陶瓷产品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和陶"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台湾、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而且每年定单很大。

(3)、美术陶瓷。我国各地的陶土原料储藏丰富,能够生产各种美术陶瓷,如江苏宜兴生产的紫砂壶、仿钧釉艺瓷;河北彭城瓷区生产的各种仿古瓷、高温花釉动物雕塑、现代陶艺;河南洛阳、禹县生产的唐三彩雕塑、仿古钧瓷;广东石湾生产的瓦脊公仔、人物雕塑等产品都使用了当地的粗瓷原料。美术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美术瓷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也可成为展示地方陶瓷艺术形象的名牌,成为推动陶瓷观光旅游的热门产业。

发展美术陶瓷,目前还不需要大量的投资。搞一家民间陶瓷作坊,个人投资几万元就可搞起来。但在他们创业初期时困难很多,政府可在税收及收费上进行扶持,实行优惠政策。此外,能否帮助其搞到小额贷款。

(4)、园林陶瓷。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园林事业,对园林陶瓷产品的需求很大。因此发展园林陶瓷产品很有前途。如陶瓷花盆、花缸、鱼缸、陶瓷果皮箱、大衣架、瓷桌、绣墩、灯架、灯柱等产品,这些都使用粗瓷原料生产。关键是在粗瓷的外表挂上一层美丽的釉色,以增加其美感与观赏性。当然,粗瓷原料也可以用于釉料配制的原料,可谓一举两得。

(5)、紫砂陶瓷。目前国内园林产业已经形成上千亿元产值的市场,对各类陶瓷花盆需求数量惊人。我国南北方各地,紫砂土原料储量均十分巨大,也能在生产粗瓷产品方面做出大文章。如江苏的宜兴瓷区用紫砂土生产琉璃瓦与紫砂壶、园林陶瓷产品。他们利用粗瓷原料生产陶瓷制品,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仅靠紫砂土原料资源一项就发了财,做得很好。不仅紫砂壶能够赚钱。他们做得紫砂花盆也很不错,产品造型成了系列。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花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佛山瓷区生产的人物陶瓷雕塑也使用有大量的紫砂土原料(只是在当地的称呼不同);河南省宝丰瓷区也采用紫砂原料生产供出口的各种紫砂壶茶具、花盆等粗瓷产品。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6).化工陶瓷。在化工陶瓷产品方面,粗陶瓷也有大作为。比如可做化工陶瓷的精细陶管、高压釜、耐酸陶瓷等。

(7).建筑陶瓷。建筑陶瓷产品方面,瓷砖及琉璃瓦产品中,目前都是以粗瓷原料为主的产品。至于紫砂土制成的瓷砖,在国外早已有先例。国外的许多建筑陶瓷企业在瓷砖中,使用了大量的粗瓷紫砂原料,俗称红坯砖。此前,国内报纸上还专就红坯瓷砖开展过讨论。因此,尽快适当在建筑陶瓷产品中加大粗瓷原料的含量,也应该成为今后的一个努力指向。

总之,在我国大力发展粗瓷产品,可以避开许多瓷区优质原料日益短缺瓶颈的困绕。又有利于发展绿色产品品种,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保持持续发展。对于重建我国陶瓷业的大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评论:景德镇传统陶瓷如何突破


景德镇市陶瓷产业要从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品低端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有为型、产业高端型发展。展望产业发展前景,今后陶瓷产业必须实现四大战略上的突破。第一是传统瓷在优化升级上突破;第二是日用瓷在挺进高端市场上突破;第三是在扩大高技术陶瓷上突破;第四是在陶瓷文化产业大繁荣上突破。本文首先谈谈对传统瓷业优化升级上怎样突破的一点意见。

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代表了我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最高艺术成就,是景德镇争得世界瓷都的响亮名片,也是景德镇瓷器的最好品牌。从景德镇市传统瓷市场现状看,景德镇市四大传统瓷无论是器型、花面设计和制作技艺都有新的跨越,有的品种创造了世界之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分散的小作坊生产,多而不全,小而不强,形成不了规模企业的优势,发展道路步履维艰。国内外市场要求供货的订单,纷纷被国内其它产瓷区抢走,我们只能是望洋兴叹。无能为力。此时此刻,作为景德镇人怎能不伤感,怎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笔者多年来都在四处奔走,呼吁景德镇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瓷优势,实现传统瓷优化升级,这是与瓷都地位息息相关,决不能失去传统瓷大市场,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掉这千年的品牌。我曾经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作多年,那时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传统瓷,几乎都被景德镇包了,特别是香港市场27家粉彩商,是常年供货的固定大客户。现在由于景德镇市没有能力接单,逐步失去了这些传统瓷市场,不少老客户只好另找货主。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建议景德镇市传统瓷产业,应该优先升级,小作坊走农村合作社的路子,从小作坊走出来,自愿抱团,强强联合,以强大的实力和竞力争重新占领国内外传统市场。经过数年的市场洗礼之后,抱团共同整合资源,已经成了景德镇市许多陶瓷企业、陶艺家们的共识。抱团发展凸显集群效应,是集合资源延伸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重要途径。景德镇市要形成集团化的大抱团,航母式的大合作,打造一批辐射力强、竞争力强的企业航母。如景德镇市吕艺陶瓷民营企业主要是生产玲珑传统瓷,去年玲珑瓷产量达到60万件以上。全市玲珑瓷生产企业就可以逐步进行大抱团,优势互补,逐步形成玲珑瓷航母。今年景德镇市生产青花瓷企业、粉彩瓷企业、颜色釉瓷企业有条件的也可以逐步抱团,形成青花瓷航母、粉彩瓷航母、颜色釉瓷航母,再现景德镇传统瓷生产的辉煌时期,重新夺回国内外失去的传统瓷市场,在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正本清源,保持瓷都的特色,重塑千年瓷都形象。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