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纸飞机”是陶瓷做 9国艺术家在沪展示陶瓷精品

“纸飞机”是陶瓷做 9国艺术家在沪展示陶瓷精品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30

【www.taoci52.com - 陶瓷艺术】

“耐克”鞋里印着仕女图,胖汉闭着眼睛吮手指,小鸟倚着篮筐栖息……这些有趣的画面是陶瓷名家的奇思妙想。“烛光瓷语———2008上海世界现代陶瓷艺术展”正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荷兰、新西兰等9个国家的26名艺术家带来100多件陶瓷珍品。

在展厅里走走看看,就像到了一个想象飞舞的创意世界。瞧,美国艺术家丹·贝尔把一堆杯状废弃物组合在一起,装窑、浇釉、烧结,最终变废为宝,成了一件艺术精品,有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韵味。

这架“纸飞机”是陶瓷做的吗?有观众盯着一个名叫《聊天室与情书》的作品啧啧称奇。新西兰艺术家金斯顿大胆挑战陶瓷材料,将纤维加入瓷泥中得到像纸一样薄的瓷片,然后像普通油印一样,印上文字、符号,再将它叠成纸飞机,用高温烧制而成。“纸飞机”不仅让人联想到儿时的折纸游戏,还影射出网络社会如纸片一样脆弱的人类情感。

此次展出有不少突破之作,充分展现艺术家高超的技巧。一个作品,外看就是白色筒状体,细观其内部,却是密密麻麻的凹凸方块,整齐布满内壁,犹如蜂巢。“简洁背后隐藏大量的细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朱建中评价道。

还有一些作品外形卡通,引起许多少儿观众的喜爱。比如《霜打的狗儿》,白色的“霜枝”覆盖在棕色的哈巴狗头上,鸟儿逗弄慵懒的狗儿,画面栩栩如生。壶、碗,被印上大象、松鼠等可爱的图案;篮子长得像企鹅,盘子下长着像八爪鱼那样的“腿”。

“烛光瓷语”还将移师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展出,至4月30日结束。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中外陶瓷艺术家精品力作上海“斗艳”


用精巧的陶瓷线编织花边的珐琅碗,高度抽象的造型语言、极具现代审美趣味的紫砂壶,具有浓厚工业革命时代机械风的茶具,充满对大自然沉思的器皿……

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陶瓷设计艺术家3日起在上海集中展示各自的倾心之作。来源于不同灵感、不同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的艺术品充满个性与新意,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上海文化创意项目之一——2016年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3日拉开序幕。来自美国、以色列、意大利、加拿大、捷克、保加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携作品参展。

据悉,自2008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面世,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周主要展览之一。

开幕式上,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陶瓷设计大师、艺术大师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作品不断创新,中外艺术家交流多多,现代壶艺越来越为民众知晓和喜爱。

葛军认为,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未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的方向。艺术家们应该留下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这位陶瓷艺术大师指出,中国的艺术家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国际艺术品市场有全面、深入了解。他说,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提供了中外艺术家的交流平台,对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大有帮助。

景德镇“张松茂精品陶瓷艺术展”在沪开幕


1月10日下午3时,以“笑傲瓷坛—张松茂陶瓷语言研究”为主题的张松茂精品陶瓷艺术展在上海世界你好美术馆盛装开幕。作为世界级的陶瓷语言研究展,本次展览将正式开启上海对话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上海2016艺术年的开篇大作。中国陶瓷巨匠、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徐亚凤伉俪亲临开幕现场,贵宾云集,齐聚世界你好。

据了解,这是由上海伍易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上海世界你好美术馆承办和景德镇在线新闻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一场大型精品艺术陶瓷展示、文化交流传承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工美集团的大力支持。开幕式结束后,艺术爱好者们都迫不及待地来到展馆,一睹大师作品的风采。松茂大师也陪同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艺术展,大家亲切交谈,对一件件大气磅礴的陶瓷精品、美不胜收的艺术表现出极高的赞赏和由衷的赞叹。

张松茂大师作为一位在粉彩天地里耕耘了几十个春秋的艺术大师,其作品风格严谨清丽,工整细腻,富于装饰性和个性色彩。张松茂大师用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赢得了艺术收藏者的尊敬和喜爱。本次中国瓷坛巨匠张松茂陶瓷语言研究展共展出《昌江帆影》、《牡丹》、《梅花》、《和靖咏梅》和《三顾茅庐》等系列张松茂代表作三十余件,均是他艺术创作巅峰时期,各种风格、技法代表作品。瓷坛泰斗张松茂的中国陶瓷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令大家纷纷驻足观看。

参加开幕仪式的还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上海市经信委领导、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陈跃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节,江西省电视台总编辑马玉玲,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副总裁、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林汉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秘书长刘波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沈国臣,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上海世界你好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房福军,中关村移动医疗首席专家范世强,中国寿山石雕大师林东以及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站、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界朋友。

外来艺术家在景德镇的陶瓷创作之路


如今,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艺术家团体。他们大多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来到景德镇,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想尝试陶瓷艺术的创作。不管怎样,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景德镇的艺术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了活力。

为什么选择景德镇?

对于大多数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而言,在来景德镇之前,他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去景德镇?”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然而在他们不尽相同的回答中,你总是能找出两个共同点——“慕名而来”与“大胆尝试”。

“慕名而来”,这其中的名,指的自然是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名气。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千年瓷都代表着制瓷业的发达与辉煌。然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这个称号背后有了更多的艺术注解。尽管这些外地艺术家所从事的并不是陶瓷方面的艺术创作,然而在他们从艺的道路上,景德镇这个名字还是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而是一种艺术的符号。

福建莆田画家林玉宇很早就知道景德镇这个地方,在他走上国画的创作道路之后,景德镇的意义,也愈发的丰富起来。在他看来,景德镇是瓷器的代名词。他也清楚的知道,这瓷器的含义,不仅仅是平常所见的碗盘这么简单。林玉宇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来景德镇的愿望就越强烈。08年的时候,他在外地参加一个艺术交流会,期间受到了一位来自景德镇艺术家的邀请,那次接受邀请,来到景德镇。在当时的日记中,他这样描绘了自己的感受:“景德镇——世界瓷都名符其实!在这里我不但领略了从泥巴到土坯成型直至烧成一件成功瓷器艺术品的全过程,而且还亲手绘制作品,亲身体验瓷艺术的创作过程,感受瓷文化的无尽乐趣。”景德镇并没有让慕名而来的他失望。此后,林玉宇每年都会抽空来景德镇。如今,他在景德镇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对于他而言,这里俨然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与林玉宇相比,吕联连来景德镇的时间更短,现在,除非家里有重要的事,他才会回家乡浙江金华。在常人看来,已年逾70的他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在吕联连看来,他似乎并没有经过太多犹豫,就选择来到景德镇发展,这得益于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尝试的决心。

早在今年3月份,吕联连第一次来景德镇,正是这短短的几天景德镇之旅,让他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陶瓷艺术。尽管已经在国画这条道路上打拼了几十年,也有着丰硕的成果。但是回去后的吕联连,马上开始准备来景德镇开始陶艺创作适宜。此时的他已经决定将自己艺术创作的重心转到陶瓷上面。最终,在景德镇朋友的帮忙下,他很快夙愿已偿。如今,吕联连已经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迈开了自己的步子。而现在他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室早日落成,这样他便能更专心于自己的创作。

“隔行如隔山”

在景德镇的大多数外地艺术家中,吕联连和林玉宇很有代表性。他们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艺术的相通性,让他们的艺术功底和理念能在陶瓷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来乍到的他们,还是在创作伊始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谈及这个问题,吕联连爽朗的说道:“就当交了学费了!”尽管在来景德镇之前,他对于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已经做了充分地估计,但是当这些问题扑面而来时,还是让他在刚来的那段时间里感觉有些吃力。

谈到所面对的问题,吕联连说,在他刚开始涉及陶瓷创作的时候,许多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胚胎、釉料,技巧等等。仅釉料这个部分,瓷器的釉料与国画的釉料完全不同,对于擅长国画的吕联连来说,他在来景德镇初期就花了不少心思在研究釉料上。吕联连说他刚开始画的几个瓷瓶,看上去效果很好,烧出来的颜色也十分鲜艳,可是等他拿手一摸,颜色便剥落下来。经同行的朋友提醒他才知道,自己用的是生料,才造成了这种结果。另外,一些绘画技巧上的不同,也使得他需要不断的适应、学习。比如在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巧就是利用纸的渗透,制造出别样的画面效果。这也是吕联连一直擅长的技巧,可是到了陶瓷上,特别是他现在专注的釉上创作部分,完全没有了这种颜料渗透的效果。这些都使他意识到,自己不仅需要在创作上早日找到感觉,将自己所积累的艺术功底展现在陶瓷上;还需要将心态摆在一个学习的位置上。吕联连说,来景德镇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个新人,许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正是有了这种心态,吕联连的进步很快,对于现在的陶瓷创作,他坦言自己的信心增加了不少,绘画的时候也更加的游刃有余。

相对于吕联连在艺术上所遇到的问题,来自山西的画家禅光更加在意的,则是刚来景德镇时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艺术上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学习和摸索去解决,而作为北方人的他,来到景德镇这个江南小镇自然有许多生活上的不习惯。虽然从事艺术的他习惯了四处漂泊,但这样定居在一个城市对于他而言还是第一次,加上这边又没有家人,因此“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就愈发的强烈。

在回忆起自己初到景德镇时的情境,禅光说他除了出去了解陶瓷相关的知识,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内画画,或是在旁边的树林里散步,生活过得很简单。但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正好免去了不少世俗的打扰,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尽管如此,日子过的还是有些孤独,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禅光坦言并不顺心。

不过他的境地很快有了改观,来景德镇不久以后,禅光便发现了景德镇一个最吸引他的特点——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这里,他很快便结交了一些艺术圈的朋友。平日里,大家常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如今,在景德镇3年的他已经有了不少朋友,景德镇已然成为了他的家乡。对于痴迷于艺术的禅光来说,这种环境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这不仅排解了他的寂寞,还给他的艺术造诣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活力

外来艺术家的加入,给艺术带来了活力,加入了一些“新鲜”的东西。

林玉宇现阶段的陶艺作品,画面丰富多样。谈及以后的艺术创作,林玉宇有着自己的野心——“民居”。

在林玉宇的国画作品中,民居是他最大的特色。他在四处采风,写生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各地民居的迥异之美。因此这也是他在自己作品中着力表现的。如今来到景德镇,在对陶瓷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打算着将自己的民居绘画搬上陶瓷。在景德镇的陶瓷作品中,也常出现一些房屋,特别是在一些山水以及人物的作品中。但是,就大多数作品而言,民居的出现只是起到衬托的作用,并不是画面的主角。在林玉宇看来,他的民居画,民居是其中的主角,是他着重渲染的对象,这与现在的大多数陶瓷作品都不相同,很有他自己的特色。

与林玉宇一样,吕联连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吕联连看来,景德镇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制瓷历史,这里的陶瓷艺术也有着厚重的积淀,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景德镇的艺术家们做的十分好。但是在他看来,还应该有更多创新的理念出现,在陶瓷这颗老树上开出新花。说到这里,吕联连举了他的作品《长寿面》为例。在这副古香古色的作品中,一位老者站在一个巨大的寿桃上面,下面的妇人手捧一碗面。老者手执筷子,面条从碗里一直延续到口中。旁边的青松,以及嬉戏的童子,都为这幅作品增色不少。吕联连解释说,寓意长寿的作品很多,但运用了诸如站在寿桃上、细长的面条等夸张手法的并不多。吕联连认为,传承固然重要,然而在传统中也要不断加入自己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陶瓷作品的含义和种类都会越来越丰富。

与外来艺术家在艺术上所带来的“新鲜”理念相比,业内人士江虢慧认为他们给陶瓷市场带来的活力同样不容小觑。江虢慧说,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收藏圈,许多收藏家对名人、大师们的作品望尘莫及。一些外来艺术家的加入,很好的丰富了陶瓷作品的价格梯度,也给了藏友们更多的选择。除此以外,江虢慧还强调,外来艺术家给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带来了不少活力。他认为,许多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他们在原先的艺术领域都有了不错的成就,也有着自己的“粉丝团”,他们转行画陶瓷,自然把这些粉丝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陶瓷上。说到这,他举了吕联连为例,尽管他从事陶瓷绘画不久,但是出来的作品就已经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吕联连的国画“粉丝团”。吕联连选择了陶瓷创作,“粉丝团”们不仅会关注吕联连的陶瓷作品,还会对景德镇的陶瓷,以及其他名人作品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外来艺术家给景德镇的陶瓷提高了人气,也注入了活力。

[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


赖德全和他保留的初稿

赖德全是江西景德镇一位陶瓷艺术家。因缘际会,今年4月、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他成为一个特别的见证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中央赠送的两份礼物――名为《源》、《脉》的瓷瓶,他是主要制作者之一。

6天完成任务

研究所所长的赖德全今年51岁,外祖父是学院教授,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爱上陶艺,后来发明釉上珍珠彩的技法,是景德镇的实力派陶瓷艺术家。

赖德全一直记得那个日子,接到任务时,距离交初稿日期,只有6天时间。“当时真是又感动,又有压力。国共两党跨越半个世纪的握手,也是两岸关系的良好开端,意义十分重大。国台办重视,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都非常重视。”

于是,用1天时间,几位老艺术家一起研究题材,2天时间,赖德全动手彩绘瀑布,又2天时间另一位老艺术家彩绘牡丹,最后1天用于烧制。衔接得丝丝入扣,任何环节都不能出一点问题。

最后是成品下午出窑,当晚9点搭机运往北京,因为次日就是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交到连战主席的日子。

“当时担着风险,因为瓷瓶不同于其它艺术品,在烧制的过程中,很难百分百保证不出一点问题。所以听说还准备了后备方案,如果烧制时出了问题怎么办。”

赖德全说到这里,面带得意:“结果真是天意,两个瓷瓶都没有任何毛病,全都一次性烧制成功。倒是后来怕运输时出现问题,想复制一个作为备用,却烧坏了。”

为什么选了黄河和长城

到底选择题材能够表现出这份礼品的重要意义,几位艺术家坐在一起研究了很久。应该画“黄山黄河、长江长城”是没有疑异的了,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风景。

送给连战主席的《源》就选取了黄河壶口――喷涌而出的黄河水,下衬红鲜鲜的牡丹花。赖德全说,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用黄河来代表源头最恰当不过。而4月正是国花牡丹盛开的季节,同时,牡丹也象征友好,象征春天。画面中有9朵牡丹,则寓意“九九归一”。送给宋楚瑜主席的《脉》选取了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华大地的一条巨龙。两幅作品正好是“一脉同源”。

为什么长江、黄山没获选?赖德全说,长江很难表现,如果只是山水,主题不明确,黄山又经常画,画得太多。而黄河的壶口瀑布不一样,具有特别意义。研究时,只有人提出疑虑,说瀑布不好表现,一泻千里的气势很难展现。赖德全当时表示,说,我能画得好,画山水正是我的专长。赖德全后来笑着坦诚:说这话时,心里压力也是非常大。

80万元也不卖

在景德镇赖德全自己的工作室里,至今还摆着一个绘有壶口瀑布的小口梅瓶,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送给连战主席的那个瓷瓶的初稿。

“我们的初稿就是这只瓷瓶,”赖德全说:“当时考虑,如果选传画稿会很快,但是陶瓷要烧制,烧制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谁都不能保证,所以就直接做出瓷瓶,拍照后,传给相关部门。他们的意见反馈回来后,再做修改。后来,大家看后的意见是壶口瀑布的山崖矮了一点,瓷瓶这种东西,不好修改,所以就决定重新再做一只。”

除了已经带到台湾的《源》和《脉》,这是现存的唯一一件样品。一家企业听说后,出价80万元人民币,赖德全没卖,因为怕企业利用它炒作,影响作品本来的重要意义。赖德全要自己保留它,因为能够成为今年春末的海峡两岸重大事件的特别见证者,这份纪念与记忆值得珍存。

艺术家跨界做瓷,冲击传统审美


几位来自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跑到景德镇,在瓷器上跨界玩玩,结果,他们做出来的陶瓷与传统陶瓷气质全然不同,去年在沪上展出轰动一时。近日上海璟通艺坊再次举办“惜之如土”当代陶瓷展,这些跨界艺术家的陶瓷作品纷纷被收藏者收入囊中,一位收藏家表示,这些跨界作品刷新了中国陶瓷,对传统审美是一次极大的冲击。

参展的艺术家大泽人、陈向东、张岚军、唐承华长期从事油画、水彩画、版画和雕塑创作,跟陶瓷完全没有交集,但是艺术不能止步,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传统审美的不满足,驱使他们到瓷都景德镇尝试跨界创作,这一尝试不要紧,却给习惯于传统审美的陶瓷界带来了全新的审美冲击。

这些年,在一大批各地“景漂”甚至国际“景漂”加入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陶瓷创作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当地传统的陶瓷艺术家仍坚持认为,各地艺术家跨界来搞陶瓷创作,只能是玩票而已,因为陶瓷独特的语汇和技法,没有十几年功夫学不下来。而跨界艺术家却对传统技法并不盲目崇拜,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尝试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帮助中国传统陶瓷走出落后的审美泥淖。

其实,从历史上说,中国传统陶瓷一向是跨界、杂交的产物。北宋陶瓷工匠南迁,才为景德镇奠基了瓷都美名;青花瓷是中东的苏麻离青颜料传进中国,才在陶瓷上绽放出的绝世大美;明清官窑是宫廷艺术趣味与瓷都工艺水平相结合的产物;近代景德镇瓷板画,也是借鉴了早期海派绘画风格。如今,把国际的、当代的艺术趋势,与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将为传统陶瓷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广阔未来。

“感动”成为陶瓷艺术家创造养分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陶瓷艺术家当学会感动

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往往是因为其中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艺术的产生,首先决定于情感,因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总是受一定情感和情绪支配的。艺术作品作为“物之感人”的产物,它既是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情感是原因、是根本,没有情感的驱动,就不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艺术。在古老文明和现代进步交融的国度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崇山峻岭、江河湖泊的自然景色;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我为人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抒发情感的空间和土壤。

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心中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家必须是善于体验的人,体验使它尝尽人间百味,产生丰富情感,领悟人生意义,因而使他的灵魂丰富。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陶艺家们,要积极地融入到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中,要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景德镇是一块陶瓷艺术的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的窑火,形成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恢弘场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景德镇这块陶瓷艺术的沃土,我们欣喜地看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无时不在感染着、感动着陶艺家们,同时,陶艺家也用自己的创作感动更多的人。瓷都艺术家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陶瓷创作笔会或捐赠陶瓷作品的独具景德镇特色的形式,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对大师以及大师作品的认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一是数量和质量。国家级大师里有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艺术大师3大类,还有省、市级大师。在数量骤升的同时,质量上是否能出类拔萃呢?二是价格和价值。艺术陶瓷销售火爆,使得日用陶瓷艺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艺术陶瓷是景德镇的独特优势,说它独特就是针对它的历史贡献,包括四大传统名瓷、绘画技法、烧成工艺、独门绝活而言的,体现了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而如今工笔粉彩,传统雕塑的作品少了,收藏传世的作品少了。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就画什么,完全去迎合高额利润带来的效益,价格与价值完全脱离,这是市场上一味追求名人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件好事。价值取向的扭曲,艺术陶瓷缺少了艺术性,暂时的红火也将会造成收藏界和市场的失衡。三是炒作和乱象。大师本来只是有关部门授予的一个荣誉。但就是有人利用这个荣誉进行随意炒作,制造一些误区,让大师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与其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之间形成了天壤之别,都变成了所谓的名人名作,不是大师的艺术作品感动了受众,而是大师的这顶帽子“感动”了市场,让市场上出现了“伪大师”、“假大师”和冒牌大师,以及签名大师作品的乱象。

当然,我们由衷地希望艺术陶瓷能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金字招牌给砸了,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持之以恒,学会感动别人、感动社会,如此,千年窑火才会越烧越旺。

陶瓷艺术家澳门玉展显真章


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的专题文物特展即将开罗

澳门民政总署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的专题文物特展,为澳门每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今年,艺博馆继续与故宫博物院携手,联同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合办“君子比德─故宫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清代玉器、玉雕的成就为历朝历代之冠,展出的一百三十四件高级定制玉器均为弥足珍贵之珍品。

玉器不仅在收藏界受到关注,更走进一般民众生活,以佩玉作为中国文化时尚潮流,亦常有所见。展览标题“君子比德”,出自《礼记.聘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孔子从儒家角度,以拟人的手法阐述了玉的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修养,达至“比德于玉”。“君子比德于玉”的准则,不仅对古代的处世思想产生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亦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民间玉器盛行的今天,推广玉器与传统玉文化是切合社会需要的。这就如同瓷器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一样。

展品不乏一级精品,如《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玺》,它是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在其退位予嘉庆之后所刻,是乾隆退位后仍掌权的见证,不论其历史背景及艺术造诣均具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青玉坐佛》,玉质佛像出土、传世皆不多,本品开脸柔和安详,服饰华美,衣纹线条流畅,是难得的玉雕精品。玉陈设在清代获得巨大发展,如《青玉透雕梅花纹瓶》,此器集凸雕、透雕技法于一炉,造型清丽雅致。艺博馆期望透过是次清宫玉器的纵览,展示传统“比德于玉”观念在清宫的华丽体现。

展览新增了多项服务,包括专家带你看展览的录像影片、精选展品的语音导赏及超过三百份奖品的有奖问答游戏。新增的语音导赏服务,艺博馆特别邀请到澳门歌手兼艺术创作人百强、陶瓷艺术家孟舒、葡籍摄影家米嘉.根迪及澳洲籍画家马维斯,分别为大家作粤语、普通话、葡文及英文的展品导赏,介绍九件精选玉器。另外,展览期间将举办多项活动,包括由三位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馆员主讲的玉器专题讲座,分别为许晓东主讲的“乾隆帝与清代玉器”,徐琳讲授“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概论”及“古代治玉技术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和赵桂玲“故宫旧藏乾隆仿古玉器”,逢周六和日之公开专题导赏、户外宣传纪念品派发活动、“玉雕之美”工作坊,还有与澳门日报合办之有奖问答游戏。

外籍艺术家加盟德化陶瓷学院


日前,德化陶瓷学院聘任丹麦艺术家比杨、美国艺术家史蒂文斯为客座教授。今后,这两位外籍专家每年将不定期为该学院学生举办几次涉及雕塑产品的艺术创作等内容的讲座。

德化陶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在中国当代陶瓷发展中,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艺术创作设计,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德化陶瓷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启动客座教授制度,聘请两位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外籍专家为专业客座教授,除了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外,还能学习外籍专家所掌握的艺术理念,并与德化传统技艺互相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为行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此举还将促进德化传统瓷雕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丹麦人比杨教授是欧洲著名的学者、艺术家,1985年至1994年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授,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美国人史蒂文斯,从事陶瓷工艺创作和研究,先后在法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斯里兰卡等地从事多种材料制作,目前主要在中国开展艺术工作。这几年来,比杨、史蒂文斯十分关注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多次偕同欧美艺术家到当地陶瓷学院考察、交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纸飞机”是陶瓷做 9国艺术家在沪展示陶瓷精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纸飞机”是陶瓷做 9国艺术家在沪展示陶瓷精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