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

[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全抛瓷砖

2021-05-10

陶瓷艺术。

赖德全和他保留的初稿

赖德全是江西景德镇一位陶瓷艺术家。因缘际会,今年4月、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他成为一个特别的见证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中央赠送的两份礼物――名为《源》、《脉》的瓷瓶,他是主要制作者之一。

6天完成任务

研究所所长的赖德全今年51岁,外祖父是学院教授,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爱上陶艺,后来发明釉上珍珠彩的技法,是景德镇的实力派陶瓷艺术家。

赖德全一直记得那个日子,接到任务时,距离交初稿日期,只有6天时间。“当时真是又感动,又有压力。国共两党跨越半个世纪的握手,也是两岸关系的良好开端,意义十分重大。国台办重视,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都非常重视。”

于是,用1天时间,几位老艺术家一起研究题材,2天时间,赖德全动手彩绘瀑布,又2天时间另一位老艺术家彩绘牡丹,最后1天用于烧制。衔接得丝丝入扣,任何环节都不能出一点问题。

最后是成品下午出窑,当晚9点搭机运往北京,因为次日就是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交到连战主席的日子。

“当时担着风险,因为瓷瓶不同于其它艺术品,在烧制的过程中,很难百分百保证不出一点问题。所以听说还准备了后备方案,如果烧制时出了问题怎么办。”

赖德全说到这里,面带得意:“结果真是天意,两个瓷瓶都没有任何毛病,全都一次性烧制成功。倒是后来怕运输时出现问题,想复制一个作为备用,却烧坏了。”

为什么选了黄河和长城

到底选择题材能够表现出这份礼品的重要意义,几位艺术家坐在一起研究了很久。应该画“黄山黄河、长江长城”是没有疑异的了,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风景。

送给连战主席的《源》就选取了黄河壶口――喷涌而出的黄河水,下衬红鲜鲜的牡丹花。赖德全说,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用黄河来代表源头最恰当不过。而4月正是国花牡丹盛开的季节,同时,牡丹也象征友好,象征春天。画面中有9朵牡丹,则寓意“九九归一”。送给宋楚瑜主席的《脉》选取了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华大地的一条巨龙。两幅作品正好是“一脉同源”。

为什么长江、黄山没获选?赖德全说,长江很难表现,如果只是山水,主题不明确,黄山又经常画,画得太多。而黄河的壶口瀑布不一样,具有特别意义。研究时,只有人提出疑虑,说瀑布不好表现,一泻千里的气势很难展现。赖德全当时表示,说,我能画得好,画山水正是我的专长。赖德全后来笑着坦诚:说这话时,心里压力也是非常大。

80万元也不卖

在景德镇赖德全自己的工作室里,至今还摆着一个绘有壶口瀑布的小口梅瓶,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送给连战主席的那个瓷瓶的初稿。

“我们的初稿就是这只瓷瓶,”赖德全说:“当时考虑,如果选传画稿会很快,但是陶瓷要烧制,烧制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谁都不能保证,所以就直接做出瓷瓶,拍照后,传给相关部门。他们的意见反馈回来后,再做修改。后来,大家看后的意见是壶口瀑布的山崖矮了一点,瓷瓶这种东西,不好修改,所以就决定重新再做一只。”

除了已经带到台湾的《源》和《脉》,这是现存的唯一一件样品。一家企业听说后,出价80万元人民币,赖德全没卖,因为怕企业利用它炒作,影响作品本来的重要意义。赖德全要自己保留它,因为能够成为今年春末的海峡两岸重大事件的特别见证者,这份纪念与记忆值得珍存。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感动”成为陶瓷艺术家创造养分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陶瓷艺术家当学会感动

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往往是因为其中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艺术的产生,首先决定于情感,因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总是受一定情感和情绪支配的。艺术作品作为“物之感人”的产物,它既是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情感是原因、是根本,没有情感的驱动,就不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艺术。在古老文明和现代进步交融的国度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崇山峻岭、江河湖泊的自然景色;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我为人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抒发情感的空间和土壤。

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心中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家必须是善于体验的人,体验使它尝尽人间百味,产生丰富情感,领悟人生意义,因而使他的灵魂丰富。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陶艺家们,要积极地融入到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中,要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景德镇是一块陶瓷艺术的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的窑火,形成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恢弘场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景德镇这块陶瓷艺术的沃土,我们欣喜地看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无时不在感染着、感动着陶艺家们,同时,陶艺家也用自己的创作感动更多的人。瓷都艺术家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陶瓷创作笔会或捐赠陶瓷作品的独具景德镇特色的形式,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对大师以及大师作品的认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一是数量和质量。国家级大师里有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艺术大师3大类,还有省、市级大师。在数量骤升的同时,质量上是否能出类拔萃呢?二是价格和价值。艺术陶瓷销售火爆,使得日用陶瓷艺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艺术陶瓷是景德镇的独特优势,说它独特就是针对它的历史贡献,包括四大传统名瓷、绘画技法、烧成工艺、独门绝活而言的,体现了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而如今工笔粉彩,传统雕塑的作品少了,收藏传世的作品少了。什么好卖就做什么,就画什么,完全去迎合高额利润带来的效益,价格与价值完全脱离,这是市场上一味追求名人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件好事。价值取向的扭曲,艺术陶瓷缺少了艺术性,暂时的红火也将会造成收藏界和市场的失衡。三是炒作和乱象。大师本来只是有关部门授予的一个荣誉。但就是有人利用这个荣誉进行随意炒作,制造一些误区,让大师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与其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之间形成了天壤之别,都变成了所谓的名人名作,不是大师的艺术作品感动了受众,而是大师的这顶帽子“感动”了市场,让市场上出现了“伪大师”、“假大师”和冒牌大师,以及签名大师作品的乱象。

当然,我们由衷地希望艺术陶瓷能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金字招牌给砸了,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持之以恒,学会感动别人、感动社会,如此,千年窑火才会越烧越旺。

外来艺术家为艺术添砖加瓦


讯:据不完全统计,长期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外来艺术家已接近千名,而定期、不定期到景进行艺术交流的艺术家则数以万计。这些艺术家大多已有所成就,他们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想尝试陶瓷艺术的创作。不管怎样,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景德镇带来了新理念,也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了新活力。

慕名来景德镇创作陶瓷

来景德镇之前,外来艺术家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去景德镇?”对于这个问题,福建莆田画家林玉宇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在林玉宇看来,景德镇是瓷器的代名词。林玉宇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他来景德镇的愿望就越强烈。2008年,他在外地参加一个艺术交流会,其间受到了一位景德镇艺术家的邀请,第一次来景德镇的他,在当时的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感受。此后,林玉宇每年都要抽空来景德镇。如今,他在景德镇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对于他而言,这里俨然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对艺术家们来说,尽管他们从事的并不是陶瓷方面的艺术创作,然而在他们从艺的道路上,景德镇这个名字还是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城市,而是一种艺术符号。

为陶瓷艺术注入活力

在林玉宇的国画作品中,民居是他最大的特色。他在四处采风,写生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各地民居的迥异之美。如今来到景德镇,在对陶瓷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打算将自己的民居绘画搬上陶瓷。来自浙江金华的艺术家吕联连认为,传承固然重要,然而在传统中也要不断加入自己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陶瓷作品的含义和种类都会越来越丰富。

与外来艺术家在艺术上所带来的“新鲜”理念相比,业内人士江虢慧认为,他们给陶瓷市场带来的活力同样不容小觑。江虢慧说,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收藏圈,许多收藏家对名人、大师们的作品望尘莫及。一些外来艺术家的加入,很好地丰富了陶瓷作品的价格梯度,江虢慧还强调,许多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他们在原先的艺术领域都有了不错的成就,也有着自己的“粉丝团”,他们转行画陶瓷,自然把这些粉丝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陶瓷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外来艺术家为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增添了人气。

当代值得投资的陶瓷艺术家


当代从事陶瓷艺术瓷创作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值得投资者收藏作品的陶瓷艺术家主要是以下三类人:

陶瓷专业的资深教授。这些人大部分年龄在60岁以上。他们对当代陶瓷艺术的贡献,不仅体现于他们对艺术瓷的创作上,而且还突出体现在他们陶瓷理论造诣,对陶瓷历史有精深的研究。因此,他们在近现代陶瓷史上具有影响力。这些人的作品,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与传统的景德镇瓷器也有明显不同,在器形、用色和题材上,都有创新,有些甚至惊世骇俗。

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评定职称,人数很少,这部分人普遍年事已高,由于其作品艺术价值比较早得到人们的认可,其相当多的作品为藏家看好,价格最高。景德镇目前具有国家级大师资格的仅有32人。

再就是不具备以上职称,但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陶瓷艺人。

在以上三类人中,我偏爱教授的作品。而我的收藏品中,以资深教授的作品为大宗。为什么呢?著名画家吴冠中最近指出,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在当代名瓷的创作团体中,同样存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而资深教授们的作品有如下特点:

1.创新性。艺术在于个性,在于创新。在千年景德镇,简单地模仿,继承前人似乎仍然是创作的主流。李菊生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由各代陶瓷绘画器皿组成的历史画廊中,人们可以发现,凡是能够直观地较为强烈地表达作者创作个性的绘制,都难以承传。数以万计的陶瓷文物揭示着这样一种失衡:瓷画追求从官、从俗、从众,排斥独特个性;追求图案的严整平和,排斥富有创意的变形;追求对器皿的装饰性,排斥绘画艺术的独立性,几乎各个朝代都存在着艺术灵性与王朝统治年限背反的规律:封建王朝越长,体现在瓷画中的创作个性被扼杀的数量就越多,个性作品就越少。而这些教授对陶瓷艺术史有深刻的研究,对现实有深刻的反思,对未来的趋势有明确的把握,其个人风格极为明显。比如施于人,将民间青花,剪纸等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周国桢教授在雕塑中率先采用粗质材料和高温颜色釉的应用;李菊生教授创作题材上的人文趋向和高温颜色釉的表现;李林洪教授的现代抽象的陶板山水画;郭文连教授采掘婴戏场景的独特视角;张学文教授对青花釉里红的独特理解和表现;钟连生教授的等等,在他们的领域,无不处于领先位置。

2.艺术造诣全面。这些资深教授,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随意调动多种艺术形式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观他们的作品,不呆板。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享受。比如李菊生,李林洪的书法的潇洒,周国桢高温颜色釉的变幻,张学文教授的构图等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3.内容重于形式。他们大都极为重视作品本身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题材的重复。因此他们的作品表现力极为丰富。一眼观之,就被深深吸引。比如周国桢教授的简约与夸张,李菊生教授将人文典故的入画,无不使形式忠实地服务于作品的题材与内容,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

以上原因,就直接决定了在三类人中,资深教授的作品的价值与价格,在未来会不断走高。目前,这些教授的作品数量和其他二类人比较,就比较少,今后也不会有突破性的增加。其一是因为年龄和创作精力的问题;其二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态度比较认真,从不轻易放出自己的作品;其三是他们对价格普遍比较在意,从不肯送人或低价出手。因此,资深教授的作品价格比较稳定,市场运作也比较规范。未来引领当代名瓷风尚的应当是这批资深教授,其价值会出现突破性的上涨。在我国顶级拍卖行拍卖的作品中,一半以上是教授的作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众多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我的选择标准是:

1.工艺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李菊生教授指出,传统画风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题材具有各方认可的“保险度”;二是大量临摹成名之作。它一方面使复制赝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又扼住了这门艺术的咽喉,以致画工云集的“瓷都”有一个怪现象;一些绘制过大量花鸟或人物画的艺人,脱离了传统的画稿,就成了不会“造型”的“画家”。有的大师,从题材到表现手法,千篇一律,艺术水准一般,但价格很贵,就不值得入藏。宁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师作品上。在新晋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我看好赖德全,宁勤征和李文跃三人。在新晋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我看好范敏祺。这四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技艺全面,青花,粉彩,综合装饰无所不能;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的艺术个性有十分突出。赖德全是珍珠彩的发明人;宁勤征的颜色釉装饰独树一帜;李文跃以粉彩和综合装饰手法有机结合,且理论造诣突出;范敏祺的古代仕女和牡丹,虽然是老题材,但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社会职务和专业知名度。相对与资深教授,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因为资深教授们虽然没有什么社会职务,但其教授的资历就足以说明其学术地位,再加上前面论述的理由。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要想得到艺术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足够的活跃。上面说的四人,分别担任专业或行业的重要职务。而且还会继续巩固和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3.如果不具备以上所说的二点,那就必须在题材或手法上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方,其他人不好模仿。在老的省级大师中,我看好朱正荣和吴胜华。这二人虽然不是国家级大师,但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属于资深的。朱正荣的釉下彩,釉中动物装饰,综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表现手法,有别与传统的动物画。而且创作的难度很高,极难被模仿;早几年朱正荣作品的价格相对与其他省级大师并不高,因此我有机会收藏了五副作品。同样,吴胜华早年师从刘雨岑,传统国画功力很深,用笔老辣,没有身后国画功底的人也很难模仿。吴胜华为人低调,但也就此练就了其朴实,内敛的画风。

第三类是没有教授或大师头衔,或已经过世的艺术家。对这一类艺术家,我们要特别小心入藏。这里有几点必须注意:

1.作品的真伪问题。对于初入此道的收藏者,我建议最好不要去碰这一类艺术家,除非你有很好的鉴别能力。当代名人瓷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一类艺术家的文字图片资料非常少,更不用说作品了。收藏者见得少,“上手”的机会就少,盲目入藏,往往会买到仿品。而艺术品收藏,讲究的是“不怕买贵,就怕买假”;

2.当代名人瓷市场里,生前默默无闻,生后一飞冲天的情况几乎没有。大多数情况是这些艺术家不为市场或一般收藏者所知,但在行内是有很好的口碑的。因此,不要寄希望于挖掘所谓的“黑马”,而是要认真钻研当代陶瓷史和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和艺术家们沟通,才能对这一类艺术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例如景德镇艺术瓷厂的老艺人李镇生,山水技法传统功力深厚,晚年更独创翠色山水,用单色在瓷板上绘出五分墨色,其功力非一般人所能。他创作态度极为认真,作品数量不会很多,现在购买也不会比在世的大师们便宜,甚至价格更高,因为他的艺术造诣,行内早已定论。

3.不要盲目地将这一类艺术家的价格和教授与大师们对比。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最终还是艺术家本人的艺术造诣和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拿已经过世的傅尧笙来说,生前并没有被评为大师,但行内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归根结底,还是作品本身来说话。上边分析的资深教授和优秀大师们具备的那些特质,他几乎都拥有。他的作品,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价格也至少和大师们相近,甚至更高。

以上所说的三类人,是以陶瓷为专业的艺术家。还有一些画家,也在积极介入陶瓷艺术创作,有的和著名的陶瓷窑口合作,有的甚至成立了自己的窑口。这些画家的瓷艺作品的价值,应当要以他们在当代美术史的地位为主要的参考依据。比如我收藏的上海画家陈家冷和广东画家陈永锵的陶艺作品,都是在他们自己的窑口制作,而他们已经是全国的一流画家,因此,他们的陶瓷作品的价格,甚至会高于绘画作品的价格。我还收藏了海派的另一位著名画家杨正新的陶瓷作品,其陶瓷作品的数量远远少于绘画作品的数量,再加上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废品,最终合格的陶瓷作品数量很有限,因此也会大大高于其绘画作品。

我国其他窑口的收藏思路,应当和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大同小异。但由于市场市场认可度的问题,有经济条件的收藏家,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只对其代表人物的精品进行收藏。比如我亲自从当代汝瓷的创始人,汝官窑成功仿制者朱文立,以及当代钧窑泰斗及古钧窑鉴定家,钧窑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手上收藏的精品。即使是景德镇的艺术家,也有时会到中国的其他窑口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周国桢教授,就曾在河南的禹州用钧窑的颜色釉来进行动物挂盘的创作,这在通常是用单颜色釉来装饰整个器皿的钧瓷产区,是一种创举,因此载入晋佩章著《钧瓷的艺术》一书。我就收藏一批周教授的这类挂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收藏达到丰富藏品的品种和涵盖不同地域窑口的效果。

陶瓷艺术家澳门玉展显真章


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的专题文物特展即将开罗

澳门民政总署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办的专题文物特展,为澳门每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今年,艺博馆继续与故宫博物院携手,联同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合办“君子比德─故宫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清代玉器、玉雕的成就为历朝历代之冠,展出的一百三十四件高级定制玉器均为弥足珍贵之珍品。

玉器不仅在收藏界受到关注,更走进一般民众生活,以佩玉作为中国文化时尚潮流,亦常有所见。展览标题“君子比德”,出自《礼记.聘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孔子从儒家角度,以拟人的手法阐述了玉的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修养,达至“比德于玉”。“君子比德于玉”的准则,不仅对古代的处世思想产生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亦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民间玉器盛行的今天,推广玉器与传统玉文化是切合社会需要的。这就如同瓷器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一样。

展品不乏一级精品,如《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玺》,它是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在其退位予嘉庆之后所刻,是乾隆退位后仍掌权的见证,不论其历史背景及艺术造诣均具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青玉坐佛》,玉质佛像出土、传世皆不多,本品开脸柔和安详,服饰华美,衣纹线条流畅,是难得的玉雕精品。玉陈设在清代获得巨大发展,如《青玉透雕梅花纹瓶》,此器集凸雕、透雕技法于一炉,造型清丽雅致。艺博馆期望透过是次清宫玉器的纵览,展示传统“比德于玉”观念在清宫的华丽体现。

展览新增了多项服务,包括专家带你看展览的录像影片、精选展品的语音导赏及超过三百份奖品的有奖问答游戏。新增的语音导赏服务,艺博馆特别邀请到澳门歌手兼艺术创作人百强、陶瓷艺术家孟舒、葡籍摄影家米嘉.根迪及澳洲籍画家马维斯,分别为大家作粤语、普通话、葡文及英文的展品导赏,介绍九件精选玉器。另外,展览期间将举办多项活动,包括由三位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馆员主讲的玉器专题讲座,分别为许晓东主讲的“乾隆帝与清代玉器”,徐琳讲授“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概论”及“古代治玉技术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和赵桂玲“故宫旧藏乾隆仿古玉器”,逢周六和日之公开专题导赏、户外宣传纪念品派发活动、“玉雕之美”工作坊,还有与澳门日报合办之有奖问答游戏。

外籍艺术家加盟德化陶瓷学院


日前,德化陶瓷学院聘任丹麦艺术家比杨、美国艺术家史蒂文斯为客座教授。今后,这两位外籍专家每年将不定期为该学院学生举办几次涉及雕塑产品的艺术创作等内容的讲座。

德化陶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在中国当代陶瓷发展中,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艺术创作设计,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德化陶瓷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启动客座教授制度,聘请两位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外籍专家为专业客座教授,除了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外,还能学习外籍专家所掌握的艺术理念,并与德化传统技艺互相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为行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此举还将促进德化传统瓷雕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丹麦人比杨教授是欧洲著名的学者、艺术家,1985年至1994年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授,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美国人史蒂文斯,从事陶瓷工艺创作和研究,先后在法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斯里兰卡等地从事多种材料制作,目前主要在中国开展艺术工作。这几年来,比杨、史蒂文斯十分关注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多次偕同欧美艺术家到当地陶瓷学院考察、交流。

台湾知名陶瓷艺术家王侠军谈陶瓷艺术创意


台湾知名陶瓷艺术家王侠军谈陶瓷艺术创意

王侠军是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也是台湾的风云人物,一直是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台湾的政客来大陆访问,每次的礼品单里都有王侠军的作品。

这次进行人物访谈,王侠军重点对艺术的创意与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个人艺术之路进行了阐述。

谈到创作方面,他的讲解让所有人都非常的惊奇,很到位又很与众不同:创作一件艺术作品,不是随便想想的事情,好高骛远,在创作上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说必须要敢想,这样才能让创意恣意流淌;而在真实的创作过程中,随波逐流,不是要人云亦云,而是要紧随工艺美术的潮流,紧跟人们审美诉求的潮流;天马行空,就是你要勇于实践,不怕失败,不断去尝试自己的创意。

把好高骛远、随波逐流和天马行空进行艺术的解释,的确是王侠军的独道见解。

谈到个人发展的道路,王侠军的观点就是:做瓷器,是对美学的实践,区别和差异化很重要,做就要做个性化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时刻要保持激情、追求卓越。官窑在中国文物里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瓷器多是在仿古,变化的只是表面而已,而我希望当年官窑独领风骚的意象能够延续和释放,让大家看到瓷器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如何让创新变成一种永续,一种信仰,一种承诺,这就是我所思考和坚持的。

艺术大家对艺术的一种坚持,也给陶瓷产业的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中外陶瓷艺术家精品力作上海“斗艳”


用精巧的陶瓷线编织花边的珐琅碗,高度抽象的造型语言、极具现代审美趣味的紫砂壶,具有浓厚工业革命时代机械风的茶具,充满对大自然沉思的器皿……

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陶瓷设计艺术家3日起在上海集中展示各自的倾心之作。来源于不同灵感、不同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的艺术品充满个性与新意,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上海文化创意项目之一——2016年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3日拉开序幕。来自美国、以色列、意大利、加拿大、捷克、保加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携作品参展。

据悉,自2008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面世,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周主要展览之一。

开幕式上,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陶瓷设计大师、艺术大师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作品不断创新,中外艺术家交流多多,现代壶艺越来越为民众知晓和喜爱。

葛军认为,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未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的方向。艺术家们应该留下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这位陶瓷艺术大师指出,中国的艺术家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国际艺术品市场有全面、深入了解。他说,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提供了中外艺术家的交流平台,对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大有帮助。

海归艺术家为书画添“新贵”


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的景德镇瓷板画,其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出生于广州的海归艺术家连泽强独创的立体堆雕瓷板画,为书画增添了“新贵”。为此,他荣获了陶瓷的最高奖项“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博览奖”。

连泽强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瓷板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有青花、粉彩、新彩,但瓷板画创作太墨守陈规。如今有一群人聚集到景德镇,使景德镇瓷板画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民间的瓷板画正在发生变革,包括一些立体瓷板画的出现。

在连泽强的工作室里,几幅乍看是传统山水画,细看却是棱角峥嵘的“立体”瓷板画,画面中的山水呼之欲出。连泽强说,瓷板画的出现在当代艺术上已有时日,但用这种形式来体现山水画面貌尚属首次,这就是立体堆雕瓷板画。

从小学画并迷上了书法和籇刻的连泽强,受陶瓷盆景的灵感启发,萌生了用陶瓷来立体呈现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思路,并为此专门在十多年前从定居的澳洲回到中国,到瓷都景德镇潜心研究陶瓷艺术。连泽强通过对釉色的调整,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创出了立体堆雕瓷板画,他因此获得了陶瓷的最高奖项“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博览奖”。

连泽强介绍,立体堆雕瓷板画的烧制工艺十分复杂,一件完美的作品必须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而且成品率只有20%。

立体堆雕瓷板画刚一问世,就受到了业界关注。连泽强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展览上,吸引了众多的市民。连泽强还计划将这些精品陆续拿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展出。

连泽强说,由于釉面的光泽度,用瓷板画表现油画的效果很难,但是这种表现形式也被艺术家成功破解了。他的一位朋友已经可以把油画完整地烧制在瓷板上,不用手触摸的画,就效果上看,你分不清楚是油布还是瓷板。

连泽强认为,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的沉淀,陶瓷堆雕艺术只是目前引起艺术发展震荡的技法表现之一,在未来的10年内,景德镇的陶瓷书画将进入百花争放的时代。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