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标准 > 导航 >

“能耗标准”出台在即 中小陶瓷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能耗标准”出台在即 中小陶瓷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瓷砖标准 瓷砖验收标准 陶瓷艺术

2021-05-05

瓷砖标准。

近日,记者从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委员会获悉,《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以下简称“能耗标准”)即将出台,而且作为陶瓷行业的准入门槛,该标准被定义为强制性标准。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能耗标准”将对我国陶瓷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新标准将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能耗要求。据预计,新标准实施后,将有20%左右的达不到标准的中小陶瓷企业被淘汰。

标准滞后耗能严重近20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飞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行业年产能已经超过25亿平方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

然而,伴随着陶瓷行业的飞速发展,其耗能严重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在陶瓷行业中,我国每百万美元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

“产生能耗严重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原标准滞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这样认为。据介绍,目前我国沿用的建筑卫生陶瓷能耗标准还是1990年发布的名为《建筑卫生陶瓷能耗等级定额》的建材行业标准JC712-1990,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可比能耗等级定额分为4级,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4级“定额”已经明显落后过时了。

据了解,由于原标准分为最高的国家特级到合格级,范围很宽,对行业的能耗几乎没有约束管理作用,仅有评比定级的作用,加之原标准仅为建材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这使得众多新成立的中小型企业上马高能耗的陶瓷项目时,视原标准为无物。

同时,也助长了这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惰性。在广东陶瓷某集群产区,600多家大小企业到去年为止,一直沿用着采用重油、水煤气等含硫量较高的能源作燃料,并且缺乏必要的烟气深化治理设施。致使陶瓷产业被当地居民认定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更值得关注的是,正是由于高耗能企业的浪费,目前作为原材料的瓷土资源已经在广东的潮州、梅州等地出现严重短缺。对于瓷土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有专家预计,在30年后,现在风光无限的广东陶瓷业将面临“断炊”之困。

单一中小企业难过关作为国家标准,“能耗标准”

是第一次将“能耗定额”改为“能耗限额”,其只设有一个级别,就是限额,对已有和新建企业则提出了一个比原“国家特级”要求更高的能耗限额。

“传统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是天然原材料、燃料、水、电等消耗大户。要想在适应‘能耗标准’的压力下能够继续生存并得到发展,可行之路就是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面对“能耗标准”,箭牌卫浴董事长谢岳荣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据他介绍,目前箭牌卫浴在改造燃烧供热系统、原料加工节电、降低物耗以及完善水循环系统等节能措施方面投入了近1000万元,实施后降低成本超过2000万元。

而这些投入对于缺乏现代化管理,以“小、散、乱”著称的中小陶瓷企业,可谓是“天文数字”。广东一家陶瓷厂老板就表示:“让我们拿出这么多钱去做节能改造,一年的活是白干了,还不如直接关门了事!”

然而对中小企业更严峻的是,由于出口产品款式和工艺方面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相互抄袭、贴牌生产现象严重,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远低于欧洲和日本,产品附加值低,行业竞争力弱,全国3000多家各种成分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打价格战成风,导致陶瓷产品出口屡遭反倾销调查,企业的“打一枪换一地方”的现象层出不穷,出口环境被搞得“乌烟瘴气”。

因此,国家基于规范出口环境和限制耗能产品出口等因素,出口退税从13%下降至8%,并有再次降到5%的可能,加之近一年原材料和燃料价格近30%的涨幅,中小企业的生存可谓如履薄冰。

即使如广东部分企业通过外迁来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也于事无补。专家表示,如不做技术改造和创新,只会形成新的“高能耗—低附加值—无市场—无资金改造—高能耗”恶性循环。在“能耗标准”出台之后,这些企业仍然会在“内忧外困”的压力下被淘汰。

丁卫表示,“能耗标准”尽管短期内会对陶瓷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远看,目前正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好时机,我国陶瓷企业应该加快改变以量取胜、打价格战的竞争模式。

政、企联手整合成出路面对“能耗标准”以及国家各种宏观政策大潮的到来,单一的中小企业无力回天,而通过与大型企业的合并或几家联合的方式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目前中小陶瓷企业与时俱进的生存法则。

据了解,目前广东佛山一带已有数十家中小企业成为当地循环经济构建示范工程试点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合并,寻求新原料、可替代材料,加快循环经济的构建。其循环经济建设方案都是为陶瓷生产中的节能降耗量身定做的,将陶瓷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净化回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

而更有借鉴意义的是,唐山、景德镇等市的政府鼓励和扶持陶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整合本地的陶瓷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以景德镇为例,该市目前已投入2亿多元资金,对陶瓷工业能源与燃料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以高效、清洁、环保的气体取代低效、污染严重的固体能源,以高效、节能的气烧炉窑取代低效、耗能大的煤烧炉窑。

国内陶瓷专家周健儿对此则提醒,陶瓷企业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拥有实现由制造到创造转变的实力,但通过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高制造水平的同时,一定要远离高能耗、高污染的“病症”。而且,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必须紧紧围绕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这个前提。

但同时他也对政府提出一些建议,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有明确的态度、健全的制度、适当的监管力度。在新的标准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引导,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另外就是社会各界的监督,比如媒体的积极、正面引导、推动,监督机构、职能部门的严格督促、检测等。总之,节能降耗与环保问题的执行者不应该是某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它应该是由政府和社会、行(企)业本身共同承担和解决的问题。而且就目前来看,节能减排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能耗新标6.1实施 众中小陶瓷企业适应有难度


6月1日起,《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将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它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全面提高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能耗要求,佛山是全国建陶产业基地,相关陶瓷企业要继续生存、发展,必须先过这一关。

能耗旧国标18年前颁布

记者了解到,国内建陶行业1990年颁布实施《建筑卫生陶瓷能耗等级定额》,该标准沿用至今已经有18年。

“新的标准虽然从‘定额’到‘限额’仅一字之差,但却是革命性的改变。”能耗新国标第三起草人、佛山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介绍称,新标准不再按照陶瓷生产工艺划分定额,而是按建筑卫生陶瓷的产品种类,确定了三个级别的“能耗限额”。这一个“限额”比原本的“国家特级”要求还要高。“卫生陶瓷和吸水率不同的陶瓷砖.必须参照不同的综合能耗和综合电耗限额限定值,不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中小陶企适应有难度

张旗康介绍,佛山目前仍有大小建陶企业375家,“能耗新国标是把双刃剑,它的实施将有助企业提前做好能源使用的预测和管控,既可以节能降耗,又能降低企业成本。”

资金实力也不足,能耗控制存在难度。在前日佛山市质监局专门举行的能耗国标宣贯会上,众多陶企代表均表示,要在短期内达到新国标的要求的确存在压力。

张旗康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展开企业能耗普查和审计,预计审计完成后,上述陶瓷能耗标准可能进一步修订,出台更加严格的能耗限额指标。

建议加快引入能源审计

“标准并不可怕”,张旗康建议,应对新门槛,陶企最好首先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能源审计,掌握自身能源使用状况,排查能源管理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从而降低能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来自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则建议佛山陶企,积极改进已有生产设备,推广和运用新型节能工艺技术和节能设备,实现清洁生产,也是降低能耗的方法之一。

优胜劣汰 中小陶瓷企业面临着整合风暴


笔者从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委员会获悉,《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以下简称“能耗标准”)即将出台,而且作为陶瓷行业的准入门槛,该标准被定义为强制性标准。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能耗标准”将对我国陶瓷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新标准将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能耗要求。预计新标准实施后,将有20%左右的达不到标准的中小陶瓷企业被淘汰。

能耗标准滞后阻碍行业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飞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行业年产能已经超过25亿平方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

然而,伴随着陶瓷行业的飞速发展,其耗能严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在陶瓷行业中,我国每百万美元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产生能耗严重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原标准滞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负责人这样认为。据介绍,目前我国沿用的建筑卫生陶瓷能耗标准还是1990年发布的名为《建筑卫生陶瓷能耗等级定额》的建材行业标准JC712-1990,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可比能耗等级定额分为4级,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4级“定额”已经明显落后过时了。

由于原标准从最高的国家特级到合格级,范围很宽,对行业的能耗几乎没有约束管理作用,仅有评比定级的作用,加之原标准仅为建材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这使得众多新成立的中小型企业上马高能耗的陶瓷项目时,视原标准为无物。

同时,也助长了这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惰性。在广东陶瓷某集群产区,600多家大小企业到去年为止,一直沿用着采用重油、水煤气等含硫量较高的能源作燃料,并且缺乏必要的烟气深化治理设施,致使陶瓷产业被当地居民认定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更值得关注的是,正是由于高耗能企业的浪费,目前作为原材料的瓷土资源已经在广东的潮州、梅州等地出现严重短缺。对于瓷土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有专家预计,在30年后,现在风光无限的广东陶瓷业将面临“断炊”之虞。

单一中小企业难过新关

作为国家标准,“能耗标准”是第一次将“能耗定额”改为“能耗限额”,其只设有一个级别,就是限额,对已有和新建企业则提出了一个比原“国家特级”要求更高的能耗限额。“传统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是天然原材料、燃料、水、电等消耗大户。要想在适应‘能耗标准’的压力下能够继续生存并得到发展,可行之路就是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面对“能耗标准”,某品牌卫浴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目前有企业在改造燃烧供热系统、原料加工节电、降低物耗以及完善水循环系统等节能措施方面投入了近1000万元,实施后降低成本超过2000万元。而这对于缺乏现代化管理,“小、散、乱”的中小陶瓷企业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广东一家陶瓷厂老板就表示:“让我们拿出这么多钱去做节能改造,一年的活是白干了,还不如直接关门了事!”。

佛山中小陶瓷企业寄望股权融资


佛山南方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陈培雄3月17日在佛山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洽谈会上透露,南方联合产权交易所等机构将针对佛山中小企业,推出半信用半实体的股权质押融资交易等融资新模式,试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

陶瓷行业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环保、能耗等指标的要求大大提高。佛山市政府已经正式出台了3个政策性文件,从制定产业评价标准、扶优扶强措施、产业规划等三大方面提升佛山陶瓷产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这三份文件为陶瓷企业的去留定下了10项评价指标。按照指标,佛山的陶瓷企业将分成三类:一是符合要求的、允许在佛山继续经营;二是符合扶优扶强政策的,促其做强做大;三是不符合10项要求的,限期整改,符合关闭条件的依法实施关闭。

半信用半实体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是将实物资产与股权资产结合的一种融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在股权交易所设立股权质押融资中心,并与工商局联网;股权质押融资中心将企业的股权在工商局质押;股权交易所汇集能够提供融资业务的银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筛选、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交易所利用其平台,一方面提升企业价值,一方面将不遵守信用的企业的股权进行变现。

股权质押融资其实并非全新的融资方式,但在我国至今没有很好开展。陈培雄分析,之前受到阻力的主要原因是,负责股权登记的工商管理部门,对此项业务没有明确规定,陶瓷企业的股权价值难以合理评估,那些中小陶瓷企业之前缺乏融资经验,股权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变现性差。大量中小陶瓷企业的上述局限,为半信用半实体的股权质押融资交易提供了条件。

佛山高明区陶瓷企业面临生死大考


继目前被列入关停并转范畴的8家陶瓷企业已全部签订立下年底关停承诺书之后,本月上旬佛山市高明区又印发了《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实施细则》。本月底,高明区各职能部门分头检查评价顺成陶瓷有限公司等4家陶瓷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这是一场影响生死存亡的"大考":如果顺利通过,4家企业可继续生产经营,反之,企业将可能被关停并转。

4家企业分别为顺成陶瓷有限公司、贝斯特陶瓷有限公司、雅居陶瓷有限公司以及新粤丰陶瓷有限公司,在高明区陶瓷、水泥行业调整提升之举中,顺成陶瓷和贝斯特陶瓷是扶持做强做大的对象,雅居陶瓷和新粤丰陶瓷则被列入限期治理之列。《实施细则》逐一列出了对4家陶瓷企业检查评价要求和标准等内容,包括清洁生产、能耗、环保、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等10大要求。每一项条款都有详尽要求,仅以"环保要求"一项条款就包括对相关企业的11项要求,包括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达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近一年内没有因环境违法而受到行政处罚等。

高明区副区长黄小毅表示,政府的态度很明确,4家陶瓷企业必须通过检查评价方能过关。对于此次检查评价工作,政府已经印发文件,对4家陶瓷企业列出了清洁生产、能耗等十大要求。这是一个硬指标,哪家企业如果不能如期达标,不管它是扶持做强做大企业还是限期治理企业,都将像另外8家企业一样,进入关停并转范畴。

评论:中小陶瓷企业应在慎思求变中前行


在国家环保要求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法实施,沿海大型陶企入驻等多重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大形势下,中西部地区的陶瓷业正面临一个震荡调整期,陶瓷业的新一轮洗牌已无可回避。

在这竞争残酷、风云变幻的市场态势下,占据我市陶瓷业大部江山的中小陶瓷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笔者认为,我市中小陶企应在缜思中求突破,在求变中谋发展!

战略抉择与企业定位

与其他国内产瓷区一样,我市的中小陶瓷企业尚处于粗放型发展的阶段。在陶瓷行业总体压力加大,竞争对手强敌压境的现今市场状况下,我市中小陶企原本具备的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优势将不再凸显,仅凭传统的低效率、粗放型、家庭式的生产发展模式谋取市场份额已不太现实。

观念左右行为,战略决定战术。广大中小陶瓷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要想冲出困境寻求突破,就必须冷静地对本企业的总体情况作一全面、客观、理性、准确的梳理和分析,在要么迅速做大做强,要么做精做专的战略抉择上给自己的企业定准位,选好大方向。

市场细分与产品定位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陶瓷企业缺乏人、财、物的优势,众多的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去培育知名品牌和建立自己的经销网络而失去很多市场机会,这是中小陶瓷企业的劣势。但中小陶瓷企业也正因为规模小、机制灵活所以市场反应会比较快,产品换代转型也较容易,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这便是中小企业的优势所在。

因此中小陶瓷企业不宜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但可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实际产销能力并结合陶瓷市场情况,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做好市场细分,拾漏补遗,见缝插针,选中市场切入点,选准自己较擅长生产的产品,在做精品、抓细节上下功夫,求小求精求细,力求以点带面,以走精品化路线的模式,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规避风险、求得生存并伺机谋求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面对这严峻的市场现实,广大中小陶瓷企业主不能麻木不仁也不可观望等待更不能悲观颓废,而是应该以只争朝夕的观念,以舍我其谁的斗志,迅速行动起来,以主动的姿态以良好的心理以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无情的市场洗礼与挑战!

陶瓷业面临危机 小陶瓷企业趋于崩溃


摘要:作为陶瓷生产的大国,我国陶瓷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困扰。而这其中小陶瓷企业已趋于崩溃。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由于原料、油价大幅上涨,出口方面频频受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碍,陶瓷业步入兴衰难测的十字路口。专家指出,我国陶瓷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困扰。

由于欧盟成员国增多和欧盟1月1日正式取消对进口我国陶瓷产品配额的限制,今年上半年,我国陶瓷对欧盟市场出口增幅较大,欧盟成为我国陶瓷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是,由于欧美不断提高技术门槛,尤其是近年来强化环保生态标准,对陶瓷制品原材料和成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释放量做出了严格限定,对加工生产环节中的能耗、自然资源使用量、废弃物的处理均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使我国陶瓷出口企业叫苦不迭。部分陶瓷企业表示,目前我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未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技术标准的苛刻,使陶瓷生产企业陷入新的困局。

同样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被誉为"世界陶瓷第一展"的国际建筑卫浴陶瓷展览会上,我国只在角落了拥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展位。自从1998年我国企业在该展会上获得第一个席位后,此后8年间就未曾再添一席。意大利建筑陶瓷的德产量不足我国的20%,但全世界建筑陶瓷的核心销售网络有80%却是握在意大利企业手中。

同时今年财政部、商务部等5部委发布了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按照国家出口退税的调整安排,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8%。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各企业被迫将产品的价格提高了10%-15%。

银联信分析:

陶瓷对石油产品的依存度达到45%-50%,目前国际油价虽不稳定,但总体却是一路走高。国内油价也有步步亦趋的态势。过高的油价对小陶瓷企业来说,虽未致命但也痛入骨髓了。

除燃料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外,国家对陶瓷产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也给陶瓷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业被调控的情况下,一些工程款不能及时到账,导致陶瓷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尚能挺过去,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就不亚于一场灾难。陶瓷企业内长期存在重复建设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因而在成本上涨的冲击下,小陶瓷企业已趋于崩溃。

出口退税税率将下调 中小陶瓷企业将大批倒闭


内容提示: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陶瓷行业的出口退税问题,陶瓷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下降5%,这将是对陶瓷行业的重大打击,众多中小企业将破产倒闭,需要引起银行的高度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出口退税调整政策,调整方案预计将在今年7月出台。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机械等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部分项目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甚至还有被加增环保税和资源税的可能。而涉及其中的陶瓷行业,出口退税率更将可能下降5%,这将使本已举步维艰的陶瓷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促使行业产品结构升级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芯红表示,这次陶瓷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从原来的13%下降到8%,总体来说对企业的打击会很大,这将使本来就很微利的陶瓷行业更加艰难,大批中小企业可能因此而倒闭。因此,协会自今年3月份以来,就一直在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递交申请报告,反映企业的声音,力争在这次出口退税调整中,陶瓷行业税率不下降。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不下降的难度较大。从长远来看,出口退税的调整并不是坏事,它将使陶瓷企业加快改变以量取胜、打价格战的竞争模式,对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陶瓷企业将“雪上加霜”

近几年来,陶瓷行业频频遭受原材料涨价、能源危机、运输费用增加、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的压力,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一些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通过出口来缓解企业的困局。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宛如给企业出口当头一棒,这次出口退税下调,又让陶瓷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银联信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也是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2%”的比例看似微不足道,但外贸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将被吞噬。出口退税降低2%将令许多企业出现“零利润”,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业内预计,此次政策调整对不少行业的出口都将形成冲击,对于利润率已不高,并且近年来又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的陶瓷行业来说,冲击可想而知。因此,银联信建议银行在向陶瓷行业放贷时续谨慎,因为一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有大批的中小陶瓷企业因此倒闭。

陶瓷卫浴企业面临生死劫 产品质量堪忧


近期,我国陶瓷卫浴出口相继在东南亚、欧盟、南美等国家地区受到反倾销调查,同时遭受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同质化严重、环保压力等多重夹击。

广东佛山市维克卫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安向记者坦言:在全球和国内经济遇“冷”下,部分陶瓷卫浴企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必然。

产品低端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卫浴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陶卫企业面临规模普遍小、生产管理粗放、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除了高端市场的国际品牌外,还有3000多家本土品牌。其中,规模较大的约有50-100家,其他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此,陶瓷卫浴产品一直徘徊在中低端产品中,除国外一些品牌和国内少数品牌外,国内还没有哪个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5%。

中商情报网高级行业分析师吴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1年,我国卫浴产品市场零售额超过4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以上,高端卫浴产品市场分额不到10%,中低端产品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中高端产品占据50%左右。

欧盟尼魔方砖董事总经理汤浩认为,技术是制约中国卫浴品牌发展的原因之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卫浴行业是有核心技术的,表现在马桶方面,中国卫浴行业未能突破核心技术,难以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掌握行业话语权。”

据《2011年中国陶瓷品牌竞争力报告》指出,我国陶瓷卫浴行业有全国性知名度高的品牌,也有区域性知名度高的品牌,但仍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混战与割据状态。这主要因为企业数量多、品牌数量多和产量大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国性的、区域性的竞争格局。或许城头旗会更换,但纷争的状态会延续,这也很好地反映出当前我国陶瓷卫浴的现实状况。目前,尚缺乏市场领导性品牌。

广东佛山市维克卫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对产品档次的需求一直呈金字塔形,顶端是高档产品,下面是中低档产品。同时,陶瓷卫浴产品的档次与实践也脱节,所谓档次的考量,主要体现在高质量、优质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溢价,符合以上条件的才是高档的产品。

“相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产品,表现却常常相反。这主要表现在产品没有高质量和优质服务的情况下,先宣称自己高档品牌,在定价上,追求品牌溢价,其次才追求质量和服务。其结果必然不被市场认可,最后只沦为‘口号档次’,品牌低档次的产品。”张国安说。

他认为,高档产品主要是质量(含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技术),我们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与产品质量对等的品牌知名度,因此也没有高的溢价,在打造国际品牌知名度方面,陶瓷卫浴还没有成功模式可借鉴。

此外,张国安表示,“卫浴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在外观上,只要撕掉商标后就基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

质量堪忧

去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陶瓷坐便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其中针对陶瓷坐便器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有26种品牌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合格率仅为78%。

陶瓷卫浴品牌产品被爆出不合格已是“家常便饭”。“国内陶瓷卫浴企业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主要是产品设计和工艺总体水平不高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使用廉价原材料,而且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手段。近些年,陶瓷卫浴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大、以牺牲部分产品的质量、服务为代价,从而导致诸多产品问题品牌曝光。”吴越告诉记者。

吴越告诉记者,随着陶瓷卫浴企业不断扩展、生产线不断扩充、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供需也失去了平衡,因而造成了区域内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

来自《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预计2015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约1.6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达到9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亿件左右。

而据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陶瓷砖产量90.83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超过2亿件,目前,这些产能规模基本上满足了2015年的市场需求。

“面对经营困境,中小陶瓷卫浴企业应积极调整生产模式,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延伸价值链,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拓展内销市场来提升竞争能力。”吴越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能耗标准”出台在即 中小陶瓷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能耗标准”出台在即 中小陶瓷企业面临生死抉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