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传承陶瓷文化 打造国际巨头

传承陶瓷文化 打造国际巨头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06

陶瓷文化。

昨天上午10时,南风古灶五百年燃烧不息的薪火传递到浓郁新东方主义风格的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寓意东鹏陶瓷以此为起点,借助传统陶文化与现代建陶工业文明的融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邦彦等领导以及国内逾千名设计师出席了开幕剪彩仪式。

昨天早上10时,南风古灶,40多位东鹏员工按照石湾陶艺传统拜祭火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从已有500年历史的龙窑中引出陶源薪火,点燃一位东鹏老员工手中火炬,火炬被接力送到昨日开馆的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古灶薪火传递的过程,象征着佛山现代建陶企业与石湾传统陶艺的传承关系。”南风古灶负责人黄鉴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把从南风古灶炉火中取到的“圣火”,传递给东鹏陶瓷的员工。

传统陶瓷文化如何发扬光大?与现代化大工业如何共生共荣?一直是佛山政府、企业、社会各界谈论、思考、探索的课题。借鉴、传承数千年陶瓷文化精髓的东鹏生活体验馆设计风格,代表着国内最具特色、国际设计的新潮流,标志着佛山企业开始从本地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谋求二次转型,再上中国建陶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台阶。有专家表示,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的创新之举,或许会开启佛山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的大门。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去年专门带领员工到南风古灶去“寻根”,东鹏自主创新的层面从技术创新向文化内涵方面延伸,全面提升建陶产品的文化厚度,从而最终构建起中国建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佛山陶瓷展开幕 欧美巨头带来国际化色彩


第三届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昨日开幕,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陶瓷企业的加盟为展会增添了几分国际化的色彩。

欧美巨头纷纷亮相

据《佛山日报》报道,“与往届相比,这一届展会的国际化色彩是很明显的。”禅城区区长助理、经贸局长梁炳军说。据悉,展会上与国内企业同台竞技的国外企业包括了美国D-CUT、意大利的NassettiAsia(娜塞提)等著名品牌,展示了欧洲众多先进的陶瓷工业技术。

与此同时,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以及越南、印度等国家的陶瓷协会、采购商也陆续来到了佛山。

新技术吸引国内外客商

专程从山东赶来的李盛先生是第一次参加陶瓷工业展,展会上不少新技术令他赞叹不已。在科信达展示的增强型永磁湿式全自动浆料除铁机前,李先生长久驻步,他说:“这种环保节能产品以前我听都没听说过。”

据悉,西班牙采购团将会到现场采购机械设备和纳米技术洁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展会向国际化转变。

明年实现市场化运作

前不久获得陶交会操作权的佛山联合公司总经理托马斯·沃尔夫一行也来到了展会现场。梁炳军说,政府方面已经决定,从明年开始,陶瓷工业展将由佛山联合公司接手操作,陶瓷工业展明年也将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预计展会的档次和形象会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真正的国际展。

佛山南庄打造国际陶瓷商贸平台


讯 1月14日,“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举行华夏陶瓷博览城新年座谈会。南庄镇镇长罗胜壮,镇党委副书记、华夏陶瓷博览城董事长关燕芳,副镇长、华夏陶瓷博览城总经理冼永恒等,与近100名进驻华夏陶瓷博览城的企业代表共同谋划2003年华夏陶瓷博览城新的工作计划、新的举措。

关燕芳认为,华夏陶瓷博览城的建设并成功举办“2002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力大,从而使南庄的陶瓷品牌迅速得到提升,意识达到转变。希望广大企业进一步结合南庄、华夏陶瓷博览城的优势,把陶瓷展厅、营销中心搬到华夏陶瓷博览城内,加强营销展厅二、三楼的使用;在展厅装修方面,要统一规划,突出各陶瓷企业产品的品味及特点,从而使陶瓷文化不断加强。同时,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结合基础产业,完善华夏陶瓷博览城的功能,建立商业贸易中心的国际平台,打造物流、信息流、科研技术中心。

罗胜壮指出,南庄陶瓷要从长远的方向发展,要不断提高并有信心做好佛山陶瓷品牌。他说,佛山建设第三大城市,需要陶瓷企业大力支持,将南庄建成佛山乃至中国陶瓷的龙头。

冼永恒认为,华夏陶瓷博览城将会加强与进驻企业合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功能建设,为陶瓷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化商贸平台。

与会代表对座谈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给进驻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纷纷希望这样的会议多举行,共同促进南庄、华夏陶瓷博览城及进驻企业的发展,在新的一年中大展宏图。

国际陶瓷文化的空前盛宴


月记窑,400多年窑火不熄,铭有“月记”款识的瓷器曾一度销往世界各国。而今,月记窑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知名陶艺家的到来。

10月21日,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彩球飘扬,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古老的月记窑再次沸腾了。来自美国、英国、立陶宛等9个国家11位国际陶瓷艺术家和20多位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陶瓷艺术家齐聚这里,开展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千年瓷都首次拉开了国际陶瓷文化盛宴的大幕。

柴烧研讨:共续千年柴烧技艺

10月21日下午,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召开,30多位国内外陶艺家齐聚月记窑,就如何塑造德化当代陶艺形象以及柴烧文化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你看到的这是柴烧之后的效果,所有的这些黄色和红色全都是陶瓷本身接触到陶火后产生的。”来自澳大利亚的陶艺家杰奥拂瑞·艾勒·克瑞思宾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国家独特风格的陶艺作品,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重现火焰中逝去的35年》的论文报告。同样来自爱沙尼亚的克思蒂·莱玛、中国陶艺家毛新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张南章分别作了题为《柴烧的技艺》、《柴窑的魅力》、《关于德化窑柴烧文化的思考》的研讨报告,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专业性强、分析观点精辟。

柴烧是延续几千年的最为原始的陶瓷烧制技艺,随着工业化进程已基本上被现代工业手段所取代。如何使柴烧技术符合现代社会特别是环保的要求,让千年文明造福于人类,成为当代陶艺家的一大课题。此番国际陶艺家聚首德化,围绕国内外柴烧技艺和柴烧文化发展趋势,陶艺家的创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交流,促进了国内外陶瓷艺术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增进了友谊。

荷兰陶艺家特瑞杰·婉·格雷思这样说:“因为德化是以瓷著名,我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更多中国的瓷器,尤其我也做茶壶,所以我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的中国的瓷器(茶壶),我觉得很高兴,也是一种学习。”国际陶艺家们表示,将以德化月记窑国际陶艺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共同促进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承柴烧文化,推动柴烧技术在国际的影响力。

作品捐赠:共展世界陶艺精粹

10月22日,参加第一届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的11位国际陶艺家向县陶瓷博物馆捐赠了8件陶瓷艺术作品,给我县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县陶瓷博物馆负责人向捐赠陶艺作品的国际陶艺家颁发了收藏证书。

这8件陶瓷作品,形状各异,风格独特,陶壶苍劲古朴,敞口碗色彩绮丽、酡红色瓷砖雅意精巧,这些作品来自不同国家,出自不同陶艺家之手,充分体现了各国迥异的陶瓷文化和各陶艺家不同的陶瓷艺术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具有很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立陶宛陶艺家茹达·思琶莱特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她有很多的作品,但是博物馆肯定是保存她的作品最好、最完整,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地方,而且,她的作品本身就像她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也就是说她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到中国,远离她的家乡来到中国的南部,她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许多国际陶艺家参观了县陶瓷博物馆后,对我县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深感惊叹。县陶瓷博物馆是弘扬我县陶瓷文化、展现我县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国际陶艺家向我县陶瓷博物馆捐赠作品,对进一步丰富我县陶瓷博物馆的馆藏,弘扬陶瓷文化,促进我县与国外的陶瓷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和产业合作,提高我县陶瓷博物馆的影响力,繁荣我县陶瓷艺术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作交流:共享陶瓷文化大餐

揉泥、手拉坯、修坯、雕塑……10月23日,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的创作室里人气十足,来自不同国度的陶艺家熟练地在工作台前操纵着手中的瓷活,显得一点儿也不陌生,还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陶瓷文化浓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创作,我别无所求!”来自澳大利亚的陶艺家杰奥拂瑞·艾勒·克瑞思宾谈到初来我县的感受时这样说。荷兰陶艺家特瑞杰·婉·格雷思,笔者采访她时,她正自信地用手拉坯完成一个茶壶的盖子。她说,她知道瓷器是来源于中国,她所做的跟这里不一样,没德化瓷这么白、这么细,都是做些比较大的饮食器具等。谈到瓷土,她觉得这里的瓷土细腻柔软,拉坯时不好控制,她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也给她带来了不少乐趣。研讨会期间,国内外陶艺家在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进行现场创作,同时深入我县企业与部分知名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有效促进国内外陶瓷艺术和文化交流。

陶瓷文化是我县的根和魂,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月记窑作为我县现存为数不多的“龙窑”代表,延续着数百年的薪火,传承着深厚的传统陶瓷文化。为充分发挥我县陶瓷悠久历史,展示月记窑独特的原生态自然人文景观,传播古老而神奇的传统制瓷技艺,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今年初,我县着手规划建设当代国际瓷艺家创作交流基地,月记窑陶艺中心作为这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动建,并陆续开展一些陶瓷文化活动:6月12日,举办了“‘有德有壶’德化月记窑首届国际壶艺双联展”,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委员会会员、捷克几雷·拉斯托米加和中国台湾黄政道两位国际陶艺大师的精美陶瓷艺术品。7月7日至8月6日,邀请新西兰奥克兰陶瓷协会主席彼得·朗依及其他8位陶瓷家到陶艺中心驻地创作和学术交流,并建造一座国际标准的无烟柴窑。法国雕塑家伊汉朗今年四月底从陶艺中心一回国,就积极协助德化与法国盖贝维勒市缔结为陶瓷“姐妹城”。从创建陶艺中心至今已有30个国家200多位陶瓷艺术家到此创作,初步成为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家聚集、创作、展示、研讨、交流、辐射的重要基地,成为陶瓷艺术家的精神乐园。

此次国内外陶瓷艺术家欢聚一堂,共享陶瓷文化大餐,不仅是世界陶瓷文化的一次融合与互补,也促进对“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月记窑陶艺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现代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我县成为国际陶艺家文化交流中心。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打造陶瓷文化精品


――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中国文化研究丛书》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瓷都”文化的大型专著《中国文化研究丛书》,最近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世界文明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了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全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被学界誉为构建文化研究体系的奠基之作。在前不久举行的景德镇置镇千年的庆典上,该书以齐全的资料、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海内外陶瓷专家的眼球,在陶瓷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瓷都”景德镇已有近两千年的制瓷史。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因瓷器精美而被朝廷用皇帝的年号命名,此后,景德镇制瓷业日益兴盛,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悠久的制瓷历史、丰厚的制瓷资源、巧夺天工的制瓷技艺和精美绝伦的珍品名瓷,构成了灿烂的文化,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江西高校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出版整合文化资源,传播、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投资100多万元,历时5年,于近期推出了《中国文化研究丛书》,丛书共分六册,分别是《文化概论》、《习俗》、《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景德镇古彩装饰》、《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该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作者阵容强大,内容权威。该社聘请国内顶级的一流陶瓷工艺大师担任主编,编委会由陶瓷文化、历史、工艺科技、工艺创作、陶瓷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集中全国陶瓷界的精英,同时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文物界专家担任顾问,使这套丛书成为目前国内最为系统、全面阐述文化内涵的权威著作,占据了文化研究的制高点。二是选准了文化研究的突破口。该书运用科学的美学理论方法,采用从横断面切入的表现手法,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分类、分项的研究,选择了文化、传统工艺、景德镇传统雕塑、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习俗和景德镇古彩装饰等6个有代表性的陶瓷文化领域,在陶瓷著述方面取得了突破。三是体例独特。他们创新策划思路,将深刻的理论阐述、精到的文字叙述和珍贵的图片资料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穿插解释有关陶瓷的各种历史典故与传说,同时配上相关的珍贵图片,全书采用的珍贵图片达1500幅之多,图片因文而设,紧扣图书内容,在图文互动中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在图书装帧上力求完美,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设计风格古朴雅致,很好地体现了丛书的主旨,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收藏等个性化需求。该丛书以整理、研究和保护文化为己任,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陶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丛书的价值得到了国家的承认,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北流市采纳政协建言全力打造“国际陶瓷名城”


不久前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与国内外商家签约项目14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76.48亿元。“陶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北流这个新兴的陶瓷名城的知名度。而在打造国际陶瓷名城的过程中,北流市政协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悉,北流有着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近年来陶瓷业更是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企业起步低、规模小、能耗高、知名度低却阻碍了北流陶瓷业的上规模、上档次。怎样做强做大北流陶瓷产业,一直是该市政协关注的议题。北流市政协多次组织有关专家、陶瓷业主召开创建“北流国际日用陶瓷城”研讨会,提出要在北流建设国际性的陶瓷专业商贸集散基地的建议。北流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后认为建议可行,果断作出打造“国际陶瓷名城”的决策。

北流市出台“扶优扶强”政策,促进陶瓷产业向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型陶瓷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日用陶瓷为主,以建筑陶瓷等其他陶瓷品种为辅,相关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

目前,北流市共有陶瓷企业54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2010年日用瓷产量达13亿件,产值达37亿元。如今,北流陶瓷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90%以上出口。

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老瓷厂变新地标 陶瓷文化得传承


中国工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最新创作的《吉祥平安》聚宝盆。

在随处可见的破旧砖瓦厂房、锈迹斑斑的大型制陶机器外表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现代元素。11月5日上午,“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在淄川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感受到了历史和现代融合之美。时代在发展,即将逝去的文化,通过创新转型得以传承和发扬。

老陶瓷厂浴火重生

记者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军的工作室里看到,精美陶瓷艺术产品形式众多,风格各异充满着现代化与古典艺术相结合的气息。在赞叹之余,大家驻足拍照、细细品味。来到1954创意园区内,大家开始渐渐感受到了这里蕴藏着的不同之处。愈往内走,高大的烟囱、砖瓦砌成的破旧厂房逐渐映入眼帘,丝毫显示不出这是一座“艺术陶瓷之城”。

这就得从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历史前身说起。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坐落在淄川区昆仑镇,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原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淄博瓷厂。据了解,淄博瓷厂曾是淄博人的骄傲,更是全国陶瓷界瞩目的焦点。1982年,淄博瓷厂生产的鲁青瓷刻瓷文具荣获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鲁青瓷还数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但上世纪90年代,受到全国陶瓷业不景气的影响,淄博瓷厂破产了。

承载了淄博陶瓷文化血脉的老瓷厂该何去何从?老一辈的陶瓷艺术家们都舍不得拆掉这个代表了淄博陶瓷文化的老瓷厂,虽然破产了,但老厂房却一直被保留着。人们都在期待着它终有一日能重塑辉煌,浴火重生。

领尚琉璃坊作品《九龙樽》需要30多个工人师傅同时制作,目前仅成功这一件作品。

历史与现代相融合

1998年,从淄博瓷厂走出去的任峰接手了倒闭的瓷厂,组建了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他攒下的千万身家,在解决完原企业3600名职工被拖欠的工资、医药费等问题后,所剩无几。面对破旧的厂房,任峰只好暂时搁置了改造计划。在多方考察之后,他找到了文化接续发展的契合点,“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思想逐渐从想法变为了事实:要将老厂房与现代新文化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长达46米的老窑车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哈利波特魔法餐厅”,这里曾烤制出过88米长的披萨。旧的老窑改造之后烤制出来的披萨,有着一种独特的香味。“陶瓷味的披萨,还是头一回儿吃。”在哈利波特魔法餐厅内,记者们品尝着刚出炉的榴莲、海鲜、芝士等不同口味披萨,赞不绝口,还戏称其“散发着一种陶瓷的清香”。内部“哈利波特魔法学院”似的装修,也使得这老瓷厂充满了神秘感。

而老瓷厂的大碾盘改建成音乐啤酒广场、老厂房改建成陶瓷体验区、琉璃坊,大师工作室、陶瓷学院、会展中心、陶瓷孵化器、昆仑鲁青瓷神窑址也都在老厂的基础上改建完成。娱乐休闲、文化体验、陶瓷艺术完美结合。2013年,华东地区最大的陶瓷文化交流平台——淄川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应运而生。

传承陶瓷文化

创意园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既保留了有60年历史老厂房、老设备,又融入了现代的艺术设计元素。记者探访一圈下来,看到整个创意园以陶瓷文创与琉璃红木、陶瓷科技为骨架支撑,大师工作室、大师村、陶瓷学院、陶瓷孵化器、现代陶瓷生产工厂、陶瓷历史博物馆为血肉,各种陶瓷、琉璃制作、烧成亲身体验场所为互动,休闲吧、书吧、陶瓷特色酒吧、各种特色餐饮为文化生活基础。

在一处陶瓷老作坊,记者看到4000多平方米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两层空间,30多户陶瓷大师工作室在此安营扎寨;呈E字结构的原艺术瓷车间已被德国标恒设计公司作为工作室。

“整个创意园打造了‘文化、大师’、‘旅游’、‘教育、会展’以及‘销售’四个平台。在老建筑基础上,结合‘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设计理念,修缮再规划的改造项目,展现了新时代的文化产业魅力。”采访最后,创意园总监张鹏对记者说,“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在陶瓷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文化局打造陶瓷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了更好地弘扬陶瓷文化,促进景德镇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文化局在努力完成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外,还组织专门力量,全力打造陶瓷文化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的支持,不断加大该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遗迹保护。2008年完成11个项目的立项,争取上级项目经费3673.5万元,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资金420.43万元。

该市是全省的文物大市,市文化局抓住陶瓷文物遗迹众多的优势,抓项目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该市三个“国保”单位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湖田窑遗址、高岭古矿遗址,2008年立了6个保护项目,共争取经费3398.5万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立项4个,争取经费210万元。另外,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争取经费65万元。这1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景德镇御窑遗址项目第二期工程已竣工,湖田窑遗址保护规划项目也已完成,其他项目正在实施当中,有力地促进了该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号召,市文化局又专门筛选了一批项目,派专人赴京争取项目经费,预计2009年争取经费9000多万元,其中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博物馆项目4000多万元,景德镇中国博物馆和景德镇大遗址保护项目5000万元。

德化致力打造“文化瓷都”


打响区域品牌 打造“文化瓷都”

3月17日,德化名瓷走进世博暨《世博和鼎》运输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德化县中国白艺术宫隆重举行。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德化县、德化陶瓷学院领导出席了活动。

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的《世博和鼎》,将于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第三展区一楼演示厅展出,同茶叶、漆器、寿山石等元素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福建城市、文化以及生活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现福建历史文化底蕴。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靖评价《世博和鼎》“不仅有高超的烧制技艺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契合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现了福建、泉州的魅力”。

《世博和鼎》走进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德化高超的陶瓷技艺和文化魅力。以此为契机,德化陶瓷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瓷都德化由“工业瓷都”迈向“文化瓷都”,为泉州加快经济强市建设作贡献。

挑战烧制极限

三年炼成《世博和鼎》

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磨,经过上百次的挫折,《世博和鼎》成功出炉,攻克了大型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可以说是德化瓷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突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传承陶瓷文化 打造国际巨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传承陶瓷文化 打造国际巨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