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嘉靖朝高级定制瓷器特征

明嘉靖朝高级定制瓷器特征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古代定制瓷器 嘉靖青花瓷器鉴别

2021-05-12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瓷库中国讯明嘉靖朝典型器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青料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纹饰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高级定制云龙纹大盘,口径73厘米、底径49.3厘米、高9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厘米、底径50厘米、高6.4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款识此朝历45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工艺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编辑:郑菁菁)Www.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瓷器珍品“大明嘉靖年制”款黄绿彩蒜头瓶


藏品高:41cm,口径:5.2cm,底径:11.6cm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北朝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代五彩瓷器经过数朝的发展,到嘉靖、万历时已是相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彩瓷器,明嘉靖时期产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藏家对古代瓷器艺术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经济实力雄厚的藏家开始关注官窑五彩瓷器的收藏。2000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颇为引人注目。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

由此开始内地藏家开始逐渐关注明代官窑五彩瓷器,此后屡创佳绩。2002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以474.25万港元成交。2003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于434万元被一位大陆藏家竞得。2005年香港交易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2006年,北京交易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人物小盖罐以121万元成交。

近日,宣亦艺术有幸征集到一只瓷器珍品“大明嘉靖年制”款黄绿彩蒜头瓶,藏品高:41cm,口径:5.2cm,底径:11.6cm,现暂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瓶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部款识“大明嘉靖年制”。直口下蒜头部分饰如意莲瓣纹,颈部饰树木纹,肩部饰一周折枝纹,腹部绘戏婴纹,生动自然。窖藏传世珍品,器型周正,做工精美,人物纹饰美伦美焕。整个画面热烈而不浮躁,非常典型地显示了嘉靖五彩的特点。釉色一如黄玉般滋润柔美,宝光耀眼夺目,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乃极为珍罕之黄绿彩精珍上品。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堪称凤毛麟角,绝伦精美,殊为珍贵,极具研究、观赏与收藏价值。

明嘉靖年间,因为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所以五彩器盛行,尤其是嘉靖五彩瓷器,更是成为当时盛行的名品。如今,保留下来的嘉靖五彩并不多见,上品更是少之又少。每每收藏爱好者和文物研究者提起嘉靖五彩,都会有惋惜和惜宝之意。嘉靖年间的瓷器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当时无论是官窑和私窑,都能够烧制出非常精美完整的瓷器作品。而当时嘉靖帝崇尚五彩,所以官窑五彩瓷器盛行。

底款“大明嘉靖年製”

黄绿彩蒜头瓶以红、绿、黄彩穿插映衬,色釉浓艳,效果华丽。器底书“大明嘉靖年製”款,为嘉靖官窑。所绘枝叶风格满密,求其形似,颇具意蕴。孩童在花丛枝叶间嬉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藏品不失为嘉靖时期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地近十年来的瓷器交易成交情况,清代的青花和粉彩瓷瓷器交易价格已入云端,而明代五彩瓷器的升涨趋势一直比较缓慢,但与之相反的是此类五彩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却是个大藏家重金争夺的宠儿,冷热如此悬殊,必然预示明代五彩瓷器在内地市场上空间巨大。随着内地藏家收藏的更加理性化,明代五彩瓷器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收藏热潮,其价值最终上升至其应有的地位。此藏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升值空间也很大,非常适合投资收藏之用。

明嘉靖青花罐鉴定的九要点


我收藏有一只明嘉靖缠枝莲青花罐,罐高21厘米。青花罐釉色莹润,纹饰舒展,底足具有嘉靖民窑工艺特色。

鉴别嘉靖青花罐有9个要点,这9个要点正与赝品9个漏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嘉靖青花罐真品与赝品有9个不一样。

一是胎体及接胎状态不一样。真品胎体厚重,接胎很显露,尤其从器内壁可发现接胎处烧结不够坚致,表面有断裂现象。赝品胎体偏轻,接胎不太显露,接胎处烧结良好,没有断裂现象。

二是釉色不一样。真品釉色呈青白,抚摸光滑不涩手。赝品釉色偏青,抚摸涩手有贼光。

三是釉面状态不一样。真品釉面起伏不平,实际是手工拉胎造成。釉面常见缩釉,并有开片。赝品釉面平整,实际是现代制胎工艺造成。釉面少见缩釉点,不见开片。

四是施釉特征不一样。真品器里及器底常有漏釉。赝品不见漏釉。

五是纹饰特色不一样。真品纹饰舒展自然,多处青花溢出勾描线。譬如照片上一朵缠枝莲多达12处青花溢出莲瓣勾描线。赝品纹饰很呆板,少见青花溢出勾描线。

六是青花轮廓线不一样。真品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赝品轮廓线清晰不见晕散。

七是底足胎釉结交处特征不一样。真品底足胎釉结交处都有一线橙黄色。赝品底足胎釉结交处没有一线橙黄色。

八是底足状态不一样。真品底足有自然磨损痕迹。赝品底足常有故意打破的缺损与人为做旧的磨痕。

九是青花罐整体感觉不一样。真品青花罐纹饰自然,造型古朴。青花罐流露出民窑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与年深日久的苍老感。

赝品留下许多仿造的破绽,胎釉及纹饰整体没有真品青花罐那种自然古朴的效果,给人留下后仿瓷粗制滥造的感觉。

明嘉靖青花四爱图带盖梅瓶


提起四爱图梅瓶,藏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元青花重器——“四爱图”梅瓶,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纹饰为主题纹饰的代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君子风度,高士情怀”。

实际上,“四爱图”自元代以来就成为青花瓷上经常使用的题材。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明嘉靖青花带盖梅瓶(见图),即是如此。其高45.3、口径5.8、足径13.3厘米,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平底,带覆斗形盖。器盖带莲苞纹,盖面及盖壁分饰四杂宝及十字纹等;梅瓶器身分五段装饰,器肩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一圈;其下六个如意云头开光内画折枝花卉纹,间饰银锭、艾叶等杂宝纹。腹部主要纹饰为四组山水人物画——“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等明贤高士隐逸故事,其间并绘有童子随伺,或携琴、或持壶、或折花。下腹及底边分别装饰五瓣花及变形莲瓣纹各一道,纹饰上下均以青线二道分隔。硕长形带盖梅瓶以及环肩书款形制,流行于明晚期嘉靖万历年间,梅瓶肩底之间微敛直下,弧线差距较小,颇具时代风格。

本品青花笔意简拙,青料匀浓带紫色调,但无深浅层次,反映出明晚期嘉靖回青色料的效果。回青料是进口石青颜料的一种,内含钴的金属氧化物。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嗣有大珰镇云南,得外国回青,价倍黄金,知其可烧窑器,命用之……回青以重色为贵……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着。”而嘉靖时江西布政使司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详细记载了回青来源及用法等内容,“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回青行,石子遂废……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沈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身青亮。”

由此可见,回青料于明代价值连城,是一种高级色料,其特点为发色鲜亮,其于青料中所占比例愈高,则青花发色愈为浓烈。观本品青花发色蓝中偏紫,且纹饰略有晕散,推测其所施回青料纯度之高。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瓷器均具特色,发展到明代更是区别鲜明。洪、永、宣、成、嘉、万等诸窑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相应地位,但嘉靖瓷器往往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不过,纵使瓷品难入“一流”,嘉靖瓷器确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无论烧造量还是品种,均让人印象深刻。

赏析瓷器之大明嘉靖及乾隆年制瓷器独具收藏价值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凝结着千百年来的艺术创造、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对瓷器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瓷器精美,却易碎;古瓷高价,却容易被造假;器形繁多,却不知如何入手……这些都成为困扰爱瓷之人的大难题。“瓷器有纹,不值一文;缺一角,不值一角。”只有掌握技巧和方法,才能保养好瓷器,使瓷器“永葆”价值。

近期香港正大艺术网有幸征集到几件瓷器精品,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二:

斗彩葡萄纹碗口径:10.2厘米底径:4.4厘米高:5.3厘米¥4,800,000RMB

这件斗彩葡萄纹碗珍品造型小巧玲珑,胎质细腻,色彩鲜艳,制作精致。碗壁上的折枝葡萄纹饰,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画意生动,用彩适宜。它以红彩为枝,红中闪紫,表现得粗壮有力。绿彩为叶,绿油油的叶子,透现出叶茎。黄彩为蔓,娇嫩的蔓须似正在生长。紫彩为实,正如熟透了的紫葡萄悬挂在枝上一样。这些色彩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原物的本色,底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识,字迹工整,并且此碗为一对,这样成对呈现的斗彩葡萄纹碗非常的稀少,是件不错的雅玩。

官窑六棱葫芦瓶口径:5厘米高:21.3厘米¥6,000,000RMB

此官窑六棱葫芦瓶通体施釉滋润,色泽浸入胎骨,令人心旷神怡。釉面平滑,开片自然,釉层深厚,光亮莹润,釉面开有密集的细碎纹片,开片出呈金黄色,开片色泽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古拙中不失灵巧,为收藏把玩佳品。

此黄地赭绿龙凤纹碗口径:12.1厘米底径:7.2厘米高:2.7厘米¥2,600,000RMB

此黄地赭绿龙凤纹碗造型沉稳,线条优美,通体内外施黄釉。内以绿彩、紫彩浅刻龙凤纹饰,龙凤形态矫健,神态生动,口锁卷草纹,近足处连续如意云头纹,所施黄彩绚丽,绿彩翠砚,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方章款,整体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茶叶末釉茶盏口径:12.3厘米高:4.2厘米¥800,000RMB

此茶叶末釉茶盏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此器釉色发色自然深沉,器型规整,包浆自然,器形端庄秀雅。通体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釉面平整光润,色泽深沉静穆,釉色古朴内敛,耐人寻味,是件收藏佳品。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瓷器特征


明代瓷器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从瓷器的纹饰、款识、器形、瓷器品类来鉴别明朝瓷器的特征。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

嘉靖时期

(1522----1566年)

一、嘉靖时期瓷器的概况

明代传至嘉靖,国政渐渐趋腐朽衰败。由于对封建王朝的骄奢淫逸,横徽暴叙,加上自然灾害的祸及,此时已是国库空虚,民力耗竭;同时史贪官横,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明代统治至此每况愈下。

此时的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相比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甚至琢器腹部的胎体衔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但官窑的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只是与成化、弘治、正德时的色调和风格不同而已。

嘉靖时,瓷器制作仍以景德镇为中心。由于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扩展,瓷器也作为主要外销产品而大量倾注于国外市场,从而刺激和促使其品种和花样迅速创新。据蓝浦《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尤其是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质量和数量都蔚然可观,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正德时的瓷器以多书阿拉伯文为其突出的特点,嘉靖时的瓷器纹饰则多具道教的色彩,常见器皿有大葫芦瓶(谐音“福禄”之意)及口径达80厘米的大盘,(有说是用以盛冰的冰盘)等,造型也开始趋向多样化,如将各类瓷器做成八方、六方、四方、斗形和天圆地方等形状(可能与道教有关),其造型工艺的难度,远胜过那类简单的天圆地方;但造型多不规范,有夹扁、翘棱现象。

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有的加石青),又称之为“青金蓝”或“佛头青”,其色调如朝珠串上的青金蓝石呈现的佛头青色,蓝中泛紫,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色调,持续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初期色多浅淡,隆庆时色泽最佳,呈色浓艳;至万历晚期,则色调灰暗,平庸无奇。此外,嘉靖官窑青花器中也有如成化时期的,蓝色鲜亮极富神韵。

此时,与五彩并行发展的另一类彩釉套叠工艺也很流行,如红釉黄彩,绿釉红彩、红釉绿彩等等,虽釉彩单调,但纹饰丰富,正反色搭配巧妙,十分醒目,显得新颖别致,以后,清代粉彩器上纷繁的色地、轧道等,就是在继承这种釉彩叠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嘉靖时,金彩也在瓷器的纹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明代仿古之风,成化时首开先例,嘉靖时更有发展,此时所仿成化青花器和斗彩器非常成功,如斗彩婴戏杯,颇具形神,为明仿明的佳作。万历时崇古之风更甚,当时成化鸡缸杯可值钱十万,价格如此昂贵并非偶然,除悠久的尚古渊源外,应当说,嘉靖时的大量仿品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造型特征:

嘉靖时期,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与前朝大相径庭。琢器中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腹常凸起鸡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圆器盘、碗类口多不圆,圈足直径较万历略小,足脊较薄,圈足一般均向心倾斜,倾斜度大者可以用手指勾挂起。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长颈,硬折肩,腹直下敛或呈束腰形。有青花或白釉品种,青花多绘老人、八仙、云鹤及缠枝莲等。

活环瓶----洗口,长颈,扁腹下垂,高足外撇,平底,颈部饰有双兽耳套活环。品种有青花与五彩器,多以龙凤纹为饰,外口沿署“大明嘉靖年制”官窑横款,清代康熙时与民间常有仿品,其区分点为:嘉靖器釉面肥润光亮,青花色泽浓艳深沉;康熙器胎坚体重,平底露胎致密纤细,青花呈翠蓝色调,民国器釉面泛青绿色,青花色调灰暗晕散、漂浮。

玉壶春----撇口,细颈,长颈下丰。其青花器,胎体较薄,绘有花鸟纹饰。

蒜头瓶----器型多样,蒜头形小口,长颈,扁腹,足有高矮之分与圈足中空或平底之别。有青花、蓝釉、五彩、釉里红等品种。其装饰或以青花、五彩绘璎珞、灵芝、云鹤、松竹梅、八仙,或堆塑出露胎火石红的蟠螭纹。

葫芦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样式,如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或多棱等。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哥釉、蓝釉、白釉、黄釉及其他彩器。纹饰多具道教色彩,如云鹤、八仙、八卦、璎珞、缠枝莲、福禄寿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寿清平”等吉祥文字。

执壶----器型多样,颈部细长,溜肩圆腹,足部高矮不等。常见有青花、蓝釉、白釉、五彩镂空开光三彩描金、红彩描金、金彩(红、蓝、诸地)等品种。装饰有露胎的火石红麒麟或描金的云龙、凤凰牡丹、折枝花八宝等。腹部常凸起鸡心为饰。

梨壶----与永乐、宣德时造型相似,但型制略大。有青花器与黄釉托红彩釉器。

罐----式样较多,大小高矮不一,大器高达71厘米。有圆形、瓜棱、四方、四方倭角、六方、八方、长方、扁方等,常见的有青花及各色彩釉器物,纹饰内容丰富,有团寿、鱼藻、云鹤、开光人物等。

塑像----比例适中,形象生动,潇洒。有寿星、文昌帝君、东方朔、八仙、观音、老君与人形枕。常以青花、三彩或五彩为饰。

缸----器型较大,高矮不等,多署边款,青花、五彩器较为多见,纹饰有云龙、穿花龙王、龙凤、婴戏、鱼藻、荷莲、缠枝莲等。

大碗----此时多见,为墩式或撇口式。有五彩、青花等品种,绘凤穿花、海水龙、松树寿字、人物等纹饰。

爵杯----类似青铜器造型,属于祭祀器,造型高矮,大小不一,其高奘器三足直立状,小器足腿外卷.有青花、蓝釉、黄釉、白釉、五彩及黄釉描金等品种。

方斗杯----呈斗形,因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故器型多不规整,见有青花、黄地绿彩、红地绿彩、绿地红彩及红地描金等彩器品种。纹饰为松竹梅、婴戏、缠枝花、松鹤等到图案。款识多不带栏圈。

马蹄杯-----呈马蹄形,器口较成化时的外卷。有回青、洒篮、孔雀篮、白釉等品种。

盘-----有青花、黄釉青花、孔雀绿釉、孔雀篮釉、茄皮紫釉、五彩等品种,器型多样。其中青花和黄釉青花龙纹大盘。最大口径可至80厘米,足内无釉,圈足内敛。其小盘与碟,除圆口外,还有方形与菱花形口,多为浅广,并常见塌底现象。纹饰有云龙、云鹤、松竹梅、“寿”字十八卦、道教符咒、吉祥文字、等等。

三、图案纹饰特征

嘉靖时的瓷器纹饰多用双勾轮廓线填涂,画风自然,既使图案画亦不板滞,仍显生趣。

此时的纹饰,突出地表现了为封建统治者“吉祥祈福”的内容,如灵枝、瑞兽祥麟、福寿康宁、寿山福海、团寿字、缠枝莲托寿字等,是最为常见的纹饰,甚至还有以树木或花枝缠绕形成“福”字或“寿”字的图案。

由于嘉靖皇帝本人好黄老之道,此时,瓷器上也相应地有道教思想内容的图案纹饰,如八仙、八宝、八卦、如意、老子讲经、灵枝捧八卦、缠枝莲托八宝、云鹤,等等。

宣德时期已有的的缨络纹,嘉靖时也大量出现,多见于青花、五彩及珐琅花器上。鱼藻纹在此时用得更加普遍、所画鱼体多肥大。同时,通俗演义与传奇人物也逐渐被采纳作为纹饰的主题,如东方朔偷桃、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以吉祥文字作瓷器装饰的,内容多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寿清平”等,除为统治阶级祈福外,也有粉饰太平之意;有一些吉祥语,则作为款识而出现,富有时代特征。嘉靖时所画龙纹,体渐细腻;仿绘宣德时的蟠螭龙纹,也远不如宣德龙那样气宇轩昂。

总之,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已趋富丽繁褥,笔法虽清丽,但画面缺少层次。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团龙、飞龙、荷塘龙、海水团龙、穿花龙、凤凰、凤穿花、麒麟、狮子、龙虎、狮球、八骏、三羊、四云(龙、凤、麟、龟)、蟠螭、云鹤、桃鹤、海马、异兽、海马云纹。荷塘鸳鸯、鲤鱼、四鱼、水草鱼、鱼藻、缠枝莲、缠枝灵枝、缠枝葡萄、缠枝子午莲、缠枝莲托寿字、折枝花、折枝莲、瓜蝶、朵莲、蕉叶、忍冬纹、缨络、开光图景。海水、云纹云头、八宝、八卦、婴戏、竹林老人、松下老人、牧牛、八仙过海、加官图、赏月图、阿拉伯文、梵文、符咒、吉祥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永保长春、福、寿、百寿)等等。

四、瓷器品种特征

青花-----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嘉靖时青花品种的典型特征是,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经往青花的色调,形成了浓艳泛紫的色泽。但嘉靖一朝,烧瓷年代长,数量多,不同时期的产品有不同的特征。其呈色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青花呈黑蓝色,色调深沉而灰暗,纹饰有晕散现象,类同于正德晚期。这种现象,主要见于嘉靖前期,在嘉靖晚期也时有出现,如嘉靖仿明初的青花罐及圹碗之类,但釉面色泽与洪武时的那种灰青不同,而是青中闪白。

(2)青花蓝色浅淡,这种色调嘉靖中期最为常见,并且不乏精细之作。至万历时愈发浅淡,唯纹饰线条更加细密。此类青花器,有鱼藻纹盘及婴戏盖罐,不但纹饰精细,而且胎体玲珑,釉质细润,颇有成化青花器的效果。

(3)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为嘉靖时典型的上等颜色,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其色泽如宝石一样鲜亮,又似青金蓝般艳丽。

釉里红-----据《大明会典,卷201》记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红。”故历来陶瓷器中的红釉至嘉靖失传一说。但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此时的釉里红蒜头瓶,其长颈至肩处凸雕一釉里红蟠螭,器身细润肥厚光洁的白釉,与永乐甜白釉十分贴近,但器型与凸雕装饰工艺为嘉靖时所盛行的,故其创作年代应确定为后者。

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具小品中,还有几件较为独特的红釉器,如灵枝式洗、羊形笔架与山石镇纸等。据其圆浑的造型、肥润的釉面和鲜艳又沉着的色泽等特征判断,也应为嘉靖时期的作品。

明嘉靖时景德镇仍能烧制釉里红品种。至于文献所记载的嘉靖时以红代替红釉之说,笔者认为,此处并非指红釉失传,仅指此时与红釉并存的创新品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嘉靖红彩釉盘,即为此类红彩的瓷型,盘内外均施红彩釉,色呈黑紫的枣皮红,表面无光,底足内釉面也是亮青釉,圈足窄而细致。

青花釉里红-----见有绘人物山水景致的瓷扳,釉面青白肥润,青花为回青料,蓝中泛紫,所绘人物形象洒脱,鲜见的是明鲜的釉里红点出旭日,给人以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

五彩-----嘉靖五彩盛极一时,色调纯正,并以红浓绿鲜取胜,其制作之精者,可与杰出的永乐、宣德青花颉颃。

此时五彩所用彩料有红、黄、蓝、绿、紫、黑等色,有的间绘青花。所用红彩为枣皮红,凝厚光洁;而多用孔雀绿是嘉靖五彩的突出特点。

此时於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胎体不如以前规整,釉面亦不够细润,其中红彩艳丽,多用黄彩托红,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柔美的灯红色调黄彩同蜜,绿彩为大绿、淡绿或浅孔雀绿;色彩的对比极为强烈,十分醒目。如嘉靖五彩团龙大罐,(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荷兰海牙市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均有收藏)就属于这类五彩器,其器足底部有一圈露胎,中间施釉如脐形,并有款识写于脐内。此时,五彩器中大器较多,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盘等;罐类中的方形、圆形等不同样式。目前流散在国内外的嘉靖五彩大罐为数不少,并和仿品鱼龙混珠,如仿嘉靖五彩团龙或鱼藻纹的大罐,釉面的陈旧和光泽都不自然,显露人为作旧处理的痕迹。

饰以青花纹五彩器,因青花色调浓艳,所以更能衬托的雅致明泽,如五彩云鹤八吉祥罐、凤穿花花盆之类,青花色泽浓艳,蓝中泛紫。这些用青花纹饰衬托的五彩器,都属于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嘉靖五彩瓷器所用的紫色为赭紫,其色浓艳,多涂于纹饰中的山石或树杆(青花五彩器所绘树杆则少用赭紫色)。其图案纹饰用等尚称细致,但画意表现得不够细致,如所绘的龙纹虽貌似凶猛,却因线条很细而不显得色调色压内荏。常见的五彩盘和罐,绘的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纹饰。黄地五彩和黄地红龙纹饰,多见诸罐与方斗杯、盘类。

凡出土的五彩器,彩色多有被腐蚀的痕迹,如绿彩常带的氧化泛铅的“银片”或粉剂状的铁斑,表面闪烁五光十色的光泽,仅土浸年久自然形成的现象,可成为我们鉴定时的有力旁证。其彩色受腐蚀后易脱落,因此,清洗时要特别注意。同时应注意区分人为腐蚀充作出土的仿品。这种仿品上的绣斑,仅酸性或碱性药剂浸泡而成的,并非自底层泛出,仅浮于表面,白蒙蒙近似日常食用之白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所仿的嘉靖五彩器,胎体都很规整,纹饰绘制也很精细,但往往失之过细,所画龙纹,卷身粗短,风貌失神,与中国龙纹形象不同。鉴别时,应从胎体、釉面。底足亮青釉,色彩、纹饰等方面细心揣摩判定。

斗彩-----嘉靖斗彩制作比较精细,其器型和纹饰等多与成化斗彩相似。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嘉靖斗彩子午莲纹盘,盘底画折枝牡丹、花心黑彩开光,署嘉靖款识,仿成化斗彩的效果甚是逼真,又有嘉靖斗彩双耳三乳足炉,从造型到器身给的斗彩折枝花图案(其间的八卦纹饰除外)均与成化相似,施彩也很浅淡,最为突出的是仿成化的斗彩婴戏杯,其色调、画意几乎可以乱真。但上述仿品虽仿制精致,均无成化器特有的姹紫色。

三彩-----其色调浓重而沉闷,不够鲜艳、匀净,显得古旧;胎体上多有粗线条的暗刻花装饰,其施彩或色地上给以红、绿、紫彩;或在色地上绘以黄、绿紫彩,也有留出白地作局部纹饰图案的,常见器有梅瓶、大罐及绣墩等,民国时期有以旧胎后挂彩釉的。

金彩-----此时广泛使用金彩,常见樊红地彩器及蓝釉、红彩釉、瓜绿釉、黄釉、白釉、赭釉是使用。虽金彩线条纤细,但纹饰画意却显粗率。所见有葫芦瓶、罐、执壶、碗等。还有于霁蓝釉香炉镂孔的白龙纹上涂以金彩的,也有于霁蓝或黄釉爵杯等祭器上饰以金彩的,等等。

白釉孔雀蓝或孔雀绿彩-----这是用孔雀蓝或孔雀绿彩直接于白釉器上一笔涂绘出花纹日新品种(此品种纹饰中至今未见兼用其他色彩来勾勒轮廓线的)施彩虽不均匀,但色调却浓艳凝重。

白釉黄彩-----和孔雀蓝彩、孔雀绿彩一样,也是单独用黄彩来描给纹饰,黄彩浅淡、绘以龙纹,毋须用其他色彩勾勒轮廓线。见有盘、碗类,为摹拟成化官窑之作。

白彩赭彩-----赭色发紫。常见器有高足碗与小折沿盘,多绘山景松树、松鼠葡萄及花卉等。

白釉红黄绿紫黑孔雀绿彩-----此品种中的黑彩并不用来勾描轮廓线,而仅用以绘局部纹饰。如嘉靖红绿彩八仙人物罐,就是仅用黑彩来描绘人物的头发、衣服和鞋等,其色泽不及清代康熙时漆黑乌亮。

黄釉绿彩------此品种器物,嘉靖时较以前多见,但黄彩不及以前匀净,且多杂质。常见有方斗杯、盘、碗、高足碗、圆盒、罐等,刻填的绿彩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或八子等人物。

绿釉黄彩-----是相反于黄釉绿彩的品种。两者器型、纹饰大体相同,绿彩深浅不一。

黄釉红彩-----俗称“黄上红”此一工艺技巧绐自宣德时期,于嘉靖彩器中多用。通常以黄釉为地,红彩涂绘,并特意留出黄地图案构杨主题纹饰,有的刻有花纹,还有的则是红彩或黑褐彩勾描主题花纹轮廓,更有的于黄釉上涂红彩后用浓红色勾画轮廓。民国时的仿品有卷唇圆腹罐和高奘罐,较之真品器型单薄而欠浑厚感,胎质白釉不闪青而泛白,并且不够肥润、明亮。

红釉黄彩-----此瓷器品种样子相反于黄釉红彩,而器型、纹饰、色彩及工艺均民于黄釉红彩品种。此类红上黄或黄上红品种,器型有罐、碗、方杯及盘,民国时屡有仿品。

红釉绿彩-----以红彩釉为地,刻填或绘以绿彩纹饰,多见方斗杯、盘、碗与罐类,纹饰中有鱼藻、松鹤、婴戏、狮球等。

绿釉红彩-----与红釉绿彩品种相反。见有缠枝纹葫芦瓶与方斗杯。

黄釉黄彩-----此类物品,是在淡黄釉上以赭彩勾描弹头饰轮廓线,再填以黄彩的品种,又称“黄上黄”见有嘉靖官窑黄釉黄彩龙纹盘之类。

青花红彩-----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和红彩的色调基本一致,故此品种在这三朝区分不大,要以款识而定。纹饰除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外,还有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龙纹,多见于大盘、大碗或一般器物。其红彩既与宣德的黑红浓艳色彩不同。清代康熙时所仿此类品种,除红色较浅外,在鉴定中还要据青花色调、釉面特征来区分。

蓝釉五彩-----蓝釉色彩并不浓艳,釉厚处显黑,薄处闪灰白,惜不能衬托出五彩的浓艳效果。但其釉面肥厚光亮,完全不同于清代的蓝釉器。若见到此种加绘五彩的蓝釉器物,当可定为明代嘉靖或者万历时期所制作。

红釉-----此品种的釉色多不鲜艳,呈浓重的褐红色,所施文具类,造型敦厚,釉亦肥腴,风格古朴。

青花地白花-----此品种绐于元代,以青花为地,特意留出空白以作图案。嘉靖时制作的,线条纤细不柔和,较之正德时的显得简单生硬。常见盘、碗之类。还有的以回青釉作地,留出白釉花纹图案(同时期还有以红、黄彩涂染的一类)。其回青色调是透黑,并有深浅不一的旋转刷痕。有的器物底部亦施回青釉,并覆盖青花款识。

蓝釉-----嘉靖蓝釉,其色调浓处泛黑,稍浅处泛灰,釉面都很光亮。常见有葫芦、扁瓶、罐、洗、炉、执壶与盘、碗等。

茄皮紫釉-----有深浅两色,深者紫色,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同末熟之茄皮,露淡紫色。此类釉色多见于比较精细的盘、碗类。

冬青釉-----仅仿宋龙泉窑的品种,其青绿色调介于豆青和粉青之间。釉面肥厚,光亮洁净,玻璃质强,见有暗刻灵芝、竹纹、云楷的直口圆腹瓶及盘、碗,多署的嘉靖官窑年款。

洒蓝釉-----此时的洒蓝釉作为低温色釉,釉面肥厚,色调晦暗、浓深。所见器型的马蹄小杯与撇口盘,其器满施蓝釉,底暗刻楷书六字款。清代康熙时的洒蓝釉则为高温釉,釉面光泽度较高。…………

五、胎釉特征

胎体:

嘉靖瓷的胎质有的不及前朝,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扃;接痕明显,易脱断、掉底;底足处理粗糙,有跳刀痕与粘砂现象,露胎处火石红色浓重。大部分琢器胎体厚重,而一般官窑的小件器的制作仍旧相当精细,胎薄体轻,瓷质坚硬细密,造型规整,底足处理亦很齐整。由此而知,嘉靖时期瓷器胎体的面貌,是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

釉面:

嘉靖瓷的釉面与胎体的情况一样,粗糙、厚薄参差不齐。一般官窑器及民窑小件精品。釉面都很细润,呈青白、黄白或灰白色;而那些釉面欠平,制作极其粗糙的大器类,与官窑及民窑小件精品相比,有天壤之别。

六、鉴定要点

1、嘉靖时期大件器物烧制日盛,器型多种多样,尤多见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衔接痕显露,常见绕结下坚固以至接痕断裂的现象,器里尤其明显。

3、大件器多有翘棱、夹扁、并伴随底心下凹和塌陷的现象。

4、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有的甚至可用手指勾起。玲珑的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圈足。

5、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6、大器一般釉面粗糙不平,多数官窑及民窑小品则细润肥厚。

7、青花用回青色料,有时加入石灰、其色调呈特殊的紫蓝、青金蓝色,同时亦有发浅淡的黑灰之色,釉下的青花轮廓线的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8、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9、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显得粗率,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的画面。

隆庆时期

(1567---1572年)

一、隆庆时期瓷器的概况

隆庆一朝,仅六年。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生产凋敞,景德镇又屡遭水患,因而瓷器生产的规模急剧收缩,其品种和数量均大量减少,但也并非如一些文献记载那样:此时无物。从遗存的传世宝物来看,此时的青花和五彩器两类,制作技艺更加精细,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犹如鹤立鸡群,光彩夺目。如所见的青花团龙提梁壶,五彩荷莲水禽大鱼缸、五彩凤纹六方罐及各式各式盒、洗、盘、碗等,制作都很精美,更胜嘉靖青花、五彩一筹。

二、造型特征

隆庆一朝的瓷器造型,大体同于前朝风格,古朴浑厚,多出花形器,并有较多的镂空工艺作品。

器型选例:

提梁壶-----器型浑圆,提梁式柄;柄与流上均绘缠枝叶纹;壶身缓云龙或团龙间以八宝。钱纹;青花色泽艳丽,纹饰繁密。此种提梁式柄为一种新的装饰方法,既稳重古雅、又大方实用。

鱼缸-----器呈鼓形,高至35.6厘米。所绘水禽荷莲细腻,青花五彩与嘉靖时的色泽一样艳丽。其“大明隆庆年造”款,写于口沿内铡。

云龙纹瓶-----为青花器,有铭文:“隆庆元年李启十一承造漳滨遗人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罐-----的圆、方、六方等型制,且有大器。见有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为飞凤、团凤、云龙、花鸟、缠枝灵枝等。

炉-----器有朝冠双耳,下承三足如鼎,口沿下饰凸弦纹,并以红彩书款“大明隆庆年造”口、器身以红彩绘缠枝莲或龙纹。

盒-----隆庆朝瓷盒的造型繁多,常见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镂空器等,有青花与五彩品种。

菱蓊式洗-----此时洗的造型以花口为多,除梅花式外,尚有棱花式洗,其器口内敛,器身矮浅,胎薄规整,书有青花龙、猴、鹿纹等。另还有于青花地黄彩龙上用红彩描绘龙麟的彩器,色泽艳丽。

碗-----有撇口、洗口、卧足、墩式和诸葛碗等,器分大小,有青花、五彩与青花五彩等品种。纹饰多绘龙凤、穿花龙、缠枝灵枝、蟠螭、人物等。

盘-----有收口和撇口式,器型浑圆,制作规整,腹壁较浅坦。常见青花、黄釉、五彩、青花红彩器等。

杯-----多见撇口。有白釉、黄釉、青花和青花红彩等品种。

三、图案纹饰

隆庆时期的纹饰大致沿袭嘉靖旧制,但书意潇洒,尤其人的身材修长,姿态飘逸。此时创新与流行的图案有行书诗句、攀枝娃娃、三凤朝阳。

常见图案纹饰:

灵芝、缠枝灵芝、缠枝灵芝托八宝、松竹梅、雉鸡牡丹、团云龙、双龙、六龙、龙凤、团龙凤、三凤朝阳、龙凤穿花、团螭、荷莲、鱼藻、玉兔、狮子、松猴、虎、垂直花鸟、攀枝娃娃、高士、仕女、婴戏、花叶、蕉叶、团轮花、行书诗句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嘉靖、隆庆、万历时所用青花料都是“回青”,色调也相近;但隆庆青花器由于选料的精细和技术的纯熟、色调最为美丽,“回青”的呈色蓝中泛紫,纯正稳定,可谓炉火纯青。这一现象是笔者从多年实践中观察发现的,完全可以作为判断隆庆青花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官窑器传世品较少,其青花大器少见,小品胎薄体轻,盘、碗之类常以蟠螭纹作边饰或主题纹饰,色调多浓重(万历时亦常用此边饰,但线条细弱,青花色淡,画意粗率)。官窑青花器款识和以往不同,多写“大明隆庆年造”,用笔遒劲、粗重豪放。

民窑器物胎体比较薄,玲珑规整,青花色调的浓艳比之官窑器毫不逊色。纹饰枸图简洁,多己山石兰草、垂直花鸟、玉兔月亮、松竹梅、蜂鹿等。署款草率,字体密集而靠拢。

青花红绿彩-----以青花为主题,辅之以红绿彩纹饰,纹饰布局显得密麻零乱。此种画风至万历朝更甚,几乎是无隙不入。

五彩-----隆庆五彩也与青花器一样,同为极致,此时,红黄绿紫各色都极为鲜艳(赭彩较嘉靖时浅淡),色调纯正,对比强烈,加之以浓艳的青花相烘托,显得五彩缤纷。

斗彩----此品种仍摹仿成化有蕉叶。所见隆庆斗彩鸳鸯荷莲盘,纹饰用色调与成化斗彩同类器相仿,但署隆庆款,还见有于成化斗彩花卉杯底,以“大明隆庆年造”红彩款覆盖原成化官窑青花红彩器,其中凡青花色调艳丽醒目者,均可考虑归隆庆时期。

黄釉青花-----黄釉肥厚润,色调浓深;青花色泽亦很鲜艳。二者相互辉映,格外悦目。

黄釉-----比之前朝色调更为浓深。釉面虽肥厚光润,但厚薄不匀,略欠平整,是入火熔时形成的滞留现象,透过器物的釉面,时常可见单线勾划的暗刻缠枝花纹,图案粗率。由于黄釉覆盖较厚,使多数器皿花纹模糊不清,底足釉面仍为独特的亮青釉。

白釉-----釉质肥腴纯净,釉面洁白光润,色调的纯白或白中闪青两种同嘉靖时的一样,亮青色明显。此品种器物中,刻花及光素器皆有。

五、胎釉特征

胎体:

隆庆瓷胎坚致慎密,大器、小品,其特征基本和嘉靖时一样,但器型较前朝更为规整。

釉面:

隆庆官窑青花器釉面较白,一般民窑器物的釉面白中闪淡青色,都很光亮、肥腴。

六、鉴定要点

1、隆庆青花器色调蓝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为嘉靖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2、官窑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字体以中锋运笔,格外粗放,色泽浓艳。

除精细的官窑器外,民窑器大多胎薄玲珑,器型规整,纹饰真切,署款的字体草率面集拢。

万历时期

(1573---1620年)

一、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万历是明代十六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族奢侈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已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变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级的侈糜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趋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已不复在。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通地采用镂孔手法,正面龙纹及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面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盘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间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限,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资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巨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微、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构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风格。同时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各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质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二、造型特征

万历时器型最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器身最高的可达60厘米左右。有青花与斗釉器等品种。纹饰常绘各类人物、莲辨、缠枝莲、云龙等。

万历时期

(1573---1620年)

一、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万历是明代十六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族奢侈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已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变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级的侈糜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趋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已不复在。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通地采用镂孔手法,正面龙纹及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面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盘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间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限,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资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巨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微、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构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风格。同时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各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质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二、造型特征

万历时器型最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器型选例:

梅瓶-----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器身最高的可达60厘米左右。有青花与斗釉器等品种。纹饰常绘各类人物、莲辨、缠枝莲、云龙等。

蒜头瓶-----蒜头形直口较嘉靖时开始阔,长颈较粗,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纹饰多绘龙凤、鸳鸯荷莲。花卉单虫、缨络等。

葫芦瓶-----造型有圆形、瓜棱形或小口细长颈式,也有的器型较嘉靖时粗短。品种有青花和五彩等。纹饰多绘人物、八仙、缠枝莲、花鸟、狮子牡丹等。

筒瓶-----为万历时首创的新造型之一,并一直沿袭至清代康熙年间,风行一时。器呈直口,溜肩、腹至足为长筒形。器身以青花绘较为细致的山水人物为饰,青花色泽稳定或晕散。广东省博物馆有此类藏品。

镂孔洗瓶-----故宫博物馆藏有万历五彩镂孔云凤纹洗口瓶,洗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间塑有兽首衔活耳装饰。所绘凤纹、云头和锦地纹均为镂孔透雕。

壁瓶-----器型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见有青花、五彩及蓝釉品种。所绘图案的龙纹、高士、八仙、松竹梅、斗鸡、芦雁、折枝花叶、雉鸡牡丹等。青花云龙壁瓶上常的仰覆荷叶托长方牌形的万历官窑年款,颇为新颖。

军持-----为嘉靖、万历时所外销瓷品种,广见于南洋与欧洲各国。其造型繁杂多变,并有高矮与大小之分;有青花、青花加彩、红绿彩、五彩及加金彩等品种;工艺有粗有细;还见有署纪年款的。

花觚-----有圆形、四方、四方撇口、方腹折角、六方和出戟等式样,最高可至74厘米,大器造型多不规整。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绘花鸟、花篮、云龙、龙穿花及人物等,笔划粗率、构图繁密。

蟋蟀罐-----有圆、方、扇面、梅花、瓜棱、葵辨等式样。绘有人物、花卉、龙凤、团龙等纹饰。品种有青花和五彩器。

罐-----器型多样,有圆、扁、瓜棱、大口、小口多种,并有大小高矮等不同规格,继永乐之后复现耳系装饰。品种有青花器和五彩器。绘有花鸟、云鹤、

香炉-----有扁形、筒形、瓜棱形、莲辨形。双兽耳形、朝冠耳形等式样。见有青花、哥釉青花、五彩、三彩、酱釉、蓝釉等品种。所绘图案有八仙、高士、龙纹、凤纹、花鸟、荷莲鱼藻等。

缸-----器型较大,多见五彩器和青花器。绘有婴戏、龙凤、海水云龙、龙穿花、凤穿花、鱼藻荷莲、鸳鸯卧莲等纹饰。

折沿盘-----造型有圆形、八方形、葵辨口形(同于隆庆器)、梅花形等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绘有龙凤、八仙饮酒、老子骑牛等纹饰。

盒-----器型多种多样,有圆形、桃形、长方形、长方倭角和长方带格式、带屉式、银锭式、方胜式、牛眼式、天盖地式以及镂空器物等。其传世品完整器少,盖多散失。见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以龙凤纹饰为主,也有花卉、草虫、钱纹锦地以及镂雕装饰。

高足杯-----器型大致为两类,除特意仿宣德青花器外,尚有胎薄体轻,纹饰纤细的淡描青花器。足彩多为平底高足或浅圈底高足。

碗-----器型与嘉靖时相似,唯器口常有小折沿,或折沿后边沿再向内收拢;腹较深;器足除较高的直形圈足与里矮外高的平面斜削圈足外,还有卧足。

盘-----器型与嘉靖时人体相仿,但此时的盘类,器口较厚,塌底严重(有的平放时底面甚至可以旋转);浅盘圈足较前开阔。盘类造型,于万历时始见攒盘。

外销人盘-----多为宽板沿品,器壁浅坦,胎体较薄,并成为万历至康熙时期外销瓷盘的传统造型,万历青花人物类因广见于西方各国,故常被认为是外销瓷的典型;其实,这类人盘并非仅用于外销,本世纪三十年代曾大量积聚于北京古玩市场,近年于江西省广昌地区万历三十年(1600年)前后墓葬中也有相当数量出土.这说明,在明代万历当时,瓷器产品的外销与内售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树木寿字、百鹿、云蝠、雉鸡牡丹等纹饰。

文具类-----此时造型丰富,有五龙笔山, 笔船、笔洗、笔插、砚、水盛、颜色碟、小印盒等。品种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甚至有的瓷笔涂漆画彩,仿作成漆器,纹饰有人物、花鸟、草虫、龙凤纹等。

雕塑类-----多为人物,如吹螺人、布袋僧。八仙人,寿星、真武、观音、仕女、文昌、坐佛、童子等。有青花与五彩品种。有的青花人物塑像还见缝插针加绘红、黄、绿彩,以适应彼时流行的嗜好浓艳彩的风尚。

三、图案纹饰特征

万历时期,瓷器是最为突出的装饰是镂孔与雕塑,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大多粗率、无细腻感。雕塑工艺则多用于人物形象,与嘉靖时同样带有道教色彩和吉祥内容,如八仙、寿星、真武人帝、观音、布袋僧等。

工艺装饰中,除用刻、划、镂孔、雕塑外,还喜用前朝己有的开光图案。这种突出主题的装饰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时,瓷器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有的器物甚至里外均饰图案。笔法是,早期近似嘉靖、线条颇细,有深浅阴阳之分,晚期则简单草率得如同儿童画一样幼稚。此外,万历晚期,还开创了青花淡描、钱线描及勾勒淡水点染的绘画技法。

这一时期,常见的图案为龙凤、蟠螭、折枝灵枝及钱纹。其中龙纹呆滞无力,气魄不足人物和兽类的体形都比例不当,常常失真;人物画多富于道教色彩,如张天师斩五毒等;那些用各种锦文为在的图案,画画往往过于繁密,纷纭杂杳。

值提注意的是,此时纹饰寓有嘉靖更多有福、禄、寿内容,如树木“福”字、“寿”字、寿山福海、百鹿、百鹤、云里百蝠等。以后清代各朝普遍饰用的这类图案(如乾隆时的粉彩百鹿图。五蝠捧寿等),盖源于此。以青花渲染白筋的白色、淡水点染的葡萄及铁线勾描出的人物等,也是此时流行的新创画面。此外,民窑器物中,继嘉靖之后,也有一些放牧、捕鱼、秋收之类描绘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具有浓厚有生活气息。

常见图案纹饰:

双龙、云龙、穿花云龙、穿花行龙、穿花团龙、龙托“水”字、龙舟、龙凤、云凤、双凤、狮球、狮子牡丹、麒麟、蟠螭、海兽、百鹿、百鹊、仙鹤、松鹤、竹鹊、鸳鸯荷莲、雉鸡牡丹、桃树花鸟、云里百蝠、荷塘芦雁、花草虫蝶、垂枝花鸟、花鸟、雄鸡、鱼藻、蜂蝶、三鱼、秋虫、花卉、荷莲、团花、朵梅、花叶、三果、葫芦、葡萄、白菜、花篮、盆花、石榴花、秋葵花、松竹梅、月影梅、缨络莲花、牡丹盆景、垂枝牡丹、洞石花卉、灵枝、缠枝莲、缠枝葫芦、缠枝莲托梵文、折枝莲八宝、折枝花卉、八宝、阴气八宝、八卦、云肩、云头、长条莲辨、钱纹、灯笼、树木“福”“寿”字、吉祥词句(大吉、全寿、天下太平等)、行楷书体诗句、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松下老人、八仙庆寿、醉八仙、五谷丰登、老子说经、老子出关、张天师斩五毒(五毒为蛇、蜈蚣、蜥蜴、蟾蜍、蝎子)、寿星、三国故事(关公赞貂婵、关公审貂婵、夜读春秋等)对弈、仕女、婴戏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前朝纯正的色泽的基调与嘉靖、隆庆时一致,也是蓝中泛紫,但像隆庆时那么浓艳深重的色调则逐渐少见。万历青花呈现的色调,与中晚期有明显区别,大致可分为早期;深重艳丽,蓝中泛紫、典型器有梅瓶、缸、罐等;中期;蓝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蓝色灰暗,多有晕散,如胎体单薄,稍欠规整的盘、碗类;及至万历未期,出现更加浅淡的色调,并延续到天启时期,如淡描青花的婴戏碗、盘。所绘人物形象都较小。

还有一些奇特的青花器,如深壁花口大碗。折沿花口大盘与军持等器型,多属当时的外销瓷。采用连续开光和镂孔工艺,颇的异国情调;另有万历官窑镂孔凸雕青花开光八仙人物纹碗等,亦很新颖。

釉里红-----署万历年款的红釉器,至今尚未见到。但万历官窑釉里红或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十分悦目。而以青花相衬的一类官窑器物,釉里红色调却不艳丽。如莲辨式洗,莲辨上所绘的釉里红,浅淡如粉红色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闹学图”碗,其青花色调浓艳,釉里红却为铁红色。民窑中,这类青花釉里红器物,也时有所见。

尽管所见釉里红器物不多,却证明铜红釉品种在万历时确有烧制。旧有文献所记载的红釉失传之说,看来未必恰当。

哥釉青花-----常见的万历哥釉青花器(瓶、樽、罐、缸、薰、洗、炉等),究竟是江西省的景德镇窑或吉州窑所烧,还是广东省潮洲窑所烧,目前尚无定论,这类器物,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闪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色,青花色调为蓝是泛黑或发灰的回青色。常见用白花、赭花堆出简单图案的装饰,如松鹿、花蝶、蟠螭生平。堆出的白花、赭花开片不明显.器底除署本朝年款外,还时常题有“金玉佳器”、“万历年制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雅”、“福”等字,青花款识色重。这一品种的器物,除大量传世品外,于墓葬出土物中也时有所见,如一九六五年江西南城县于天启四年(1624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松鹿梅瓶,一九六六年江西省南城县于崇祯元年(1628年)墓中出土的哥釉青花折枝花蝶胆瓶(后者墓主于泰昌即1620年,葬于,崇祯元年)。这两件哥釉青花器,釉面肥厚,器足处理规整,口施酱釉。笔者认为,它们应属于同一地区所烧制的同一品种,其制作年代,应为先于天启、崇祯的前朝,即万历时期。

五彩-----万历五彩素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的珍视,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因而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过去它曾大量地流散到国外,早己为世界各国的中国瓷器爱好者所熟悉;日本人尤其重视,视若国宝,而且件件立档,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

万历五彩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尤以镂孔瓶、盒更为明显,由于瓷土淘炼不

精,而胎质略显粗糙,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器足多斜削并留有刮痕,盘、碗底心与凹。一般中,小件器物,则制作得很精细、规范。

(2)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相比己略显逊色,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

(3)彩的色调对比都很强烈,较嘉靖时更加浓艳凝厚,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嘉靖

时五彩器多用孔雀绿,而嘉靖时则少用)。多用釉下青花作局部图案或勾描轮廓。早期青花色艳,中期色调则显晦暗,未期更为浅淡。

(4)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孔工艺,为此时五彩器的又一特点。

(5)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纹饰中以青花双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填彩,其彩色常溢漫出线。致使纹饰显得粗率模糊;所画人物形象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所绘人物即不生动,也不严谨,形象欠缺气魄,仅以炽烈的色彩取胜。

万历五彩大型器物很多,但完整的较少。如此较多见的五彩大缸与花觚类,胎体厚重,瓷土粘接不牢,接痕处常有断裂,或因冰冻而破碎。中、小件常见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但隔盒类常祗剩下半部的隔屉与盒底,彩色好多损伤。万历时的蒜头瓶有青花器也有五彩器,瓶上所画鸳鸯荷莲,为沿袭宣德、成化官窑彩器纹饰演变而成,易于辩认。成化以后各朝,这种固定纹饰大体相同而微有差异;绘此类图案的盘、碗,如不仔细观察对比真伪款识,往往不易辨别其时代。

因万历五彩重见于世,同样也被国内外做假者所青眯,笔者过去见过许多仿品,所用彩料多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旧颜料,所绘人物等图案纹饰的风格也和万历一样,潦草不规,从形态、甚至器型也照搬旧品,对这些器物应特别注意,可从款识和时代特征方面去区分真伪。

过去日本人所仿万历五彩器水平较高,其胎釉、青花色调、彩绘、款识都很精细,但因与景德镇烧造温度不同,胎体玲珑,胎质瓷化程度高,玻璃质强,迎光透视胎体透亮,具有不可掩饰的日本工艺风格,其所仿万历五彩小品,如小盒、小盒及碗之类,多被带来中国配制古色古香的锦盒,盛装之后再运回日本,鱼目混珠充作古玩兜售,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上当受骗。更有诡谲者,故意在器盖或口边沿做好残缺之状,稍不经心,便入彀中。

斗彩-----所见的万历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型及纹饰仍宗仰成化,如开光折枝花叶碗、团莲高足杯、团花碗、人物碗及方鼎等。但所绘的青花与彩色,却都比成化斗彩的色调明显加重,显然和万历五彩器色调一脉相通。以斗彩鸳鸯荷花碗为例,虽然外表与成化时期的器物大体相似,但青花色调却显得浓重艳丽,仍具有本时期的特征。

三彩-----万历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胎坯上。以黄釉为地的黄绿紫三彩器,黄釉色重,色调沉闷,透过黄釉层,可见粗糙胎体上密布的黑色小斑点,同时黄釉中也多因釉质不纯而见有小红点或血丝痕;其绿彩浅淡鲜艳;以紫色所勾描的纹饰轮廓线,加黄釉后呈色黑赭,也有于黄地紫绿彩上留以白釉龙纹的装饰。款识中有青花款和青花上罩黄釉所致的黑色款。常见器型有大小不等的盘、碗、炉等,后来这类器型和龙纹已成固定式样,历代相袭,清代自康熙至宣统,都有尊崇万历三彩样式而由官窑仿制的黄地紫绿龙纹盘。

万历时,另有以茄皮紫色为地,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色、组成龙纹、折枝花等图案的茄皮紫釉三彩碗、盘。这类器物的茄皮釉面多不鲜亮,底部也施茄皮紫釉。并有刻款。此外,遗有于暗刻纹饰上仅填单一绿彩的折枝花盘。北京地区明代定陵出土的一件万历三足鼎炉,却是以黄釉为地,塑有施茄皮紫釉的蟠螭龙,龙首盘绕成为双耳,甚为奇特。与此造型完全一致的,还有孔雀绿低温釉,因年久而部份剥釉,这一珍品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过去,嘉靖、万历三彩器也和珐琅、琉璃器一样,多流入法国,为彼方人士所嗜好和珍藏。

金彩-----此时红、绿、赭彩器上喜加金彩纹饰,金彩与嘉靖时相同,但署款为“大明万历年制”或“万历攸同”、“富贵佳器”等。

青花紫彩-----采用斗彩工艺手法,以青花勾描部份轮廓,再填以紫彩或用紫彩描绘部份纹饰,见有万历官窑青花紫彩龙纹碗等。

青花绿彩-----以青花勾描纹饰的轮廓作局部或片断的图案,然后在勾描的纹饰中填以绿彩。如万历官窑青花绿彩花卉碗。

青花红彩-----万历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色调多为青金蓝色,红彩亦有深浅之分。纹饰中,有青花海水、红彩龙纹;亦的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龙纹,釉面均呈亮青色。器型有杯、碗、盘、高足碗与大碗、大盘等,大多署有官窑款识。

红地青花-----此品种也称“青花加红”。其装饰方法为:以繁密的青花纹饰为主,特意在空白地上填涂红彩(个别也填以绿彩)。与青花红彩之区划,在于红地青花是以青花纹饰作主题的,纹饰有云龙、狮子、牡丹等,画意都很草率。万历晚期青花色调为青灰色,涂施的红彩常见厚薄不匀的现象,常见的琢器有葫芦瓶、壶、罐等,多无款。而署官窑年款的的盘、碗类圆器,比较少见。另外,还有民国时于万历青花器上后挂红彩的伪作,其红彩泛黑而艳。据知,过去常有在宣德、正德、嘉靖与万历时的旧青花器上,后挂孔雀、瓜皮绿及红彩釉的伪作,有的后挂釉器因久售不出,又将彩釉脱去,恢复原来面目。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稀有的年款,古董商人越要想方设法的去伪作。

青花地白花-----以青花为地,留出白花纺饰,多绘麒麟、牡丹纹,见有香炉与盘、碗类。其草率的画意,生硬的线条,为明晚期瓷画的通病。

蓝釉白花-----是继承宣德瓷的品种,如这时制作的蓝釉白花鱼藻纹盘,就近似宣德的同类器,但釉面明亮色泽却逊于宣德的宝石蓝,而泛深灰色,器型的蒜头瓶、梅瓶、胆瓶、罐、香炉及盘等,其中的香炉最常见,其炉型为收口式三足,胎体衔接痕明显,器里为白釉式青白釉,器外腹灰蓝釉面凸起的白云装饰,与上述哥釉青花白花工艺相同,器底常署“玉堂佳器”或“大明万历年制”款。

酱釉青花-----酱釉青花面较肥厚,有的很光亮,堆起的白花纹饰,与蓝釉白花的效果一样,器型种类也与蓝釉白花大致相同;胎体比较厚重;纹饰中有龙纹、凤纹、麒麟、折枝花鸟、八卦等;底足刮削齐整,足脊带有棱。

白釉红彩-----万历红彩与嘉靖、隆庆时一样,一样的色泽鲜艳似枣皮红,浓者泛黑紫,浅淡者如珊瑚红色

黄釉五彩-----此品种为万历时所独具,仅由黄釉青花以青花纹饰为主,通体罩以黄釉,釉面不及前朝的细润,加绘的红、绿彩、浓重艳丽。款识有青花款和暗刻款。

黄釉-----其色泽浓深,釉面肥厚。此时并存两种施釉工艺;一种是以白釉衬底覆施黄釉;另一种则是于毛胎上直接施釉,后者釉中多隐现小黑点或血丝状小点。所见碗类,器型多不规整,碗壁与嘉靖时的相比略厚较高,有刻划纹饰的,亦有光素器,有的为白釉裹,其暗刻纹饰均同于万历白釉器,圆器口沿部多有内敛小折边。

蓝釉-----釉面光润,蓝中闪黑灰色。盘、碗类除通体施蓝釉者外,也有刻暗花或器裹为白釉器的器型和底足特点来区分。

哥釉-----盘、碗等圆器类器型不规整,胎体较薄,釉面光亮,多开细碎片纹。梅瓶、锥把瓶及葫芦瓶等琢器类,釉面灰白,不光亮,有圆形口、花辨形口与酱黄釉面。底足一般为平砂底。器身多以钱泥釉花、酱色花或青花开光为饰。

回青釉-----特点与嘉靖时一样,但此时少见。有刻龙纹图案的盘、碗类。个别器口施有酱青黄釉。

冬青釉-----此品种,嘉靖时色泽青绿,万历时色调浅淡,泛黄白色。此时,三乳足香炉一类刻有松竹梅花纹,署款为“玉堂佳器”、“大明万历年制”等。还有色调更浅淡的薄胎浅碗一类,造型不规整,款字色淡,潦草,均为万历晚期之物。

五、胎釉特征

胎体:

万历时,由于瓷上淘炼不精,制作粗糙,器物胎体大多厚重,屡见夹扁、窑裂等现象。大件器物胎体不规整,底足为砂底。盘、碗底足除有显著刮削,跳刀痕外,底心多下塌,甚至有的底塌到圈足不能著地,但万历器物并非全部粗糙,多数官窑圆器类仍精细,其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至晚期,官、民窑中仍有薄胎之作。

釉面:

早期器物釉面厚润,有玻璃质感,中期精致的器物,釉面仍很细润,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晚期器物多为淡青色,釉质稀薄,常见漏釉现象。

六、鉴定要点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糙,胎体厚重;器身多有双形,欠规整。

2、其青花色泽、早、中期呈蓝中泛紫色,晚期灰暗晕散。

3、装饰工艺技法,有镂雕、镂孔、开光、暗刻等,青花纹饰开始采用淡描及涂抹手法。此时,给画风格繁褥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犷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更不考究,布局繁乱,人物形象比例不当。

4、常见大器多粗犷砂底,也有个别为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而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处理多滚圆,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清代康熙时才有那种斜削式细砂拱壁底,如河南省一九八二年文物展览中的明万历四十五年墓出土的青花白菜纹小碗。

5、落名款自嘉靖始,渐次增多。万历时,民窑器的绘图标记有仙鹤、灵技、兰草、如意去头之类,以后清代康熙瓷中所采用的图记,源于此。

6、国内外传世的万历瓷器中,有许多其实是历代仿品和后加彩的伪作,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清代仿品多带有本朝时代特征;对日本伪作,应从胎体、色彩及画风上区分之。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

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万历瓷器特点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高46cm,口径8.9cm,足径15.2cm。

瓶唇口,长颈,球形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和上仰变形如意头纹,其内绘花蕾。腹部为缠枝花卉纹。素底无釉。肩部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排款。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

明嘉靖之群仙祝寿纹青花大罐鉴藏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佳士得2013春拍·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

传统的古董器物上所绘制的群仙祝寿纹,即指八仙人物。据史料记载,八仙人物一般在宋元以后在民间的影响较大。在明代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已出现八仙过海的壁画,被民间敬畏为吉祥喜庆的神。

这是一件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大罐,为香港佳士得[微博]2013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为数不多的明代瓷器。其罐直口,短颈丰肩,颈绘缠枝灵芝纹,肩部及近底处还饰有如意云头,而罐腹壁则通景绘群仙祝寿图。当时笔者在香港拍卖预展现场参观这件青花大罐的时候,就已被这人物纹饰深深的吸引着。一般地,在收藏古董瓷器对于八仙人物的纹饰在清代相对比较常见。如笔者岳宝轩所珍藏的一件4米多长的清代“八仙人物”纹饰刺绣,又如笔者一位前辈所珍藏的一件八仙人物纹饰古董大床,其年代亦为清代。

此件高为52.5cm的群仙祝寿纹嘉靖青花大罐,估价为150-200万港元,落锤价为195万港元。其画意生动,青花色泽明亮,与2008年中国嘉德[微博]春拍中以112万港元落锤的那件同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相似。

通常明代时期瓷器的八仙人物纹饰图案,在嘉靖最为流行。这皆缘于当时的嘉靖皇帝本人好黄老之道,当时相关的古器物上也相应地有道教思想内容的图案纹饰。常见的有八仙、八宝、云鹤等。

2013年5月30日 傍晚

于【岳宝轩】

明永乐朝景德镇瓷器的特征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青料: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前期: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后期: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海水仙山云龙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莲瓣纹、朵云纹、卷草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直口方流壶、扁瓶、僧帽壶、漏斗、花浇双耳扁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

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器的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略谈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罐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过去学界一般认为青花五彩创烧于明成化,后由于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寺发现了一件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和一个高足碗,1988年又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同样纹饰的两件宣德青花五彩盘,遂使青花五彩创烧于宣德成为定论。

其实,出现的早晚有时不是关键,譬如,成化青花五彩就达到近乎于空前绝后的艺术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还诱发了“斗彩”的诞生。尽管后世官窑与民窑艺人曾竞相效法,但终究难以逾越。笔者认为,古往今来,惟个人的艺术造诣、绘画理念和审美境界不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也常常不以工艺的进步同步,诚如古来摹写《兰亭》甚至可达传神的人甚众,但再造右军则殆难成就。所以,由木匠而成为画家者,千百年来就是一个齐白石,而白石翁“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则一直被奉为至理明言。

时至嘉靖朝,青花五彩于一朝间从面貌到韵味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仅以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为例,竟判若云泥。一取典雅,以极淡雅之青花为主,矾红色的游鱼并不刻意夸张;一取浓艳,青花发色浓艳并加添绿、黄、红釉之诸般水藻纹。同时,两者虽都刻画有非常写实的红鲤鱼,可是前者以三层水草、水藻、束莲为主,鱼游其间,动静相宜;后者下部为水草、荷叶、莲花散布,上部藻类、落花散落星罗,鱼则极夸张,硕大而略显笨拙,更添加俯视效果图者,遂使画面之完整与透视感均显杂乱。但两者相加,全球传世真品仅见7件。国内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国家博物馆,一件藏于首都博物馆,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海外除英国一件外,另两件原为“暂得楼”旧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