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世界知名产瓷区市长纷纷祝贺景德镇千年华诞

世界知名产瓷区市长纷纷祝贺景德镇千年华诞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7

景德镇古代瓷器。

随着景德镇千年华诞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临近,世界各知名产瓷区市长纷纷给景德镇发来贺信贺电,认为此次盛会不仅仅是对中国瓷都景德镇,甚至对世界陶瓷工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美国以技艺精湛、富于创造性而著称的威斯康星州门县市是景德镇的姐妹城市,其行政官祖德·吉纳里奥克斯在致景德镇千年华诞的贺信中表示,景德镇是“历史悠久、瓷艺精湛的世界瓷都”,作为细瓷生产的发源地,“有着千年的制瓷历史,值得颂扬和仰慕”;有着近600年制瓷历史的英国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市的陶瓷工业在世界上享有非常高的声望,该市在向景德镇发来的贺信中表示,衷心希望在步入新世纪时,“共同分享创造精美陶瓷的悠久历史的荣誉,并祝愿双方城市有着美好的未来。”为庆祝景德镇千年华诞,包括德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产瓷区市长也都向景德镇专门发来了贺信或贺电。他们同时表示,将亲自参加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国际知名产瓷区市长峰会”。届时,14位多个国家的产瓷区市长将就世界陶瓷产业发展现状、陶瓷新技术的应用、陶瓷领域更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等进行深入探讨。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欧洲“景德镇”千年陶瓷史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下陶瓷的发展各具特色。中国以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其他国家的陶瓷艺术又是什么样呢?日前,“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在深圳博物馆展出,近150件意大利陶瓷珍藏首次跨越重洋来到了瓷器的故乡——中国。

绘制神话故事人物故事是其特色

13世纪末,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至今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马约里卡陶瓷(即锡釉陶)便是意大利带给世界陶瓷艺术的重要贡献。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介绍,意大利法恩扎国际博物馆作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精美陶瓷。此次展出的只是馆藏的一个专题,即马约里卡陶瓷。

马约里卡是对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马约里卡陶瓷造型独特,装饰图案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克劳迪娅·卡萨利告诉记者,公元13世纪,当被泛称马约里卡的锡釉陶经西班牙传入意大利时,恰逢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故事及油画遂成为这种陶艺的主要素材和表现形式。

记者在现场仔细比照,发现,马约里卡陶瓷与中国陶瓷最大的不同是,其绘制的多是人物故事题材。比如绘有“伊阿宋和美狄亚”的盘,它由16世纪极重要的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夏恩托·阿韦里所作,作品取材希腊神话故事“伊阿宋和美狄亚”,色彩艳丽如画。

还有一些作品直接被塑为人形,比如16世纪末,由乌尔比诺的潘塔纳兹工坊所作的人像水罐,表现的是传说中半人半神的奥菲欧弹奏竖琴迷惑动物,他坐在一个圆桶上,液体从桶下方的小孔流入池中。据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这件产品专为私人居所而设计,可能在豪奢的宴会上用作烈酒容器。

毕加索也是陶瓷界核心人物

提到马约里卡就不得不提法恩扎,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小城,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开始了陶器制作。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马约里卡陶艺发展提供了重要创作源泉,以法恩扎为中心的陶艺工坊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近代以来知名艺术家相继参与,最终成就了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地位和辉煌,使其薪火相传,享誉世界陶瓷行业,被誉为欧洲的“景德镇”。

本次展览分为马约里卡的诞生和传播、文艺复兴时期马约里卡的繁荣、东风西渐中马约里卡的融合与创新、马约里卡与艺术潮流的探索等四部分,不仅集中讲述了意大利陶瓷的发生、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展示了马约里卡丰富的架构和多样的艺术倾向。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除了古代的陶瓷艺术品,现场展出的还有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陶瓷作品。原来,毕加索是二战后意大利陶瓷艺术领域的核心人物,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这次深圳观众看到的《苦恼的农牧神的脸》就是毕加索1956年的作品。

马约里卡也有“青花瓷”

记者在展览现场意外地发现,有不少意大利陶瓷像极了中国的三彩、青花、广彩。原来,作为奢侈品的中国瓷器自中晚唐以来便开始销往地中海地区,并刺激了当地工匠的尝试仿烧,马约里卡产品逐渐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15世纪前半叶至16世纪,马约里卡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器,形成所谓的“瓷器风格”装饰纹样。但是,因为并不了解青花真正的烧造工艺,所以马约里卡“青花”只是一种单纯的在样式和装饰上的模仿。

其实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的意大利釉陶中,就有一种三彩装饰,其最初技术源头来自中国唐三彩。唐三彩从两河流域传入意大利,最终成为意大利釉陶中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装饰。

到了18世纪晚期,意大利陶器匠师们在繁缛多变的东方纹样基础上,将罗马式香熏纹样、橡实、垂花饰、葡萄藤蔓等绘画作品上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瓷器装饰中,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欧式纹样,独具特色。

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如今,景德镇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充分利用“千年瓷都”这个品牌,让中外陶瓷技术和艺术在景德镇汇集,将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一直以来,景德镇被公认为世界陶瓷的故乡,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让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艺术底蕴。

企业以人为本

“虽然我办的是企业,但我们讲究以人为本。”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陈立恒说,他们要让世界高科技陶瓷技术与千年瓷都留下的陶瓷精粹相结合起来,生产出高附加值陶瓷精品。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厂房内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各种规格陶瓷产品……这是记者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在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内,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厂房,还有标准的400米跑道、篮球场、桌球室、健身房、图书馆、洗衣店、美容院等功能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将景德镇建设成为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自豪地说。

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内,生产高附加值陶瓷产品的企业不仅是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一家单位,该园区自2004年开工建设至今,共引进了陶瓷企业及配套项目9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高技术陶瓷、高档日用瓷、高档艺术瓷、精品建筑卫生陶瓷为主及相配的陶瓷产业链。

知名陶瓷产区市长峰会侧记


陶瓷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增强世界陶瓷产区的合作,加强政府之间的互动,促进科学技术的合作交流,开创‘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局面,使持续发展的陶瓷产业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10月12日下午,来自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韩国、法国等国家11个城市的近百名政府官员、莅会贵宾在景德镇财富大厦通过了“国际知名陶瓷产区市长(景德镇)峰会”宣言,并发出《倡议书》,共同创立一项陶瓷基金,奖励对陶瓷科技进步、工程技术、工艺美术、陶瓷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对缔造世界陶瓷之路达成了共识。致力于新千年的创新和超越中国景德镇市常务副市长刘德意在致欢迎词中说,1000年前的公元1004年,中国宋朝的真宗皇帝,把他的景德镇年号前所未有地冠给了一个江南市镇。于是,这个从汉代就开始制瓷,唐代有了名望,宋代逐渐兴盛,明清达到制瓷业巅峰的市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把源于中国的陶瓷技艺推向了极致,成为世界闻名的瓷都。1000年后的2004年,我们共同分享返份历史的荣耀;作为陶瓷圣地景德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的优秀陶瓷文化。他指出,丝绸之路的驼队和大海中的商船,把景德镇乃至中国的瓷器和制瓷方式,带到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使世界陶瓷产业在争奇斗妍,不断超越的时候,景德镇人面对过去千年的荣耀,感到不可旁贷的责任,去致力于新千年的创新和超越,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涅”。他强调,景德镇最可宝贵的传统并不光是精瓷器、精湛的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是它开放博大的胸怀,包容吸纳创新不止的精神。本着这种精神,景德镇政府将虚心学习各位市长带来的经验和启发,寻求资源共享,多方位合作的途径。陶瓷文化交流很重要日本有田町町长江崎干夫先生认为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通过海上和陆路的丝绸之路,给予世界陶瓷文化以强大的影响。景德镇市与有田町的互动交流始于1980年。从1986年开始,有田窑业大学的学生每年都到景德镇访问研修;1996年8月28日,景德镇市在有田町举办的“世界·火博览会”上,双方签定友好城市协议,成立了“景德镇·有田交流中心”,双方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届景德镇博览会上,展示了有田陶艺协会18名会员的作品,代表了日本人间国宝·酒井田柿古御门先生为首的艺术成就,如果能够获得同行鉴赏将不胜荣幸。延伸对中国陶瓷文化的感情美国门县市议会主席小查尔斯·莫斯特先生说,门县市的陶艺家非常仰慕历史文化底蕴,随着与景德镇缔结姊妹城市之后,我们的陶艺家能够借助于景德镇瓷器在全球的威望,得到世界陶瓷同行的认可。他强调陶瓷技艺的传统把门县市和景德镇市连在一起。这次景德镇之行是延续其先父对中国人民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他父亲在二次大战期间曾经被派往上海,在中美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其先父曾两度重返中国。他决心追随先父的足迹,崇敬中国文化艺术,借助峰会来提高门县市崇尚陶艺的知名度。不断弘扬陶瓷文化和经济合作的精神,这一切都使景德镇和门县市双方的市民受益,祝愿景德镇在下一个千年作为世界瓷都有着更美好的未来!以陶瓷文化缔结姐妹城市韩国利川市市长柳胜优先生说,利川市是拥有20万人口城郊相间的田园城市,2001年曾举办过80天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创下国内外606万游客的纪录。1997年,景德镇与利川市以陶瓷为主题缔结了姊妹城市以后,双方公务员可以互相访问交流工作体会。柳胜优先生强调,21世纪是全世界致力的“知识文化产业”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对陶艺产业的重要性,所以各个国家对陶瓷产业的行政上支援和民间交流更活泼地展开。他期待通过各国产瓷区间的善意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相互有机的技术协作交流,形成共生共荣、互相生存的产业环境。把景德镇建设成中国的陶瓷科技城中国景德镇市代市长虞国庆说,景德镇在领先世界陶瓷业好几个世纪以后,也面临一些困惑。比如陶瓷出口少,企业规模少,日用瓷、建筑瓷这些曾经的强项,目前处于暂时的不足。本着对人民和对这座城市负责的精神,我们把突破口定位在把景德镇建设成中国的陶瓷科技城。其内涵包括,以国家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高标准建设四个基地,即陶瓷工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陶瓷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陶瓷高新产业基地;陶瓷文化商贸交流基地。这两年,景协镇朝着陶瓷科技城的目标展开了积极的工作,由国家科技部批复立项的“景德镇日用及建陶瓷技术中心”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陶瓷专门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对世界开放的景德镇中小学生陶艺培训基地,今年夏天已经接纳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孩子们;建设中的陶瓷科技园正在为申报国家陶瓷高新技术开发区作准备;“锦绣昌南”中国瓷园一期工程,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的标志性景观;还有正在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中国陶瓷城”,将成为天下陶瓷云集的商贸物流大市场。虞国庆强调,景德镇对于陶瓷产业的国际合作,制订了最优惠的政策,欢迎参加峰会的城市代表团加入到建设景德镇中国科技陶瓷城的行列中来,共同分享种植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创建世界陶瓷之路法国利墨日市市长代表、总事务长马丁先生说,利墨日地区有丰富的高岭土瓷源,在19世纪就以生产餐具和装饰瓷具出名。1993年,利墨日市建立了欧洲陶瓷中心,每年汇集几百个研究者和学生从事陶瓷的研发工作。马丁先生认为,市长峰会承载着各自城市的发展命运和今后长期性的开创工作,因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借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创建一条陶瓷之路,把世界上所有对陶瓷有着同样情感的城市连接起来,使各地城市的陶瓷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认识和发掘。二是组织各城市大学交流以更好地接待学生,目前利墨日大学已有几百名中国学生就学,加强对各自文化和语言的了解很有必要。三是研究相互间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发扬陶瓷技术和广义新型材料的合作项目中获得效益。英国学会青花瓷装饰技法英国斯托克市市长迈克·沃尔夫先生说,英国的陶瓷前辈经常聚集一堂,交流新想法以达到最大的互利。在18世纪末,他们从崇尚艺术创造的景德镇,学会了精美的青花瓷装饰技法。他坚信斯托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城市,保持与世界上其他城市的联系非常必要。这种联系不仅会大大增强我们设计的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创建新的市场渠道;这些联系还可以教育市民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能够使他们净化思想,陶冶情操。他强调景德镇举办这次庆典、峰会必将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而商务活动的互通往来,增强双方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其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瓷器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产日本濑户市市长增冈锦也说,回顾景德镇市与濑户市的友好交流始于1976年,濑户市派遣首次访华团,此后两市交流不断,于1996年10月11日缔结为友好城市。并通过在濑户市举办“展”,在景德镇举办“濑户陶瓷展”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筑起了名副其实的友好城市关系。他认为瓷器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产。濑户市有着1300年的陶瓷生产历史,目前正在对陶瓷产业进行继承传统,而向未来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他透露明年3月至9月,将在濑户市举办“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并设立主题月活动,其中5月是景德镇月。他期待各界朋友届时来濑户参加日本国际博览会,加深交流。

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


28日,世界华文媒体“中国梦·美丽江西行”参访团来到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参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了解瓷都千年辉煌制瓷史,深切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有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手工制瓷生产线,完整地保留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制瓷技艺。近年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复原并复烧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

当日上午,世界华文媒体参访团在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陶瓷制作工艺后,赞叹不已。香港《中外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胡树萌表示,瓷都的制瓷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创新了工艺,非常了不起。

来自加拿大的《世界华人周刊》总编辑杨恒均告诉记者:“到了景德镇,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与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瓷器是中国的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景德镇的瓷器要多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推向世界。”

据了解,今年4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继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之后的江西省第6个5A级景区;也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月22日至9月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梦·美丽江西行”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七期业务研修班活动在江西举行,学员赴南昌、宜春丰城、吉安、景德镇、上饶婺源、九江等地进行参观考察采访活动。

景德镇激扬千年瓷都擦亮文化名片对话世界


陶瓷是景德镇无法复制的标识,文化是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DNA。

源远流长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让这座城市如此风姿绰约,卓尔不凡。

如何激扬千年瓷都的文化自信,以文化的名义对话世界?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复兴历史的遗产,传承祖辈的文化,延续厚重的文脉,使景德镇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充分激活文化动力,让文化更特”。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景德镇文化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护文化延续文脉

在我市域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完整、系统的历代瓷业遗产——原料产地、作坊窑房、道路码头、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这些文化遗址遗迹浸润了景德镇的生活方式、传统制瓷技艺和人文禀赋。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52处151个著名窑址,这些著名窑址代表了从唐朝至民国年间的陶瓷文脉,成为我市留住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遗产遗迹保护的关系?如何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珍贵遗产重新焕发光彩?我市开展了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

位于珠山中路一侧的御窑厂,为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地底下埋藏数量繁多的“瓷片”,被视作不可多得的珍宝。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

近一年来,御窑厂遗址已经实施了多项维修、整治、改造及建设项目。在将来的设计中,还将把握好与周边地区和山水之间的关系,发掘出更多的历史,以传统带动现代,将这里建成集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为一体的遗址公园,成为一处传承陶瓷文化、拉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以遗址保护工作为契机,把御窑厂遗址确定为申遗主体,将柳家湾、进坑、湖田窑、落马桥和高岭等五处遗址整体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我市坚持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将棚改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将棚改与城市产业转型相结合,使东城棚改、“陶阳十三里”老城棚改、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落马桥元青花遗址保护、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三红一光”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有的修旧如旧,有的形成各种文化、经济新业态。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以徐家窑为核心,已修复完成了可容300多担坯的蛋形柴窑,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6座明清遗存坯房与徐家窑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闪耀着千年瓷都的光芒,每天来此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对湖田古窑址、浮梁古县衙、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进行了保护;加大对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的保护力度,着力恢复一批老寺庙、古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举措,是对过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必将开启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新的篇章。

激活动力发展产业

文化既是我市对外竞争发展的软实力,又是转型升级的内动力。

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占地170亩,建在宇宙瓷厂的旧址上——这里当年是中国陶瓷最早由烧柴转为烧煤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陶溪川是个复合型项目,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以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已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已完成对22栋陶瓷老厂房、煤烧圆窑、隧道窑等设施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景德镇是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与传统手工制瓷并存的魅力城市,是一座活的陶瓷博物馆。让这些沉睡已久的工业遗存“活”起来,以项目为“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我市文创产业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瓷立方、皇窑、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一个个项目,让景德镇文化品牌效益逐渐显现,文化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形成了澎湃奔流之势。

与此同时,我市按照“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景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的理念,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的活力。

近年来,古窑民俗博览区围绕瓷窑文化做文章,通过手工制瓷技艺的展示和瓷乐的演奏,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纷至沓来,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2009年开始,古窑民俗博览区又相继对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进行复烧,传承瓷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让游客了解陶瓷的烧造历史,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如今,古窑民俗博览区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陶阳十三里”及御窑厂周边,许多窑砖里弄得到保护性修复,随着4800多户原住居民大量迁出,这些承载着景德镇历史文化和美好记忆的街区,将被打造成5A级的“陶阳里”旅游街区,使中外游客在幽幽曲巷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千古绝响,触摸到真实、坦诚的历史印记。

“听说这些铜人展示的动作就是景德镇古代制瓷的工序,快来合张影留念吧!”在珠山大桥护栏上的铜雕旁,来自厦门的周女士一家正在和铜人合影留念。她告诉记者,景德镇这座城市特色很鲜明,陶瓷元素随处可见,充满了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很早就听说古代制瓷有72道工序,但一直没有见过,今天看了铜雕终于知道了。“千年瓷都文化在现代人的身旁‘复活’了,让我们外地人了解了古代制瓷的过程,这种表现形式真好!”周女士兴奋地说。

讲好故事对话世界

“作为一名古陶瓷研究者,我迷恋于景德镇丰富的陶瓷遗存,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2015年11月9日,国际著名陶瓷专家、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前东方部主任柯玫瑰女士在成为景德镇荣誉市民后,满含深情地述说着和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柯玫瑰被誉为“欧洲研究中国古陶瓷第一人”,曾担任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主席。过去几十年,柯玫瑰曾先后8次来到到景德镇,并10多次举办以景德镇古代瓷器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往于景德镇和欧洲之间,让柯玫瑰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我市以陶瓷文化为主线,继续办好国际陶瓷博览会,建设好陶溪川、名坊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好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好来自国内外的陶艺家、艺术家、企业家及“景漂”一族。加强与国际文化平台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促进人才与国际对接、文化与世界对话。

大学作为我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已然成为千年瓷都景德镇以瓷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一环。学校先后代表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希腊亚洲博物馆等重要场所举办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5瓷博会期间,该校对外交流合作氛围异常浓厚,先后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路·瓷路”藏品展、2015ISCAEE国际教育交流学会系列陶艺活动、第三届中国中部设计艺术国际研讨会和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九届亚洲陶瓷材料研讨会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交流活动。

如何放大景德镇文化的影响力?关键是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好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向世界展示景德镇的独特魅力,使景德镇的文化与世界相融、理念与世界接轨、经济与世界对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

2016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与市政府共建的“修复与研究中心”“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及“故宫学院(景德镇)”揭牌仪式在御窑厂遗址举行。这是继“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后,双方又一次深度合作。景德镇文化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景德镇对话世界的声音更为响亮。

合作交流,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才能让景德镇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今日的景德镇,在谋求对话世界的进程中,提出了“十百千”工程——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为平台,力争与世界前十的博物馆缔结友好馆,力争把100名世界级文化名人请进景德镇,力邀1000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景德镇,打造世界陶瓷文化“零公里”,向海内外展示景德镇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千年瓷都景德镇准备复建官窑


竣工两年的昌南大道绵延5公里,几乎全部辟山而建,道路两旁刻意保留的山体斜面,用各种碎瓷制作成了“千年窑火”等造型;几条主干道路的路灯,灯柱全部用陶瓷装裹;甚至连路名都与陶瓷有关:瓷都大道,古窑路……

沿古窑路步行数分钟,就到了古陶瓷博览中心。76岁的刘水德坐在作坊里,一边吸烟,一边观察着游客的动静。如果导游介绍完上一道工序,向他这道工序走来时,他就把烟含在嘴里,拿起一只待加工的半成品瓷器,熟练地“表演”起来。

这是一片明清之际建造的民窑作坊,作坊的瓦片与木桩都失去了本色,一律变成灰色,另一边是展示区,整齐地排列着已经烧制好的花花绿绿的瓷器,给作坊带来鲜艳色彩。“我10岁就开始学做瓷器了,干了56年喽。”刘水德说,他们这些作坊,一方面作为旅游景点展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老艺人的手艺失传,“现在烧窑都用瓦斯,用电了,但我们的老手艺还是不能丢。”刘水德带了两个徒弟,他手把手地把技艺传授给了他们。

实际上,刘水德及其他老艺人在作坊里“表演”的工序,只有主要的五道:做坯(使器具初步成型)、印坯(使器具内壁光滑)、利坯(使器具外壁顺畅)、刹合坯(为器具内外上釉)和画坯。而在古代,完整的工序多达72道。

见记者眼馋,刘水德让开位置,让记者也来“利坯”。坐下,仿照老师傅的样子,用木棍搅动辘轳,使之快速转动,然后拿来一只碗具,用一把蝴蝶型的刀具沿碗具外壁刮削,辘轳带着碗飞快地转动,刮削下的粉末雪花似的飞扬。很快,这只碗被记者划了个洞,经此一试,记者彻底打消了转行做窑工的念头。

离作坊很近,是窑工们的祖师爷——“风火仙师”的神庙。不过,这位“风火仙师”并非虚构人物。明神宗时期,景德镇受命为皇帝制造殉葬龙缸,但多年未果。32岁的童宾为了反抗暴政,投身窑火。次日,窑工们惊奇地发现,龙缸竟烧成了。从那以后,童宾就成为窑工们膜拜的对象。

刘水德说:“只要干上我们这行,轻易不会转行的,会干到死的那天。”

“复建”官窑,市政府搬迁

彭春文是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的科长,人很忙,电话一个接一个,因为,前一天晚上,景德镇庆祝“千年华诞”的晚会刚刚结束。

北宋年间的1004年,当时叫“新平镇”或“昌南镇”的景德镇,将一些贡品瓷器运到朝廷,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皇帝特别喜爱,于是询问瓷器的产地,因为当时的年号为“景德”,于是大臣就回答:“产于景德镇。”景德镇因此得名,并在千年发展史上写下辉煌一笔。

景德镇市瓷局,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陶瓷行业行政管理机关(另一家为河南禹州市陶瓷局)。12月20日,瓷局综合科主任段雪灿这样评价千年以来官窑对民窑的促进作用:“由于要上贡,官窑出产的瓷器都是百里挑一,同时,也使得日用陶瓷向艺术化方向发展,最终使景德镇瓷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至于“瓷局”,其实早在元代就有了。

果真,在“御窑厂”的大型宣传牌上,记录着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浮梁(现为景德镇下辖县)瓷局,因此奠定明清两代制瓷工艺的基础。

“御窑厂”遗址就在市中心商业区,离“瓷贸大厦”很近。说是“遗址”,其实走进去,已经看不出一点遗址的影子了,两边全部是大型宣传牌,介绍着官窑的历史,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民居和机关。“其实你只要再往里走,能看到一座当时人们办公的场所,这也是地面上唯一的历史遗存物。”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说,当时官窑管理极其严格,朝廷时不时派员督陶。有一次,为了整肃纪律,杜绝官窑贡余品的外流,明朝宣德帝朱瞻基将督陶官张善处死,然后将所有的贡余品、次品打碎,并深埋“御窑厂”。这一打碎深埋的举动,固然是为了维护皇权,但也“打出了官窑的至精至美”。

“‘御窑厂’地下有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地带,堆积着价值连城的无数古瓷碎片。”原在“御窑厂”办公的市政府整体搬迁至景德镇的新区。现在,国家文物局正在这里开展有计划地发掘,不久,这里将成为“中国陶瓷文化遗产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要“盘活”

“瓷贸大楼”是景德镇市以销售陶瓷为主的专业市场,肖群英正在与伙伴们打牌,她周围的货架上,陈列着精致的艺术瓷、日用瓷。

“我们景德镇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瓷器———传统嘛,从烧窑、做坯到彩绘,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包干。”她说,不过现在,会制作瓷器的人家越来越少了,“都集团化了。”不制瓷了,就开始贩瓷。景德镇市直接从事陶瓷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达10万人,如果把搞经营销售、企业管理的人员也算在内的话,景德镇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在从事陶瓷行业。

但是,景德镇人也有危机感。日本的京瓷陶瓷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相当于江西全省的财政收入,而且,他们占据了工业技术陶瓷的制高点和绝大部分市场。景德镇市瓷局段雪灿为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与国内其他产瓷区相比,工业还处于落后位置,产品花面陈旧,器形单调,成本高,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低。12月16日,当地的《瓷都晚报》刊发消息,景德镇市专门分管陶瓷工作的副市长历数非法展销、地摊经营以及梭式窑深藏城区的危害,然后,他对在场的人士说,大家对景德镇的艺术瓷关注很多,现在,“请多多关注日用瓷。”

“就我的理解,他是在强调艺术瓷和日用瓷两者需要统筹,”博物馆馆长助理、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军说,日用瓷需要艺术化,艺术瓷也要面向市场,需要产业化。在他看来,只要克服长期形成的工匠作坊心态、官窑做派,抛开“等、靠、要”的落后观念,了解国内外陶瓷发展趋势,艺术瓷和日用瓷都有市场。

一位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创办了一所“陶艺研修院”,每年慕名前来研修的学生络绎不绝,不但声名日隆,而且收入可观。这件事给景德镇以强烈的启迪和震撼: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早已形成系列,其陶瓷学院是全国唯一的陶瓷专业院校,在景德镇,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师”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达到12位。一个毕业生能办教育,为什么景德镇不能办?于是,景德镇开始做相关产业的文章。如今,从昌南大道进入景德镇,偌大的广告牌就告诉你:景德镇还在建设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旅游文化设施。

在馆内的陶瓷艺术研究所内,画工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釉下彩绘”作业,他们画几笔,就抖一抖笔,以便颜料能浸润到笔尖,画完一幅往往需要3天。多少年来,景德镇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打出了名气。千年瓷都景德镇,因瓷而立,因瓷而名。

国际知名陶瓷产区市长峰会召开


10月12日,国际知名陶瓷产区市长(景德镇)峰会在瓷都召开。追溯陶瓷产业发展历史,交流经验,寻求资源共享、多方位合作的途径,是这次峰会的主题。据悉,这是全球知名陶瓷产区行政长官的首次峰会,经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大家愉快地达成共识,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景德镇宣言》。江西省副省长赵智勇和英国剑桥郡主席罗斌·载范分别在峰会上致辞。本次峰会,共有中国景德镇市,意大利阿塞米尼市,日本佐贺县有田町、濑户市,英国斯托克市,美国门县市,韩国利川市,法国利墨日市的市长参加。峰会气氛热烈,市长们依次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出席峰会的市长均来自盛产陶瓷的城市,他们有的与景德镇缔结了友好城市,追根溯源,他们极为推崇和敬仰景德镇精湛的制瓷技艺。尽管东西方国家的陶瓷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色,即使是亚洲各国,陶瓷产品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但面临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化的市场形势,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全球产业调整的背景,激烈的竞争和紧密的合作成为全球陶瓷企业之间共生关系的主要形式。参加峰会的市长们表示,将在人力、技术、信息、资金、贸易、文化等广阔的资源领域,寻求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合作机会。

“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生存困境


在中国,景德镇是个特别的小城市,几乎每个从这里机场出发的旅客,都随身携带了机场能允许的最多数量的随身行李。3月22号,从景德镇出发飞往的北京的一趟航班,空姐额外花了15分钟的时间来重新安排旅客的行李。一位空姐暗暗嘀咕:“明明还有许多座位没卖出去,行李架竟然都满了?!”飞机起飞的时候,所有的空座上都“坐”满了行李,装在里面的,都是瓷器。

景德镇原名昌南,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据说,英文“china(陶瓷)”就是由此而来。宋景德元年,宫廷下诏命当地烧制御瓷,并在底款署上“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得名。近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意外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陶瓷商务网。一千多年过去了,宋、元、明、清都以不复存在,而这四朝官窑所在地景德镇却因而扬名天下。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是中国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

然而,文明世界的china,在世界市场的价格却已经是一落千丈。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日用瓷单件出口均价为34.62美分,而进口日用瓷单价高达4.90美元,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的1/10。其它的陶瓷品种和其它行业的产品也有类似情况。

景德镇开出租的李师傅,载了一位对瓷器没有什么了解的游客在城里转悠。作为一个老景德镇人,他好心建议到:“千万别去买什么大件艺术瓷。现在的景德镇,水很深啊,普通瓷器蒙你几万块钱那叫一个容易。要对瓷器不懂的话,买点便宜的餐具开开心心回去就行啦!”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介绍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但是,一些世界知名博览会上,中国馆的瓷器确是价格最低的。

瓷都的衰落

明清两代,景德镇一直是皇家陶瓷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有很发达的日用瓷产业。改革开放以后,陶瓷行业引入了市场机制,国家订单也已被激烈的市场竞争代替,习惯了坐地起价的景德镇人仍然坐等买主,并没有尝试出去接触、了解市场。尤其是在器形方面,由于观念封闭,一直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除了模仿之外别无创新,完全和市场需求脱轨。上世纪90年代,连年亏损的几大国营瓷厂不得不改制为股份公司,“化整为零”让景德镇的瓷器产业失去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一夜间,6、7万瓷厂的工人们为了生计成了各自为政的作坊主。拉坯大师王炎生,就亲身经历了这个转变。

76岁的王炎生是家里学拉坯的第五代传人。拉坯,就是拉制出瓷器形体的步骤,也是考验师傅手巧技高的关键一步。王炎生从8岁开始学习拉坯,16岁的时候进入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国营瓷厂——建国瓷厂。1952年,建国瓷厂正式挂名营业,厂址就在明清时期的御窑厂。

“当时在瓷厂工作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那时瓷厂员工的收入是普通城镇人均收入的两倍。而且我们的瓷器都被当作国家领导人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王师傅回想起来还是很自信。瓷厂在90年代后期倒闭,厂里的工人一下子都失业了。王师傅说“很多师傅都转行了,只有不到1/10的人继续做瓷器,大部分人想开小作坊。但是因为规模小,无法正常维持生计,许多小作坊也倒闭了。我们这行做的是手艺,经常不练就生疏,慢慢的也就丢了。”

王炎生是幸运的,瓷厂倒闭以后,他在景德镇“古窑”景区找到了一个工作——展示拉坯工艺。工作很轻松,每天有游客的时候简单表演一下就行,一个月近2千的收入,在这个小城市也算中等水平了。在古窑景区,还有很多像王炎生一样的制瓷大师,现在他们的工作也都是做展示,剩下的时间,这些师傅们聊聊天,晒晒太阳,收入的稳定让他们不需要在费力的靠手艺吃饭了。工艺现在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展示的项目,而非精美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精益求精的步骤了。

在制瓷中,师徒相传也是一个不变的传统。在欧洲,作坊的瓷匠们都用同一种原料配方,但在成品的造型、颜色的创意上都各自有不同。但在中国,瓷器的外观几乎家家相似,但配方确实保密的,而这个秘密,也只在人数有限的师徒体系中流传。

王炎生的拉坯技术也只有三个传承人,他15岁的孙子,是最小的一个,而小孙子现在也是以学业为重,拉坯技术不能每天都练习。即便如此,王炎生也不愿把手艺外传。她说:“这个是家族手艺,怎么能被其他人随便学走,那我们的技术还有什么奥秘?都传开了就不值钱了。”

小作坊的挣扎

景德镇人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景瓷为豪,但如今的景德镇,小作坊产品最是出名。最多的时候,瓷都有4千多小作坊,产品良莠不齐。这些作坊出产的一些大瓶子大盘子,前几年在一些国家的“展销会”经历也很尴尬。这些印着“景德镇制”的大件,在展销会上售出比原价翻了数十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展销会初期,展商会以高价出售,展销会越往后,同样的产品价格就不断下降最后一落千丈。这样不利于瓷都发展的名声也导致了另一个尴尬——景德镇人出国的护照都难以拿到签证了。

然而小作坊里,还是有一些有理想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创一片新局面,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07级毕业生雷杰就是其中一员。他说:“现在要找一位老师傅学陶瓷制作简直不可能。都是家传的,好多老手艺人也不做了。现在景德镇市场上真的很难找到好的瓷器,跟明清时候比,完全不似当年盛况了。小作坊求生很困难,市场都变成了恶性竞争的关系,大家都是拼低价,而不是比品质。”

对于雷杰的介绍,06级中国美院的毕业生汪豪,也有同样的感受。与很多景德镇的私人作坊一样,汪豪也在城区边上的村子里租了一栋房子做工作室。每个月1千多的房租,还有生活开支和工具原料,每个月的收入也刚刚能饱腹。汪豪说:“现在学校里教的陶艺,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步骤,几乎不可能让你从头到尾完整的体验制作工艺,也就无法体会制作工艺背后一些因为操作的细微差别造成的神奇差异。”

汪豪说,现在的人讲求实用性,学校里教授的也只是手艺,而对于陶瓷文化的体会少之有少。“陶瓷,手工制作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必须去体会和实践,不是一种快文化。”

对于在学院的学生来说,创意,是他们理解的年轻一代的招牌。今年大四的陶瓷学院雕塑系学生高灵,现在也算一个年轻创业者了。和很多陶院的学生一样,高灵也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小栋村子里的居民房,作为自己的陶瓷作坊。每个周六,景德镇都会有一个创意集市,很多年轻人带着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陶瓷来“赶集”,一些厂商也借此机会寻猎一些好产品。高灵最近接到的是一个杭州的香薰公司的订单,制作香薰的瓶子。800个瓶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单子了。他自信的告诉我们:“我的一个师兄做的挺好,一年挣了几十万呢。”而对于技艺的精良与否,他这么说:“我们自然不能和那些老艺人比,但我们有的是他们没有的创意,我们做有个性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市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世界知名产瓷区市长纷纷祝贺景德镇千年华诞》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世界知名产瓷区市长纷纷祝贺景德镇千年华诞》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