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

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13

景德镇古代瓷器。

28日,世界华文媒体“中国梦·美丽江西行”参访团来到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参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了解瓷都千年辉煌制瓷史,深切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有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手工制瓷生产线,完整地保留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制瓷技艺。近年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复原并复烧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Www.tAoCi52.COm

当日上午,世界华文媒体参访团在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陶瓷制作工艺后,赞叹不已。香港《中外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胡树萌表示,瓷都的制瓷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创新了工艺,非常了不起。

来自加拿大的《世界华人周刊》总编辑杨恒均告诉记者:“到了景德镇,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与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瓷器是中国的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景德镇的瓷器要多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推向世界。”

据了解,今年4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继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之后的江西省第6个5A级景区;也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月22日至9月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梦·美丽江西行”暨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第七期业务研修班活动在江西举行,学员赴南昌、宜春丰城、吉安、景德镇、上饶婺源、九江等地进行参观考察采访活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全国媒体聚焦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发展


蓬勃发展的文化及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7月6日,由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专程来景,集中采访报道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及产业发展情况。市委书记邓保生出席了当日下午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亲切看望与会记者,并全面介绍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及产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主持会议,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吴龙强,市人大副主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戴启文及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委书记出席见面会。

邓保生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记者团一行冒着炎炎酷暑来景德镇市采访表示欢迎,对新闻媒体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瓷都发展表示感谢。

在介绍景德镇市陶瓷历史文化及陶瓷产业发展时,邓保生侃侃而谈,娓娓道来。邓保生说,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是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千年生生不息的窑火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明,也使产业发展承载了世界陶人的期待,广受着各界媒体的关注。一直以来,景德镇始终把发展陶瓷产业、传承陶瓷文化视为己任。近年来,景德镇市秉持发展第一、人民至上、继承创新的理念,围绕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总体目标,坚持陶瓷发展优先,在产业布局上实施了打好陶瓷航空旅游三张主牌的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坚持了老城区保护改造与陶瓷文化创意新区规划建设并重,把陶瓷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走了一条低碳发展、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陶瓷产业发展新格局,陶瓷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依托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景德镇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的转变。

邓保生指出,主流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对景德镇市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监督、鼓励与促进作用。近两年来,景德镇市坚持打好基础、谋划长远,主动担当、攻坚破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各项工作的推进,特别是打击“两违”、建设城防工程、推进改革攻坚、治理重金属污染、抗洪救灾、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的开展,都得到了新闻媒体的支持。希望各界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景德镇、支持景德镇,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鼓与呼。

媒体见面会后,记者团一行便深入景德镇市建国文化创意园、御窑厂等实地进行采访,对景德镇市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和风生水起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把景德镇市好的经验做法宣传报道出去。据了解,记者团将在景德镇市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报道,整个活动将于7月8日结束。

品味千年瓷都-景德镇 感受经典世博


品味千年瓷都 感受经典世博

五月的上海,风和日丽,花团锦簇,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黄浦江两岸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位于中心城区的上海展览中心披上了节日的盛装。5月10日,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后的第十天,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展品最全的陶瓷成就展在这里隆重开幕。

陶瓷大展盛况空前

走进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恍如置身艺术陶瓷的海洋。在一块长2米、高1米的大型瓷板上,蜿蜒的青松枝,牡丹、玉兰和山茶花争相吐艳,煞是好看。这是由王锡良、秦锡麟和张松茂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门为上海世博会举办而联手创作的《大地同春》,还有直径1.24米,高约50厘米,烧成难度巨大,世界罕见的的青花薄胎大碗摆放在高高的圆形展台最高处;直径1.18米,高约60厘米的薄胎内外九龙斗笠碗和特大瓷缸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如今,景德镇艺术陶瓷不仅很好地传承了粉彩、斗彩、古彩、青花、色釉等装饰技法,而且,还创新了新彩、综合装饰等技法。王锡良的釉上彩《青松》瓷盘、秦锡麟民间青花瓷瓶、张松茂专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创作的《紫归牡怀图》瓷板画原作让人赞叹不已。观众更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人才的力作而叫好,《祥云》、《花好月圆》、《呤》、《山居》、《生命时速》等一件件构思新颖、造型各异、审美理念不同的佳作让前来观展的人们流连忘返。

盛况空前的陶瓷成就展吸引了领导和嘉宾的目光。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南京军区政委、副政委及上海警备区司令、政委,江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委的领导都专程来到展览现场观展。在国家级大师、教授的展品区,在题为《大地同春》、《丹顶鹤系列》、《百和图·腾飞》的瓷版画和《御窑盛景图》大型瓷缸前,各级领导和嘉宾兴致勃勃、个个全神贯注地欣赏,不时为精美绝伦的景德镇陶瓷喝彩。

最富有特色和个性的乃是创意陶瓷作品,这个代表后工业时代产业之一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法蓝瓷公司参展的全白釉色、造型生动的奥运纪念瓷,博大陶瓷公司入驻世博会国际信息馆展览的《和谐盛世》餐具,瓷学院师生参展的色彩对比强烈、审美意象全新的陶艺作品,民营陶瓷公司设计思路别具一格、造型独具匠心的陶瓷餐茶具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精彩不止是在一楼,在西二馆二楼,升级换代的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也让观众连连叫好。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送展的是秉承传统粉彩装饰效果,通过最新烤花技术克服铅镉超标的《吉祥如意》釉中彩日用瓷;望龙陶瓷有限公司送展的是传承青花玲珑的装饰技艺风格,大胆将米粒状改成水草纹玲珑效果的《祖国颂》高档日用陶瓷餐具。在摆放成一条长龙的日用陶瓷展区中,有代表当代景德镇日用瓷最高水准的“7501”纪念瓷原件和当年“十大瓷厂”荣获国际国内金奖的陶瓷产品,还有引领时尚、审美理念全新的新品佳作。

一只与世博园中国馆外型酷似的中国馆礼品瓷摆放在二楼大厅中的高科技陶瓷展柜上,她和相拥在一起的各种高科技陶瓷一起向观众展示景德镇步入新千年以来,着力打造以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格局风采。高科技陶瓷展区每一种高科技陶瓷背后故事,每每让人听完介绍后肃然起敬:国内首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的绝缘子,与神五、神六航天飞行员费俊龙、聂海胜一起遨游太空的陶瓷滤波器,还有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各种耐热陶瓷餐具,一改昔日污染环境、绿色环保的陶瓷颜料等。

文化神韵精彩纷呈

5月14日上午,从百忙中抽身专程来到展览现场的南京军区政委陈国令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瓷器的同时,又被现场古代制瓷技艺的表演场景所吸引,饶有兴致地观看起来自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三位制瓷绝活老艺人的表演。

用长长的木棍转动脚下的辘轳车,车速渐渐由慢而快。在76岁的拉坯师傅王炎生手中,一团泥土顷刻间便变成了一只规整的泥碗胎、一只下大上小的葫芦瓶泥胎;在80岁的利坯师傅陈圣发手下,一只只晾干后的泥坯很快就修整得规整如一。在画坯女师傅汪申芳的料笔下,一只只坯碗上刹那间就画出清秀、典雅的青花,三位师傅魔术般制瓷表演既让观众欣赏到千年瓷都的精湛制瓷技艺,更让他们钦佩景德镇对传统制瓷技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听完悠扬的瓷乐,看过制瓷绝活表演,更让人叫好的还是现场瓷上绘画表演。在陶瓷绘画表演的阵容中,既有多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和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又有陶瓷院校的教授、副教授,青花、新彩、粉彩,绘瓷技法各展所长;牡丹、荷花、兰花争奇斗艳。短短几分钟,形态各异、色泽鲜明、构图新颖的瓷上绘画作品就展现在观众眼前,摩肩接踵的观众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精彩不仅是在5月10日到今天圆满闭幕的陶瓷成就展的现场,在毗邻的世博园区内,景德镇陶瓷与陶瓷文化的展示也是好戏连台。不管是上海本地的居民、还是外地来宾,在世博园里的各地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中国馆里的国宝级陶瓷珍品,在江西馆旁聆听到美妙动听的瓷乐,在零碳馆目睹来自景德镇的法蓝瓷的低碳陶瓷。继浮梁贡茶、得雨食品入驻世博会之后,18件由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设计制作的世博会陶瓷商品已经获许入园销售,6月份,100多件景德镇精美瓷器又将在世博园中一展风采。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钟莲生:夜色空朦入瓷来

中国日用瓷国际市场价40年仅涨5美分

景德镇激扬千年瓷都擦亮文化名片对话世界


陶瓷是景德镇无法复制的标识,文化是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DNA。

源远流长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让这座城市如此风姿绰约,卓尔不凡。

如何激扬千年瓷都的文化自信,以文化的名义对话世界?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复兴历史的遗产,传承祖辈的文化,延续厚重的文脉,使景德镇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充分激活文化动力,让文化更特”。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景德镇文化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护文化延续文脉

在我市域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完整、系统的历代瓷业遗产——原料产地、作坊窑房、道路码头、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这些文化遗址遗迹浸润了景德镇的生活方式、传统制瓷技艺和人文禀赋。

据了解,我市目前有52处151个著名窑址,这些著名窑址代表了从唐朝至民国年间的陶瓷文脉,成为我市留住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遗产遗迹保护的关系?如何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珍贵遗产重新焕发光彩?我市开展了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

位于珠山中路一侧的御窑厂,为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地底下埋藏数量繁多的“瓷片”,被视作不可多得的珍宝。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

近一年来,御窑厂遗址已经实施了多项维修、整治、改造及建设项目。在将来的设计中,还将把握好与周边地区和山水之间的关系,发掘出更多的历史,以传统带动现代,将这里建成集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为一体的遗址公园,成为一处传承陶瓷文化、拉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以遗址保护工作为契机,把御窑厂遗址确定为申遗主体,将柳家湾、进坑、湖田窑、落马桥和高岭等五处遗址整体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我市坚持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将棚改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将棚改与城市产业转型相结合,使东城棚改、“陶阳十三里”老城棚改、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落马桥元青花遗址保护、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三红一光”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有的修旧如旧,有的形成各种文化、经济新业态。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以徐家窑为核心,已修复完成了可容300多担坯的蛋形柴窑,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6座明清遗存坯房与徐家窑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闪耀着千年瓷都的光芒,每天来此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对湖田古窑址、浮梁古县衙、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进行了保护;加大对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的保护力度,着力恢复一批老寺庙、古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举措,是对过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必将开启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新的篇章。

激活动力发展产业

文化既是我市对外竞争发展的软实力,又是转型升级的内动力。

凤凰山下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占地170亩,建在宇宙瓷厂的旧址上——这里当年是中国陶瓷最早由烧柴转为烧煤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陶溪川是个复合型项目,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以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已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已完成对22栋陶瓷老厂房、煤烧圆窑、隧道窑等设施的抢救性保护修复。

景德镇是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与传统手工制瓷并存的魅力城市,是一座活的陶瓷博物馆。让这些沉睡已久的工业遗存“活”起来,以项目为“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我市文创产业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瓷立方、皇窑、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一个个项目,让景德镇文化品牌效益逐渐显现,文化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形成了澎湃奔流之势。

与此同时,我市按照“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景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的理念,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的活力。

近年来,古窑民俗博览区围绕瓷窑文化做文章,通过手工制瓷技艺的展示和瓷乐的演奏,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纷至沓来,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2009年开始,古窑民俗博览区又相继对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进行复烧,传承瓷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让游客了解陶瓷的烧造历史,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如今,古窑民俗博览区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陶阳十三里”及御窑厂周边,许多窑砖里弄得到保护性修复,随着4800多户原住居民大量迁出,这些承载着景德镇历史文化和美好记忆的街区,将被打造成5A级的“陶阳里”旅游街区,使中外游客在幽幽曲巷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千古绝响,触摸到真实、坦诚的历史印记。

“听说这些铜人展示的动作就是景德镇古代制瓷的工序,快来合张影留念吧!”在珠山大桥护栏上的铜雕旁,来自厦门的周女士一家正在和铜人合影留念。她告诉记者,景德镇这座城市特色很鲜明,陶瓷元素随处可见,充满了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很早就听说古代制瓷有72道工序,但一直没有见过,今天看了铜雕终于知道了。“千年瓷都文化在现代人的身旁‘复活’了,让我们外地人了解了古代制瓷的过程,这种表现形式真好!”周女士兴奋地说。

讲好故事对话世界

“作为一名古陶瓷研究者,我迷恋于景德镇丰富的陶瓷遗存,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2015年11月9日,国际著名陶瓷专家、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前东方部主任柯玫瑰女士在成为景德镇荣誉市民后,满含深情地述说着和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柯玫瑰被誉为“欧洲研究中国古陶瓷第一人”,曾担任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主席。过去几十年,柯玫瑰曾先后8次来到到景德镇,并10多次举办以景德镇古代瓷器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往于景德镇和欧洲之间,让柯玫瑰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我市以陶瓷文化为主线,继续办好国际陶瓷博览会,建设好陶溪川、名坊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好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好来自国内外的陶艺家、艺术家、企业家及“景漂”一族。加强与国际文化平台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促进人才与国际对接、文化与世界对话。

大学作为我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已然成为千年瓷都景德镇以瓷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一环。学校先后代表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希腊亚洲博物馆等重要场所举办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5瓷博会期间,该校对外交流合作氛围异常浓厚,先后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路·瓷路”藏品展、2015ISCAEE国际教育交流学会系列陶艺活动、第三届中国中部设计艺术国际研讨会和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暨第九届亚洲陶瓷材料研讨会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交流活动。

如何放大景德镇文化的影响力?关键是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好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向世界展示景德镇的独特魅力,使景德镇的文化与世界相融、理念与世界接轨、经济与世界对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

2016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与市政府共建的“修复与研究中心”“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及“故宫学院(景德镇)”揭牌仪式在御窑厂遗址举行。这是继“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后,双方又一次深度合作。景德镇文化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景德镇对话世界的声音更为响亮。

合作交流,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才能让景德镇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今日的景德镇,在谋求对话世界的进程中,提出了“十百千”工程——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为平台,力争与世界前十的博物馆缔结友好馆,力争把100名世界级文化名人请进景德镇,力邀1000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景德镇,打造世界陶瓷文化“零公里”,向海内外展示景德镇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欧洲“景德镇”千年陶瓷史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下陶瓷的发展各具特色。中国以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其他国家的陶瓷艺术又是什么样呢?日前,“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在深圳博物馆展出,近150件意大利陶瓷珍藏首次跨越重洋来到了瓷器的故乡——中国。

绘制神话故事人物故事是其特色

13世纪末,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至今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马约里卡陶瓷(即锡釉陶)便是意大利带给世界陶瓷艺术的重要贡献。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介绍,意大利法恩扎国际博物馆作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精美陶瓷。此次展出的只是馆藏的一个专题,即马约里卡陶瓷。

马约里卡是对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马约里卡陶瓷造型独特,装饰图案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克劳迪娅·卡萨利告诉记者,公元13世纪,当被泛称马约里卡的锡釉陶经西班牙传入意大利时,恰逢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故事及油画遂成为这种陶艺的主要素材和表现形式。

记者在现场仔细比照,发现,马约里卡陶瓷与中国陶瓷最大的不同是,其绘制的多是人物故事题材。比如绘有“伊阿宋和美狄亚”的盘,它由16世纪极重要的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夏恩托·阿韦里所作,作品取材希腊神话故事“伊阿宋和美狄亚”,色彩艳丽如画。

还有一些作品直接被塑为人形,比如16世纪末,由乌尔比诺的潘塔纳兹工坊所作的人像水罐,表现的是传说中半人半神的奥菲欧弹奏竖琴迷惑动物,他坐在一个圆桶上,液体从桶下方的小孔流入池中。据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这件产品专为私人居所而设计,可能在豪奢的宴会上用作烈酒容器。

毕加索也是陶瓷界核心人物

提到马约里卡就不得不提法恩扎,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小城,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开始了陶器制作。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马约里卡陶艺发展提供了重要创作源泉,以法恩扎为中心的陶艺工坊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近代以来知名艺术家相继参与,最终成就了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地位和辉煌,使其薪火相传,享誉世界陶瓷行业,被誉为欧洲的“景德镇”。

本次展览分为马约里卡的诞生和传播、文艺复兴时期马约里卡的繁荣、东风西渐中马约里卡的融合与创新、马约里卡与艺术潮流的探索等四部分,不仅集中讲述了意大利陶瓷的发生、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展示了马约里卡丰富的架构和多样的艺术倾向。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除了古代的陶瓷艺术品,现场展出的还有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陶瓷作品。原来,毕加索是二战后意大利陶瓷艺术领域的核心人物,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这次深圳观众看到的《苦恼的农牧神的脸》就是毕加索1956年的作品。

马约里卡也有“青花瓷”

记者在展览现场意外地发现,有不少意大利陶瓷像极了中国的三彩、青花、广彩。原来,作为奢侈品的中国瓷器自中晚唐以来便开始销往地中海地区,并刺激了当地工匠的尝试仿烧,马约里卡产品逐渐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15世纪前半叶至16世纪,马约里卡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器,形成所谓的“瓷器风格”装饰纹样。但是,因为并不了解青花真正的烧造工艺,所以马约里卡“青花”只是一种单纯的在样式和装饰上的模仿。

其实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的意大利釉陶中,就有一种三彩装饰,其最初技术源头来自中国唐三彩。唐三彩从两河流域传入意大利,最终成为意大利釉陶中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装饰。

到了18世纪晚期,意大利陶器匠师们在繁缛多变的东方纹样基础上,将罗马式香熏纹样、橡实、垂花饰、葡萄藤蔓等绘画作品上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瓷器装饰中,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欧式纹样,独具特色。

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陶瓷文化创意中心迈进


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至今仍保留了令世界所有产瓷区羡慕的手工制瓷工艺。瓷土资源面临枯竭的这座千年瓷都正利用其独一无二的手工制瓷工艺优势,实现由手工业城市向世界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的转型。

今年瓷博会期间,景德镇举行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揭牌仪式。这个基地位于景德镇雕塑瓷厂,云集了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以及8000余名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大师和身怀绝技的民间陶瓷艺人。

萨尼威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认为,景德镇应该成为世界顶尖陶瓷专家云集的场所,而且完全有实力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戛纳”。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景德镇市政府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现在起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届时,这里将是世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等创意、策划、品牌、工艺、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并成为国际陶瓷产业最有影响力的风向标。

5年前来到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的德裔澳大利亚艺术家戴安娜说:“对艺术家而言,景德镇是属于全人类的陶瓷圣城!”她说,“这里有太多的艺术大师,具有梦幻般制瓷技艺的能工巧匠,以及从事陶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的配套。”

“如果你是一位陶瓷艺术家,有梦想,有创意,却又无法实现,快到景德镇来吧!”52岁的戴安娜说。

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如今,景德镇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充分利用“千年瓷都”这个品牌,让中外陶瓷技术和艺术在景德镇汇集,将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一直以来,景德镇被公认为世界陶瓷的故乡,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让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艺术底蕴。

企业以人为本

“虽然我办的是企业,但我们讲究以人为本。”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陈立恒说,他们要让世界高科技陶瓷技术与千年瓷都留下的陶瓷精粹相结合起来,生产出高附加值陶瓷精品。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厂房内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各种规格陶瓷产品……这是记者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在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内,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厂房,还有标准的400米跑道、篮球场、桌球室、健身房、图书馆、洗衣店、美容院等功能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将景德镇建设成为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自豪地说。

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内,生产高附加值陶瓷产品的企业不仅是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一家单位,该园区自2004年开工建设至今,共引进了陶瓷企业及配套项目9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高技术陶瓷、高档日用瓷、高档艺术瓷、精品建筑卫生陶瓷为主及相配的陶瓷产业链。

千年瓷都景德镇 复兴陶瓷文化再起航


“明年6月14日,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为景德镇。”7月14日,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局长艾春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了期待。在他看来,这是为千年瓷都复兴陶瓷文化添了一个“加速度”。

御窑厂遗址、湖里窑遗址的保护规划正一个个出台并予以实施;一批老牌国有陶瓷企业厂房正抓紧修旧如旧,陶瓷工业遗存逐一得到保护;老城里,一批批老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古戏台正抓紧恢复……走进景德镇,记者感受到的是这座千年瓷都正以蕴藏的历史遗存,复兴陶瓷文化再起航。

瓷片堆积的城市

几年前,景德镇城区的一次道路管道施工吸引了数百市民驻足。人们惊讶于展现在眼前的景象:2米深的沟壁上是层层叠叠的瓷片,发黄的碎片裂口整齐地一层层嵌在泥土中,就像一页页的史书。这样的景象,只有在景德镇才看得到。翻开这一页页史书,我们能发现里面有对景德镇的记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时光回溯到宋朝,当时的真宗皇帝、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对南方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尤为喜爱,下旨将昌南镇的瓷器进宫,并将自己的年号赐作瓷器底款。由此,昌南镇改名景德镇。“景德镇集宋代五大名窑之大成,具有1000多年的官窑史,也蕴藏了无数光辉灿烂的历史遗存。”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说,仅在昌江河系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了从唐至明清的52处151个古瓷窑址,此外还有一大片大生产时代的近现代陶瓷工业“活遗产”,遗址遗迹密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无疑,御窑遗址、古窑遗址、高岭土矿遗址和传统陶瓷工艺,构成了这座千年瓷都昔日的辉煌。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历史的馈赠,成为景德镇人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兼任景德镇市文物局局长的艾春龙来说,他每天忙碌的,就是围绕复兴陶瓷文化,规划、保护这些历史遗存。御窑厂遗址、湖里窑遗址、高岭土古矿遗址先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而后又再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来了,清华大学的专家来了……走进这座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条条窑砖铺就的里弄小巷,望着两边一栋栋同为窑砖建造的当年窑工居住的民居,站在一处处古瓷窑址前,面对一件件堪称绝美的古瓷,专家们惊呆了,连连惊呼:“这就是文化生态!”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保护规划的实施,国家、省市也相继投入专项保护资金,仅御窑厂遗址就已先后投入1.57亿元。为何投入巨资?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

站在御窑厂内的市文广局办公楼前,艾春龙说,为了保护御窑厂,在明年6月14日前,这栋办公楼也将拆除。艾春龙指着一张张规划图,向记者勾画未来的景象:“这里是御窑遗址公园”、“这里是御窑遗址博物馆”、“这里是御窑陶瓷文化研究中心”……记者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昔日辉煌的景德镇。

老祖宗留下的技艺

在保护好历代陶瓷遗存的同时,景德镇千方百计传承和弘扬“瓷都”精湛的制瓷技艺。你看,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年迈出一大步:2009年复烧清代镇窑;2010年复烧明代葫芦窑;2011年复烧元代馒头窑;2012年复烧宋代龙窑;2013年6月8日,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复建奠基,10月点火……火与土交织的艺术在这里复燃,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了瓷器这一国粹的“活态”。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董事长陈武平看来,这就是有效地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陶瓷文化,特别是以手工制瓷技艺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虽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烧造技艺的改进,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瓷窑,相继从陶瓷行业退出,但古代瓷窑的营造和烧造技艺,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中华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号称“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应该在复建、复烧古代瓷窑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让历史悠久而内涵丰富的国粹有一个“活态”的展示、“活态”的保护和“活态”的传承。复建复烧历代瓷窑,使得博览区“窑变”为“景德镇手工制瓷工序的传承地、千年窑火的续烧地”。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记者看到,在葫芦窑、馒头窑、龙窑、镇窑前,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走进这些瓷窑,一睹当年窑口的风采,参观老艺人拉坯、印坯、利坯等一道道手工工序,加深对“青花和粉彩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千年不熄的窑火是这座城市的标志”的理解。古窑民俗博览区将把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瓷窑全部恢复起来,在景德镇打造中国历代瓷窑博物馆。此外,还计划恢复景德镇20世纪的百年工业遗产煤烧窑、油烧窑、气烧窑,展示景德镇近代陶瓷发展史。

作为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今年71岁的黄云鹏老人还有一个身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仿古瓷研究数十年,黄云鹏感慨颇多。“我们从大专院校吸纳后续人才,带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传承人,把很多即将失传的‘非遗’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保护下来。”在他看来,必须要将老祖宗留下的制瓷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如今,景德镇越来越多人的爱上了书画,爱上了瓷器,他们正在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技艺。

现代的工业遗存

步入景德镇,那一根根竖立于这座城市的大烟囱,一座座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窑炉,这些工业遗存,该留给后人怎样的记忆?“依托老牌国有陶瓷企业厂房,建设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保护各种类型的窑炉和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陶瓷生产设备及厂房,同时展示和利用其中的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档案和实物。”站在景德镇宇宙瓷厂老厂区一根足有20层楼高的烟囱前,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银苟说,他们将以这里为核心,在周边横跨四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建设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这座以城区老工厂、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为核心的创意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景德镇近现代陶瓷工业的活态博物馆。”

描绘起文化创意园的情景,郭银苟的眼神中透着憧憬。他说,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涵盖各类艺术工作室、博物馆、特色精品街、主题客栈、百货商场、餐饮、商务酒店会所、休闲剧场等业态,是整个景德镇乃至中部地区唯一一个比肩世界一流水平的多业态特色文化园区。“你看,这个厂房将改造为学院派艺术工作室;你看,这个老厂房将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描绘未来中,他激动地说,这座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与世界接轨的文化艺术创意交流平台力争于明年6月前完成一期建设。人气聚集、艺术交融,记者似乎看到,中国首座以陶瓷文化为主体的一站式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体验创意园区正拔地而起。

记者·手记

景德镇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单一的陶瓷产业支撑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名城。千年不断的窑火不仅锻造了享誉世界的瓷都品牌,而且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瓷业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使景德镇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走进景德镇,依然可以看到,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尽管饱经沧桑,蜕变加剧,但是景德镇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仍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一路走一路看,感受到的是这里干部群众复兴陶瓷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步履铿锵,景德镇历史上“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壮观场景正在悄然再现。

探索景德镇千年之功过


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庆正(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瓷都景德镇今年迎来建镇1000周年,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宋真宗赵恒令该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蓝浦《景德镇陶录》云:此类御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之名遂微”。

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不久将在江西景德镇召开,届时来自海内外近200名古陶瓷专家云集瓷都,将就景德镇窑瓷业史、制瓷成果、瓷品外销、考古发掘新发现等进行广泛交流。笔者作为中国古陶瓷学会的会员,日前访问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研究员,围绕中国景德镇窑发展史同他进行了对话。

钱汉东:景德镇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今年春天我专程赴景德镇窑进行实地考察,获益匪浅。据我所知景德镇烧瓷历史超过了1400年,因宋景德年的制瓷,而将原名昌南镇改为景德镇,这实在是中国陶瓷史的佳话。景德镇之所以获得“瓷都”的盛名,这同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出产的优质高岭土,至今还在开挖使用;周围盛产松柴和槎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燃料;四周河流密布,南河流经城区,交通便捷;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地的名师名匠,故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加上朝廷的重视,特别是明洪武二年设“御器厂”后,景德镇地位如日中天。请你简要评价景德镇对中国瓷业作出的贡献?

汪庆正:景德镇烧制的底带“景德年制”款的器物从没有发现,这恐怕只是美好的传说,不一定靠得住。景德镇在唐五代前没有什么地位,宋代受到定窑的影响,成功烧制仿玉器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全国各地都有销售,这为景德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生产的枢府瓷继承了影青瓷,也很有特色。最重要的是釉下彩的元青花烧制成功;元青花图案漂亮又容易清洗,功能上比较完备,自然受到朝野的青睐。元末明初士大夫文人尽管觉得青花俗气,不如宋代单色釉显得高贵素雅,但由于朝廷提倡,也使得青花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巩义县,宋代断了弦。青花器主要是中东等地来料加工的,这同郑和下西洋也有一定的关系。明清的青花瓷做得精细,粉彩瓷也不例外,景德镇从此声誉鹊起,举世瞩目。

钱汉东:贵族出身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北宋政权,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盛唐时期那种雄健尚武的精神逐渐丧失,那种象征盛唐辉煌气象的唐三彩,自然被素雅高贵的以宋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为代表的瓷器所替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北方有磁州窑、耀州窑、鲁山窑、介休窑等,南方有越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潮州窑等,中国制瓷业生机勃勃,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国制瓷业由宋代“百花争艳”的局面,变成了景德镇窑“一枝独秀”,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这从客观上讲是否影响甚至阻碍了中国制瓷业的全面发展?我国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虽对稳定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实际上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创造能力,致使中国文化走向衰败的地步,作家再也拿不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德镇窑的功过也有相似之处。我们在纪念景德镇建镇1000年之际,应该冷静反思这些问题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汪庆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意识形态会对景德镇瓷业发展产生作用,统治者的爱好是要影响民间的。景德镇从明初设官窑,也有的说元代已设官窑,这时的瓷器已表现出贵族化的倾向,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恐怕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市场,你要老百姓自觉自愿拿钱出来买的呀!明代龙泉窑已走下坡路了,耀州窑粗俗不堪,怎么能同景德镇的青花瓷相比呢?缺少竞争力。景德镇工匠的开拓创新精神十分可贵,东西做得非常细腻。景德镇的成功,有统治者好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律。唐代人用瓷主要为邢窑、定窑、越窑的产品,俗称“南青北白”,唐三彩主要是陪葬品,战马千姿百态,骆驼造型各异,反映了盛唐向上有为的气象。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是在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整个产量数不上全国第一,老百姓大量用的是粗俗的陶瓷器,瓮、碗、罐等,江苏省宜兴窑至今仍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整个国家瓷质最好的就数景德镇烧制的。

钱汉东:景德镇瓷器早期,特别是单色釉影青瓷素雅而不奢华,胎壁细薄,釉汁莹润,让人爱不释手。我到景德镇湖田窑去考察过,产品以日用品为主,比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瓷器只要能够使用的,都进入市场,浪费较少,从窑址堆积层中的碎瓷片可以看到,器物都是实在不能用时才丢弃。这同我在“御器厂”看到的情景完全相反。民窑瓷器处处透露出民间艺人的率真和灵气,可亲可近,相比之下,官窑瓷器时时散发着皇家权贵的尊严和傲慢。现在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价格上升到无法想像的地步,这虽说是市场的供需决定的,但也有瓷器价值取向的问题,文化认同感的差异问题,面对民间艺术和皇家工艺时,我们需要确立新的审美理念。我觉得如清代景德镇生产细长的豇豆红釉瓶等器物,适合当时那些变态人的心理,这同那时有人喜欢女人柳腰、小脚如出一辙。在皇家工艺充满珠光宝气和精雕细刻之中,失去了雄健和豪放,丧失了阳刚之气。我觉得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引领人们远离生活,追求贵族化,艺术倾向有失偏颇,这在客观上是否阻碍了中国瓷器的健康发展?

汪庆正:明代除早期皇帝还有一点雄健豪放的阳刚之气外,从宣德皇帝起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不理朝政,吃喝玩乐,抽鸦片烟,朝廷被太监和权臣把持。官窑烧制的瓷器图案,先由宫廷艺师做“木样”,太监来审定,这些太监大多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学问,弄来弄去就是龙凤呈祥、缠枝莲纹、婴戏图案、富贵福寿等,脱离生活,没有生气。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出现转变期,官窑衰退,优秀工匠投奔到民窑,向当时的画家学习,向中国传统工艺版画学习,向欧洲的艺术学习,增加山水、人物、戏剧、诗文等内容,题材丰富,这时期景德镇瓷坛出现清新感,这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又一艺术高峰,远远超过我国其他地方生产的瓷器,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事实。

钱汉东:景德镇制瓷业在这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虽也受兵荒马乱影响,但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这实在是个奇迹。我觉得市场的需求是主要的。景德镇瓷器在明中期以后独占了全国的主要市场,而且大量出口,还承担对外赏赐和交换的任务。外销瓷都是按照国外指定的器形、图案、装饰及釉彩进行制作的,这对于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无疑是有帮助的。元末明初进口艳丽的苏麻离青釉料,促进了青花瓷的发展。中国瓷器今天在世界排名较落后,我们如何抓住纪念景德镇建镇1000年的契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进国外先进工艺,进一步推动中国瓷业的发展?

汪庆正:在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的时机,我们要重振中国瓷业的雄风。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编《中国陶瓷史》一书时讲过,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中国陶瓷史是一部开放的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历史。中国古代瓷器受到中东、罗马、希腊等文化的渗透,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今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国外瓷器将涌进中国市场,这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要有志气,抓紧研制实用瓷,早日拿出作品。这寄希望于景德镇和全国瓷业的同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世界媒体聚焦江西景德镇 感受千年陶瓷文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