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粉彩瓷器 > 导航 >

咸丰粉彩卷缸

咸丰粉彩卷缸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2021-05-17

古代粉彩瓷器。

咸丰朝共11年,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少有瓷器传世,粉彩瓷更加少见。乾隆、嘉庆时期常用的“百花不露地”的粉彩工艺很少见到,轧道工艺在咸丰朝几乎绝迹。为数不多的官窑制品中精品也不多,民窑制品更是粗糙。粉彩瓷多以白地绘画。

器型:咸丰瓷与道光瓷有相似之处,陶瓷器型除承袭传统之外,少有创新,造型多趋向拙笨,较道光更为笨拙。琢器以瓶、罐等多见,帽筒有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的,工艺上多采用镂空手法。茶壶、盖碗、攒盘、碗有传统造型也有花口造型的;洗有蝴蝶式、海棠式、荷叶式等。另有杯、渣斗、香炉、盒、花盆等也为咸丰时期常见器型。

胎釉:咸丰瓷器胎质与道光相似,圆器类如盘、碗等,虽胎壁薄,但胎骨不太坚致。即胎质貌似细润(这是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共有的风格),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致。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橘皮坑。厚者,多同于道光时的波浪釉。这些明显的时代特征,不仅道光、咸丰两朝有,而且也是清代后期的普遍现象。

彩绘:咸丰彩绘具有细腻与粗糙两种,精细者多为慈禧等烧制的宫廷之物,这类具有绘画工细、色彩绚丽、纹饰寓意吉祥的特点,但它毕竟是清晚期且是在御窑厂被毁、“良工四散”的情况下,其烧造技术终不能与清盛世媲美。图案除少量精品外,人物形象大多生硬。尤其民窑所画的人物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这也是咸丰粉彩鉴定的一个特点。

纹饰:咸丰粉彩官窑纹饰有云龙、团龙、云凤、夔凤、云蝠、云鹤、博古、八卦、八宝、宝杵、仕女、寿星、八仙、十八罗汉、婴戏、三星、五谷丰登、太平有象、花鸟、松竹梅三友、十二生肖、松鼠葡萄、菊花蝈蝈、鸳鸯莲花、蝴蝶、三羊开泰、绶带枇杷、花卉牡丹、石榴、三果、喜鹊登梅、花篮、缠枝莲、缠枝花卉、四季花卉、月季、莲花、桃花、“寿”字等,尤以象征富贵和吉祥寓意的纹饰最普遍,如太平有象、喜鹊登梅等纹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特征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

一、咸丰时期瓷器的概况

咸丰在位的十一年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以推翻清王朝为宗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咸丰一朝渡过了它的全盛时期,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室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等列强粉至杳来,与清政府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取得多种特权。在这些内忧外患攻击下,乾隆之后日趋衰落的清王朝,国力虚弱己极。

此时,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于歲供宫廷享受生活之用的御瓷烧制,己力不从心。御窑厂在咸丰初年还烧制过有限的御瓷和祭器,咸丰五年以后基本上停烧,加以江南各在处在太平军和清兵交战的军事腹地,景德镇的制瓷业倍受其影响,不仅生产数量减少,而且工艺水平随之降低;民窑亦不例外。据《清档》载:“元年钦命江西广饶九南兵備边督理九江关税兼管窑厂事,谨将咸丰元年分两次奉文传辨琢、圆瓷器名日件数及动用盈余银两,分别造具清册,呈送查实,需注册者,计開:琢器……”。咸丰元年烧制的这批瓷器,多是神庙祭品,有白釉樽、罐、蹬和大盘,分置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和故宫“奉先殿”。另外,还有天青釉和黄釉的樽、簋、豆、蹬等礼祭器。

咸丰二年所传令烧制的白釉樽、蹬和大小盘、碗类,亦为“奉先殿”祭祀所用,数量微乎其微,有的品种只烧几件,最多的也只有四十件。

咸丰三年至四年,景德镇御窑厂正式恢复传统品种,如仿钧、仿官釉的四方杏圆双贯耳瓶。哥釉四方八卦瓶、天青釉太平象耳瓶、青花起弦玉壶春瓶、青花松竹梅玉壶春瓶、霁红釉玉壶春瓶等。除有限的琢器外,还烧制了传统的四十二种圆器类。各品种的数量不等,最多的有二百余件,最少的只的十二件,总共烧制两千一百余件。

综上《清档》所载,咸丰一朝制瓷数量极其有限;故宫博物院所藏此时的器物,与其他各朝相比,亦相差悬殊。这些有限的器物,于咸丰未年英华联军烧抢圆明园时又遭厄运,也有的辗转流散于了间,因而现今所见的传世品伋为稀少。咸丰瓷虽然制作水平不高,但物以稀为贵,仍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对民窑制品亦然。

咸丰瓷与道光瓷多有相同之处,其造型趋向拙笨。胎质貌似细润,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时厚重。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桔皮坑;厚者,多同于道光时的波浪釉。这些时代特征,不仅道光、咸丰两朝有,也是清代后期的普遍现象。

官窑器中的粉彩器较多,施彩与道光时基本相同;其中雪青紫色与佛头青蓝色,较之道光时的色彩浓烈,俗艳刺目,常被称为“色品”,鉴别时,有的仅凭这两种色彩的色泽就可初步断定。图案纹饰大体同于道光时期。

咸丰后期,青花色调浅淡、漂浮;釉里红呈浅淡和粉红色,或乌暗的黑褐色;粉彩、色地粉彩、斗彩、三彩、素色釉及各色釉在描金品种,大体同于前朝,无甚新奇的变化。器型更了拙陋,只是官窑茶叶末釉器制作颇精,例如中国文物商店总店所藏在咸丰官窑茶叶末釉狮耳炉,釉面甚为光润,详视可见极细小的丝状纹,足内刻有“大清咸丰年制”款识,字体较大;此类品种追步前人成就,意在仿古,风格典雅深沉,堪与清代前朝之器相媲美。当时所制的扁方瓶、小梅瓶等,多摹刻“成化年制”或“雍正年制”四字方形款识。在鉴定时要从器型、釉面及款识上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咸丰时期的时代风格,辨别真伪。

民窑所仿制的康熙五彩器,其造型己显臃肿,胎釉质粗,彩色浓艳无光,画凌乱不堪,与真品有天壤之别。

流传于民间的咸丰民窑器物,有的仍在外销,国外的一些收藏家对此颇有兴趣,因而国内己较罕见。但是,作为清代制瓷历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实物应当受到重视和关注,有必要对此加以收集和整理,尤其是一些精细作品,更应得到保护。常见民窑器的造型多种多样,如六方瓶、狮耳瓶、圆形或方形帽筒,六方、八方、茶壶、盖碗、博古、花盆、哥釉、豆青、米色釉与于花组合的瓶等。品种以粉彩为王,其中有施彩浓深类似五彩器的一类。款识多用青花款或红彩篆书图章式款,也有刻印戳记的款,款识字体草率,有的字体笔划欠缺,不易辨认;还有的刻写“成化年制”的仿古款和满、蒙文款。

太平天国也烧造了瓷器,见有青花平盖茶壶等,均署“太平天国”款识。下面介绍几件咸丰时期的精致作品:

粉彩花卉茶壶。直口扁腹呈鱼篓状,盖为平面圆形,有宝珠式顶纽。

由于覆烧,口部无釉。壶身一端有弯曲口流,对称的一端有滚圆的环形把。此器型在道光和咸丰时最为常见。壶身以浅淡的青花描绘缠枝莲,在回纹方形开光内,一面绘的兰石,一面绘有菊花、蝈蝈、彩色淡雅,画意幽静。器底施满釉,青花篆书“咸丰辛亥仲春退思堂主人制“款识。“退思堂”款识是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睿亲王自用的堂名,常见有署道光或咸丰纪年“睿邸退思堂”款识的器皿。

粉彩仕女盖罐.器身通高28厘米,呈莲子形;盖如盔状,有尖状莲子形顶纽.盖与器口以下,肩部和足部以上,均绘紫地勾莲纹,腹部以洁白莹润的白釉为地,所绘三星、仕女主题纹饰,人物神态生动传神,十分精致.罐内、盖里及足内均施以豆辨绿釉;其釉较厚,色调较嘉庆、道光时深重,并泛黑绿,这是咸丰和同治时期豆辨绿釉的典型色调。器底有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官窑款识。

粉彩长方形双耳斗杯。敞口外撇如簠。器壁有对称的环形耳式把手,四面斜直下行渐收,高足外撇。口部长28厘米,宽14厘米,器高10厘米。胎质细洁,釉白光润。施彩淡雅,口部涂金,器底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款识,现藏于河南省省高度文管所。所绘粉彩连景画面,为景德镇清代“御窑厂”全图,画面从工匠担挑瓷泥进入东辕门展开,依次对制坯成型。配制釉料、着釉绘画、入窑烧制等御瓷烧制的各个工序过程,如此真实地反映到官窑瓷上,尚属罕见,是帮助我们了解清代御窑厂制景图,最早的见于雍正粉彩大鱼缸,偶见以前嘉庆、道光时的民窑瓶、碗类亦有此图案,但均不及这一官窑斗杯精细。

斗彩加粉彩缠枝莲盖碗。造型规整,敞口微撇,下部收敛,圈足。种形状的盖碗,胎薄体轻,釉面晶莹;碗外壁绘有缠枝莲花卉,以金彩勾描轮廓线,色彩淡雅,斗彩与粉彩并用,技法超俗,具有珐瑯的姣美效果,底部有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官窑款识。

咸丰瓷器造型与道光大体相同,笨拙的风貌有增无减,例如青花三友玉壶春瓶的的颈部明显粗短,有的已经成为晚清时的流行式样,传统的器物有起弦赏瓶。玉壶春瓶、杏圆贯耳带瓶。葫芦瓶、三莲瓶、花觚、香炉、盒、花盆、缸、荷叶盖罐、茶壶、盆、洗、杯、盖碗、碗、盘竺。民窑器中各类餐具较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清代自嘉庆、道光之后,纹饰题材内容日渐匮乏,咸丰时更趋平庸。纹饰布局松散,即使精细之作,其人物的神采及背景的层次均远不及乾隆时期,民窑作品尤其如此。

云龙、团龙、云凤、夔凤、云鹤、八卦、七珍、佛杵、寿、八仙、十八罗汉、三友、仕女、婴戏、二老图、三星、佛像、十二生肖、花鸟、葡萄、菊花蝈蝈、蝴蝶採花、三呆、缠枝花、缠枝莲、四季花、月季、兰草、莲花、桃花、博古、“喜”字、刻花把莲等。

青花——色调比较稳重一类,同于嘉庆、道光时有青花色;精细的器物呈色鲜艳;一般者为黑灰或淡青的蓝色,多显漂浮,釉面亦不够平整。民窑更是如此。官窑常见器有起弦赏瓶、三友玉壶春瓶、缠枝莲八宝花口樽、缠枝莲纹斗、云龙大盘、三友盘等。

釉里红——官、民窑器的器型都较厚笨,色泽均浅淡,极淡者似有似无;釉面呈波浪状,见有小盘、盒、洗之类及加绘青花的云龙花口盘类。

三彩、五彩——色泽不及前时鲜艳,红彩泛黑,黄绿彩同前。官窑器见有三彩或五彩的龙纹花盆、龙纹碗、月令花卉杯、小盘等。

斗彩——与道光时施彩风格相同,见有鸳鸯卧莲小碗。

粉彩——官窑器物制作精细,加绘斗彩和描金者较精,底部与器里涂豆辨绿釉者,绿釉较前时色深。官窑器见有黄地青花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瓶、山水寿星双耳瓶、紫地粉彩莲花海棠花盆、採花及山水盆、十二生肖盒、仕女小鸡盒、夔凤大碗、佛花碗、黄地勾莲盘、蓝地博古瓶、蓝地黄龙盘、八宝盘、碗与花卉杯等。民窑器中,日用的茶壶及盘、碗等各式餐具类尤为多见。

绿彩——有仿明代成化、弘治时的绿彩龙纹盘。此为清代的传统作品。

金彩——色调不及乾隆叶鲜亮,与道光时大体相同,见有粉彩、斗彩、蓝釉、冬青釉等描绘金彩纹饰的瓶、葫芦、盒、洗等。

黄釉地绿花——与光时大体相同,见有官窑黄釉地绿花花鸟、缠枝莲碗、盘等。

蓝釉地黄花——与道光时大体相同,官窑盘、碗多以青花为地绘龙纹,再覆以黄彩;青花色泛灰,不甚鲜亮。

粉青釉——釉面色泽有晚清时的特征,浅淡明亮,有新制品之感,见有官窑粉青釉花觚和豆青釉团花碗等.

茄皮紫釉——青面粗涩无光。见有官窑茄皮紫釉暗龙碗,亦为历朝的传统作品。

仿官、哥釉——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粉青色调相同,釉面有开光与无片纹两种。官窑仿官、哥釉的器型,有贯耳穿带瓶和琮式瓶。

其它单色釉——其中的窑变釉大体同于前朝的制作,仍能变化出蓝色,见有贯耳穿带瓶、霁红与霁蓝釉变无大的变化,多是盘、碗类。

白釉——见有官窑刻款的暗龙或莲纹的盘和碗类。莲纹大盘宽沿收口,为刻意仿宣之器,但砂底刻咸丰官款,制作水平较高。

前朝类同于道光时期,后期粗松、笨重。琢器口沿处显厚,腹壁较薄,质疏不坚。圆器胎体亦欠坚致细密。

与道光时基本一样,除个别细润者外,稀薄的波浪釉面更为普遍。前朝釉色较白,后期白中泛青。

1.器型厚笨,胎体粗松,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2.粉彩器中较多地施加藕荷、紫彩及蓝色,色彩鲜艳夺目。轧道工艺渐少使用,即使制作也很粗率。所施豆辨绿釉色,较前朝明显加深。

3.绘人物图案器,除少量精细品外,人物形形像大多生硬,尤其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这种特殊夸张的手法,是咸丰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治时亦受影响。

4.此时不署款的器物,较细的一类往往被划入道光时期,较粗的混同于同治时期,如不细究则难断代。

5.瓷器署款一反前时篆书的习惯,开始较多地运用楷书写楷,字体以侧峰写出,类似于道光时的“慎德堂”款识、“退思堂”款,即有道光时的,也有咸丰时的。色釉器官款常暗刻于器底。

6.咸丰瓷器传世较少,民国时多有仿制,其中所仿粉彩仕女婴戏莲子形盖罐颇似真品。但仿器造型较咸丰更显笨拙;釉面也更为松软;红彩,红中泛黑;所饰黑彩如漆,但并不匀净;款识书写不流畅,字体不真品秀美。同治时期瓷器的认识。

咸丰、同治青花瓷器鉴赏


咸丰朝青花瓷器颜色深沉稳定,有的略艳,有的黑灰,没有层次,细看像浮在釉面上。常见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仕女、婴戏(这时的人物鼻子都高直有钩)、鸳鸯莲花、石榴、兰草、博古、"喜"字勾莲等。咸丰朝瓷器小件的胎子轻薄,稍粗松,大件瓷胎厚重、粗松;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都是稀薄的波浪釉。咸丰瓷主要器型有玉壶春瓶、赏瓶、大或小双耳瓶、方瓶、葫芦瓶、炉、渣斗、觚、盖碗、杯、盘、碗、罐、缸等;民窑常见的有瓶、罐、茶壶、譬具、花盆、四节盒、香炉、各式瓶、印盒、皂盒等。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薄厚不匀。咸丰青花瓷官窑款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秀精细,一般没有圈或框。民窑瓷楷书及篆书款都有,篆书多图章式印款,有的很草率,甚至笔画不全。

同治的青花瓷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同治青花瓷胎子粗松,釉面不平整,署 "体和殿" 款的瓷器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应属官窑范畴。同治瓷常见器型有盘、高足盘、碗、缸、玉壶春瓶、罐、赏瓶、花盆等。民窑还有皂盒、油盒、四节盒、壁瓶、大瓶、文房用具等。同治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楷书,六宇两行款,写得工整请秀,但不规矩。四宇两行款写得大而腮,字迹都比较拙。署“体和殿”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用瓷,款识写得方正严谨。民窑瓷器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

青花人物纹缸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4.5cm,口径19cm,足径9.5cm

生产时代: 崇祯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容器

说 明: 明崇祯

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底心略凹。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吕布对面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缸描绘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馈宝说吕布》一节,李肃受董卓之命,带着赤兔宝马、黄金、珠宝、玉带等宝物来到洛阳城下的吕布军帐中,说服吕布投降。匠师巧妙地将此故事情节移植到器物的装饰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崇祯朝青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民窑瓷器上的许多人物画中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外,表现戏曲故事也特别盛行,《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中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与明代万历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 无圈栏。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

黑釉剔花缸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生产时代:金代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黑瓷

陶瓷造型:容器

说明:辽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卷缸背后艺术趣味的变化


清光绪黄釉墨彩牡丹纹卷缸(一对)

古代书画作品多是把纸张装裱成长幅,以一根圆棒为轴,平时卷成一束,陈放到书架上归类管理。不少文人会在书房摆一口瓷缸,把一些常用卷轴书画插放在缸里,便于随时查索取阅。卷缸与其他“小而雅、小而精”的文房用品相比,可谓独树一帜,不但形体庞大、造型厚重,纹饰也更丰富且艺术性更强,其雍容气度、端庄沉稳的陈设观赏效果,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

卷缸成为文房用物,始于唐代开科取士。很多应试的文人,会在考试前把自己的得意诗文书于卷轴内,呈谒于公卿之门,冀求延誉传播。李白的《与韩荆州书》:“至于制作,积成卷轴。”为了方便查阅,每个卷轴上面都带有标签,常用的就单列一旁,置于瓷缸内,以备检用。此外,唐代还设有侍读、侍讲,有专门的官员陪侍皇帝讲论经史,培养帝王的道德意识及判断能力,常用的卷帙需要随时备索。为了迎合这种使用习惯,卷缸成为了文房中的又一革新创造。驻留在古朴瓷缸上的书卷,实际上即为古人日常阅读的经验汇聚。

但是,卷缸广为流行,还是在瓷器工艺有了长足发展,文人艺术情怀蓬勃兴盛的明清时期。卷缸如实反映了这种艺术趣味的变化。汤显祖的《牡丹亭》:“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当时富于藏书的人家,经常卷帙数万,书房的卷缸,也与文人的情愫修养有着直接关联。卷缸的体形庞大,缸壁的可装饰空间更大,多描绘精工,绘画水平很高,不论写实还是写意,都构图严谨,观之可以悦心养性。而且除了作为容器置放卷轴,卷缸还可以用来养鱼,因书房内多为纸张书籍,若不慎失火,就可兼有消防的功能。

卷缸的体形大小不一,小者仅为一捧。胎体多为上大下小、敞口鼓腹、缸沿突出、圈足收小、砂底无釉,也有部分呈直筒形,犹如大型笔筒。由于缸壁的体积较大,利于构图及绘画发挥,加上明清的绘画技法成熟,纹饰也更显精细。花卉纹是最常见的纹饰,多占满整个缸壁。或由多种花卉、动物组成吉祥图案,如牡丹和莲花,寓意富贵连连;喜鹊和梅花,象征好事迫近。还有人物故事及山水乡居、亭台楼阁的山水纹,部分卷缸还加饰彩绘,视觉上更为富丽堂皇,令陈设观赏的趣味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瓷器属于热门收藏,很多藏家都看好其前景及回报。而收藏卷缸,不仅是经验学,同时也是一门市场学,除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积累基础知识,也要时刻掌握市场的动向。

崇祯青花缸上 “李肃说吕布”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为瓷器装饰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匠师巧妙地将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移植到器物的装饰画中,而且画意清新,颇具时代特征。

如图所示这只青花人物故事图缸(见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崇祯时期青花瓷佳作。该罐高14.5、口径19、足径9.5厘米。画面所绘人物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章节中,李肃向吕布馈赠珠宝的场景。这段故事讲述的内容大意是说:中郎将李肃受董卓之命,带着赤兔宝马、黄金、珠宝、玉带等,来到洛阳城下的吕布帐中收买吕布,说服吕布投降。后来事情的发展果如李肃预想,吕布看见了赤兔马和李肃给他的财宝,便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还拜董卓为义父。自此,董卓更是威震朝廷,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画匠是这样体现这一故事情节的: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吕布对面的李肃手捧珍宝,欲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青花色泽艳丽,人物形象生动。

“贵瓷器”鸡缸杯正式交接归国


本报讯(记者杨丽娟)以2.81亿港元刷新中国瓷器拍卖记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周正式在香港完成交接。日前,漂泊海外数百年的鸡缸杯入库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鸡缸杯,即饰有子母鸡图的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最早兴于宋朝,然而画于瓷上,则始于明朝成化年间。此次归国的鸡缸杯,由上海龙美术馆馆长刘益谦今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是欧洲最重要的瓷器收藏机构玫茵堂收藏的珍品。拍下鸡缸杯后,为保证其顺利归国,上海海关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为文物的前期备案、落地、进境、运输和进库做足了准备。上周末,鸡缸杯终于顺利抵达上海,并入库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刘益谦表示,重金拍下这件藏品,是因为龙美术馆收藏了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独缺明代成化的瓷器藏品,鸡缸杯将使美术馆的收藏链条更加完整。他还补充说:“计划将鸡缸杯作为镇馆藏品展出,暂时不会考虑出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