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设陶瓷园区建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台商抢摊景德镇

设陶瓷园区建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台商抢摊景德镇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8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中国瓷都景德镇过去3年涌入数亿美元,炒热了当地投资行情,据景德镇巿政府表示,去年第一届陶瓷博展会就是台商为主。台商过去两年在景德镇投资火热,台湾著名的海畅集团和旗下的法蓝瓷公司各投资3000万美元,设立陶瓷园区。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第二大陶瓷厂东景集团投资1000万美元,加上莺歌著名的华荣陶瓷、台达陶瓷原料、东海堂都在当地落脚,形成完整的陶瓷工业产业链。此外,幸福水泥在景德巿浮梁县投资1亿美元,成当地最大单项投资;太平洋建设集团和当地环球陶瓷厂合作在景德镇投资9亿人民币,兴建结合休闲、文化、购物中心的中国瓷园,为当地引进全新经营模式。

而法蓝瓷在景德镇巿设立的陶瓷生活创意园区已于12日正式投产。法蓝瓷董事长陈立恒表示,未来五来大陆因北京奥运和发展观光,估计要新设270家以上五星级饭店,需要大量高级宴会用瓷器,以法蓝瓷在景德镇参加国际博览会的经验,一个上万元的汤碗,大陆的饭店业者一出手就要买几百个。TaOci52.cOM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景德镇市领导关心陶瓷发展 深入园区调研


讯6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邓保生来到大学生陶瓷创业孵化基地和陶瓷工业园调研时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园区的合作,扎实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人才集聚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陶瓷创业孵化基地以原九州洁具厂为基础改造建设,得到了省人社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邓保生一行详细询问了基地发展规划及投资运营、企业落户、带动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情况。邓保生指出,基地突出陶瓷特色,定位准确、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把市场运作与政策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成就人才,将基地打造成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创业孵化基地,并充分发挥出基地承载小微企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信用进行资本运作,促进国有资产裂变式增值。

随后,邓保生一行实地考察了基地内的两家小微企业。龙紫德玖陶瓷公司主要生产微瓷产品,其微瓷技术获国家专利。在该公司,邓保生与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的员工杨菲亲切交谈,鼓励大学生们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快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创造。他要求,要在西市区布局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康氏艺术瓷厂是由10年前毕业于学院的康杨创办。邓保生与康杨进行了交流,边看边聊创业经营、生产工艺、创业环境等情况。得知康杨入驻基地一年多,带了4名在校大学生搞陶瓷原创作品,发展势头看好,邓保生勉励他说,要通过不断创新创造,带领大学生一起创业发展。高科技陶瓷产业是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我市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领域。邓保生一行来到了陶瓷工业园的海川特陶公司和神飞特陶公司进行调研。

海川特陶生产的高技术陶瓷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下游企业有着广泛合作。邓保生详细询问了生产技术、经营情况并走进车间实地观摩。邓保生说,高技术陶瓷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前景很好,大有可为。

神飞特陶主要生产新型高技术陶瓷和陶瓷金属化产品,与中科院及所属上硅所有着深度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的联盟团队。邓保生进车间、看设备、问技术、聊市场。他指出,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还是看技术。要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不断研发新技术,及时转化科研成果,研制新产品,做大产业规模。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不遗余力地服务企业,促进瓷都高技术陶瓷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陶瓷园区努力成为景德镇发展的“助推器”


近日,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按程序完成相关评审工作,并通过审核公示,陶瓷工业园区申报全国陶瓷产业基地(轻工陶瓷项目)荣列其中。值此喜讯传来之际,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陶瓷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花长龙。

记者:申报全国陶瓷产业基地项目非常困难,据了解,这是全国获批的第一家,陶瓷工业园区是如何成功申报的?

花长龙:申报创建全国陶瓷产业基地是市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大会既定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十分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陶瓷工业园区在省、市工信委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在2011年7月荣获江西省陶瓷产业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陶瓷产业聚集。同时,认真地组织申报工作,园区专门成立了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紧密跟踪项目进展,使申报创建工作获得了成功。

记者:申报全国陶瓷产业基地对景德镇市及陶瓷工业园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花长龙:这是陶瓷工业园区继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科技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之后荣获的又一块“国字号”招牌。此次申报成功,使陶瓷工业园区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家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批准的陶瓷产业基地,这对我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园区可获得专项资金扶持,有利于缓解园区平台建设资金紧缺问题。二是此次项目申报工作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市及园区包括入园企业今后申报项目,争取产业政策及资金支持,增加了申报渠道。来源:陶瓷商务信息网。三是全国陶瓷产业基地这一金字招牌,其品牌效应和能量作用,必将成为我市陶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能进一步优化我市陶瓷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四是对进一步提升景德镇对外形象和知名度,巩固千年瓷都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由国家官方颁发的招牌,其他产瓷区无法相提并论。

记者:下一步,园区将如何利用好这一块“国字号”招牌,加快园区发展?

花长龙:新一届市委班子为我市及陶瓷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陶瓷工业园区作为我市发展工业的主战场,作为振兴陶瓷产业主要平台,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两会”精神,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充分依托国家陶瓷科技城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全国陶瓷产业基地平台优势,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推项目、服务项目,继续完善园区平台建设,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陶瓷科技创新核心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现代陶瓷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集聚区。为此,我们将突出抓好三项工作:

首先,要继续积极引项目。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陶瓷特色招商为重点,围绕高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整合招商引资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重点加强与央企、台企和优强民企的对接,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节能环保的优势品牌项目入园,加快陶瓷产业集聚。

其次是全力以赴推项目。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增量土地,积极破解项目用地瓶颈。规范土地征收和工程建设程序,加快推进项目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协调项目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确保生产要素供应的保障。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平台优势,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

第三是努力争项目争资金。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认真编制项目,重点进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产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区和管理服务区建设。

景德镇陶瓷博览会连续5年来汉“吆喝”


7月22日,景德镇代表团一行来汉推介2008年陶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这也是景德镇代表团第五次来汉举行盛大的推介活动。

今年的国际陶资博览会将于金秋十月在景德镇举行,经过4年的精心打造,中国国际陶资博览会已被商务部列为重点项目,是唯一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陶瓷博览会。它已经成为景德镇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景德镇陶博会集陶瓷商品展示、陶瓷经贸洽谈、陶瓷文化交流为一体,吸引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国内各大产瓷区的陶瓷生产企业及陶瓷采购商前来参会。在当地政府的精心打造下,陶博会呈现出“规模档次逐年提高,场馆建设逐年完善,办会规模逐年扩大,活动内容逐年丰富,参展企业和采购商逐年增多,贸易成交和招商引资成效逐年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2007年瓷博会在总结往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参展企业达476家,有来自16个国家的30家国外品牌陶瓷企业和国内50余家品牌企业,3万多平米的展区所展示的产品涵盖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陶瓷、工业陶瓷、高科技陶瓷、陶瓷辅助材料、瓷土原料和功能陶瓷等。期间,我们还举办了联合国陶艺协会200位会员的210件作品联展和中国近百年收藏瓷的专展;同时,2007瓷博会还吸引了3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0多家采购商,参会人数达到30万人。

“200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至10月22日举办。 为更好、更集中地展示企业产品、加强陶瓷文化交流,本届瓷博会分设3个展馆,提供1480个标准摊位。其中一号馆设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分设国内品牌陶瓷展区,国际陶瓷展区,高科技陶瓷展区;二号展馆设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城展示中心,分设日用瓷、陈设艺术瓷展区,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陶瓷辅助材料展区;三号展馆设在景德镇中国瓷园,分设名人名作展区和仿古陶瓷展区。在瓷博会期间,我们还将举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世界陶艺精英大会 、国内各产瓷区市长峰会、2008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奖评选、2008景德镇陶瓷藏品赛宝大会、陶瓷圣火传递暨“陶瓷三圣”公祭、景德镇市“第六届百花奖”评选活动、瓷文化旅游节、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拍卖会、“相聚瓷都”大型文艺晚会十一项彰显瓷都特色的主题活动。

景德镇是具有千年制瓷历史的江南名城、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不仅生产日用瓷、陈设艺术瓷、建筑卫生瓷,而且还有直升机、汽车、电子、机械等一批新型工业正快速发展。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使景德镇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它正敞开怀抱、热情地欢迎四海宾朋的到来。

景德镇设镇1000年:千年沧桑话瓷都


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制瓷业究竟起步于何时?查阅一些谈论景德镇的书籍,几乎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到南北朝时,至德元年(公元583年),陈后主在建康(今南京)大造宫殿,新平镇民受命烧制陶础,然“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新平镇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至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628年),昌南“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供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后人称之为陶窑。同期,镇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其器色素质薄,佳者晶莹如玉,后人称之为霍窑。

以上说法都声称“据史料记载”。如此说来,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应当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迄今至少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到唐代这里生产的瓷器已经向中央王朝进贡了,也就是说唐代初期昌南镇的制瓷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

然而,上述说法所依据的“史料”究竟是什么呢?就现有的资料看,这些“史实”首先出现在乾隆48年(1783年)的《浮梁县志》卷十二“杂记”中的“述旧”篇。根据著名陶瓷史学家刘新园先生的考证:

1.清代以来谈论景德镇汉唐时期瓷业的所谓“根据”均来自清代初期的文献《昌南历记》;

2.清初的地方耆旧吴极的《昌南历记》一书,大约成书于康熙、雍正之际(此时距唐代武德时期已经一千多年了),虽未能刊行而亡佚,但乾隆7年(1742年)和48年的《浮梁县志》中有所采摘,故保存了不少遗文;

3.《昌南历记》中有关汉唐时期景德镇瓷业情况的记述,在乾隆7年的《浮梁县志》中未予摘录,显然是当时的县志编撰者认为其说不足为据;乾隆48年的《浮梁县志》虽有采摘,但并没有编入记载景德镇瓷业的“陶政”篇,而是放在记述鬼神与轶事的“杂记”卷“述旧”篇中。编撰者把《昌南历记》的有关文字编入“杂记”卷,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表明有此一说,而没有把它当作严肃、可靠的史料;

4.乾隆7年志对《昌南历记》一书的评价是:“考据不必尽核,时与正史抵牾”。

那么《昌南历记》关于景德镇汉唐时期瓷业的记述与考古资料和权威的文献记载是吻合还是抵牾呢?

1.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特别是景德镇的陶瓷考古工作者几乎踏遍了景德镇和浮梁县境内的每个自然村落,竟未发现一块与窑具共存的唐代瓷片,更无唐代初期的遗物;

2.景德镇境内五代瓷窑的成型和装烧技术与唐代的越窑、定窑相比还显得相当落后,那么唐代初期的制品会比五代更好吗?中央王朝会命令该地贡瓷?

3.晚唐人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述景德镇所在县——浮梁县的特产时,仅列茶叶而瓷器则只字未提。假如唐代景德镇瓷器“天下有名”,并有“假玉器”之称,中央王朝又有诏贡瓷,那么李吉甫决不会不知。《郡县图志》不载浮梁产瓷,显然是因其时还没有瓷器生产,即使有的话也绝不能称之为名品,更不会上贡中央王朝了。

鉴于《昌南历记》成书于时间较晚,书中所述的汉唐窑事又未能说明来源,且与考古资料和权威的唐代文献相抵牾,因此不能把它当作研究历史的根据。

如今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景德镇瓷器的烧造历史不早于五代。可以认为,唐代末期到五代,是景德镇瓷业的起步时期。事实上,景德镇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瓷器实物是五代时期的器物。二、早期窑址依水而设

从现有的景德镇古瓷窑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到,五代到宋元时期的窑址大多分布在景德镇东河与南河流域,表明景德镇制瓷业的产生首先是从这里开始的。景德镇水土宜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自然条件。景德镇境内水系非常丰富,除了主水系昌江以外,还有东河、南河、西河几个较大的支流,丰富的水系为它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昌江及各支流流域茂密的林木为它源源不断输送了燃料;尤其是丰富的瓷石和瓷土矿藏,更为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提供了原料保障。景德镇地区最早得到开发的瓷石和瓷土资源主要在浮梁东部的东河与靠近市区的南河流域,与早期窑址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三、五代——起步之初

目前,在景德镇市范围内所发现的五代时期兴烧起来的古窑遗址,包括湖田窑、杨梅亭(又称胜梅亭)窑址、黄泥头窑址、南市街古窑址、白虎湾古窑址和湘湖街古窑址。从这些已经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古窑址中,可见当时景德镇瓷业已经初具规模。

从这些古窑址中发掘出来的器物及瓷器残片来看,当时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多系灰胎青釉器、白胎青釉器和白胎白釉瓷等品种,其中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经测试分析表明,其烧成温度为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从当时全国瓷业的格局来看,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生产青瓷,北方则以邢窑为代表生产白瓷,景德镇五代时期的白瓷使景德镇成为我国南方最早的白瓷产地,开始打破当时“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打破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这当然与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原料适合于生产白瓷有关,同时也说明景德镇瓷工在瓷业的起步之初就有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继承,使景德镇在此后的瓷业发展中不断有石破天惊般的创造。

五代时期的瓷器装烧采用支钉叠烧法,这种装烧方法十分有趣,以当时最大宗的碗类为例,即将碗坯重叠堆放,碗与碗之间各用几根一定高度的土质支钉隔开,然后一叠叠放在窑床排列有序的无釉垫柱上,不用匣钵装烧。

五代时期的坯料配方中,尚未使用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高岭土在此时仅仅作为一种耐火材料来使用,而瓷器胎体所使用的原料则仅有瓷石一种。这种单一的原料制胎,史称“一元配方”。

五代景德镇诸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均属日用品,以碗盘居多,亦有少量壶类,但未发现瓶、尊之类陈设品的残片。这种品种结构似乎可以表明,其时景德镇诸窑的烧造目的主要在于满足日常使用和少量商品交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表明其时景德镇瓷工虽然掌握了部分琢器产品的成型方法,但还未普及,更没有形成圆、琢二器的专业化分工。因而无论是从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经济形态、技术水平及专业化分工水平来看,五代景德镇瓷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它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知名度等方面,都无法与越窑和邢窑相比,销售市场也非常有限。四、跻身名窑行列

宋代的中国瓷业名窑辈出,各自烧造出不同风格的产品。为了占领市场,各窑场之间相互竞争,推动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导致了许多新的名瓷的出现。景德镇便是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以质取胜,以新取胜,于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成功地烧造出了清淡高雅、俊秀挺拔的青白瓷(亦称“影青瓷”),从而一举成为当时异军突起的名瓷产品,并在北宋中期越来越得以普及,使景德镇从此跻身于宋代名窑行列。

影青釉是一种含氧化钙较高的釉,经还原气氛烧成后,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有“冰肌玉骨”之誉。自影青瓷问世以来,景德镇制瓷工匠便特别注意成型技艺的提高,对成型质量也非常考究,这是由影青釉的性质所决定的。

影青釉是一种透明度很高的釉质,坯体上如有任何不好的痕迹和脏杂之物,在经施釉烧成后,都会在这种透明釉下暴露无遗。而这种表现为产品缺陷的瑕疵显然不利于在宋代那种名瓷辈出,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明显优势,因而也直接给工匠及业主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坯体加工是十分精细的。实际上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的成型技术就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同时,影青釉又是一种高温流动性很好的釉,在坯体上刻花,釉层在花纹凹陷处沉积后色泽较深,自然形成了很好的层次感。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坯胎已经做得很薄,再加上坯体刻有精致的花纹,与影青釉相互配合,相互辉映,真正达到了光致茂美的艺术效果。

青白瓷的出现,使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它以其独特的风姿而具备了与同时代的其他名瓷名窑争一日之长的实力。如果说宋代钧瓷以刚劲饱满、灿如晚霞而见长,汝窑器以“釉汁莹厚如堆脂”而出名,官窑及龙泉窑器以凝重深沉的质感而给人以观赏不尽的蕴蓄,那么景德镇的青白瓷便以其精细优雅、轻巧挺拔、晶莹如玉、温文尔雅的仪态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类。

北宋后期,北方大片领土为金人所占领,北方的名窑也因此受到严重摧残,日渐萧条。尤其是靖康之役以后,随着宋室南渡和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名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也带到了南方,对此后景德镇瓷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为此后全国瓷业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景德镇瓷业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为以后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瓷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技艺基础。宋代景德镇民间窑场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那些依附于农业的制瓷业发展成为独立的、分工较为细致的手工业的过程。其生产规模之大,产品销路之广,工艺水平和装饰水平之高,可以当之无愧地名列于官、哥、汝、钧等名窑之前,而与定窑和龙泉窑齐名,被称为“南定瓷”(即南方的定窑瓷),并享有“饶玉”(意即“饶州之玉”,因景德镇此时属饶州辖)之称。如果从瓷器的致密度、透光度、烧制工艺和成本等方面比较,宋时景德镇的影青瓷仍较定窑、龙泉窑为优,可以说是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宋代的制瓷水平。

景德镇由于有适宜的原料,影青瓷瓷胎白度和透光度都很高,已接近现代细瓷的标准。影青瓷的出现,表明景德镇瓷工找到了当地优质制瓷原料的最佳表现方式,并通过精细的加工赋予瓷器以半透明的质感。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首先产生并完成了这个飞跃。此后社会上大量使用的瓷器都是在影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景德镇也就是在宋代开始发展成为我国瓷业中心的。五、南宋瓷业危机

与北宋和南宋早期相比较,南宋中后期的景德镇瓷业不但没有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相反还出现了某些衰落的迹象,如瓷器的质量远不及北宋时好,南河一带的北宋诸窑也纷纷停产。这是因为南宋时期的景德镇瓷业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南宋窑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1.靖康一役,宋室南渡,中国北方尽为金人所占。宋金对峙,商务不通,景德镇瓷器失去北方广大市场。市场缩小,生产受阻;

2.南宋中期,景德镇受天灾影响,1188~1223年计35年间,大水三次,饥荒七次,其于尚属农村手工业之窑业影响之巨,可以想知;

3.依蒋祈《陶记》所云,临川、建阳、南丰三地均仿景德镇生产青白瓷。景德镇本已失北方市场,所余又为三地各夺其部分,竞争之余,利益菲薄,投入能力减弱,生产必然相应受影响;

4.因受税制影响,景德镇窑场重启几近废弃之覆烧工艺,故器口有芒,“不堪用”,且支圈组合覆烧窑具致瓷器釉面不及北宋时光致茂美。品质下降,竞争能力削弱;

南宋·蒋祈《陶记》载其时瓷窑税制谓:“窑之长短,率有数,官籍丈尺,以第其税”,又云:“兴烧之际,按籍纳金”。

其影响:①使一种很不适用的芒口碗盘得以大量风行。因“窑有尺籍,私之者刑”,为降低单件瓷器所承担的税额,只能从坯件的堆叠密度上去想办法,故大量采用定窑创造的“支圈组合式覆烧窑具”来生产芒口瓷器,其堆叠密度约为仰烧釉口瓷器的4.6倍(与北宋仰烧瓷器比)。于是在北宋后期行将灭亡的那种芒口碗盏,因为推行特殊的税制而又在南宋时代重新风行起来了;

②使瓷器的烧成质量下降。因瓷器纳税于“兴烧之际”,生产者就会产生一种“宁可把温度烧得低一点也不烧高”的心理,要把窑火烧到理想的温度,虽然能使瓷器质量提高,达到光致茂美的艺术效果,但也极有可能变形甚至产生倒窑的危险(其时仅瓷石一种原料制胎,骨子较软),故大多数瓷器的瓷胎就不如北宋的致密,釉面也不如北宋的光亮、精美了。

5.依刘新园氏《高岭土史考》之谓,南宋景德镇面临严重的原料危机,生产成本提高,且瓷器变形加大,销售必受影响。六、元代——独步天下

元代结束了宋、金、西夏对峙的分裂局面,官营和民营的海上贸易都比较发达。当时的大旅行家汪大渊在其《岛夷志略》中记载,中国的瓷器输出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的海上贸易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必然刺激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元代景德镇瓷业的辉煌成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过去一些艺术鉴赏家认为,元代的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汉族的异族统治着中原大地,它是中国历史的倒退,因而元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技术上停滞不前,艺术上趋于衰落的时期。然而自从20世纪50年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故宫发现许多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以后,国内的一些遗址与窖藏中也相继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元代景德镇瓷器,这才使人们对元代的瓷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元代景德镇瓷器并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景德镇瓷业在世界陶瓷业中所占据的领先地位,就是在元代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公元1278年,即元王朝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元朝廷就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当时中国最好的瓷器是浙江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瓷器在工艺成就及产品知名度等方面,均不及龙泉窑,但是元王朝唯一的为皇室服务的瓷局为什么不设在浙江龙泉窑而要设在景德镇呢?这是因为蒙古族统治者崇尚白色,以白为吉,即所谓的“国俗尚白”。实际上,古代的北方民族都崇尚白色。北方的少数民族多曾信奉萨满教。在北方草原流行的萨满教里,白色恰恰是善的象征。唐以后,白色工艺品最风行的是辽、元两代,其统治民族也来自信奉萨满教的北方草原,从其“青牛白马”、“苍狼白鹿”的祖先传说中,可以看出,白色还同他们意想中的祖宗密切相连。所以,白瓷在隋唐以后的勃兴和风靡,除去种种工艺条件之外,还与统治集团的色尚有很大关系,而色尚肯定比技艺更重要,因为,连同陶瓷在内的工艺美术品都是为人生产的,只要工艺条件具备,可以提供多种选择,到底选择什么,人的好尚便至关重要。既然有崇尚白色的民族传统,又有生产白瓷的技术条件,那么王室所需的祭器与日用器皿必然也要求“洁白无疵”。当时景德镇大量烧造的正是青白瓷,这种白色调的瓷器与龙泉青瓷相比,当然更容易博得蒙古族统治者的喜爱,这便是他们把瓷局设在景德镇的主要原因。

浮梁瓷局是为朝廷生产瓷器的机构,所烧产品既有皇家用瓷和朝廷祭器,也烧造商品瓷,其中既有为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生产的书有“枢府”的卵白釉瓷器,也有最先销往伊斯兰教区国家,并在以后成为景德镇瓷业主要产品和生产主流的青花瓷器。

浮梁瓷局的设立,使景德镇窑倍受“宠爱”,它可以借助官府的力量垄断最优质的原料(所谓“御土”,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可以从全国各窑场调集优秀工匠,还可以从将作院和宫廷画院得到新的产品器型和装饰画面,甚至可以直接得到来自西亚波斯湾地区进口的青花彩料。种种“特殊待遇”使景德镇瓷业迅速超越同时代的所有窑场而独步天下。

元代景德镇瓷业在制瓷工艺和陶瓷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元代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的使用,是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南宋时出现的原料危机,曾使景德镇瓷业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高岭土使用价值的新发现,则使南宋后期濒临绝境的景德镇瓷业转危为安并再度繁荣起来,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给景德镇制瓷原料的开发和瓷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以后明、清两代多品种、大批量的瓷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岭土的发现和使用,是元代景德镇瓷业高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高岭土是一种白色粘土,至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制瓷原料。据专家考证,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大量引入瓷胎,最早发生于元代的景德镇。高岭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由于高岭土耐火度高,在瓷胎中起到骨料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使大件瓷器的烧造成为可能,同时减少了制品变形率,也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景德镇瓷器从此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变成了高火度的硬质瓷,完成了中国陶瓷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可以说高岭土用作瓷器制胎原料是世界瓷业史上的重大变革。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是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导致了瓷石加高岭的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出现,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正是由于高岭土的使用,使景德镇安然渡过了南宋时期的制瓷原料危机,在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使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元代景德镇瓷业的另一个巨大成就,就是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花瓷是我国最优秀的陶瓷产品之一,由于它在艺术效果和使用价值等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优点,所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或是外国,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致青花瓷的生产历数百年而不衰。

青花瓷器是一种以钴的氧化物(一船为矿物形态)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瓷器。可见青花瓷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以钻为着色剂、还原气氛烧成,釉下彩绘装饰,也就是说,钴料运用技术、还原焰烧成技术和釉下彩绘技术便构成了青花器的三个基本工艺要素。这三个工艺要素在元代以前都已经具备,如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技术,宋代由磁州窑加以继承和发展;唐三彩陶器中的蓝彩;有了这两个工艺条件,景德镇青花瓷的发明就具备水到渠成之势了。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最早出现于元代。有趣的是,元代的青花瓷器是突然而又成批地出现在景德镇,并且一开始便显得十分成熟,似乎没有任何孕育期和成长期,这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相吻合。这种与常规相悖的事件的出现,自然有其特别的原因。

元王朝特别重视对外贸易,早在元朝建国之前,便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关系,统一全国后,即在泉州等处设立市舶司,专门从事对外贸易活动。因而终元一代,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由此带来了各民族间文化的大交融。

如前所述,我国至晚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烧造青花瓷器的工艺条件,一旦有了市场需要这个外部动力,青花瓷器便会应运而生。这个外部动力正好便是元代与西域国家的贸易往来。

青花瓷器原为销往西域伊斯兰教区的外销瓷,而伊斯兰国家波斯早在12世纪就流行用钴蓝彩画白釉陶器了。我们知道,青花最适宜装饰质地优异的白瓷,我国北方虽有生产白瓷的元代窑场,但在与波斯陶器质地相近的北方白瓷(质地粗劣)上流行彩绘青花,作为输出品便似乎没有多大意义。虽然南方的龙泉青瓷和中原地区的磁州窑器质地优于北方白瓷,但青花毕竟也不适宜画在龙泉窑器的深绿色厚釉下,更不可能画在磁州窑和吉州窑的黑釉之下,只有景德镇那种质地优异、釉色莹润的白瓷才适于青花装饰。加上元王朝唯一的专为官府烧造瓷器的浮梁瓷局又设在景德镇,因此青花瓷器突然而又成批地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便是顺理成章、势所必趋的事情了。这便是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背景因素。

然而,在元代青花瓷器出现以前的景德镇,还是一个生产纯素白瓷和青白瓷的窑场,只有使用刀具在坯体上刻划的刻印花装饰,未曾烧造过以毛笔为彩绘工具的彩瓷,因而严格地说,景德镇窑场的工匠在开始烧造青花瓷器之时,其美术基础,或者说是绘画基础是不太好的。但元青花瓷器毕竟在这里成批地诞生了,而且一露头角便显得那么成熟、那么工整、那么完美,以致明清时代的同类产品都难以望其颈项。这里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元代青花瓷是否由景德镇那些缺乏绘画基础的工匠所绘制?这批成熟、工整的青花瓷器究竟出自谁的画笔?根据有关文献分析,当时绘制这批青花瓷器的工匠,当是具有较好绘画基础的磁州窑工匠,而非缺乏绘画基础的景德镇瓷工。

根据《元史》的记载,在忽必烈执政的最后几年,曾有大量北方人迁入南方,元成宗也把北方的“御匠”安插江南。《元史·忙兀台传》载:“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朝廷以中原民转徙江南,令有司遣还,忙兀台言其不可,遂止。”另,清乾隆48年《浮梁县志·食货·户口》记载了各个时期浮梁的人口情况:宋咸淳5年(1269年),38832户,人口137053人元至元27年(1290年),50786户,人口192148人明洪武24年(1391年),18731户,人口104970人

可见,朱元璋灭元以后的二十四年,由于残酷的战争,使浮梁人口减少了八万余人,而至元庚寅年,即蒙古大军灭宋后的第十一个年头,浮梁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南宋后期增加了五万五千余人。尽管宋元战争没有元明战争那样残酷,但在短短的十年,一个没有任何现代医学的十年里,浮梁人口自然增长达40%,这是不可思议的。这种突如其来的人口增长,必然与北人南迁、北匠南调有关。此后,浮梁瓷局的规模迅速扩大,工匠迅速增多,可见在南迁的北方人中,工匠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必有许多来自于磁州窑的工匠。这些工匠在得到朝廷的指令和青花料以后,便开始大量彩绘青花瓷器。

磁州窑烧造釉下黑彩的历史较长,积累了丰富的釉下彩绘经验,并拥有众多优秀画手。而画釉下青花和釉下黑彩相比,只有彩料的不同,在技法上却无多大差异。正如一个用国产黑墨水绘画的人(与釉下黑彩料比)也可以用进口的蓝墨水(与波斯青料比)绘画一样,然而对于当时以印花装饰为主、缺乏绘画基础的景德镇瓷工来说,彩绘釉下青花就不一定能够胜任了。

那么这批绘制元青花的磁州窑工匠又怎么会到景德镇呢?据文献记载,元王朝曾搜罗大量技艺文人为朝廷服务,而那些经常向元王朝献财进宝的波斯商人往往要求皇帝回赐。如果他们要求得到具有白釉蓝花(其时在波斯流行白釉蓝彩陶器)的中国瓷器的话,元朝廷便会像“徙甘、凉御匠五百余户于襄阳”(《元史·成宗一》),调“西域织金绮钦工三百余户”往弘州(《元史·镇海传》)一样,很迅速地把磁州窑工匠调往景德镇的浮梁瓷局。因为波斯人在元代中国享有特殊地位,属仅次于蒙古人的“色目人”,而元朝廷对西域国家的贸易往来,也要求将磁州窑工匠调往景德镇,烧造波斯人所喜爱的白釉蓝彩瓷器。这样一来,便使得成批的、初露头角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显得非常成熟、非常工整、非常完美,而且其绘画笔意也酷似磁州窑的釉下黑彩瓷器。磁州窑工匠在景德镇大量绘制青花,使景德镇的工匠也开始学会并逐步掌握了釉下彩绘技术,为以后釉下彩瓷的持续发展和釉上彩瓷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出现,是景德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产物,是景德镇瓷业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见证。

青花瓷器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它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划、印花等装饰技法,而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青花虽然是一种单色釉下彩,但由于当时使用的波斯青料是一种含铁钴较高的青料,绘画时线条微晕,自然流畅,其浓郁的色调与莹洁细腻的白釉巧妙配合,相互辉映,加之用浓淡不同的青料彩绘于同一器物之上,产生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呈色效果,又有“料分五色”之称,颇具水墨画的特点,艺术价值极高。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瓷工的又一重要创制。釉里红也是一种釉下彩,与青花不同的是,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釉里红则为氧化铜的呈色。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也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瓷器。青花和釉里红的综合装饰,有着奇特的艺术魅力,二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和谐高雅。这种高超的装饰技法一直沿用至今,而青花釉里红瓷器由于烧造难度相当高,至今仍为景德镇瓷器中的名贵产品。此外,金彩,珐华彩、红釉和蓝釉等,也是当时的新产品,这些颜色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色剂的熟练掌握,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

青花和釉里红等优秀品种艺术效果的体现,须以白釉瓷器为之衬托,这是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大量烧造的“枢府”器,就是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一种白釉瓷器。枢府器胎体厚重,釉呈鹅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这种卵白釉烧成温度高,与瓷胎结合紧密,不开片也不脱落,不仅为青花和釉里红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展现的场所,而且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甜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青花、釉里红、卵白釉及各种颜色釉等产品的出现和高岭土的应用,像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新星高高闪烁在天际,昭示了元代景德镇制瓷业辉煌的成就,使景德镇瓷业开始进入了黄金时代。

景德镇征集陶瓷精品到北京台湾设展 答记者问


“北京·建国60周年成就成果暨台湾·海峡两岸陶瓷精品展”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为什么选择建国6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办展?什么样的陶瓷作品可以参展?报名和展览具体在什么时候?16日下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本次展览组委会副主任冯林华,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秘书长、本次展览组委会副主任余振泰,市文联主席、综合展览组负责人余志华联合接受媒体采访,就此次陶瓷精品展的一些具体事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外界普遍关心,景德镇市政府为什么要选择在建国60周年这个特殊时间举办这样的大型展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冯林华:国庆60周年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国家举行阅兵式,向世界展示我军60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我们打算借助国庆60周年这个契机,来整体宣传推介景德镇建国60周年以来陶瓷发展的成就成果,通过展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景德镇艺术陶瓷,陶瓷工艺园中的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逐步走向繁荣和振兴的局面,整体提升景德镇的城市品位和形象。通过在海峡两岸的展览、北京的展览,进一步提升景德镇的对外影响力,扩大景德镇招商引资的力度,以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业兴盛和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记者: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报名参加本次展览?

冯林华:此次展览作品征集范围包括四方面:一、全市各陶瓷相关企事业单位;二、全市各陶瓷院校、科研究所;兰、社会团体和民间个人收藏;四、国外的艺术家的作品,五、全国各地的画家的作品转移到瓷器上的

作品。

记者:据我了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展览,展览是对景德镇整个陶瓷文化过去传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展示,充分体现的水平,那么,能介绍下作品征集的具体类别吗?

余振泰: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陶瓷发展更广泛了,包括精品艺术陶瓷、建筑陶瓷、还有高科技陶瓷等,我们要给大家展示景德镇比较完整的陶瓷类发展过程,在征集作品过程当中,重点是突出各个年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藏品和作品,包括大量民用瓷代表品、大量出口品、大量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陶瓷,科技人员研究出来的科技陶瓷,品种多但要突出其他的精,有代表性。

余志华:此次展品征集主题鲜明,就是要求能够全面展示千年瓷都景德镇灿烂的陶瓷文化,集中展示代表建国6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发展辉煌成就的艺术瓷、国家礼品瓷、国家领导人用瓷、重大活动用瓷、日用瓷、建筑瓷、高新技术瓷、高仿瓷以及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的陶艺作品等各类陶瓷展品二展品总数约为600件(套》,数量与分类为:

1、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陶瓷精品;

2、珠山八友代表作;

3、近代及建国初期著名陶瓷艺术家陶瓷精品;

4、市政府历年命名的55位陶瓷美术家的代表作;

5、市委、市政府授名的24个陶瓷世家作品;

6、文革瓷期间创作的代表作品;

7、工艺美术大师,美术专业教授作品;

8、现代中青年艺术家陶瓷艺术精品;

9、国内外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的陶瓷艺术精品;

10、国有各大瓷厂,陶瓷实体以及外资陶瓷企业创作生产的国礼瓷、日用瓷、建筑瓷、卫生洁具、高新技术瓷。

记者:曾在景德镇创作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参与本次展览?

余志华:是的。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走八方来、器成天下的艺术之城,进入新世纪以来,她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鼓励国内外艺术家进行创作,他们也在此次参展范围。

记者:能介绍本次展览作品评选工作遵循的原则吗?

冯林华:我们突出强调三个字:一是“全”,包括景德镇历史上的,近代、特别是建国以来的陶瓷作品成果成就,门类要全,包括日用,建筑等类别。二是“精”,建国60周年献礼的成就成果展,要求我们筛选的作品中强调精,能确实代表景德镇的水平,件件是精品;三是“新”,即新工艺,创意新。近年,除了继承传统,我们的工艺陶瓷,无论是从水平还是创新能力,都有很大发展,如现代陶瓷中的高科技陶瓷、建筑陶瓷在“新”字都下了很大功夫。

记者:报名参展要收取费用吗?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是?

余志华:本次作品征集不收任何费用。展览之前,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展品初选,不论职称荣誉,一律以展品水平为准。送展作品须正式包装,并附展品名称、规格、证书及展品简介和展品底价。展览结束后,展品原则上送还作者。如需进入市场运作,则按展品底价付款给送展者。未入选展品退还送展者。

征集展品截止至7月10日。地点:馆(莲社北路);联系人:陶瓷馆 朱山

景德镇将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委书记刘昌林发言称:景德镇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重振陶瓷雄风。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景德镇还对外发力,将推动陶瓷企业在海外建展销点进而走得更远。

一带一路连着江西与世界的两头

景德镇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景德镇千年不断的窑火,创造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文明符号,也是象征财富的世界“硬通货”:在世界各国知名的博物馆中,景德镇瓷器几乎都作为“镇馆之宝”占据显要位置。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看,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伊犁地区,在1976年出土了元代的青花碗和青花瓷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收藏的瓷器达1.2万件,其中有馆藏数量世界第一的元代青花瓷,充分证明了江西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在“南海一号”沉船上,出现大量的景德镇瓷器,有力地证明了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内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向北通过朝鲜、日本传到欧洲,走海上又通过南亚传到非洲,到明代,瓷器出口量超过丝绸,是当时为中国赢得白银最多的商品。”说起,刘昌林如数家珍。他说,基于这样的渊源,一带一路一方连着历史,一方连着未来,一方连着世界,一方连着江西、连着景德镇。

让陶瓷爱好者到景德镇“有寻根的感觉”

“我们将陶瓷编入了中小学生的教材。”刘昌林说,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景德镇打好开放基础,充分利用在景德镇的陶艺家和高校专业教师,编写教材,在当地中小学教育中加入陶瓷和国际化方面内容,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同时,大力发展手工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等陶瓷产业,并抓好陶瓷文化事业的传承发展,对老窑坊、老街区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其他国家的陶瓷元素,营造的“国际范”氛围。

刘昌林说,景德镇围绕陶瓷做了大量工作,要让中外陶瓷爱好者、生产者、陶艺家到景德镇“有寻根、朝圣的感觉”。

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去年底,刘昌林率团访问了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希望能密切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商贸往来,加强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刘昌林说,景德镇的设想是,积极推动当地陶瓷企业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在海外建展销点,再来投资办贸易公司、生产企业。“除了大力推介陶瓷产业,还可以学习斯里兰卡茶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工艺流程等等,带动景德镇茶产业的发展。”

刘昌林希望,把景德镇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支持景德镇建立国际化的陶瓷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也想依托陶瓷,打造网上的‘一带一路’。”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景德镇高标准打造陶瓷名坊工业园区


5月22日,景德镇市瓷局邀请了该市20多家中小型特色传统手工制瓷作坊企业代表齐聚陶瓷工业园区,实地参观了项目拟建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出席并讲话。

黄康明表示,为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精神,突出打好陶瓷这张主牌,把做出特色、品牌、效益,市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在陶瓷工业园区划拨200余亩土地,搭建特色传统陶瓷产业集聚平台,吸引我市传统手工制瓷发展态势好、实力较强的特色作坊企业相对聚集,树立标杆,共同打造名瓷名人名品名坊园。黄康明强调,目前我市传统手工制瓷业大多是以作坊形式存在,其中企业普遍存在公众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小、发展空间规模不大、地域环境分散等问题,导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特色不明显、产业不集中。此次名坊园的打造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做好园区的整体规划,严格把关入园企业,聘请专家进行考察论证,筛选优秀企业入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设陶瓷园区建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台商抢摊景德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设陶瓷园区建基础设施 近两年来台商抢摊景德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