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拟联手提价10%

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拟联手提价10%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5-20

陶瓷艺术。

12月3日召开的第二届福建陶瓷企业高峰论坛传出重磅消息:华泰、腾达、协进、协隆、恒达、南鹰、华盛等7家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掌门人联合签署一份倡议书,表示从明年起,产品价格将在原来基础上全面上调10%左右。

据悉,此次多家建陶企业联合发出提价倡议,是迫于目前资源紧缺,原材料、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压力,陶企的生产经营成本越来越大。

酝酿提价已久

近几年来,国内陶瓷行业饱受国际、国内政策和市场因素压迫。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引发原材料、燃料、运输成本等连锁上涨,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人紧缺也导致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率已经从原来的13%连续下调到现在的5%,使得陶瓷产品出口利润越来越薄。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等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全国其他陶瓷产区一样,福建陶瓷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已经大幅上升。也正因如此,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就已经喊出了涨价的口号。

而今年6月,在国内最大的陶瓷产区佛山,东鹏、鹰牌、新明珠、新中源等13家陶瓷企业,则已经率先发出提价倡议,上涨幅度在5%~15%。随后也引发了整个佛山产区陶瓷的全面提价。

“我们早就想提了,相比其他产区的提价步伐,我们算是晚一步了。”华盛陶瓷总经理林辉煌如是说。记者了解到,福建最早发出提价倡议的陶瓷企业原本并不包括华盛。但是,论坛举办当日,一看到同产区的其他企业已经发出倡议,林辉煌二话没说,当场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加入到这一联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则认为,现在整个陶瓷产业的利润空间已经缩小,福建强项外墙砖的市场也开始萎缩,“如果再不通过提价等方式来缓解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赚不到钱,没有利润谈什么品牌发展?还能拿什么去搞研发搞创新?”

带来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国内几大陶瓷产区之一,福建产的外墙砖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琉璃瓦产品则几乎垄断了全国市场。而本次达成提价联盟的陶瓷企业,也以生产外墙砖为主。当然,倡议发出以后,业内更为关注的则是提价能否真正落实到位,经销商是否会有所抵触。

以前单个企业因为成本增加而提价,往往会遭到经销商的抵制。而此次是由行业龙头发出提价倡议,福建产区的龙头企业几乎都加入了。而且佛山等国内其他产区提价已久,目前国内外能源上涨、原材料上涨等严峻事实又摆在面前,经销商也都熟知。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以外墙砖企业为主体的提价倡议,将会碰到的经销商阻力应该不会太大。而多家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肯定会严格按倡议的内容来执行,“这种微涨对消费者来说,并不会构成利益损害,甚至还会是一种利好,因为这样做会带来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福建华泰集团董事长吴国良则表示,几大龙头企业发出的倡议,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价,同时也是倡议企业要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过去行业内也存在着无序、混乱竞争的局面,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也偶有出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几个行业老大的带头,引导大家走向自律。”

据了解,几家带头企业在倡议提价的同时,也提倡企业要全面开展创新经营,加大对产品生产工艺和外观设计的创新力度,反对产品同质化,提倡产品差异化,反对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同时要响应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陶瓷生产体系。

撇开“小儿科”价格竞争

随着国家对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控制,以及节能减排提出的新目标,对于国内陶瓷产业来说,今后几年势必将进行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就介绍说,佛山已经提出了要在2008年底前关闭掉三分之二的陶瓷厂的目标。而对福建陶瓷产业来说,一些小而杂的陶瓷企业充斥市场,互相压价,无序竞争,不但使得福建单个陶瓷企业的品牌市场渗透力不够,也导致了整个产区的品牌形象不强。

不过,这一两年来,福建陶企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比如,虽然目前福建陶瓷产区还没有一枚“中国名牌”,但是据资料显示,今年全国申报“中国名牌”的37家建筑陶瓷企业中,福建企业就有9家,占到了近四分之一。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也恰恰说明了福建陶企品牌意识的崛起。

“如果能借这次涨价的机会,带动整个福建陶瓷产业向品牌塑造、品牌提升方向发展,其实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联盟提价或许能唤醒整个行业,不再进行“小儿科”般低层次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打造“品质、品牌、服务”这些核心竞争力,来加快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解读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篇


缺乏规模效应 没有头狼带领

核心提示 对于景德镇这样拥有大量中小型、家庭作坊式陶瓷企业的产业基地来说,龙头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龙头企业的缺位,让众多的企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日复一日地抄袭和拼价格战,最终一损俱损。如何找到一只头狼,是摆在众多景德镇人面前的现实命题。

当前,缺少规模效应,是制约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景德镇云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前列,但基本靠家庭作坊生产。景德镇2007年实现陶瓷产业总产值约42亿元,其中以生产艺术陶瓷为主的个体陶瓷作坊贡献16.3亿元的工业产值,占陶瓷总产值的39%。

国企瓷厂风光不再

自1996年景德镇国企改革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瓷厂已今非昔比。尽管企业的厂房和牌子都还在,但是工厂内部大多分解为一个个私人的小型作坊,组织架构较为松散,厂方的角色更像一个房东,只是收取租金和承包费用。根据相关报道,景德镇数千家陶瓷企业,绝大部分的年销售额都在500万元以下,能够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过百余家,而年销售额过亿的陶瓷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景德镇陶瓷股份公司是目前景德镇领军的日用瓷生产企业,曾经受到包括胡锦涛、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该公司是于1999年在景德镇市实施“强强联合”战略的背景之下成立的,其骨干力量是从当时市里各陶瓷企业抽调的。生产出了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APEC会议、江泽民和布什等重大工程和国家元首专用瓷,奠定了其作为景德镇甚至全国日用瓷生产龙头企业地位。2007年,陶瓷股份公司销售收入4000万元,上交税费91.16万元。

艺术陶瓷外来企业扬眉吐气

瓷器是中国老祖宗的发明,象征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曾是中国和世界其它文明交往的“代言人”,中国的英文“China”便是瓷器之意。可惜近百年来在国际上却仅由欧美品牌独领风骚。在当代,在中国的千年瓷都,真正为中国的瓷器扬眉吐气的,却是一家外来企业。

生产基地位于景德镇的法蓝瓷成立于2001年,是由在国际礼品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台湾企业家陈立恒创立的。成立翌年,法蓝瓷便锋芒初露,荣获“纽约国际礼品展首奖”。法蓝瓷独创了东方美学思考与西方新艺术(Art Nouveau)装饰风格,精致地表现出融合浮雕与雕塑的立体造型和浪漫梦幻的丰富色彩,获奖无数,并在全球拥有近6000个销售网点。自2006年起,法蓝瓷应邀进驻德国法兰克福商展(MesseFrankfurt Ambiente)永久展馆以及法国巴黎时尚家饰展(Maison & Objet)精品馆,成为首家获邀进驻的华人品牌。陈立恒先生也因此当选“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

建陶企业不足以撑场面

在建筑陶瓷方面,尽管景德镇已经引进了特地、金意陶、乐华等知名陶企,但这些企业目前都只把景德镇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其公司总部和营销中心仍设在佛山。景德镇本地的建陶生产企业只有3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鹏飞建陶。

景德镇市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是2000年3月成立的大型民营建陶企业,下属两个分厂,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厂房总面积5万平方米,年产建筑陶瓷2000万平方米。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优秀建材企业”、“江西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等荣誉称号。但是鹏飞建陶的年产值也不过2-3亿元人民币,和佛山等地的建陶巨鳄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鹏飞建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鹏飞”牌、“卡迪克”牌双拱连锁陶瓷瓦和“景赐坊”牌地面砖。“景赐坊”牌地面砖虽然现在已有6个规格300多种花面,但是渠道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本报的调查,只有安徽的合肥以及铜陵两地有经销商代理其产品。鹏飞牌的经销网点稍微多一点,在湖北黄石、江西宜春、浙江台州、江苏盐城以及景德镇本地都有代理点。

建筑陶瓷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近15% 新产品提价


今年以来,佛山陶瓷行业的原材物料、燃料大幅涨价,运输费用提价以及劳动力工资等费用增加,使建陶企业综合成本上升15%以上,以致不少建陶墙地砖企业都通过开发新产品提价,而且近期直接将瓷片价格提高5%,以缓解成本大幅涨价的压力。

作为陶瓷价格体系链的上游原料供应商首先遇到涨价的压力。广西宝丽石矿驻佛山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铁路、公路运输价格都不断上涨,从广西桂林运一吨经过初级加工的原料到佛山,每吨运费从过去年底的130元升价到180元至200元,公路运输价格由于不准超载也大幅提升。过去从广西矿山加工销售到佛山每吨原料的毛利约30至50元,现在提价是随行就市的微利经营,只有经营精品、高档稀缺原料才能赚到合理的利润。

作为生产销售喷雾塔粉料可以直接供货压制砖坯的三水区乐平陶瓷原料加工厂,今年以来也受到燃料、运费、泥沙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比去年同期增加成本20-30%。因此,卖给下游陶瓷企业的粉料实行“一对一”个性化的适销对路经营。抛光砖粉料从去年底每吨370元提高到430元;瓷片粉料也从每吨290元提升到320。该厂厂长黄运东告诉记者;尽管“度身定制”极大地提高了陶瓷坯料生产企业的管理难度,但乐平原料加工厂依然乐此不疲,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

色釉料企业也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各项费用涨价压力,大鸿制釉、中冠色釉料、康立泰颜料、金树林、格林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钴价从去年每吨30万元飙升到50万元,促使钴蓝等含钴系列色料大幅升价;用于陶瓷产品深加工装饰的金膏、金水也因金价升幅“水涨船高”,棕色系列、锆铁红系列、硼砂、硼酸也大幅升价,甚至连装载色料纸质包装箱、装载纳米防污剂的铁桶也分别升价1倍和50%,令下游墙地砖企业经受“雪上加霜”的严峻考验。

面对上游供应商大幅加价的压力,佛山骏仕、能强、宏陶等不少知名建陶企业三管齐下,一是通过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缓解成本剧增的压力,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增效对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利用的力度,三是大力开拓销售渠道加强销售终端策划,促进部分产品合理提价。4月底以来佛山瓷片实现顺利提价5%,堪称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强强联手 抢占陶瓷企业“蛋糕”


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飘荡在全球上空,浓浓的阴霾笼罩在国际市场中挥之不去。然而,正是这个契机使全球的目光盯向了中国市场,国内不少出口型的企业开始转战国内市场,作为中国第二大磷酸出口商的云南南磷集团也是其中之一。而南磷集团与广州雄泽贸易公司签下合作协议,则成为南磷集团正式进军国内的标志。

云南南磷集团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磷化工品的生产与出口,以其专业的形象立足于市场,蜚声中外。然而随着国际的市场的萎缩,该公司把目光转回国内。据获得该公司三聚磷酸钠产品代理权的广州雄泽贸易有限公司佛山负责人透露,其公司与南磷集团的“牵手”标志着南磷集团正式转攻国内市场。同时,该负责人还向记者进一步说明,三聚磷酸钠是陶瓷化工原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佛山是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南磷集团把佛山作为反攻国内的第一站无疑看中佛山陶瓷的巨大潜力以及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希望与佛山陶瓷行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而该公司与南磷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同样是看中了陶瓷行业这块“蛋糕”,期待通过与南磷集团的“强强联合”,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悉,广州雄泽贸易有限公司除了代理南磷集团的三聚磷酸钠产品外,还经营与陶瓷化工原料密切相关的水玻璃产品,并期盼与陶瓷企业有更多更为紧密的合作。

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大限逼近 同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


随着6月1日佛山13家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的大限一天天逼近,关于“涨价”的话题在业内外持续发酵。此次提价除牵动陶瓷企业、陶瓷经销商的神经之外,陶瓷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也纷纷对此事表达了看法。他们表示不会随着陶瓷企业提价而提价,但相信陶瓷企业的此次提价,将会给上游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提价是利好,商机将增加

作为国内最大的陶瓷机械设备供应商之一的科达机电对佛山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给予了肯定的表态。该企业副总经理吴跃飞认为,陶瓷企业的集体提价可以大大体现陶瓷设备的创新价值。他解释说,目前陶瓷企业过多地依赖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现成技术,例如目前的魔术师布料系统等,陶瓷企业上马该设备后,在完成产品的基本开发后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也就是因为陶瓷企业本身没有充分在该设备基础上进行有效研发。他认为目前陶瓷企业对于设备开发价值的利用率尚不到30%,可以说是“拿宝马当驴骑”,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他认为陶瓷企业此次提价后,就可以拿出合理的利润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中来,提升设备的创新价值。

佛山龙舟科技公司董事长张龙潭对陶瓷企业此次同声提价也给予了积极认可。他认为在目前陶瓷企业遭遇原材料上涨、环保政策收紧情况下,提价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他认为陶瓷企业的提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中的核心点就在于提价是一个综合工程,尤其是陶瓷产品在当中将扮演关键角色。他说,理由很简单,如果陶瓷企业只是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涨价,那么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如果能够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打破同质化局面,那么提价对于企业来说才显得顺其自然。所以他认为,陶瓷企业的整体提价最终必然会带来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巨大渴求,从而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大力调整,而对于陶瓷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而言,这当中必将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不会随之起舞但会继续观察

此次陶瓷企业大规模提价,并将提价幅度设定在5-15%之间,可见陶瓷企业提价机的决心与力度之大。那么陶瓷供应商会否“见猎心喜”,在提价上进行跟进,抑或也以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的方式携手提价?多家上游企业在记者采访中给出了否定答案:“我们不会随之起舞”。

科达机电副总经理吴跃飞在接受采访中明确表示科达机电不会跟进。他表示,陶瓷机械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所以更多是要通过规模化与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来消化成本,寻找利润。“当然,不排除让市场消化一点由于采购件如铝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绝大多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在管理上挖潜,在规模上出效益来进行消化”。吴跃飞说。

同样,佛山龙舟科技公司董事长张龙潭也表示不会提价。他认为作为技术提供商的服务重点在于如何为陶瓷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在价格上去动脑筋。他说,技术优秀了,企业愿意选择,价格自然就不是问题。他认为,此次提价将会为行业带来一些变化与震动,尤其会在未来影响到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这将是他们作为技术供应商进行持续关注的机会点所在。

青岛陶瓷企业拟应诉欧盟反倾销


欧盟已确定参照国为美国,对于中国陶瓷企业来说,美国与中国生产成本差异太大,要应对高达430%的倾销幅度,会十分被动。

近日,备受关注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又有新进展。经济导报记者获悉,欧盟委员会已于23日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来反倾销企业被抽样建议结果,包括青岛迪亚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迪亚”)在内的7家企业被抽中。

继印度、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之后,今年6月立案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又一次将中国陶企推上风头浪尖。因欧盟是中国不少企业的重要出口地,业内人士估计,此次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相较于以往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岛迪亚“准备充分”

根据欧盟委员会正式向中国瓷砖企业公布的反倾销企业被抽样建议结果,被抽到的4家集团公司是东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佛山简一陶瓷有限公司、青岛迪亚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CAYEMNE有限公司,涉及7家企业。按照要求,被抽样调查的集团公司应在37天内参加应诉,并提交相关调查问卷和市场经济问卷(统称“大问卷”),要通过强有力的财务数据证明出口欧盟的瓷砖产品不具有倾销行为。

由于欧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定参照国为美国,即以美国的陶瓷产品价格作为参照,来计算中国瓷砖在欧洲市场上的倾销幅度。照此计算,该幅度将高达430%。对于中国陶瓷企业来说,这场应对贸易壁垒的“战斗”形势已相当严峻。

对此,青岛迪亚出口部刘姓工作人员26日对导报记者表示,早在立案之初,公司就已经在为应诉做准备,“可以说准备得很充分了,对于结果也比较乐观。”

“虽然还有很多可变因素,但公司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应诉胜利,将损失减到最小。”青岛迪亚出口部孙姓经理表示,公司为这次被抽样调查做了充分准备,在此之前已提交了调查问卷,也聘请了欧盟瓷砖反倾销律师。同时,青岛迪亚是与佛山一家相关联的外贸公司一起参加应诉的,接到欧盟委员会抽样调查的通知后,青岛迪亚第一时间与该外贸公司取得联系,并进行了密切商谈,将在近日以最快速度将最完整资料提交给律师。

相关法律条文显示,参与应诉被抽样企业将获得各自的单独税率,未被抽样企业则获得被抽样企业税率的加权平均值。

行业协会应先抗辩

“选取美国作为参照国,这一点非常不合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范爱军认为,至少应该选择与中国陶瓷生产条件相接近的国家如土耳其、巴西作为参照国。“美国与中国生产成本差异太大,它们的劳动人力成本比中国高出太多。要应对高达430%的倾销幅度,中国陶企应诉会十分被动,获胜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对此,范爱军建议,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应该首先向欧盟进行参照国抗辩,以降低反倾销税率,为企业下一步的应诉铺路。

“不过,欧盟目前经济形势颇为堪忧,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影响着欧盟各国。自身企业开工不足,为拯救本国经济,欧盟一定会在应诉过程中设置重重障碍,中国陶企获胜的概率不容乐观。”范爱军坦言。

“要在这种国际纠纷中获胜,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肯定不够的。”范爱军建议,企业应该广泛寻找自己的利益相关体、利益共同体,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为应诉服务。

福建泉州建筑陶瓷行业再临“环保革命”


泉州陶瓷业曾有200多根烟囱林立,粉尘飞扬,这样的场景将在年底前全面结束。昨天上午,泉州市在南安官桥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建筑陶瓷行业铺开煤气脱硫技术,年底前未安装脱硫设施的企业,将依法被关闭。

据了解,泉州在上世纪90年代对建筑陶瓷行业“拔烟囱”、除粉尘后见效明显,此次是泉州市对建陶行业的第二轮集中治理。

泉州市目前有建陶企业200多家,主要分布在晋江和南安,其中晋江现有163家,南安有47家。据统计,泉州市二氧化硫排放源主要是企业的锅炉和窑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了67%,其中南安市占四成,晋江市占两成多。目前,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把泉州市建陶业的污染防治作为减排的重点。

据介绍,年底前完成治理和减排任务的企业,环保部门将给予补办相关手续的便利,未完成任务的企业,一律按市政府要求进行关闭拆除。同时,在此次脱硫减排工作中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陶瓷企业,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其中,南安市环保局表示,将拿出至少100万元奖励此次减排先进企业。

福建陶瓷企业阵痛中寻突破


7月21日,福建省福州市环保局公布了2014年福州市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环境行政处罚情况第二季度统计表”,共开出环境行政处罚罚单60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连吃多张罚单,涉及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等多方面问题,而其中陶瓷企业占了大多数。

随着今年环保实施力度的提高,陶瓷行业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加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等因素,陶瓷产业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难题。

陶瓷企业阵痛中寻突破

弊端凸显

福建省是我国四大陶瓷产区之一,2013年福建建筑陶瓷工业总产值463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晋江、德化、闽清是三大陶瓷产地。据了解,虽然陶瓷产业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但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给当地造成很大困扰,落后的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灰天”、“黑河”一度成为一些地方受污染严重程度的真实写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陶瓷行业历来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逐步深化的进程中,陶瓷产业的环保压力成本将提高。“产业结构矛盾较突出,低档产品比重偏大,由于利润低,许多企业对价格变化敏感,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

据了解,在德化陶瓷企业中,依靠对方提供样品,加工产品用于出口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搞样品开发、技术研发的企业较少,其中日用瓷以中低档为主,受成本上涨影响严重。

此外,福建陶瓷企业的规模集中度不高、品牌实力不强。闽清县目前仅有一家企业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获得省市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也不多,多数企业产品没有定价权,一部分企业还贴牌销售。以外向型为主的德化传统陶瓷业,虽然每年的产量都是用几十亿来计算,但是相对产量,产值却少得可怜。

福建陶瓷行业还存在着新产品储备少、产品更新慢、高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用工紧张、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面临新兴陶瓷产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艰难技改

闽清有一家陶瓷企业每年缴纳税收100多万元,但县领导视察后,坚决要求改造或关停。100多万元,对于山区县闽清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问题的关键是,这家企业的生产线依然使用高污染的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

闽清县环保局局长黄维江向记者解释说,使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含酚废水、煤焦油等,是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可以替代的清洁能源是天然气。

为解决目前闽清陶瓷发展面临的问题,县政府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质量品牌、改燃降耗、转型升级等方面下了大工夫。从2009年开始,闽清县政府出台了鼓励陶瓷企业特别是建筑陶瓷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生产的方式,并对采用以天然气作燃料的企业给予补助。2012年,闽清县专门成立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工业大气污染整治规划》和《建陶业污染综合整治》。高峰时期,闽清的建筑陶瓷企业曾达到252家,经过不断整治、关停、转产,目前只剩下42家。

在环保面前,技改成了陶瓷企业的唯一出路。在政府推出的“限改令”中,无一例外,天然气已成为推行清洁能源生产的首选。然而,改用天然气后,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此前生产1平方米内墙砖,燃料成本约4.2元,改用天然气后提高到5.9元。”闽清一家陶瓷企业负责人说,仅此一项,企业一年增加的成本就达近千万元。

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8年的老牌企业,也是第一家响应政府改燃号召的建陶企业。该公司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煤改气”,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二氧化硫360吨。“改燃后,一年要增加1000万元的燃料费,这倒逼企业从技术上找效益。”公司总经理吴武业表示。

转型“加减法”

为了生存发展,技改后,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市场定位。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实施余热回收、电机变频改造、窑炉技改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淘汰低端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想尽办法打入中高端市场。目前,该公司年产量达600万平方米,一半以上出口。

业内人士指出,福建陶瓷产业还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凭借着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率的发展模式牟取利润。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等压力下,这些比较优势已不再明显,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针对产品低端化严重问题,闽清县提出“瘦身强体”的思路,即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深度治理环境污染,逐步淘汰规模小、效益低的建陶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走差异化路线,提升产品档次;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福建省陶瓷协会工作人员说,当前情况下,陶瓷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进一步扶强扶优。要加大整合力度,鼓励企业走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的路子,组建松散、半松散的企业集团,或进行引资嫁接,或直接引资组建大型集团公司,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

福州市陶瓷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康明山介绍,当前行业技术难题包括重点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陶瓷窑炉节能技术、煤气发生炉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粉尘综合治理技术、低温烧成技术研究、新型高温隔热材料的研究开发等技术等。通过技术对接及时破解行业技术难题,对福建陶瓷产业实现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在环保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福建省陶瓷企业出口压力不断加大


迅:近日记者从福建省外经贸厅和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获悉,历时一年多的欧盟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欧盟日前作出终裁,宣布自本月16日起,对原产地为中国的陶瓷餐具征收13.1%至36.1%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一税率较之前的有较大幅度下降。不过,不仅是欧盟,印尼、墨西哥、巴西等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侵袭而来,福建省陶企出口压力在不断加大。所幸的是,记者也了解到,福建省一些陶企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反倾销。

福建省陶瓷餐具出口四面受敌

记者了解到,去年2月,欧盟对我国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福建省近200家企业涉案,案件总额达4213万美元。在福建省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福建省共有58家企业积极参与应诉,在初裁中取得了26.6%的有利税率,其中德化协发光洋陶瓷企业单独聘请律师全程应诉,初裁时获得了17.6%的最低税率,并有望在终裁中继续赢得低税率,而其余未应诉企业则被视为不配合企业,将被裁以36.1%的最高税率。

省外经贸厅表示,此次终裁税率相对初裁最高58.8%的税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将对福建陶瓷企业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欧盟作为福建省日用陶瓷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12年全省共有208家相关出口企业,出口总额4095万美元,同比下降2.79%;而今年的下降幅度更大,今年一季度,仅出口590万美元,同比下降39.61%。目前也不乐观,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市场需求下降明显,再加上欧盟将对华陶瓷餐具征收反倾销税,相关进口商下单谨慎,福建省出口欧盟的陶瓷产品下降了两三成。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说,福建省积极参加应诉的陶瓷企业仍能保住欧盟市场,维护了自身的出口利益。福建省一些企业反映,企业积极参加应诉后客户及出口量相对稳定,但也有企业说,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业本身利润就低,加之被征收反倾销关税,企业利润所剩无几。而对其他未参加应诉的企业来说,将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结果可能将是退出欧盟市场。

福建省陶企出口面临的压力不仅是来自欧盟,记者采访获悉,印尼、墨西哥、巴西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福建省日用陶瓷餐具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其中巴西的涉及福建省企业66家;还有本月2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对华陶瓷餐具反倾销案初裁公告,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进行反倾销调查,对于价格低于每公斤2.58美元的,征收海关进口单价与此参考价之间的差价,征收差价程度不得超过墨调查机关为每家应诉出口商确定的倾销幅度。

部分陶瓷企业有效地规避了反倾销

“近年来,我国陶瓷产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分析,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陶瓷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主要出于内外市场方面的原因,还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行业准入门槛低,这也助长企业恶性竞争等。另外,对我国陶瓷企业来说,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差,技术水平落后,许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差,产品更新换代慢,结构不合理,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中高档产品比例不高,这是福建省企业连连中招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省外经贸厅表示,虽然国外连连掀起的反倾销案压缩了福建省企业的市场空间和盈利水平,出口总量也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反倾销又将推动福建省陶瓷行业转型升级,一批研发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生产企业将借势提升其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的地位。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说,此次墨西哥对华陶瓷餐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福建省3家龙头企业就未被征收反倾销税,主要原因是这3家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均高于墨调查机关规定的2.58美元/千克。据调查,这些企业主要通过加强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加强品质管理,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规避了陶瓷反倾销。由此可见,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是规避反倾销的有效途径。据了解,为了让福建省陶瓷企业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转型升级,福建省几大部门下月初将再次召集陶企开展反倾销方面的培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拟联手提价10%》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拟联手提价10%》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