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大限逼近 同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

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大限逼近 同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5-02

陶瓷艺术。

随着6月1日佛山13家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的大限一天天逼近,关于“涨价”的话题在业内外持续发酵。此次提价除牵动陶瓷企业、陶瓷经销商的神经之外,陶瓷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也纷纷对此事表达了看法。他们表示不会随着陶瓷企业提价而提价,但相信陶瓷企业的此次提价,将会给上游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提价是利好,商机将增加

作为国内最大的陶瓷机械设备供应商之一的科达机电对佛山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给予了肯定的表态。该企业副总经理吴跃飞认为,陶瓷企业的集体提价可以大大体现陶瓷设备的创新价值。他解释说,目前陶瓷企业过多地依赖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现成技术,例如目前的魔术师布料系统等,陶瓷企业上马该设备后,在完成产品的基本开发后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也就是因为陶瓷企业本身没有充分在该设备基础上进行有效研发。他认为目前陶瓷企业对于设备开发价值的利用率尚不到30%,可以说是“拿宝马当驴骑”,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他认为陶瓷企业此次提价后,就可以拿出合理的利润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中来,提升设备的创新价值。

佛山龙舟科技公司董事长张龙潭对陶瓷企业此次同声提价也给予了积极认可。他认为在目前陶瓷企业遭遇原材料上涨、环保政策收紧情况下,提价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他认为陶瓷企业的提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中的核心点就在于提价是一个综合工程,尤其是陶瓷产品在当中将扮演关键角色。他说,理由很简单,如果陶瓷企业只是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涨价,那么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如果能够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打破同质化局面,那么提价对于企业来说才显得顺其自然。所以他认为,陶瓷企业的整体提价最终必然会带来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巨大渴求,从而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大力调整,而对于陶瓷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而言,这当中必将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不会随之起舞但会继续观察

此次陶瓷企业大规模提价,并将提价幅度设定在5-15%之间,可见陶瓷企业提价机的决心与力度之大。那么陶瓷供应商会否“见猎心喜”,在提价上进行跟进,抑或也以陶瓷企业集体提价的方式携手提价?多家上游企业在记者采访中给出了否定答案:“我们不会随之起舞”。

科达机电副总经理吴跃飞在接受采访中明确表示科达机电不会跟进。他表示,陶瓷机械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所以更多是要通过规模化与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来消化成本,寻找利润。“当然,不排除让市场消化一点由于采购件如铝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绝大多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在管理上挖潜,在规模上出效益来进行消化”。吴跃飞说。

同样,佛山龙舟科技公司董事长张龙潭也表示不会提价。他认为作为技术提供商的服务重点在于如何为陶瓷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在价格上去动脑筋。他说,技术优秀了,企业愿意选择,价格自然就不是问题。他认为,此次提价将会为行业带来一些变化与震动,尤其会在未来影响到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这将是他们作为技术供应商进行持续关注的机会点所在。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佛山陶瓷协会牵头泰国建厂 企业观望居多


在中国陶瓷行业频频遭遇全球反倾销“围攻”已成常态的年代,再谈海外设厂似已不再新鲜。但与过去陶瓷企业单打独斗海外设厂不同,这次佛山市陶瓷协会欲以抱团的力量,在泰国搭建起7000亩的工业园,希望吸引佛山陶瓷企业挺进东南亚设厂。

4日,记者从佛山陶瓷协会获悉。从去年开始传的沸沸扬扬的佛山泰国陶瓷工业园,目前已锁定在泰国查春宵府国道16~17公里处的7000亩地作为陶瓷工业园。佛山市陶瓷协会会长戴一民向本报记者透露,“已经交付了土地订金,基本确定了地块,现在正着手申报各项扶持基金。”

规避反倾销:开辟海外市场

“选择在海外开厂,不外乎是为了争取当地市场、降低成本、或者提升产品的制造水平。”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初阳说道。

对于这次在泰国建立陶瓷工业园,佛山市陶瓷协会副会长黄希然认为,东南亚历来是佛山陶瓷出口的主阵地。“现在国内的陶瓷供大于求,深陷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需求疲软,如果选择到泰国设厂,既能规避海外各地的反倾销,也有助于开辟当地的市场。”

那缘何钟情于泰国呢?从市场的角度看,黄希然表示,以佛山的建筑陶瓷出口东南亚的量看来,亚洲国家占到了7个,其中泰国排到了第五名。“在当地设厂的话,我们的设想是,产品30%销到泰国本地,70%销售到东盟周边国家。”

近年来,中国人力成本逐步攀升造成企业成本压力倍增。耐克和阿迪达斯更是先后关闭在中国的代工厂,转而“东南亚”飞,选择在越南等地办厂。

从佛山陶瓷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主要的生产成本看来,佛山一位劳动力月收入为2000~3000元,而在泰国只需要1500~1800元。而像水、电、天然气、运输费用等,泰国都比佛山低30%甚至更多。但记者注意到,而陶瓷主要原材料成本上,长石和粘土的价格,泰国当地比佛山的均价高150元以上。

“如果佛山有陶瓷企业进驻的话,将以陶瓷企业买地的方式。”黄希然表示,泰国的陶瓷工业园初步设想可容纳15家企业,50条生产线。目前的投资方包括来自中国和泰国的企业,但他表示不便透露具体公司名。

多次试水:陶瓷企业设厂一直没出国门

与佛企龙头老大美的近几年来的生产基地战略扩张从国内向全球延伸的势头相比,佛山的陶瓷企业在近几年对海外市场的拓展仍然停留于出口层面,在战略布局方面没有企业走出国门。

新中源在去年于迪拜设立了销售分公司,但基于当地陶瓷原料需进口的原因,新中源陶瓷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霍锦祥曾对记者表示,并不适合于建立生产基地,虽曾透露公司一直在考虑海外设厂,但未有寻找到合适的地方。

而东鹏陶瓷在前年也曾尝试过在意大利设分公司,以销售点的方式,为设厂铺路,但最后表示“条件不成熟”,暂不考虑设厂。佛山雅士高夫陶瓷去年年底高调宣布,以入股的方式,与法国MPS艺术设计机构、韩国进荣集团合作,在西班牙设厂。

“我们很少参与到西班牙分厂的管理,更多是以当地的合作伙伴为主。”雅士高夫陶瓷董事长陈彦斌坦言,如果以一家企业之力到国外设厂,遇到的问题很多。“在西班牙设厂,是为了借用当地的品牌影响力,但生产的成本很高,必须走高端路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可以认为我们并非自己到海外设厂。”陈彦斌说道。

“温州有很多陶瓷企业早已经在伊朗等地设厂。”佛山市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柳云鹤表示,这些温州陶瓷企业在国外的工厂经营情况,从目前向中窑购买的产品情况看,“至少还不断在购进生产设备的。”

海外设厂:本土陶瓷企业观望情绪浓

近五年来,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然而由于遭遇国内经济调控、海外需求萎缩,又纷纷收缩战线。在这种背景下,由行业协会牵头到泰国抱团设厂,佛山陶瓷企业是否会感兴趣呢?

“现在国内的生产成本、通胀压力,国外反倾销确实是很大的压力。”广东汇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发明表示,目前企业在国内的布局很成熟,东南亚对自身的出口输出量并非很大,“一旦走出去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我们还处于观望状态。”

“你要考虑自己在当地的市场情况。”陈彦斌认为,泰国目前的陶瓷行业还不发达,市场的容量并不大,而且产业配套、政局变动等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外面设厂的风险很大。”

蔡初阳则直言,“东鹏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他表示,海外设厂只是规避反倾销的方法之一,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但是从国外企业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看来,他们也是采取抱团的方法进入中国,以减少政策等风险。

他认为,对于一些外向型,为了规避反倾销的陶瓷企业也可考虑,但东鹏更多是立足在把国内的优势做好的基础上,真正寻找到国外的新优势,才会考虑海外设厂,“如果真正考虑海外设厂,我们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准备吧。”

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拟联手提价10%


12月3日召开的第二届福建陶瓷企业高峰论坛传出重磅消息:华泰、腾达、协进、协隆、恒达、南鹰、华盛等7家福建建筑陶瓷龙头企业掌门人联合签署一份倡议书,表示从明年起,产品价格将在原来基础上全面上调10%左右。

据悉,此次多家建陶企业联合发出提价倡议,是迫于目前资源紧缺,原材料、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压力,陶企的生产经营成本越来越大。

酝酿提价已久

近几年来,国内陶瓷行业饱受国际、国内政策和市场因素压迫。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引发原材料、燃料、运输成本等连锁上涨,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人紧缺也导致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率已经从原来的13%连续下调到现在的5%,使得陶瓷产品出口利润越来越薄。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等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全国其他陶瓷产区一样,福建陶瓷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已经大幅上升。也正因如此,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就已经喊出了涨价的口号。

而今年6月,在国内最大的陶瓷产区佛山,东鹏、鹰牌、新明珠、新中源等13家陶瓷企业,则已经率先发出提价倡议,上涨幅度在5%~15%。随后也引发了整个佛山产区陶瓷的全面提价。

“我们早就想提了,相比其他产区的提价步伐,我们算是晚一步了。”华盛陶瓷总经理林辉煌如是说。记者了解到,福建最早发出提价倡议的陶瓷企业原本并不包括华盛。但是,论坛举办当日,一看到同产区的其他企业已经发出倡议,林辉煌二话没说,当场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加入到这一联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则认为,现在整个陶瓷产业的利润空间已经缩小,福建强项外墙砖的市场也开始萎缩,“如果再不通过提价等方式来缓解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赚不到钱,没有利润谈什么品牌发展?还能拿什么去搞研发搞创新?”

带来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国内几大陶瓷产区之一,福建产的外墙砖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琉璃瓦产品则几乎垄断了全国市场。而本次达成提价联盟的陶瓷企业,也以生产外墙砖为主。当然,倡议发出以后,业内更为关注的则是提价能否真正落实到位,经销商是否会有所抵触。

以前单个企业因为成本增加而提价,往往会遭到经销商的抵制。而此次是由行业龙头发出提价倡议,福建产区的龙头企业几乎都加入了。而且佛山等国内其他产区提价已久,目前国内外能源上涨、原材料上涨等严峻事实又摆在面前,经销商也都熟知。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以外墙砖企业为主体的提价倡议,将会碰到的经销商阻力应该不会太大。而多家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肯定会严格按倡议的内容来执行,“这种微涨对消费者来说,并不会构成利益损害,甚至还会是一种利好,因为这样做会带来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福建华泰集团董事长吴国良则表示,几大龙头企业发出的倡议,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价,同时也是倡议企业要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过去行业内也存在着无序、混乱竞争的局面,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也偶有出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几个行业老大的带头,引导大家走向自律。”

据了解,几家带头企业在倡议提价的同时,也提倡企业要全面开展创新经营,加大对产品生产工艺和外观设计的创新力度,反对产品同质化,提倡产品差异化,反对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同时要响应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陶瓷生产体系。

撇开“小儿科”价格竞争

随着国家对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控制,以及节能减排提出的新目标,对于国内陶瓷产业来说,今后几年势必将进行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就介绍说,佛山已经提出了要在2008年底前关闭掉三分之二的陶瓷厂的目标。而对福建陶瓷产业来说,一些小而杂的陶瓷企业充斥市场,互相压价,无序竞争,不但使得福建单个陶瓷企业的品牌市场渗透力不够,也导致了整个产区的品牌形象不强。

不过,这一两年来,福建陶企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比如,虽然目前福建陶瓷产区还没有一枚“中国名牌”,但是据资料显示,今年全国申报“中国名牌”的37家建筑陶瓷企业中,福建企业就有9家,占到了近四分之一。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也恰恰说明了福建陶企品牌意识的崛起。

“如果能借这次涨价的机会,带动整个福建陶瓷产业向品牌塑造、品牌提升方向发展,其实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联盟提价或许能唤醒整个行业,不再进行“小儿科”般低层次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打造“品质、品牌、服务”这些核心竞争力,来加快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筑陶瓷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近15% 新产品提价


今年以来,佛山陶瓷行业的原材物料、燃料大幅涨价,运输费用提价以及劳动力工资等费用增加,使建陶企业综合成本上升15%以上,以致不少建陶墙地砖企业都通过开发新产品提价,而且近期直接将瓷片价格提高5%,以缓解成本大幅涨价的压力。

作为陶瓷价格体系链的上游原料供应商首先遇到涨价的压力。广西宝丽石矿驻佛山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铁路、公路运输价格都不断上涨,从广西桂林运一吨经过初级加工的原料到佛山,每吨运费从过去年底的130元升价到180元至200元,公路运输价格由于不准超载也大幅提升。过去从广西矿山加工销售到佛山每吨原料的毛利约30至50元,现在提价是随行就市的微利经营,只有经营精品、高档稀缺原料才能赚到合理的利润。

作为生产销售喷雾塔粉料可以直接供货压制砖坯的三水区乐平陶瓷原料加工厂,今年以来也受到燃料、运费、泥沙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比去年同期增加成本20-30%。因此,卖给下游陶瓷企业的粉料实行“一对一”个性化的适销对路经营。抛光砖粉料从去年底每吨370元提高到430元;瓷片粉料也从每吨290元提升到320。该厂厂长黄运东告诉记者;尽管“度身定制”极大地提高了陶瓷坯料生产企业的管理难度,但乐平原料加工厂依然乐此不疲,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当务之急。

色釉料企业也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各项费用涨价压力,大鸿制釉、中冠色釉料、康立泰颜料、金树林、格林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钴价从去年每吨30万元飙升到50万元,促使钴蓝等含钴系列色料大幅升价;用于陶瓷产品深加工装饰的金膏、金水也因金价升幅“水涨船高”,棕色系列、锆铁红系列、硼砂、硼酸也大幅升价,甚至连装载色料纸质包装箱、装载纳米防污剂的铁桶也分别升价1倍和50%,令下游墙地砖企业经受“雪上加霜”的严峻考验。

面对上游供应商大幅加价的压力,佛山骏仕、能强、宏陶等不少知名建陶企业三管齐下,一是通过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缓解成本剧增的压力,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增效对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利用的力度,三是大力开拓销售渠道加强销售终端策划,促进部分产品合理提价。4月底以来佛山瓷片实现顺利提价5%,堪称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当阳陶瓷工人与企业签工资集体协议


7月24日,湖北首家陶瓷行业工会联合会——当阳市陶瓷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大会现场,在当阳市总工会的见证下,当阳市陶瓷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黄天唤代表全市45家陶瓷及其配套企业,与企业主代表刘春华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

协议协定,职工月工资不低于950元;职工月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企业盈利年增长10%,职工工资不得低于6%;职工生活、电话、交通、以及夜班、高温等津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到位。

目前,当阳陶瓷行业的就业职工有16392人。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4亿元,占该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7%,上缴税金0.54亿元,已经成为该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当阳市总工会根据社会调查,提出了“员工工资应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的意见,经过企业与工会、职工代表反复讨论,出台了当阳陶瓷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合同书。

“以后,每个月发多少工资,老板也得听我们工人的意见。工资发放按时、足额,工作更舒心。”湖北楚瓷建材有限公司员工岳俊杰高兴地说。

泰国陶瓷反倾销或下月终裁 佛山陶瓷企业态度乐观


起于去年12月的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在今年8月实地核查后,泰方或将于下月初宣布“终裁”结果。昨日(9月27日),记者从佛山涉案企业获知上述消息。

“泰国商业部派的人在8月就已经结束了实地核查。原计划是9月底宣布初裁结果,但是很有可能拖延到10月初。”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军说,泰方的实地核查行动“缓慢”,原定于9月的初裁被拖延到10月。

今年1月,泰国商业部外贸厅确定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佛山高明顺成陶瓷有限公司和佛山英超陶瓷有限公司4家公司为抽样调查企业。因此泰方的实地核查全部集中在佛山。

记者从新润成、顺成获得证实,泰方的财务核查已经完毕。“和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财务核查不同,泰方对财务数据追究得比较细。”宏陶和顺成的代理律师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的唐从容表示,泰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像美国会抓住一些财务外的问题不放。

谢军表示,宏陶对反倾销的结果持乐观态度,宏陶实地考察宏陶产品在泰国的市场属于高端产品地位,因此即使关税很高,宏陶产品出口仍然有利润空间。

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国外企业谋扩张


“楼市调控”、“库存严重”、“原料涨价”、“反倾销”、“限电停产”、“节能减排”......进入2011年,国内陶瓷企业就面临众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直到2011年年底,不少企业都纷纷制定一系列的过冬招数以自救,希望能够保存实力等待明年行业春天的到来。但与此同时,国外陶瓷大鳄则无视国内陶瓷企业遇到的困境,反而纷纷在这个冬巨额在国内投资生产基地。同样一个市场环境,国内国外陶瓷企业截然不同的做法让不少企业开始深思,明年行业春天到来时,新的仗应该怎么打。

严冬要保命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2011年,全国建陶产业提前“入冬”,楼市调控对销售的打压,各地对华瓷砖反倾销也加重了市场的压力,生产原料不断涨价,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压力,众多龙头企业都不得不停窑减产度日。

据报道,山东淄博、四川夹江、云南易门等陶瓷产区出现停产,大批企业倒闭,就连老牌陶瓷产区佛山也受不住内外压力,据统计目前已有八成企业已经开始关停部分生产线。

面对不容乐观的市场现状,低端企业使出“价格战”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能够减缓销售部景气的现状,但并非降价就可以卖得出去,市场的实际需求量是有限的,产能过大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业内人士分析价格战并不能让企业走出困境,相反这一现象一旦持续,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做品牌的企业则不断加快新品的更新速度,据介绍是因为新品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接近年底,不少品牌企业还陆续制定明年的品牌推广计划,希望能通过媒体宣传让品牌和产品价值最大化,好让市场回暖抢占最大的份额。但这一举措也引来不少担忧,若是企业不当或过度投入到宣传中,给企业带来的是巨大的浪费。

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年底总结市场需求,改善企业产品结构和管理体系。据维可陶卫浴营销总经理陈志源在接受网易家居专访时就介绍,未来维可陶卫浴将生产出更多适用于中低端市场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以更好地占有市场。

熊市好占市国外陶瓷企业谋扩张

就在这厮国内企业不断想办法“保命”求生存的时候,国外两家大头企业则不约而同地在国内大施拳脚,似乎想用行动证明“熊市占市”的说法,趁市场低迷加紧扩张。

据报道,11月8日美国科勒(Kohler)公司在济南高调宣布,淄博科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淄博科勒)在淄博正式投产。该项目占地面积达700亩,一期投资9600万美元,总投资2.6亿美元,是科勒计划在亚洲打造的最大陶瓷工厂。而日本骊住集团已在法库县建设伊奈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9亿元,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4月份投产。

在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时机,科勒和伊奈逆势而为的举措引来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在很多人眼里,觉得外国品牌在国内投资生产线是一种扩张,但我认为他们的投资只来源于他们公司自身的压力,”陈志源认为,法库等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比佛山的成本最少要少三分之一,若投资成功的话北方市场的物流会大大降低。“所以我认为他们这个举措只是企业减少自身压力的一个做法。”

陈志源直言,在伊奈科勒的立场上,我支持他们在这个时候扩充生产线。“因为有一句话,叫熊市占市,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占领市场。”目前国内陶瓷行业还没有出现能垄断市场的企业,所以科勒和伊奈有能力去做一个行业的统治者和带头人。在暴风雨来临时,企业内部去做调整时期是非常适合的,在这个时候去投资扩充产能,等以后市场回暖,企业硬件设施会比其他企业走得更前面,到时他也能快人一步地做好产品营销了。

市场不怕竞争有压力才能走得更前

纵观几次行业寒冬,国内企业的发展节奏总是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国内经济宏观面的变化,决定了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生命线的走势,大环境好,企业发展快马加鞭,大环境差企业就跟着“猫冬”。所以,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是投资热以及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而在低谷时期则到处是闲置乃至等待并购的产能。

在这一方面,国外品牌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要远远小于国内品牌。而科勒和伊奈在国内扩充生产线的做法也许对国内品牌的冲击没有想象中的大。陈志源认为,对国内品牌企业来讲,不应该因为国外品牌到国内建厂而感到有压力,因为目前国内市场空间还非常的大。不管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没有一家能占到销售总量的6%。“所以说企业不应该去怕竞争对手,应该想着怎么去抢市场份额。”陈志源希望目前国内市场能出现强者企业,能带领其他品牌企业发展,让我们在压力里面成长。

陶瓷企业是否暴利经营


‘国庆期间在某陶企看的砖只打八五折,现在这些砖都变成打五折或者三折了,这家企业真是暴利经营。’近日有消费者抱怨,认为陶瓷企业在经营上有暴利之嫌。

消费者称,早在去年国庆期间,多次采购后,特意留意了这家企业的墙砖和地砖。‘当时店员告诉我,××是品牌货,最多只能打八五折。’

前几天,这位消费者路过××陶瓷总店的时候,她大吃一惊。××陶瓷在狂打折,原来500多元/片的地面砖,现在只要300多元/片。‘同样的产品,差价如此之大,真是不敢想像。能令人信服的解释是,××瓷砖是暴利经营。’

笔者在某建材卖场陶瓷销售区发现,××陶瓷的折扣是最低的,而且涉及的产品系列非常多,比如一款800×800的地面砖原价300余元/片,现在变成了160余元/片。

在××陶瓷总店内,一位店员表示,目前××是在清仓洗货,所以价格非常低,平常基本上不可能以这个价格销售。在该店内,笔者还看到了1.98元/块的瓷砖,原价标注是9元多。

商家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在消费者看来,陶瓷用如此之大的差价来搞促销,最大的一种可能是,平时是在暴利经营。即使促销低于成本价,其平时所赚的钱除弥补促销差价后仍会绰绰有余;而如若促销价是高于成本价的,那么说明其平时的售价更是暴利。

据了解,有不少品牌的瓷砖往往是打5折甚至更低销售出去的,即便如此,商家仍有可观的利润。

大陶瓷企业新建基地 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继上半年佛山陶瓷厂家集体北移西进建立新生产基地后,近日,盘踞杭州15年有余的诺贝尔陶瓷也走上了西进之路——移师江西九江。据了解,诺贝尔此番为新厂投资15亿元,新厂建成后将使江西九江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位于河北唐山、以洁具闻名市场的惠达陶瓷也将生产基地扩大了1000多亩,引进了十余条建陶生产线,做起瓷砖生产、销售业务。知名陶瓷生产企业西进北移、扩大生产基地,将促使陶瓷行业的竞争更加惨烈。

据了解,此前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福建、山东、四川等地,但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最重要的是国家加大对沿海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导致租地成本大幅上扬使得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用地优惠较多的西部或北部地区。

在杭州的人力、土地、燃料、原料成本将比江西地区高出几倍,诺贝尔瓷砖去年就在西部或北部物色新产业基地,直到今年才完成。新建成的生产基地不仅满足了高市场需求,也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迫于综合成本的上涨,陶瓷企业必须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而惠达陶瓷凭借1000亩的瓷砖生产基地、十余条国际化的生产线及先进的管理技术也将给整个瓷砖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毕竟惠达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不过,惠达进军瓷砖领域略显突然,其究竟能运转如何还是未知数。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佛山陶瓷集体北移还是诺贝尔大力西进或是惠达扩建,无一不是国内响当当的陶瓷品牌在运作,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陶瓷企业只能在高地价、高人力、高原材料等高成本的传统生产基地继续勉强维持,他们生存的砝码往往就是缩减材料、降低价格以维持平稳销量,已经降低生产成本的中、高档瓷砖品牌必然带领整个行业走出恶性的低价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将越来越艰难。

银联信分析:成本上升,导致运营成本加大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最重要的是国家加大对沿海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导致租地成本大幅上扬使得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用地优惠较多的西部或北部地区。

当前部分陶瓷企业已经使用天然气,但陶企还是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现今柴油供应紧张,对生产企业影响较大。

环保压力大,出口退税减小

7月1日,陶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8%调整为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5%。加上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陶瓷产品出口的利润被一再打压。

“节能减排”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后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压缩,以及对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决心投入之后的成本增加,一方面是陶瓷生产的原材料开始持续涨价,重重压力之下的陶瓷企业显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不少瓷砖制造商投放市场的抛光砖新产品,很多不过是在之前的产品上变换一下形式而已,有的甚至仅仅是换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实在找不出与前属产品的具体区别,因而都与研发创新无关。这恐怕也是目前国内抛光砖制造领域同质化问题严重的根源之一。在瓷砖制造业频推新品这种虚热的表象之下,企业新推的产品真正在技术、工艺及概念包装上保有系统性、连续性、创新性的企业实在太少。生产同质化严重,缺乏研发创新。

陶企竞争重心向品牌竞争过渡

中国陶瓷行业在经历了品牌无意识的卖方市场之后,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买卖双方力量对比陡变。在历经拼价格、斗颜色和款式、比售后服务这些低层次的竞争之后,多数经销商走上了品牌制胜的道路——以品牌去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去打造陶瓷产品的独特魅力,以品牌去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随着陶瓷终端市场的发育日渐成熟,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逐渐凸显。因此,陶瓷企业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创立品牌,通过品牌推广来确立自己在陶瓷行业中的地位。

银行策略分析:

随着陶瓷终端市场的发育日渐成熟,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逐渐凸显。行业又经历了节能环保、原材料成本、油价高企等等问题,行业中一些大企业,逐渐扩大产能,扩大生产线,向西部转移,以减少成本和环保压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小型企业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对待中小类型的企业银行要保持警惕的态度,要严把信贷质量。加强贷前审查。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对贷款人以及担保人的资信进行详细、审慎地审查,尽量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作为贷款目标客户;对企业的市场和产品经营进行详细了解。利用现有信用体系。利用银行已经具有的内部信贷控制体系,在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已有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尽量分散贷款风险,防止风险的集中。银行资金应重点关注企业品牌与科技创新,附加值高的、品牌形象好的企业应成为银行的信贷热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大限逼近 同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大限逼近 同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