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国外企业谋扩张

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国外企业谋扩张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12

陶瓷艺术。

“楼市调控”、“库存严重”、“原料涨价”、“反倾销”、“限电停产”、“节能减排”......进入2011年,国内陶瓷企业就面临众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直到2011年年底,不少企业都纷纷制定一系列的过冬招数以自救,希望能够保存实力等待明年行业春天的到来。但与此同时,国外陶瓷大鳄则无视国内陶瓷企业遇到的困境,反而纷纷在这个冬巨额在国内投资生产基地。同样一个市场环境,国内国外陶瓷企业截然不同的做法让不少企业开始深思,明年行业春天到来时,新的仗应该怎么打。

严冬要保命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2011年,全国建陶产业提前“入冬”,楼市调控对销售的打压,各地对华瓷砖反倾销也加重了市场的压力,生产原料不断涨价,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压力,众多龙头企业都不得不停窑减产度日。

据报道,山东淄博、四川夹江、云南易门等陶瓷产区出现停产,大批企业倒闭,就连老牌陶瓷产区佛山也受不住内外压力,据统计目前已有八成企业已经开始关停部分生产线。TAOci52.Com

面对不容乐观的市场现状,低端企业使出“价格战”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能够减缓销售部景气的现状,但并非降价就可以卖得出去,市场的实际需求量是有限的,产能过大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业内人士分析价格战并不能让企业走出困境,相反这一现象一旦持续,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做品牌的企业则不断加快新品的更新速度,据介绍是因为新品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接近年底,不少品牌企业还陆续制定明年的品牌推广计划,希望能通过媒体宣传让品牌和产品价值最大化,好让市场回暖抢占最大的份额。但这一举措也引来不少担忧,若是企业不当或过度投入到宣传中,给企业带来的是巨大的浪费。

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年底总结市场需求,改善企业产品结构和管理体系。据维可陶卫浴营销总经理陈志源在接受网易家居专访时就介绍,未来维可陶卫浴将生产出更多适用于中低端市场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以更好地占有市场。

熊市好占市国外陶瓷企业谋扩张

就在这厮国内企业不断想办法“保命”求生存的时候,国外两家大头企业则不约而同地在国内大施拳脚,似乎想用行动证明“熊市占市”的说法,趁市场低迷加紧扩张。

据报道,11月8日美国科勒(Kohler)公司在济南高调宣布,淄博科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淄博科勒)在淄博正式投产。该项目占地面积达700亩,一期投资9600万美元,总投资2.6亿美元,是科勒计划在亚洲打造的最大陶瓷工厂。而日本骊住集团已在法库县建设伊奈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9亿元,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4月份投产。

在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时机,科勒和伊奈逆势而为的举措引来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在很多人眼里,觉得外国品牌在国内投资生产线是一种扩张,但我认为他们的投资只来源于他们公司自身的压力,”陈志源认为,法库等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比佛山的成本最少要少三分之一,若投资成功的话北方市场的物流会大大降低。“所以我认为他们这个举措只是企业减少自身压力的一个做法。”

陈志源直言,在伊奈科勒的立场上,我支持他们在这个时候扩充生产线。“因为有一句话,叫熊市占市,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占领市场。”目前国内陶瓷行业还没有出现能垄断市场的企业,所以科勒和伊奈有能力去做一个行业的统治者和带头人。在暴风雨来临时,企业内部去做调整时期是非常适合的,在这个时候去投资扩充产能,等以后市场回暖,企业硬件设施会比其他企业走得更前面,到时他也能快人一步地做好产品营销了。

市场不怕竞争有压力才能走得更前

纵观几次行业寒冬,国内企业的发展节奏总是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国内经济宏观面的变化,决定了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生命线的走势,大环境好,企业发展快马加鞭,大环境差企业就跟着“猫冬”。所以,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是投资热以及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而在低谷时期则到处是闲置乃至等待并购的产能。

在这一方面,国外品牌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要远远小于国内品牌。而科勒和伊奈在国内扩充生产线的做法也许对国内品牌的冲击没有想象中的大。陈志源认为,对国内品牌企业来讲,不应该因为国外品牌到国内建厂而感到有压力,因为目前国内市场空间还非常的大。不管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没有一家能占到销售总量的6%。“所以说企业不应该去怕竞争对手,应该想着怎么去抢市场份额。”陈志源希望目前国内市场能出现强者企业,能带领其他品牌企业发展,让我们在压力里面成长。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反倾销 陶瓷企业转战国内市场寻求自救


“国际经济环境不好,需求大幅下滑。劳动力成本每年都上升,汇率又不断变化,再加上反倾销,如果只做外销就要‘等死’了。”日前,广交会上众多参展的陶瓷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发出如此感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陶瓷企业已纷纷开始转型自救,开辟国内市场成为首选策略。

欧洲采购商不敢下单

“我们欧盟的老客户都在举棋观望,谁也不敢下单。今年的订单究竟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好。”刚接待完一批看货的美国采购商,广东潮安凤塘泰源陶瓷制作厂负责人吴培浩向记者感叹,金融危机后国外市场加大了对中国日用陶瓷的反倾销,使国内陶瓷企业雪上加霜。

今年2月17日,欧盟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预计将在11月进行初裁,初步确定行业损害幅度和倾销幅度,并据此设定关税。8月30日,墨西哥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8月3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经济共同体发起日用陶瓷一般性保障措施的调查,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向全球设立贸易壁垒。

“我们90%的客户都是欧盟的,刚刚开展很多老客户就来了,但大家都说要等11月的初裁结果。”吴培浩说。

“欧洲市场低迷,那些老客户在他们国家的生意也不好做,只好压供应商,在全球竞标压价。”重庆锦辉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金表示,在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国内企业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一方面低端客户压价,而一些高端客户自己的市场萎缩了近50%。

转战国内市场和网购

为应对当前的状况,潮安凤塘泰源陶瓷制作厂正在寻求转型,该企业12月份准备参加国内陶瓷展,尝试拓展内销市场。

相比之下,重庆锦辉陶瓷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开始尝试转战国内市场。当时该公司出口订单几乎为零,2/3的生产线都开不了工。

“转战国内市场是成功的,我们将酒文化和瓷文化结合,走高端路线。”锦辉公司之前发明的精确陶瓷瓶口专利技术配上了用场,企业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加快拓展国内高端酒商的步伐。包括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西凤等国内知名酒品牌的陶瓷包装,使用的都是锦辉的产品。其在欧盟市场的订单份额已从之前的50%降至5%,内销比例则飙升到70%左右。

主打“变色杯”、“音乐杯”的广州市昌成陶瓷有限公司则选择了时下最热的网购平台。该公司总经理丘兵说:“从5月份开始,我们也进驻了天猫,开始做网络销售。下一步会考虑做超市和连锁店,这都是全新的领域。如何将创新理念和个性化产品推销给客户,都是转型的挑战。”

重税之下 中国陶瓷谋自救


欧盟日前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陶瓷餐具征收为期5年的关税,抽样企业税率为13.1%~23.4%;未被抽样企业税率为17.9%;其他企业税率为36.1%。这对于产能过剩的陶瓷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学会适应与抗争、转型升级与创新将成为这些企业常态。

欧盟对中国日用陶瓷产品发起的为期一年多的反倾销调查尘埃落定。欧盟日前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陶瓷餐具征收为期5年的关税,抽样企业税率为13.1%~23.4%;未被抽样企业税率为17.9%;其他企业税率为36.1%。同时泰国也面临相同的贸易壁垒。与日用陶瓷一起被征收5年关税的还包括管道配件和厨具。

对此,业内律师表示,虽然欧盟此举给国内陶瓷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但国内陶瓷企业未到“走投无路”之时,仍可以通过借助法律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等方式改善。

仍有申诉空间

去年2月,欧盟收到陶瓷餐具及可锻铸管件生产商代表团体的倾销投诉,随即开展反倾销调查。从去年11月起,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陶瓷产品征收17.6%~58.8%的临时性关税。按照规定,6个月之后将投票决定是否延续临时性关税。初期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对此项反倾销措施投出了反对票。但之后,欧盟委员会将课税率下调至13.1%~36.1%,这项反倾销措施终获通过。按照惯例,关税措施有效期通常为5年。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家企业被卷入此次反倾销案中。在南京,涉案规模较大的有江苏省陶瓷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高淳陶瓷等。

北京佳美丽家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宝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基本放弃欧洲市场。由于担心出现问题,即便有来自欧洲的订单,我们也拒绝接单。”

深知此案前因后果的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符欣遗憾地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在目前税率下,恐怕仅有少数企业能保持出口,大多数企业只能减少对欧出口,甚至放弃欧盟市场。短期看,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税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将暂时被排挤出欧盟市场。”

“但中国企业并非再无办法挽回欧盟市场。在税率征收期限满一年后,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向欧盟申请复审,如期中复审、新出口商复审的方式,争取获得较低税率重返欧盟市场。如果欧盟通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在税率征收期限满两年后,可以降低企业的税率。”符欣说。

维权与自救

此次欧盟发起陶瓷反倾销案缺乏事实依据,测算也缺乏科学性。对此,记者从符欣处得到验证。他认为,按照欧盟相关法律,欧委会宣布对华日用陶瓷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从法律层面上说,本次征税是一次正常反倾销调查程序结束后的正常结果。“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认为欧盟调查机关是在游戏规则框架下实行贸易保护之实。尽管中国陶瓷产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但本案中没有任何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符欣表示。

在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情势下,国内涉案企业只有改变自身,拓宽创新渠道,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主攻高端骨瓷产品的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阳对记者说:“2012年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外贸出口进入低潮期,日用陶瓷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欧美等日用陶瓷主要进口国需求出现萎缩。面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已经在大幅缩减出口产能,下大力气主攻骨瓷内贸市场。”

据赵春阳介绍,在国际行业标准中,原料里含有25%骨粉的瓷器,就可称为骨瓷。玛戈隆特骨瓷始终坚持骨粉含量高达45%,属高档骨瓷。玛戈隆特骨瓷注重健康环保,并且使用的釉料为英国技术研发的无铅釉料,花面装饰采用德国进口的无铅镉颜料和金膏,直达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标准。

玛戈隆特骨瓷与其他陶瓷不同之处是严格控制了对人体有害物质铅与镉的理化成分,被喻为“真正的绿色环保瓷器”。

佛山陶瓷企业:在“阵痛”中自救


传统产业如何调整升级,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广东省佛山市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企业,扶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约束加剧、整体竞争力不强几大问题。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的陶瓷产业已到了必须调整和升级关键时期。

经过缜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佛山市出台了一系列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

根据全市近300家陶瓷企业的不同状况,佛山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巩固现有龙头企业地位,通过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国土等有关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能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据佛山市经贸局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约占总数50%的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关闭或转产的企业已占该区陶瓷企业总数的近70%。

一大批陶瓷企业退出或转移,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传统产业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梁毅民对记者说,退出的是一些落后企业,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提升,佛山陶瓷企业有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如今佛山市陶瓷产业创新升级的文章正越做越大。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开始运营。在这个总投资达26亿元的基地已有全国和世界50多个知名陶瓷品牌企业进驻,设立全球营销、管理、服务以及产品研发设计中心。陶瓷专业物流市场——“瓷海国际”一举吸引了300多家企业加盟。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标准,禅城区要求陶瓷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清洁运输、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高端陶瓷。

记者了解到,一个集陶瓷工业旅游、陶瓷文化鉴赏、制陶体验于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区正在佛山规划建设中,为佛山陶瓷企业深度发展提供了机遇。

河南陶瓷企业节后招工忙 开工早于往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河南各产区陶瓷企业已经开门运营。2月16日,记者到企业走访时,见到陶瓷企业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新一年紧张的工作中。各个企业也在为企业开工点火做准备,陆续开工复产。

招工成为首要重点

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春节过后,河南陶瓷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抢人运动”,纷纷推出多种就业岗位,采取各种形式招聘工人。

在内黄陶瓷产业园区走访时,记者看到各个陶瓷企业都贴出了醒目的招工启示,并标注了所招工种及数量,每个企业的门口也都集聚了很多人,咨询招工事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在鹤壁石林陶瓷产业园区,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设立了招工报名处,还有工作人员专门接待。部分陶瓷企业甚至到周边的村庄去招工,吸引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当记者问及一家没有增加生产的企业为什么还要招工,这家企业负责招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生产工人,过个春节甚至有四分之一都不来上班了。

正在找工作的小王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就怕没有工人,过节后重新找工作,不但可能找到更好的岗位,说不定还能涨涨工资,只不过是想多些选择机会”。

随着“80后”、甚至“90后”等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对工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企业文化、企业归属感等因素有越来越多的追求。据此记者认为,作为陶瓷企业,与其每年都面对招工难题,不如从人文关怀入手,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陶瓷企业陆续点火开工

据了解,河南陶瓷企业点火开工早于往年。据内黄陶瓷产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往年春节过后企业点火大多在正月十五左右,今年比往年有提前。

安阳新明珠陶瓷年前投产的一条生产线春节期间就一直没有停产外,并且在初六就已经开工点火。“年前新投产的生产线因为不用检修,并且是新投产的生产线生产的是新产品,投放市场反响也比较好,需要加紧生产。”安阳新明珠陶瓷副总经理陈崇海表示。

安阳福惠陶瓷办公室主任王秀国告诉记者,“我们初九就开始点火,大约元宵节能出产品,之所以开工这么早,感觉去年生产销售情况比较好,今年也求个好彩头。”

另外,安阳日日升陶瓷、、中福陶瓷、新南亚陶瓷、嘉德陶瓷等均在初十之前点火开工,从时间上来看明显早于往年。

通过实地走访及电话联系,初步估计河南目前开工点火的陶瓷企业达到80%左右,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准备,元宵节前将全部点火开工。

有业内人士称,河南陶瓷企业相对于其他产区的陶瓷企业来说,去年的销售情况相对比较乐观。今年随着“中原经济区”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城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让陶瓷企业看到了曙光,这是今年河南陶瓷企业开工早于往年的主要原因。

河南内黄县陶瓷卫浴企业疯狂扩张


南作为一个陶瓷卫浴行业的后期之秀,虽然没有实力企业诞生,但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势头可谓猛劲十足。除了长葛市已经成为河南陶瓷卫浴的重心之外,在县当中,当地的内黄县已经成为了河南省响当当的陶瓷卫浴大县。虽然今年行业普遍状况不佳但是内黄县却进行了疯狂的扩张,从年初到现在一路高歌猛进,仅仅在上半年居然已经建设完毕六条生产线,并且目前已经全部都投入到生产当中,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目前还有十四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作为一个县,却有着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但是这种发展状况却是处于一种无序性的格局当中,这不免让人但到一丝担忧。就说说长葛市,虽然陶瓷卫浴企业数量非常多,但是根本没有一个品牌企业,全都是一些低端生产企业,靠着低价在市场当中生存。所以内黄县也不过是复制长葛市的发展模式,如此又会多了一个廉价竞争的地区。其实价格也不是我们最担忧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发展扩张速度过快能够保证环境的健康吗?就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来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环保性能高的生产线。

目前内黄县今年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总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条,这些生产线的环保标准能够达标吗?照着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内黄县的自然生态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吗?虽然说目前内黄县自有的工程项目也非常多,这些企业生产的卫浴产品和企业的需求大概处于一种较为合适的比例范围当中,但是一旦卫浴陶瓷产品发生了大幅度的数量提升,必定导致产品严重过剩,难道说目前如此多的生产线只是造出来给人看的吗?

当地卫浴陶瓷企业的生产技术虽然有所提升,产品定位方面也比较新颖,基本上瞄准的都是市场的新宠儿产品,例如微晶和喷墨等卫浴产品,但是也必须控制好扩张的速度。因为产品再新颖,只要在数量上超过了合适的范围那么就会失去其魅力也会导致其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在各个方面都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因而这种无序性的扩张很可能会在明年造成一种剧烈而无序的竞争。

陶瓷企业欲纵深扩张发展 农村市场存在巨大潜能


08年下半年,陶瓷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景象,陶瓷为装修材料,直接受房地产业影响,市场的冷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房地产业的繁荣与否。国内陶瓷市场的萧条来自于房地产的萧条,但是房地产业给陶瓷行业的需求有滞后性,以后在各地零零点点的需求还是会不断的有,谁能抓住就看企业的运作了。比如,如今搞得红红火火的“家电下乡”活动,应该也能促发起一些陶瓷行业的营销思考。

国家也在从宏观调控上来扩大内需,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4万亿刺激方案出台后,各行业也都在盘算着对自己能带来多大好处。虽然给陶瓷行业带来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足以让企业活下去,还有未来城镇、农村市场的巨大的市场开发,这将是陶瓷行业未来几年的“主战场”。有人算过一笔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在3年多的时间内投资9000亿元,建设400多万套经济适用房和200多万套廉租房,这600万套住房年均能拉动10亿到20亿的陶瓷需求。

有专家认为,对国内陶瓷企业来说,当前进一步扩大出口难度加大,大城市的需求也减少,通过启动农村市场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家电下乡”已经有一些现成的经验,陶瓷企业可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下乡”,积累一定经验后,可以逐步向更广阔的区域扩展,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做法不失为寻求纵深扩张的长远之计。

整体经济萧条,不少行业都有在经济复苏后大洗牌的说法,陶瓷业也不例外,此时,生产产品不达国家标准的,技术、资金实力不雄厚的,产品价格没有“降价”余地的,这些厂商们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因为今后这几年的竞争是“肉搏战”,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

人们都知道一颗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经过整枝,把一些小枝和位置不好的分枝砍掉,小树才能快速地长,对于砍掉的枝头可能是残忍的,但是对整个树来讲这么做是必须的,是成长的必要,剩下的主枝便能迅速成材。

评论:优势陶瓷企业快速低成本扩张适逢其时吗?


箭牌瓷砖卫浴今年逆市快速扩张,新增三个生产基地——江西景德镇、广东南雄、山东德州等,总计10多条生产线,产能总值达10个亿。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今年箭牌还进一步加大了新的瓷砖领域的投入,并创造了第一年就上亿元的销售收入。与此同时,一向低调的冠星陶瓷去年底也在清远拿下1000多亩地,首期上五条生产线,产值可达6-7个亿,这几乎是原来总产值的一倍多。确实,经济泡沫破灭,让很多羸弱的身体现身,也让人有机会看到一批身强体壮者。这些人在动荡年代成为了搏击风浪的英雄。但是,他们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怎样才能书写新的弱肉强食的传奇?

由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沉重地打击中国的实体经济。作为影响较深的房地产的下游产业,陶瓷行业的很多企业正在经历20多年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虽然行业哀鸿遍野,但那些现在凸显出来的优势企业(以资金充足,负债率低为第一特征)却将这场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浩劫”视为一场难得的行业洗牌、整合的机遇,理由是:首先,弱势企业在经济的“严冬”退市,一般性企业减产“过冬”会腾出不少市场空间;其次是经济大调整时期各项建设成本低廉,是投资的好时机;再次是经济周期有低谷必有高峰。现在抓住机会扩张为的是迎接下一个高峰。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发展周期性下滑趋势显现的时候,预测或判断何时“见底”,何时“复苏”便成为经济学家乃至行业、社会的热门话题。企业家成为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能够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洞察力。现在问题是,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对行业未来有较敏锐的判断力的企业家,在当前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还有没有继续洞悉行业未来的智慧和经验?

这30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1983年、1988年、1998年几个调整期,每次调整期的时间少则1年,多则两三年。但这次的经济调整期还会是那么短吗?这一次美国的经济危机是被格林斯潘形容的“万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其影响的深度、广度、长度要大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箫条”,美国经济衰退有那么快见地吗?如果美国的经济复苏不是两三年,而是五六年,甚至上十年,中国经济会如何?由于经济的一体化,事实上已经将中国经济绑架在世界发达的经济体上。因此,在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前经济发展比早前预想中的空前困难就是明证。以影响陶瓷行业最深的房地产业为例:到今年为止,全国房地产开发面积24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仅7亿平方米,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平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从下半年开始,一线城市家装市场成交量锐减一半以上。陶瓷企业过去几年在一线城市热衷于搞大展厅,豪华甚至奢华展厅,而现在经销商交租也出现困难,收缩网点成为明年必然的选择。明年会怎样?专家估计GDP增长率是7.5,中央政府的目标是8,最坏的打算是5。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央政府已经意思到了拯救房地产对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关键性,甚至连续不断采取前所未有的前拯救市措施——如前天推出的减免二手房交易营业税,放松二次房贷等。问题是,在目前市场信心已经极度低迷的时期“猛药”能否起到立竿见影?

因此,优势企业在“双低时期”(市场低迷、低成本)扩张的节奏如何把握,首先要考虑经济周期的长短,否则很容易陷入另一种意义上的扩张陷阱。在中国经济自成一体的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规律基本是中央一放就热,一收就冷,基本有迹可循,那些聪明的企业家通过反周期操作获得大利的大有人在。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感冒中国经济就得发烧。眼前的这场金融-经济几乎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都失去了预知和判断能力,企业家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在大雾弥漫的路上,也许我们唯一能理性判断的就是小心地行走,而不是奔跑,更不是狂奔!

评论:国内陶瓷企业背负了多少不必要的成本


上周,陶瓷周刊推出了《从楼市起伏看陶企应变能力》的专题报道,其中提到:广东空置房5年来出现了首次大幅增长;另据广州市国土管局2008年至2012年十区5年住房建设规划中提到:今年起到2012年,广州十区将最少建设住房4213万平方米,最少将建7.42万套保障型住房。在国际楼市方面,有资料显示:在越南胡志明市,当地市场对住宅和办公室建筑的需求有很大的增长,外资在房地产也的资产流动和方产业贷款的提高,大大刺激了新的建筑业的再次起飞。另外,近几年,俄罗斯的住房建设数量出现了迅猛增长,商业地产市场变得更为诱人。

本周,记者在继续关注房地产的相关信息时了解到,近期广州房地产市场整体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消费信心已开始回归。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先生分析,广州楼市成交量将放大,刚性需求将在9月大规模释放。另据一项调查显示,只要价格调整到位,被压抑已久的购房需求很可能出现爆发。此外,广州作为南中国对外交流的核心窗口,奥运为房地产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国际高端写字楼再次登上广州写字楼市场的主演舞台。

而在近日,深圳万人购房团的事件又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纵观以上情况,虽然不少人还是表示对于目前的楼市依然持币观望,但是,尽管如此,在以上海、成都、北京、广州等为首的全国各大城市,依然有不少建设工程正在大兴土木……面对如此形势,作为陶瓷企业,本是应该抓紧机遇,大力发展与工程之间的良好“姻缘”。据了解,在上海市场,相当一部分的建材企业在工程销售上的比率已达30%以上,这种发展变化预示着工程销售迎来黄金时代……

然而,在这场“得工程者得天下”的博弈中,陶瓷行业为何却“萎靡不振”?对此,记者在聆听部分陶业人士在对整个行业作出的一番自我总结时,忽然明白,其实,在很多时候,之所以造成了陶瓷市场今天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别人的过错;反而,是陶瓷企业自身酿造的苦果,以致其背负了实在太多不必要的成本。

曲解“广告费”品质品牌都受伤

G先生是一位在陶瓷行业里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人士,说起陶瓷行业,他总是能够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当说到如今低迷的陶瓷市场现状时,G先生指出,来路不明的“广告费”支出,使得销售成本大增,企业因此很受伤。

问及其中缘由,G先生向记者道明了不少陶瓷企业中“广告费”所包含的玄机。“据我所知,在广东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在企业一年下来的支出费用中,广告费所占的份量举足轻重。然而,在这笔数目不菲的广告费里,并非就是意味着企业真正投放了多少广告。可笑的是,他们对于广告费的理解竟然是:把该企业建设展厅、专卖店建设等费用;甚至是接待宾客、吃饭、住宾馆、买衣服、买雨鞋等各类所谓涉及到‘宣传公司形象’的任何活动的费用都统归“广告费支出”。

“然而,在最能体现公司形象宣传的产品包装箱上,在这个需要‘广告’的时候,有的企业却是不敢公然地写上自己的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他们闪闪缩缩,有所畏惧,为什么呢?说到底,其实就因为他们的产品是仿冒产品,是伪劣产品。胡乱地编几个数字,写个假地址,其实不就是担心罪行被人发现,害怕指控,担心真李逵找上门来。”G先生说道。

正是这些“广告费”的使用,无形之中加大了陶瓷企业的销售成本。据悉,这样的“广告费”在企业一年的支出中,其所占的比例是非同小可的,往往超过了企业整体开支的半数以上或更多。试问,在如此对“广告费”的曲解下,作为陶瓷企业,能不受伤吗?如此的“广告费”重压,企业所要承担的负担自然是巨大的。

遭遇克隆利润周期加速缩短

也正是陶瓷行业这样不正的风气,同时给陶瓷行业带来了一个极端的怪现象———攀比风严重。曾经在广东某仿古砖企业从事市场部工作的Y女士向记者坦言:追求攀比是陶瓷行业的一个通病。举个例子说,像Y女士所在的A企业,去年年底时,该企业在某家比较有派头的星级酒店召开了一次公司会议,然而,这样的事情被另外的陶瓷企业得知后,那些企业马上就作出行动,纷纷仿效这样的做法,一时之间,这种抢风光摆阔头耍门面的做法仿佛成了仿效者的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誓不超越不甘休。Y女士还补充,其实除了那次到酒店开会的事情有不少企业模仿之外,A企业曾经还组织过公司高层员工到过市政府机关召开了一次年会,结果,别的企业得知后也同样在模仿,在攀比。

不但如此,曾几何时,为了追逐某项荣誉,企业中多少人比红了双眼。从“国家免检产品”到“中国名牌”再到“中国驰名商标”,在这些荣誉的较量前,企业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酸”!

其实,像诸如此类的东施效颦的做法,不但没有让人感觉到半点的美感,反而是给旁人留下了笑话。

在陶瓷行业,还有一个更致命的仿效就是产品设计上抄袭,从早年的金花米黄到雨花石,从微晶板材到超洁亮,从不透水瓷片到洞石等,仿冒抄袭致使创新变成了创伤,使得产品同质化的速度不断地加快,还严重地威胁到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狂吃回扣企业成本变相增加

在陶瓷行业,会有这样一个“怪现象”:一个上好的供应商送去上好的原料给某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的采购或者是技术科或者是某一个技术员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原因何在呢?后来才明白,中间商(经销商)是按每吨给了检验员3000-5000元的好处提成才顺利过关的。当然,并不是所有陶瓷企业都是这样,反正在广东,在佛山,就有那么几家企业不这么做是没办法做生意的。据一家陶瓷企业的采购员透露说,你的产品是2.5万元/吨给我,但你开票就一定要按5万元/吨收款,多出的部分归我。天啊!这毫无疑问是白白给企业增加了成本!

事陶瓷化工炒货多年的M先生告诉记者:如今的陶瓷企业,真正有老板直接同供应商或中间商做生意的很少,多数都是通过采购部或技术科,要做通他们的生意并不难。在这个产业链上,关键你搞掂了怎样的关键性人物。只要有付出,你的生意,你的财源就自然步入到胜利的前沿。

其实,如今企业说生意确实难做,难就难在厂家与厂家之间无法沟通,本来作为供应商,有研发优势、有生产优势、有技术服务优势、有成本优势,而作为建陶企业,无非就是需要这一些来作为互补。可他们总是要通过中间商(经销商)来获取,给某些人制造了一个腐败的机会,到最后,无疑又是增加了建陶厂家的成本。然而,老板们成天打着小算盘,却不知道真正的便宜却被手下人捡了。一些建陶老板成天忙这忙那,口口声声喊降成本,但是,这样的成本为什么不去降呢?

建陶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一点火,一开机,就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供应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能让自己走得更好,建陶企业不得不要同供应商多些沟通,多些了解,多些合作,也许供应商就能为解决在生产这环节上的许多问题。当然,在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方面,供应商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谋,还是更应以合作为重,共同携手把中国陶瓷推向新的高潮,那将是做为陶业人共同所期待的结果。

低迷低价谁是魔鬼

在今年的房地产广告中,其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画面:一位妙龄少女,正穿着性感的低胸衣服、超短裙子,而在少女旁边,是这样的广告语———“再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陶瓷行业,产品竞相降价的现象却是非常的严重,用“一天一个价格,一个比一个低”来形容也不为过。某陶瓷企业的销售经理许先生向记者透露,陶瓷产品竞相降价的现象,通常体现在企业的各类促销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销售季节,企业促销让利手法又是变化多样的。

例如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各地陶瓷商家之间的口号,可是喊得让人喷血。有“全场空前5.5折800×800mm瓷砖18元/片”;“盛装开业,1元产品大抢购”;有“6元买瓷砖,1角买腰线,名牌瓷砖1折就卖”;也有“XX瓷砖1折,XX、XX部分产品3折起,XX瓷砖4折起,XX陶6折还送礼”……在这些响当当的口号前,都是货真价实的产品,甚至很多是消费者心中的名牌。这些企业在相互降价时,谁也不甘落后,甚至是亏本变卖,一个比一个叫价更低,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一个比一个叫丢了尊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国外企业谋扩张》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国内陶瓷企业忙自救 国外企业谋扩张》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