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瓷器年代清 > 导航 >

坛坛罐罐扰乱公园景观?西清公园瓷器卖场惹争议

坛坛罐罐扰乱公园景观?西清公园瓷器卖场惹争议

如何鉴别瓷器年代清 清未瓷器的鉴别 清三代瓷器鉴别

2021-05-21

如何鉴别瓷器年代清。

近日,西清公园广场前,搭起了一排长长的瓷器摊位。从8月11日开始,一场为期7天的“景德镇精品陶瓷展”在此登场。部分市民认为公园空间不应受到商业活动的挤占,也有人认为瓷器展与公园的景观相得益彰,应该支持。

陶瓷摊位涌入公园

8月12日上午,记者在西清公园看到,在公园入口处的广场前,两排瓷器摊位,顺着喷水池一字排开,有100多米长。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景德镇的一家私营企业,参展摊位约有30多个。这些制作精美的瓷器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眼球,在西清公园北门,很多游客围过来观看。

部分游人表示不满

“公园大道怎么能成商业街?”几名游人告诉记者,以往西清公园喷泉两侧宽阔的大道很适合散步,如今以往的宁静全被打破了。

记者绕着摊位走了一圈,发现一些摊位货品的确摆放得很杂乱,陶瓷的产品包装给西清公园带来了大量垃圾。当记者路过广场喷泉时,看到一名摊主正将一堆废纸箱丢在喷泉池边。而在公园一角,陶瓷包装纸竟堆成了一座近一人高的“垃圾山”。

公园里该不该办这样的“陶瓷展”?一名喜欢瓷器的游人认为,这虽然是商业行为,但因其本身具有艺术品展出的效果,可以理解;而一位教师表示,公园本应是市民休憩、健身的场所,如今搞的“陶瓷展”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公园的服务功能肯定受到影响。

西清公园调整展位

带着游人对陶瓷展的质疑,记者走入了西清公园管理办公室,恰巧,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正在严肃地与此次陶瓷展的主办方———景德镇向旺瓷厂的负责人交涉。这位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园办公室给参展摊位做出过规定,摊位占公园甬道不得超过3.9米的宽度,但她发现部分摊位已越线。事后,管理办公室马上对部分摊位进行调整。同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陶瓷展是民心河管理处安排西清公园落实的。

民心河管理处一位刘主任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接到游客对西清公园陶瓷展的投诉,他也到现场看过。他坦率地说,事先没想到此次陶瓷展会有如此多的摊位,这是工作上的失误,他们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主办方希望市民理解

本次陶瓷展的主办方———景德镇市向旺瓷厂的向经理对记者说,希望陶瓷展能够得到省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此次展出的瓷器,汇集了景德镇多家瓷厂的精品,经营者多是当地下岗职工。今后几天,他将全力配合办公室做好管理工作。至于那些垃圾,他表示将进行及时清运。

展卖争议中走向“规矩”

8月15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西清公园时,发现摆出的展位明显较几天前整齐了,而原来在路边堆积的垃圾也不见了。

西清公园管理办公室的赵副主任告诉记者,展出刚刚开始时,晨练的人们意见比较大,公园一方面与之沟通,一方面加强了对主办方的管理,近来大家的意见渐渐平息。他告诉记者,弘扬民族文化是当初举办这场展出的目的之一,不能仅仅因为其商业性将这一点抹煞。如果展出办得好,那么便可以与公园的景观相得益彰,而目前这种形式的展出,他个人认为还只是一种探索。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性病瓷瓶”惹争议:媒体“正方”声音


在9月18日开幕的“第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第341号展位展出了一对让人看后“会起鸡皮疙瘩”的“性病瓷瓶”。这对瓷瓶外形与其他参展的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外表绘着普通的青花仕女图,所不同的是从它的光滑洁白的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丘疹般的凸泡;另外它的名字也很难听,叫做“尖锐湿疣瓶”;同时在瓶旁边印着的作品介绍全部是医学论述,没有半点涉及艺术的词汇。

制作者“性病瓷瓶”是艺术品

据这对“尖锐湿疣瓶”的制作者介绍,这是一个前卫艺术作品。作品用淳朴典雅的青花瓷瓶象征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完美的人体与纯洁的心灵;用“丘疹”象征着生活、人体和心灵发生的“变异”。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最“雅”的瓷瓶和最“俗”的性病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令人难受和遗憾”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前卫作品”大都要到北京的798工厂去扎堆儿,这次作者特意把“前卫作品”不合时宜地放在商业性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去公开展示,是因为作者希望把“前卫艺术”放在社会中去“发酵”。作者说,这对瓷瓶展出结束后将作为“立体的预防性病宣传画”捐赠给我国卫生机构,把它们放到医院里去展览。部分参展者“性病瓷瓶”玷污陶瓷艺术

许多当地的参观者走到这个“性病瓷瓶”展位前,在看完那些关于尖锐湿疣的“作品介绍”后,有的露出了尴尬的微笑,有的脸红地迅速离开,也有人好奇地用手摸一摸那些长在瓶口上的鼓包。一些来自景德镇的参展商和参观者对这对“性病瓷瓶”的参展表示很不理解。他们说:“陶瓷艺术从历史到现代,虽然有过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名称,但是这种‘让瓶口长满令人难受的丘疹’的方式,这种把性病名称作为瓶名的叫法,以及把大段的医学描述作为作品艺术介绍的阐述方式,在陶瓷史甚至在艺术史上也从无先例,很难让人们接受,”“这个作品已经超越了艺术界限,把‘这么丑的病状’长在作为国粹的青花瓷器上;把‘这么敏感部位的性病’作为艺术题材来表现,真是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建议把这对瓷瓶撤出展会,以免玷污陶瓷艺术的圣洁。

专家显示文化的宽容和开放

有专家说,虽然社会现在已经十分开化,但是“尖锐湿疣”因为属于生殖器症状,并且从一个侧面还折射着一些社会问题,所以仍是一个不宜公开交谈的词汇,更何况把这个性病作为艺术题材话题来进行创作。另有人士认为,此次在唐山举办的中国陶瓷博览会还是显示了文化的宽容与开放,第一次容许这种“尖锐”的后现代作品参展,显示了我国中小城市的文化开放的步伐。

相关链接

据全国性病监测点统计,1993年至1998年,短短5年间,儿童梅毒增长96倍,非淋增加25倍,生殖器疱疹增长2倍,尖锐湿疣增长1.3倍。我国儿童性病大多是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引起。到2001年我国尖锐湿疣患者已达到了1000万人!2、《国际在线》: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第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一对画着仕女图的普通仿古青花瓷瓶,却有着绝对不普通的名字,这对青花瓷瓶被命名为“锐湿疣瓶”。通过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的光滑洁白的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丘疹般的凸泡,酷似尖锐湿疣患者的症状,与之相配套的瓶旁的作品说明全是医学知识介绍,没有半点涉及到作品的艺术创作、构思、表现等类似的艺术说明。这件作品的展出确实起到了创作者所希望达到的让人难受和遗憾的感觉。(《北京娱乐信报》9月22日)在感受到了“尖锐湿疣瓶”强烈视觉冲击之后,人们对此表现出褒贬不一的态度。赞成者有之,但听到的更多的却是反对的声音,有专家就认为,把“这么丑的病状”展现在作为国粹的青花瓷器上,把“这么敏感部位的性病”作为艺术题材来表现,真是不可思议!更有人提出应该把这对瓷瓶撤出展会,理由是这对瓷瓶玷污了圣洁的陶瓷艺术。在我国,随着性观念的改变,一面是性传播疾病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面却是国人对此态度是欲说还休,惟恐避之不及。以尖锐湿疣为例,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其年增长率超过100%,居各类性病之首。据全国性病监测点统计,1993年至1998年,短短5年间,儿童梅毒增长96倍,非淋增加25倍,生殖器疱疹增长2倍,尖锐湿疣增长1.3倍。我国儿童性病大多是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引起。到2001年我国尖锐湿疣患者已达到了1000万人!可至今还有人认为尖锐湿疣是一个不宜公开交谈的词汇,更何况把这个性病作为艺术题材来进行创作,更是对圣洁艺术的亵渎,玷污了艺术。联想到国人对安全套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艺术家对此类作品的愤恨了。一直以来,安全套一直被看作是放荡生活的代名词,很长一段时间中,公安机关也是以是否查获到安全套来印证当事人有否从事过不正当性行为的重要佐证的。在今天的报纸上就报道了在某地。安全套被认为是鼓励卖淫,于是自动发售机被下课的消息。前段时间大力提倡的安全套进娱乐场所也由于进入后生意大幅下降又成为热点新闻。凡此种种,无不是目前国人对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措施的真实态度和写照。确实,性病的确是一种无论如何让人高兴不起来的疾病。但是如果只凭对此采取厌恶和避而不谈的态度就可以确实遏制性病的传播的话,那么我们是十分乐意看到类似“性病瓷瓶”被请出展览之举的。可问题是,这根本不管用。只有采取务实的态度和积极的措施才是正确的应对之举。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许在某些“艺术家”看来,“长”满满了丘疹般的凸泡的瓷瓶不堪入目,但是我想如果借此可以警醒更多的人,时刻提醒他们注意性病的危害和掌握防范的知识,并远离性传播疾病的话,那么这样的艺术品我希望越来越多才好。

如果一定要说到玷污的话,那么“性病瓷瓶”不但没有玷污陶瓷艺术,恰恰相反,它用直观的艺术手法发展现出了性乱者被玷污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这足以让人警醒,这也应该是艺术的魅力和作用之一。3、《红网》:面对“性病瓷瓶”不必起鸡皮疙瘩(作者:王国兴)

据9月22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9月18日开幕的“第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第341号展位展出了一对“性病瓷瓶”。这对瓷瓶外形与其他参展的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外表绘着普通的青花仕女图,所不同的是从它的光滑洁白的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丘疹般的凸泡;另外它的名字也很难听,叫做“尖锐湿疣瓶”;同时在瓶旁边印着的作品介绍全部是医学论述,没有半点涉及艺术的词汇。

记者称“让人看后‘会起鸡皮疙瘩’的”,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不是“这对瓷瓶外形与其他参展的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吗?设想一下,如果此瓶起了一个别的名字,即使有人亲眼见到,多数也不会联想到性病的。这好比另一种性病“梅毒”,“梅毒”为何有此“雅号”相信您也知道是何原因。倘若一幅国画作品或者雕有梅花的瓷器名曰“傲雪梅毒”,不是与此同理吗?它只不过起了个离经叛道的名字而已。虽有哗众取宠之嫌,并无扭曲艺术真髓之意,更无要面向市场在全社会推广之实。为什么有些人扼腕唏嘘,有些人横加指责,甚至斥之为“恶心、变态,艺术的垃圾”?是针对“性病”呢,还是针对“瓷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鲁迅先生曾有过一段经典论述,“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同样,对一件艺术作品,有不同解读和评判是不足为奇的。而没有特点、引不来争议的多数属于平庸的作品。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而又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且高于现实的。艺术的生命是创新,我们何苦对一个只不过新奇了一点、起了个怪异名字的瓷瓶抱有这么大的成见呢?

这样一件作品,即使标以“尖锐湿疣”之名,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医学院校也不会拿它作医学讲解示范之用的。“作者说,这对瓷瓶展出结束后将作为‘立体的预防性病宣传画’捐赠给我国卫生机构,把它们放到医院里去展览。”这不过是牵强附会的说法罢了,卫生机构就算接受了,也只是当作普通的瓷器作品展览,绝对不会放到“性病专区”。至于什么“这么丑的病状”;什么“这么敏感部位的性病”,我认为是参观者联想力太强了,联想太丰富了,与作品本身无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难道天会塌下来?4、《河北日报》是前卫艺术还是亵渎艺术性病瓷瓶唐山惹争议以性病名字命名瓷瓶,并且瓷瓶进入了9月18日至今日举办的第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展馆,这成了陶博会举办期间令主办单位尴尬,令参观市民欲说还“羞”的话题。 这对被制作者命名为“尖锐湿疣瓶”的瓷瓶位于陶博会展馆的第341号展位,外形与其他参展的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外表绘着普通的青花仕女图,所不同的是从它的光滑洁白的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丘疹般的凸泡。在瓷瓶旁边印着的作品介绍全部是医学论述,没有半点涉及艺术的词汇。

据制作者介绍,这是一个前卫艺术作品。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最“雅”的瓷瓶和最“俗”的性病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令人难受和遗憾”的感觉。对于这个前卫得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性病瓷瓶”,很多参观者经过时都露出尴尬的表情。一位市民说:“这个瓷瓶把这么敏感部位的性病加在作为国粹的青花瓷器上,是对艺术的亵渎。”不过,另有人士认为,“性病瓷瓶”多少也显示出当今社会文化的宽容与开放。

“性病瓷瓶”惹争议:媒体“反方”声音


1、《国际在线》:瓷瓶本无病陶瓷是我们的一个国粹,作为一种艺术珍品,因其典雅因其高贵因其圣洁而让人顶礼膜拜。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大雅之堂中今天居然会冒出来一个“尖锐湿疣瓶”!“尖锐湿疣瓶”的制作者称,这是一个前卫艺术作品。作品用淳朴典雅的青花瓷瓶象征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完美的人体与纯洁的心灵;用“丘疹”象征着生活、人体和心灵发生的“变异”。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最“雅”的瓷瓶和最“俗”的性病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令人难受和遗憾”的感觉云云。“尖锐湿疣瓶”确实“令人难受和遗憾”,这个难受和遗憾不仅因为最“雅”的瓷瓶和最“俗”的性病结合在一起,更因为有人竟然会这样肆无忌惮地糟蹋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像其它一切美好的东西一样,已超越了物质这个层面而升华为我们精神家园中的一个风景。换言之,它与其它一切美好的东西一起,已成为我们心目中真善美的象征。从这个角度着,“尖锐湿疣瓶”渎亵的不只是陶瓷艺术,更是践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瓷瓶本无病,给瓷瓶硬安上性病的人才有病,当然不是性病而是心病,并且病得不轻,这个病就叫哗众取宠病。如今确有那么一些人,耐不住寂寞却又缺了真功夫,成名心切就幻想“出奇制胜”,用旁门左道来标新立异,以便吸引眼球,成为舆论注目的焦点。其实,这些人物抛出他们的“得意之作”时,内心未必真的得意这东西本身,更甚至知道自己炮制的东西本来就是垃圾,因此所谓的得意不过是得意于这东西抛出去之后会引起的“轰动效应”——哪怕一片斥责,引来天怒人怨,也是“轰动”,就是“效应”,自已“曲线成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比如现在“性病瓷瓶”引发争议,其主人如愿以偿矣。但也还有让人不明白的,比如“性病瓷瓶”的进了陶瓷博览会,就让人费猜疑。这是主办者认为“性病”确实应该和瓷瓶一起博览呢,还是要为哗众取宠病开一道方便之门?2、《红网》:“性病瓷瓶”病得不轻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对“别具特色”的瓷瓶。这对瓷瓶的外形与其他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从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丘疹般的凸泡。制作者给瓷瓶取名“尖锐湿疣瓶”,并在旁边放了个大牌子,称其为“后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笔者不懂什么叫“后现代”,但却知道一点,即艺术作品应当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这样的一件瓷器作品,看后只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算是哪门子的艺术呢?笔者并不否认这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诚然,当前在一些地方,性病流行的现象相当严峻,必须引起社会的警醒。然而,预防性病的宣传应当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将一种十分不雅的性病症状制作到仿古瓷器上,并公开进行展出,难道就能起到教育作用?唐山市举办的这次陶瓷博览会,容许这件“尖锐”的“艺术作品”参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的宽容与开放。但宽容绝不意味着“性病瓷瓶”就是一件正常的东西,甚至是一件艺术作品。笔者认为,“性病瓷瓶”的制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打着“后现代”和“艺术”的幌子在哗众取宠。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甚至于可以说是一种“国粹”。陶瓷制品从古至今有过各种各样的造型,但“尖锐湿疣瓶”这样的怪异制品,却在陶瓷史上从无先例。而事实上,这件“作品”既没有任何实用意义,也没有丝毫艺术价值,完全就是文化垃圾。近些年来,一些思想“前卫”的艺术工作者急于成名,总想出种种“噱头”来吸引公众的眼球。他们常常以为,搞一些怪诞的东西,再贴上一件有“文化”意味的标签,就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了成功的“突破”。于是,用一根绳子把一群光膀子的民工绑在一起,拿被倒提起来的女人头发写毛笔字,种种“创举”都在“艺术”的名义上粉墨登场。列夫·托尔斯泰曾有句名言:似是而非的艺术,有如娼妇,必须常常浓妆艳抹”。创作出“性病瓷瓶”之类“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病态,不老老实实地回到艺术创作的正途上去,而是继续走火入魔地搞着旁门左道,他们的艺术生命离病入膏肓的日子怕也就不远了。3、〈-重庆晨报〉后现代“尖锐湿疣瓶”: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艺术鲁迅先生在谈及艺术的时候说,画家画蛇,画鳄鱼,画垃圾堆都可以,但不能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可如今有的“艺术家”,已开始“创作”尖锐湿疣了。昨日,国内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在唐山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陶瓷博览会”,因为在此次博览会上,有一对现世“活宝”在唱主角。它们是两只外形与其他仿古青花瓷瓶没什么两样的瓷瓶,但却生就一副怪模样:从瓶口一直到瓶里,“长”满了鸡皮疙瘩。于是,自认为这是“后现代”艺术的制作者,便将其取名“尖锐湿疣瓶”,还说,是想通过大雅和大俗的结合,追求一种“令人难受和遗憾”的艺术感染力事实上制作者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参观者都表示受了瓷瓶的“感染”,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原来艺术是可以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是可以传染“病毒”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似是而非的艺术,有如娼妇,必须常常浓妆艳抹。”回想当今文艺领域里鼓噪之风盛行,还真是这么回事。那些狂卖隐私的艺人、那些胡乱篡改历史的影视剧、那些卖弄风骚的小说,不是娼妇又是什么?也只有娼妇,才会如此浓妆艳抹而且令人恶心地推销自己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像是令人遗憾的,但却表达了女人的圣洁、沉静、坦荡和自尊,令人向往却无丝毫的媚俗的肉感;安格尔的《泉》是令人难受的,因为画中的苦难妓女正在用清清的泉水冲刷自己的身体,试图冲刷掉浑身的肮脏,这种对纯洁的期盼本身就是一种纯洁,是令人感到凄美的。这才叫感染力。而我们面前的“尖锐湿疣瓶”,它除了令人难受以外,剩下的就是令人恶心了。一直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汇去称呼那些娼妇般的作品和艺人,这下有了,我们不妨一律称之为“尖锐湿疣瓶”。当今艺术创作的堕落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创作当回归正途李清(职员):我不懂什么叫艺术,但却知道一点,即艺术作品应当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或人生的感悟。而这样的一件瓷器作品,看后只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算是哪门子的艺术呢?我并不否认这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当前在一些地方,性病流行的现象相当严峻,确实当引起全社会的警醒。然而,预防性病的宣传应当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将一种十分不雅的性病症状制作到仿古瓷器上,并公开进行展出,难道就能起到教育作用?唐山市举办的这次陶瓷博览会,容许这件“尖锐”的“艺术作品”参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的宽容与开放。但宽容绝不意味着“性病瓷瓶”就是一件正常的东西,甚至是一件艺术作品。笔者认为,“性病瓷瓶”的制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打着“后现代”和“艺术”的幌子在哗众取宠。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甚至于可以说是一种“国粹”。陶瓷制品从古至今有过各种各样的造型,但“尖锐湿疣瓶”这样的怪异制品,却在陶瓷史上从无先例。而事实上,这件“作品”既没有任何实用意义,也没有丝毫艺术价值,完全就是艺术垃圾。近些年来,一些思想“前卫”的艺术工作者急于成名,总想出种种“噱头”来吸引公众的眼球。他们常常以为,搞一些怪诞的东西,再贴上一件有“文化”意味的标签,就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了成功的“突破”。于是,用一根绳子把一群光膀子的民工绑在一起,拿被倒提起来的女人头发写毛笔字,种种“创举”都在“艺术”的名义下粉墨登场。创作出“尖锐湿疣瓶”之类“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病态,不老老实实地回到艺术创作的正途上去,而是继续走火入魔地走旁门左道,他们的艺术生命离病入膏肓的日子恐怕也就不远了。艺术当拒绝性骚扰

景德镇羊题材陶瓷作品特展在御窑遗址公园开展


2月16日上午,“百羊迎新春·羊羊送吉祥”——景德镇羊题材陶瓷作品特展在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阅瓷楼开展。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群艺馆、学院、市美术馆等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参展作品代表、文广新系统各单位的代表参加开幕式。此次展览将为期一个月。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42049741615

据了解,此次展览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筹备,得到了学院、部所、省所、玉风瓷厂、民革景德镇市委会、陶瓷股份公司、佳洋陶瓷、昌南源陶瓷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共征集到了127件来自我市陶瓷名家和陶瓷创意工厂设计创作的各种羊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展览现场,生肖羊题材作品中,有神态各异的陶瓷雕塑,有充满神韵的陶瓷挂盘和瓷板,有栩栩如生的瓶类陶瓷艺术品,可谓精美绝伦,集景德镇生肖羊陶瓷艺术品之大成。“这些小羊栩栩如生,做的很精致。”一位前来观看展览的游客说。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赵坤对记者说:“此次展览给我们艺术家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感谢主办方,希望今后能多举办这种活动,让我们无论是做为市民还是艺术家都参与其中,感受其中。”

羊自古以来就是祥瑞、美好的象征,羊温顺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羊”在古代与“祥”相通,在中国民俗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寓意着祥瑞。主办方告诉记者,本展览也寓意着向各位莅临御窑厂的朋友送吉祥,送祝福,送平安!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陶瓷艺术的体验,展示景德镇能工巧匠的精湛制瓷技艺,弘扬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

中国瓷器逆势走红纽约拍卖场


纽约秋季拍卖市场,中国瓷器表现亮眼,不少主要布局在古代书画或皇家御制题材的藏家开始开注瓷器门类。

由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行主打的多场艺术品拍卖会已在9月下旬落幕,从整体趋于平稳的市场表现来看,为数不多的亮点均来自瓷器:

其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委托瓷器专场,虽无激烈竞价场面,却也云集了多位全球知名古董商,线下拍卖收获100%成交的“白手套”佳绩;另一件来自日本临宇山人珍藏的“油滴天目”南宋建盏,则以1170万美元单价被中国藏家收入囊中,大幅打破2011年创下的110.5万英镑的建盏拍卖世界纪录,继今年4月在香港一件2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之后,再度提振高古瓷器市场行情。

中国瓷器在中国藏家合力托举的大盘里,有如蓝筹股,更与其他门类中国艺术品一道,在2016上半年的拍卖市场斩获了23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并占据超过三成的份额——全球拍卖公司在2016上半年共售出25.2万件艺术品,总成交65.3亿美元。对于这波逆势上扬行情,Artprice创始人兼全球总裁蒂埃里•埃尔曼(ThierryEhrmann)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早前西方媒体曾普遍认为中国相比美国在软实力的战役中会败下阵来,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以18%的增长率重返世界榜首,的确令人惊叹。”

基于中国瓷器在2016年前三季度的亮眼成绩,不少原先重心布局在古代书画或皇家御制题材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及投资者,开始增加对原本并不熟知的瓷器门类的关注,对他们而言,有一个问题或许比鉴定真伪还要棘手: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国瓷器——既没有类似《宣和画谱》、《石渠宝笈》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这样登记在册的索引,更无法比拟现当代艺术品创作、收藏的清晰序列——究竟有多少件?

个人以为,基于瓷器门类的复杂属性,对其分布及规模的评估,仍是一道无解题。

首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里,有中国文物164万余件。这些文物大多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间从中国流向海外,瓷器在其中所占比例无从知晓。况且,这一数字尚未包括对民间私人收藏以及近年盗掘走私文物的统计。

其次,考虑到中国瓷器在从唐朝至清朝的漫长历史里,所具备的贸易流通属性——这一明显区别于其他门类中国艺术品的特定角色,也增加了今人对海外藏中国瓷器全面统计的难度。

从唐朝开始,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釉下彩瓷等品类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在近一千三百年前,就已透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两大通道,源源不断地出口至西亚北非及东南亚、南亚诸国,换回香料与珠宝。至宋朝,更多窑口的瓷器被列入出口名单,如定窑白瓷、龙泉窑青瓷、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等。中国瓷器在唐宋对外贸易顺差中的地位,堪比丝绸与茶叶,更促使了同时期阿拉伯帝国陶瓷璀璨工艺的诞生。

不过,唐宋时期出口的陶瓷主要是普通生活类器皿,留存至今的也多为残片,近现代考古在伊朗、埃及等近20个国家的多处遗址均有发现,如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仓库就发现超过10000件瓷片。当然,也有印尼“黑石号”沉船这样的特例,共打捞出67000件品相完整的唐代瓷器。

除了外销,中国瓷器在唐宋时期也通过其他特殊途径流传到邻国。以日本为例,从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直至镰仓时代,大批使节、僧侣、商人的来访,除了对唐宋文化的全面移植,也将瓷器、乐器、茶籽等实物携回东瀛。

拍出1170万美元天价的“油滴天目”南宋建盏(即建窑出产的黑瓷茶碗),就是其时中日交流的历史见证。而在其品质之上,日本留存至今的数件建盏里,最顶级的当属四只“国宝级”非卖品,分别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藤田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三只曜变天目建盏,和曾为丰臣秀吉家族所有、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一只油滴天目建盏——这四只国宝建盏里,又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所藏的品相最为完美,其流经德川家族、稻叶家族和岩崎家族等名门望族世代呵护,方保存至今。

到了元朝,高岭土的应用让景德镇迎来制瓷工艺的巨大突破,比唐宋高古瓷器更为洁白致密的青花瓷烧制成功——这款在接下来五百年里风靡全世界的商品,开启了中外贸易史的另一座高峰。

元朝、明朝及清早期的中国瓷器,在青花瓷之外,还陆续研发出五彩瓷、粉彩瓷、斗彩瓷及单色釉瓷等全新品种,不断巩固其出口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流向海外的瓷器,主要是通过商贸渠道,并以定制外销瓷最为流行。

比如从晚明时期开始供应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外销瓷(也叫克拉克瓷),会根据欧洲客户的喜好改进花草纹样与人物图案,并绘制家族徽章或军队徽章等专属标记。

个人愚见,甚至部分新研发的釉色品种,也不排除是为出口贸易服务的创新,如康熙晚期(18世纪初期)烧制成功的粉彩瓷,其柔和的色泽和曲线的纹饰,恰恰满足欧洲当时开始流行的洛可可风格。

再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难以计数的文物珍宝流失海外,众多欧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开始有机会猎藏那些来自中国宫廷的罕见御用瓷器。罄竹难书,不再一一枚举。

从此,一千三百年前就开启海外之旅的中国瓷器,开始在全新的游戏规则下,继承、拍卖、私洽、捐赠、慈善,在不同渠道间流转,历经百年风云变迁。

(作者:马继东)

清瓷器的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紫砂文化在争议中前行


中国陶都陶瓷城坐落于宜兴丁蜀镇,是以紫砂工艺陶、日用陶、陈设陶、园林陶、工业陶为主要品种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陶瓷商贸城。陶瓷城的兴建也起到了整合陶瓷资源的作用,紫砂壶的文化效应必定会成为一股“汉流”,极大地冲击国内及海外市场。

紫砂文化最近几年受到人们的广泛争议,一方面是看重宜兴紫砂近些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隐含于紫砂壶之中的紫砂文化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其独特的艺术内涵令人们在品茗的同时感受到神逸。但宜兴紫砂壶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却面临着这样的争议,是该走产业化来做大做强,还是当作文化品牌来做精做优。说紫砂是一种文化并不为过,壶与茶相生相伴,壶文化与茶文化共兴共荣。茶具处于茶文化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紫砂壶独特的材质和造型与茶文化的需求有机结合,紫砂陶艺的底蕴也源于茶文化的融合。但紫砂不甘裹在茶文化的圈子中,超脱出来,凭借其底蕴中的文人趣味,在茶文化之外树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

瓷器全毁 都是大风惹的祸


9日一场大风,让麦德隆超市前广场遭了殃。刚刚开始的景德镇精品陶瓷博览会被刮得七零八落,不少摊位都是损失不小,个别摊位更是血本无归。

昨天,记者在红旗路与西青道交口的麦德隆超市前广场看到,一个摊位已经面目全非,摆放瓷器的铁架子甚至折成了一团,女摊主显然已经被吓傻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只是麻木地回答着:“我的精品瓷器全毁了。”

旁边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景德镇精品陶瓷博览会是昨天才开始的,没想到13:00左右,突然刮来一阵大风,许多摊位的瓷器都被刮落,那个摊位更是被刮倒。他们粗略统计,短短几分钟,摊主们就损失了三万多元。

景德镇瓷器几乎每年都会到天津来展销,可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为风大,造成大量瓷器破损的情况,少则损失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尽管如此,仍有人不断来卖景德镇瓷器,仍有人不断遭受着同样的损失,似乎别人的教训总不能成为自己的教训。

一名摊主心有余悸地说:“我几次来天津卖瓷器,也知道天津春季风特别大,但大家还是选择在露天销售,主要是考虑了顾客的购买能力和自己的成本。”

清帝王堂名款瓷器


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一书记载,当时有据可查的斋名、室名就有数千个。清代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怀。这种堂名、斋名之风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现。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说:“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其书汉云:“称堂、称斋者,亲王、亲贵、达官、名匠皆有之,若称书屋、山房者,称珍藏、珍玩、雅制、雅玩者,亲王达官有之,而帝王无是也,故此类款,概谓之称家款。”据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对清代瓷器的不完全统计,属于堂名款一类的瓷器有250多种,但是在这些堂名款瓷器中,哪些属于帝王专用之瓷,文献中却很少记载。帝王堂名款瓷器出现的时间较早,在宋代定窑、汝窑、钧窑瓷器上就有“奉华”、“慈福”、“德寿”等铭文,主要是宋室宫殿之名。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堂名款瓷器,也往往用一些典雅的堂名、斋名书于瓷器上,在传世品中这些瓷器占有一定比重,只是目前很难与文献记载相对应。关于清代帝王的堂名款瓷器,《饮流斋说瓷》一书有少量论述,其曰:“乾隆有彩华、彩秀二堂,皆内府物也,雍正为东园、文石山房;雍乾间为红荔山房;乾隆为友棠咨砚书屋、瑶华道人;道光为十砚斋。”但是《饮流斋说瓷》中的这些记载究竟依据的材料是什么?他所记载的堂室是否确有出处?这些堂室是否均为帝王所有?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帝王的堂名往往与帝王的活动范围有关,其中大部分应在紫禁城宫中或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行宫内,目前能够确切查有出处的帝王堂名款瓷器有以下几种:

“中和堂”款瓷器:中和堂为圆明园内建筑,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传世品中书“中和堂”款器物,主要为青花釉里红器,有盘、碗、碟、盆等,纹饰多为山水人物图。“中和堂”款中又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等不同款识,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中和堂制”器物。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以康熙时期堂名款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贵戚们的兴致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初年颁布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中,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

“朗吟阁”瓷器:“朗吟阁”为雍正皇帝登基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中的居所,瓷器上书“朗吟阁制”器物有白釉花浇、天蓝釉僧帽壶、蓝釉盘、蓝釉碗以及白釉碗、杯、匜等。

“古香斋”瓷器:“古香斋”是乾隆皇帝的斋名,是弘历作皇子时的一处旧邸,现在故宫重华宫东庑(保中殿)内,殿内额曰“古香斋”。乾隆帝为皇子时,自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曾在此居住,登皇帝位后改称为宫,《古今图书集成》曾收藏在此宫。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仿石釉斜方双联笔筒,外壁题乾隆御制诗一首,“古香斋伴几枝桐,百尺扶疏翠色笼。”

“懋勤殿”瓷器:’懋勤殿”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位于乾清宫西庑,明夏言额曰“懋勤”,取“懋学勤政”之义,此处为皇室贮藏图书史籍之地,清朝沿明朝旧制,仍将图书翰墨之具贮于此,并为懋勤翰林待值处。康熙皇帝作皇子时曾在“懋勤殿”内读书。“懋勤殿”还是皇帝御殿亲阅档册,亲自勾决之处,内阁大学士及刑部官员皆面承谕旨于此。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印泥盒,盒面青花绘云龙纹,金彩书“懋勤殿”三字,盒内印泥鲜红如初,盒底“大清嘉庆年制”款。

“朗润”瓷器:“朗润”为福建宫花园内延春阁内一室,门上额曰:“朗润”,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福建宫花园内佳景之一。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陪皇太后观灯。1923年建福宫花园毁于大火。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乾隆粉彩霁兰描金花卉诗句大瓶,瓶体六面开光,三面绘时令花卉,三面题御制诗,诗句后落“乾隆”、“宸翰”、“惟精”、“唯一”、“比德”、“朗润”等篆书红印。

“乐善堂”瓷器:“乐善堂”在重华宫内崇敬殿,殿内悬雍正皇帝御笔书“乐善堂”匾。“乐善堂”与“古香斋”一样,同为乾隆皇帝为皇子时成婚时所居之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作皇子时所作诗文集成《乐善堂全集》刊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粉彩书式盒,形制仿乾隆《乐善堂全集》而制,器面直书“乐善堂”三字。

“养和堂”瓷器:“养和堂”位于圆明园内,建于雍正四年,书“养和堂制”款瓷器有青花釉里红八仙盘。

“嘉荫堂”瓷器:“嘉荫堂”现在沈阳故宫内,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东巡时宴饮现戏场所,传世品中书“嘉荫堂制”款瓷器,既有乾隆时期的哥釉方斗杯,也有嘉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高足盘、蓝釉白花盘等。

“慎德堂”瓷器:“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生活行宫,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慎德堂”内。在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道光皇帝曾专门写过一篇《慎德堂记》文(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由此而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种官窑瓷器。

在清代书“慎德堂”款瓷器并非道光一朝,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几件康熙瓷器也书有此款,如一件青花缠枝莲碗底书“慎德堂制”款:一件青花凤凰牡丹纹碗底书“慎德堂博古制”款;另一件青花牡丹纹碗底书“慎德堂仿古制”。这几件瓷器可能仅是一般的堂名款瓷器,远非道光时期“慎德堂”瓷器可比。因为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晚年时主要生活场所,当时一切政令均出自此处,它与紫禁城大内的养心殿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道光皇帝在即位之初即将“知稼墙之艰难,力崇节俭,返本还淳”的政治主张溶入“慎德”二字之中。

由于慎德堂款瓷器在道光一朝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就谈到:‘亲贵中雅制之品以‘慎德’‘绍闻’为最有名,‘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光绪时期仿道光“慎德堂”款瓷器有瓶、盘等器,民国时仿有天蓝釉、粉青釉、粉彩等器,虽然这些器物在造型、胎釉上仿得神似,但是在款识上却极容易看出破绽。

总之,瓷器上的堂名款是瓷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构成各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坛坛罐罐扰乱公园景观?西清公园瓷器卖场惹争议》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坛坛罐罐扰乱公园景观?西清公园瓷器卖场惹争议》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瓷器年代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