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瓶 > 导航 >

河南钧瓷又打中秋牌 “中秋团圆瓶”面世

河南钧瓷又打中秋牌 “中秋团圆瓶”面世

古代瓷器瓶 古代钧瓷器 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2021-05-21

古代瓷器瓶。

在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有一支奇丽的花朵,人们称它为"吉祥图案"。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吉祥图案拙中藏巧,扑中显美,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吉祥图案在民间深受喜爱,应用也极广,它们存在于画稿图谱、建筑雕塑、织品花绣、金漆镶嵌、木器纹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标市招、广告宣传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它吸引着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为它全身心地探求、考证和应用,并创造出无价的艺术财富。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构造,是中国民俗之树的躯干;丰富多采的吉祥纹图,就是蒂结在它枝头上的缤纷奇葩。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福""寿"的演义,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是其表示了福星高照,富贵吉祥的象征,也表达了人们祈求添福添寿、岁岁平安的心理。在节日里图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说起"福""寿"来,笔者在寻寻觅觅中,发现了一钧瓷浮雕扁瓶,其名为"中秋团圆瓶"该瓶径约26.6厘米,高约28厘米,厚约6.6厘米。因色润雅致,让我爱不释手。细细品赏,发现它蕴藏着耐人寻味的祈福致祥的含义。该瓶正反两面各上下浮雕两只蝙蝠,中间是两个左右相连、正反通透的古钱;两只蝙蝠身披古"寿"字(见图)。瓶沿由72个圆柱围绕构成。底座由两片祥云托起瓶身。通过仔细地品读该瓶及其种种图案,从它的音、形、意来解释,第一,"蝠"与"福"字谐音,蕴含吉祥之义,又巧借钱眼,寓意:"福在眼前"。第二,利用古钱的通透方孔,内含"出门见钱(财)"、"福到财来"之义。第三,瓶体浮雕蝙蝠身覆"寿"字,口衔双古钱,"蝠"与"福"字谐音,"双钱"与"双全"谐音,意含"福寿双全"。第四,瓶沿七十二根天柱相连组圆,以七十二为系数组合"福地",双古钱透雕镂空,别有"洞天",意呈"福地洞天"之象。第五,瓶体状如满月,形同中国传统"中秋月饼",两片祥云托起圆月,意含"团团圆圆",充份体现了该钧瓷瓶的名字"中秋团圆瓶"。"中秋团圆瓶"正是中国人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实用哲学結合而成,象征"福寿团圆"的吉祥之物。浮想篇"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唐朝一位诗人描写中秋节之夜思念友人的诗句。中秋之夜,月满中天,可自己却与友人天各一方,怎能不勾起绵绵的思念之情?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中,追求团聚、享受团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在满月如盘的中秋节表现得更加鲜明而挚烈。天上月圆,人间饼圆。以中秋为期,手提圆圆的月饼到亲人那里转一转,到友人那里坐一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叙亲情、话友情的氛围。但近年来的中秋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普遍提升,你在走亲访友时便隐隐感到了一丝遗憾: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除了可供食用的月饼,竟然找不到一件既与中秋节的主题相契合、又有珍贵艺术收藏价值的纪念品!这个时候,一件专为中秋节设计的钧瓷工艺品"中秋团圆瓶"摆在你面前,你将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来看看"中秋团圆瓶"吧。该瓶瓶体状如满月,形如中秋月饼,你看到这样一件艺术品,即使对传统节庆文化所知甚少,亦会很快意识到是一件中秋礼品。中秋的月亮是圆的,中秋月饼是圆的,该瓶取月亮之状、月饼之形,自然会使你想到团团圆圆,想到美美满满,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五的月亮以圆为特征,这一特征经过人们的联想折射到人事上,使中秋节有了团圆的内核。这一内核在后来的发展演进中不断得到强化,因而,中秋节又有了团圆节之称。由此推之,传统的中秋食品月饼便被称之为团圆饼,中秋节亲朋好友的聚会便被称之为团圆会。该瓶取名为"中秋团圆瓶",也算是名副其实,契合了这一节日主题吧。品赏篇如果拿起"中秋团圆瓶"细细把玩,相信你会有更多喜出望外的发现。在中国名瓷中,汝、官、哥皆主单青色,唯钧窑独异。钧窑不靠人工描云象云、画竹似竹,而是通过窑变工艺,形成色彩深浅不一、斑斓多变、出神入化的美妙图画,营造出"钧不成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在"中秋团圆瓶"上,你会看到经窑变而呈现出的各种奇异的景观。看着一瓶一景、景随人意、奥妙无穷的色彩变幻,你可能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经典神话传说中的情景,也可能会联想到"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似挂玉楼头"等优美咏月诗句中的意境。优秀的传统工艺品永远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透过"中秋团圆瓶",你会捕捉到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该瓶为浮雕扁瓶,正反两面的上下两端各浮雕两只蝙蝠,蝙蝠身披古"寿"字,口衔两个左右相连、透雕镂空的古钱,瓶沿由72个圆柱围绕构成,底座由两团祥云托起瓶身。这里巧借民俗艺术中惯用的谐音取义的表现手段,以"蝠"谐"福",以"钱"(古称"泉")通"全"。通观瓶体上的吉祥图案,自然会联想到"福寿平安"、"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福到财来"、"福地洞天"等民间吉祥话语来。有点文墨的,还可能会联想到"寿同山峦永,福共海天长"、"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寿诞名联。思绪至此,你又可能会生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所谓一窑烧出缤纷天下,一瓶尽显传统文化。"收藏篇天高气爽秋月圆,应将甜饼邀婵娟。中秋月圆之时,看重亲情友情的炎黄子孙往往把一片深情寄托于节日美食--月饼之上。月饼以圆为表征,象征人间的团圆。平时为生计而忙碌,亲人友人难得一见,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送上一包象征团圆的月饼,就是送去了一个美好的祝愿,这正是月饼作为中秋礼品传承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但细心的人们发现,近几年,月饼作为中秋礼品正逐渐失宠。一方面,从呈送者的角度说,做工再精细的月饼也毕竟是面食,其"礼之轻"已难以担当起表达与亲友间深厚情意的重任。于是,人们便在月饼礼盒中放进了茶叶、手表甚至金银饰品以加重礼品的份量,这样一来,月饼作为中秋礼品便失去了它原初的意义。另一方面,从收受者的角度说,如今的丰衣足食使得人们不再把月饼当做稀罕的美食,他们在笑纳了礼品以表示礼貌之后,有的甚至懒得打开礼盒看一看,便把它丢在一边任其霉掉烂掉。在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急切企盼着一件既有中秋民俗文化内涵、又堪称有品位上档次的中秋礼品出现。钧瓷礼品"中秋团圆瓶"的问世,可谓生逢其时。中秋节的客来朋往,不外乎互祝团圆,互致福寿,互道发财,互问平安。买一件富含传统民俗文化的"中秋团圆瓶"送到亲朋好友的面前,一切尽在瓶上,何劳你再多言。更主要的是,你送去的不只是一个美好的祝福,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钧瓷工艺品。俗语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又云:"雅室无钧,不可夸富。"这样一件值得珍藏的东西摆在面前,亲朋能不乐乎?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河南鹤壁窑钧瓷


中国五大名窑中的钧瓷出禹州,单钧台窑就占地30多万平方米,瓷片堆积厚1~2米,足称钧瓷之乡。但在它的北方约30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片烧造钧瓷的古窑群,这就是豫北的鹤壁集窑。

四川大学教授陈德富在《古瓷收藏与鉴赏》一文中提到:此窑“窑址在鹤壁集市西茹家村一带,时代为宋元,这是河南宋代一个大窑场,出土物十分丰富。其瓷器胎细,白或灰白,釉色以青釉、白釉为多。”

鹤壁窑在河南省的最北端,隔漳河与磁州窑遥遥相望。西背太行,东展平原,汤河在其南,洹河在其北。窑址散落在方圆四十华里的丘陵之上,当地有四十五里烧窑坡之说。已探明的窑址有鹤壁的西茹村,安阳县的善应乡、马家乡等。

上世纪的70年代,古瓷收藏还未火热,当地百姓雨后在田间地头、冈坡岭涧不时拾到一些残片及残器。因不识为何物,或放在窗台墙角,或用来盛食喂鸡。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老城改造工作蓬勃兴起。在鹤壁邻近地区的邯郸、安阳、新乡,从建筑工地出土了大量的钧瓷片。当时古瓷爱好者还以为是禹州的钧瓷,十分珍惜,“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片及残器的出现,古瓷爱好者恍然大悟:安阳及周边地区的钧瓷80%是出自鹤壁窑。至此,当地古瓷界始有“鹤钧”之说。

鹤壁窑钧瓷始烧于北宋末年至金代这段时间。2002年安阳首届全国收藏品交流会上,我看到一片鹤钧盘残片。盘心内有黄彩铭文:“□谅周元恒,巧工手工生,火烧初造瓷□。”该器为当时钧瓷烧造成功的纪念物,盘口微敛,圆唇,弧腹,平底,圈足略向上撇,盘底施护底釉,是典型的宋、金时代的器物,足可佐证“鹤钧”始烧于宋末或金代。鹤壁窑钧瓷兴盛于元初,从安阳老城出土的大量钧片来看,当时几乎家家用钧瓷,数量相当可观。元末不知什么原因,鹤壁钧窑戛然停烧,不复再燃。

鹤壁钧窑的器型有:碗、盘、钵、罐、盆、瓶、炉、盏托、杯等,都是供周边地区居民所用,为典型民钧。其胎质分为两种,一种为灰黑胎,粗糙坚实;一种为灰白胎,比较粗松,与釉面结合不牢。釉色有天蓝釉、月白釉、米黄釉、青绿釉、靛青釉,具有代表性的是那种呈深蓝发黑带白点的釉色,比较凝重。鹤壁窑好的釉色与禹钧不相上下。其窑变紫斑、红斑虽不及禹宋钧的窑变缥缈弥漫,但上乘窑变还是十分迷人的。

中秋佳节将至 赏析瓷器上的明月


瓷器到了康熙时期出现诗画的形式,在彩绘各种题材画片的基础上,题上了古诗文,从而提升了瓷器彩绘的文化内涵,这种有着文人画意味的瓷器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广泛流行,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明月,是古瓷器题画诗常见的表现对象,历代咏月亮的诗文不胜枚举,反映在古陶瓷上同样寄托着人们的无限遐思,以及对自然人生的种种追问,而赋予别样的情思。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康熙十二花神杯是身价颇高的名品,这一套小酒杯以一年十二月令相应的花卉为彩绘题材,配以古诗句,提升了官窑瓷器的文化品位,是康熙时期的创新之作。《清史稿》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又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源,指康熙年间掌管官窑的工部侍郎刘源,这一套十二花神杯据传也属于他设计的创新之作。

清代寂园叟《匋雅》称康熙十二花神杯有青花、五彩,质地甚薄,要凑齐十二月令之花,十分困难,青花的价值也丝毫不比五彩低。其实,十二花神杯除了青花、五彩,还有斗彩,存世更为稀少,古人或许把五彩和斗彩视为一类。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一个斗彩桂花杯。桂花代表十二月令的八月,由于八月桂花开,桂花又称月桂,开花正值中秋前后,月亮又被称为桂宫,因而以桂花指代十二月中的八月就显得很贴切。杯的一面绘制桂树一株,绿叶中布满红花点,树下的草丛中隐约可见一只小白兔。桂花杯以中秋月圆这个意象表现八月,无疑再恰当不过了。杯的另一侧空白处用楷书题诗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峤诗《桂》,点出“月”和“秋”这两个关键字眼,无不与中秋佳节紧扣在一起,其构思精密,富于诗情画意,为难得的佳制。

月幌见疏影,墨池闻暗香

清代的珐琅彩瓷器始创于康熙年间,到雍正时期已达到极其精美的程度,可以说珐琅彩瓷器是清瓷中的奇葩,历来为皇室所珍藏。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制作要求甚为严格,稿样都亲自过目审定,有的还按照他的要求作修改,总体上追求淡雅、清新、精致、高贵的品质。

珐琅彩瓷器有一种题有诗句的,前人称为古月轩彩,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认为是有清一代最珍贵的品种,价值奇高,即使是同时期的仿品,价值也不菲。这种瓷器据说在景德镇制坯,再运往宫中彩绘,题诗的引首和结尾有胭脂水印章,诗书画印合一。有青花和料款两种,料款凸起,双圈方边,被认为是最名贵的一种,康、雍、乾、嘉四朝都有,嘉庆以后就非常稀少了。珐琅彩梅竹诗文碗,其梅花采用工笔墨彩描绘,枝干弯曲舒张,花瓣细笔勾勒,施以浅黄色,树下几丛墨竹,竹叶分为深浅两种颜色。一面题有诗句:“月幌见疏影,墨池闻暗香”,有起首阳文长方红印“佳丽”,文后有阴文“古寿”和阳文“清香”方印。诗句出处不明确,与北宋林和靖《山园小园》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了月下梅花的缥缈意象,既写花,也写月,花香与月色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体验。整个画面透出清雅秀逸的意境,符合雍正官窑的特征。从表面色彩老化程度看,迎光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蛤蜊光,瓷胎呈淡黄色,制作十分精美。清代官窑瓷器同一类品种往往在彩绘设计上略为变化,总体题材构图相同,在细节上又不雷同,这种情形恰恰说明并非仿制。材料和绘制水平达到同类品种水准,又有明显老化迹象的,一般都较为可靠。

落月依楼阁,归云拥殿廊

珐琅彩瓷器中的山水楼阁是常见的表现手法,传世稀少,十分珍贵。雍正珐琅彩墨彩山水楼阁人物碗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件。所谓墨彩,是在白地上绘黑彩。通常以黑地绘五彩或三彩的叫黑彩,墨彩所呈现的简约、单纯、娴静使这种瓷器达到应得的效果。

这件墨彩碗绘制了重台秋树,以黑彩为主要颜色,而只在楼台楹柱、人物衣着上加染红色,画面楼阁描绘工细,树木散发着秋天气息,石头也富有姿态,三三两两的人物虽然看不清脸部细节,但仍神态毕现。有江中打鱼的,有独自远眺的,也有几个人一起交谈的,使画面静中寓动,富于生机。碗的一侧题着诗句:“落月依楼阁,归云拥殿廊”,诗句出自五代诗人徐铉诗《宿山寺》,起首闲章“寿古”,尾章“高山”“流水”。碗的口沿和圈足加金,底部有“雍正年制”双圈料款,胎体奇薄而结实,为雍正官窑瓷器难得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还特别渲染上一层薄薄的淡黄釉,略显透明,像水渍的感觉,给人以空蒙之感,这是雍正时期官窑山水画惯用手法。从题诗上看,“落月”应为深夜,雾气较重,月色澄明,而此时人们还在屋外活动,正好说明是秋夜的好时光。渔夫忙于打鱼,成为岸上人们观赏的景致,画面构成十分精致,描绘细腻,不画月亮而月亮自现,生动表现了月夜江岸的情景。

河南钧瓷-“窑变” “作品”还是“产品”


河南钧瓷-“窑变” “作品”还是“产品”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然而与此同时,大量机械化生产的钧瓷“产品”,正在逐渐降低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品位。钧瓷究竟应该是“产品”还是“作品”?在我国1000多年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河南钧瓷产业应经历怎样的“窑变”,才能产生夺目的光彩?

“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北宋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的三大名窑均在河南,以钧瓷为首。

作为河南陶瓷产业的资深专家,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对钧瓷产业如数家珍。

“钧瓷属于青瓷的系统,在青瓷的技术上,出现了红斑,演化到现在以红色调为主,”王爱纯介绍说,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始于唐代,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

而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高级工程师张西林眼里,钧瓷实则是火的艺术,其灵魂就在于窑变,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瓷的局面,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

张西林认为,窑变核心在于“一把火”。他认为,自然窑变不等同于刻意地用其他色彩来追求某种效果,“那种饱满、丰富的窑变通过烧制火候的掌握,使得铜红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显示出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所以一般精品钧瓷应具备以下特点: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如盛开的牡丹、深红的海棠。

张西林认为,每一件钧瓷成品,其实都像人的面孔一样,无法复制。

是“作品”还是“产品”?

“目前中国的五大名窑当中,从产量上来说,钧瓷做得最大,然而不是做得最经典的。”王爱纯说,现在河南钧瓷产业量很大,然而古语云“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现在河南钧瓷产业不是缺量,而是缺精品”。

她指出,眼下钧瓷产业的普遍状况是,一些生产者虽然在设计上下的工夫大,但做的东西太花哨,没有整体设计感。

“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得越来越少”,王爱纯说,现在也有一些钧瓷大师,一直坚持手拉坯制作,其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手拉坯制作的艺术、烧制的艺术、上釉的艺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钧瓷艺术精品。”张西林十分赞同这种观点。

张西林很赞赏神垕镇钧瓷大师杨国政的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杨国政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钧瓷,可以说闻的是窑火烟,看的是七彩火,听的是长辈们怎么烧好钧瓷的心经。在禹州的神垕镇,有一个顺口溜: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而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说。

王爱纯说,杨国政熟知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集手拉坯、适器配釉、烧窑观火于一身,这些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手工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也希望更多的制作者不要只求量,而要追求精品。

杨国政告诉记者,手拉坯是钧瓷传统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手的感觉很重要,线条是否流畅,厚薄是否均匀,不仅在于对造型艺术的理解,更在于手对泥土的熟练把握。“遗憾的是,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

应着力提升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钧瓷产业生产厂家已发展至近百家,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河南钧瓷产业眼下应着力提升附加值”,王爱纯说,钧瓷的附加值主要在于其文化、技术和品牌。

“要想提升河南钧瓷产业,就做出我们这一代人认为尖端的东西,做出个性、品位。让人家提到钧瓷会说‘这东西我非常想要,但是很难得到’,而不是 ‘到处都是钧瓷’”,王爱纯建议钧瓷不走普及的路线,而应用手工做,因为“模子做的东西很‘呆’,而手工做的一件一个样”。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为此,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我现在又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明年就会出版。”杨国政表示,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

王爱纯还指出,钧瓷产业可以向紫砂产业借鉴,通过把钧瓷做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而不是希望通过大批量生产,提高产业规模。

王爱纯建议钧瓷应以手工制作,往高端走,甚至“把模子砸掉一些”。

此外,王爱纯建议钧瓷产业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提高知名度。

“国礼”钧瓷河南造 产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河南正发力,促使这些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发酵、蜕变,进而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品牌意识集体觉醒,涌现了一批文化产业名片。

大宋官窑的“国礼”之路

瓷器是最被世界接受的中华符号之一,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钧窑三大名窑均在河南,一度成为皇室专用贡品。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河南的这些宝贝虽然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缺少美誉度,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

随着以荣昌钧瓷坊为代表的大宋官窑高端品牌频频“出镜”,河南文化产业的“老树虬枝”日渐焕发新生,吐露新芽。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意大利总理蒙蒂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河南制造”钧瓷作品“九五至尊”。

今年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普京赠送了一份钧瓷“国礼”。细心的人发现,这份国礼是“河南制造”。

此外,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等也与河南钧瓷结缘。

除了在国际视野中频频凭“国礼”身份亮相,以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为代表的河南钧瓷,还在商业消费市场赢得了极佳口碑。

2010年4月,中国元素奢侈品首届年会,发布了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和中国奢侈品新锐品牌及最具潜质的奢侈品,以创作钧瓷国礼“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闻名于世的河南大宋官窑钧瓷名品入选“中国十大奢侈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钧瓷是我国古代名瓷之一,10余次入选国家重大国事和外事活动国礼,目前已成为河南乃至我国的“国宝级”文化名片。

河南“文化牌”将打得更响

今年3月份,网友“老辛”发帖称,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应该规划一下,瞄准高端产品,打出河南的文化品牌。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指出,中国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此观点之于河南亦如此。

专家认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必须在创名牌上做文章。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如果没有知名品牌,河南文化就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力。因此,河南文化资源这棵“古树”焕发生机,需要“品牌”来助推。

宋代宫廷珍品官窑“青瓷八方贯耳瓶”即将面世


由罗氏珍藏的“青瓷八方贯耳瓶”即将面世。该瓶经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采用DX-95X荧光能谱仪检测,其釉面成分与南宋官窑瓷釉表面成分相符,断为真品。

北京古陶瓷研究所也鉴定:“‘官窑’顾名思义是宋代专为宫廷烧制的官营瓷窑。靖康之后官窑遗制杭州继续烧造。此瓶利用釉的流动,透出官窑略带紫色的胎骨,整个器体大面积素朴无饰,单纯而明朗。其特点为长颈,八方、两肩配以贯耳。造型简捷雅致,干净利落。此瓶的装饰处理与瓷釉的完美结合,堪称中国古代青瓷的典范,应被视为珍品。”

罗氏珍藏这件青瓷八方贯耳瓶的再现填补了国内外同类作品的空白,对于研究整理宋代修内司官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显示出这种孤品的珍贵价值。

据史料记载,这样一件宋代官窑的完美瓷器在古代也是价值非凡。近年来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的需求,专业人士估价该藏器价格应在一千万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古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迅速飚升,特别是今年英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所拍卖的中国元代青花人物罐成交价达到一千五百多万英镑,创历史最高纪录。在这种文化市场驱动下,这件南宋修内司官窑孤品的升值空间,更是无法预测。

目前国内外几家文化机构正在与罗氏藏家竞商之中,但藏家表示这件民族魂宝要永远留在中国。

钧瓷精品赏析:双龙瓶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 40 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 “ 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 。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 “ 唐钧 ” ,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宋 “ 靖康之变 ” ( 1126 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 10 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的尊贵名声,唐玄宗曾立令 “ 钧不随葬 ”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 “ 神钧宝瓷 ” ,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瓷开片与盘龙瓶


北宋徽宗时期,在阳翟城(今禹州市)古钧台官办钧窑场里,有一窑钧瓷刚刚住火停烧。窑工们已把窑门扒开了一个大口子,窑里炉火通红,温度正高,使人不能近前。

这时正值夏天,好端渡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刹那,雷声隆隆,闪电过后,只见一条龙在空中上下翻腾。一场大雨随着狂风降了下来,大雨点打在热窑顶上,冒起一团团水汽,狂风吹进高温的窑里,只听里边“喳喳”作响。窑工们躲在草棚下避雨,心里直嘀咕:这一窑瓷器肯定要报废。大家一个劲地在心里祈祷:“老天爷,行行好,别再下啦!”要说也真奇怪,窑工们刚祷告完,天说不下就不下了。转眼雨过天晴,太阳也冒了出来。

窑工们急忙跑到窑前观看。一场暴风骤雨过后,窑早凉了。一个年纪最大的老窑工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从窑里抱出第一个笼盔(匣钵),小心翼翼地打开,只见一个里青外紫的鼓钉洗,釉面上全部是裂纹,并且随着“喳喳”的响声,裂纹还在增多。老窑工心想:过去烧出的瓷器釉面平整如玉,这次这么多裂纹,肯定是风雨把瓷器给激酥了。他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敲了一下鼓钉洗,谁知一听声音,还是丁当作响,如磐一般。再摸摸釉面,却摸不着裂纹,真是“看似锤击,摸无痕迹”。大伙儿这才知道瓷器没烂,于是争先恐后地把窑给开完了。结果全窑瓷器除釉色鲜艳、光泽明亮外,釉面全部遍布细密纹路。官府派人挑出最好的几件送往宫廷,宋徽宗见了十分欢喜。

宋徽宗本是个艺术修养很高的人,他看出钧瓷釉面上这些裂纹很美,就给纹路取了好多名字,如“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百极碎”等,还把钧瓷出窑后釉面产生的裂纹,叫“开片”。欣赏完了这几件瓷器,宋徽宗又下旨让钧瓷工匠以后烧钧瓷都要有纹路。

窑工们接旨后,全都犯了愁:钧瓷开片是老天爷帮的忙,要是开窑时不下雨,怎么办?还是那个老窑工说话了:“天下不下雨是龙王爷管着的,我们塑个龙王爷的像供着,每天上香祷告,祈求龙王爷行云布雨,龙王爷定会显灵帮助我们。”窑工们听了都表示同意,大家就开始用泥巴塑龙王爷像。塑时,蜷曲的龙尾巴没法处理,老窑工就找来一个花瓶,把龙王爷的形象塑到瓶身上。只见一条龙盘曲在瓶上,尾巴朝向天空,龙嘴正向下喷水布雨,正前方是一团火球,代表钧瓷炉火。塑成后,为防雨水淋坏,窑工们把塑像放在窑里烧成了钧瓷,放在一张供桌上,大家每天跪拜上香祷告。要说还真灵,有龙王爷保佑,不管天是否刮风下雨,每次开窑,瓷器上都有纹路。从此,开片也作为钧瓷的一种特征保留了下来。

忽然有一天,官府的人无意间发现了窑工们供奉的龙王爷像,认为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皇上乃真龙天子,岂是平民百姓随便塑的!并把这事报告给了宋徽宗。宋徽宗立即叫人把领头的老窑工带上金殿,亲自审问。宋徽宗问:“你塑这个像是什么意思?”老窑工一看这个阵式,知道自己性命难保,又一想反正死活就这一条老命,今天豁出去啦!于是灵机一动回答说:“龙盘在瓶身上,意思是希望当今皇上永保平安。”平安的“平”与花瓶的“瓶”谐音。宋徽宗一听,这老窑工倒挺会说话的,又问:“你们怎么想起塑这个像的?”老窑工就把塑像求龙王保佑钧瓷开片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宋徽宗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窑工们是奉旨行事,不得不如此呀!于是就赦老窑工无罪。他又看了看塑像,觉得还是叫个瓶的名字为好。沉吟了一会儿说:‘位个塑像就叫盘龙瓶吧!”并命老窑工立即赶回钧窑场,照这盘龙瓶样再烧制数件,供皇室使用。自此,钧瓷的品种中又有了盘龙瓶,并且是宋徽宗御赐的名字,它的来历与钧瓷开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如今盘龙瓶已成为高贵、富有的象征,它寓意现代人飞黄腾达,过着富裕、平安的生活。

钧瓷“旺瓶”成 知名文化产品


3月24日,首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评选结果揭晓,充分展示中原文化内涵的44个产品入选,该市荣昌钧瓷坊制作的钧瓷“旺瓶”榜上有名。据悉,这是该市唯一的河南文化产品“名牌”。

河南省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出一批知名文化品牌,使之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河南文化的影响力,省文化厅主办了首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评选活动。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评选,在参评的400多个产品中最终评选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物复仿制品、舞台艺术、书法绘画四大类44个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在此次评选出的10个我省文物复仿制品类知名文化产品中,荣昌钧瓷坊制作的钧瓷“旺瓶”成功入选。

由该市荣昌钧瓷坊专为中国农历“狗”年创作的“旺瓶”,用古钱币元素组成富贵宝鼎,瓶首四面采用高浮雕工艺雕刻着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狗”铺首,象征旺财、旺福,故名“旺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河南钧瓷又打中秋牌 “中秋团圆瓶”面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河南钧瓷又打中秋牌 “中秋团圆瓶”面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