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保护传承千年品牌景德镇瓷器获原产地域保护

保护传承千年品牌景德镇瓷器获原产地域保护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5

景德镇古代瓷器。

江西频道5月28日电记者近日从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业界专家认为,中国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有助于这一千年品牌的保护和传承。

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史。据《中国陶瓷史》记载,早在明代景德镇就成为全国闻名的瓷都。景德镇瓷器须经1320℃以上高温烧成,其瓷化程度高、釉面硬度强,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地下矿藏品种多样,特别是陶瓷工业用原料瓷石和高岭土储藏量巨大。虽经千余年的不断开采,储量仍然颇丰。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处长李江生介绍,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独特的传统工艺生产,并按法定程序批准以原产地域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它比一般的名牌产品蕴涵了更多的无形资产,被誉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这次确定景德镇瓷器保护的品种为最具特色的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和新彩瓷五个品种。(完)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保护千年古镇 重现瓷都风采


沿河置窑、依窑而作、依作而居。6日,记者在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旁看到,作坊、民居依次排开,200多栋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交相辉映,成为长江经济带上底蕴深厚的璀璨明珠。

“要让千年景德镇重焕容光。”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近年来,景德镇致力做好老窑厂的保护工作,让惊艳世间的景德镇再创辉煌。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前身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职制造场所,也是现存唯一古御窑厂遗址。御窑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即将完工的主体工程由8个酷似古代柴窑的多曲面拱体结构组成。这些拱体半藏于地下,使博物馆巧妙地融入周边历史街区。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景德镇对话世界的新名片和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新地标。

据介绍,博物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保留原有遗址现状、采用原有建筑材料、修复建筑群原貌。承建方还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将总重量734吨的明清窑址完整取出并安全运抵5公里外的场地进行保护,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的成功案例。

几年间,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逐步修复,成为展示陶瓷艺术的活态博物馆,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感受陶瓷文化。数千“洋景漂”常驻景德镇,深入感受、学习陶瓷技艺和文化。

在一个已经修缮复原的作坊院里,10余位制瓷传承人忙着拉坯、雕削、雕镶、画坯,制瓷过程在这里完整呈现。在画坯车间,制瓷传承人熊梅花妙手翻飞,寥寥数下,碗坯上即出现一幅生动图案。

“这些传承人都是几十年来精研一个或几个工序,在各自领域有着非常独到的造诣。”刘子力告诉记者,工匠精神在制瓷传承人身上得到发扬,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窑作群的道路也已原样修复,中间用青石板、两边用窑砖铺就。这种路方便人力独轮车行驶,能将瓷器源源不断地运往码头。古往今来,数不清的瓷器和中华智慧从这条路通往鄱阳湖,通往长江,通往全世界。

“千年瓷都”景德镇掀起“护牌运动”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护牌运动”。记者今日随中国商务部“中部崛起品牌行”赴该市采访时获悉,景德镇将依法加大品牌保护,五年多来该市中级法院已查处陶瓷商标及名人名作侵权案件二百多起。

“不仅在北京的地摊,上海及江苏等地的地摊上都有景德镇瓷器的假冒伪劣产品售卖”,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对外地瓷器仿冒的不法行为深恶痛绝。据其透露,该市将通过执法检查等形式加大打假保名牌的力度,净化品牌市场。

陶瓷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称都之源”,不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与中国国内八大产瓷区相比,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市场份额已出现明显差距,景德镇瓷都地位亦正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于此,该市瓷局局长黄康明表示,景德镇将建立包括研发、科技、交流及产业在内的四个基地,打造国家级陶瓷园区,争取今后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及东南亚等地,出口比例已告别低谷,有所回升。

宝丰汝瓷获原产地认证 准入国际市场


河南平顶山宝丰清凉寺汝瓷研究所透露,该所申请的清凉寺汝瓷原产地标记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符合有关规定,于近日拿到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据中新社消息,汝瓷烧制始于宋初,鼎盛于北宋晚期哲宗、徽宗在位期间,属宫廷御用瓷器。因其工艺精湛,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列。后因宋室南迁,窑址荒废,工艺失传,窑址成为历史悬案。经过中国古陶瓷专家和考古人员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第六次发掘中,终于破解了千年之谜,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找到了汝官窑址。接着,该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据介绍,近几年来,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宝丰县在保护、开发、利用汝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发展汝瓷研究机构和烧制厂家18家,他们生产的汝瓷天青釉、月白釉通过省部级专家鉴定,具备了汝官瓷的独到特征,填补了国内空白。

平顶山宝丰清凉寺汝瓷研究所,2000年9月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包括18种汝瓷艺术品和18种日用瓷器的“清凉寺牌”汝瓷产品商标注册证书。今年该所申请清凉寺汝瓷原产地标记产品认证又获成功,意味着从此宝丰生产的汝瓷产品拿到了汝瓷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 任重道远


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 任重道远

2010年1月21日,景德镇市召开“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复烧”新闻发布会:在2010年进行明代葫芦窑的恢复建设工作,并决定在瓷博会期间进行点火复烧。同时,计划逐步对景德镇历史窑炉进行恢复、复烧。对于如今盛极而衰、处于尴尬境地的景德镇,这一消息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而早在2009年10月景德镇陶博会期间,景德镇曾成功地对清代镇窑进行复烧,同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应该是景德镇自我救犊发出的又一个重要信号。”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作为景德镇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瓷窑的点火复烧折射出了该市在文化保护、传承上的一些新思路和新信息,这背后则是拯救“千年之都”的漫长之路。

瓷都

1月26日下午,记者走出景德镇长途汽车站,周边的陶瓷专卖店、陶瓷艺术展示等比比皆是,路两边的瓷灯柱、陶瓷雕塑亦格外醒目。

记者乘出租车走向市中心的路上,各式各样的陶瓷雕塑不时一闪而过,“千年瓷都欢迎您”的大招牌不时出现,而瓷都大酒店、瓷都大道也无不挑动着每一位来访者眼球与神经。在景德镇地图上,瓷厂、陶瓷公司及陶瓷研究院、研究所等与陶瓷相关的企业、地名填了个满满当当。更有意味的是《瓷都晚报》、《瓷都广播影视周刊》、《瓷器》等当地媒体也无不深刻着“千年瓷都”的烙印。

“每个景德镇人的血液里都浸透着陶瓷。”谈起景德镇的陶瓷,记者乘坐的出租车司机说,十几年前,他与这个城市里的其他许多出租车司机,大部分还在各大瓷厂倒闭之前的生产线上工作。如今在景德镇,许多家庭中的成员从事过的行业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关联。

记者从入住的酒店出门不远,便是景德镇的瓷器街,一条街道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店铺,不断地迎送着进出的客人。在景德镇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静静地有一排传统陶瓷手工艺人的青铜雕塑,更显示出了景德镇的独特。而在记者随后采访的几天里,与陶瓷有关的城市雕塑随处可见。采访中,景德镇一学者对景德镇的城市历史如此描述:因河建窑、因窑成市。景德镇从来没有筑过城墙,当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忙于用泥土修筑城墙的时候,景德镇却用泥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并敞开胸怀,把他的物产运往全国,行销世界,“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该学者告诉记者:“一个产业支撑了一座城市,同时成就了这座城市,在世界上只有陶瓷与景德镇。” 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业与中国曲折命运一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这一“千年瓷都”的变迁也历经几多故事。

辉煌

景德镇陶瓷业在历史上的辉煌不言而喻。据相关资料显示,瓷都的陶瓷业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是其当仁不让的脸面。1960—1980年代,当时景德镇市区人口不到40万,则拥有号称8万陶瓷工人,瓷业无疑成为景德镇的重要经济支柱。最辉煌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陶瓷产业的规模,无论潮州还是曾与景德镇并称三大古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望景德镇项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80%的外贸出口来自景德镇的陶瓷业。”陶瓷专家王志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内特别是在南方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即便西安羊肉泡馍用的大海碗都是来自景德镇,随之形成了著名的国营“十大瓷厂”。在景德镇人看来,“十大瓷厂”代表着景德镇陶瓷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值今天其仍是景德镇人的热门词。王志刚向记者介绍,“十大瓷厂”组建或改建于1949年至1958年之间,包括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景兴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无不体现着时代烙印。而景德镇有关业内人士则认为“十大瓷厂”应该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意义,要包括雕塑瓷厂、红光瓷厂、曙光瓷厂在内。

探索景德镇千年之功过


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庆正(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瓷都景德镇今年迎来建镇1000周年,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宋真宗赵恒令该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蓝浦《景德镇陶录》云:此类御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之名遂微”。

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不久将在江西景德镇召开,届时来自海内外近200名古陶瓷专家云集瓷都,将就景德镇窑瓷业史、制瓷成果、瓷品外销、考古发掘新发现等进行广泛交流。笔者作为中国古陶瓷学会的会员,日前访问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研究员,围绕中国景德镇窑发展史同他进行了对话。

钱汉东:景德镇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今年春天我专程赴景德镇窑进行实地考察,获益匪浅。据我所知景德镇烧瓷历史超过了1400年,因宋景德年的制瓷,而将原名昌南镇改为景德镇,这实在是中国陶瓷史的佳话。景德镇之所以获得“瓷都”的盛名,这同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出产的优质高岭土,至今还在开挖使用;周围盛产松柴和槎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燃料;四周河流密布,南河流经城区,交通便捷;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地的名师名匠,故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加上朝廷的重视,特别是明洪武二年设“御器厂”后,景德镇地位如日中天。请你简要评价景德镇对中国瓷业作出的贡献?

汪庆正:景德镇烧制的底带“景德年制”款的器物从没有发现,这恐怕只是美好的传说,不一定靠得住。景德镇在唐五代前没有什么地位,宋代受到定窑的影响,成功烧制仿玉器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全国各地都有销售,这为景德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生产的枢府瓷继承了影青瓷,也很有特色。最重要的是釉下彩的元青花烧制成功;元青花图案漂亮又容易清洗,功能上比较完备,自然受到朝野的青睐。元末明初士大夫文人尽管觉得青花俗气,不如宋代单色釉显得高贵素雅,但由于朝廷提倡,也使得青花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巩义县,宋代断了弦。青花器主要是中东等地来料加工的,这同郑和下西洋也有一定的关系。明清的青花瓷做得精细,粉彩瓷也不例外,景德镇从此声誉鹊起,举世瞩目。

钱汉东:贵族出身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北宋政权,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盛唐时期那种雄健尚武的精神逐渐丧失,那种象征盛唐辉煌气象的唐三彩,自然被素雅高贵的以宋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为代表的瓷器所替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北方有磁州窑、耀州窑、鲁山窑、介休窑等,南方有越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潮州窑等,中国制瓷业生机勃勃,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国制瓷业由宋代“百花争艳”的局面,变成了景德镇窑“一枝独秀”,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这从客观上讲是否影响甚至阻碍了中国制瓷业的全面发展?我国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虽对稳定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实际上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创造能力,致使中国文化走向衰败的地步,作家再也拿不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德镇窑的功过也有相似之处。我们在纪念景德镇建镇1000年之际,应该冷静反思这些问题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汪庆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意识形态会对景德镇瓷业发展产生作用,统治者的爱好是要影响民间的。景德镇从明初设官窑,也有的说元代已设官窑,这时的瓷器已表现出贵族化的倾向,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恐怕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市场,你要老百姓自觉自愿拿钱出来买的呀!明代龙泉窑已走下坡路了,耀州窑粗俗不堪,怎么能同景德镇的青花瓷相比呢?缺少竞争力。景德镇工匠的开拓创新精神十分可贵,东西做得非常细腻。景德镇的成功,有统治者好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律。唐代人用瓷主要为邢窑、定窑、越窑的产品,俗称“南青北白”,唐三彩主要是陪葬品,战马千姿百态,骆驼造型各异,反映了盛唐向上有为的气象。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是在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整个产量数不上全国第一,老百姓大量用的是粗俗的陶瓷器,瓮、碗、罐等,江苏省宜兴窑至今仍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整个国家瓷质最好的就数景德镇烧制的。

钱汉东:景德镇瓷器早期,特别是单色釉影青瓷素雅而不奢华,胎壁细薄,釉汁莹润,让人爱不释手。我到景德镇湖田窑去考察过,产品以日用品为主,比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瓷器只要能够使用的,都进入市场,浪费较少,从窑址堆积层中的碎瓷片可以看到,器物都是实在不能用时才丢弃。这同我在“御器厂”看到的情景完全相反。民窑瓷器处处透露出民间艺人的率真和灵气,可亲可近,相比之下,官窑瓷器时时散发着皇家权贵的尊严和傲慢。现在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价格上升到无法想像的地步,这虽说是市场的供需决定的,但也有瓷器价值取向的问题,文化认同感的差异问题,面对民间艺术和皇家工艺时,我们需要确立新的审美理念。我觉得如清代景德镇生产细长的豇豆红釉瓶等器物,适合当时那些变态人的心理,这同那时有人喜欢女人柳腰、小脚如出一辙。在皇家工艺充满珠光宝气和精雕细刻之中,失去了雄健和豪放,丧失了阳刚之气。我觉得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引领人们远离生活,追求贵族化,艺术倾向有失偏颇,这在客观上是否阻碍了中国瓷器的健康发展?

汪庆正:明代除早期皇帝还有一点雄健豪放的阳刚之气外,从宣德皇帝起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不理朝政,吃喝玩乐,抽鸦片烟,朝廷被太监和权臣把持。官窑烧制的瓷器图案,先由宫廷艺师做“木样”,太监来审定,这些太监大多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学问,弄来弄去就是龙凤呈祥、缠枝莲纹、婴戏图案、富贵福寿等,脱离生活,没有生气。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出现转变期,官窑衰退,优秀工匠投奔到民窑,向当时的画家学习,向中国传统工艺版画学习,向欧洲的艺术学习,增加山水、人物、戏剧、诗文等内容,题材丰富,这时期景德镇瓷坛出现清新感,这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又一艺术高峰,远远超过我国其他地方生产的瓷器,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事实。

钱汉东:景德镇制瓷业在这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虽也受兵荒马乱影响,但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这实在是个奇迹。我觉得市场的需求是主要的。景德镇瓷器在明中期以后独占了全国的主要市场,而且大量出口,还承担对外赏赐和交换的任务。外销瓷都是按照国外指定的器形、图案、装饰及釉彩进行制作的,这对于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无疑是有帮助的。元末明初进口艳丽的苏麻离青釉料,促进了青花瓷的发展。中国瓷器今天在世界排名较落后,我们如何抓住纪念景德镇建镇1000年的契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进国外先进工艺,进一步推动中国瓷业的发展?

汪庆正:在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的时机,我们要重振中国瓷业的雄风。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编《中国陶瓷史》一书时讲过,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但现在各地都在追赶,景德镇要有所作为。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中国陶瓷史是一部开放的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历史。中国古代瓷器受到中东、罗马、希腊等文化的渗透,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今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国外瓷器将涌进中国市场,这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要有志气,抓紧研制实用瓷,早日拿出作品。这寄希望于景德镇和全国瓷业的同仁。

欧洲“景德镇”千年陶瓷史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下陶瓷的发展各具特色。中国以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其他国家的陶瓷艺术又是什么样呢?日前,“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在深圳博物馆展出,近150件意大利陶瓷珍藏首次跨越重洋来到了瓷器的故乡——中国。

绘制神话故事人物故事是其特色

13世纪末,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至今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马约里卡陶瓷(即锡釉陶)便是意大利带给世界陶瓷艺术的重要贡献。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介绍,意大利法恩扎国际博物馆作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精美陶瓷。此次展出的只是馆藏的一个专题,即马约里卡陶瓷。

马约里卡是对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马约里卡陶瓷造型独特,装饰图案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克劳迪娅·卡萨利告诉记者,公元13世纪,当被泛称马约里卡的锡釉陶经西班牙传入意大利时,恰逢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故事及油画遂成为这种陶艺的主要素材和表现形式。

记者在现场仔细比照,发现,马约里卡陶瓷与中国陶瓷最大的不同是,其绘制的多是人物故事题材。比如绘有“伊阿宋和美狄亚”的盘,它由16世纪极重要的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夏恩托·阿韦里所作,作品取材希腊神话故事“伊阿宋和美狄亚”,色彩艳丽如画。

还有一些作品直接被塑为人形,比如16世纪末,由乌尔比诺的潘塔纳兹工坊所作的人像水罐,表现的是传说中半人半神的奥菲欧弹奏竖琴迷惑动物,他坐在一个圆桶上,液体从桶下方的小孔流入池中。据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这件产品专为私人居所而设计,可能在豪奢的宴会上用作烈酒容器。

毕加索也是陶瓷界核心人物

提到马约里卡就不得不提法恩扎,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小城,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开始了陶器制作。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马约里卡陶艺发展提供了重要创作源泉,以法恩扎为中心的陶艺工坊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近代以来知名艺术家相继参与,最终成就了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地位和辉煌,使其薪火相传,享誉世界陶瓷行业,被誉为欧洲的“景德镇”。

本次展览分为马约里卡的诞生和传播、文艺复兴时期马约里卡的繁荣、东风西渐中马约里卡的融合与创新、马约里卡与艺术潮流的探索等四部分,不仅集中讲述了意大利陶瓷的发生、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展示了马约里卡丰富的架构和多样的艺术倾向。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除了古代的陶瓷艺术品,现场展出的还有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陶瓷作品。原来,毕加索是二战后意大利陶瓷艺术领域的核心人物,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这次深圳观众看到的《苦恼的农牧神的脸》就是毕加索1956年的作品。

马约里卡也有“青花瓷”

记者在展览现场意外地发现,有不少意大利陶瓷像极了中国的三彩、青花、广彩。原来,作为奢侈品的中国瓷器自中晚唐以来便开始销往地中海地区,并刺激了当地工匠的尝试仿烧,马约里卡产品逐渐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15世纪前半叶至16世纪,马约里卡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器,形成所谓的“瓷器风格”装饰纹样。但是,因为并不了解青花真正的烧造工艺,所以马约里卡“青花”只是一种单纯的在样式和装饰上的模仿。

其实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的意大利釉陶中,就有一种三彩装饰,其最初技术源头来自中国唐三彩。唐三彩从两河流域传入意大利,最终成为意大利釉陶中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装饰。

到了18世纪晚期,意大利陶器匠师们在繁缛多变的东方纹样基础上,将罗马式香熏纹样、橡实、垂花饰、葡萄藤蔓等绘画作品上的装饰元素,应用到瓷器装饰中,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欧式纹样,独具特色。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保护传承中心基地揭牌


7月4日上午,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保护传承中心基地暨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演示中心揭牌仪式在陶瓷历史博览区举行,镇窑维修工程开工仪式也同时举行。市委常委、副长市卢正大,市政府及文化局有关领导和我市首批10位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老艺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卢正大等揭牌。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千年窑火留下了精湛的制瓷技艺,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传统制瓷技艺的瓷业工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项目已被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市领导非常重视传统制瓷老艺人及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去年9月,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颁发了《景德镇市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规定程序,评审产生了我市首批10位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老艺人,促进了我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陶瓷历史博览区保留了传统的镇窑和作坊,聚集了一大批制瓷老艺人,是我市最大的4A级景区,在这里建立手工制瓷技艺保护传承中心基地及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演示中心,充分发掘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有力举措。把这个“基地”和“中心”建设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镇窑是我市300担规模柴窑的唯一遗存,把窑房建筑保护好,将窑炉“修旧如旧”,同时维持生产性保护方式,以保护传承砌窑、烧窑的传统技艺,其意义和影响深远切实把瓷都的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千年瓷都”中国江西景德镇掀起“护牌运动”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护牌运动”。记者今日随中国商务部“中部崛起品牌行”赴该市采访时获悉,景德镇将依法加大品牌保护,五年多来该市中级法院已查处陶瓷商标及名人名作侵权案件二百多起。

“不仅在北京的地摊,上海及江苏等地的地摊上都有景德镇瓷器的假冒伪劣产品售卖”,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对外地瓷器仿冒的不法行为深恶痛绝。据其透露,该市将通过执法检查等形式加大打假保名牌的力度,净化品牌市场。

陶瓷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称都之源”,不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与中国国内八大产瓷区相比,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市场份额已出现明显差距,景德镇瓷都地位亦正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于此,该市瓷局局长黄康明表示,景德镇将建立包括研发、科技、交流及产业在内的四个基地,打造国家级陶瓷园区,争取今后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高技术陶瓷等领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及东南亚等地,出口比例已告别低谷,有所回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保护传承千年品牌景德镇瓷器获原产地域保护》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保护传承千年品牌景德镇瓷器获原产地域保护》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