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 导航 >

网上鸡缸杯仿品泛滥 专家:仿古瓷或无收藏价值

网上鸡缸杯仿品泛滥 专家:仿古瓷或无收藏价值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仿古代瓷器的价格 仿古瓷砖

2021-06-07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上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以2.8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后,坊间也掀起了一股“鸡缸杯”热,一时间网上各种仿品层出不穷,最便宜的才18元,最贵的则要几千元。记者了解到,有的商家短短几天已经卖断货,甚至还出现了印上公鸡图案的一次性纸杯。

对此,专家表示,并非所有仿古瓷都有收藏价值,手绘的略好,批量注浆坯再贴花的更不值钱。另外,要特别注意某些不良商家以假乱真,把仿品卖出真品价。(文、图/记者郭晓昊)

网上叫卖低价仿品能赚钱存误导TaOcI52.cOM

据新华网报道,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出2.8亿港元,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在鸡缸杯的产地景德镇迅速掀起了一股生产销售热,各种高仿品和有鸡缸杯元素的设计类产品面世。记者昨日登录淘宝搜索“鸡缸杯”,出现800多条相关商品信息,其中最贵的几千元,最便宜的只要18元一个。有商家在商品首页显要位置打出极具煽动性的广告,声称“买到就是赚到。”同时还表示“本店器物均为仿古工艺品,如有少量黑点、失釉、气孔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您是完美主义者还请您谨慎出手。”而销量最大的是一款单价45元的杯子,成交记录显示近一个月售出近800个。记者前几天购买了一对,打开包装发现仿品是按1:1制作的,细节上不够精细。此时再登录该商品购买页面,发现卖家说鸡缸杯已卖断货。

仿古瓷做旧可定制 

“仿古瓷本身就有一定收藏价值,但现在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不规范,有些不良商家便将其做旧,将仿品卖出真品价格。”行家胡先生表示,去景德镇收货时发现那儿有一条街全都在卖各种各样的仿古瓷器,无论什么朝代和款识都能“私人定制”。“他们一般会跟你说,要看各自手中客户的实力如何,如果想卖高价,还少不了要编故事。”

事实上,古代就有名家专做仿古瓷,由于技艺精湛,其作品本身也很珍贵。例如名家周丹泉就是明代吴门的一位典型的能工巧匠。他是一位仿定窑瓷的制瓷高手;他所烧制的仿定窑瓷人称周窑。根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周窑,隆庆、万历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胡先生表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不少艺术家模仿古代瓷器的作品就相当不错,但有“节操”的艺术家不会说谎,无论技艺多么精湛,仿品一定会直接跟别人说这是仿品。藏友张女士也经常去景德镇,她介绍称,现代制作仿古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按照当时的规矩,制作者应在每一件仿古瓷的底款上标明仿制的年代,出售时的标签写明仿制的品名,注明其并非假冒做旧之赝品,专门针对喜爱古瓷而又没那么多钱去收藏的人群。”

提醒:注浆贴花无收藏价值

张女士表示,像网上在售的一些仿品鸡缸杯,没有经过做旧,且是作者手绘而成,还可以买来把玩和欣赏一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热门艺术品往往要经过作者或者设计师授权之后,才能按合同销售相关的艺术衍生品。”但她同时指出,粗糙的仿制品的图案是印刷或贴花的,比较死板、突兀,有的还可以看到网纹。胎体则是大批量注浆而成,可以说是粗制滥造,无论售价多便宜都没有收藏价值。“还要特别注意仿古瓷的底足,因为许多图录上都没有底部的照片,收藏者无迹可寻,容易被忽悠。此外,还要从造型、绘画、胎釉、款识、工艺等多方面鉴别,自己不清楚的话不要轻易下手,最好请行家帮忙掌眼。”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鸡缸杯收藏投资


在香港苏富比春拍季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上海藏家刘益谦先生以2.8亿买下后,即成为刘先生除“功甫帖”又一个另收藏界大为热衷谈论的话题。

2.8亿港元成交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之后的国内春拍,更是家家公司都有与之相关的拍品。刹那间“鸡缸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身就很名贵,所以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不乏仿制之作。拍卖公司也看中了这个突入起来的“卖点”,纷纷征集到历史上的“摹古”鸡缸杯,以满足众君对于“鸡”的渴求。借助“天价”鸡缸杯真品,这些历史上的“仿品”也表现不俗。其中目前最为精细的清雍正官窑斗彩“鸡缸杯”也已经价值1500万元左右一只,而这次国内“鸡缸杯”拍卖盛宴中,即便残粘的清代民窑仿品也多在10万元上下成交!可见,今年古陶瓷艺术市场确为“鸡”的天下。

市场售价几十元的鸡缸杯仿品

与此同时,大量的鸡缸杯仿品也在网上迅速蹿红,卖家多号称“纯手工高仿鸡缸杯”,其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虽然很多店家都贴出了“香港苏富比春拍:成化斗彩鸡缸杯2.8亿”的媒体消息作为噱头。但仿制水平的确参差不一,搞得爱好者步履维艰,选购无措。

市场价位几千的某品牌精仿鸡缸杯

从显示的销量来看,几十元一只的鸡缸杯仿品最受欢迎,虽然制作的画面和造型已经与成化原作完全背离,所用的彩料也明显带有工业化学的味道,但短短几天内依然有几百件的销售业绩。而高价位的鸡缸杯大多是有品牌的,虽然价格有些也高达万元一只,但与原作在气势和韵味上还是更为接近的。有些仿古陶瓷领域的品牌更是专业到将成化斗彩文物资料与产品进行直接对比,足见其对其仿制产品的信心,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气息。。这些相似度很高的“纯手工”鸡缸杯,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一般陶瓷产品的范畴,而应该作为收藏级别的艺术品来看待。

对于这股刚刚兴起的鸡缸杯风潮,笔者认为应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提醒更多喜欢“鸡缸杯”艺术品的爱好者少被卖家“忽悠”,买到称心如意的“天价鸡”。

1.“一分钱绝对一分货”。

低价格在手工世界里绝对做不出来“高品质”,即便打出的广告是手工制品,估计也要减少不少程序作为代价。可以说目前最贵的就要算“人工费”了,本来就是手工的制品,要是靠减少人工作为代价,再好能好到哪里?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1借用

2.“便宜少好货;好货不便宜”。

大家要弄明白便宜、省钱是失去了哪些换来的?工业用的彩料和胎釉比原生矿物的要价格低廉很多。淘洗、提纯、配比、制作上都要比天然矿土的省时省力。如果单纯为了摆着撑撑门面,无所谓。但是要用来喝茶的话,笔者认为尽量还是放弃,毕竟入口的东西,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2

3.“像不像三分样”。

鸡缸杯之所以贵,那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说白了,也就是成化皇帝和万贵妃享受宴饮乐趣用的酒具而已。无论“真品”和“仿品”既然都是要拿来实用,所以相似度是否能和原作一致笔者认为才是关键,买一个“差之千里”的鸡杯,估计体会不到“天价艺术”韵味,倒是容易成为笑柄而颜面顿失。成化皇帝生性懦弱、平庸。从书法和绘画作品上依然可以察觉到他稚气未脱,依赖,渴望被呵护的特点。所以鸡缸杯真品上的鸡看似童趣质朴,但也绝非跟幼稚园的孩子涂鸦一样荒诞可笑。而且鸡缸杯里蕴含的周易学理,是一般人所不能领会的。所以只有接近真品的仿品才能找到“天价”的奥秘。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3

4.“曲高和寡,要耐得住寂寞”。

能够欣赏艺术品的是少数人,能够理解“天价”艺术品的更是绝对的少数派。鸡缸杯的价格和实际体量是完全不对等的,直径8公分价值2.8亿,跟谁说都需要费番口舌。购买仿品也一样需要魄力和可能的被“品头论足”,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孤独求败似的“寂寞”。所以,好东西永远是需要慢慢品位的,艺术的领域切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迎合大众的掌声。正所谓,“不可低首求同群”。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4

5.“精工细作才经得住时间考验”。

艺术品永远和工艺品有差距!工艺品永远和民俗品有差距!民俗是生活最基础的元素,并不是艺术品的代表!很多人认为民俗的文物就是古代艺术的代表是片面的。艺术投资就是如此,正确的区分艺术品与产品两者的不同,从而找到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点。鸡缸杯从明代晚期开始就有仿品。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做的精品和劣品。如今这些昔日的仿品已然成为了文物,而当年精细的仿品,依旧是今天主导市场价格的“宠儿”。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5

标准的鸡缸杯造型对比图标准的鸡缸杯造型对比图

鸡缸杯的真实价值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屡创成化瓷器的拍卖天价,成交额达数千万港币之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曾记载,鸡缸杯在明代时即已“值钱十万”。但是我在仔细查阅了文献之后,却发现原来这是今人对此话的误解。

最早记载“值钱十万”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部陶瓷史专著《陶说》一书,原文出自该书第三卷朱琰的一段按语:“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十万”到底是多少钱,今人有释为十万两白银的,也有释为十万两黄金的。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也不符合朱琰的原意。朱琰做学问是相当严谨的,就在他所著的《陶说》一书中,曾引用《曝书亭集》的一段文献:“尝以月之朔望,观京师慈仁寺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争视之。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款者,倍蓰。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镒”是计量单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相当于20两(另有24两、12两两说)。如此算下来,五镒也就是100两白银。《曝书亭集》的作者为朱彝尊,生于崇祯二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其主要成就在古文诗词,《明诗综》、《词综》、《经义考》、《日下旧闻考》均为朱所著。以此推算,在1709年以前,鸡缸杯的价格也不过在100两白银左右。而著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卷四也记载:“鸡缸一对,价值百金,亦难轻购,本无多也。”由此可推断,朱琰谈到的“值钱十万”,应该不会超过100两白银,“十万”之说释为铜钱更为准确。明晚期盛赌,一只斗鹅也有“值钱五十万”的记载,当属同一比价。

归纳前人的记载,文献中评论的成化斗彩酒杯,其品种有:1、秋千仕女;2、婴戏;3、高士;4、龙舟;5、仕女;6、葡萄;7、各种花草;8、花鸟、花蝶;9、云龙。而前人对其评价最高的是绘葡萄纹的高足杯,认为其造型秀美,色彩淡雅,画工精细。“鸡缸为最”之说,是朱琰的一家之说,但因其书学术上颇有价值,且发行量较大,故而后人多沿其说。根据现在传世文物分析,秋千仕女、仕女、龙舟三种未见有完整的器物传世,已发表的成化御窑厂的发掘报告,也未见到相关的文物资料。婴戏、高士、鸡缸杯、葡萄纹及各种花草者,主要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其绘人物者,稚拙可爱,绘花草者,工整细腻。综合评其艺术价值,绘葡萄纹的高足杯确实造型秀美,超过前朝,且彩绘工整细腻,在成化斗彩酒杯中独领风骚。

但以个人的审美观分析,我更喜爱的是另一种绘葡萄纹的酒杯,直口,瘦底,圈足,外绘析枝葡萄纹,分填赭、绿、黄等色。胎质洁白,彩色柔润,色彩柔和淡雅,既突出了白瓷的天然之美,更以缤纷的淡雅色彩,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再加上画法娴熟,工艺秀美,将成化斗彩的内涵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拿在手中,我都有一种灵感迸发、爱不释手之感。

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价值


鸡缸杯最近很火,因为拍了两个多亿,和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差不多。不过从单位体积的价格上来说,鸡缸杯显然比鬼谷子下山贵得多。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元青花的认识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历史上,仿佛就没有存在过。鸡缸杯则不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明星(明代就已有值钱十万的记载),而且声名从未过气,并与日俱增,数百年来,独领风骚。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件瓷器能够和他相提并论。所以稍有一点陶瓷史知识,就不会特别惊讶于这样的价格,亿元没有什么奇怪,只是亿前面是几的问题。

鸡缸杯之所以名震古今,首先当然是做得好,好到什么程度?简单的做个比较,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到明代,彻底结束了宋以来陶瓷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变成了一枝独秀,独步天下。就工艺而论,同一时期,欧洲陶瓷还基本停留在陶的阶段,处于小学水平,景德镇之外的其他窑口算是中学水平,不过到明末基本上都辍学了。但景德镇不但进入大学,还在不断深造。这就是大致的状态。回到鸡缸杯,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他在自己所处年代于全世界的地位。

具体到器物本身,鸡缸杯给人的强烈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鸡缸杯做得很薄,胎体洁白,迎光可透。到现在我们经常还能够看到这一幕:有人拿一个杯子,对着光,看到杯体透光,然后感叹:这么薄,这么透,真好啊!就是说,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样的瓷器都并非我们寻常可以见到,可以使用。而这件器物是出现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我们不难想像古人第一次见到这样器物时回发出怎样的惊叹。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烧造出这么薄、这么透、这么白、这么坚硬的瓷器!而且在成化之后到清初的一两百年间,全世界都生产不是这样水平的瓷器。

二是画得很好看,绘画生动,色彩丰富而艳丽,但又不是大红大绿的强烈,而是深具文人意趣的清雅。鸡缸杯这么精巧的器物,在绘画风格上却完全不是工细一路,这很有些奇怪。因为同时代一些大很多的盖罐之类,都还是偏向于老实的风格。认真的以青花勾线,细致的在线内填彩,虽然没有像清三代那样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拘紧,却也没有写意的意愿。因为对于匠人而言,细致的描摹还有迹可寻,画风神彩的追求就非能力所及。鸡缸杯的画风却写意,虽然后世对这种画风多有推崇,认为生动自然,但相较写意的绘画而言,实在难以相提并论。所以雍正皇帝仿鸡缸杯的制作,画风上就一改前朝,稳健工细而不使神彩。乾隆皇帝就走得更远,形制内容都大异其趣,不过乾隆皇帝的品味比起它的父亲,就实在不敢恭维。

第三就是斗彩这种装饰方法,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说起斗彩,稍有古代陶瓷知识的人都很容易联想到粉彩、五彩、珐琅彩之类,陶瓷史类的书籍上也会把斗彩单列一章。但我们首先要说的是,斗彩不是一种彩,而是一种装饰手法。我们先看看斗彩的制作过程:先在做好的素胚上用青花料勾画轮廓线,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然后施釉高温成瓷。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只有线描的青花瓷。如果不进行下一道工序,那也能算一件完成的器物,历史上也的确有这样的器物流传,被称为漏彩。然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用各种颜色的彩料再进行彩绘,比如鸡冠是红的,就是青花勾勒的鸡冠轮廓内填上红色料。彩绘完成后,再入窑烧制。当然,这一次彩绘与青花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低温的色料,烧成的温度远低于青花。第二次烧制完成后,一件斗彩的瓷器就此诞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斗彩是釉下青花勾线釉上线内填彩的一种装饰手法,釉上填什么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上,可以填五彩,粉彩,珐琅彩或新彩,所以它自己并不是某种特殊的彩料。斗彩的闻名,在于它是人类第一次在陶瓷上如此纯熟的运用这么多种色彩。可以说是彩绘瓷历史上的第一次集大成。当然,他也是陶瓷工艺上的集大成:斗彩首先要烧青花,彼时青花瓷已然风靡世界,青花与釉上彩绘的结合,又大大延伸了陶瓷艺术的可能性。

能烧造出这样的瓷器,取决于材料、成型工艺、绘画、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而我们越是了解制作的工艺与技术,恐怕就会发出越多的惊叹。

先说材料:中国古代制瓷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单一的制瓷原料,瓷石。单一材料的缺点就是对材料本身的依赖度很大,没有好的瓷石,就不可能烧出好的瓷器。景德镇早期的情况也是如此,直到发现了著名的“高岭土”,才使得这种境况得以改观。人们发现高岭土后,把高岭土与瓷石原料进行配比,就可以很好的提升陶瓷的品质。这就是陶瓷历史上著名二元配方。虽然二元配方的最早出现时间仍存争议,但一般认为出现在元代,所以到成化时期,材料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烧造成出鸡缸杯这样的名器。

再看成型的工艺。早期的瓷器成型,杯碗之类,基本上都是拉胚,后来出现了修胚(也叫利胚)这道工序,是利用利胚刀对拉好的胚进行精修的过程。鸡缸杯这样精巧的器形,没有利胚这道工序,想要实现是难以相像的。比如它的口沿,微微的向外一撇,不露声色却细腻动人;圈足采用的是卧足的样式,就是足不外露,放在那里,看不到有足。这都需要利胚工艺才比较容易完成。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为什么鸡缸杯能够如此闻名,并由之产生了诸多的传奇和故事。因为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不但代表了世界制瓷领域的最高水平,把其他地域远远的甩在后面,而且在整个人类的陶瓷工艺史上,都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峰!

评论:鸡缸杯高价拍卖或不具参考性


3月中旬,香港苏富比正式宣布将于今年春拍上拍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估价非常得狠,2亿-3亿港元,这么高的估价实在是超乎了众多藏家心理承受的极限,引起了收藏界的极大关注。

中国向来不缺土豪,你敢估,我就敢拍。果不其然,4月8日,鸡缸杯的拍卖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5亿港元,加佣金2.81亿港元竞得,同时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不足巴掌大小的一个碗怎么就如此贵,且不去考虑值不值这个价钱,拍品本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物以稀为贵”,这是中国亘古不变的一句老话,此次拍出的鸡缸杯是现存于世的19只鸡缸杯中的其中一只,除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外(只有3件是无瑕),其他鸡缸杯都收藏于博物馆内。此次拍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是4只当中的之一,而且没有瑕疵,这足以体现它的稀缺性。

鸡缸杯一直是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这次上拍这只是15世纪明成化年间由官窑烧制而成的,通俗点说其实就是一只画有母鸡图案的盛酒小杯。

也有人好奇,为什么杯上画鸡的图案,查了下资料,说法不一,成化皇帝很欣赏宋人画的《子母鸡图》,而且还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赞美了母鸡对小鸡的爱护之情,成化元年又是鸡年;另外有说法当年万贵妃非常喜欢成化斗彩杯,尤其是鸡缸杯,成化皇帝为了讨好她,下令景德镇官窑大量烧造,鸡和吉祥的吉是谐音。

了解瓷器的人都知道,成化一朝,所作瓷器多为精益求精,质佳量少,而且,当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御窑瓷器是不做上品流通的,如要进贡一件瓷器,那么就得烧制100件,然后从中挑选一件最完美的,剩余的集中砸碎、掩埋,所以说,民间流通几率非常小,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次上拍的这只鸡缸杯在明朝一出生就是皇家纯正血统,从未沦落百姓家。鸡缸杯也是从成化以后历代开始均有仿制。

官窑的收藏一直以来都是藏家竞争的焦点,价格也较平稳,这次鸡缸杯创纪录地拍得2.8亿港元,当然一方面是缘于它的稀缺性,另外一点就是藏家在此收藏基础上开始追求精品,也就是质的变化。如果一件官窑瓷器确认是真品而且流传有序,价格就可以翻倍涨。

而且只要是有鸡缸杯上拍场,都会重新界定价格,本次上拍的这只鸡缸杯此前最后一次亮相是在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当时就以2917万港元成交,15年后再次出现在今天的拍场,价格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想,2.8亿港元拍得鸡缸杯,就这个天价数字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鸡缸杯其特殊的稀缺性可以说早已完全脱离了艺术品市场的规律,对今后中国瓷器拍卖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具备一般的参考性,只能当作个案。

鸡缸杯还要红多久


近日,福建省警方破获了一起偷盗4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案件,失窃者声称自己被盗的4只“鸡缸杯”价值6亿元,一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两年“明成化鸡缸杯”接连见诸报端,似乎已经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了,为什么还会引起新闻轰动?

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他在取货时,甚至还用这件鸡缸杯喝了一口茶而引起社会上各种评论与非议,一时间天下无人不知鸡缸杯。

“鸡缸杯”因其品质超群、存世稀缺而受到明、清以及当代收藏家的追捧。如今世界上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中,台北故宫博物院、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收藏有“成化鸡缸杯”。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1件鸡缸杯。据说,世界上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中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共4件,除了刚拍卖的这件,其他2件在中国香港,1件在日本。而这件“鸡缸杯”曾被英国古董经纪人艾斯肯纳奇、日本坂本五郎等著名古董商收藏过。

当拍卖刚刚结束,内地处处出现了许多收藏的“鸡缸杯”。有人在微博上列出藏者的姓名与件数,甚至有说中央电视台某编导手里就有6件。听到这样的消息,外行人瞠目,业内人士往往只是一笑了之,认为都是些“国宝帮”的说辞。

鸡缸杯拍卖之后,各种“鸡缸杯”的仿制品也充满了市场。包括刘益谦所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也制作了数千件有限仿制的“鸡缸杯”,作为龙美术馆的艺术衍生品进行销售。据说,那一两个月中,淘宝网上就售出了数万只仿制“鸡缸杯”,景德镇的仿瓷产业因此而增加了很多的生意。“鸡缸杯”已遍天下!

当福建失窃4只“鸡缸杯”的消息一出,在没有看到照片的情况下,许多专业人士就已经断定一定都是假货!因为经过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于清中期就已经十分珍贵的鸡缸杯存世数量屈指可数,民间没见著录的“鸡缸杯”怎么可能突然冒出来?而且在一个人手里就有4只呢?

据报载,这4只失窃的“鸡缸杯”,已被当地公安机关送到一家名为“厦门市文物鉴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鉴定,警方透露,该公司已初步鉴定,4只失窃的“鸡缸杯”为仿品,但具体值多少钱,仍要等专业部门进行估算和确认。

通过这件案例,应该可以警醒那些自以为手里有着许多国宝瓷器的人: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磨损消耗,经过内地二十多年拍卖场上的大浪淘沙和价格高企,国宝级、上档次的古董瓷器很难会出现在普通人的手里!如果自己收藏的东西送到大拍卖行都被拒收的话,一定是假货无疑。

如今,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古董瓷器假货市场。“国宝帮”们声称自己手里都是珍贵古董、“国宝”,其目的就是企图将假货推销给别人;并企图将水搅浑,降低真伪的区分门槛,以让更多的赝品滥竽充数,混迹于真精品古董之中。

笔者提醒各界收藏爱好者要提高警觉,尽量不在私人手里买不知来源的古董。文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应该去买那些流传有序、来源证据确凿的文物古玩,而不能只靠听故事来判断瓷器古董的品质。如今,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十分成熟,大量事实表明,私下交易风险大、耗费时间、无法被监督和追讨,必然成为假货赝品横行的主要途径;越是“国宝”精品越适合在拍卖场上拍出天价,手中有古董精品的人是绝对不会离开拍卖这个赚钱最佳方式!

至于这位窃贼,偷盗前没有“鸡缸杯”的基本常识,误以为是真品而下手。而当最后被抓时,就又寄希望于4只“鸡缸杯”为假货,以期降低刑罚力度。实在是十分可笑与可悲!

假的就是假的,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和鉴定能力的不断提高,辨别古董假货的水平将越来越容易。当收藏者们逐渐都擦亮眼睛、谨慎收藏时,那些假货可能就会“烂”在了“国宝帮”们的手里,而靠制作赝品牟利的人慢慢也会难以为继下去。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记录。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8日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走进御窑元华堂鸡缸杯制作车间 看鸡缸杯怎么诞生


“这是一只欲啄又止、大胆且个头最大的小鸡,想啄却又两腿不敢往前站的姿态……”

2014年7月末,距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得2.8个亿已过了三个多月,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来到景德镇,顺道朝圣了这只神奇斗彩杯的诞生之地。

没来景德镇之前,笔者就曾想过收几只现代复烧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赏玩赠友。遗憾的是,虽然在“2.8亿鸡缸杯”热潮带动下的仿古瓷市场,呈现出“满城尽做鸡缸杯”的景象,不但罕有精品,倒是器形有误、画风无韵、借某大师之名胡乱定价的产品充斥其中。

实际上在信息科技手段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古代精品陶瓷上诸如器形、画工韵味、色彩、款识风格等信息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现代制作的一些仿古瓷器,有些也能逐渐接近于古代精品的韵味。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慢工出细活儿”的传统陶瓷手工业里,有些人也开始过于追求“快速准确的市场投放”和“广告包装”等营销手段,而产品的品控则因为一个“快”字被迫牺牲。

笔者此行景德镇,先后在樊家井、国贸、古玩城、老厂等陶瓷商圈看到了不同价位及制作水平的鸡缸杯。便宜的拿货价十来块钱,贵的上万,臆造器型的也不少,有些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甚至有了圈足(本为卧足)。凑巧的是,坐落于景德镇御窑厂内的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正在举办《皇帝的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瓷器精品集粹》特展,里面便展出有未进行釉上彩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看过真品,再看市场中的现代仿制品,器型、画工差异明显。

同行的一位友人知道笔者喜欢鸡缸杯,便推荐去御窑元华堂走走。在朋友的引荐下,笔者有幸参观了御窑元华堂的各车间厂房,原料车间、烧制车间、拉坯利坯车间、上釉车间、粉彩车间、青花车间及研发车间等处,认真专注是笔者从这里几乎每个人眼中都能看到的东西。每个车间都对应有严格的质检部门,他们对器型、上釉的薄厚、青花发色、画工都有极为严苛的标准。明清御窑,严格的品控标准让很多整器成为了瓷片由此深埋土中,而今天御窑元华堂传承了这一标准。烧制车间内的朱师傅,对着刚“刚出炉”的一炉瓷器给笔者讲釉料薄厚、炉温对青花发色的影响、上釉不匀在烧制后可能产生的色差、釉厚导致的积釉等问题,虽然笔者对瓷器不甚了解,但可以感受到来自生产一线解答问题的专业。

鸡缸杯车间是此行的重点,其中在釉下青花组内,笔者发现每位画师的桌旁都有几页图文并茂类似说明书的东西,这让笔者大为不解……陪同参观的御窑元华堂江斌老师先让笔者看了一组图片,里面是御窑元华堂董事长向元华先生亲自指导鸡缸杯生产制作各环节的内容。据江老师讲,为了能让画师们感受到古人所绘鸡缸杯上图案的意境,向元华先生与公司研发团队反复研究,撰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具体到每只鸡躯体语言的绘画说明,也就是本文首段的文字。釉下寥寥几笔,形似易,神似难。

小小一只鸡缸杯,对器形的制作,画工的意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胚体厚度、底足直径、补水工艺,还是整体绘画的讲解、釉下青花的绘制,向董都要亲自去测、去画、去讲”。江老师对笔者说道。实际上,御窑元华堂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研发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些年来不断的改良生产。“单就器形来说,今年就调整了好几个版本,还不能完全达到向董的标准”。

文化产品的价值来自它的文化沉淀,如果急功近利只是为了短期小利,这个产品必然是轻浮的、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御窑之所以为收藏上品,既有皇家血统、精琢技艺的原因,也来自于从千百万被砸瓷器中铸就而来的御窑品质。

瓷器无真假 高仿瓷的收藏投资价值


紫禁城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如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她以丰富的文物典藏闻名于世。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缘走近这些稀世国宝,但是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一楼展厅里,我们却可以无比荣幸地近距离凝视那些“躺”在深宫人未识的宝物。虽然不是原作,但经过中国文物协会严格监制的20件高仿瓷器,却散发着历史的幽香。

高仿瓷器作为收藏圈里的一个“新贵”正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这种在国外已经得到认可的新型收藏种类究竟好在哪里?它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又如何?对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曹静楼教授。

“所谓高仿,是指从瓷器制作的基本材料开始,严格按照原作的胎质、外形、尺寸、釉色、工艺等进行高度一致的仿制。它不同于人们常说的‘赝品’,虽然它们都是‘新’的,但高仿瓷器的精美程度不亚于原作,甚至在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远远优于原作,因而顺理成章地受到藏家的追捧。”曹教授说。曹教授从事文物研究40余年,退休前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科技部主任,专门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工作,对文物的传统工艺非常熟悉,对于高仿瓷器的监制长达20余年。

高仿珍瓷“高”在哪里?

看过“超女”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近乎残酷的晋级吧,高仿瓷器的过程也如同一场超级选秀,通过“海选”,经过“评委们”挑剔眼光考验的,才能胜出,算得上成功之作,不论哪一道工序出现偏差,都会惨遭淘汰。这就是“高仿”而成的精品与普通仿制品最大的差别,它的完美程度已经让其成为艺术价值不亚于原作,甚至高于原作的艺术品。

首先,高仿瓷器是有严格要求的,造型要准确,尺寸要与原件力求一致,特别是外部线条要拿捏准确。瓷器不是一件机械物,它的曲线非常丰富,杯子口多大,“脖子”多粗都是有严格标准的。

其次是它的颜料、色彩、光泽,甚至一些理化指标,如硬度,都要高度一致。据曹教授介绍,此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发行的20件高仿瓷器中的青花瓷器,所选用的“钴”料是事先经过严格检测的,对当时所处年代的青花瓷器中的“氧化钴”成分进行化验,测定其详细成分比例,多少温度烧制而成的,之后再配置颜料,进行实验性烧制。

第三,高仿瓷器的绘画风格、格调、气氛要与原来相一致,这就要求要使用最好的画工。在瓷器上绘画与在纸上作画不同,难度更大。书画作品当时就可以看到绘画效果,而瓷器上的绘画是颇为神秘的,当时是看不出来的,比如青花瓷器,画出来是黑色的,喷釉之后是白色的,从外观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了,只有通过高温烧制之后答案才能揭晓。而且在瓷器上绘画通常并非一人完成,画线条的不一定能填彩,能填彩的不一定能喷釉。因此,对于在瓷器上作画的画家而言,要考虑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也更复杂,即便是当下最知名的书画家,也完成不了在瓷器上作画的“绝活儿”。由于全部是手工绘制,因此会有些许差异,这是不能避免的,但这就像是一个人的签名,两次签名不可能完全一摸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就是因为它们的风格和味道一致。

第四,高仿瓷器要尊重传统工艺,保持原汁原味,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从选胎料开始就非常严谨,只有洁净、细腻、半透明状态的才能入选。

另外,专家指出:高仿瓷器比原作还要精美,并非虚言。过去烧制瓷器使用的燃料是柴,柴灰对瓷器的污染较大,且温度不容易掌控,因此过去烧出来的瓷器受技术条件和环境所限,有些瓷器的釉面会存在缺陷,比如针孔、疵点等。而现在使用的是煤气,还可进行恒温设置。因此,高仿瓷器的质量水平实际上是高于原作的。

高仿珍瓷“贵”在哪里?

要求高、标准严就会产生很高的废品率,无形中加大了制作成本。就拿此次在“国博”展出和发行的20件高仿瓷器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两岸官窑名瓷高仿发行活动负责人高海 说,他们事先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了相关资料和信息,所有瓷器均在文物原件的产地景德镇制作完成,并且每一道程序又经专家进行了非常“较真”的把关和筛选,全部作品的完成历时数载。就拿此次高仿的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粉彩八仙渡海图八角瓶来说(该瓶原作曾在今年嘉德拍出了4800万元的高价),它的制胎就非常难,因为它是异型器——八角瓶,而粉彩通常要烧两道,先烧一道白瓷,烧成后再绘制图案,再烧。往往问题就出在第二次烧的时候,瓶子很容易炸,工艺非常困难。这件八角瓶花费了四个多月时间,十多件中才出了一件成品。不但如此,从拉坯、绘画到烧制完成,这一个瓶子最少需要五六个非常有经验的工艺师傅方能完成,这还不算原料和颜料的选配、图版的设计过程。

还有有彩瓷皇后之称的珐琅彩,曾经是皇宫里制成的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品种少、产量少、质地精,传世品均秘藏宫苑,一般人难于见到。这种创烧于康熙时期的彩瓷,其工艺一度是个谜,记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瓷胎画珐琅彩,在1925年故宫成立以前,就没人看见过,所以老百姓觉得它特神秘”。因此,近年来只要珐琅彩瓷器在拍卖会上一露面,必遭到有实力买家的穷追不舍。去年,一件清乾隆御制的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拍出了一个多亿。因此,高仿珐琅彩瓷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够见到烧制完美的高仿珐琅彩瓷器也是一种荣幸。

瓷器没有真假,只有新旧之分,判断一件现代高仿瓷器的价值,主要看它是不是精品。就当代陶瓷大师的作品来说,有的能卖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乾隆时期的有些文物还不一定能卖到这个价儿呢。这就是艺术价值决定了市场价值,是精品总会发光的。因此,高仿瓷器当然有收藏价值,正是应了这个“高”字,高仿,即高品质和高技术含量的综合。另外,瓷器属于易碎品,假设今天我们做了100件瓷器,那么10年后是否还能有100个存世?众所周知,存世量往往是影响艺术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仿瓷器的市场价位多在两三万上下,稍微有点儿“闲钱”的人都能进行收藏,但是从高仿珍瓷的精美程度和艺术价值上看,它未来的升值潜力还很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网上鸡缸杯仿品泛滥 专家:仿古瓷或无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网上鸡缸杯仿品泛滥 专家:仿古瓷或无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