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的瓷器价值 > 导航 >

鸡缸杯的真实价值

鸡缸杯的真实价值

古代的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缸

2020-08-19

古代的瓷器价值。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屡创成化瓷器的拍卖天价,成交额达数千万港币之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曾记载,鸡缸杯在明代时即已“值钱十万”。但是我在仔细查阅了文献之后,却发现原来这是今人对此话的误解。

最早记载“值钱十万”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部陶瓷史专著《陶说》一书,原文出自该书第三卷朱琰的一段按语:“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十万”到底是多少钱,今人有释为十万两白银的,也有释为十万两黄金的。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也不符合朱琰的原意。朱琰做学问是相当严谨的,就在他所著的《陶说》一书中,曾引用《曝书亭集》的一段文献:“尝以月之朔望,观京师慈仁寺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争视之。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款者,倍蓰。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镒”是计量单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相当于20两(另有24两、12两两说)。如此算下来,五镒也就是100两白银。《曝书亭集》的作者为朱彝尊,生于崇祯二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其主要成就在古文诗词,《明诗综》、《词综》、《经义考》、《日下旧闻考》均为朱所著。以此推算,在1709年以前,鸡缸杯的价格也不过在100两白银左右。而著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卷四也记载:“鸡缸一对,价值百金,亦难轻购,本无多也。”由此可推断,朱琰谈到的“值钱十万”,应该不会超过100两白银,“十万”之说释为铜钱更为准确。明晚期盛赌,一只斗鹅也有“值钱五十万”的记载,当属同一比价。

归纳前人的记载,文献中评论的成化斗彩酒杯,其品种有:1、秋千仕女;2、婴戏;3、高士;4、龙舟;5、仕女;6、葡萄;7、各种花草;8、花鸟、花蝶;9、云龙。而前人对其评价最高的是绘葡萄纹的高足杯,认为其造型秀美,色彩淡雅,画工精细。“鸡缸为最”之说,是朱琰的一家之说,但因其书学术上颇有价值,且发行量较大,故而后人多沿其说。根据现在传世文物分析,秋千仕女、仕女、龙舟三种未见有完整的器物传世,已发表的成化御窑厂的发掘报告,也未见到相关的文物资料。婴戏、高士、鸡缸杯、葡萄纹及各种花草者,主要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其绘人物者,稚拙可爱,绘花草者,工整细腻。综合评其艺术价值,绘葡萄纹的高足杯确实造型秀美,超过前朝,且彩绘工整细腻,在成化斗彩酒杯中独领风骚。

但以个人的审美观分析,我更喜爱的是另一种绘葡萄纹的酒杯,直口,瘦底,圈足,外绘析枝葡萄纹,分填赭、绿、黄等色。胎质洁白,彩色柔润,色彩柔和淡雅,既突出了白瓷的天然之美,更以缤纷的淡雅色彩,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再加上画法娴熟,工艺秀美,将成化斗彩的内涵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拿在手中,我都有一种灵感迸发、爱不释手之感。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价值


鸡缸杯最近很火,因为拍了两个多亿,和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差不多。不过从单位体积的价格上来说,鸡缸杯显然比鬼谷子下山贵得多。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元青花的认识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历史上,仿佛就没有存在过。鸡缸杯则不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明星(明代就已有值钱十万的记载),而且声名从未过气,并与日俱增,数百年来,独领风骚。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件瓷器能够和他相提并论。所以稍有一点陶瓷史知识,就不会特别惊讶于这样的价格,亿元没有什么奇怪,只是亿前面是几的问题。

鸡缸杯之所以名震古今,首先当然是做得好,好到什么程度?简单的做个比较,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到明代,彻底结束了宋以来陶瓷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变成了一枝独秀,独步天下。就工艺而论,同一时期,欧洲陶瓷还基本停留在陶的阶段,处于小学水平,景德镇之外的其他窑口算是中学水平,不过到明末基本上都辍学了。但景德镇不但进入大学,还在不断深造。这就是大致的状态。回到鸡缸杯,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他在自己所处年代于全世界的地位。

具体到器物本身,鸡缸杯给人的强烈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鸡缸杯做得很薄,胎体洁白,迎光可透。到现在我们经常还能够看到这一幕:有人拿一个杯子,对着光,看到杯体透光,然后感叹:这么薄,这么透,真好啊!就是说,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样的瓷器都并非我们寻常可以见到,可以使用。而这件器物是出现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我们不难想像古人第一次见到这样器物时回发出怎样的惊叹。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烧造出这么薄、这么透、这么白、这么坚硬的瓷器!而且在成化之后到清初的一两百年间,全世界都生产不是这样水平的瓷器。

二是画得很好看,绘画生动,色彩丰富而艳丽,但又不是大红大绿的强烈,而是深具文人意趣的清雅。鸡缸杯这么精巧的器物,在绘画风格上却完全不是工细一路,这很有些奇怪。因为同时代一些大很多的盖罐之类,都还是偏向于老实的风格。认真的以青花勾线,细致的在线内填彩,虽然没有像清三代那样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拘紧,却也没有写意的意愿。因为对于匠人而言,细致的描摹还有迹可寻,画风神彩的追求就非能力所及。鸡缸杯的画风却写意,虽然后世对这种画风多有推崇,认为生动自然,但相较写意的绘画而言,实在难以相提并论。所以雍正皇帝仿鸡缸杯的制作,画风上就一改前朝,稳健工细而不使神彩。乾隆皇帝就走得更远,形制内容都大异其趣,不过乾隆皇帝的品味比起它的父亲,就实在不敢恭维。

第三就是斗彩这种装饰方法,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说起斗彩,稍有古代陶瓷知识的人都很容易联想到粉彩、五彩、珐琅彩之类,陶瓷史类的书籍上也会把斗彩单列一章。但我们首先要说的是,斗彩不是一种彩,而是一种装饰手法。我们先看看斗彩的制作过程:先在做好的素胚上用青花料勾画轮廓线,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然后施釉高温成瓷。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只有线描的青花瓷。如果不进行下一道工序,那也能算一件完成的器物,历史上也的确有这样的器物流传,被称为漏彩。然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用各种颜色的彩料再进行彩绘,比如鸡冠是红的,就是青花勾勒的鸡冠轮廓内填上红色料。彩绘完成后,再入窑烧制。当然,这一次彩绘与青花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低温的色料,烧成的温度远低于青花。第二次烧制完成后,一件斗彩的瓷器就此诞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斗彩是釉下青花勾线釉上线内填彩的一种装饰手法,釉上填什么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上,可以填五彩,粉彩,珐琅彩或新彩,所以它自己并不是某种特殊的彩料。斗彩的闻名,在于它是人类第一次在陶瓷上如此纯熟的运用这么多种色彩。可以说是彩绘瓷历史上的第一次集大成。当然,他也是陶瓷工艺上的集大成:斗彩首先要烧青花,彼时青花瓷已然风靡世界,青花与釉上彩绘的结合,又大大延伸了陶瓷艺术的可能性。

能烧造出这样的瓷器,取决于材料、成型工艺、绘画、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而我们越是了解制作的工艺与技术,恐怕就会发出越多的惊叹。

先说材料:中国古代制瓷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单一的制瓷原料,瓷石。单一材料的缺点就是对材料本身的依赖度很大,没有好的瓷石,就不可能烧出好的瓷器。景德镇早期的情况也是如此,直到发现了著名的“高岭土”,才使得这种境况得以改观。人们发现高岭土后,把高岭土与瓷石原料进行配比,就可以很好的提升陶瓷的品质。这就是陶瓷历史上著名二元配方。虽然二元配方的最早出现时间仍存争议,但一般认为出现在元代,所以到成化时期,材料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烧造成出鸡缸杯这样的名器。

再看成型的工艺。早期的瓷器成型,杯碗之类,基本上都是拉胚,后来出现了修胚(也叫利胚)这道工序,是利用利胚刀对拉好的胚进行精修的过程。鸡缸杯这样精巧的器形,没有利胚这道工序,想要实现是难以相像的。比如它的口沿,微微的向外一撇,不露声色却细腻动人;圈足采用的是卧足的样式,就是足不外露,放在那里,看不到有足。这都需要利胚工艺才比较容易完成。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为什么鸡缸杯能够如此闻名,并由之产生了诸多的传奇和故事。因为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不但代表了世界制瓷领域的最高水平,把其他地域远远的甩在后面,而且在整个人类的陶瓷工艺史上,都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峰!

鸡缸杯的前世今生


鸡缸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记录。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8日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鸡缸杯收藏投资


在香港苏富比春拍季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上海藏家刘益谦先生以2.8亿买下后,即成为刘先生除“功甫帖”又一个另收藏界大为热衷谈论的话题。

2.8亿港元成交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之后的国内春拍,更是家家公司都有与之相关的拍品。刹那间“鸡缸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身就很名贵,所以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不乏仿制之作。拍卖公司也看中了这个突入起来的“卖点”,纷纷征集到历史上的“摹古”鸡缸杯,以满足众君对于“鸡”的渴求。借助“天价”鸡缸杯真品,这些历史上的“仿品”也表现不俗。其中目前最为精细的清雍正官窑斗彩“鸡缸杯”也已经价值1500万元左右一只,而这次国内“鸡缸杯”拍卖盛宴中,即便残粘的清代民窑仿品也多在10万元上下成交!可见,今年古陶瓷艺术市场确为“鸡”的天下。

市场售价几十元的鸡缸杯仿品

与此同时,大量的鸡缸杯仿品也在网上迅速蹿红,卖家多号称“纯手工高仿鸡缸杯”,其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虽然很多店家都贴出了“香港苏富比春拍:成化斗彩鸡缸杯2.8亿”的媒体消息作为噱头。但仿制水平的确参差不一,搞得爱好者步履维艰,选购无措。

市场价位几千的某品牌精仿鸡缸杯

从显示的销量来看,几十元一只的鸡缸杯仿品最受欢迎,虽然制作的画面和造型已经与成化原作完全背离,所用的彩料也明显带有工业化学的味道,但短短几天内依然有几百件的销售业绩。而高价位的鸡缸杯大多是有品牌的,虽然价格有些也高达万元一只,但与原作在气势和韵味上还是更为接近的。有些仿古陶瓷领域的品牌更是专业到将成化斗彩文物资料与产品进行直接对比,足见其对其仿制产品的信心,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气息。。这些相似度很高的“纯手工”鸡缸杯,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一般陶瓷产品的范畴,而应该作为收藏级别的艺术品来看待。

对于这股刚刚兴起的鸡缸杯风潮,笔者认为应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提醒更多喜欢“鸡缸杯”艺术品的爱好者少被卖家“忽悠”,买到称心如意的“天价鸡”。

1.“一分钱绝对一分货”。

低价格在手工世界里绝对做不出来“高品质”,即便打出的广告是手工制品,估计也要减少不少程序作为代价。可以说目前最贵的就要算“人工费”了,本来就是手工的制品,要是靠减少人工作为代价,再好能好到哪里?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1借用

2.“便宜少好货;好货不便宜”。

大家要弄明白便宜、省钱是失去了哪些换来的?工业用的彩料和胎釉比原生矿物的要价格低廉很多。淘洗、提纯、配比、制作上都要比天然矿土的省时省力。如果单纯为了摆着撑撑门面,无所谓。但是要用来喝茶的话,笔者认为尽量还是放弃,毕竟入口的东西,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2

3.“像不像三分样”。

鸡缸杯之所以贵,那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说白了,也就是成化皇帝和万贵妃享受宴饮乐趣用的酒具而已。无论“真品”和“仿品”既然都是要拿来实用,所以相似度是否能和原作一致笔者认为才是关键,买一个“差之千里”的鸡杯,估计体会不到“天价艺术”韵味,倒是容易成为笑柄而颜面顿失。成化皇帝生性懦弱、平庸。从书法和绘画作品上依然可以察觉到他稚气未脱,依赖,渴望被呵护的特点。所以鸡缸杯真品上的鸡看似童趣质朴,但也绝非跟幼稚园的孩子涂鸦一样荒诞可笑。而且鸡缸杯里蕴含的周易学理,是一般人所不能领会的。所以只有接近真品的仿品才能找到“天价”的奥秘。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3

4.“曲高和寡,要耐得住寂寞”。

能够欣赏艺术品的是少数人,能够理解“天价”艺术品的更是绝对的少数派。鸡缸杯的价格和实际体量是完全不对等的,直径8公分价值2.8亿,跟谁说都需要费番口舌。购买仿品也一样需要魄力和可能的被“品头论足”,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孤独求败似的“寂寞”。所以,好东西永远是需要慢慢品位的,艺术的领域切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迎合大众的掌声。正所谓,“不可低首求同群”。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4

5.“精工细作才经得住时间考验”。

艺术品永远和工艺品有差距!工艺品永远和民俗品有差距!民俗是生活最基础的元素,并不是艺术品的代表!很多人认为民俗的文物就是古代艺术的代表是片面的。艺术投资就是如此,正确的区分艺术品与产品两者的不同,从而找到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点。鸡缸杯从明代晚期开始就有仿品。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做的精品和劣品。如今这些昔日的仿品已然成为了文物,而当年精细的仿品,依旧是今天主导市场价格的“宠儿”。

借用【佰年集雅】“高仿”与“低仿”细节对比图5

标准的鸡缸杯造型对比图标准的鸡缸杯造型对比图

单色釉瓷真实价值必然回归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牡丹图颈胆套瓶

元/明初十四世纪 红釉刻龙纹连盖梨式执壶

清乾隆 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一对“大清乾隆年款”

单色釉瓷器是否因鉴定难度高而使藏家望而却步?单色釉瓷器的价格是否被低估?海外藏家早年的单色釉收藏为何规模如此巨大?当今市场上哪些颜色的釉色更具收藏潜力?

陈子裳

清三代彩绘瓷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相比较而言,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瓷与彩绘瓷之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距——虽然与几年前相比价格也有较大提升。

论及单色釉瓷的行情,部分专家在接受《艺术评论》采访时认为单色釉瓷存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象。但由于国内藏家的欣赏品位、眼光不高,专业展览推动不够,鉴定相对较难,流传有序的藏品较少,缺乏炒作空间等原因,现在面对单色釉,藏家必须独具慧眼。

目前单色釉的国际市场好于国内市场,主要是由于国外藏家很早以前就认可这一瓷器种类,而佳士得的两个单色釉专场都是以国外藏家为主。国内比较多的是喜欢明清青花和五彩粉彩等,从长远走势来看,单色釉瓷器的市场应该会慢慢被收藏家发掘。

单色釉价值不低于彩瓷

单色釉在中国陶瓷史中既有悠远的历史,也有丰富的样式,是极为重要璀璨的一个品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古陶瓷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霁明认为,单色釉瓷的烧制技术难度非常高。除了要达到预定的烧制温度,还需要提供严格的烧成气氛条件和适当的保温时间。有些工艺技术至今尚不能揭示明了,更何况在整体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过去能烧制出它来,因此这类单色釉瓷明显具有稀缺性。

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告诉《艺术评论》,明清的单色釉瓷器不少,一般的单一颜色的釉都是单色釉,这类东西比较多,但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单色釉作品比较稀缺,有些是工艺品种比较少,有些是流传比较少,或者是市场上这种造型比较少。器形方面,大的东西就比较难得。上博有个雍正的青釉龙纹缸,器形非常大也不变形,估计是宫廷使用的,流传下来也很少,器物上的龙纹有点堆塑,很精美,应该是用作宫廷内厅堂中放画卷、宣纸等文房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彩瓷价格炒起来了,单色釉瓷器感觉好像往下走了,其实基本价值是很高的,不应该低于彩瓷。”陆明华认为,因为彩瓷很多是二次烧的,一次烧成之后加彩,低温烧的时候又可以弥补本身的缺陷,而单色釉是无法弥补的,一次烧成就烧成了,所以成品率比较低,价值应该是很高的。

拍卖场里很多高价格都出现在彩瓷上,所以给藏家的感觉好像彩瓷价格会更高,其实未必,也要看什么器物。另外也缘于收藏观念不同,喜欢热闹的人一般喜欢收藏彩瓷,安静的人可能更喜欢单色釉的韵味,所以市场走向是一个方面,而人的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 国内藏家眼光不及国外

佳士得北京古代艺术(瓷器)业务代表裴朝晖先生对《艺术评论》说:“国内藏家的欣赏品位和眼光普遍不及国外藏家,像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 Baur 1865-1951)他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1974年被分为四册着录于《The Baur Collection》一书。 本套书仅限量一千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年)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裴朝晖同时认为,单色釉瓷器的专业展览国内明显推动不够,曾任香港收藏家组织“敏求精舍”主席的叶义先生早在1977年8月2日—10月4日,就与谭志成合作策划“明清一色釉瓷展览”并同时出版《明清一色釉瓷》画册,在文物界掀起收藏、研究中国“一色釉瓷器”热潮。而国内只有上海博物馆2005年举办过“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主题展览并出版画册。

青釉瓷最受青睐

徐霁明认为,单色釉瓷因为少了彩绘,就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形式样和大小。而彩绘瓷则注重纹饰的线条、色彩和布局,注重凭借画面传达美感,因而彩绘瓷往往能反映出绘饰者的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总体上看,不论是彩绘瓷还是单色釉,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从当今市场交易情况显示,制瓷工艺技术难度评价并没有影响到单色釉的价格。不同收藏群体对陶瓷文化内涵理解上存在深度差异。表现为对陶瓷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这一过程中具有哪些灿烂辉煌的创造价值模糊不清;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取向的变化对收藏目的和作用,显示出收藏与投资被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这样必然产生急功近利的态度,继而又施加于市场,即如今天所见。徐霁明觉得“真实价值回归终究是必然的”。

当今市场上哪些颜色的釉色更具有收藏潜力?

佳士得的裴朝晖先生告诉记者,单色釉瓷器价格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因为鉴定相对较难,流传有序的藏品较少,目前缺乏炒作空间。”

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研究员告诉《艺术评论》,人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市场产生导向。即便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是根据自己喜好,烧制不同颜色的瓷器。

受烧制工艺难度的影响,像仿汝窑仿哥窑烧造难度就很大;温度比较低的陶瓷就容易烧,高温的就难烧;釉料中用铜着色烧制铜红釉难度就高,因为铜在高温下容易烧掉,影响了发色,烧得好,难度就大,所以祭红、郎窑红、豇豆红就是工艺难度高的单色釉瓷。而霁青蓝是用比较稳定的氧化钴着色,跟青花的料是差不多的,相对就比较容易烧。天青釉也不是很容易烧,虽然有些也加了钴料,会比较稳定,但天蓝釉真正烧好的也不太多。同样,器形特别的和体积大的也比较难制作难烧成。

无锡文物公司主管瓷器的副总经理陶冶表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单色釉瓷器具有收藏潜力。之后的单色釉瓷器品种也少,那三朝品种多,东西精,价格就好。但总体还是不如青花和五彩。

鸡缸杯还要红多久


近日,福建省警方破获了一起偷盗4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案件,失窃者声称自己被盗的4只“鸡缸杯”价值6亿元,一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两年“明成化鸡缸杯”接连见诸报端,似乎已经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了,为什么还会引起新闻轰动?

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他在取货时,甚至还用这件鸡缸杯喝了一口茶而引起社会上各种评论与非议,一时间天下无人不知鸡缸杯。

“鸡缸杯”因其品质超群、存世稀缺而受到明、清以及当代收藏家的追捧。如今世界上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中,台北故宫博物院、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收藏有“成化鸡缸杯”。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1件鸡缸杯。据说,世界上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中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共4件,除了刚拍卖的这件,其他2件在中国香港,1件在日本。而这件“鸡缸杯”曾被英国古董经纪人艾斯肯纳奇、日本坂本五郎等著名古董商收藏过。

当拍卖刚刚结束,内地处处出现了许多收藏的“鸡缸杯”。有人在微博上列出藏者的姓名与件数,甚至有说中央电视台某编导手里就有6件。听到这样的消息,外行人瞠目,业内人士往往只是一笑了之,认为都是些“国宝帮”的说辞。

鸡缸杯拍卖之后,各种“鸡缸杯”的仿制品也充满了市场。包括刘益谦所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也制作了数千件有限仿制的“鸡缸杯”,作为龙美术馆的艺术衍生品进行销售。据说,那一两个月中,淘宝网上就售出了数万只仿制“鸡缸杯”,景德镇的仿瓷产业因此而增加了很多的生意。“鸡缸杯”已遍天下!

当福建失窃4只“鸡缸杯”的消息一出,在没有看到照片的情况下,许多专业人士就已经断定一定都是假货!因为经过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于清中期就已经十分珍贵的鸡缸杯存世数量屈指可数,民间没见著录的“鸡缸杯”怎么可能突然冒出来?而且在一个人手里就有4只呢?

据报载,这4只失窃的“鸡缸杯”,已被当地公安机关送到一家名为“厦门市文物鉴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鉴定,警方透露,该公司已初步鉴定,4只失窃的“鸡缸杯”为仿品,但具体值多少钱,仍要等专业部门进行估算和确认。

通过这件案例,应该可以警醒那些自以为手里有着许多国宝瓷器的人: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磨损消耗,经过内地二十多年拍卖场上的大浪淘沙和价格高企,国宝级、上档次的古董瓷器很难会出现在普通人的手里!如果自己收藏的东西送到大拍卖行都被拒收的话,一定是假货无疑。

如今,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古董瓷器假货市场。“国宝帮”们声称自己手里都是珍贵古董、“国宝”,其目的就是企图将假货推销给别人;并企图将水搅浑,降低真伪的区分门槛,以让更多的赝品滥竽充数,混迹于真精品古董之中。

笔者提醒各界收藏爱好者要提高警觉,尽量不在私人手里买不知来源的古董。文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应该去买那些流传有序、来源证据确凿的文物古玩,而不能只靠听故事来判断瓷器古董的品质。如今,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十分成熟,大量事实表明,私下交易风险大、耗费时间、无法被监督和追讨,必然成为假货赝品横行的主要途径;越是“国宝”精品越适合在拍卖场上拍出天价,手中有古董精品的人是绝对不会离开拍卖这个赚钱最佳方式!

至于这位窃贼,偷盗前没有“鸡缸杯”的基本常识,误以为是真品而下手。而当最后被抓时,就又寄希望于4只“鸡缸杯”为假货,以期降低刑罚力度。实在是十分可笑与可悲!

假的就是假的,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和鉴定能力的不断提高,辨别古董假货的水平将越来越容易。当收藏者们逐渐都擦亮眼睛、谨慎收藏时,那些假货可能就会“烂”在了“国宝帮”们的手里,而靠制作赝品牟利的人慢慢也会难以为继下去。

走进御窑元华堂鸡缸杯制作车间 看鸡缸杯怎么诞生


“这是一只欲啄又止、大胆且个头最大的小鸡,想啄却又两腿不敢往前站的姿态……”

2014年7月末,距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得2.8个亿已过了三个多月,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来到景德镇,顺道朝圣了这只神奇斗彩杯的诞生之地。

没来景德镇之前,笔者就曾想过收几只现代复烧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赏玩赠友。遗憾的是,虽然在“2.8亿鸡缸杯”热潮带动下的仿古瓷市场,呈现出“满城尽做鸡缸杯”的景象,不但罕有精品,倒是器形有误、画风无韵、借某大师之名胡乱定价的产品充斥其中。

实际上在信息科技手段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古代精品陶瓷上诸如器形、画工韵味、色彩、款识风格等信息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现代制作的一些仿古瓷器,有些也能逐渐接近于古代精品的韵味。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慢工出细活儿”的传统陶瓷手工业里,有些人也开始过于追求“快速准确的市场投放”和“广告包装”等营销手段,而产品的品控则因为一个“快”字被迫牺牲。

笔者此行景德镇,先后在樊家井、国贸、古玩城、老厂等陶瓷商圈看到了不同价位及制作水平的鸡缸杯。便宜的拿货价十来块钱,贵的上万,臆造器型的也不少,有些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甚至有了圈足(本为卧足)。凑巧的是,坐落于景德镇御窑厂内的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正在举办《皇帝的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瓷器精品集粹》特展,里面便展出有未进行釉上彩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看过真品,再看市场中的现代仿制品,器型、画工差异明显。

同行的一位友人知道笔者喜欢鸡缸杯,便推荐去御窑元华堂走走。在朋友的引荐下,笔者有幸参观了御窑元华堂的各车间厂房,原料车间、烧制车间、拉坯利坯车间、上釉车间、粉彩车间、青花车间及研发车间等处,认真专注是笔者从这里几乎每个人眼中都能看到的东西。每个车间都对应有严格的质检部门,他们对器型、上釉的薄厚、青花发色、画工都有极为严苛的标准。明清御窑,严格的品控标准让很多整器成为了瓷片由此深埋土中,而今天御窑元华堂传承了这一标准。烧制车间内的朱师傅,对着刚“刚出炉”的一炉瓷器给笔者讲釉料薄厚、炉温对青花发色的影响、上釉不匀在烧制后可能产生的色差、釉厚导致的积釉等问题,虽然笔者对瓷器不甚了解,但可以感受到来自生产一线解答问题的专业。

鸡缸杯车间是此行的重点,其中在釉下青花组内,笔者发现每位画师的桌旁都有几页图文并茂类似说明书的东西,这让笔者大为不解……陪同参观的御窑元华堂江斌老师先让笔者看了一组图片,里面是御窑元华堂董事长向元华先生亲自指导鸡缸杯生产制作各环节的内容。据江老师讲,为了能让画师们感受到古人所绘鸡缸杯上图案的意境,向元华先生与公司研发团队反复研究,撰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具体到每只鸡躯体语言的绘画说明,也就是本文首段的文字。釉下寥寥几笔,形似易,神似难。

小小一只鸡缸杯,对器形的制作,画工的意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胚体厚度、底足直径、补水工艺,还是整体绘画的讲解、釉下青花的绘制,向董都要亲自去测、去画、去讲”。江老师对笔者说道。实际上,御窑元华堂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研发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些年来不断的改良生产。“单就器形来说,今年就调整了好几个版本,还不能完全达到向董的标准”。

文化产品的价值来自它的文化沉淀,如果急功近利只是为了短期小利,这个产品必然是轻浮的、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御窑之所以为收藏上品,既有皇家血统、精琢技艺的原因,也来自于从千百万被砸瓷器中铸就而来的御窑品质。

鸡缸杯为什么那么贵?


鸡缸杯贵这件事,基本上是收藏界心照不宣的事实。因为在拍卖场上,鸡缸杯的表现都是非常出色的,价格也一路高升,是收藏老手不能错过的藏品。那么鸡缸杯为什么那么贵呢?

首先从艺术价值上来看,鸡缸杯上, 饰子母鸡图,或者绘制公鸡偕母鸡,领众多幼雏觅食,内容丰富,富有童趣,且画风天真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爽朗率直,自成一派。当然,这只是画面内容,从艺术价值上讲更难得的是鸡缸杯的色彩一般都缤纷绚丽,明丽清亮,有古拙之气,又有煊丽之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鸡缸杯一直被业内认为是瓷中“神品”。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艺术审美的价值,不足以让鸡缸杯有如此的地位,历史价值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鸡缸杯原本就是出自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且有明确的文献,鸡缸杯就是明宪宗为他的妃子万贵妃所作,有童趣,有深情,历史渊源的加持使得斗彩鸡缸杯有了别于其它瓷器的特征,所以鸡缸杯也一向为后世历代皇帝所喜爱,甚至在明清两朝都得到了多次仿制,斗彩鸡缸杯已然成为了明瓷的名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鸡缸杯非常稀少,尤其是流传下来的品相好的,更是千金难求。纵观鸡缸杯在拍卖场上的表现,都可以说是非常出色。比如明代成化鸡缸杯就曾于1980年及1999年拍卖,每一次都成功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巅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明成化瓷作为明瓷的代表之一,本身就颇具风采,流传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现今存世的鸡缸杯也仅有三件,且均为私人收藏,要一睹其风采都是极为不容易。

总的来说,鸡缸杯的昂贵首先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斗彩明丽而画面丰美,作为官窑宫廷瓷器却颇具童真之气,十分难得,更兼斗彩既有青花之秀逸又有五彩之绚烂,争奇斗艳,“斗”得名副其实。其次就是它的历史渊源是十分动人的,有情之所系,帝王柔情,是真正的王室所出,古董背后的故事,也是它的价值。最后就是物以稀为贵,鸡缸杯存世量的稀少也使得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鸡缸杯图片及价格:

1:清雍正鬪彩鸡缸杯,尺寸:8.2厘米,估价: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12,100,000 ,成交时间: 2017-04-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此雍正年制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旧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双方框内书六字款,与成化原型如出一辙:尾毛篷松,非如成化典型分成三簇。园中花叶秀石之布局也异于前,更接近雍正皇帝的品味。

2:清雍正斗彩鸡缸碗,尺寸:15.4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9,844,000 ,成交时间: 2012-10-09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3:清乾隆粉彩御题诗鸡缸杯(一对),尺寸:直径6.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7,590,000 ,成交时间: 2014-06-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大清乾隆仿古」款。整器画笔生动细腻,设色妍丽无匹,所绘人物神形俱佳,衣褶刻画细致入微,所置庭院美景,春意荡漾,妍花怒放,洞石玲珑,意趣盎然,所敷彩料,匀净亮丽,尤以蓝彩夺目,所绘山石质感逼真,更胜纸帛。以一器之微,融诗、书、画、印诸美于其中,画工、彩料至精至美,俱可窥见乾隆彩瓷诸般特色,实为难能可贵,不失为御瓷隽品。器身所书之御制诗《咏鸡缸杯》作于乾隆干丙申年,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本品之制作应在其后,故本品据此可为乾隆后期之少有佳作。《饮流斋说瓷》评曰:“所题诗字体有两种:一种字较小,体近虞、王之间;一种字较大,楷法凝重,又颇似颜鲁公矣”,本件字体较小,笔划清劲,当为前者。存世乾隆御题诗鸡缸杯有大小两种尺寸,大者直径8cm(同成化大小),小者直径6.5cm,所见十之八九为尺寸较大者,而此对则为其中较小者,更显精巧可爱,并且成对保存,保存良好,流传有绪,尤为珍罕。

4:清雍正洋彩鸡缸杯(一对),尺寸:9.2厘米,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 2017-06-06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大清雍正年制」款。 出版此雍正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旧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杯为一对,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器心微凸,内外皆素白釉。杯外以粉彩绘子母鸡图。其中一杯画公鸡伫立张喙,其色斑斓鲜明,旁有一母率三雏,觅食于野地,幼鸡啄虫,牝鸡羽翅棕褐,回首凝视公鸡,背面另缀小虫。另外一杯,主题相近,其中公鸡为幼雏捕获小虫,母鸡羽翼雪白,伴随在侧。此对杯彩施色精绝,鸡羽之处等笔触细微,类有画珐琅之感,颇为传神。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书款。

5:清乾隆粉彩题诗鸡缸杯,尺寸:直径8.2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3,860,000 ,成交时间: 2010-05-3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大清乾隆仿古》六字篆书款。杯敞口,深腹,卧足。外壁通体绘庭园鸡戏图。庭园中洞石嶙峋,牡丹争艳,雄鸡昂首前行与童子嬉戏,四只小鸡随母鸡觅食。留白处墨彩书“李唐越器人问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对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落红彩“三”(干)圆印文、“隆”篆书方印文。底 书青花“大清乾隆仿古”篆书款。此杯为乾隆帝赏玩之物,他好古慕雅,有喜欢的便加以仿制。此器虽不似成化造器纤巧轻盈,然造型精巧,胎质莹润,釉色艳丽秀雅,绘图栩栩如生,弥足珍贵。此器制于丙申年,为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

6:清雍正斗彩鸡缸杯,尺寸:直径9.2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680,000 ,成交时间: 2012-12-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大明成化年制”款。本杯直壁,深腹,矮圈足,造型简约端庄。胎体轻薄,质地洁白细腻。杯外壁绘出雌、雄鸡各一,带领数只雏鸡悠然觅食,雏鸡各有盼顾,情态可爱传神。所置庭院美景,鸡冠花盛放于太湖石间,竹影绰约,一幅夏日景致跃然杯上。画笔生动细腻,双鸡翎毛细如发丝,勾勒清晰可见。整器模仿成化风格,用色颇为丰富,计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鹅黄、黑等彩;但设色淡雅,繁而不妖,完全得成化斗彩敷色之妙。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7: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一对连座,尺寸:直径6.4厘米×2,估价:RMB 2,8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105,000 ,成交时间: 2011-12-05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化年制。敞口小杯,斜腹圈足,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光洁润泽。外壁以斗彩装饰,纹饰为仿自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图案。画面生动活泼,设色典雅精细。除洞石用青花描绘以外,画面其它纹饰均以青花勾勒纹饰边沿,内填各彩。底部内书“成化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8:清雍正斗彩鸡缸杯,尺寸:8厘米,估价:HKD 2,400,000 ~ 2,800,000,成交价: HKD 3,032,000 ,成交时间: 2005-05-02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走进御窑元华堂鸡缸杯制作车间 看鸡缸杯怎么诞生_陶瓷知识


“这是一只欲啄又止、大胆且个头最大的小鸡,想啄却又两腿不敢往前站的姿态……”

2014年7月末,距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得2.8个亿已过了三个多月,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来到景德镇,顺道朝圣了这只神奇斗彩杯的诞生之地。

没来景德镇之前,笔者就曾想过收几只现代复烧的成化斗彩鸡缸杯赏玩赠友。遗憾的是,虽然在“2.8亿鸡缸杯”热潮带动下的仿古瓷市场,呈现出“满城尽做鸡缸杯”的景象,不但罕有精品,倒是器形有误、画风无韵、借某大师之名胡乱定价的产品充斥其中。

实际上在信息科技手段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得古代精品陶瓷上诸如器形、画工韵味、色彩、款识风格等信息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现代制作的一些仿古瓷器,有些也能逐渐接近于古代精品的韵味。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慢工出细活儿”的传统陶瓷手工业里,有些人也开始过于追求“快速准确的市场投放”和“广告包装”等营销手段,而产品的品控则因为一个“快”字被迫牺牲。

笔者此行景德镇,先后在樊家井、国贸、古玩城、老厂等陶瓷商圈看到了不同价位及制作水平的鸡缸杯。便宜的拿货价十来块钱,贵的上万,臆造器型的也不少,有些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甚至有了圈足(本为卧足)。凑巧的是,坐落于景德镇御窑厂内的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正在举办《皇帝的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瓷器精品集粹》特展,里面便展出有未进行釉上彩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看过真品,再看市场中的现代仿制品,器型、画工差异明显。

同行的一位友人知道笔者喜欢鸡缸杯,便推荐去御窑元华堂走走。在朋友的引荐下,笔者有幸参观了御窑元华堂的各车间厂房,原料车间、烧制车间、拉坯利坯车间、上釉车间、粉彩车间、青花车间及研发车间等处,认真专注是笔者从这里几乎每个人眼中都能看到的东西。每个车间都对应有严格的质检部门,他们对器型、上釉的薄厚、青花发色、画工都有极为严苛的标准。明清御窑,严格的品控标准让很多整器成为了瓷片由此深埋土中,而今天御窑元华堂传承了这一标准。烧制车间内的朱师傅,对着刚“刚出炉”的一炉瓷器给笔者讲釉料薄厚、炉温对青花发色的影响、上釉不匀在烧制后可能产生的色差、釉厚导致的积釉等问题,虽然笔者对瓷器不甚了解,但可以感受到来自生产一线解答问题的专业。

鸡缸杯车间是此行的重点,其中在釉下青花组内,笔者发现每位画师的桌旁都有几页图文并茂类似说明书的东西,这让笔者大为不解……陪同参观的御窑元华堂江斌老师先让笔者看了一组图片,里面是御窑元华堂董事长向元华先生亲自指导鸡缸杯生产制作各环节的内容。据江老师讲,为了能让画师们感受到古人所绘鸡缸杯上图案的意境,向元华先生与公司研发团队反复研究,撰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具体到每只鸡躯体语言的绘画说明,也就是本文首段的文字。釉下寥寥几笔,形似易,神似难。

小小一只鸡缸杯,对器形的制作,画工的意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胚体厚度、底足直径、补水工艺,还是整体绘画的讲解、釉下青花的绘制,向董都要亲自去测、去画、去讲”。江老师对笔者说道。实际上,御窑元华堂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研发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些年来不断的改良生产。“单就器形来说,今年就调整了好几个版本,还不能完全达到向董的标准”。

文化产品的价值来自它的文化沉淀,如果急功近利只是为了短期小利,这个产品必然是轻浮的、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御窑之所以为收藏上品,既有皇家血统、精琢技艺的原因,也来自于从千百万被砸瓷器中铸就而来的御窑品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鸡缸杯的真实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鸡缸杯的真实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的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