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古诗欣赏 > 导航 >

唐诗:长笛一声人倚楼欣赏

唐诗:长笛一声人倚楼欣赏

古诗欣赏 古代瓷器欣赏 人开头的成语

2021-08-23

古诗欣赏。

从幼年开始诗歌与诗词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诗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留下的经典文化,有没有值得大家深入专研的诗词?阅读完《{唐诗:长笛一声人倚楼欣赏》一文你会有所收获的。

摘要

赵嘏,唐代诗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844)进士。大中年间官终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卒年40余岁。赵嘏诗与许浑同调,属于律切工稳、清圆流畅的一路,然较许浑稍沉着。

残墨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出处

唐•赵嘏《长安秋望》

原文TaocI52.CoM

云物凄清拂曙远.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诸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塞:边塞,塞北。

长笛一声人倚楼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寥落残星挂在天空,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忽然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远处那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是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为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这一联是名句。据《唐诗纪事》载,诗人杜牧对这两句十分激赏,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这恐怕是由于诗句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赵嘏,唐代诗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844)进士。大中年间官终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卒年40余岁。赵嘏诗与许浑同调,属于律切工稳、清圆流畅的一路,然较许浑稍沉着。《全唐诗》称其“为诗赡美,多兴味”。“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秋望》),得杜牧激赏,呼为“赵倚楼”。实际上,他的诗风也多少接近杜牧,在词采风华之中兼饶俊逸疏宕之气,尤工起调,象“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齐安早秋》)、“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寄归》)等,皆发语挺拔,力振全篇。五言弱于七言。题献应酬之作过多,亦是一病。有《编年诗》2卷、《渭南集》3卷,《全唐诗》收录时合编为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辑入时,题作《渭南诗集》2卷。又有近人段朝端校补本,收入冒广生辑《楚州丛书》。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其他人还在看

唐诗:迷花倚石忽已暝欣赏


摘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出自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宋词:合江楼欣赏


摘要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宋]文天祥

天上名鹑尾,人间说虎头。

春风千万岫,秋水两三洲。

客晚惊黄叶,官闲笑白鸥。

双江日东下,我欲赋扁舟。

合江楼

唐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欣赏


摘要

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诗:倚杖柴门外下一句详细解释


摘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倚杖柴门外下一句

译文

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yuá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宋词:听取蛙声一片全诗欣赏


摘要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处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丰年:丰收的年份。听取:听。

听取蛙声一片全诗

赏析

词句意思是,夜风吹起阵阵的稻花香,农夫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一路上听到阵阵蛙声,到处响成一片。描写夏夜乡村夜色的宁静美好,告知我们农家又将获得丰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文学家。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在晚年时写的《清平乐·村居》这首流传千古的词。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唐诗:夕阳楼详细解释


摘要

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夕阳楼

唐诗:倚杖柴门外赏识


摘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处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原文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倚杖柴门外

注释

暮:傍晚,黄昏。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黄昏,拄着手杖站在柴门边,迎着晚风,静静倾听蝉儿一声声的呜叫。幽居山林,超脱尘俗;迎风倚门,闲听蝉声,消遥自在,悠然自得。诗句写出了诗人闲适高雅的心境。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