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

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0-05-19

【www.taoci52.com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我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青花釉里红由于烧制时釉里红发色不如青花发色稳定,所以其本身制作难度较青花大许多,历朝能成功制作出理想釉里红器的并不是很多,而各个时代的釉里红发色特征又都比较明显,所以凭借釉里红发色这一特点,对与釉里红关联器的断代与鉴别都非常有帮助。比如,清乾隆时期釉里红色彩艳丽,并且红色色块不小。估计不仅是以氧化铜作为釉料,此外还有氧化铁红、硒红等矿物颜料作为釉料。洪武时候的釉里红发色很多类似黑色,又称其为釉里黑。

明代洪武时釉里红瓷器较多,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釉里红由于在康熙后期已经成功制作,所以雍正早期釉里红制品有康熙遗风,康熙后期御厂瓷器制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瓷器绘画以及釉里红发色等有所变化,多了釉里红发色。因为釉里红的烧造难度较大,发色难以掌握,所以仿造者更加容易露出破绽。

应该说,鉴定青花釉里红的难度暂时还不是很大。评估釉里红产品的标准,主要有两点:其一、同一窑口所产的釉里红成品显色稳定、色调一致;其二、所绘制的图案线条,经烧制后仍然清晰。具有这两点者佳也,反之为劣、废品。鉴别时还应多注意釉里红的凝聚点和釉里红发色不够完美导致局部发黑。类似的凝聚点在康熙时也有类似特征,但是与乾隆时有些区别。对比《微观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一书仔细研究、观察瓷器上的发色特征,真伪就比较容易鉴别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伤

尺寸: 高51cm

估价: RMB 280-380(万元)

成交价: RMB 1045.00(万元)

在近年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拍卖会上,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精品釉里红瓷器往往超过百万元,2000年上海国拍秋季拍卖会及200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两件不同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更是以662万元人民币和1045万元人民币,分别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价,其升值速度让国内外瓷器藏家瞠目。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估价在600-800万元人民币。究竟釉里红瓷器有何独特之处,让众多藏家竞相追捧?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元代的釉里红器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然釉里红器则极为鲜见。本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中华路、公馆岭地段在永乐前期与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些釉里红标本,其中有永乐元年、四年款识,从这些标本的外观看,铜红料烧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烧制釉里红比铜红釉难度更大。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自如描绘。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时期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得比较纯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则过于灰暗。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典型器如北京博物院藏桃果高足碗,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故宫博物院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青花釉时红始于元代。河北保定曾发现过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品种。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曾出土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把盏,并有宣德时期的青花这次里红器标本。成化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极为罕见,但偶有佳作。正德以后青花釉里红器比较少见,清代康熙时又发展起来,传世品中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器物,多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特别是釉里红呈色稳定,色泽比较浅淡。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是真正的的成功之作。唐英《陶成纪事碑》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青花画叶,釉里红绘花(果)的青花釉里红品种。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云波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此外还有青花加紫,即在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这也是青花釉红品种之一。

清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一对)

尺寸: 高45cm

估价: RMB 12-18万元

云南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 2001年11月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 高35.3cm

估价: RMB 600-800万元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

2001年12月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 34.4cm

估价: HK$ 500-600万元

成交价:HK$ 444.48万元

苏富比国际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元代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钴蓝釉瓷器是以氧化钻为釉的着色剂,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一个新瓷器品种。传世出土较多。造型有梅瓶、碗、高足碗、盘、爵等,蓝色深沉鲜艳。蓝釉瓷器的装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蓝釉金彩,即蓝釉烧成后,用金粉描绘图案,低温烘烤而成;另一种是蓝地白花,常见的图案是蓝釉白龙,以蓝釉为地,上有印花白龙。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怡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 (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着色,元代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关于线绘釉里红器,江西高安窑出土有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代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地红、蓝花,十分真切。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元 5.5X14.3X8.7厘米

一该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口沿无釉,砂底。四外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 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

估 价:RMB2750000

元代是钴蓝创烧时期,蓝釉为地,留白装饰,俗称反青花,为收藏极品中的极品。此件瓷器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是元代梅瓶典型式样。所刻白龙方头细颈,利爪长鬣,蓝白色彩对比强烈,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感。龙纹为元代的典型纹饰,凶猛灵动,潜藏杀意,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 青花釉里红开光楼花盖罐 元 通高41.2厘米

此大罐以覆盆式盖,顶塑一坐狮,腹部四周堆贴双勾菱花形串珠纹开光,大腹小口、短颈溜肩。肩部绘青花水波纹托衬白莲纹,盖面、腹下部绘青花莲纹,颈、肩绘牡丹纹来装饰罐面。纹饰繁而不俗。在菱花形的开光里雕镂青花夹红的花卉,朵朵釉里红的花像镶嵌的红宝石,十分美丽华贵,雕工也分外精细,是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

何为“青花釉里红”?


先说“釉里红”:

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釉里红实际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但是惊艳四方是在元代,到清雍正朝时,釉里红的运用达到了顶峰。元釉里红与元青花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在瓷器烧造工艺中。釉里红作为一种由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绘色料,在经过高温烧造后呈红中带紫色。由于釉里红自古以来在烧造过程中都很不稳定,难有佳品留存。

为什么说釉里红是一种类似于青花料的釉下彩绘色料而不是颜色釉呢?正是因为釉里红和其它的瓷釉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在这里略作探讨。(注:这是至今为止很多相关文献中都不曾关注的一个现象,之所以没有被关注,是否仅仅是被大家忽略了呢?或者说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存在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色料呢?)我们从如下方面开始列举:

1)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从存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观察,釉里红在用法方面是被当作和青花料一样的“色料”使用的,把釉里红当作“色料”来进行纹饰绘制(注:使用绘制青花的料笔蘸取釉里红进行纹饰绘制的行为方式,侧面证明釉里红一直就是被当作“色料”来使用)。

2) 从绘制方法上来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发现釉里红作为色料,采用勾勒线条的方式来绘制纹饰,和青花瓷在装饰手法和纹饰题材等方面几乎都是一致的(注:以釉里红勾勒的线条组成纹饰的手法和使用青花料勾勒线条组成纹饰的手法一致,说明釉里红具有“色料”的性格特点);

3) 罩釉方法:正是因为釉里红是一种“色料”,所以釉里红在生坯上附着以后,还要罩一层透明有才能呈色,和青花料在生坯上绘制以后再罩釉的方法是一致的;其它颜色釉都是大面积施釉并直接烧制而成(注: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桃花片”是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层白釉,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但是那种施釉方式是以更好呈色为目的的,和釉里红需要罩釉呈色有着本质的不同);

4) 存世作品:元代的釉里红瓷虽然存世器物极少,但是所存器物基本上都是把釉里红当作“色料”并以等同于“画青花”的方式绘制并烧造而成的(注:除了釉里红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颜色釉被当作“色料”并以“画青花”的方式绘制并烧造的瓷器)。在众多的存世作品中,其它颜色釉基本上都是生坯整体施釉烧造而成;

综上所述:釉里红是“色料”而不是釉。(注:正是因为釉里红是釉下彩绘色料,所以它的装饰工艺和青花料的装饰工艺完全一样,所以才会诞生“青花釉里红”这样的综合装饰工艺手法和“青花釉里红”瓷器)。

再说“青花釉里红”:

顾名思义,青花釉里红就是集“青花料”装饰工艺与“釉里红”装饰工艺于一器之身的综合装饰工艺手法。由“青花釉里红”这种综合装饰工艺装饰的瓷漆被叫做“青花釉里红瓷”——白瓷之上青釉之下蓝呼红应、相显相衬,体现综合装饰之神韵。青花釉里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景德镇从“单色釉”、“单色装饰瓷”向“多色瓷”、“综合装饰瓷”发展的先河(注:直接把单一的青花纹饰装饰提升到蓝红两种色彩装饰器物的新高度,并且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三彩、五彩等技法的生成和发展)。

元代,在青花釉里红的烧造工艺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注:1964年出土的一件青花釉里红雕花“将军罐”被视为罕见的珍品,现作为国宝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件瓷器得太体综合采用了雕、镂、塑、绘等多种技法,釉里红装饰技法采用了涂抹的方式,釉里红发色极佳,和青花纹饰相匹配,表现出红花绿叶、四季生机,蓝、红两种色彩的表现力极尽张扬,魅力无穷)。这件瓷器证明:青花装饰和釉里红装饰的结合采用的是“涂抹釉里红”和“勾画青花”的综合方式。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较多(注:洪武朝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颜色浅红或浅灰,釉里红呈色不够纯正,这个时期出现大量采用釉里红单色绘制纹饰的釉里红瓷器;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呈鲜艳的宝石红色)。

清代,青花釉里红多仿造明代(注:康熙朝青花釉里红瓷器釉里红呈色艳丽,纹饰清楚,有的呈粉紫色;雍正青花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进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时彼此呼应;乾隆朝青花釉里红瓷器中釉里红呈色鲜艳的极少;清中期以后,青花釉里红瓷施釉稀薄,釉里红呈粉红色)。

现代,青花釉里红综合装饰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青花釉里红大缸


釉下青花和铜红在一个器上烧造,开始于元代,但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其图案纹饰并无细线条描绘的画面,而以涂抹为主,由于青花和釉里红两者烧成的气氛并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器上成功地发色难度极大。在明代很少有青花釉里红的成功之作。青花釉里红器与釉里红一样主要是官窑产品。

乾隆以后,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很少生产,特别是釉里红的大型器物,极为少见。

该缸为典型的清乾隆圆唇鱼缸。缸高48厘米,口径52厘米,缸腹周长163厘米。此缸纹饰5层,缸口折沿为青花釉里红朵梅纹。近口有一凸棱,上为一圈工整的回纹。第三层则为锦地水印指捺青花釉里红朵梅纹。腹部主纹为一《秋山行旅图》,占据该缸面积的五分之三。所绘画卷,秋高气爽,一派闲情美景。往下则为青花釉里红的变形樵叶纹。

大缸为青白釉质,胎质坚致,釉面光润,橘皮纹明显,整个造型端庄稳重,为典型的18世纪下半叶风格。鱼缸中下部略收,顺势弧收至底。器底圈足滚圆,修胎规整,厚薄适度,瓷质精美。该缸釉面为青白色,肥腴而坚致,光润匀净,见细微的波浪釉。足迹近釉处,有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锯齿痕。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尤为突出,底为砂底,见旋坯痕。

整个器物极为工整,厚薄均匀,所施釉水透明莹润、肥厚,白中闪青颇具光亮感,全器胎釉结合致密。此缸应属典型的清乾隆官窑制品。

青花釉里红,本来制作工艺难度高,古文献有“千窑一宝”、雍正时有“宝烧红”之说来形容其烧制之难。因此,成功率低,流传下来更少,因而很珍贵。

制作时间短,数量有限,存世少,说明元代极少烧制成功。明早期有所发展,但以后几乎失传半个多世纪。清初恢复,乾隆以后又衰落。

大缸所绘青花为典型的国产浙料,其呈蓝色调,稳定、浑厚、沉着,绘画工细,勾描、渲染、皴法细致工丽,层次清晰,可谓巧妙而完美地将这幅《秋山行旅图》中之丛林、屋舍、枫林、秋叶或远或近,绘描得极为精当。缸面青花铺地,釉里红夹杂其间,展现在观者眼前的变幻色彩,颇具诗意。图案画工严谨而细腻,青花呈色蓝中泛黑,色泽凝重、深沉。有时则较浅淡,并有偏色现象,呈乾隆中晚期器物的典型特征。釉里红则淡雅,红色中且见绿色苔点。乾隆以后,虽有釉里红制品,但绝达不到此种效果。况且,乾隆以后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很少生产大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行内有“十件青花不及一件釉里红”之说,可见其珍稀程度。

青花釉里红介绍


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特点是在瓷胎上用铜描绘文饰,后罩釉高温还原烧成。

元代由各大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变成以景德镇独占熬头为天下瓷都,并烧创了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我国古代瓷器按工艺种类来说,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釉上彩、釉下彩、斗彩、色釉、青花釉里红就属其中的釉下彩工艺。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在瓷胎上同时用钴和铜两种色料彩绘,然后罩釉经高温烧造还原而成。由于钴和铜两种元素还原的温度不同,工艺掌握难度非常大,所以青花釉里红成功的瓷器很少。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飞红现象,即铜和钴两种料融为一体,或者呈色不分明,显得很模糊。所以,从古到今,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生产使人望而却步。

青花釉里红瓷器铜料描绘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直接用铜料在瓷胎上用线描方法,绘出各种图案文饰。这种描绘方法烧造难度大,经常出现飞红现象。

2、用拔白的方法,即在瓷胎上空出描绘的文饰图案,后用铜料添绘。

3、直接用铜料大面积的添绘文饰图案。

后两种铜料的描绘方法烧造时较少出现飞红现象。青花釉里红瓷器除具备上面特点外,还具备青花瓷器的所有特点。明清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生产量大,但质量高的器物少。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元 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胎体较粗(在这样的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釉面青亮,极为滋润。此器器型较大,制作精湛,镂雕精湛,无变形。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极为难得。此类工艺如此复杂、烧造技术如此精湛的器物目前世界仅有4件,其中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流散在国外,流散的两件均缺盖,故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显得弥足珍贵。

青花及青花釉里红浅谈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兰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彩永不褪脱。

釉下彩绘是运用钴料是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早在唐代,我国就产生了青花器的雏形:1972年陕西省乾县麟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出土了一件白釉蓝料彩罐钮,它是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我国使用钴料的实物例证。1975年,江苏杨业唐城遗址出土的几片青花瓷片,经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决定为“唐青花残片”。

据有关文献记载,目前流失到国外的完整唐青花器有六件,国内发现的完整唐青花器大概十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关于青花的起源,新《中国陶瓷史》:“基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国内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青花器是受波斯影响,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从波斯传入。另一种意见则主张青花器是中国的创造,至于历史上确实运用过进口的钴料,那只是引进原料的问题。而且进口钴料和国产钴料究竟哪一种首先应用在陶瓷工艺上,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的意见属于后者。有资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我国在制瓷工艺上就已经应用钴料了!

唐青花瓷可以证实我国青花瓷的原始阶段。70年代浙江两处塔基出土了一些宋青花瓷片,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发展的重要材料。宋代有300余年历史,但青花瓷在这麽长的历史时期中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这与宋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统治者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宋代5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莫不如此!

元王朝的建立,由于最高统治者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性格开朗豪放,偏爱民族风格浓郁的装饰,色彩对比度大,纹饰繁密,加之元朝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波斯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瓷胎上绘制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的多,而且表现力也强的多。釉下青花彩绘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元代仅有不足100年的历史,中早期的青花瓷器仍处于原始阶段,纹饰比较简单,发色大都偏灰,所施的釉也多为青白釉。瓶、罐之类的琢器,都有接胎的痕迹。

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是元代景德镇瓷工的重要发明。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首先在胎体上绘制纹饰,罩上透明釉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铜红时窑室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它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元代釉里红器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釉面以青白釉为主,器底无釉处呈火石红色。铜红原料在烧制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室气氛稍有改变,其呈色就变得灰暗发黑,或出现铁锈色。还原铜在高温下非常容易挥发,不易做出色阶清晰的图案,所以只能平涂线描,画面比较单调。因此,釉里红器产量非常少,能流传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稀有了!而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钴料和铜料给彩,再罩透明釉,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由于铜红和钴蓝所需的气氛不同,能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理想色调,就更加困难了。在今天的传世品中,极少有两种颜色都十分艳的器皿。

进入元代中晚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出口贸易的需要,青花器发展十分迅速,从器型到纹饰,逐步成熟起来,典型的景德镇“青花瓷釉”的成功使用。同时宣告成熟的“至正型”青花瓷器的到来。成熟的元青花器的烧制成功,打破了传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的单纯釉色和刻、印、划、剔花以及釉上红、绿、黄、黑、褐彩的局限,以其优雅的兰色,为后世瓷器装饰颜色画法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我国青花瓷由原始到成熟阶段,可以体会到聪明的古代瓷工,为提高制瓷水平曾作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元青花的发展成熟,又为明、清两代精细的青花瓷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纵观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进程,可以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政局稳定是科学进步、市场活跃、艺术繁荣的基础。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特征


元代青花釉里红在我国的历史上可是绚烂的一笔,当青花瓷和元代的里红结合在一起可谓是美到了极致。唐朝时期青花瓷就被工匠们发明制造了出来,在元代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其中元代的景德镇可谓是造釉工厂,该青花釉里红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图案层次鲜明,色彩较为鲜艳,整体上看没有很摇曳,反而是乱中有序,给观赏者一种眼前一亮的美感。元代的青花瓷与唐朝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凭借着靓丽鲜艳的色彩一改往常的委婉、婉转含蓄的风格含蓄,给人一种新鲜简单的感觉。但其青花釉里红也有以和朝廷统一天下的意念精神,气势磅礴犹如战士上战场打仗般的气势,还极其具有对于青花釉里红纹路创作的独一无二的创作精神,用我们现较流行的词来形容较原创作品,因为它的独特气质将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的绘画艺术走向了鼎盛时期,同时也保证了后世对于青花釉里红的了解以及其繁荣的程度。

釉里红瓷这项技术真正的成熟时期是在我国的明朝时期,不论是制作的手工精艺还是造型花纹上来看,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虽然我国的清朝时期还是得到了发展,但是其制作技术却停留在了宋朝。要想烧制这种釉里红瓷器呢,它的要求比较多,需要有很高的温度,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其花纹和成色,烧制的过程非常繁琐也很复杂,所以导致至今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量也是很少的,由此可见它的珍贵性,具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仓可以说是元代青花釉里红的代表作品之一了,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文物。元青花釉里红瓷仓的雕塑建筑,制作工程极其复杂,尤其是它有许多细小的物件,比如说:房顶上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的工整,柱子前的一点荷叶,烧制的栩栩如生等等细节,成功的把元代的烧制瓷器工艺推向了顶峰。元青花釉里红瓷仓运用了我国许多古代的釉色,与唐朝的瓷器相比则是独树一帜,带领着挣个元代向前飞速的迈进。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一般它的胎体像白色又像灰色,其烧制的撑的瓷器一般里面都不是很光滑,反而很粗糙,没有釉色,其底部大多是暗红色,手感稍差。元代时期工匠人发明的釉里红瓷是难得的色气,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工艺有限,但其制造的技术条件则十分的严格,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恰到好处,所以说,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则是陶瓷史的一个新纪元的打开,也是一次伟大的创新。正是因为工匠人的无数次尝试,才有了现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更是对于不懂陶瓷的大众而言,则是一次刷新知识盲区的好机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