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中国陶瓷艺术源于自然

中国陶瓷艺术源于自然

陶瓷艺术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艺术瓷砖

2020-05-27

陶瓷艺术。

中国最早的出口应该就是陶瓷,宋代和明代中国通过瓷器打开了中国海上世界贸易的出口,欧洲贵族最喜欢中国的瓷器,认为中国瓷器是最美的艺术瑰宝,在欧洲中国的瓷器是身份的象征,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度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依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把最基本、最琐碎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加以诗化,实现安详闲适的情感需求,是每一位喜欢中国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1.陶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作为陶瓷产业的发源地,我国享有“瓷国”的美誉。景德镇更是举世闻名的瓷都,瓷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世人评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中国的英文单词“ CHINA ”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18世纪前,欧洲还不会制造瓷器。所以当时的中国瓷器,尤其是昌南镇制造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广受欢迎,皇家贵族以得到一件昌南镇的瓷器为荣。从此,瓷器和中国作为同一个名词在欧洲流传开来。宋代元年,宋真宗把当时的昌南镇改成景德镇。从此,景德镇成为全世界烧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世界级瓷都。

陶瓷的起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我们的先辈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陶瓷的制作技术。从陶器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按照“对苍天厚土的敬畏和丰收的渴望”来进行创作。马家沟窑文化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沟村,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彩陶非常发达。

2.瓷器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无论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处于巅峰地位。宋瓷以收敛、温厚、宁静、含蓄等素色瓷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之美,美在不可名状之浪漫。相对于西洋画派的写实,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更多的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人追求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正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大统的儒家思想从“克己复礼为仁”提升到宋人对“天理”的追求。

汝瓷的来历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因为宋徽宗赵佶做了个梦,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天青色的瓷器。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依靠“青词”与上天交流,青词又叫绿章,这些华美的文字一般都写在青藤纸上,道教尤爱这种青绿色,所以汝窑在宋徽宗这里的要求就是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瓷雨过天晴后的颜色是宋人强调天空清静的一种意境。

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窑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指历代由朝廷专设的瓷窑。两宋官窑简要的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宋官窑-旧官、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南宋郊坛下官窑。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找到北宋汴京的官窑遗址。

传世的哥窑作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目前,哥窑的窑口还没有被发现。在历史上,哥窑也有非常有意思的传说:哥哥章生一和弟弟章生二各开一窑,哥哥窑烧出的瓷器非常好卖,弟弟心生嫉妒,在他出窑的时候泼了一点水。瓷器本身是一个高温的烧造工艺,遇水就开裂了。这本来是一个缺陷,但在中国文人雅士眼里,这样一种缺陷美反倒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弟弟的窑就是著名的龙泉窑,龙泉青瓷基本上是不开裂的。

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位于河南禹州(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钧窑瓷最大的特征是釉层比较厚,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像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是钧窑的魅力所在。

3.风韵与精致相融的时代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时候的某个年代去生活,很多人会选择宋代。因为宋代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代的风韵与精致,使得温酒成为当时上流人士的时尚。这是一个北宋湖田窑的青白釉温碗和注子,注壶是用来装酒的。不过,温酒到了宋代已全然没有了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英雄豪气了。宋人特别追求心灵安逸的清雅自饮,然后浅斟低唱,用词和着酒,大玩风花雪月。

元代瓷器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花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4.深邃无边的明永宣青花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晚期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5. 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清康、雍、乾

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康熙时期不仅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郎窑红、缸豆红独步天下。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期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康熙年间的郎窑绿又叫苍蝇绿,很难听但是很形象。也是清代瓷器的典型代表。

6.陶瓷带来的诗意生活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水准的皇帝。他强调的审美情趣是从外到内的一致,讲究的是一种收敛、不张扬的风格。也正是这个审美标准把中国陶瓷带到一个巅峰的状态。

陶瓷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土的征服,也是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来改造我们周围物质事件的一个结果。陶瓷生产和应用不仅让人类的生活精致化,也拓展了人类实用的领域和技术的智能。一件造型优美、趣味高雅的陶瓷作品不光光是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也记录着历史过往的点点滴滴。陶瓷艺术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将古今中外、整体与局部、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超越器件本身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正所谓“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这便是中国陶瓷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儒家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的品质。“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期望一切工艺的美、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是含蓄的光彩,这正是宋瓷、清三代瓷器,也是中国陶瓷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和工艺境界。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艺术中国不会断代 现代陶瓷成收藏市场新宠


日前,在“第二届(2013)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发布的2013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度调查显示:2013年收藏者在工艺美术收藏中最关心的门类是陶瓷,占了整个工艺美术收藏的32.27%;其次是玉器,而紫砂位列第三。

对于陶瓷的受宠市场人士并不感觉意外。事实上,随着近些年收藏品市场的升温,有望成为投资的第三大高地。陶瓷收藏品市场上骤时掀起了一阵投资热潮,上至企业、财团下至民间百姓,大家以自己范围内的够买力在陶瓷收藏市场上“淘宝”。却多趋向于没有目标盲目的投资,尤其是平民收藏,往往是靠自己的摸索和理解来选择,其实陶瓷收藏是有技巧可循的。

如今在陶瓷收藏领域,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成为艺术品投资“新贵”。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制瓷艺术品水平,同样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随着现代陶瓷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的名人瓷,最近几年价格涨得让人咋舌,一些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过十万元,这让一些人开始慨叹:“现代瓷也收不起了。”

目前,工艺美术大师的现代瓷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戴荣华、何叔水、赖德全等人作品。此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同样受欢迎。有藏家认为,现代瓷能直接从工艺美术大师手中购买,不存在赝品一说,安全性高。有收藏家表示:“古瓷虽有价值,却是赝品泛滥。即使是有一定的眼力,在这个领域行走,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相比之下,“陶瓷艺术在中国是不会‘断代’的,是薪火相传、代代有繁荣的。故现代、当代陶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将来,现当代艺术品自然会成为古代艺术品,成为古董。所以说,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现代瓷收藏非名人瓷专美,凡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精品都具有收藏价值,日用瓷器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比如当代的‘毛瓷’,就是日用瓷,但它在制作上特别选用了最好的原料,制作也集中了景德镇最好的人才,具有了珍稀性,也就具备了收藏的价值。

如前在拍卖市场上,1974年版毛瓷的拍卖价已经过百万元,而且一瓷难求。2008年版毛瓷的价格比发行价也涨了近一倍,今年3月,一位浙江商人就出价380万元从红官窑一次性收购了200套2008年版的再造“毛瓷”。2008年,为献礼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红官窑瓷业启封现已绝迹的1974年留存的雪峰山多水高岭土,按照1974年毛瓷工艺再造1893套毛瓷。

在本次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红楼梦学会、协会联合推出的陶瓷新作《红楼梦十二金钗艺术彩盘》也在现场亮相。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陶瓷美术家赵惠民曾精心创作设计了一款《红楼梦十二金钗》艺术系列彩盘,由当时被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的宇宙瓷厂独家生产,美国布莱德福特彩盘交换中心独家经销,深受欧美客户的追捧。新《红楼梦十二金钗艺术彩盘》,集国学、国瓷、国画于一体,创作团队阵容强大,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秦锡麟,中国陶瓷设计大师冯林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夏忠勇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中国“陶瓷泰斗”之誉的陶瓷设计大师张守智表示,中国工艺美术走过来60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所以从今天大会上可以看到,很多是大师的作品,还有很多是中青年的作品。“所以在这次看了大家的作品展览,包括创意,包括台湾作品的创意我都非常喜欢。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本土的、时代的。但是在这些作品里,我更感兴趣的是具有时代性和作者个性的”。

古旧陶瓷器的自然痕迹


痕迹一词依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事物留下的印记、迹象。”经多年研究,我发现古旧陶瓷器上存在着很多痕迹。根据这些痕迹不同的形成原理,可以将这些痕迹分成自然痕迹(也可以称为自然老化痕迹)与人为痕迹两大类。人为痕迹又可以细分为工艺痕迹、使用痕迹两种。我今天主要论证的是自然痕迹。

在自然环境下古旧陶瓷器会不会产生痕迹?对这个问题是应该首先需要论证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它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在运动中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遵循着由生成、发展到衰亡的规律。陶瓷器属硅酸盐物质,它也将遵循上述规律,在运动中因化学作用也会由量变到质变,由此物质转化成彼物质。物质在转化的过程中,它必然要呈现各种表征。所以说古旧陶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产生自然痕迹。

本人多年来对大量古旧陶瓷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观察,范围包括了原始青瓷至民国期间众多窑口的陶瓷器,在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曾得到多位专家、藏家的帮助,也得到了河北临城邢窑博物馆、河北曲阳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耀州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民窑博物馆、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河南禹州市文物管理所、江苏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金坛博物馆等文物单位的大力支持。经研究,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古旧陶瓷器上共发现了十余种自然痕迹。大量的实物证明古旧陶瓷器确实会自然生成痕迹。各种自然痕迹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它有那些种类?形态如何?研究它对古旧陶瓷器鉴定能起什么作用?针对这些论题,下面我进行具体论证:

一、自然痕迹产生的原理

烧成后的陶瓷器主要相组成包括:气孔;玻璃相;莫来石晶体;未熔解的石英及粘土物质的质点。陶瓷器的釉经煅烧冷却硬化为玻璃态的硅酸盐。陶瓷实际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能。古旧陶瓷器自然痕迹的产生,首先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属性,这是内因;在外因方面,历史上的古旧陶瓷器生产出来以后,基本上处在三种环境下:一在地下,二在水下,三在地上。地下环境有窑址、窖藏、墓葬之分。水下的古旧陶瓷器有被地下水或海水浸泡之分。地上古旧陶瓷器有民间传世与宫廷传世之分。古旧陶瓷器所处的环境不一,它们分别受着各自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下古旧陶瓷器受着当地地下泥土、水分、各种微量矿物质、微量有害气体的影响。我们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地表的温度、湿度都是不一样的,地下水位的高低随着四季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地下古旧陶瓷周围湿度也会不断地变化。古旧陶瓷器的釉面微观仍是有孔隙的,只是我们的视力不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它们。

古旧陶瓷器的胎体又较为粗糙,毛细管、气孔较多,胎体对周围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周围湿度大,胎体就通过釉面及露胎部位吸收水分,周围湿度小,胎体通过釉面及露胎部位又释放水分,胎体自动保持着内部水分与外界水分的动态平衡,长年做着平衡水分的运动。地下水汽除含水分外,还含有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及其它杂质,水汽带着这些物质通过古旧陶瓷器釉面的孔隙及胎体内的毛细管不停的渗进与透出,古旧陶瓷器在地下少则近百年甚至上千年,其胎釉在盐碱长年的化学作用下及盐碱在胎釉内重新结晶所产生的机械力,便使古旧陶瓷器改变了以往的面貌,呈现出多种自然痕迹。水下的古旧陶瓷器也多有泥土及沙砾相伴,海水、泥土及沙砾中多含盐碱类物质,水中盐碱浓度不会是绝对平衡的,它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胎内的盐碱浓度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胎釉面是盐碱平衡浓度的出入口,水下古旧陶瓷器的化学变化原理与地下的古旧陶瓷器大同小异。

经观察,水下各种古旧陶瓷器生成的自然痕迹特征与同类地下古旧陶瓷器生成的自然痕迹特征大体是相同的。传世的器物在地面上长年与空气、灰尘等接触,空气与灰尘中含有硫化物、卤化物等化学物质,硫化物遇水会转化成酸,这些化学物质对陶瓷器的釉面、胎土也发生化学腐蚀作用,也会产生类似出土器的某些自然痕迹特征。因地面较干燥,不利于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呈现的自然痕迹特征一般都比较轻微,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却很大。总之,无论古旧陶瓷器处在什么环境下,这种硅酸盐物质都必然要与环境中的酸、碱、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切古旧陶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产生自然痕迹,这是古旧陶瓷器的普遍规律。

二、自然痕迹的种类及形态特征

古旧陶瓷器产生的痕迹是有规律可寻的。根据对大量实物的观察研究,现发现了古旧陶瓷器上十余种共性自然痕迹,这些痕迹均呈现在器物的胎釉上。在详细说明自然痕迹种类形态之前,我们应该对新烧制的陶瓷器的釉面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便能更清楚的去认识那些自然痕迹特征。首先我们要了解釉的概念,根据汪庆正先生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的解释:“釉是附着于陶瓷胚体表面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新烧制的陶瓷器釉面是光亮、平滑、洁净的,其透光性很好,折光率很高。用40倍以上显微镜观察各种古旧陶瓷器釉面,可以发现其釉面及露胎部位与新烧制的陶瓷器釉面及露胎部位有着种种微细特征区别,古旧陶瓷器胎、釉面呈现着一系列的自然痕迹形态。为了证实古旧陶瓷器自然痕迹的客观存在,我现在将采集的各窑址、博物馆古陶瓷器上的自然痕迹中的八种,用投影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其它痕迹种类因工作的需要,今天暂不做介绍。介绍的八种自然痕迹中,因前三种多伴生在一起,将一起放投影介绍。

我下面介绍八种自然痕迹。

(一)直线、曲线、弧线。釉面因受腐蚀会出现短直线、曲线、弧线。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与黑色。纹线处下凹。

(二)几何图形。釉面因受腐蚀,表面会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出现最多的是圆形,极个别的器物釉面会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图形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之分。纹线处下凹。

(三)腐蚀坑点。随着腐蚀进一步发展,几何图形中的圆形腐蚀将从环状圈表面斜向圈底部发展,圈内组织也逐渐变成与圈相同的白、黄、黑色,形成色点。腐蚀再加剧,色点脱落,在釉面上形成一个个有色的小麻坑,麻坑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坑点有的较大,有的极为细小。

(四)腐蚀斑块。现发现五种腐蚀斑块。

1、多个圆形腐蚀圈相连成斑;

2、釉上多条短直线相交成斑;

3、釉表膜皮局部受腐成斑;

4、釉下针状腐蚀发育成斑;

5、釉下棉絮状腐蚀成斑。

斑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灰色等。

(五)釉面局部脱落。现发现三种釉面局部脱落形态。

1、因腐蚀在釉表出现的直线、曲线、弧线处腐蚀往宽往深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腐蚀沟槽,沟槽处被腐蚀的物质脱落露出胎体,形成条状釉面脱落;

2、腐蚀沟槽可将釉面分割成若干斑块。有的斑块脱落露胎,形成斑块釉面脱落;

3、腐蚀斑处物质脱落但不露胎,形成斑块釉表脱落。

(六)变色泡。

因受腐蚀,釉中最接近表层的气泡有的先改变了颜色,其色泽基本上可分成白色、黄色、黑色。

白色气泡又可细分为:

1、白色雾气泡:泡内似有雾气或烟气,气泡颜色深浅不一;

2、白色磨沙气泡:气泡泡面似白玻璃磨沙色,色泽也深浅不一;

3、白色冰气泡:气泡似冰雹嵌在釉中,气泡分大、中、小,有微量色差。

黄色气泡又分为:

1、淡黄色气泡:淡黄色物质附在气泡表面,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

2、土黄色气泡:气泡呈土黄色,没有透明度;

3、棕黄色气泡:气泡呈棕黄色,没有透明度。

黑色气泡:有黑色的物质全部或部分附在气泡面上,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

上述表述的气泡色泽只是大致划分,实际气泡的色泽仍有较多的色差。变色的气泡泡面往往伴有物质脱落,泡面上呈现出线条状、坑点状、碎裂状凹陷。这是因为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在变色气泡泡面孔隙处结晶,产生的机械力造成的。

改变颜色的气泡多在釉的表层,一般较大,从碎瓷片断面处可见大泡下的胎体均有孔隙与气泡相连。水分在此部位交换较强,所以较大的气泡泡面先改变了颜色。

(七)破口泡。

变色气泡泡面受到的腐蚀进一步加剧,泡面物质会继续脱落直至破口,破口基本分成小、中、大三种:

1、小破口:破口形态有的系圆形,有的系裂状,有的口部多边角,很不规则;

2、中破口:破口的直径达整个泡面直径的一半左右,破口形态大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破口口沿边缘处一般都比较圆滑;

3、大破口:气泡整个泡面基本齐根部脱落,因泡的基部边缘总或多或少还保留小部分泡面,所以大破口的边缘多不规则。

上述小、中、大三种破口是大致划分,实际破口处于三者之间的仍有很多。

破口泡是因变色泡继续受腐蚀变化发展而来的,其色泽与变色泡是相同的。

有的破口泡的边缘及泡内有凝集物或沙土。

三、自然痕迹检测在古旧陶瓷器鉴定中的作用

(一)自然痕迹检测可以准确区分被鉴定器物的新与老。对古旧陶瓷的鉴定有四项内容:一是断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断窑口,四是评价值。这四项内容中真与伪的鉴别是基础,真伪断不准别的都无从谈起。鉴定时,一件被鉴定物只有三种情况:一是真品;二是后仿品;三是新仿品。运用自然痕迹检测的方法可立即将新仿赝品剔除。另外有些古陶瓷只要判明了新老,时代、窑口的问题随之就解决了,如元青花,我国对它的研究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历史上明,清没有仿过元青花,仿元青花只是近些年的事,鉴别一件传统特征与元青花相似的瓷器,只要判明它是老的就可以判定它为元青花了,又如唐三彩(民国有仿制)高丽瓷等也是如此。

(二)自然痕迹检测可以辅助断代。产生自然痕迹是一切古旧陶瓷器的普遍规律,痕迹的多少及轻重程度与古旧陶瓷器内在质量、生产时间、存放环境密切相关。如熟知了各时代各窑口古旧陶瓷器自然痕迹轻重程度,据此是可以大体断代,但这不会绝对准确,因条件不同,元代器物的自然痕迹也可能多于重于宋代器物的痕迹,因此断代还应主要依据传统经验的方法,但自然痕迹检测可以作为断代的辅助手段,综合起来断代会更加准确。

(三)自然痕迹检测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传统经验鉴定存在着局限性,所以人们又研究出一些科学仪器对古陶瓷进行鉴别,如热释光测年法、元素鉴定法等等。但热释光测年需要在鉴定物上钻孔取样,元素鉴定又受采集的数据不全面所限,所以用这些仪器鉴定,仍是有一定问题,更何况如今造假者对热释光检测已有应对之法。另外这些设备谁也不能带在身上,在收藏者的直接交易中,往往很难先做这些测试再成交。而自然痕迹检测则不然,它只需四十倍以上带光源的袖珍显微镜,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观察检测鉴定,熟练掌握以后,对有的器物几秒钟就可知新、老,方便、快速、准确,这是现有其它任何方法不可比拟的。

四.应说明的问题及掌握运用痕迹检测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应说明的问题

1、今天在会上介绍了八种自然痕迹,有的种类痕迹介绍不全面,原因是我发现那种自然痕迹时没有拍照的条件,没能拍下。论文则不能不写出来;

2、今天自然痕迹种类只介绍了八种,应该说有上述八种自然痕迹的陶瓷器是老的,但没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新的,因还存有别的自然痕迹检测手段;

3、因环境、条件不同,古旧陶瓷器上的自然痕迹有的出现的多,有的出现的少,有很大差异,有的器物自然痕迹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二)掌握运用自然痕迹检测技术的注意事项

1、古旧陶瓷器共性自然痕迹的形态相互间有一定的区别,每种古旧陶瓷器自然痕迹种类组合也是特定的,应多看真品,要全面掌握每种古旧陶瓷器独特的自然痕迹特征,这是鉴定的标尺;

2、因新瓷工艺上的缺陷,个别新瓷器釉面会出现类似自然痕迹的坑点、变色泡、破口泡;新瓷被强酸腐蚀,釉面上也会出现类似自然痕迹的坑点、变色泡、破口泡、网纹。鉴别时要注意从形态、色泽、分布、组合四个方面与真品上的自然痕迹加以对比识别。不可见到变色泡、破口泡等就认为是老货,痕迹的区别是很细微的,差以毫厘,谬以千里,不然会遭受经济损失。一定要切记!

唯美纯净 画境自然——走进张闻冰的纯美艺术世界


陶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瓷都景德镇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壤上,积聚着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思潮的碰撞。张闻冰作为学院派的代表性教授之一,既立足于传统的陶瓷工艺,又将现代的艺术思潮与多样化装饰手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陶瓷艺术之路。从流畅而又具有立体装饰的刻线工艺到具有窑变魅力的流动色釉,从厚拙的陶质化妆土装饰到龟裂班驳的肌理,再到每一笔独具匠心的装饰性陶瓷绘画。陶瓷材质的魅力与独到的工艺性成为了张闻冰陶瓷艺术中“有意味“的装饰。他用丰富的综合性装饰语言将其陶瓷艺术推进了一个纯净而又唯美的空间。

张闻冰与景德镇结缘于1985年,那年,他考入陶院美术系,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他沉醉于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美学大家的作品与理论研究之中,喜爱唯美作品的他对“美在意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解读。1989年,他有幸成为中国陶艺界一代宗师施于人老师的硕士研究生,主攻陶瓷美术设计,施于人老师借传统手法,凭创新意念,为陶瓷美术推陈出新注入丰富的内蕴和鲜活的艺趣,他的那种法古求新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对张闻冰的影响至深。在泥与火的锤炼中,他不断对色泥、剔釉、釉的裂变等“釉法”进行摸索与研究,醉心于对各种肌理的制造……

1992年,张闻冰被分配到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有幸与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等大师一起工作。在这样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年轻的张闻冰与各怀绝技的大师们一起挥毫泼墨、快意笔耕,不仅使他技法提升,更好的把握釉色、工艺等,同时也对其境界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出身于学院的张闻冰,其扎实的功底、善于学习的能力和法古求新的精神也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肯定。1998年,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的张闻冰应召回到母校执教,在教学之余还广泛地开展陶瓷艺术的创作实践。

张闻冰早年深受日本绘画与日本陶瓷器皿装饰的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中会流露出日本美术的纯净、唯美、与诗意般的空灵,日本绘画中的内敛与含蓄也是张闻冰所追求的意境所在。他作品的唯美与空灵又是建立在中国国画艺术中的“心象”之意,在一个微妙的世界中,寻找一片净土,因此张闻冰的陶瓷艺术作品没有张扬鼓瑟,只有含蓄内敛;没有纷杂无章与不知所云,只有纯美秩序与超现实的诗化之境。

张闻冰的陶瓷艺术立足于学院派的思考,对亚光色调的追求与富有韵律的风格化刻线处理,把陶瓷装饰艺术推向极致的,也正是张闻冰所追求的艺术意味。他用陶瓷刻线的工艺与釉上彩的综合装饰,表述了陶瓷艺术的另外一层语境,他的作品并非现代陶艺中所追求的泥性张扬,也没有停留在传统陶瓷绘画的方式,而是表现一种唯美的带有古典诗意的装饰性绘画。“刻线”作为一门传统的陶瓷装饰工艺,也是陶瓷艺术特殊的工艺语言,它可以给予陶瓷作品以飞动流畅的装饰生命,也是作为一种回归陶瓷语境的工艺美感。刻线能使远观的陶瓷器物得以触摸,是人文心灵与陶瓷器物生命的对话,刻线使泥土复活,生成陶瓷材质自身的语言,是内在的、鲜活的装饰艺术。张闻冰重新赋予了刻线以新的工艺生命,他的作品可以用手去感触,感触唯美灵动的装饰画面,极致的装饰带给作品的是诗意的画境与丰富的内涵,他展现给观赏者的不是单一而平面的画面,而是一幅可以用心去感悟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郁金香》、《马蹄莲》、《荷塘》系列等带有古典诗意语境的作品,无一不是用刻线的装饰,刻线带给画面的是鲜活的层次,它将观赏者的手拉近,将心推到理想化的美感世界,体悟一种神游的愉悦。

在张闻冰地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花为题材的作品,张闻冰把他的生命意味与人生哲学转移到了花朵的身上,花蕊赋予了另外一层生命化的含义,在它的作品身上,时间可以凝固,现实可以转为梦境。荷花、牡丹、虞美人、绣球等祥瑞花卉,这些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不胜枚举,但他将这些自然界的花朵人格化、风格化、意向化。他用装饰性绘画的语言将自然与现世的事物,变成为了超现实、唯美主义与浪漫的诗化境界。张闻冰说,花朵是美丽的代言词,它们有着积极向上、自由奔放的品性特征,象征着生命的延伸,花卉题材也非常适合陶瓷装饰,因为陶瓷是圆的,花朵的花蕾、花瓣、花粉可以自由组合,使陶瓷的每一面都呈现出美,使陶瓷装饰与造型达到完美的统一,充分体现陶瓷最原生态的美。装饰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达,张闻冰一直立足在传统的技艺与中国文化的美学观念,将他的唯美与浪漫主义风格、超现实的诗意画面进行到底。他的作品中陶土的运用将陶瓷装饰推向了一层新的意味;点金的技法又将他的装饰神秘化;风格化的刻线,从魏晋陶瓷艺术中吸取的营养,又将平面画的陶瓷画面赋予了立体的形质与生动的内涵;花卉题材的装饰意味,又把作品的意义提升到生命化的诗意与浪漫。张闻冰站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是陶瓷装饰艺术的捍卫者。其艺术的观念,是有意味的装饰与诗化的艺术境界。月的空灵、蝶的飘逸、花的闭合与人的呻吟,人与花间同在,或逸或淫、或正或邪、或情或痴,在他的艺术表现中,变成了警幻的仙境,或者是镜花园里的天地,这种创新的世俗审美和艺术欣赏价值的提高带给观者的是涌动的春潮,也是一种欢喜的生命力量。张闻冰择取自然中最完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追求清新、协调、唯美的效果,饱满圆润的花叶,华丽典雅的色彩,不带有点滴瑕疵,美得纯粹而宁静,这又是超然于生活的,是心之向往。

在二十余年的艺术探索中,张闻冰的作品历经了由装饰、装饰性绘画、绘画及多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集之大成达到造型、装饰和材质的完美统一。他凭借的是一份对艺术的执着,相信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他仍会始终保持一份坚守,坚持对美的追求,对诗意般纯美艺术的不懈追求,始终坚持创作的自由。

中国收藏2010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夺目登场


10月18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盛大开幕。在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舞台上,有60件作品格外耀眼,这就是于前一天刚刚颁布的“中国收藏2010十大艺术陶瓷名品”。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收藏》杂志与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特别支持。评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选作品数百件。经专家严格评选,10件当代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创作获得本次评选活动的最高奖——“2010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同时,每项各10个名额的最佳艺术奖、最佳美术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继承奖也纷纷各有所归。

在上,中国收藏2010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展场也成为明星展场,观者如云,闪光灯不断,各种提问让多名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更有许多心急的收藏者想立即买走获奖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展场开放首日,就接待参观者4000余人。

据主办方介绍,举办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旨在构筑一流的平台,以推新品、精品为目的,鼓励中青年艺术家创作,让更多的优秀陶瓷艺术品与广大收藏家见面。这是《中国收藏》杂志继去年之后第二次举办这项活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在景德镇成功举办的评选活动使得很多收藏家对当代艺术陶瓷增强了认识,成为当年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评选除延续去年整体风格与思路以外,奖项的设置更为科学、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宽泛。

据了解,此次参与评选工作的都是国内最权威的艺术鉴赏家。他们一致认为,尽管今年参评作品数量较去年没有太大变化,但整体质量更好,经几轮筛选最终入围的60件佳作每件都有可圈点之处。最令评委们感到欣喜的是,无论是在创作思路还是技法上,今年相当一部分参评作品在继承传统陶瓷创作工艺的基础上敢于表达,探索与开拓的勇气可嘉,这对于未来中国陶瓷艺术蓬勃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新气象。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获奖者当中,既有广受现代艺术陶瓷界肯定的知名人士,也有累积了一定名气的成熟作者,还不乏初出茅庐的年轻面孔。采访中,一位小伙子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自己首次独立尝试陶瓷山水画创作,没想到作品竟然被选入“最佳继承奖”,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此同时,此次评选不设年龄、职务等限制,整个评选过程公正、公平等特点也得到了不少参评者的称赞。对于结果,很多人都表示心悦诚服,并且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17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景德镇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安在发言中说,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凝结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在21世纪的今天,景德镇要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要发展,不光要尊重前辈,还要推陈出新。这种背景下,《中国收藏》杂志此举无疑是眼光独到、颇有远见的,为广大中青年艺术家、创作者搭建出了一所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相信随着这项评选活动在将来的持续进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走进并钟爱当代艺术陶瓷,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当代艺术陶瓷的创作和收藏。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景德镇市副市长卢正大也出席了颁奖典礼及论坛活动。

在10月17日的活动中,精彩绝不仅仅表现在奖杯被举起的那一刻。多位专家学者、业内资深人士和企业家妙语连珠,畅谈中国艺术陶瓷的现状与未来,更是一次又一次地引发场内掌声。

据悉,10月18日起,获奖作品已开始在2010年上展出,预计还会在北京及其他城市进行巡展。另外,国家大剧院也计划从今年另设奖项——特别奖的作品中遴选优秀作品,并由其永久收藏。

通过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陶瓷真假


艺术品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过去的5~10年中,艺术品的表现都超过了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地产。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6.6%。而古瓷器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等,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收藏界最为火爆的艺术品。

而随着古陶瓷收藏市场的火热,也出现了诸多由于瓷器作假而上当受骗的事件。而且作假者甚至开始运用高科技作伪,让艺术品投资者防不胜防。面对赝品横行,在此提示广大古玩爱好者、收藏家等要保持清醒认识,多看真品,多了解、学习瓷器鉴定方法。接下来具体介绍下古陶瓷的鉴定方法。古陶瓷的鉴定方法有许多,但综合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眼学经验和现代科学仪器鉴定。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进而达到鉴定瓷器的目的。

近些年来,收藏行业发生过多起瓷器鉴定争议事件,引发社会各方面争论探讨。这种情况也是由传统眼学经验本身具有较强主观性所决定的,而且当前相关组织、国家都积极推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因此科学仪器鉴定成为古陶瓷鉴定发展趋势,“眼学目鉴”结合“科鉴”成为古陶瓷鉴定唯一出路。这里重点介绍下一种广受认可的“科鉴”方法——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是文物在时间梯度、空间梯度等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人为无法仿制的形态特征。而随着光电技术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使这项利用科学证据鉴定古陶瓷的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以“人证”为中心的证明方法不适应当代实践发展需要的难题,而且把高科技的成果应用到古陶瓷文物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古瓷老化微观痕迹鉴别实物效果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古旧陶瓷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都是微观的,必须借助高倍便携式数码显微技术,寻找、发现、采集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迹。[艾尼提:Anyty]便携式数码显微技术将“显微放大”与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通过个人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即可清晰显示古陶瓷老化痕迹微观结果,而且可实时拍照取证,为文物物证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包括古陶瓷线状痕迹、不规则圆形痕迹、坑点痕迹、斑块痕迹、脱落痕迹、变色气泡痕迹、破口泡痕迹、网纹状痕迹等各种痕迹,并建立了通过这些痕迹及组合判读古陶瓷器自然老化的方法,而且由于便携式数码显微技术的便携性、可移动性,而且极具性价比,成为收藏界普及和认可的鉴定新方法。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蓝国华古彩作品鉴赏


古彩发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本土,历经数代陶艺师的呕心沥血,终成瓷苑奇葩。然因其工艺技法非一朝一夕可蹴,传统程序非一笔一墨可循,加上采料矾红洗染的水笔奇缺,更因为不少年轻人的疏怠和浮躁,古彩处于濒于失传的境地,令陶艺界、收藏界众多热心景德镇艺术发展的人士所忧虑。

长期以来,蓝国华深入研究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特别是对古彩艺术更为钟情,他师承古彩宗师段茂发,在技法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

在蓝国华看来,陶瓷装饰的继承与借鉴是很重要的,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所以,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古彩才有长足的发展。因为每个时代的陶瓷装饰风格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决定的,一旦社会发生了变革,反映这个社会生活的陶瓷艺术就不能不产生相应的形式变化,这就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

他的古彩作品多以花鸟为题材,尤擅画梅,所作既有浓郁“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的古彩线描要素,又为古彩在器皿上施画增加了装饰性和意韵美。其笔下的梅花,或临岸倚岩,树虬花疏,含苞半开;或沐风洗雨,枝闲花茂,离披烂漫;或披烟带雾,娇嫩盈枝;或临雪照月,低回偃折,把梅花高格逸韵诠释得时空交融,令人心旷神怡。

以下展示蓝国华的几件佳作,欢迎藏友共同鉴赏。

《梅林曲》 直径62 丁亥年

名家鉴赏:此彩盘采用了景德镇特有的古彩绘饰形式,刻画“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的冬梅。“梅林曲”图中,花儿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片;或盛开怒放,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角斗珍珠撒布在玉盘上,与瓷质釉面相衬,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梅树的筋纹,用笔顿挫变化,转折粗旷得势,发枝的笔势挺劲有力,行枝接续如弯弓秋月;短枝撇戳如箭,使梅树清刚的气格油然而生。梅的下部画有叠石,循守古彩画石旧例,用“钉头鼠尾描”勾画出石的层次质感,竖石在立面上以横线带,深化了“危亭势楫人,顽石默不语”的衬景匠心,笔简而醒题,色雅而溢韵,整个画幅古彩特色浓厚,布局,用笔,赋彩却别有新意,显见又脱出传统的巢臼,极具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破茧化蝶”的创新思维。该作品曾获全国金奖。

《南苑春风》 39*23 庚寅年

名家鉴赏:南苑,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此件作品运用古彩工艺,通过线条、填彩描写一幅悠闲自得画面,作品色彩艳丽,布局疏密有度,仕女神态怡然自得,线条刚劲有力。整体画面和器型合理搭配,一幅春风得意图跃然于眼。

《好花开四季(S型镶器)》 45*15 丙戌年

《好花开四季(S型镶器)》 侧面图

名家鉴赏:此件花鸟镶器作品出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蓝国华。古彩又称“康熙五彩”,是富贵显赫的景德镇官窑瓷中的珍品,工艺难度非常大,号称瓷中“国粹”。此件作品以他本人比较擅长的花鸟为主,造型独特,富有节奏美感,四面绘有不同的花鸟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填彩艳丽,是一件重工重彩同时又很完美的作品。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是指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人为控制的釉面色彩、色斑、纹路、釉画、肌理等特殊艺术效果。它的形成与钧窑独特的本土原料、配釉、施釉、烧成等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最先引入氧化铜的氧化物作为主要呈色元素巧妙筛选配比、精细加工,分层施釉,加上多次氧化还原、高温、急冷却等复杂的烧造,使钧瓷 釉面产生了神奇的窑变现象。钧瓷的自然窑变现象具体表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如脂似玉的质地,自然玄妙的纹路、色斑、色线,或聚或散,或急或缓。

双龙活环瓶最为神奇的是釉画,意象丰富,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钧瓷升华到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高度。钧瓷不以雕刻、绘画装饰来美化,而以造型端庄,胎坚致密,窑变自然,色彩纷呈来展现出钧瓷的自然窑变。钧窑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打破了中国唐代以来高温瓷单一釉色格局,开启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瑰丽、丰富、神奇、灵动的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唐钧”以造型丰满,窑变斑彩,黑里泛蓝,色调明快为特征;而宋钧则庄重典雅,全施满釉,窑变奇特,万紫千红来表现;金元仿钧,虽继承了宋钧传统工艺,烧制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但多施半釉,窑变瑰斑,明显人为做作,呈现阴云密布之景象。胎体粗松,釉色多以天蓝或月白为特征。现代仿钧,虽也很成功,但改用电烧或天然气烧,色釉不及宋钧之深沉,内涵之丰富,浮光耀眼,色调单一。特别注浆成型,更缺乏宋钧之神韵。

当代中国艺术品收藏


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出现天价震惊着人们,投资者需提防艺术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现阶段中国国内的艺术投资,在给予艺术品市场更多流动性资金的同时,也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行情的不稳定或过度波动。

艺术品市场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日本经济泡沫破灭、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都曾一度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低迷。经济萧条时蕴含无形价值和精神财富的艺术品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有2007年的寒冬,也有2009年的井喷,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在周期性的运行中似乎又迎来一个春天,在通胀预期、民富收藏等大背景下,导致周期性的景气市场,但仍需谨慎投资。现当代艺术品系名家大师所作,作品保真,升值空间大。相比艺术品文物来说投资较少,适合大众收藏。

在全球文化价值整合过程之中,收藏家的影响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在全球资本化的背景下,艺术与资本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看,艺术投资的理念已经从意识启蒙逐渐成为了某种共识与行为实践。

艺术品流动性差

艺术品投资行业的水很深,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行业维权难度很大。这是行业风险,圈内讲究“买对不买贵,买贵不买假”,同一件艺术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卖家没有告知买卖标的真伪的义务,一切全凭买家眼力识别,“买假不退”的行规让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其次,书画、瓷器、玉器、木雕等艺术品对收藏环境、运输条件等具有很高要求,稍有不慎造成磕碰损伤,影响了品相就会大大减贬其市场价值,甚至一文不值。

再者,艺术品的流动性差,难以与股票、基金甚至房产等投资相比,急用资金时买家很可能“趁火打劫”,让藏家折损巨大。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溥儒曾收藏过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的《平复帖》,那是一件稀世国宝,曾有买家出价10万大洋,但溥儒待沽不售。后来他母亲突然病故,急需用钱,溥儒不得不以4万现洋成交。

以收藏心态参与

关于艺术品的炒作风险,日本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泡沫中,日本一些资本家不惜巨资大肆收购世界名画。大昭和造纸公司的董事长斋藤了英曾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的天价分别拍得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几年后斋藤投资亏损,两幅名画被迫抵押给银行。据说银行出售时,买家给出的价格分别是70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与此同期,另有一家日本旅游企业以75亿日元买进毕加索的《波埃莱特的婚礼》,该幅画经过转手后抵押给银行时估价仅20亿日元。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现“小泡沫”。规避泡沫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避免做最后的接棒人。

投资现当代艺术品

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来说,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如何去判断其价值。这对于新兴的中国收藏家来说显得更为困难: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精神创造,不仅仅是艺术家对本土现实的关注与反映,同时它又表现为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沟通与交融,因此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既需要熟知本土,也需要国际性的视野;在另一方面,收藏价值观的形成并不仅仅是私人收藏家的事情,需要更广泛的共识与讨论的机制。

就如陶瓷来说,与古瓷相比,当代瓷器的价格可用“低廉”来形容。但也正是两者巨大的价差,使得当代瓷器收藏价值凸显。当代瓷器尚未受到市场热炒,安全性较高,也正是如此,目前正是逢低介入的较好时机。

做个真正的艺术品投资者不容易,需要诸多投入。都说艺术品市场有“藏家”和“行家”之分,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或许应该抱着喜欢在先、收藏为主的心态参与。换句话说,要端正艺术品投资心态。很多成功的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并不把其当作股票、房产等投资产品看待,以未来增值为核心诉求,而是以爱好的心态介入,以收藏的主旨参与,这样反而会有收获。从藏品认知历史,欣赏艺术,感悟人生,愿艺术品收藏者能真正享受您那份收藏喜悦与激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