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通过清代粉彩瓷器画片介绍五伦五常是什么

通过清代粉彩瓷器画片介绍五伦五常是什么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清代粉彩瓷器 古代粉彩瓷器

2020-05-27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古代人身份等级森严,长幼有序,五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五种道德关系。这是我国优良的传统,五伦即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今天通过通过清代粉彩瓷器画片介绍五伦。

清嘉庆粉彩开光五伦图花鸟大瓶,口径将近30厘米,高度有80多厘米。这样的尺寸,在整个中国古代陶瓷里都算的上超大的了器身遍绘缠枝莲,正面腹部采用方形倭角开光,里边有凤凰、仙鹤、鸳鸯、鹡鸰、黄莺,两两成对寓意五伦和谐。五伦即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凤凰为百鸟之长,用它来表示君臣之道。仙鹤在《易经》里说它:“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故用仙鹤表示父子之道。鸳鸯是一种雌雄生死不离的匹鸟,所以用它表示夫妇之道。《诗经》里记载:“鹡鸰在原,兄弟急难。”“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用鹡鸰表示兄弟之道,黄莺表示朋友之道。

清嘉庆 粉彩开光五伦图花鸟大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代斗彩"五伦"提梁壶欣赏


清雍正 斗彩"五伦"提梁壶

规格:高14cm

“五伦”图是瓷器的纹饰之一,其纹饰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莺构成“五伦”。“五伦”即五常,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讲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以五种鸟与“五伦”结合对应则是人为附会。

古书记载:“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凤为百鸟之首,凤之于群鸟犹如君之于臣;“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古人认为仙鹤叫的时候,它的子女会与它相和,以此来喻作父子;“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鸳鸯历来是忠实伴侣的象征;《诗经》中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古人认为此鸟“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用鹡鸰来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将莺当做朋友的象征。清代陶瓷(器)上常有这类纹样,以此宣传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提梁壶的壶式特点是在器物的肩部安提梁,这种器型创烧于宋代耀州窑。该提梁壶底部较上部稍大,鼓腹,有四底足。有盖,盖顶着红釉,如一颗晶莹的红玛瑙。壶腹部绘花卉和“五伦”图。有流。壶不高,提梁则弯成直角。一高一矮,稳重与轻盈和谐统一。

斗彩创于明成化年间,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而造的一种彩瓷工艺品。其做法是: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所用方法有点、填、染、覆等,最后再入窑中烘烧,即成为斗彩器。但见数种色彩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清代粉彩瓷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五彩瓷器


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跟斗彩一样是彩瓷瓷器品种之一,属于硬彩。“五彩”不是专指就有五种颜色,只是概数而已,但是五彩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五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粉彩就是在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品种。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康熙五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使用釉上蓝彩与金彩,使五彩的颜色愈加丰富。蓝彩厚而浓艳,彩之外围有一层光晕。黑彩漆黑光亮。特别是由于金彩的广泛使用,使五彩瓷更加富丽堂皇。康熙五彩瓷器以其优美的造型、鲜丽精致的纹饰而成为康熙朝瓷器中较有代表性的品种。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1. 五彩雉鸡牡丹纹瓶,清康熙,高45cm,口径12.3cm,足径14cm。

瓶撇口,直颈,颈间凸起弦纹一道,丰肩,垂腹上丰下敛,束胫(jìng音敬),近足处外撇,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题图案为洞石雉(zhì音智)鸡牡丹纹,一只色彩绚丽的雉鸡立于茂密树丛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开其间,彩蝶在花卉中飞舞。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构图疏密有致,纹饰画工精细,用色考究,所绘内容寓意吉祥。

清康熙时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类,其中釉上五彩最能显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特色和成就。清宫所藏康熙五彩器是官窑或“官搭民烧”的上等品。这时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五彩器的款识式样颇多,除本朝款,还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2.五彩天马纹盖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径8.5cm,足径8.7cm。

罐直口,短颈,圆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釉上五彩装饰。腹部绘4匹天马在云海间跃奔。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胎坚釉润,构图严谨,突出使用红、绿二彩,并以黄、黑、紫彩作局部的点缀,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明嘉靖五彩器造型既有秀气的盘、碗、杯、瓶等,也有胎厚体大的罐,还有新创的器形方斗杯、方盖罐等。通常画面多用红、绿二彩,黄彩、黑彩等有时仅作为一种点缀,遂使红艳绿翠的装饰色彩热烈生动。

3.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清顺治,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m。

觚(gū 音孤)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jìng 音敬)部外撇,平底。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画面分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牡丹、玉兰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胫部绘垂枝海棠。外底涩胎。无款识。

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此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4.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颈两侧贴饰狮耳。通体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轮廓,用釉下青花及红、黄、绿、茄紫、孔雀绿诸彩装饰,全器共绘八层纹饰。瓶腹镂雕9只凤凰飞翔于祥云之间,构成了器物的主题纹样。瓶口镂空如意云头纹,颈部环绘五彩蕉叶纹,并镂雕若干飞舞的蝴蝶。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无款识。

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的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

这件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5.黄地金八喜五彩百蝶纹奓斗,清同治,高8.3cm,口径8.4cm,足径5.9cm。

奓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内施白釉,外通体黄釉色地,上彩绘各种蝴蝶纹饰,中间插金彩“喜”字。上下以描金弦纹做边饰。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民国五彩瓷器有什么特点,跟清代瓷器差在哪里


民国时期正是中国新旧交替的时代,民国瓷器形成自己风格,但是大量还是仿造清代鼎盛时期的瓷器,十二花卉杯仿品增多,仿制的十二花杯尽管制作技艺不错,与清代早期杯相比,还是有很多的差距。民国五彩瓷器有什么特点,跟清代瓷器差在哪里?

从瓷器胎质来看,民国五彩瓷器杯虽然细白,但瓷质不够坚致,上手后感到份量要比清代早期瓷器轻一些;

从釉面来看,外观虽然洁白润滑,但是瓷器釉表有浮光感,胎釉结合疏松,杯口没有厚唇凸起的感觉;

从瓷器造型上看,画工粗燥,直线与曲线的交接不够顺畅,整个造型给人以柔弱的感觉。比较明显的地方在杯的底部,底足没有挖成直角,而是圆弧形,用手拿取时容易滑脱,足部的底面也没有了滑润的感觉;

从瓷器纹饰来看,民国十二花杯纹饰细部不再注意修饰。如:梅花、芙蓉、月季等花朵没有了花蕊,许多花瓣不是逐瓣勾勒填彩,而是勾出大致的花形后,整个地涂上一团彩料,全然不管是否漫出线外。树干上没有了树结,树叶没有筋脉与阴阳向背之分,青花画就的山石没有了深浅的变化。康熙杯上的蝴蝶纹形象生动自然,民国杯的蝴蝶纹只有一个粗略的轮廓,所有纹饰的线条,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变得单调而呆滞,由于五彩颜色清淡,因而施彩后,勾勒的线条几乎全部都显露出来。

民国五彩菊花杯子

民国青花五彩水仙花杯

民国时桃花杯

青花五彩瓷器鉴定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 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宣德时期确实制造了五彩瓷器,包括“青花五彩”。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相同、装饰方法相同的瓷盘,这又是一例青花五彩的出现,自此以后现代陶瓷学者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两大类。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颜色,其装饰方法与斗彩相同,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因此青花五彩与斗彩在划分实物时极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首先是运用青花表现纹饰的形式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依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另一方面是釉上彩绘的区别,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依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正如《南窑笔记》中所谓“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如嘉靖青花五彩婴戏纹方斗杯,里口缠枝灵芝纹点缀几朵青花灵芝,杯外部分花朵及婴儿头部用青花绘制,其余纹饰则用多种釉上彩表现。此外,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也有的青花纹饰很突出,都是依据画稿的具体要求。本公司应买家市场需求和市场动态需求,本公司面向全国火爆征集古玩古董收藏品,有收藏的藏家速度拿出来,就会不等人,今年的行情会创造10亿的时代,也许下个藏品就是您的。

粉彩与五彩瓷器的“蛤蜊光”真假辨伪


有些玩瓷器的藏友不懂真假“蛤蜊光”,因此在收藏粉彩与五彩瓷器时常常受骗上当。

“蛤蜊光”实则是指蛤蜊壳内壁那种闪烁变幻的光,彩瓷年深日久在彩料的周围就会产生类似的“蛤蜊光”,故此收藏界与行内人借用“蛤蜊光”进行恰当的比喻,这种比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收藏彩瓷的专业术语。

彩瓷多少年才会出现“蛤蜊光”?这只能靠藏家的实践来验证,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年代来限定。原因很简单,因为同是同治时期的粉彩器物,有的器物就出现了“蛤蜊光”,有的器物就没出现“蛤蜊光”。无论是官窑或民窑的彩瓷每件的境遇都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时期的彩瓷出现“蛤蜊光”也会有早有晚。

譬如我收藏的这只高9.3厘米的同治粉彩盖盒,在阳光下侧视彩料就可见到闪幻的“蛤蜊光”。这只同治粉彩盖盒算来距今也有130年的历史了,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彩瓷凡够130年就一定会有“蛤蜊光”,只能说够130年的彩瓷才有可能出现“蛤蜊光”。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厂用“电光水”,真空镀膜制造的假“蛤蜊光”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其实造假者可以制作赝品上的“蛤蜊光”,却没有穿越时空的本领,把近年出窑的赝品变成拥有200年“瓷龄”的真品。所以造假“蛤蜊光”必然会留下致命的漏洞,这个漏洞就呈现出真假“蛤蜊光”鲜明不同,玩家上眼便能说破。

彩瓷真品“蛤蜊光”的特征是:器物画面的彩料周围有闪亮变幻的“蛤蜊光”,尤以蓝彩的周围为甚。赝品彩瓷“蛤蜊光”的漏洞是:器物画面的彩料上有闪亮造假的“蛤蜊光”,彩料周围没有一丝真品上的“蛤蜊光”。原因不必多说了,赝品的胎质不对,釉色不对,纹饰不对,“蛤蜊光”自然也不对,赝品彩瓷没有真品的“瓷龄”,不可能会有彩瓷真品上自然形成的“蛤蜊光”。

另外,造假“蛤蜊光”的彩瓷赝品还有两个方面的败笔:1.仿官窑的彩瓷纹饰没有皇家的富贵气派,胎质不细,釉色不精,款识浮在釉面上,给人现代工艺品的感觉。2.仿民窑的彩瓷纹饰没有自由奔放的神韵,纹饰生硬呆板更缺乏原窑匠人那种娴熟的绘画技艺。釉面不见民窑常见的零星乔麦地与缩釉点,底足过于规整,不见自然磨痕与意外的磕撞造成的缺损等等,这些都是藏友应该注意的。

清代彩瓷巅峰之作,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


粉彩始烧于清康熙时期,雍正时日趋成熟,到雍正朝粉彩发展到巅峰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彩釉上彩的主流,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烧成后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且色调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瓷器在磁胎和技法上取胜,有清院画之作风,是清代彩瓷巅峰。

雍正粉彩瓷器特点

1.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施彩艳丽,构图清新雅致;

2.雍正时期粉彩画笔更趋精细纤柔,在洁白的胎釉上作画,风格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画法,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浓淡相间;

3.雍正粉彩瓷器所绘花鸟鱼虫逼真生动,有中国画的渲染法和没骨法的效果,精品雍正粉彩瓷器达到了“花有毛”的程度;

4.雍正粉彩瓷器所绘人物生动,笔着秀雅,其状颇现闲情逸趣,施彩明艳,艺术风格独特。

粉彩茶梅纹盘

粉彩茶梅纹盘通高8.5厘米、口径50厘米。侈口,浅腹,圈足。纹饰以淡粉、褐、杏黄、珊瑚红等色彩渲染。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所绘纹饰浓淡不一和阴阳向背的质感。从外足绘茶、梅各一株,枝干由盘壁经口沿至内壁及盘底。枝杆相连,将折枝花卉从器表画到器里。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敞口,直壁,平底,圈足。高2.6、口径16.6、足径12.7厘米。粉彩盘内心粉彩绘仕女戏婴纹,盘制作规整,胎白质细。绘制精工,纹饰精美,图案新颖别致,为雍正官窑粉彩器中的精品。

清代粉彩瓷盘鉴赏


粉彩画金人物纹盘,直径24.4高4.4

粉彩画金人物纹盘

盘边用金绘缠枝西番莲,内开光绘风景,近盘心锦底开光内间绘风景、花鸟。主体纹饰为庭院中的一角,侍女牵狗给其喂食,女主人坐在山石上弹着琵琶,孩童在当中玩耍,一副生活场景跃然盘面。远处群山座座,飞鸟在天际划过,山脚下两座屋舍隐于树木之中,留白处展现舒缓的江面。粉彩发色淡雅,笔法精细,人物生动传神。整体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时代为清乾隆。

墨彩画金人物纹杯、碟

墨彩画金人物纹杯、碟

碟边墨彩双钩线绘缠枝莲中间填金。主题纹饰为采莲图。一女子执莲依栏向外而望,另一女子蹲在岸边手采莲花回首应答,神态传神,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垂柳枝叶用金绘制,笔法洒脱,似顺微风而轻轻摆动,似听到枝叶摩擦的婆娑之声。整个画面用金、墨彩绘制,素雅中透出富贵之气,釉面光润,胎质细腻,制作规整。杯上的纹饰与之雷同。时代为清康熙。

粉彩牧羊人物纹杯、碟

粉彩牧羊人物纹杯、碟

碟边抹红描金流苏纹。主题纹饰为牧羊图。人物绘画生动传神,设色艳而不俗;釉面光润;胎白而质坚。杯上的纹饰与之雷同。时代为清乾隆。

粉彩人物纹杯、碟

粉彩人物纹杯、碟

碟边锦底开光内绘花卉纹。盘心绘一女子执扇在花园赏花,花儿在枝头绽放;一旁案上的盘内盛着佛手瓜、石榴、桃子,为“三多”,寓意多子、多福、多寿。杯内沿绘一周锦底开光花卉纹,外壁绘一和尚向院内张望,动静相宜。粉彩色度饱满,艳而不俗;人物生动传神;胎白而质坚。时代为清雍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