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标准 > 导航 >

标准红色瓷“中国红”

标准红色瓷“中国红”

瓷砖标准 红色瓷砖 瓷砖验收标准

2020-05-30

【www.taoci52.com - 瓷砖标准】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唯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器。红瓷——“中国红”的问世实现了陶瓷人千年高温大红釉的梦想,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

红色瓷之所以名贵,除了它的颜色。光泽具佳外,更因为它“千窑难得一品”,“十窑九不同”。如蜚声海内外的祭红。郎窑红这样的瓷中珍品,但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色釉。中国红的研究成功为陶瓷领域增加了一个极其名贵的新品种。www.tAOCI52.Com

科研人员胡天霏同志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从三千多个配方中筛选出能耐1300-1350度的高温大红色釉,釉面光洁明快,如朝霞似的火焰,配之以中国传统的龙凤图案,雍容华贵,极具有装饰艺术效果,皆显出独特的无可代替的东方之美。

“中国红”耐高温瓷器的诞生,震惊了国内陶瓷界,结束了中国瓷无标准红色的历史,向世人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不可动摇。

大红是喷薄的朝阳,是燃烧的火焰,是生命的宣示。自瓷器问世以后,人们就想把大红搬上釉面。但千余年来,能耐高温的真正陶瓷大红,却只存在于瓷业人士的魂萦梦绕追求中。

1983年原湖南省分析测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天霏先生及助手毛明福先生承担了大红研制任务,前后20多年,终于获得成功,并在本公司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揭开了陶瓷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编辑推荐

火炼中国红(1)


他把随身带着的,自己烧出来的东西给俞教授看,并一遍又一遍地说他是怎么怎么烧的……老尹的大段说辞,渐渐引起了俞教授的兴趣,他终于答应再给老尹最后一个机会,检测一次中国红。

说到红色,那可是有好多种,有粉红、桃红、玫瑰红、绛红、胭脂红等等,但还有一种颜色——纯红。这纯红,在印刷品上随处可见,可你要想在瓷器上看到这种纯红,可不容易。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和陶瓷专家,使出看家本领,也没能烧出这种红色来。因而烧出标准红的瓷器,成了中国陶瓷业千年的梦想。但是,有个湖南人却说,这事他做到了。

此人是湖南一个叫尹彦征的人。他虽是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但在陶瓷界从来还没有听说过这个人。那么,他说的这种耐高温大红瓷器又是什么样的呢,能让陶瓷界掀起这样的轩然大波?

中国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各个朝代的瓷器真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可唯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华贵的大红色瓷器。尹彦征能够烧出这种颜色的瓷器,可以说是解决了一道千古难题,应该掌声如潮才是,可不少陶瓷专家却对这事压根儿就不相信。时任中国陶瓷协会副秘书长的周定谋教授就第一个提出了质疑:红色釉难度极大,这个业内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个机电行业的、业外的人怎么能够解决呢?

周教授的怀疑自有他的理由。别说近几十年,就是几千年来,这大红瓷,不知难倒了多少能工巧匠。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外人士,哪里有这么大的能耐!

这烧制标准红的瓷器,究竟难在哪里呢?

中国历代的红瓷,名目倒是不少,唐代有铜红,明清有祭红、珊瑚红。可是和现在的标准红一比,颜色不是浓了,就是淡了。原因出在哪儿呢?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标准红的颜料。直到1919年,有个德国人发明了一种名叫硫硒化镉的颜料,世界上才有了大红色。近百年来,很多人都想用这种颜料烧出漂亮的大红瓷,可一直没能成功。因为大红瓷需要1200℃的高温才能烧成,而硫硒化镉颜料到了800℃就分解褪色了,这个难题一直令陶瓷专家们束手无策。

专家们对尹彦征和他的大红瓷疑问重重:此人究竟是哪路神仙?他做出来的大红瓷是真红还是假红,又是用什么灵方妙术做出来的呢?

尹彦征原来是湖南省分析研究所的一名技术骨干,早在1996年,他就奉命率队攻关,研制大红瓷。他在实验室里一泡就是十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能耐1200℃高温的大红瓷,终于让他给研制出来了。可是,这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宝贝,只能摆在陈列室里,供少数人观赏。于是尹彦征提议,一定要批量生产,把这个宝贝推向市场,让大红瓷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但是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人们认为批量生产,将会遇到更大的难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尽管同事们坚决反对,但老尹决心已定,非要把这耐高温大红瓷推向市场不可!单位不同意,他就自己来做!他心一横,干脆辞职下海,借款一百多万元,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可没想到,他很快就挨了当头一棒。

这样大批量地生产,很多东西控制不了,做不成器,烧出来的这些产品非但不红,有的发黑,有的上面是红的下面是黑的,有的甚至左边是红的右边是黑的,而且还有很多整个瓷器瓶子上面都是孔,就像天花病人的脸。

但尹彦征不服输,他不断改进方案,反复试验。可是做试验每天都要烧掉5000多元钱,代价实在太大。一年下来,借来的一百多万元已所剩无几了。

尹彦征原以为,大红瓷从实验室到批量化生产,不过是一步之遥,没想到竟像万里长征一样难。但万里长征还有个尽头,这么干下去,何时才能见到曙光呢?钱没了,人也筋疲力尽了,老尹决定撒手不干了。可就在他打开火炉,要把试验配方一烧了之时,他的手又缩了回来。他不甘心,他要做最后一搏!于是,他又怀着一线希望,把最后几个配方调好,送进了电子炉。

陶瓷 美不过中国红


“红”是中国人的魂。从眉心朱砂到一抹红唇,“红”是女人的颜色;从足下红鞋到头顶凤冠,“红”是婚姻的颜色;从门上对联到空中鞭炮,“红”是节日的颜色;从唐装彩衣到五星红旗,“红”是中国的颜色。红,传承了一个古老的习俗又记载了一门精湛的技艺,“红”究竟是什么?第一抹意外的红

因红的吉祥如意身,万物欲与红染指。唐代之前中国瓷器是没有红色的,只因使用红色釉料“低温不成红,高温则去色”的火候太难掌握。

唐代中晚期,长沙窑中铜的使用非常广泛,其目的是烧制绿色,由于烧制温度的原因,它往往会出现还原焰,高价铜在还原焰下变成低价铜,成色就是红色。于是长沙窑出现了陶瓷史上的第一抹红色。

千古绝唱是祭红

北宋年间河南禹县烧制的钧红瓷器色泽鲜艳,颇受皇族贵人的喜爱。但烧制工艺还不太成熟,钧红瓷纹理中会掺杂其他色,实在是美中不足。

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为祭典日神要求督窑官烧出一套鲜红色的红瓷器,烧不出来就不得出窑。一窑工女儿为表抗议纵深窑炉,鲜红色的红瓷烧出来了,就是这祭红瓷器。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

清朝年间有一段话这样形容祭红瓷的难得,“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祭红瓷是我国历史上价值最高的瓷器,现存也不过100件,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不知什么时候,祭红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难能可贵中国红

钧红、祭红以及后来的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都是低温釉,烧至800℃左右红色即会分解。因此多少年来,中国瓷器没能将红瓷发扬开来。1986年湖南科研人员用35吨木材烧制成一种高温红瓷,但换成煤气烧制时,红色便退了色。

2002年3月,在实施将红釉外使用一种保护层的工艺后终于实现了1250度高温下,使用煤气烧制成非常鲜艳的红瓷器,这种瓷器就被命名为“中国红”。它的红色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红色,印刷中将他的CMYK值规定为:C0、M100、Y100、K10。由于我们的生活与这种红色有太多重和的地方,所以我们习惯称这种颜色为中国红。

神妙莫测的中国红

中国红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联系太大,人们恨不得能将他使用得淋漓尽致,可惜就如同红瓷难成一般,这个红除国内既有的使用场合外很难再将它另作他用。

现在很多国内国外的设计师希望借助中国红成就一个完美的设计。研究中国红,将它应用在室内外设计、家居用品设计上,成了一股热潮。

读中国红瓷的历史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此时釉里红大多色较淡,红色晕散,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到了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细品现代中国红瓷

中国红烧制难度很大,工艺复杂,正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稀有金属,可以说中国红是用黄金烧成的。

简约雅致、细致白润、胎薄如纸、击声如磬是其真实写照。自其诞生之日起,红瓷以其“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收藏与赠友的珍品。

中国红优劣产品的区别在于:

听声音:优品声音清脆响亮,杯身和杯盖撞击后回声萦绕不绝,劣品声音沉重发闷,回声不大也不清脆。

看色泽:优品色泽如玉,而劣品色泽发灰偏暗。

透光性:优品透光性很强,光泽度很好,在灯光的照射下,如大红灯笼一样透出红光;劣品则不透光。

厚度和重量:优品由于采用真骨瓷,瓷很轻壁很薄;劣品则厚而沉重。

中国红瓷工艺水准高 精湛绝妙光致茂美 国际馈赠佳品


鸿运蛋金龙

红色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图腾颜色,在各个场合都赋有使命般的意义于性质:在中国的京剧脸谱里红脸象征着忠诚、爱国、姓杨;在婚礼中,红色又象征着吉祥、喜庆、鸿福;在春节,红色更象征着红红火火、万福、纳福、驱邪;红色在服装里、电影中是一道亮丽的表现力,在一些电影中,红色甚至直接就代表了中国的含义。

红色是吉祥如意的颜色,红艳艳的中国红瓷正是集纳了吉祥如意、纳福驱邪的含义在内,对中国的红色文化的一种诠释。

中国红瓷以其独有的的鲜艳夺目,独具中国文化韵味,深受海内外的藏友追捧。中国红再配上鎏金的中国图腾图案,有如画龙点睛,二者相得益彰。

如今,“中国红”陶瓷已被正式定为赠送国际友人的国家级礼品,也备受收藏者的关注.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八千年以来,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精湛绝妙、光致茂美的中国瓷器,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国红瓷的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800度要分解,中国红在11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贵:材料贵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稀有金属,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好:瓷好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重,高温细白瓷、玉瓷轻,而中国红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另外,博宝艺术网为了迎合大家的需要,特别为大家推出了在瓷底部加字的服务,成为馈赠亲友,会议留念,特别是在国际上的礼品馈赠,成为上上之选。

红色钧官窑收藏的七问七答


近年来红色钧官窑瓷器收藏很受钧瓷藏友的热捧。下面我们从:什么是红色钧官窑、红色钧官窑瓷器的种类和特点、红色钧官窑瓷器的收藏价值、红色钧官窑瓷器的市场行情、怎样收藏红色钧官窑瓷器、如何辨伪红色钧官窑瓷器等方面整理了所有关于红色钧官窑的知识(红色钧官窑收藏的七问七答)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官窑?

官窑顾名思义就是由官家督办或建造的瓷窑。中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判断瓷窑是不是官窑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瓷窑是不是国家投资;二是产品是不是御用或官用。

二、什么是钧官窑?

钧官窑就是专门烧造钧瓷的官窑。钧瓷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但作为官窑烧造钧瓷的时间累计却只有50多年时间,这50年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北宋徽宗年间,即1101年在禹州设立官办瓷厂至1125年北宋南迁,共25年。元明清没有设置钧瓷官窑。

第二个阶段就是1955年周总理指示‘要恢复钧瓷生产’后,1958年禹县国营瓷厂成立至80年代末国家停止投资,禹县“四大瓷厂”停烧倒闭约30年时间。这50多年的时间是钧瓷烧造历史上的真正的官窑时代。

三、什么是红色钧官窑?【也叫共和国钧官窑】

红色钧官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政府经营、集体生产、计划销售的公有制陶瓷企业,被人们统称为共和国官窑,也叫红色官窑。

红色钧官窑:以烧制钧瓷为主的共和国官窑就是共和国钧官窑。符合官窑条件的钧瓷场全国只有4个,这4个瓷厂全部在禹县神垕镇。即禹县国营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神垕镇东风陶瓷厂。

红色钧官窑主要是指20世纪50-80年代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陶瓷企业。河南的钧瓷厂能称得上官窑的只有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神垕东风瓷厂“四大瓷厂”。这些瓷厂从50年代周总理指示“一定要恢复钧瓷生产”时创建,到80年代末全部停产只存在了30年时间。在这30年的特殊岁月里,四大瓷厂却为钧瓷的研制、复烧、创新、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三十年中四大瓷厂烧制出了数以万计精美绝伦的钧瓷作品,先后被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多次作为共和国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贵宾,并出口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际友人追捧为“神钧宝瓷”,特别是其“入窑一色,岀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更让世界无数陶瓷爱好者倾倒。

红色钧官窑瓷器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有二:

1、传统钧瓷

传统钧瓷是指使用柴或煤做燃料、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用1280-1300度高温烧成的钧瓷。

这种钧瓷釉质浑厚,玉质感强,有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 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 、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国外更有 “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 ” 、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之说。

传统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的尊贵名声。

2、新工艺钧瓷(钧瓷新工艺)

钧瓷新工艺是一种以煤为燃料,使用隔焰式推板窑,釉料中以硼铅溶块为溶剂,碳化硅(sic)为固定还原剂,在1250℃――1290℃的高温下,用氧化焰一次性烧成的钧红釉钧瓷产品。

20世纪70年代末,禹县钧瓷一厂开始摸索实验;1983年9月,钧瓷一厂钧瓷新工艺试验成功,并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3月,河南省经委为钧瓷一厂拨款5万元,改造窑炉,发展钧瓷新工艺;1984年4月16日钧瓷二厂建成推板窑一座,发展钧瓷新工艺生产。

“钧瓷新工艺”是相对于“钧瓷传统工艺”的一种新叫法。

钧瓷新工艺的烧制工艺特点是:

(1)钧红釉色由原来的用气氛还原变成釉还原。

(2)窑炉由过去的煤烧倒焰窑改为煤烧推板窑,省去了匣钵。

(3)釉的成分与传统钧釉相比,除基本成分相同外,还使用了铅硼熔块作助熔剂。

(4)釉面效果与传统钧釉相比,以紫红色为主,色调鲜艳,光泽强,釉层较薄,透明度高。

(5)胚体多采用白胎,不用素烧直接上釉。

(6)呈色稳定,成品率高,成本低,适应大批量生产。

新工艺钧瓷的特点:色彩靓丽,釉薄胎细,造型丰富,制作缜密。

钧瓷新工艺摸索试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盛于80年代中期,其色泽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曾经风靡一时。1986年后逐渐消失。

其消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后期生产量太大,缺少窑变的自然特征,钧瓷的艺术效果受到限制;二是得不到购买、收藏和生产传统钧瓷艺人的认可;三是80年代末,国家停止对四大瓷厂投资,各个瓷厂全部亏损,濒于破产,加之许多私人窑厂崛起,公有制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红色钧官窑消失。

但钧瓷新工艺的试验成功,毕竟为钧瓷的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子,被人们称之为钧瓷近代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钧瓷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那个时期钧瓷生产的一个标志。留给我们的只有不尽的思考和那些至今仍难以忘怀的“红”色回忆。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认真的思考钧瓷新工艺,它在钧瓷传统工艺上有三个方面的根本突破是钧窑历史性的发展。它们分别是:一烧成工艺上的新突破;二窑炉工艺上的新突破;三胎釉工艺上的新突破,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涉及到了钧瓷传统工艺的整个过程。

新工艺钧瓷是创新产品,也是断代产品,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凝聚着成千上万钧瓷人的心血和汗水,它的烧制时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比较解放,中西文化开始融合,禹县钧瓷一厂、二厂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所以,新工艺钧瓷是钧瓷烧制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产品,它代表了钧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四、红色钧官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1、文物价值

2、观赏价值

3、学术价值

4、珍藏价值

5、经济价值

五、红色钧官窑瓷器的市场行情

1、国际行情 红色官窑瓷器从9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收藏,当时在新加坡、日本每件虎头瓶约10000多元,2000年以后达到20000多元。2012年6月,澳门中信拍卖达36000元;2012年12月,澳门中信拍卖成交价60000多元;2103年6月,澳门中信拍卖成交价100000元;2013年10月,澳门中信拍卖成交价368000元。

2、国内行情 90年代国内无人收藏,到2002年时,新工艺钧瓷仍无人问津,它的价格每件只有5-20元。2008年以后,每件二厂的马最高价格也只有100多元;2013年初,受国外市场冲击,国内开始升温,至今已经被一小部分收藏爱好者认知。而同一时期的景德镇红色官窑瓷器几年前已经拍卖至几百万一件,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盖碗2013年长沙拍卖200多万一件成交。从国内、国外红色官窑瓷器行情看,红色钧官窑瓷器才刚刚起步,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爆发式增长,每件作品百万成交将变为现实。

六、怎样收藏红色钧官窑瓷器

1、看釉色

2、看品相

3、看器型

4、看存量

5、看厂家

6、看获奖

七、如何辨伪红色钧官窑瓷器

1、看釉色

2、看包浆

3、看胎质

4、看工艺

5、看器型

6、看底款

釉里红瓷|色彩鲜艳 明丽动人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釉里红瓷观赏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现有的出土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首创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仍然较少,发色多是比较淡的红色或偏灰的红色,但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这与当时的透明白釉提炼已达到极高水平有关。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这时的釉里红发色较为纯正艳美。

釉里红瓷盘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简介


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制造历史悠久,唐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宋元以来,德化所产的各类瓷器,如青瓷、青白瓷、白瓷等,远销海内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明代白釉瓷器,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一个高峰期。明代中晚期,德化白瓷进入成熟繁荣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色泽光润明亮,纯净而高雅,瓷质如脂似玉,美不胜收,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白瓷驰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白”、“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明代又是德化窑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林希宗、林孝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采用“中国白”这一优异瓷质,创作出大量造型别致,形神兼备的艺术珍品,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他们的瓷塑作品,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瑰宝,以至于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进入清代以后,青花瓷成为德化窑陶瓷生产的主流,但白瓷的生产仍然从未间断过,仍然有许多精美的白瓷问世。德化白瓷大量销往全国各地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各国。

德化白瓷以其质地洁白坚硬、色泽莹润、工艺精良、造型雅致、种类繁多等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国内外的青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德化白瓷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散发出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德化窑白瓷作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精品,宛如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绽放出闪亮的异彩。

收藏古玩,既是收藏历史,也是收藏文化和艺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化窑瓷认识的深入,独具特色的德化窑瓷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明清时代的德化白瓷,是德化窑瓷的瑰宝,以其温润、雅致、精巧、细腻等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素有“中国白”之美誉,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备受收藏界的青睐。尤其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为德化白瓷在中国瓷坛上奠定了翘楚的地位。为比较全面地介绍德化白瓷的发展情况,展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也方便收藏爱好者的鉴赏,特采集出版《“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胎体滑润致密,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艺术,都十分丰富精湛。本书以大量的精美的实物图录为主,附有实物尺寸,同时有意识地收集了大量的款识、商号窑号,并有选择地对部分精美的瓷器作简略的鉴赏,图文并茂,弥补了德化窑古瓷研究鉴赏中实物资料不足的缺陷。同时在德化白瓷的发展史略中,简要介绍了独树一帜的德化白瓷的特点及艺术价值,并附有各个时期的标准器,力求为古瓷研究者研究、鉴赏德化白瓷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在实物图录的编排方面,主要以器型为经,以时间先后为纬,便于比较、研究和鉴赏。由于德化窑瓷属民窑性质,其生产工艺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烧制、装饰等风格变化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年代特征,要准确地为瓷器断代有诸多的困难。因此,许多实物只能根据胎釉、装饰、器型等方面的特征,较为笼统地归于“早期”、“中期”、“晚期”。

此书的编辑出版,大大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内涵,对进一步推进德化瓷的研究,弘扬瓷都德化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促进瓷都陶瓷文化的全面提升,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黄春淮,1957年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宣传文化工作20年。主编出版《青青戴云山》(诗文集)、《瓷都风采》(新闻集)、《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德化风光》(大型画册)。其中《德化风光》荣获福建省第二届“金帆奖”。长期从事德化瓷研究,著有《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合著)。

郑金勤,1974年生,福建省德化县人,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增刊)、《短篇小说》、《阅读与写作》、《福建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其中小说《欲望街的一天》获《人民文学》当代新作评奖讨论会一等奖。长期从事德化瓷研究,著有《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合著)。

中国瓷器佳代表——青花瓷


“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

青花瓷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

青花瓷长颈瓶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平常人家多将青花瓷作为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青花瓷

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其价格成倍上涨,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不仅成为了歌曲传唱中国风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一些服装上也印制出了青花的纹饰,尤其以青花旗袍著称。如今,我们日常用的碗筷、茶具等物品上也都不难发现青花的影子,可见“青花”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情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