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有什么瓷器 > 导航 >

原始瓷和青瓷成份有什么不同

原始瓷和青瓷成份有什么不同

古代有什么瓷器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古代瓷器用什么上釉

2020-06-02

古代有什么瓷器。

原始瓷不是瓷器,是一种胎质灰青、坚硬致密、挂有一层透明青釉的陶瓷,原始瓷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这些器物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脆的金石声,在胎釉组成、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接近于瓷器,但又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因此专家提出了“原始瓷”的概念。

原始瓷和青瓷成份比较

成分

运用X-Ray荧光光谱法对标本进行元素组成测试,发现如下:

胎 原始瓷与东汉青瓷相比,发现二者瓷胎的主、次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都是高Si低Al的特征,这与我国南方盛产的瓷石组成相似。但原始瓷胎中杂质氧化物(如Fe2O3)含量偏高,由于Fe是致色元素,因此,原始瓷与东汉青瓷相比,胎体颜色更深。

原始瓷釉中CaO的含量较低,部分属于碱钙釉的范畴;而成熟青瓷已经属于典型的高温Ca釉。再者,由于原始瓷釉中助溶剂(CaO、K2O等氧化物)的含量较低,这就导致釉料难以充分熔融,进而导致釉面较为粗糙,光泽度也低。因此从釉料配方的角度来看,原始瓷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还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

烧成温度

对标本进行热膨胀法分析发现,原始瓷烧成温度范围较大(1070-1310℃),这说明当时陶工在窑炉温度控制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只是偶然能烧出较高的温度。

显微结构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原始瓷胎体中存在大量的气孔和缝隙以及较多的残留石英,并且玻璃态物质较少。胎釉中间层仅有少量的钙长石晶体(成熟瓷器中钙长石晶体较多),这就是胎釉结合程度较差的原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出土的原始瓷胎和釉脱落现象较严重。

吸水率 气孔率

通过吸水率、显气孔率的测试,发现原始瓷的吸水率大多高于2%(标准成熟瓷器吸水率<0.4%),显气孔率在4%以上。这说明胎体还没有完全烧结,不够致密,显然这与成熟瓷器的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尽管浙江地区周代原始瓷尚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但与我国各地出土的商代原始瓷相比,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例如,我国商代的原始瓷的瓷胎中Fe2O3等杂志的含量基本高于2%,吸水率在6%以上,显气孔率在20%以上,这些数据都高于东周时期原始瓷的相应参数。

我们发现东周时期的原始瓷虽然在外观上初具瓷器的特征,但通过对其元素组成特征、物理性能等分析,可以看出原始瓷尚未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但是,与商代原始瓷相比,在原料处理、烧制工艺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反映出我国先民从商代出现原始瓷到东汉时期发明瓷器的这一时期,在陶瓷制作工艺方面是有一个进步的过程的。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识别原始青瓷和印纹陶


商周时期,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时期,这期间由于加工过程还不很精细,胎、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这时期生产出的瓷器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甚至称之为“釉陶”。而在生产中,原始青瓷和一些有纹的陶器(称为印纹陶)甚至在一个窑里烧制,瓷、陶混为一炉,难以区别。

为此有专家称,印纹陶的烧成温度在1150℃至1200℃,因含铁量较高,胎色稍深,一般为深褐色、黄褐色、紫褐色等,没有施釉;有的因烧成温度较高致使陶胎的表面被烧结,有和釉相似的光泽,但质地粗糙。在古窑遗址中,考古人员经常发现原始青瓷和印纹陶同窑。有的印纹陶烧得恰到好处,而原始青瓷却因火候不够显得有些夹生;有的原始青瓷烧得很好,印纹陶却被火烧塌了。这说明原始青瓷和印纹陶除了所用原料不同外,烧成温度也有区别。

另外,原始青瓷与印纹陶在器种、用途方面也有着明确的分工:印纹陶胎骨坚硬厚重,表面粗糙无釉,适宜放食物;原始青瓷胎质细腻,器形规整,表面有光滑透明的釉层,利于口唇接触或便于洗涤,所以多被制成了饮食器具。

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青花瓷

元青花历史悠久,从唐朝创始,直到清朝,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而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器都有着属于那个朝代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成熟的元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土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器形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等器物,尤其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了有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他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画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题材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等。人物又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等;植物有牡丹、莲花、兰花等,诗文极其少见。

而明时期的青花瓷从鼎盛时期又走到了衰落。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而著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形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渐渐开始吸收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不同地域的青瓷孕育不同的青瓷陶瓷文化


中国很多地方都烧造青瓷,不同地域的青瓷孕育不同的青瓷陶瓷文化,我们可以领悟到地域文化的差异。朝代不同,青瓷工艺也不同,青瓷的特点也不同。以耀州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介绍地域差异化造就了不同青瓷文化。

在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中,有一种釉色开始使用的时间非常早,分布范围又最为广泛,而且完全符合中国人最传统的审美情趣,它就是青釉。在3 000年前就有青瓷了,只不过那时候叫原始青瓷,它是后来青瓷的鼻祖。

所谓青瓷,就是青颜色的瓷器。中国人发明最早的瓷器就是呈现青色,只不过没有后来的青色那么悦目、那么好看而已。那时候的青色比较青涩,只是淡淡地呈现一种有点儿灰暗的、带点儿土黄色的青色。

耀州窑青瓷

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能烧造非常完备的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以长江为界,南方烧青瓷,北方烧白瓷。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除定窑以外,其余的都是青瓷系。著名的汝窑也是青瓷的一种,只不过它当时烧造的数量比较少。除了汝窑的社会地位以外,它对社会的影响力是比较小的,并不像耀州窑和龙泉窑。大多数中国人不仅看见了耀州窑和龙泉窑,而且使用了它们。但汝窑除了供宫廷使用外,没有人能使用。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的青瓷,在晚唐五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它还不能烧造得纯熟。

龙泉窑青瓷

北宋也能烧造龙泉瓷,但没有南宋时期烧得漂亮。南宋的龙泉窑也没有北宋的那种玻璃感,它是一种浑浊的釉色。从颜色上看,这两种瓷器同属青瓷,但颜色差异非常大。耀州窑体现了北方的人文特征,颜色表现深沉。龙泉窑尤其是南宋龙泉则体现了南方人的生存哲学,它的颜色柔美清淡。人文地域文化对当时的所有文化物品都有影响。

原始瓷器和东汉瓷器


瓷器的产生与陶器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早期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乃至器物的成型方法等,都来自陶器,但瓷器的胎土和釉色决定了它后来居上、具有比陶器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原始瓷器和东汉瓷器

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我国在商代中期已经有了原始瓷器,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低级阶段。我国发现原始瓷器的地点有许多处,在河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都有。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部分原始瓷器的器表也拍印纹饰,原始瓷器有的内壁和外观都涂釉,釉的厚薄不均,并有流釉现象。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用瓷土,但未烧结。

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墓葬中,曾发现过不少瓷制品,如在浙江宁波地区汉"熹平五年"的纪年墓中发现青瓷罐,这是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

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瓷器是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但东汉时期瓷器刚从原始瓷器演变而来,在造型技术和装饰风格等方面,仍与原始瓷器有许多相似之处。装饰花纹为弦纹、水波纹等,有的器壁外拍印麻布纹、网纹、树叶纹、方格纹等。

东汉瓷器比原始瓷器质量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改进了窖炉的结构,采用长形窑(俗称"龙窑")进行烧造的缘故。长形窑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不会过速地降温。此外,这种长形窑的窖体较薄,这正好符合瓷器烧制工艺的要求,因为青瓷中含有较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氧化,但如过快冷却又会使胎壁开裂,这就要求升降温度速度适中。东汉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为以后瓷业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隋代青瓷的特点和鉴定


公元581-618年是隋朝,共37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由于隋文帝推行一系列维护统一和发展经济的政策,结束了豪强大族分裂割据的战争,使长期处于分裂割据战争中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商品流通,手工艺技术交流扩大,陶瓷手工业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青瓷、白瓷、黄釉、黑釉瓷、低温釉陶大量生产出来。尤其青瓷的成就很突出。隋代青瓷突出的特点表现有三:

一、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相比,隋代青瓷广泛吸收其他工艺品的优点和艺术成就,使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常见的器物有碗、盘、杯、钵、盂、壶、坛、盆、缸、盒、枕、炉、博山炉、烛台、唾盂、砚台、水盂、腰鼓、棋盘等。此外还有俑类、兽座、凭几、凳、框等模型,以及青瓷权。

二、隋代青瓷的胎体很坚硬,灰青,颜色比较浅,有的成灰白色。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南北朝时期青瓷胎体中含粗大沙粒的现象已经减少很多,变得相对细一些。胎体中起泡、窑裂、歪扭变形的现象基本看不到。釉质有的泛灰,有的泛黄,比较凝厚,有流釉现象,一般器物施釉前上化妆土,有的不上化妆土,施釉注意盖口、颈、肩和上腹部,中下腹至底露胎,流釉成蜡泪。底的边棱有的用刀轻国削一下。较原始青瓷,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上的缩釉及麻癞现象减少。四系罐、盘口四系尊一类器物颈肩交接的积釉地方出现美丽的乳浊釉块斑。

三、隋代青瓷的装饰技法主要刻花、划花、捏塑和印花。花纹有图案类、花卉类和动物类。图案类有弦纹、绳纹、瓦沟纹、席纹、篦纹、联珠纹、直线方块纹、双圈纹、云头纹等。花卉类有忍冬、莲瓣、葵瓣、梅花、宝相花、团花、菊花等。动物类有龙、凤、蟋螭等。捏塑的动物有龙头、鸡头等。

隋代青瓷表现时代特点很明显。南北朝时,北方瓷窑体系刚刚建立,作品造型风格雄放犷达,南方青瓷胎体较薄,比较精巧细致。到隋代工艺融铸南北,既有北方刚劲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方清秀的特点,而且很讲究线型的阳刚之气。各个地方区域性窑系的特点表现不明显。

关于隋代青瓷器的鉴定,首先是了解隋代青瓷的种类、胎釉及造型特征,准确把它和南北朝、唐代青瓷区分开来。

其次,了解假古董的情况,隋代青瓷以前很少有人去仿制,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没有见到假隋瓷。在作假成风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了假隋瓷。主要器物种类有盘口四系尊、席纹执壶、碗、四系罐等类器物。这些假古董做的很像,主要是造型很像,因为隋瓷时代特征明显,器物种类又只有那么几种,结构比较简单。釉的颜色和质地猛一看很像,都是汉代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青釉瓷,呈橄榄色,有的还做出缩釉和麻癞块斑,釉层剥蚀脱离的特征。尤其麻癞块斑和剥蚀掉落釉层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让人感到这是1300多年岁月侵蚀的结果。

我们如何来判断其真假?

1、造型似是而非。隋代青瓷造型饱满,线型结构无论是直线或是弧线都很有力,直线硬挺,弧线富有弹性,如四系罐,肩和上腹部分的弧线弧度大,饱满转折有力,足部和下腹是直线,强壮的四个弧形耳高于口沿,所以形体优美大气,充满阳刚之美。假古董没有这种时代感,线条软弱无力。

2、器物胎体比较薄,而为了增加手感,下腹、底足做的很厚,没有浑然一体的敦实感。胎的质地根本不像,灰色较重,普通有沙粒的感觉,切削整齐,没有隋瓷从窑里或匣钵取出,敲掉垫饼时出现的自然伤痕。

3、没有真品青釉的漂亮质感。隋瓷青釉是玻璃釉,比较明亮,缩釉和麻癞现象不多,而假品不透明,灰褐色颜色深。满身从口到底每一个部分都是麻癞斑,让人感到不舒服。普遍用强酸浸泡,釉层虽然不掉,但全器上下釉层被腐蚀,像削掉一层皮,用手抚摩刺手感觉明显,这些就是赝品的特征。

陶器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从陶瓷学上界定,原始瓷应该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个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陶器是20世纪后半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2500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中国古代史籍中多有关于制陶的记载。《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神农为何人?神农即神农氏,也即炎帝,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余姚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存,可明确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印证了史前“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易·系辞下》中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庄子·盗防篇》中也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陶器的制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篇章。

起初,作为实用器的陶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改变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之后,陶器走向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陶器由朴实、素雅变得华丽而富有文化、精神内涵,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升华。人类对美的追求确立了人类的价值规范。原始瓷在文明时代开始的商朝已经出现,从它的釉料使用和胎体结构看,比陶器是进了一步。这种进步,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的探索和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积淀,一代一代的叠加,丰富了深度和厚度。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类也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实验。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

斗彩和粉彩瓷器有什么区别


斗彩和粉彩都是明清时期创烧的彩色釉瓷器,但是两种釉色瓷器有明显的区别。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色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斗彩又称“青花填彩”,始于宣德,成熟于成化。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斗彩。当时斗彩是作为宫延御用的精美细瓷专门烧制的,产量非常小,因此遗留下来的也就更少了,至今绝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总数不过200余件。

粉彩又称“软彩”,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粉彩上彩之前先打一层玻璃白,然后用彩料在上面皴染出浓淡色调,其效果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恰用了中国画的渲染技巧施彩,特点是色阶多,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能体现深浅、阴阳、向背。粉彩大致可分青花粉彩、祭红釉地粉彩、天兰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红釉地粉彩、绿釉地粉彩、窑变釉地粉彩等。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斗彩和粉彩的区别

1.斗彩是青花填彩,平面填充效果,没有立体感,而粉彩椒色阶多,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

2.斗彩是明代创烧的,而粉彩是清代创烧的,两种瓷器的年底不同。

3.二者上釉的方式不一样,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而粉彩是釉上彩瓷器。

粉彩团蝶纹碗

粉彩团蝶纹碗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之品。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装饰。腹部绘8组折枝莲托八吉祥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碗是佛前供器,造型和纹饰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纹饰简明,色彩艳丽。

明万历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纹饰仍宗奉成化斗彩,但与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为艳丽。

八吉祥属于藏传佛教使用的八种吉祥物,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万历,高8.7cm,口径16.5cm,足径7.1cm。

什么影响了青瓷价格


北宋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瓷作品的价格由很多因素构成,制作者是一种要素,要了解制作者对整个行业、对这项艺术做了多少贡献;另外,看起来一个杯子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奥妙,比例到不到位,釉色好不好,细看有很多区别。

符合现代审美的青瓷作品,不一定要像传统审美那样讲究对称、完美、圆润,很多都是表达一种山水、自然的空间,需要偏向于雕塑的、异型的造型。这种异型其实不容易塑造,拉一个圆罐很容易,但是把圆罐变成另一种形状就复杂很多。需要研究泥料的特性,借助于雕塑语言,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独立的形式语言。在烧制过程中,釉在高温中的流动也是一种自然的美感,产生富有生命感的层次。中国历史上确实留下了太多经典的作品,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不能一直重复过去、重复别人、重复自己。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器型,我一直穿插着做,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到传统中寻找感觉。现在做的作品基本是与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关的题材,把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融入到瓷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悟。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完成的,揉泥、拉坯已经成为每天的生活习惯。这些步骤自己做的好处就是在不断调整、尝试中对比例、造型更加敏感,这是找人代工者无法亲身体验和了解的。

艺术创作需要创新,但是找新的语言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创作最大的难度是在思维上。在工艺上,每一次做新的作品,材料、烧制方法的改变都会带来新的挑战,青瓷的泥料在制作大件的时候,容易开裂;另外坯体越大,膨胀系数越大,最容易开裂。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器型,有时候要经过好几个月反复制作,才能完成一件。

现在年轻的陶瓷创作者,对比我们当时,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有很好的基本功底,但是不敢推陈出新,因为他们要考虑生活,就会倾向于市场。可是市场的选择有时候与艺术家的追求不同。妥协还是坚持?我想艺术家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坚持自我的艺术追求,表达自己的内心。看到青釉青翠灵动的美,看到青釉幽深纯净的美,只要找到自己追求的一个方面,就应该坚持下去。

现在加入青瓷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强大,陶瓷学校每年有许多学生毕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艺很受推崇,只要有自己的好手艺,就可以得到承认。现在各方也在积极打造青瓷小镇,但是具备整体产业链和旅游属性的青瓷小镇不是短时间可以打造完成的,这不仅仅是硬件的打造,还需要历史的沉淀、优秀艺术家的聚集等等因素。

回想2008年到2013年,从市场角度来说是过去当代龙泉青瓷最红火的时间段。近期来说纯艺术方面的青瓷作品有一些回落,但是生活用瓷还是长足发展的。几百上千元的生活用瓷发展不错。现在大众都在改变生活状态,喝茶、品香都与青瓷有密切关系。作品的价格由很多原因构成,制作者是一种要素,要了解制作者对整个行业、对这项艺术做了多少贡献;另外,看起来一个杯子很简单,但是里面实际上有很多奥妙,比例到不到位,釉色好不好,细看有很多区别。所以藏家、购买者要多看、多了解,感受到青瓷的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