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明代青花瓷上生肖图案为何找不到猪

明代青花瓷上生肖图案为何找不到猪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6-03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很多收藏家在收藏生肖青花瓷片的时候都是无法把12种动物找全,主要是生肖老鼠和猪找不到。老鼠找不到,情有可原。因为它形象猥琐,偷窃食物,传染疾病,实在可恨。但作为六畜之首的猪,为什么青花瓷画上没有表现,那就是因为其政治上的原因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疑忌心很重的人,平生最忌讳几件事,一是因为他幼年曾在皇觉寺当过和尚,最忌讳“光”、“秃”等字眼;再就是他曾经投身红巾军起义,于是对“贼”字也十分反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上表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硬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过盗贼;“光”是光头,“生”是“僧”的意思,是影射他当过和尚做过“盗贼”,于是一道圣旨把人给处置了。

朱元璋最忌讳的是他的姓与猪同音,所以当时自然没有人敢把猪画在瓷器上了。为了生肖之事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多少人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南京明代时有个珠玑巷,洪武二年元宵节那天,巷内居民闹社火,张灯结彩,多扎有生肖灯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图形,又有优伶扮成猴子倒骑在马上,一时间热闹非凡。谁知有人向皇帝打了小报告,朱元璋一听这还得了,灯笼上绘着猪分明是暗示要烧烤我;扮成猴子倒骑马上,分明是戏弄皇后马娘娘,这岂不是翻了天!一道圣旨下来,将扎灯的、提灯的、扮猴的全部捉拿归案,推出午门斩首,巷内男女老幼两千余人全部充军青海。

这一段轶闻,史书上有记载。所以明代的青花瓷器上生肖图案是找不全的,因为“猪”犯了朱明王朝的大忌,窑匠画师有谁敢冒杀头之罪去画猪?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如何鉴别明代洪武青花瓷?


明洪武·青花缠枝莲大罐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器型

洪武官窑器虽然比较敦厚,但已经逐渐摆脱了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形成了端庄舒展的风格。现代仿品则显得僵硬呆板。另外,现代仿品的器型不是过小就是过大,和真品相差很大。

胎体

洪武官窑器物胎体坚致细白,民窑胎体断面呈泥土黄,大多数都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现代仿品胎色偏白,因用机械工艺淘炼胎土,瓷化程度比真品高,胎土比真品坚密。

釉画

洪武釉面多为青白色,有的出现细碎无色的开片纹,釉质较厚,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施釉的圈足底面,有釉底与器身不一致现象。现代仿品或比真品颜色深、釉面呈灰白色,或比真品颜色浅、釉面偏白。

纹饰

洪武官窑纹饰精细秀丽,层次丰富,主要有折枝牡丹、扁菊等;民窑纹饰简洁豪放,多描摹自然写实。现代仿品纹饰呆板,画工远不及真品。

明代青花瓷和清代青花瓷有什么区别?


明代青花瓷和清代青花瓷有什么区别?青花瓷被誉为“瓷中之王”。明朝时期人们主要烧造的瓷器品种就是青花瓷。此后各朝各代都有烧造青花瓷,烧造的青花瓷带有该朝代的时代特征。作为紧邻明代的清代,其出产了较多青花瓷,那明代青花瓷和清代青花瓷该怎么区分呢?

要区分明代青花瓷和清代青花瓷,记住两个朝代青花瓷特征就可以了。历史上明代后面紧接着清代,一般说来,下一个朝多少都会继承一些上个朝代的制瓷工艺手法等,但是明代和清代不同,清代国家昌盛,清朝初期制瓷继承了一些明代制瓷特征,但是之后人们不断发挥想象力,不断进行改革,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烧造工艺手法。烧造瓷器也就和明代大不相同了。

明朝初期,是我国青花瓷的鼎盛时期,不管是种类还是样式,都非常繁多,并以做工精细,样式多样,胎釉细致精密,图案纹饰精美、色调明艳闻名。其中永乐时期,因为受到波斯文化影响,所以当时出产的青花瓷带有波斯器皿的一些特征。明代后期,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但是光泽没有前期的好。明代青花图案纹饰内容取自大自然、题材广泛,多为写意、较少写实,用笔豪放,画面生动。

清朝早期延续了一些明代青花瓷的制瓷工艺手法,所以出产青花瓷与明代相似。到了清朝晚期,包括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个时期青花瓷带有各朝代文化、艺术特征,从款识上来说,咸丰时期青花瓷款识主要有纪年款和堂名款,民窑青花瓷还有图章式的篆书款。同治时期青花瓷款识有纪年款、堂名款,民窑还有四字篆书款、六字戳记印章款和四字抹红楷书款,甚至为慈禧专门制作的青花瓷还有专门的款识--“体和殿制”铭款。光绪时期青花瓷款识有纪年款、堂名款,字体样式多为篆书款和楷书款,民窑还有“光绪年制”楷书抹红款和图记款。宣统时期青花瓷款识也以纪年款和堂名款为主。

此外四个朝代都有仿制明朝、清朝前期的青花瓷样式款识,且仿制的款识各不一样。如咸丰时期仿制明朝的青花瓷款识有成化年制、天启年制等,而到了光绪时期,仿制明朝、清朝前期款识多为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

咸丰时期青花款识文字分为雕刻和手写两种,雕刻的是四字两行排列了、手写的是六字两行排列,且文字外围都没有边框。光绪时期青花瓷款识文字多为四字两行和六字两行排列,也有六字三行排列的,且文字外围没有边框。宣统时期款识文字则多为六字三行或四字两行排列,没有边框。

明代青花瓷的文化造诣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引领期间潮水,超脱、大气,而且文化秘闻深厚,精灵毓秀。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紧张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发展了元青花的技能,并不停加以改进,使其在明末清初到达顶峰,并在康雍乾时期继承发展。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有关青花瓷器的研究方兴未艾,更多的人将从中相识到它的独特魅力。当代意义上的青花瓷器,作为一种成熟的单独的瓷器艺术品种,只是元朝末期景德镇在引进波斯技能和青料的底子上烧出的。但真正占据突出职位的,是在明朝。以下分年代形貌其特性。

一:洪武时期 元朝的统治时期并不长,不到一百年,便被雇农身世的朱元璋颠覆了。朱元璋上台第二年,就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宫廷和上层人物烧制青花瓷器。官窑把持着生产青花的最优质青料与瓷土,并限定着民窑青花的品种与样式。洪武青花与元青花大抵相似,即一样平常的清华色泽偏于暗黑,器型上大抵雷同,在图案装饰上,趋向于多留空缺地,同时扁菊斑纹利用较多,葫芦叶的装饰也不如元代规矩。瓷器的底足较大而露胎,体现出明初的风格。

二:永乐、宣德年 永、宣时期,政局稳固,经济发展,尤其是七下西洋足迹远至南洋、西非、地中海、东非一带,带回了烧制青花所必须的苏麻离青色料。这时的青花瓷器,胎质和釉料都很精致。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和纹饰丰富多彩,创造了青花生产的黄金期间。在永、宣青花中,有一类显着地带有伊斯兰特色。这类青花的造型和纹饰源自或摹拟西亚伊斯兰地域的陶、铜、金、银、玻璃等器,乃至某些器物自己就是为顺应西亚地域的必要而特制的,也大概是阿拉伯贩子直接来景德冷静的货。 在制作风格上,永、宣青花瓷器倾向于清新流丽,多风雅的器物,如永乐青花压手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央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 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1 造型上,除传统器型外,另有很多新奇奇异的造型,如抱月瓶、天球瓶等,一些器物显着地带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永、宣瓷器在图案装饰上更显奇丽、典雅。“回回花”的装饰险些无所不在。纵然是传统的龙凤纹样,也总以西番莲为底衬。在纹样结构方式上,多少式的环带、开光、分段切割、多角对称的处置惩罚伎俩,加之广泛麋集的斑纹结构,完满是西亚美术装饰的传统情势。 永、宣瓷器的胎、釉技能较前代有了进一步的进步。胎质精致雪白,釉层晶莹丰厚,是这一时期的特性之一。这一特点与前面所述的“苏麻离青”有关。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就可淘汰青色中的紫、赤色调,在得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美丽色泽。但由于含铁量搞,每每会在青花部门出现黒疵斑点。这种天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却又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拟的永、宣青花瓷器的“乐成之作”。 明朝永乐年间,官窑瓷器上开始落年号款识。但真正大量誊写并成为定制是在宣德朝。宣德官窑瓷器上的款识为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两种。字体都为晋唐小楷,工整、伸展,笔画圆润而遒劲,不会有侧峰劈尖的笔画。“德”字多不写中心的一横。款识的部位多样,有的“遍器身”,一样平常的多位于底足中央或圆器里心与口边。

三:成化、弘治年 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瓦剌入侵,皇位争取,加之景德镇灾荒频仍,给官窑瓷器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这一时期,以民窑瓷器为主,但这些瓷器一样平常质量不高,画法潦草,胎体多瑕疵。因此代价不高。 成化、弘治、正德是明朝的中期阶段,此期的青花瓷器以成化青花为代表进入了一个创新阶段。成化四年,景德镇官窑复烧。成化时期最紧张的成绩是斗彩的乐成烧制。青花瓷器以青色淡雅著称,后代的仿作被称为“仿成化淡描青花器”。 成化官窑以玲珑、精良的小型器物为特色,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但在民窑中有 些形制稍大的罐、瓶等,这些瓷器最大的特性是多以长蕉叶为辅纹,以人物画为主题纹饰。 在颜色上,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和为主。由于改用国产青料,不再出现黑斑,以是可以精致地刻画写生画面。成化青花不光画工精致,而且风格上完全摆脱了异域情调,接纳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题材。画法上,成化多为双线勾勒填色,笔法为双勾平涂,简便朴拙。 成化民窑器或无款识或为“大明成化年制”、“大来岁造”、“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字体较草,布局中宫紧,笔画劲健,顿挫分明。外圈或外框画得也不整洁。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只有一种字体,似为一人所写。 弘治天子尚节俭,多次下旨淘汰官窑烧制数目,因此弘治朝数目较少,而且在风格上与成化年完全一样,因此常常成、弘并提。 正德一朝只有十余年,且江西宁王兵变给官窑烧瓷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数目不多,风格多仿前朝。青料接纳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料,色泽蓝灰,与亮青釉相衬,清洁素雅。青花器以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作为图案的主题,这些笔墨既有经文,也有阿拉伯谚语。

四:嘉靖、万积年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近百年,处于明朝的中晚期阶段。此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其工艺程度进入了一个光辉的阶段。与历代名瓷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1此期青花瓷器完全代替一色釉瓷器,成为无论是官窑照旧民窑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且生产数目巨大,传播较多。2大量出口,名扬天下。3官民竟制,程度相差无几。4斑纹样式繁多,构图繁密饱满,风格热烈旷达。5大型器物大量出现 嘉靖青花以入口回青和国产石子青料共同利用,对青料的提炼特殊讲求。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含锰量搞,故青花呈色幽青深翠,蓝中泛紫,既差别于明早期浓厚深沉的色调,也有别于明中期柔和淡雅的蓝色。。器型以大瓶、大罐、各式葫芦瓶和方形器最具特色。因嘉靖笃信玄门,以是带有玄门色彩的纹饰大量出现。款识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 隆庆一朝较短,故传世青花相对较少。提梁壶是其典范物。此朝由于选炼和配料的武艺更加精深,故呈色稳固,蓝中泛紫。纹饰盛行团龙、团凤图案。款识一改前朝的“制“字为“造”字。字体中锋运笔,笔画工整挺秀。 万历一朝快要半个世纪,官窑烧造量非常可观,传播量也非常巨大。此期的呈色较复杂:前期利用回青,青花色调蓝中泛紫;后期改用浙料,青花色调深蓝明快;别的,另有一部门青花的色泽为蓝中显灰。万历朝的器型丰富,新出现了壁瓶、筒瓶等。装饰题材更是多样,主题繁芜是其最大特色。万历晚期出现了淡描青花,它以浙江青料淡描淡染,色调清雅,别具韵味。款识出现了私人款、堂名款等。 五:泰昌、天启、崇祯年 这三朝为明朝的“多事之秋”,内有阉党乱政、农夫叛逆,外有满族犯边。官窑根本停烧,但民窑瓷器由于需求大,发展敏捷,出现如日方升的势头,青花瓷器技能到达顶峰时期。明末青花的色调多种多样,既有淡描,也有纯正美丽的色泽,还出现了青葱色调。纹饰上,有的直接源于万名版画题材,所画人物粗精皆有,已具有了向清代青花过分的特点。 明青花瓷器的简朴判定 造型:造型师期间特性和艺术特色的主要表现,是其时的生存风俗、审美风尚以及技能条件的产物。如永宣中的波斯式样,嘉万朝的玄门风格。因此必须牢记其形象特点。对于仿成品,则要留意,真品器物线条圆润伸展,饱满天然;仿品的线条感觉生硬、局促、板滞。 除团体特性外,还应把握细如口、腹、底等细节。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特殊是永乐,无论巨细盘、碗多是器心下凹,相应地底心凸起。明中后期不留意修胎,瓶、罐等大件琢器多在腹部留有接痕。

纹饰、色彩、画法:纹样比造型更具期间特性,如永宣的牵牛花和海水江崖,正德的回文,嘉万的花草捧寿字和玄门图案。色彩与画法也有差别特性,永宣青花因利用入口料,色调不稳固,只相宜绘图案。成化瓷器纹样简朴疏朗,色彩淡雅,画法简便,叶只有阳面,花只有正面,人只画单衣。嘉万的五彩用色很重,以至于本日五彩上会出现蛤蜊光泽。 质料、工艺、胎质:质料是辨别的最紧张因素。明代官窑用麻苍石,胎质精良。嘉靖中期后,改用其他石料,以是嘉靖后至万历胎质又显粗糙。直到明末接纳祁门石,加之工艺进步,胎质渐渐显精致。查抄胎质主演通过底足露胎处观察,还要以手领会颗粒的粗细,并可接纳掂重量、听声音等方法。 款识:明代的款识,有“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说,且多用楷书款,款题某某年制或某某年造,另有一些特例,如宣德的“德”字心上无一横,万历的“万”字有羊字头与草字头的差别环境。 底足:用来查抄胎质,是断代的参考,,明代官窑器的底足均为整洁的平切釉底圆足。永乐足内墙多向外稍撇,明末民窑瓷器盘、碗底部有显着的轮状旋削痕。 釉面、釉光:因调料的工匠差别,配料、上釉伎俩有别,以是釉层的厚度、白度、稠度、与胎体的联合水平就有差别。明瓷器釉子肥厚,他别是成化瓷器,釉面不光极为肥厚而且精致润泽,给人以犹如油脂般的感觉。釉色上,官窑瓷器上,假如此中的氧化铁淘洗不净,烧成后每每会出现出青蓝色。永宣年间的瓷器就已经淘洗的较干净了。成化时,淘洗得非常干净过细,加上胎体白,因此不光不发青,还发粉白色。万历时,又发青灰了。天启后,由于技能进步,淘洗得非常干净,釉面虽另有发青,但已非常纯净润泽了。

青花瓷瓷器作为一种艺术产物,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赋予它别样的品德化特性:明净端庄、平静坚固、蕴藉内敛。繁华和哗闹背后,青花风致带给我们一种清新和平静。更为难得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着的淡泊明志的传统文化和平静致远的人文精力之美,历代传承,经世不衰,遂成为仁人志士的抱负故里和精力归宿。从肯定水平和某种意义上说,青花精力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头脑。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美丽调和地同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天然表现。 此为,青花又代表着永恒与坚忍,象征着纯净与品位。 青花瓷汗青久长,源远流长。花色纯净而品类繁多。其制作工艺极其讲求,作为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青花是一种身份和职位的象征,可谓各取其所需。青花瓷具有深厚、经典的美学代价和逾越时空的永世魅力。在瓷器的造型、釉彩、花绘等方面,青花瓷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和极新的成绩。康、雍、乾三朝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顶峰之作。自古而今,青花瓷均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代价。青花瓷美誉贵贱之分,倍受帝王将相的推许和文人书生的青睐,因而,青花瓷也体现出雍容华贵、典雅漂亮的皇家气质和端庄素雅、卓尔不群的高尚情怀。

怎么鉴定明代宣德青花瓷?


怎么鉴定明代宣德青花瓷?青花瓷到明代宣德时期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平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

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

玻璃蓝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

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平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状;意境幽深另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青花瓷盘无一例处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六”字为多,个别用“造”;

“德”字中“四”与“心”紧,中间无一横;“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

青花瓷图案装饰及颜料饰用


明清期间,青花瓷器的主产地集中于江西景德镇。由该镇产出的青花瓷制品,品类花色众多,质料上乘。从外观上看,其大多数产品型制作工规整,轮廓自然舒展,装饰图案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当中特别要以那些贡品官窑(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器和部分“官搭民烧”器为其代表。此类瓷作皆为瓷中精品。这些精品瓷作,首先在制胎、拉坯及修坯方面,操作流程要求极其严格,工艺十分考究。因此成品瓷,胎土匀净,胎质洁白坚密。而在器表图案装饰方面,更是一展两朝画师之所长,他们对瓷胎上的画作进行缜密地推敲,并予以合理布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两朝画师所用青花颜料(氧化钴)在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既有采用明代早中期从阿拉伯(伊拉克)等地区购进的进口“苏麻尼青”料;也有明中期以后取自国内新疆的“回青”料、浙江的“浙青”、江西的“平等青”和云南的“珠明料"";还有明至清代民窑最常用的江西“石子青""等青料。国产青料的使用,早在明代早中期民窑青花瓷图案中就有所反映。如明成化年的“青花夔龙纹盖罐”,既是明中期典型的民窑器,所用青料就是国产“石子青”,其发色蓝中带灰。而此时官窑器的青料仍以进口料为主。到明成化年后期,由于进口“苏麻尼青”料的严重匮乏以至枯竭,官窑器上的图案也必须以国产青料来作画。成化晚期的官窑器,基本上采用的是呈色淡雅清亮产自江西的“平等青”。为能达到青料发色的完满,瓷艺匠师们,只能在原有民窑国产青料的使用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他们经过在画作中的长期实践,创造性地用国产钴料研配出各种不同色阶,因而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及运用,最终摆脱了进口青料在青花产业上的局限。

“苏麻尼青”料与优质国产料的相继应用,使画师们能更充分地运用其手中的丹青妙笔,在作画时挥洒自如,尽情地采用勾、描、填、涂、抹、皴等行笔技法。凡在瓷胎上绘制花鸟鱼虫、山涧溪流、海浪祥云、怪石芭蕉、草木瓜果或是楼台水榭、神仙佛道、飞凤游龙、瑞兽八宝、刀马人物以及人物故事、玩婴嬉戏等诸多的装饰图案,均能展示出他们高超而深厚的艺术功力。

明早期永乐、宣德年的官窑瓷器,纹饰题材日趋丰富,以动植物图案为主要装饰,作画用进口“苏麻尼青”料。如“青花花果带盖梅瓶”,为明永乐官窑传世品。通高41.2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2.2厘米。瓶设钟式宝珠纽盖、溜肩鼓腹,腹上提、胫内敛。器表青花图案发色浓艳,大小不均深陷胎骨中的黑褐色斑点,不规则地散布于略带晕散的花果叶蔓之中。盖面绘缠枝莲与折枝海棠纹,肩部勾画变形覆莲瓣纹。主题纹饰或以双勾填色或以平涂勾边的写实技法,将叶蔓、花朵、石榴、枇杷和桑椹等花果描绘的鲜嫩欲滴,香气四溢。而胫部则以平涂勾边,细描叶脉纹来绘制重叠上仰的蕉叶纹一周,该纹象征环抱托起之寓意,使梅瓶挺拔而显稳重。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明宣德官窑传世品。通高47.4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15.7厘米。直口、束颈、溜肩、圆扁腹。颈部饰青花缠枝牡丹花纹,以单勾平涂技法绘成,颈下肩部书横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器腹满饰勾边露白青花海水波涛,使蓝白相间的波涛翻腾汹涌、层次分明。青花发色浓艳深蓝,亦有小颗粒黑褐色晶斑散布于图案之间。主题纹为一条穿波戏浪回首观望的白龙,白龙轻舒利爪,回首开口,舞动劲键的躯体,搏浪前行,神态威猛,极富动感。

“青花一束莲纹折沿盘”,明宣德的传世品。高7.9厘米、口径44.8厘米、底径29厘米。折沿、弧壁、深腹、圈足。沿面绘青花海涛浪花纹,海涛以单线细描,浪花双勾露白。这种蓝白互用的表现手法,尽显浪涛汹涌澎湃之立体感。内壁平涂勾边,饰一周青花缠枝莲纹,莲花绽放、叶蔓繁茂。盘内心主题纹为青花一束莲。朵花、叶蔓分别以双勾填色、一笔点画绘制而成。青花呈色浓艳,图案运笔细腻流畅。

进入明中期后,纹饰发展趋于多样化,除动植物纹外,人物和景物装饰图案也较常见。此时的官窑器,最善用由“回青与石子青”配制而成的国产混合青料,“佛头青”是此时最上乘的青料,其发色深蓝泛紫,清亮艳丽。“青花云龙纹罐”,明嘉靖官窑传世品。通高52.8厘米、口径24.7厘米、底径30厘米。直口圆唇、溜肩、鼓腹,平底略凹。颈之间书“大明嘉靖年制”横向楷书款。肩部巧用勾边填色技法,饰以青花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亦以勾边填色之法绘制出青花双龙庆寿图。双龙腾空飞舞,张口瞪目,首尾相随,龙首与龙尾之间草书一“寿”字。整体纹饰布局繁满,龙文虽矫健生动,但图案线条较前朝龙纹比照仍觉力度欠缺。

“青花人物龙凤纹盘”,明万历官窑传世品,足底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高5.5厘米、口径32厘米。撇口、弧壁、浅腹、圈足。内壁饰青花双龙凤火珠云气纹,青花主题神仙人物纹绘于盘心。主题人物纹与辅助龙凤纹,皆以勾边填色绘画而成。人物清瘦高古,衣无折皱,眉目迷蒙,给人某种神秘之感。龙凤纹体态修长,飞舞飘逸。

我国青花瓷器的图案装饰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至清代时已经完全成熟。此时官窑和民窑器的图案题材不仅广泛,而且绘画更为精湛。清康、雍、乾三代,是青花瓷发展中的又一鼎盛时期。“康乾盛世”,为了满足皇族的需求和高档瓷的外销,御器厂开始实施“官搭民烧”制度,至此形成了清初制瓷业“百花齐放”、“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清代官窑器所用青料,为色泽深蓝闪黑或灰蓝淡雅的珠明料和浙青料;而石子青料则为民窑最善用的青料。这些国产青料着色稳定,质佳量足,在青花瓷产业中已无可替代。如清康熙民窑“青花如意开光牡丹纹将军罐”,1984年,广东省东莞市大朗松山乡出土。通高41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8.8厘米。设白釉瑞兽纽盖,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广平底。采用国产石子青料作画,青料深蓝闪灰。盖、颈部分饰青花缠枝牡丹与缠枝莲纹,腹绘四对称如意头开光,内饰蓝白青花缠枝牡丹各一朵,底足处饰四朵互对上仰的荷花。取蓝地留白、勾边的绘画技法,使图案布局疏密有序,大大增强了花卉图案的立体感。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鉴识要点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明代青花瓷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民窑青花的青花呈深靛青,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晦暗沉滞到明丽浓艳的过程。早期的胎骨粗松,含灰或含黄,至洪武晚期则呈现白色。纹饰均采用一笔勾勒,线条圆劲飞动,有花草禽鸟纹,也有各种几何纹。

明永乐民窑青花瓷钴蓝发色和洪武民窑大体相似,以靛青为基调,流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胎大多比较白净,也有少数呈浅灰白色。普遍存在缩釉现象。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装饰花纹以自然物为多,如动物、花草等,绘画生动,笔意流畅,用笔简约是其重要特征。

宣德青花瓷胚体为瓷石高岭土二元配方,白净,瓷化程度好,但亦有胎松质粗的。大部分器物为淡卵青釉,釉质润亮,釉表具细桔皮纹,另有部分为灰黄或灰青色。青花料有国较和进口两种。宣德民窑青花瓷的主题纹饰较洪武、永乐朝简单。

正统、景泰、天顺处于宣德瓷雄伟凝重和成化瓷轻盈俏丽的过渡阶段,瓷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个变化过程。釉色肥厚,纹饰自然,装饰纹饰多具写意风格,缠枝和折枝花卉、麒麟、犀牛、仙神、婴戏都是常见的,有的纹饰奇谲怪诞,带有神秘色彩。

成化和弘治民窑青花有很多相似之处,用平等青料。青料发色以靛青为基调,淡雅清丽,很少幽深灰黑。除成化早期制品外,几不见明初青花上黑褐色斑点。绘画风格有了变化,笔法既非明早期的纯粹“勾勒点染”,也非完全的明后期的“单浅平涂”而采用了染色的方法,染色俗称“分水”。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这是其时代特点。

明正德民窑青花一般用江西上高县产的名为“无名子”的土青。这类青料呈色带灰,以灰青淡穆为基调,亦有的呈靛青色而色明丽。分水只有淡浓两种色阶,淡色则不能清莹而带浑浊。在装饰纹样上,构图趋于疏朗,已不见满填小叶的繁缛缠枝花纹饰,用笔较为工致,线条细瘦。在纹饰中,缠枝莲仍属常见,开始用阿拉伯文题铭或作装饰。在器物形制上,有一些新创造。

嘉靖民窑青花瓷所用青料有进口“回青”和国产“土青”两种。用回青的青花呈幽菁,用国产土青的则青花发色趋于黑灰。装饰纹样用双钩分水画法,在装饰纹饰上带有道教色彩的内容较为普遍。自嘉靖开始,青花瓷上的题字骤增,除了帝王年号本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在形制上,出现了四方罐、瓜楞罐等造型独特的器物。

万历民窑青花瓷的胎质白腻,胎体趋薄,所用青料为几种不同的国产料。青花呈色由于青料的不同而有三种:或为扬艳泛紫;或为青灰沉滞;或为色泽艳丽,色阶清晰的靛青。在装饰纹样上,道教色彩的题材仍占相当比例。

明天启民窑青花瓷的青花发色明朗,呈靛青色,分得出浓淡色阶,无黑色氧化斑疤和其他杂色斑疤,不见青花流散现象。明天启民窑青花瓷装饰风格上古朴脱俗,流行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主题纹饰内容广泛,人物刻划采用变形手法,颇具特色。天启民窑青花瓷(包括五彩瓷)绘有一些特有或常见的装饰图纹,如细腿麋鹿、八字树枝、梦幻图景等。

晚明时景德镇所用青料有数种。其中民窑所制日用粗瓷用丰城所产品质较次的青料。崇祯民窑青花发色稳定,呈靛青色,略带幽灰,不见流散。崇祯后期青料研磨加工更细,使青色阶增多。分水沈淡层次分明,色泽也凝翠欲滴。绘画方法以单线平涂为主,但渲染大多超出轮廓线,成团成片而浑浊淋漓。装饰题材广泛,构图生动自然。画法上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手段,画风荒诞为其特色。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青花瓷上生肖图案为何找不到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青花瓷上生肖图案为何找不到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