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瓷邮典藏

瓷邮典藏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6-11

瓷砖墙面。

陶瓷与邮票,都有两重性:即实用性和欣赏性。陶瓷与邮票相结合,可谓相映成趣。

1954年后,我国曾多次发行印有陶罐、陶鼎和陶俑图案的邮票。随后,又发行了印有唐代墨彩马陶瓷图案的特种邮票《唐三彩》。《出土文物》编号66的邮票,采用的是青花风首扁壶图案。1984年发行的《中国保险》(T101)邮票,采用的是青花瓷和马蹄莲花图案。

1981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陶瓷——磁州窑》(T62)邮票。陶瓷作为一个系列在邮票上出现这是首次。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它同时也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饮食用瓷》(特75.10-2)邮票,是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三脚提壶》(T29.10-2)邮票,是陶瓷在艺术中的反映;《工业电瓷》(T16.4-4)展示了陶瓷在工业上的作用;而《顶坛》(T2.6-4)和《转碟》(T2.6-5),则展示了陶瓷在杂技艺术上的应用。

更有趣的是在陶瓷上印邮票。1981年,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制作了我国第一套邮票艺术瓷盘。这套瓷盘共两只,一只图案是我国1878年最早发行的清朝大龙邮票,另一只是1981年发行的《辛酉年》鸡图案邮票。

最近几年,景德镇市先后为邮电部门设计制作的陶瓷集邮品还有:十二生肖邮票系列艺术瓷盘、《牡丹亭》邮票艺术瓷盘,镶嵌瓷信封,《西厢记》艺术瓷屏风等。·陈蕙·

编辑推荐

珐琅瓷


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瓷的历史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瓷的主要特征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瓷文化:台湾汝瓷的特点


每当我们在说起陶瓷茶具中的汝瓷茶具,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河南的汝瓷茶壶,但是小编表示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河南汝瓷之外,台湾汝瓷茶具也是非常优秀的,台湾汝瓷是一种衍生的汝窑茶具,集合了河南汝窑的传统制作精华,再加上台湾本地的特色加工和审美,所成就了不一样的汝窑茶具。

台湾汝窑茶具的特点有哪些,其实早在宋代的时候,汝瓷已经成为了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原产于河南临汝,其中隋炀帝曾就将临汝为汝州,而汝瓷也因此得名。汝瓷开始烧制时间为唐朝中期,但是在北宋时期开始著名,在我们国家瓷器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战乱不休,其中兴衰也不过短短二十载,所以说汝瓷也格外珍贵。

台湾汝瓷茶具的做工非常精致美丽,在众多宋朝汝窑茶具的作品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值得一提的就是,很多人都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汝窑瓷器,其中有一部分都是台湾汝窑瓷器,因此可以见的台湾汝窑瓷器的受欢迎程度。

现如今的汝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大部分都是完全使用汝窑传统工艺,经过制作者的精雕细琢之后,才可将汝窑的气派和高尚品位再次重现。汝窑瓷器同时也不断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古典文化有机结合期待,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现代的气息。

汝窑茶具蕴含着古朴风味,在充满现代元素的今天显得尤为尊贵,茶具显得稳重优雅而大方,让人们对此倍加珍惜,以上便是小编对于汝窑瓷器的分析,汝窑瓷器在现代元素中衬托出自身独特魅力,使得人们叹为观止。

何为“玲珑瓷”


玲珑, 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 “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 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 使之两壁洞透, 有如扇扇小窗, 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 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 叫做“米花”; 在日本则叫“米通” “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 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 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年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 明彻、剔透, 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 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 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 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 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工艺

在坯胎上先镂出米粒形状的通孔,用特制的釉填满,并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又称米通瓷。中国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有各式中:西餐具、茶具等日用品,还有精制的花瓶、薄胎碗之类的高级艺术陈设瓷。

历史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上就已出现镂空装饰。

宋代出现透明的影青釉填满孔眼的瓷制品是玲珑瓷的雏形。

明永乐年间制造技艺趋于成熟。

清康熙、乾隆年间御窑厂仿制包括玲珑瓷在内的各种名贵瓷器, 发展了玲珑瓷与青花瓷结合装饰成的青花玲珑瓷,以后在青花玲珑瓷上增加釉上彩装饰, 成为青花玲珑加彩瓷,作为宫廷中的名贵用品。清末逐渐衰落。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玲珑瓷得到恢复,而且发展很快。玲珑瓷工艺精湛,装饰设计时统一考虑玲珑眼与青花纹饰及加彩的协调问题。雕玲珑眼时讲究刀法。配制的玲珑眼釉烧成后呈碧绿透明、光亮平整。填眼釉要注意于湿,干燥后进行青花纹样描绘,并施透明釉,然后入窑烧成为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 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衬托,相映生辉,耐酸、耐碱侵蚀,无铅毒。若进行釉上彩绘,成为清雅中见鲜润的青花玲珑加彩瓷。随着玲珑瓷成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玲珑釉由一种碧绿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玲珑眼由米粒状改变为各种形状组成的美丽图案。与玲珑相结合装饰的青花, 由单纯的边脚图案发展到山水、花鸟、人物等。

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 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原始素烧瓷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灰陶。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但由于器表无釉,所以叫它为“原始素烧瓷”。

从日用瓷到国画瓷的华丽转身


丹凤朝阳  

坐落于博山区八陡镇的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每周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各种流派的名画家。

他们把自己的画作挥洒在陶泥胚体上,形成国画瓷。国画瓷突破了几千年来画画只在宣纸上的传统模式,又以另种姿态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窑,国学,国画,国瓷。这是福泰人最新的八字理念。把国画画在国瓷上传承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完美集合,面对炽热的字画收藏市场,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既便于保存,又便于欣赏的国画瓷也许将独占鳌头,引领福泰实现从日用瓷到艺术瓷的华丽转身。

转型蜕变

2010年陶博会,福泰的骨瓷正式被授权使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一年过去了,这个品牌给福泰带来了什么?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分量却无法估算。”福泰董事长苏希敬开门见山地说,品牌的评选有很高的标准而且每年抽查,这就督促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做好技术研发和设计,由政府认可的品牌非常有战斗力,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不用推广,全国各地都来预订产品。

“福泰的日用瓷已经不再做普通市场,全部为高端产品,我们制作的日用瓷每样都是精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把产品作为作品,每次采访苏希敬,他都时刻把这句话放在嘴边。

福泰人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步入福泰的展厅,犹如进入艺术殿堂,日用瓷晶莹剔透,花色精美,一款外形玻璃内胎骨质瓷的水杯,配上孔孟经典话语,立刻彰显了它的艺术魅力。

“做到目前,淄博日用瓷已经非常好了,而且塑造了很多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但艺术瓷的发展还是淄博瓷业的短板,落后才要迎头赶上。”苏希敬说,存短就意味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就意味着这也许就是淄博瓷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

今年3月,市委明确提出把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的产业思想。福泰陶瓷董事长苏希敬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转型机遇,他决定通过整合国画、陶瓷人才资源,实现国学、国窑与国画的完美结合,不但为“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更为画家在新的胚体上寻找新的创作高峰夯实根基。

华丽转身

2009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福泰与青岛大学共同组建了工作团队开启了福泰的艺术陶瓷之路,如今福泰陶瓷已从全国范围内包括淄博本地的国画家、工艺美术师中选择12人进行签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大师陆续与福泰陶瓷签订联合创作的协议,开始为期3年的国画瓷创作,福泰陶瓷高价买断签约大师合同期内的全部陶瓷作品,保证产品的高端和唯一性。

采访时,福泰陶瓷刚刚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堪称全国规模的个人瓷画展,现场作品均出自河南省著名山水画鸟画作家师行坤与福泰陶瓷,前往观摩的全国陶瓷界、书画界、收藏界人士无不为之震撼,国瓷与国画的结合打开了艺术陶瓷的空间。

据介绍,福泰还将为其他大师举行全国巡展,按照市场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打造企业和大师在全国艺术陶瓷领域的品牌,“这种合作形式的创新性以及所创造的艺术陶瓷产品,不仅对博山,乃至对整个淄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画家直接在瓷器上作画,对色彩、瓷种要求都很高,而挑战这些难度福泰都已把工作做足,苏希敬说福泰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对瓷种、画面、器型的改造与设计,尤其是福泰独家研制的色料色釉几乎能满足画家对色彩的所有要求。在福泰展厅里记者就见到了师行坤画家的作品“喜上眉梢”,线条流畅,色泽鲜亮。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幅作品是手拉胚型,对技术要求很高,和这幅作品一样,福泰艺术陶瓷的新产品都有力地佐证着福泰艺术陶瓷创新与研究的高起点,在瓷种上烧成温度达1400度的高白瓷及塑型极强手拉坯成型工艺等,再加上绘画釉下青花、豆彩、釉下五彩、粉彩等工艺的运用,实现了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现代工艺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形成福泰艺术陶瓷的一个最大亮点。

国窑、国学、国画、国瓷。福泰陶瓷董事长苏希敬说,福泰的目标就是做好由传统产业型企业向新文化产业的转型,做好这“八个字”,实现国学文化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把过去传统密集型产业的单一模式,逐渐向精品化、作品化、高端化的陶瓷文化产品上过渡。

国画瓷,有型、有色、有韵,其艺术价值无可估量,无疑将成为书画界、收藏界的宠儿,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