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康熙纪年款有什么特点?怎么识别官窑款?

清康熙纪年款有什么特点?怎么识别官窑款?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玩玉款瓷器怎么鉴别 奉华款瓷器怎么鉴别

2020-06-12

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康熙(1662-1722),为清圣祖玄烨的年号。1、官窑款:(1)类型: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清廷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宫窑款,以青花钴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净明艳,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写于胎骨之上。

(2)字体与布局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95%,篆体只占5%。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楷体“康熙御制”官窑款,多用进口珐琅彩料写就,字体遒劲敦厚,外围双方框,方框的外边线较宽。蓝色珐琅彩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深重。

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有两种写法:一为“清”。“康”字下部的“水”多断开为复杂的“水”字型。“熙”字上部多由一撇和目字状的“臣”与“已”或“巳”组合而成。康熙篆体宫窑款,则为细硬的铁线描。

(3)应用

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书“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康熙色釉瓷、青花釉里红和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小型精致的康熙豇豆红瓷、天蓝釉瓷等宫廷文房用具,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2、民窑款

康熙早期,民窑器多书本朝年号,但是款字草率,缺乏艺术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明代纪年款与清代纪年款相比有什么特点?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

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1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清代纪年款: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

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明代纪年款与清代纪年款相比有什么特点?_陶瓷常识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

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1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清代纪年款: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

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唐五代纪年款有什么特点?


唐五代纪年款仍以刻划为主,但已有模印和釉下彩书写款。从日前发现的资料看,唐代纪年款主要为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年)的款铭,如“大中二年”、“大中三年八月”、“大中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午塑”、“大中玖年正月二十八日书记”、“大中拾年拾日叁造鼓价”等。其次为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款铭,如“元和三年二月卅日”、“元和三年十月十四日”、“元和五年”、元和十四年”等。另有武宗会昌年间〔841—847年)、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昭宗光化年间(898—901年)的款铭。如“会昌七年”、“会昌七年赵家”、“开成三年”、“光化三年十月十一日”等。五代瓷器上的纪年款见有“贞明六年”(920年)、“天成四年五月五日也”(929年)等。

从窑口看,唐、五代瓷器上的纪年款主要见于越窑和长沙窑瓷器。刻划款者多为越窑,釉下彩写款者多为长沙窑。款识字体多为草书,楷书少见,落款位置不固定。这一时期年款的内容较复杂,如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的一件‘鼓价器”,其外壁釉下以褐彩书“大中拾年拾日叁造鼓价”。浙江嵊县出土的—件盘口壶上刻有‘元和拾肆年四月—日造此罂,价直壹干文”。浙江余姚上林湖东岙南山麓出土的一件盘口壶上刻有“维唐故大中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五朔,胡珍妻朱氏四娘于此租地,自立墓在此,以恐后代无志,故记此罂。”这组文字表明,此盘口壶既是租地卷,又是墓志铭。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执壶,腹部刻划的三行文字为:“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此耳。”这件器物的款识记录了当时年号的更换。湖南石渚五代长沙窑遗址出土一件瓷枕,上刻“开平三年六月廿十八日开造,夏月二女使用”。唐、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中有一种罐形墓志,内容主要为纪年、人名、事迹等,纪年有“长庆三年”(823年)、“咸通七年”(866年)、“光启三年”(887年)、“光化三年”(900年)、“龙德二年”(922年)等。

清康熙年款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康熙官窑早期作品多无年款或仅有干支款,中晚期大量使用楷书年款,晚期出现少量篆书款。

最常见的康熙官窑年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运用最广,多为青花料书写,六字排列方式以双行和三行最为多见,双行款外围以青花双、单圈或双重方框;三行款或无边栏,或围以青花双圈。花盆类的六字青花楷书款常书于外口沿下,自右向左横书一排。高足盘、碗类的六字青花楷书款常书于高足内沿、自右向左环形排列。康熙官窑天蓝釉、豇豆红釉器上的青花款多为六字三行排列,且无边栏,属于例外。另一类常见的康熙官窑瓷器年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多书于珐琅彩瓷器的外底,通常称为“图章式” 款。四字多分双行排列,围以外宽内窄的正方形双线框。个别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器上的“康熙御制”四字按上下右左钱文形式排列,外围双线圆圈或双重四瓣花形边栏。四字料款的颜色有红、蓝、黄  等,其中以蓝色料款最为多见,红色料款次之,黄色料款则只用于宜兴紫砂胎器上,这可能是由于黄色与红褐色的胎体相配易形成鲜明对比的缘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件紫地珐琅彩花卉纹瓶,外底无釉,“康熙御制”四字款系先阴刻再填以蓝色,此种作法在康熙珐琅彩器中极少见。康熙官窑瓷器上的篆书年款较罕见,只有个别器物如金釉凸花盘、金釉蓝团寿字的杯和碟、豆青地五彩佛手花纹碗等,外底釉下以青料写篆书六字双行款,外加青花双重圈。另见康熙白釉暗花番莲八字葵瓣口碗上有模印的六字双行篆款,外围单圈。除此之外,尚未见更多的篆书年款,这是康熙朝官窑瓷器年款的—个显著特征。康熙朝是明、清两代中历时最久的—朝,景德镇御窑厂书写年款者绝非一人,致使官窑年款的书法体式多有变化,大体上是前期字体宽肥,笔道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则显得清秀。青花款字持点是:“大”字起笔见顿,住笔见锋。“清”字大体有两种写法,即“清”与“清”,前者属早、中期写法,后者为晚期写法。“康”字下半部除俗称“半水”的正常写法,还有写成“水”的;另外“康”宇有时不先写第一笔的点,而是将竖直接通上去。“熙”字写法有几种,最惯用的是一“照”,两撇“熙”少见。“熙”字下部的四点以直点为多,顺点次之,火字形极少。“年”字有几种写法,即“年”、“年”、“年”、“车”、“年”等。前四种为早、中期书体,后一种为晚期书体。“制字最明显的特点是“衣”字无上点,“衣”横越过右边的立刀。

清康熙仿写款


清康熙时的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盛行仿写前朝年款。从传世品看,明代各朝年款几乎均有仿写。

仿写洪武年款的瓷器,见有内青花外豆青釉小碗,外底落青花料楷书“洪武年造”四字双行款;仿写永乐年款瓷器,见有红釉暗龙纹碗和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器内底有暗刻后描青花的“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仿写宣德年款瓷器见有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宣德祭红釉僧帽壶,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而真正的宣德祭红釉僧帽壶—般无款识;仿宣德祭蓝釉白鱼莲纹盘、釉里红云龙纹碗、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红绿彩鱼藻纹盘及青花仕女纹碗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康熙仿宣德年款的特点是:字体或过大,或过于规整,笔力较软。康熙仿写成化年款,见有仿成化斗彩鸡缸杯、葡萄纹杯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方框;仿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碗、婴戏纹碗等,于外底写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仿成化斗彩缠妓莲纹罐和青花罐,外底以青花料写楷书“天”字;仿成化款紫地三彩双龙纹大盘,外底黑地上刻划“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款,而成化时无此品种;仿成化款豆青地五彩盖碗,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成化时亦无此品种。康熙仿写弘治年款的瓷器,见有青花缠枝莲纹碗及紫绿彩云龙纹碗等,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款字体较长,有的还把“治”字错写成“冶”字。康熙仿写正德年款的瓷器,见有仿正德黄地绿龙纹盘、白地绿龙纹碗等,外底为青花料楷书“大明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正德矾红彩缠枝莲纹盘,外底以矾红彩写楷书“正德年制”双行款,外围矾红双重圈。康熙仿嘉靖年款瓷器,见有青花云龙纹环耳瓶,青花山水花鸟纹觚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料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康熙仿隆庆年款的瓷器,见有青花云龙纹小碗外底的青花楷书款“大明隆庆年造”,外围青花双重圈;另有青花缠校莲纹卧足小碗,以青花料写“隆庆年造”双行楷书款。康熙仿万历年款瓷器,见有五彩云龙纹小盒,落“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楷书款。

为什么明隆庆官窑纪年款与民窑纪年款截然不同?


明隆庆款1、官窑款(1)署款方式发生变化:明隆庆在历史上只存在六年,景德镇瓷器御器厂的制瓷工艺与艺术风格,相去嘉靖朝无几,但署款方式却发生重大变化。嘉靖官窑款,绝大部分都是“大明嘉靖年制”,而“造”字款(即“大明嘉靖年造”)仅见几例。隆庆官窑款,则一律改署“造”字款,即“大明隆庆年造”。(2)字体特征:隆庆官窑款字,笔划挺拔劲利,顿挫有力。款字中的“隆”字,书写独特,其右旁下部,有三种变化。(3)布局:多为双行竖排,外围双圈,或双方框,也偶尔可见一行竖排。围饰款识的双圈或双方框,往往线条粗细不一,转折也不太规整。

2、民窑款

隆庆民窑款有“大明隆庆年造”、“大明隆庆年制”和“隆庆年造”三种署款方式。

民窑六字款,无论是“大明隆庆年制”还是“大明隆庆年造”,均无圈栏。民窑“隆庆年造”四字款,一般外围单圈或单方框。隆庆民窑字体自成一格,与隆庆官窑截然区分开来。

明正统、景泰、天顺纪年款有何特点?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朗历时近30年,正统与天顺为同一人,因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独揽朝中大权,正统帝追求享乐,在“土木之变”被俘。景泰作为弟弟代兄登基,主持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中又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天顺。此时战争频繁,饥荒不断,朝野动荡,但《明实录》等文献记载,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并未完全停止,只是此时烧造的瓷器,多不书官窑年款。正统一朝(1436—1449年),迄今所见民窑瓷器上有青花料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景德镇湖田窑遗址曾出土一件正统瓷罐残片,外底刻划“正统叁口制二月二十七口”铭,这是目前仅见的一例正统朝刻划纪年款。景泰朝(1450一1456年)至今未见任何带纪年款的瓷器。天顺(1457—1464年)仅见5件、一件为模印“天顺年造”款的卵白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另3件为青花三足筒炉,其中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系香港杨永德先生捐献。“天顺年”三字以青花料书楷字于炉内底,字体苍劲有力,敦厚古朴,与成化官窑款识笔法十分相似。

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青花小碗,外底书有“大明天顺年制”青花料款,被认为是万历至天启时的仿品。明代磁州窑瓷器中有书“正统拾壹年伍月壹日”款的,见于白地黑花罐上,以黑彩书于器肩。

清代纪年款


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康熙纪年款有什么特点?怎么识别官窑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康熙纪年款有什么特点?怎么识别官窑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清康熙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