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生活是各种美的集合之景德镇陶瓷

生活是各种美的集合之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6-22

景德镇古代瓷器。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在注重着眼前的事物,局限在自己的小小一角中,而忽视外面的世界和精彩。生活是各种美的集合,从点滴,从细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活美学。陶瓷作为一种承载了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景德镇陶瓷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景瓷与茶

“有茶的地方就有瓷器。”景德镇不仅有着丰厚的陶瓷历史文化,瓷文化远播海内外,同时,她还是一个茶文化之乡。瓷、茶在这个富有文化的地带,许多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放眼景德镇,这是一个并不缺少文化内涵的城市。千年瓷文化与千年茶文化交相呼应,形成了景德镇两大特色文化。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

景瓷与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景德镇瓷器上的书法装饰艺术开始于宋代,其表现技法为刻、镌、印,伴随着青花瓷器的发展,书法艺术在瓷器装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伴随着景德镇青花、五彩、斗彩等瓷器的发展以及款识在瓷器上的兴起,书法装饰艺术成为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景德镇陶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其深厚的陶瓷底蕴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艺术家在景德镇集结。这些书法艺术家寻找陶瓷与书法的相通之处,吸取各自优点,利用陶瓷为书法的载体,创作出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现当代陶瓷书法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形式。

景瓷与绘画艺术

所谓“陶瓷绘画”,即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板平面上的绘画表现,包括在陶瓷器物表面进行的刻划装饰。早在宋元时期,陶瓷绘画就开始呈现出占据陶瓷装饰主流的倾向。明清时期,陶瓷绘画终于完全占据陶瓷装饰主流。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画家要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

景瓷与食

瓷器在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宋时期,江西景德镇所生产的青白釉饮食器普遍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景德镇窑大量烧制日用器皿,食器有各种款式的碗、盘、碟、壶(注子)、温碗(注碗)、杯、托子、台盏等。除了以釉取胜外,还以刻划花、篦点、印花来增加青白釉瓷的艺术感染力,广受民间的喜爱,全国各地窑纷纷仿烧.

景瓷与酒

酿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就有酒的出现。酒具作为酒文化的重要见证,集书法、绘画、风情典故、陶艺、酒艺等于一体,综合体现了酒文化的灿烂辉煌和人类文明史。酒器中最重要的是执壶,也叫注子。景德镇最早从唐代开始生产瓷质执壶,晚唐的瓷质执壶多为青釉执壶,五代和宋代,景德镇多生产白釉和青白釉执壶。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中,有着数量极其丰富的各式酒具。

景德镇陶瓷闻名于世界,它的美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它的美正在闪耀着无无限光芒,生活中的美学等待着你的发现噢。

精选阅读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近代景德镇瓷业


[摘要]: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辟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稍后,以王晓棠、潘宇为代表的文人派改用粉彩颜料绘瓷,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色彩领域。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瓷苑名家王琦于一九二八年邀集数位志同道合者组成“月圆会”,每月十五聚会一次,研讨画艺,绘瓷作画,时人雅称其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八人: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尽管说法不一,然而,这十位艺人在当时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珠山八友”等人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名噪海内外。他们的成功,把景德镇的粉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揭秘景德镇陶瓷画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景德镇的陶瓷器物与绘画,让人感觉到在走近一个国粹灵魂的气场。我们的前人,在从古以来的社会需求与制造行为中,将几千年中华文化凝结在那些陶瓷器件中,所展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国粹的骨脉。

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风光无限,中国陶瓷艺术更是玄妙瑰丽。当代艺术家,应注重中国元素和国粹观念,承载一种使命,而不应只是在创作一种审美,一种自我表现,更应在这个国粹灵魂的气场上,去追求中华国粹文化的辉煌,去创造新世纪中华国粹文化的精神。

陶瓷绘画有其自身特性语言,有其泥土的本体形式,水墨纸上绘画形式与油画形式,在融入中应注重陶瓷的特性与艺术语言。笔者看到许多画家,试图在陶瓷上追求完全的水墨效果,或有人不厌其烦的反复尝试要在陶瓷上做出油画效果,而这种努力的结果,也可能在淹没了陶瓷特性美的同时,永远再不能也不可能达到宣纸水墨,这与陶瓷绘画之道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应该讲究一种融入,而不是一种外在效果的模仿。如果更为注重陶瓷绘画过程釉料与烧成中的特性,将水墨与油画色彩之道转化为更符合陶瓷特性语言的融入,才是绘画作品之道,才能创作出精彩创新的陶瓷。

陶瓷艺术,是泥土与我们的思想在火中提炼出的中华文明国粹精神。当我们回到了源头,才会更好地敞开胸怀放飞思想,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有着深厚的黄土地,有着秀丽的山川、雄伟的高原,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更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陶瓷作为文化艺术,必须要求创造者赋予其文化的属性。作为陶瓷艺术家,应注重审视陶瓷艺术作品,只有在追求文化精神中,才能让作品承载民族文化与艺术,创作我们的陶瓷艺术作品。当我们读懂了道家思想,儒家文化,当我们略探到禅宗境界,我们会感叹国人的智慧,中华文明的伟大,并将文化精神,推向高峰,让世界分享。

当今的陶瓷艺术家要面对生存与艺术的困惑,艺术家的使命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审美生活需求,一个有境界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布道者”,要推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推广中华文化精神,真正艺术家的作品感动人的不应仅仅是线条与色彩,更应是思想、精神和境界。在世界上,每一种伟大的文化艺术,都几乎为世界带来重大的推动与改变。陶瓷艺术作品,不仅只是艺术商业的砝码,更应推进社会的进步,我们要让陶瓷这种资源的运用更有价值与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搞陶瓷艺术并非做出给谁用这么简单,我们要站在更高的中华文明国粹精神境界上,以更为珍重的态度去创造陶瓷作品,要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上,去探索与成就新时代陶瓷艺术之道。

景德镇瓷传说故事之美人醉


美人醉是一种瓷器釉色名,亦称桃花片釉,豇豆红釉等。它是清代康熙时铜红釉名贵品种之一。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吹上一层颜色釉料,再盖上一层面釉,入窑高温还原焰烧成,呈色变化较多,粉红色中略带灰色的称“豇豆红釉”,灰而色暗的称“乳鼠皮釉”,粉红中的称“苔点绿釉”,带红块的称“孩而脸”釉等。

关于美人醉的来历,在景德镇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明朝时,有一天皇帝穿著一件红袍,从一件白瓷旁经过,回头一看,突然发现白瓷被染成红色,颜色美妙无比,龙颜为之大悦,于是下旨给御器厂,依样烧出这种红色瓷器。御器厂接旨后马上布置任务,日夜赶制,限期完成,但这种釉呈色极不稳定,对窑内气氛十分敏感,极不容易烧成。

期限将至,瓷器仍未烧成,窑工们个个惶惶不可终日,惶恐大祸临头。

有个老窑工每天愁眉苦脸回家,回家也是唉声叹气,一言不发。在其女儿的催逼下,他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并分析了该瓷器烧不成功的原因恐怕是窑温烧不上去。女儿听后,宽慰其父休息,自已转辗反侧,彻夜不眠。在假寐中,神仙托梦,此器要以女儿身祭烧,便可成功。为救众多窑工,也为救其父,她已打定以身殉窑的准备。第二天,在窑工们心急如焚而无可奈何之时,她以探父为由来到窑上,趁众人不备跳入窑内,待众窑工和其父清醒过来,只见窑内熊熊烈焰在蒸腾,众人哭成一片。

待开窑时,满窑瓷器釉色殷红,晶莹润泽,就像少女的血染就的一般。这种瓷器以青年少女的生命为代价,终于烧制成功。窑工们为纪念这位以身殉窑的少女,将这种色釉取名为美人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