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Diy诉瓷都魅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Diy诉瓷都魅力。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6-22

景德镇古代瓷器。

“玩陶瓷很开心,来学校一年多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陶瓷体验活动,这四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体验,真的学到了好多。”一位身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同学边收拾着工作台上的零碎物品边说道。

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了以“魅力瓷都 融情陶瓷 走进陶艺 我形我塑”为主题的“瓷心瓷语”陶瓷DIY活动。12月4日至7日每天上午8.30-11.30和下午的2.00-5.00,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实训中心格外热闹,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有关注浆成型、手工拉坯、滚压成型、素烧、施釉等陶瓷制作工艺过程,让很多非陶瓷专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了陶瓷的制作过程。该活动吸引了近五百名同学的报名参与,每天还有慕名前来参与到同学。

“老师,这个瓶口怎么切啊?”身边传来同学询问指导老师的声音。“拉坯就感觉在玩泥巴一样,虽然没有捏成形,但是过程很开心。”满手沾满泥巴的一位女生一边拉坯,一边笑着说道。一道工艺的完成,不仅要投入时间,还要投入热情,过程远远比结果来的更重要。“这些东西很新奇,吸引着我,制作的过程很开心,作品成型之后很有满足感。”一位女生咧开嘴笑着说,袖口还沾着点点泥巴。

一步步看着自己做的作品成型,同学们总是一脸满足。“参加这个活动,体验了陶瓷的制作过程,也能寻找到一份自己的成就感。和同学们一起玩陶瓷很有趣,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都有很耐心的解答,感觉收获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一位同学满脸欣喜的看着自己的成品,一边和记者分享着。

“参加活动的人很多,他们玩的都很开心,感觉这几天大家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通过近距离的体验,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同时能够把陶瓷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丰富,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活动负责人蔡祥发认真地说道。

小编推荐

瓷都景德镇


【历史变迁】

古代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昌南陶瓷因此得名)。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近代及中华民国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中华民国时期的1916年,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称市。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1935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的政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鄱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5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反映瓷都景德镇陶瓷历史与工业文明的电影


一部酝酿数年、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活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御窑根》(暂名)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市开拍。“五一”前夕,市委书记许爱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分别会见了剧组主创人员。

许爱民在市委常委会议室会见剧组主创人员时指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深厚,制瓷技艺独领风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工业城市之一。要反映好这座世界名城、千年瓷都的故事,需要一个强大的创作班底。他要求剧组主创人员要突出主旋律,把握好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景德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选好主题,找准切入点,打造出反映瓷都景德镇陶瓷历史与工业文明的影视剧精品。

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总编辑施建中说,作为摄制方,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精心打造这张不仅仅是景德镇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

马玉玲在剧组下榻宾馆看望剧组主创人员时勉励大家深入生活,精心创作,不断挖掘,努力打造,早出成果。

据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影视部主任、制片人娄红平介绍,电视连续剧<御窑根》是由景德镇“草根编剧”程勤、吴国珊原创,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倾力打造的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大剧。这部经典剧目,得到了公安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已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全国公映的重点献礼剧目。届时将向国人和更多的国际友人展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明与瓷都风情。目前,正在组织北京专业编剧与原创编剧对剧本进行精心修改,全剧暂定为25集,由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海湾集团全额出资摄制,计划今年8、9月间在景德镇开机拍摄。

景德镇陶瓷茶具


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礼品与景德镇瓷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景德镇曾烧制过供中共领袖毛泽东使用的“毛瓷”、上海“APEC”用瓷。

1951年,景德镇制作的“水浒故事瓷盘”由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领袖斯大林,后该瓷器为俄罗斯国家博物珍藏。

1970年,时任中共副总理的邓小平将景德镇的青花文具作为礼品赠给日本皇太子和日本首相福田。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时的中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以景德镇的青花餐具赠与泥克松。

2002年,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访美时,将景德镇的釉中彩“吉祥如意”餐具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上述事件,景德镇官方将其作为荣耀,在介绍景德镇陶瓷历史和文化时大加引用和宣传。·郭沫若与景德镇陶瓷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当时郭沫若的言辞在中国大陆有较大的影响力.,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景德镇及景德镇瓷器产品的一种权威印在一些宣传性的出版物上。

景德镇陶瓷纹饰集锦


几何纹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样,称为几何纹。如三角形、网格纹、方格纹、锯齿纹、圆圈纹、菱形纹、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

篦纹陶瓷的一种装饰纹样。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的篦状纹样。商用陶器上多见。瓷器大量采用多见于宋元时东南沿海地区瓷窑产品,以青瓷和白瓷器物最多。

联珠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形为联串的双圈圆珠组成。盛行于晋代南方青瓷器物上。

莲瓣纹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南北朝时出现,宋代以扣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不同时代的莲瓣纹其风格又有所变化。如有的修长,有的宽硕等。

缠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枝茎缠绕,叶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构成缠枝花纹,如缠枝莲、缠枝牡丹等,为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大行。

把莲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把组成的画面,称把莲纹。始于北宋耀州窑,在青瓷碗内饰有三束“把莲纹”,并印有“三把莲”三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多见。

卷草纹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宋元明清许多瓷窑产品上广泛采用。

蕉叶纹以芭蕉叶图案组成的带状纹饰。宋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纹饰题材,明清时更为盛行。青花、釉里红、彩瓷均广泛采用,一般装在器物的底部和近底部。

回纹以形如“回”字组成的带状纹饰。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等几种,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颈部。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元明清时沿用。

璎珞纹璎珞原是观音菩萨颈颈或胸前的佩饰,形如串缀的珍珠。元代移值于瓷器装饰上,或用瓷泥小圆珠粘贴于瓷坯,哐用瓷泥细科粘贴后刻划横段面体,有较强立体感,是元瓷断代的重要标志。明以后多用笔绘,嘉靖时尤多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