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艺术瓷砖 > 导航 >

瓷板画的艺术魅力

瓷板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瓷砖 全瓷的瓷砖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07-09

艺术瓷砖。

以板面形式出现的瓷品是陶瓷生产工艺不断完美的结果,瓷板的出现使瓷板画有了物质条件,从相关资料来看,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瓷板画是从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

景德镇瓷板画始于明清时期。民间曾把它镶嵌在屏风、柜门、床架等处用于装饰。清朝中期的一些民间艺人,运用中国画中浅绛彩的绘画方法进行临摹和创作,开创了瓷板画的先河。

清末民初,瓷板画几乎成了达官贵人家中的必备之物,艺人们纷纷设立画室,陶瓷工艺中的青花、五彩、釉里红等等在瓷板画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众多作品中,“珠山八友”的作品最受欢迎。由于烧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当时已能烧制出较大面积的瓷板,效果如同纸绢画一样,陶瓷艺人的创作可谓如鱼得水。

几百年来,瓷板画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他们具备更纯的文化品格。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是整个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部分,它既具有不同的时代性,又具有个性艺术的独特性。

晚清民国年间,江西景德镇一带聚集了不少创作瓷板画的艺人。192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络同好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人画一幅瓷板画,画完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惊讶和喜欢,请他们八人继续画。这样,他们后来就成立一个瓷艺社,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月圆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称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创作的鼎盛时期为晚清、民国至文革前的数十年间,留下的作品不多,历来是陶瓷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品。

纵观全局来看,瓶类的价格和销售额一直是瓷器中排在第一位的,这也正是业内所谓的“一瓶,二罐,三盘,四碗”,此一顺序也同样适用于瓷器古玩在拍卖市场的行情顺序。但是现在来说,买东西的人更多的是看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性,题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瓷板画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迅速,近来佳士得的秋拍中就有一部分是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尽管它们并不属于特别的精品,但也拍出了不菲的价格。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个时期瓷艺文化的风格。他们的作品过去的几万元卖到这两年的几十万,现在一幅“珠山八友”的作品卖到上百万已不是新鲜事。

景德镇的一位“珠山八友”藏家告诉记者,他十年前花5000元购买的4幅汪野亭(“珠山八友”之一)的山水瓷板画两年前出手时卖了15万元,“现在其市场价已经超过25万了,5000元的瓷板画十年涨了50倍,涨幅相当惊人”。

2009年11月,“辉煌60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登场。在美不胜收的各类陶瓷制品中,记者发现,瓷板画在所有展品中占有不小的份额,且不乏大尺寸的作品,有数幅画作更是达到了长3.3米、宽1米的超大程度。

景德镇的当代瓷板画之所以能够占据其艺术瓷中相当的比例,是因为瓷板画本身也是现代艺术大家的一种装饰形式。他们各有所好,画瓶的,画板的,有些是客户的需求,有些是作者自己认为在瓷板上更能表达和发挥。

一个艺术家如果想画出气势来,肯定是愿意通过板来进行,毕竟瓶类是转型的,很难把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气势表现好。从销售量来说,瓷板也是在逐渐上升的,但还是不能和瓶类比。从收藏的便利来看,瓷板要事先考虑好悬挂的位置,还要在墙上打洞,瓶类就不同了,买回家随手一放就完成了摆放。

江西省的工艺美术大师舒立洪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工艺的改革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在景德镇最大的瓷板已经可以做到4米多长,这是最初有瓷板画这种艺术形式时想都不敢想的,这给艺术家和陶艺家进行更大的艺术发挥创造了条件,瓷板画如今的兴盛与此密切相关。

步入21世纪的今天,瓷板画可谓百花齐放,大型瓷板画的佳作不断涌现,山水画的气势磅礴,人物画的形神兼备,花鸟画的多姿多彩,使瓷板的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扩展阅读

王隆夫粉彩瓷板画《一苇渡江》


《陶瓷泰斗王隆夫、王淑媛大师父女精品展》近日正在中福古玩城一楼展览大厅展出。父女两位大师首次联袂来沪献展,展出王隆夫、王淑媛大师的粉彩经典作品百余件,像王隆夫的《一苇渡江》瓷板画、王淑媛的《富贵花开》粉彩大碗、王隆夫、王淑媛大师父女合作的《八仙》瓷板画等精品都十分引人注目。王隆夫大师的粉彩《一苇渡江》瓷板画,以达摩渡江的故事为题材精心创作,将达摩形象做特写,形肖神扬,意态天然,令人击节赞叹。

今年81岁的王隆夫大师是中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书院院长,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乃宣光年间御窑厂总办、父亲王庭芳系毕业于上海美专的高材生,以擅长瓷釉为业;王淑媛大师秉承王氏家学,独创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主张和个性张力,成为景德镇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王隆夫擅长粉彩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他的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笔下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着力于真情实感,多以工笔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立意气势磅礴,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风格洗练含蓄。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设计评比金杯奖和一等优秀奖。

粉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至900℃温度烘烤而成。如今,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王隆夫大师就是将这一技法推向新的高潮的标杆人物。

艺术陶瓷的独特魅力


清雅隽永、古朴精致的中国瓷器意境无限,倾倒世人。瓷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成为许多人观赏、收藏的热门货。陈设艺术陶瓷用于家庭的柜中展示、壁间点缀、架上陈列、案头摆列,即可朝夕相处,又能陶冶性情。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宜兴;以陶塑人物和动物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陶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还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以及生产釉上彩花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一般工薪阶层都具备收藏陈设艺术陶瓷的条件收藏是一门学问,收藏爱好者要提高鉴赏识别眼光。首先,量力而行,经济不十分富裕的,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形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三个要求,就是品味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陈设在壁间、案头,能给人赏心悦目、余味无穷之感。其次,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自然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并非价钱越高越好,这就需要比较,认真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再就是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最后,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因为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到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是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裂纹陶器不易保存。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


谈到元青花,人们首先会想到元青花的价格,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因为现存的元青花可以说都是价格不菲的珍品,很多都是珍藏在博物馆的。尤其是元代对外贸易很发达,青花多销往西亚各国。因为中国的青花瓷的主色调符合西亚的伊斯兰教崇尚的蓝白色调。通过丝绸之路和水路,以及各种对外贸易的方式让中国跟世界联系在一起,就是在那个时候元青花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所以如今陈列英国、美国、日本以及西亚各国博物馆里的元青花藏品让无数人,尤其是中国的考古学者都想一睹为快。

元青花龙纹罐

一、胎土

元青花的胎土主要是高岭土和麻仓土为主的,其中景德镇就是以麻仓土为主的,高岭土和麻仓土在世界上的标准学名都称高岭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高岭土的国家。景德镇麻仓山上的土在陶瓷界被称为麻仓土,麻仓土白中泛灰,又有点微绿,胎质较疏松,易开裂,高岭土白中泛灰,基本上不泛绿,而且泛灰程度不如麻仓土,硅化程度比麻仓土好,元青花瓷器是这两种土一起烧成的。这就是元青花胎体洁白坚致的原因。因为使用的是“二元配方”方法。所以景德镇的瓷器又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美誉。正因为高岭土的可塑性、耐高温性、洁白性,是它成为白色瓷器胎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古代的元青花瓷器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景德镇元代时期的高岭土以花岗岩为主,又夹杂着其他风化后的岩石,经过沉淀和地球的运动,露出地面后又经过了亿万年的风吹雨打,在时间的见证下而形成的。而且它的氧化铝成分偏高于其他产地的高岭土,因为含氧化铝高,所以它的可塑性也大大提高了,从而降低了因为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如:裂、变、炸等。

二、青花料

元青花多采用进口的钴料,当然也用国产的钴料。进口的钴料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水路等各种外贸方式进入中国的。多数采用的是伊朗进口的“苏来麻尼”,后来中国人称之为“苏尼勃青”,简称苏料。当然也有回料、回回料。苏料含铁高,产于伊朗,而且颜色浓艳,回料产于中国西部或西部境外,色显蓝中泛紫、色显幽蓝。回回青料,产于印尼,色蓝而艳,显宝石蓝色。国产料多用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当然国产料一般不如进口料发色沉稳、艳丽,国产料多数会出现色度不均、发色不正等不良色差表现。元青花采用的进口钴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伊朗的钴矿早已废弃,所以现在存世的元青花已经是真正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了。现在的钴料无论是呈色还是色泽,都无法达到元代时期苏料的标准。苏料是精美绝伦的,它的发色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清纯。

三、制作技巧

元青花一般胎体较厚重,因为它制胎的加工技法是由多个罗圈式胎模连接而成的,一般大的器型五块四接口。就是因为这个技法才得以解决大器的制造方法,这是中国工匠的聪明之处,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一般它的接口会有胎泥流淌的痕迹,有的器件胎泥流淌并不明显,那是因为在制作中采用了抹平处理。器内的处理一般是刀削以及手刮、挖、压,所以很多器内很粗糙。元代青花瓷大件一般都是多层叠摞制作的。小件多采用内模外刮削制作。有的小件是捏塑的。大盘小盘等都是接底制成的,我认为如果技术掌握不好的话,如接连的湿度、温度不准,温控不准,收缩系数不均,都会引起断裂。所以它对工匠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盘子的底部连接痕迹中可以看出元代工艺的不稳定。大罐多采用外模内刮,所以一般厚度差别较大。

四、器型

元青花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器型丰富且有变化,造型有碗、盘、罐、瓶、壶、炉、尊鼎、洗器座等。碗又有大小之分,如青花杂宝纹大碗、青花琛宝花卉花口大碗、青花留白大碗等,小碗烧制也很精美,或为撇口、或为折腰、或高足,如青花龙纹高足碗。盘有菱口折沿盘、菱花口盘等,如出土的青花牡丹琛宝菱花口盘、菱花口青花海水龙纹浅腹盘等。罐分为大罐小罐,大罐有高、矮、八菱等式样,如青花岁寒三友纹罐。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菱形等,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鱼耳大罐等。壶分为凤流壶、四系扁壶、八菱执壶、梨式壶、葫芦式壶等,例如青花僧帽壶、青花云龙纹扁壶。瓶有梅瓶,例如青花四爱梅瓶、青花龙纹梅瓶等。

五、装饰

元青花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绘画、模印、堆塑、剔花、镂空等多种技法。绘画有细腻和粗犷两种,或白底青花,或者以青花为地留白纹饰。当然绘画要求的是对钴料运用要相当的熟练。元代的绘画大致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分为很多个装饰区域,每个装饰区域又有不同的装饰风格,另一种是较为疏朗,以主题纹饰为主的器物只在器口、颈、肩等饰以辅助纹饰,无论哪种风格,均体现了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当然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十分巧妙地把刻花、印花、镂空、浅浮雕结合起来运用,从而使瓷器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更加饱满的画面感,并且更加凸显元代工匠高超制瓷的技巧。

六、装饰图案

元青花的装饰是中外文化交流,多民族共同融合发展的有力表现。元青花图案可谓丰富多样,花纹有的来源于波斯,有的是中国历代瓷器传统的图案花纹,还有的是具有故事情节的图案。元代的戏曲、小说、绘画、丝织工艺及金属工艺对瓷器的图案影响较大。例如波斯的图案有元青花纹饰中的S型连接的的缠枝莲为中心的各种花纹。还有具有故事情节的青花瓷器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这些瓷器不仅是元代社会生活的再现,更是历史遗留下的真迹。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

七、结语

我始终认为元青花比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青花器都更加大气、生动、明艳、亮丽。元青花是中外交流、民族互动的特殊时代生产的艺术精品。它的生产灵感来源于本民族,又受益于西亚文化,它的风格是特殊的无法模仿的,因为是写实性的不是图案式的,它的特征鲜明,自然呈现出一种整体的自如、随意、成熟、美丽的总体感觉,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高峰,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座高峰,它证明了青花瓷在元代已经成熟。

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瓷釉历史悠久,技法精湛;而陶瓷上的人物画更是独具特色,尤其是仕女图。陶瓷釉中的人物绘画则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尤其是仕女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具有各个时代的特色。不管是陶瓷釉,还是瓷上的仕女图,他们在陶瓷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景德镇仕女秋风陶瓷摆盘家居装饰盘

一、独特在于陶瓷釉

说到陶瓷,不得不提陶瓷釉了。首先来讲讲釉的历史和特色吧。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从微观结构看,含玻璃态物质和少量气泡、未熔融石英颗粒及冷却时析出的晶体。具有类同于玻璃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釉是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生料釉、熔块釉;按釉的组成分类,有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熔盐釉、土釉等。釉的种类很多很全,在彩釉上有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有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最早见于宋代;有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还有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始于明成化年间等等,它的种类,它的历史和它的独特之处,很难一下子全部表现出来。

二、魅力属仕女图

提到了陶瓷釉,不禁让人联想到釉上的仕女图。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而在中国古书上曾经有“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记载,仕女图就在女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母系社会”逐渐诞生。仕女画作为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仕女图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的特色,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与社会兴衰。

继唐朝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既继承了唐朝的传统又有所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歌妓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修长的身材更是凸显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三、独特与魅力的完美结合

陶瓷釉的发展离不开瓷上的画,而仕女画的应用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需要釉的独特和仕女画魅力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陶瓷工作者精湛的技法,才能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陶瓷。绘画者娴熟的画技,画出美丽动人的人物画,尤其是美女。这不仅增添了陶瓷的外在美,而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的东西总能给人美的享受,当然,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而陶瓷釉上仕女画的题材来源很广泛,我们大致来罗列一下。作为陶瓷上美女画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要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黛眉明月,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长垂的双耳,朱唇,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除了外貌的要求,还有一些内涵的要求。要多才善辨、飘逸风雅的女性,来展现其美,这样应用在釉上,更有代表性。比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在“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影响下,飘逸风雅之美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审美情趣。曹丕称帝后封为皇后的甄氏,不仅姿貌绝伦、气质非凡,而且才智过人,是魏晋时期女性飘逸风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则是“发长七尺,端丽闲雅,飘逸若仙”,是飘逸富丽之美的典范。但在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微妙变化,开始崇尚丰腴肥硕的女性形象,这可从唐代仕女图与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以印证。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则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雍容华贵之美的象征。审视战国到唐代的古代佳人魅力进程,清晰可见“袅娜身姿,内在气质再到体态丰盈之美”的内在线条。

其次,仕女图对陶瓷釉增值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美,更多的是内在价值美。仕女画题材丰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这些仕女画通过在陶瓷上展示,不仅彰显其特色,更增加其价值。通过二者完美的结合,使得我国陶瓷作品更具代表性,更具有其魅力。只有独特与魅力的结合,才能成就惊世之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收藏陶瓷作品,才能促进我国陶瓷事业的蓬勃发展。

江西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李文跃程志山(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瓷板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方式和艺术效果,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陶瓷收藏与市场的广泛青睐。瓷板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和方式将拥有广阔的艺术市场空间。

瓷板画又称瓷画,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制瓷技艺发展演绎而来,是中国陶瓷绘画技艺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绘画式样,它是在坯胎平板或瓷上手工绘画后,再经烧制而成的陶瓷艺术品。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在中国传统陶瓷彩绘方法基础上摆脱陶瓷器物纯工艺性装饰设计为主要特征的工艺美术表现向独立绘画历史性转变,瓷板画集中国绘画艺术与传统陶瓷工艺于一身,既承载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是艺术与生活、民族绘画艺术和陶瓷工艺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典范。

一、景德镇瓷板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1、明朝时期的瓷板画艺术在几千年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因受到陶瓷板烧制工艺的限制,瓷板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较其它传统陈设瓷较晚。随着烧瓷技术和陶瓷彩绘技艺的快速发展,直到明朝中后期瓷板画才以瓷板屏风的样式出现。《明神宗实录》中有明确记载:万历十三年(1584年)四月“使持御史疏至阁传烧造瓷器内有屏风、烛台、棋盘、花屏已造成者采进。未烧成者可停止……”。从瓷绘艺术的技法来看,明代瓷板画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几种技法,但瓷板画作品远没有器皿类等陈设瓷和生活瓷多,它们往往是镶嵌于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具之上的附属物。到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随着家具、文房用器上镶嵌瓷板画的流行,产量不断增加,从而为独立绘画形式的瓷板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清朝时期的瓷板画艺术雍正时期瓷板画的生产工艺日趋精进,除胎质纯净、釉色晶莹外,器表更加平整,开拓性地制造出了粉彩瓷板画。乾隆时期由于社会安定、皇帝对瓷器的嗜好及社会的时尚,景德镇制瓷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官窑所产瓷器均精益求精。

乾隆朝瓷板得到广泛应用,烧造品种繁多。除同于康、雍时镶嵌在床、几、桌、椅等器物之上外,更多镶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瓷板画以青花、粉彩为多。乾隆朝还风行漆地瓷板画,这种瓷板画与螺钿的制作工艺相类似,即用瓷板画作纹饰,再镶嵌于漆板上。

嘉庆以后陶瓷生产每况愈下,但瓷板画依然受人崇尚,品种却是更多,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横条、扇形等形式无一不有,且瓷板画面积逐渐增大。此时虽然瓷画纹饰日趋繁缛华丽,但生动不足,之后咸丰、同治时期而兴起的浅绛彩又使清末瓷板画在绘画形式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程门、王少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安画派文人画家先后来到景德镇画瓷,他们不拘于景德镇传统青花、粉彩瓷等装饰工艺性、程式化、图案化装饰的限定,致力于陶瓷装饰的绘画性研究变革与探索创新,他们借鉴和吸收中国画的韵致,加以改良传统陶瓷的工艺特征,讲究绘画者思想与个性变化,讲究笔墨意蕴,他们在粉彩基础上尝试将中国画浅绛彩的绘画技艺运用到瓷板画上进行绘画创作,创立了瓷上浅绛彩以“以瓷代纸,以画入瓷”的纯绘画性表现形式的瓷画艺术,首开景德镇瓷上绘画艺术性表现的先河。从而形成独特鲜明的瓷板画绘画艺术。

清朝末年,烧瓷技术又得到改进,能烧制出较大面积的瓷板,有的长达100厘米,绘画效果如同纸娟上作画一样,四块成套,八块成堂,此后瓷板画便成了社会有识之士与富裕人家之中的悬挂之物与争相收藏的陶瓷艺术品。随着瓷板的制作烧成工艺不断成熟完善,瓷板开始逐渐独立于陶瓷其它器型之外,成为一种独特的瓷画艺术表现形式。清代瓷板画绘画表现形式比明代更为丰富,从文献和现存实物资料来看,出现青花、浅绛彩、五彩绘画性表现并驾齐驱的局面。3、民国时期的瓷板画瓷板画在民国时期尤为盛行,深受社会各界与收藏者的喜爱,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以瓷板画相互赠送或装饰住宅成为一种时尚。这一时期,新粉彩瓷画艺术家在浅绛彩瓷画家之后改良创新了新粉彩瓷画,又一次把陶瓷的装饰艺术向陶瓷绘画艺术性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景德镇瓷画家纷纷自设画室或通过瓷庄红店接受瓷板画订货,按瓷板画面、内容不同收费,有些按照客商要求做成四块或八块,由不同内容的画面配成一套。艺人相互配画成套,以满足藏家需要,其中以“珠山八友”配画成套瓷画作品最受欢迎。

除了“珠山八友”外,还有一些陶瓷艺人,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的绘瓷技艺不在“珠山八友”之下,很受客商收藏家欢迎。他们的作品以粉彩瓷板画为主,画面多种多样,山水、花鸟、人物、虫草无所不精,极大地丰富了瓷板画的绘画艺术,为瓷板画的发展拓展了极大的空间。由于文人画家的身份修养及娴熟的绘画技法与艺术水平,他们创立的新粉彩瓷画,很快在景德镇瓷艺界取得了主导地位,这种“以瓷代纸、以画入瓷的瓷画艺术表现形式自清代同治年间诞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民国瓷板画的繁荣兴盛并达到艺术高峰,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4、20世纪前期及当代的瓷板画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陶瓷制作有了较大变化。有名气的艺人都集中在陶瓷美术合作社内工作,技艺上的交流渠道更为通畅,创作了不少带有时代气息的瓷画作品。随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艺术瓷厂等单位的相继成立,更给艺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烧窑技术与工艺的变革使瓷板画面积增大,有的尺寸可达100厘米之长,山水画更是气势磅礴,人物画形象逼真,花鸟画多姿多彩,瓷板画创作达到了又一个新境界。

时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的瓷画家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深入现实生活,以自然造化为师,融合古今,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一批主题明确、寓意深刻、讴歌新社会的瓷板画作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概念化、图案化、图说式的传统题材内容去芜存精,从而促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材质与风格的变化。瓷画家们情真意切,热血沸腾,为花鸟写照,为人物传神,写高山气质,展丽水风情。而今日,瓷板画形式多样,博采众长,不断出新,各种艺术观念与风格并存,乃时代之新面貌。

二、景德镇瓷板画艺术的艺术价值

1、现代瓷板画艺术的人文价值程金城在《中国陶瓷艺术论》一书中说:“陶瓷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的载体。陶瓷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着人类前进的足迹,通过一个个的、一代代的陶瓷器物,把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意蕴‘固化’并世代相承,这种历史的链条从来没有中断过。”

所以,陶瓷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形态,悠久的历史使她也承载着深厚悠远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瓷板上主要是以绘画的形式流露出来的。傅抱石就曾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瓷板画是陶瓷艺术绘画表现中最接近于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任何一个从事瓷板画绘画创作的艺术工作者都必须清楚自己担负的历史责任,不是只停留在瓷板画对中国画、油画等其他技法上的借鉴,而是应该从整个民族文化复兴,从传达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角度上出发,使瓷板画艺术创作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2、现代瓷板画艺术的艺术价值现代瓷板画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新材质、新材料的探索运用,它不仅完成了从实用功能审美到精神文化的审美表现,而且瓷画艺术家的艺术思想抒发使瓷画有了新的艺术内涵,这种民族文化自主创新的瓷画艺术,不仅具有易于保存、永不退色的生命活力、而且还具有绘画性与陶瓷工艺特质。其瓷质、肌理效果、笔法、笔触、艺术形式美是其它任何绘画形式无法达到的。这种创新探索可比肩于中国画与油画,从而把瓷画艺术语言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瓷板画艺术有着蓬勃发展的生命。

瓷板画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艺术形式。当代陶瓷艺术家不断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与时俱进,创造出诸如《黄山云海》《此曲只应天上有》《夜游赤壁》《锦绣中华》《曲阜三孔》《丝绸之路》等一大批有思想,有主题的纯艺术瓷画作品,当代江西景德镇瓷画其特有的陶瓷材料、陶瓷艺术语言特色既能表达出中国绘画境界意境的特点,又兼备了西方绘画所强调张扬的艺术个性、追求形式美感的表现能力。江西景德镇瓷画要发展,要着力研究提升瓷画在艺术定位、陶瓷材料、陶瓷语言特色、理论教学等方面的独特性,当代瓷画已具备形成独立艺术门类的所有条件,江西瓷画跻身中国主流艺术,将进一步巩固景德镇的世界瓷都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增添一个崭新的门类,意义非凡。

3、现代瓷板画艺术的美学价值陶瓷有两大部分,一个是陶,另一个是瓷。两者都要经过800~1200℃的高温烘制才能结为一体。瓷的材质白净、自然,其风格“平淡”、“平凡”,不矫饰、不哗宠,天生一副“素肌玉骨之象”,隐隐传达出一种阴柔淡雅的美。陶瓷经过高温烤制以后,密度要比普通陶器高很多,所以其坚硬程度是普通陶器所不能比拟的。陶瓷质地坚硬,颇有一种男性的雄强之势。

这样看来,陶瓷中陶与瓷的密不可分似乎还传达出一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哲学意味。那就是既有激扬、蹈厉、雄强、张扬的一面,也有柔韧、含蓄、平和、静穆的一面。另外瓷“类玉”、“类冰”的特质甚至能传达出一种儒学的普世理念。所以,陶瓷文化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形态。瓷板画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思维的拓展与延伸。

三、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诸多有关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创意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市场空间聚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簇群化”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与瓷板画均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后,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对于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景德镇瓷板画作为陶瓷艺术门类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来看,还需要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动。

1、做好瓷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但作为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重要门类的瓷板画,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组织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协作的强有力的管理部门,作为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的远景规划还没有形成。因此,要发展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的“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组建“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景德镇中国瓷画院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等机构,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文化教育学者对涉及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课题、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讨,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建议。除此之外,还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的远景规划,为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2、加强对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管理服务

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创意的载体来承载。从政府层面上讲,一定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去实施;从市场运作上来看,要讲求实际,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的运作主体,从易到难,由简而繁。一是加强对陶瓷艺术家的宣传,建立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瓷画艺术交流平台、景德镇瓷画研究院,推动陶瓷艺术家追求更高水准的艺术造诣,促进瓷画艺术大发展。二是营造科学有序的陶瓷行业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远景规划。三是还要建立健全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是陶瓷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原创性知识产权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在制定好瓷板画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还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瓷板画文化实体资源性开发与保护监督体系,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划系统监督、社会公众与媒体监督、经济手段监督和制约。四是着力培育一个政府主导、依法依规、健康有序的陶瓷艺术品交易市场,建立瓷板画艺人诚信档案。引导业主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着力培养景德镇本土瓷板画中介机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增强竞争优势。

3、做好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瓷板画

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创意。景德镇从事瓷板画艺术创作的人很多,但是其中高端创意人才缺少,更没有专门的瓷板画高端管理和营销人员。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呢?在这方面,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特别在高端人才短缺不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创意的萌生,而不是仅仅将传统产业变换一个名字;引入高端创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项目吸引人,用景德镇这个品牌吸引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

4、实施瓷板画文化创意品牌的大市场格局实施

瓷板画品牌经营战略,挖掘、提升并进一步发挥瓷板画品牌价值。特别是在做好瓷板画艺术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注册申报工作。积极培育瓷板画名牌产品,加大瓷板画品牌企业和艺术家的奖励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品牌授权使用认证体系,加强景德镇瓷板画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景德镇”牌知名商标,增强品牌效应。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并同其它陶瓷艺术门类一起建立起瓷画艺术大繁荣大市场的格局。

钧窑瓷器的艺术魅力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钧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钧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并有许多气泡;第三层则是不连接交错的紫红层;第四层为表面层,是比较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烧制出色泽质量好的制品更为不易,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钧窑瓷器铜红釉制作工艺的影响和启发,南方地区的许多名窑在元、明、清时期相继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名贵铜红釉,如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霁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等新品种。虽然其色调和风格因胎釉成份,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否认钧窑铜红釉的成功运用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陶瓷——唤醒家居摆件的艺术魅力


陶瓷艺术品逐渐成为构造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瓷器给现代装饰带来了独特的味道,陶瓷摆件也唤醒了家居摆件的艺术魅力。

下面几款陶瓷艺术品可谓是上至厅堂,下至厨房。

【上得了厅堂】

(1)西式青花方罐

呈色稳定的青花瓷材质精工细作而成的方形青花罐,搭配青花图案显得更为古色古香,增添复古之气,非常适合老一辈去观赏。

方罐平时可以储存水或者茶叶,这样会给水或茶叶增添古色古香的气息。

(2)新中式禅意佛摆件

富有禅意但是百搭的镇宅摆件, 适合各种禅意装饰、客厅、书房等场所。

纯手工捏制的陶瓷莲花以及具有天然纹理的木板版面,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一件摆件,充满着许许灵性。

(3)仿古青花陶瓷圆凳

这款仿古青花凳凳面平滑圆润,方便置物和休坐。

凳面的花纹精美秀雅,古色古香;凳子的框架结构,底部圆形镂空设计,朴实无华;复古的器型,古典的图案,沉稳又典雅,作为摆设甚是能衬托出古典气质。

【下得了厨房】

(1)手绘瑞狮陶瓷调味罐

古朴的造型,精致的古典画面,每一笔都是熟练的画师手绘而成。

景德镇出品的食物调味罐似乎让餐桌变成了艺术品,这样的小罐何不入手几件,让平日里的盛宴增添几许文雅艺术气息。

(2) 中式陶瓷调料罐

高温陶瓷制作的陶瓷调味罐,微波金描边,花边设计,磨砂的质感,虽是小小的调味罐,但是品质感明显。

现代艺术陶瓷创新魅力


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陶瓷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陶瓷艺术家通过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创造出无数闻名于世的、具有中华民族和东方艺术特征的艺术陶瓷珍品,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艺术陶瓷历来都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没有时代性、没有新意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忽视创新就得不到发展,这是时代进步对艺术陶瓷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使艺术陶瓷从装饰形式、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法上得到全面进步,我们首先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要重视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艺术陶瓷的发展历经千年,创造了诸多艺术陶瓷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艺术财富,应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

二是要深入生活,不断探求和认知世界,感悟大自然,到生活的母体中去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启发灵感,增强创作活力。陶瓷艺术家只有不断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观察和体验,才能发现新的创作题材,把握时代脉搏,获得新的信息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反映时代信息和特征的陶瓷艺术作品,才能使自己创作的艺术陶瓷生命力得到增强。

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但要学好美学理论,还要学好艺术辩证法,使自己在艺术陶瓷的创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艺术陶瓷装饰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整体画面布局和局部表现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内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准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要注重个人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这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所在。没有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是不可能成为传世之作的,一味地摹仿和照搬只能毁掉自己的艺术生命。艺术之路取法无际,上承古法、下启新风。在艺术陶瓷创作的过程中,独辟蹊径,自创一家,逐步积累和创作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之自成一体,这应该是当代陶瓷艺术家毕生的不懈追求,也是笔者在长期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笔者在“乡情”瓷画系列创作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7年,这7年中,笔者对山乡的一山一水、一情一景,纯朴又倍感亲切的民风、民情,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山、那水、那农舍小屋,就像一幅幅朴实而又绚丽的风情画卷,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为“乡情”瓷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运用到创作方面,就有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装饰技法上力求创新。“乡情”瓷画创作作品采用釉下多彩并工兼写的绘画技法,色彩以釉下墨绿和釉里红色调为主,以红、黄、蓝诸色进行点缀,画面以表现秋景为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富的色彩让画面色调清新典雅,既可呈现出苍劲古朴的风格,又能折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二是在创意上力求诗的意境,如釉下装饰《秋趣》瓷瓶,该作品在画面处理上,以一棵挺拔苍翠的千年古树,占据整个画面的1/3,树下小河淙淙,从盘根错节的树底流过,一座石板桥横跨小河两岸,一排石垒的围墙内,数间青砖瓦房里面两人认真在对弈,那聚精会神的酣战之态栩栩如生。画面上点染而成的釉里红树叶,昭示着晚秋季节的到来。釉下综合装饰《渔歌》瓷画作品中,瓶的下方是一望无际的清流,河岸边堆砌着巨大的山石,一叶渔舟撑离河岸,船头渔夫似在昂首放歌,高昂而悠扬的歌声,仿佛在青山绿水中久久回荡。岸上晨归的村民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向着村居走去。这两件“乡情”瓷画作品,无论在装饰形式还是装饰材料方面,笔者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画面布局上,注重画面的留白,以表现陶瓷的材质美;在技术上,运用釉下工兼写的装饰手法表现画面物象,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并赋予其新意。釉下多彩装饰材料使整件作品用笔流畅,苍劲有力。作品画面色彩呈现清雅明快之感,令人赏心悦目。

青花瓷蓝白艺术魅力的感受


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极具中国水墨画特色。青花饰于白底,能起到艳而不俗,鲜而不佻,明朗而安定,既能近赏,又能远看从而达到“远看颜色近看图”的效果。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对蓝色的装饰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蓝色能使人想到清清流水映蓝天的美景,往往与清洁、明净联系在一起。青花瓷以纯洁的蓝白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描绘和表现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青花瓷的表现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都极为广泛,自然界的一切景象,都能用其独特的蓝白二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15头青花园林咖啡具套装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蓝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色彩永不褪脱。

蓝色:它是最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的纯净,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寂静、理智、透明等特性;蓝色也是一种忧郁的色彩。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又明晰,深蓝色像大提琴声,深沉而又动听,深黑色的蓝像低音提琴,那低沉的音色好像有那永远诉说不完的苦闷……

白色:它是属于无色系,但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每一个色彩。白色似无声又有声,它像音乐的休止符,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它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延伸。白色象征纯洁、光明、希望、轻快、恬静;白色有时也显得单调空虚,具有不可侵犯的个性,容不得半点污染。

青花瓷犹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所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青花瓷的端庄浑朴典雅,新彩瓷的精细,粉彩瓷的雅致、柔和,颜色釉瓷的绚烂夺目。而我对青花瓷有着独特的偏爱,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古雅、精致而灵巧,蓝白相间的装饰手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国纹案,结合着一代代演变过来的优美造型。晶莹如玉的白,青翠幽深的蓝,犹如蓝天白云,如此明朗又幽静。

对于青花瓷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青花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难于写实,易于写意;难于厚重,易于轻灵。“知白守黑”黑在这里由蓝色代替,其中最中国式的美学理论也充分在这里得到彰显。青花这种形式如此与水墨相似,因此,笔墨的情趣也同样是青花的精神所在。“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是我所创作的源泉。

传统青花在此之前的表现方式都莫过于:勾线分水,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青花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轻灵、淡雅,但青花分水后可以出更多的层次,因此就厚重了许多。青花它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国画之外还可以借鉴现代绘画的技法——油画用笔的堆砌,水彩的通透,版画的结构构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作者是一位能工巧匠,那么他一定能从其他绘画技术中得到灵感,来创作青花瓷,从而使得“青花瓷”这种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古老又有点神秘的陶瓷装饰绘画,赋予新的生命,展现新的活力。

准确的写生能力是创作中的表现,是一种手段和技术,要认真掌握,但不是艺术的终点,不是目的。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写生型的绘画已经不被人们重视,德国诗人席勒说:“大自然即使到现在仍然是燃烧艺术家激情的地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艺术家是大自然的主人、仆人,又是大自然的情人”。现代艺术是表现心灵感受的世界,这里包括哲学的,美学的,生活的全部感受,然后在进入创作阶段,完成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青花瓷,她犹如映照在蓝天的一块池塘,清澈、幽深、明净如一面镜子。但愿我的青花作品能幽静如水,捍卫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