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斗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斗彩:一个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斗彩:一个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古代瓷器的彩

2020-07-13

斗彩瓷器鉴别。

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成化斗彩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工艺,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受到行家的热衷与追捧,并促成一个又一个的天价成交。

其实,人们追逐成化斗彩瓷器,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这种瓷器背后那个皇帝的故事和对成化斗彩瓷器本身难以割舍的情结。

自从刘益谦花2.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市场便掀起了一股对于斗彩瓷器的热潮。这一价格与十年前在英国上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价格逼近。当年,这件创下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的元青花的成交价为2.3亿元人民币。

对于素来出手豪阔的刘益谦来说,2.8亿元拍下成化斗彩鸡缸杯并不令人意外。更令人好奇的反而是这件口径8厘米的酒杯缘何具有如此高昂的价值?究竟什么是斗彩?它为什么能够在众多瓷器中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呢?

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随着时间流逝趋于平淡,而成化斗彩瓷器则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朱见深皇帝有关。或许正是由于成化皇帝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因而在去年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上,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名称——“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

在著名的,流传颇为广泛的《明朝那些事儿》书里,关于朱见深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原文如下:“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三十八岁,太子朱见深继位,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wWW.tAOcI52.COm

在276年明代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与其先辈甚至子嗣相比,他都显得懦弱而无所作为。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他的一些优秀特质被人们所忽略了,比如至情至孝、喜好读书、热爱艺术、宽恕而近乎无为而治。在他所统治的成化年间,社会与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诸多变化,推动明朝社会“从前期严肃冷酷到后期自由奔放的转型”。

朱见深的即位可以说是中国御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他治下,景德镇御窑厂成为了唯一的御窑,垄断了御器生产。皇帝的支持促成了各地制瓷技术和工匠向景德镇的汇集,当地瓷器质量由此飞速提升,推动成化时期的瓷器制造达到了顶峰,诞生了著名的成化青花和成化斗彩。

明朝历史前后呈现出截然的反差,前期的严肃冷酷到后期的自由奔放,令人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相信,导致这种转变的诸多关键因素,正是发生在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这也是自“唐宋变革期”之后由宋至清900多年历史中意义非常的社会变革期。而成化时期正是这一变化的起点。

从洪武到宣德,宫廷瓷器在材质、器型、纹饰方面的变迁,记录了一个严肃朴素的古典时代的逐渐远去。当蟋蟀罐、鸟食罐这些带有赏玩性特征的瓷器出现在宣德朝时,昭示着明代皇帝从重视外在事功到返回内心世界的转换,一个日益注重精致享受、倾心世俗趣味的新时代已经若隐若现。

然而,相比宣宗时代的允文允武,重视外在事功,宪宗朱见深显然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丰富,喜好世俗生活。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朱见深这位皇帝,更加“接地气”,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成化时期的瓷器似乎更具“现代性”。

终其一生,朱见深周旋于自我、家庭与王朝使命之间。他倦怠皇帝这个工作,退而回到内心世界。他痴迷于艺术和情感,通往世俗化的生活,执著于一个普通人的爱好,也正是如此,成化斗彩的诞生更像是成化皇帝内心世界的外在显现。

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而言。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非常漂亮。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或“逗彩”。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成化皇帝的审美,显然受到了后世皇家的青睐。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已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几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精细里改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斗彩罐有盖者多数为雍正时后配,所以以上所记“成窑五彩”可能就是成化斗彩。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记:“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宣窑青花有耳盖碗,五彩暗八仙铙碗,五彩的收小些,亦照样烧造……五彩洋花八宝大盘……五彩并莲茶碗……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传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其罐与花囊不可持去。”

以上三例记事档中五彩器,结合传世品分析大都是斗彩瓷器,说明到清雍正、乾隆时期,斗彩与五彩仍未被区别,清宫亦将斗彩称作五彩。

从这些历史文日记中,我们看到成化斗彩是很受历代皇帝喜爱,自然成为当时及后世追逐的对象。

瓷器向来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斗彩更甚。斗彩经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斗合而成,需要先用青花钴料在瓷坯上双勾画出图案纹样,然后入窑,用1200℃~1300℃的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烧成取出后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用900℃的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而成。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来讲,其工艺难度极大。

成化斗彩瓷器没有永乐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赏心悦目,讲究线条美,成化的瓷器带有女性的阴柔美,不似永乐、宣德那般豪放、粗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成化瓷无大器与酿酒业的发展也有关系,明成化时,蒸馏酒已经出现并且成熟,饮酒从米酒的低度、大碗,转向用小杯、度数高的蒸馏酒。这种社会需要也是促成成化斗彩小杯诞生的原因之一。

在元青花大热、也就是“鬼谷子下山”拍出天价之前,瓷器家族中都是斗彩拿“头牌”的,也有一个说法,古代瓷器以珐琅彩为首,斗彩次之。上世纪80年代时,一只斗彩鸡缸杯以500多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引起世界对中国瓷器的关注。在1999年时,又有一只拍出2900万元。

不过,不是所有斗彩价格都是“亿亿声”,有的清三代普通斗彩价格只为数十万元。很多有瓷器专场的拍卖行以有斗彩为“上档次”的标准,如果一场拍卖会的图录封底、封面是斗彩,那么这场拍卖会也能吸引诸多藏家捧场。

斗彩之昂贵,一是出身高贵,二是工艺难度大,三是存量稀少。另外,用于制作斗彩的胎、釉、彩一般都是上选材质,“好鞍配好马”,斗彩的矜贵也就不言而喻了。

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成化斗彩鸡缸杯因其为文人赞颂、存世稀少加之工艺精细,在艺术品市场上屡屡拍得高价。1949年,香港古董商仇焱之以千元港币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当作一个经典的捡漏案例流传于世。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件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元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纪录。目前成化斗彩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散落民间的数量极其稀少。而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成化斗彩残器,它主要来自于出土碎片。成化斗彩是官窑所烧,为皇家御用,给皇帝烧瓷器自然精益求精,不合格产品通通打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见到成化斗彩碎片的原因。

成化斗彩瓷器其实种类有很多,仅杯类就有子母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花鸟杯、葡萄杯、菊花杯、团龙杯、脱胎双龙杯、八宝高足杯、缠枝莲杯、五供养纹杯、莲托八宝杯、花草蝴蝶杯、落花流水杯、婴戏纹杯、莲荷水草纹杯、夔龙杯、折枝花杯、梵文杯、缠枝莲托梵纹杯等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然就是鸡缸杯。

不过,如果单从工艺上来讲,最名贵的其实并不是鸡缸杯。要是比较工艺成型难度的话,成化斗彩中的脱胎杯往往具有薄如纸的特性,因此其工艺难度显然会更高一些。这些薄如纸的脱胎杯包括双龙杯、花鸟杯、花鸟高足杯、三秋杯等等。只不过由于脱胎杯太过轻薄而又易碎,并不适合日常使用。此外,像是高士杯、团龙杯、高足葡萄杯等在成型和技法上其实也都不逊色于鸡缸杯。

在传世的斗彩瓷器中,除了鸡缸杯之外,还有许多“神品”,像西藏日喀则萨迦寺收藏的明宣德斗彩鸳鸯莲荷纹碗、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等。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只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捐献的,这件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被视为故宫瓷器的镇院之宝之一,是孙瀛洲在解放前花了40根金条收来的。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飞舞蹁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

受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存世量稀少三大要素推动,这些年,成化斗彩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一路走高,因此也出现不少仿品。比如,现在仿制的成化斗彩,有些落款写着“大明成化年御用”,有的还写着“万贵妃用”,凡是这些落款的全是假的。因为从现有资料来看,成化斗彩的落款就只有“大明成化年制”这6个字 。

成化斗彩瓷器,尤其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几乎在成化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仿制,而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则达到了最高峰。清三代的仿品固然做得最好,但是与真正的成化斗彩瓷器相比,依旧存在不同之处。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清三代仿制的成化斗彩瓷器均带着明显的清代风格,比如色彩、工艺上都力求精细,并不像成化斗彩瓷器往往呈现出一种粗放的风格。反倒是当代的一些仿品,从形状、造型再到款识上会更接近于成化本朝的风格,而这也是鉴别一件成化斗彩瓷器仿品到底是清代仿还是现代仿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仿品就是仿品,在真正的鉴定家眼中都会原形显露。比如像之前所说的当代仿品,在外观、尺寸上虽然与成化真品极为接近,但对器型的侈口和往下渐收的曲线弧度的把握却是相形见绌的。再有,成化斗彩瓷器的胎质虽白而细腻,但迎光泛红或微闪黄的微观现象,却是仿品中所不可能显现的。此外,成化斗彩瓷器底部的青花款识周围的双框线条所呈现的自然的浓淡笔韵,同样也是仿品所不可能企及的。

而要说成化斗彩最难仿制的地方,应该还是它的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化斗彩瓷釉的烧成方式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会将瓷器放置在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匣钵中进行焙烧,而成化斗彩瓷器采用的则是一种匣钵内再套一个匣钵的烧成方式,这样就使得烧成的釉面往往能够达到一种光洁温润如玉的效果。此外还有胎,成化斗彩真品的胎通常会有一点缝隙存在,只不过都是很微小的。但是现在的仿品可能就会做得有些过头了,弄得好像是孔一样。总而言之,只要是仿品,不管是它的胎还是釉,都会有其刻意之处。

由于斗彩价值高,坊间赝品无数,尤其是鸡缸杯更是随处可见,收藏者要抱着欣赏而不是拥有的心态去收藏。另外在收藏前还要学好鉴定方法:其一,由于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用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珐琅彩的质量。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成化斗彩胎土的显露部分色泽非常纯白而且油润。其二,斗彩与珐琅彩所绘制的图案均突出胎体表面,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珐琅彩。其三,成化年间的斗彩绘画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线条生动流畅,笔法活泼。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图案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批准之后绘制于瓷器之上的,虽然笔法依旧老练、准确,却略显呆滞。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器八大造假方法一个比一个过分!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艺术品市场拍卖的火爆,很多人通过收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全中国大众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人们争先恐后的相继四出淘宝,从收藏变为投资,通过古玩一夜致富的思想不停的冲击着人们的思维。

至于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假货,就仅以陶瓷为例,可以说是花样各异,千奇百怪。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瓷器作假的十种常见例子。

一、器型臆造

在瓷器作假的领域里,有一种假货,它们曾经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属于现代的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造型和样子,编造而成。被行里人称之为妖怪,也叫做臆造品。以下几件藏品就是臆造的例子:

二、画工纹饰臆造

在做伪的瓷器中,有一种所谓一眼假的藏品,就是画片特别的怪异,现代,甚至于臆造或者模仿。每一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的特定的纹饰风格,反映在陶瓷上的画片上,也是断代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从古至今,瓷器装饰上的纹饰题材各个地方,各个时期都有区别,然后今天很多的造假者,在瓷器装饰画片上,肆意去发挥,出现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赝品瓷器。

▲仿明成化天字罐,穿草龙画工粗略随意,为典型现代仿品。

▲为故宫藏成化斗彩天字罐真品

▲故宫真品

▲仿成化斗彩天字罐。画工粗略。

▲仿元代红绿彩梅瓶 典型的现代臆造的赝品

三、按图索骥

在瓷器赝品中,很大一部分藏友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这件,书上都有!很多的造假者也就是抓住了这部分藏友的心态和特征,按图索骥,根据杂志书刊,甚至博物馆里的馆藏精品去仿造。并且配上一段精彩或者曲折的流传经历,去蒙骗收藏爱好者,以此盈利。

▲台北故宫藏北宋钧窑出戟尊

▲仿北宋钧窑出戟尊

▲首都博物馆藏元青花凤首扁壶

▲仿元青花凤首扁壶

四、老胎接底

在瓷器造假中,有一种造假的手段属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需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或者知识才能分辨的出来,这就是老胎接底。这种造假的手段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很多清代官窑依靠接底的手法蒙混过关,甚至混迹于一些拍卖会上。一些老窑的名品也有很多采用后接底的造假手段,使得不少瓷器爱好者上当受骗,甚至血本无归。

对于接底瓷器的判断,往往底上部分不具备老底时期的特征,老底釉面与上部分釉面补太一致,在宋代建窑中比较多见的接地分为冷接和热接两种,通过放大镜可以将冷接底排除,然而热接的造假方法则需要收藏爱好者们从多个方面去综合判断而断定真伪。

▲低仿接底仿清代素三彩

▲仿元代钧窑接底完整图

▲南宋建窑金兔豪接老底盏平面图

五、老胎新釉

在瓷器赝品中,还有一种赝品本身胎是老的,但是看起来非常新,这就要注意了。造假者往往从窑址等地方弄到一些古瓷,他们的胎是老的,但是釉面基本都剥蚀的非常严重,需要重新补釉修理一番。二次入窑烧制。二次重新进窑复烧的瓷器,往往气泡增多增大,变的密集,青花发色晕散甚至模糊不清。更有甚者胎体起泡。遇到这类的瓷器需要仔细辨别。然而这类二次复烧的高古瓷器今天往往被一些喜欢用老物件饮茶把玩的藏友们所钟爱。

▲二次入窑复烧的南宋建窑供御盏

六、老胎新彩

在瓷器收藏领域中,还有一种造假的手段就是在原有的单色釉面上面新加以粉彩绘画。以迷惑广大的藏友。老胎后加彩的辨别,多少老胎新彩,画面缺乏神韵,没有真品生动,关于老胎新彩有两个时期比较多见,一是晚清民国时期,第二个时期就是今天的造假者。老胎后加彩的另一个辨别方法,就是如果釉面有划伤部分,且压在了粉彩画面的下方,则肯定为后期加彩所导致。

▲晚清粉彩盘(新后加彩)

▲晚清粉彩碗(新后加彩)

七、老胎后刻款

众所周知,在很多古代瓷器中,都会在他的底部刻写上相应的款识,从唐代的宫廷供瓷开始就逐渐在瓷器的底部刻有相应的称呼,到了宋代在越窑和建窑中更为多见。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且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瓷器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瓷器后刻款,作为一种提高价值的作伪手法现在也出现在了各个古玩交易市场中。后刻的款识多数刀法锋利,里面没有包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后刻款的例子:

▲宋代建窑供御刻款

▲唐代邢窑后刻款

八、仿造钜钉

随着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持续走高,完整瓷器也越来越难淘,越来价值越高,因此很多的残器也就很自然的成为了广大藏友争相收藏的品种之一。很多老瓷器由于经年历久产生了破损,在过去就衍生了一个行当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锔上。然后在市场上,为了谋取暴利的造假者也看中了这一门路,仿造老锔子钉去蒙蔽广大藏友。

▲老瓷器新锔钉

▲日本藏青瓷蚂蝗绊

九、胎质粗杂画工不到代

在很多电视鉴宝类节目中,经常会听到专家说的一句话就是,胎质粗杂,画工不到代。这也是判断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然而要想具体知道何为胎质粗松,和画工是否粗略则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多接触瓷器真品。多看真物件才能达到,总之一点,明清时期的瓷器,胎土淘洗的精细,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胎质洁白,坚硬。很少有很‘脏’的现象出现。

关于画工方面,每个时期都有自己年代的风格特征,今天的做伪,往往造假者超过了这个时期的特定风格,使得穿越的情况时常出现于仿古瓷器中。要想在这些方面使自己火眼金睛,一定要多看那些真的古代陶瓷藏品,琢磨其内在特征和风格,才能避免上当。

▲新仿乾隆官窑鸡缸杯

▲新仿清代粉彩大瓶

十、工艺与时代不符

在瓷器收藏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赝品充斥于各个地方,除了刚才所提到那些造假手段之外,还需要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对制瓷的工艺要有所了解,很多造假者由于追求数量,对古代制瓷技法不求甚解,因此会在制作工艺方面出现与古代不符的地方。就以元代或明代青花立件为例,多采用手工模印,粘接而成。在上釉方面,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上釉工艺。了解了各个时期的特点,才能在收藏市场上练就一番火眼金睛。

▲新仿元青花底足

▲故宫博物院藏元青花大罐

▲新仿明中期青花五彩大罐

注: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转发国博古玩收藏网

陶瓷:六个中国酒文化名镇


喝过茅台酒,没去过茅台镇,喝过西凤酒,不知道有个柳林镇。中国十大名酒,大多产自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1、茅台酒和茅台镇(属贵州遵义怀仁市管辖,面积约225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2、西凤酒和柳林镇(属陕西宝鸡凤翔县管辖,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约7万)

柳林镇区原名柳林铺,街西有一渠流水渭雍水河源头,相传周文王时,凤凰“翔于雍,鸣于岐”时曾饮此水故称饮凤渠,因渠西柳树成林而得名。柳林自古以酒闻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诸多胜迹佳文。唐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吏部侍郎悲行剑送波斯王回国,途经柳林镇亭子头村,留下了“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千古名句;境内灵山净慧寺、《西游记》中的晾经寺、凤翔八景之一的“回龙烟雨”等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吸引无数游人怀古咏叹。

3、汾酒和杏花村镇(属于山西汾阳市管辖,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约4.9万人)

1958年建杏花村公社,1984年设镇。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汾酒集团就坐落在杏花村镇镇区,素有“酒都”之美称,是举世闻名的汾酒之乡,杏花村遗址(省保)出土的鼎等酒具陶器印证了杏花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文明活动的轨迹。

4、古井贡酒和古井镇(属于安徽亳州市管辖,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约8.2万)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古井贡酒酿造用水,即是千年古井水系。据说北魏大将军独孤血战致死前将自己的兵器金锏投入营寨附近的一口井中,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建立了独孤庙,并挖了23眼井。新开挖的23眼井井水皆苦涩难饮,唯有投金锏之井,水晶沙明,引流酿酒,酒香浓郁。至此,当地酿的酒被称为减酒,也就是古井镇酿酒的前身。

5、洋河大曲和洋河镇(属于江苏宿迁市洋河新区管辖,面积约90平方千米,总人口近10万)

洋河镇是闻名全国的酒都。特产洋河大曲,以其“甜、绵、软、净、香”之独特风格饮誉中外。2009年,洋河集团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也是宿迁市境内第一家上市公司。洋河一带多粘土,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梭状芽孢杆菌,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粘度适中,是建窖的理想土壤。素有“酒都”之称的洋河,以酒为媒,蓝色经典系列酒香飘四海,名扬天下。

6、董酒和董公寺镇(属贵州遵义市汉川区管辖,面积约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人)

董公寺镇的白酒产业历史悠久、驰名全国,中国名酒——董酒,就产于董公寺。董酒,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除此之外,在中国有十大名酒中,排名第二的五粮液产自四川宜宾市,具体属于哪个镇查了半天不明确,所以不敢妄言,希望能有朋友补充。排名第三的剑南春产自四川省德阳市代管的绵竹市(县级市),具体哪个镇没有资料。排名第四的泸州老窖产地有三个。一个是市中心白招牌和三星街中间的营沟头国窖基地,也就是广告中那个1573年窖池所在地。一个基地是在龙马潭区罗汉镇。这个镇也是比较老的酿酒基地,是老窖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基地。一个基地是在纳溪区大渡口镇。这个是新建的酒业集中发展基地新窖池,据说还没投入使用。

斗彩一词的来由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青花、五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斗彩与青花五彩是青花基础上产生的两种彩绘瓷器,它匀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因此常有人将斗彩与五彩混同,有种传统说法“斗彩即是釉上釉下争奇斗艳”也只是笼统泛指青花五彩,而并未真正点出斗彩的特色。近年来,常有谈两者区别的文章面世,分歧点集中在关于“斗彩”一词的理解上,多数学者认为斗彩即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彩瓷;也有少数学者则从“斗”字释意出发,认为“斗彩”的定名法可能与江西方言有关,因景德镇称“斗”有“兜”之意,即“斗拢”、“凑合”之意,因此斗彩法也即先用青料画纹饰局部,再用彩料凑齐全体。

那么究竟何为斗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又有哪些不同呢?

1、“斗彩”一词的由来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所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非釉下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本文中提到一些学者以“斗”字的方言释意来解释“斗彩”的出发点正是《南窑笔记》中关于斗彩一词的说明。那么《南》中提及的“斗彩”是否与我们今天年憝知的斗彩实物相符呢?

2、从“成化斗彩”看斗彩的彩绘方法

被人们称为斗彩的精典之作,当属成化器。所以,探究成化斗彩的工艺特点,是我们了解斗彩的捷径,也是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的最佳方法。

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斗彩的烧制成功,在当时斗彩是作为宫延御用的一种精美细瓷来专门烧制的,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因此遗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至今绝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总数也不过250余件。据明代《唐氏肆考》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其珍贵。从现存实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绘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一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有的器物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烧成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淡描青花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勾线内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以多种色彩,再入炉烘烧而成。例如;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斗彩精品均采用此种彩绘方法,而这种画法倒与《南窑笔记》中所描绘的填彩法完全吻合。

3、斗彩与青花五彩

1985年,在日喀则萨迦寺发现了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装饰方法均相同的青花五彩,这一碗一盘的发现,把五彩瓷器的出现由过去的成化说提前到了宣德时期。自此以后,当代陶瓷学者才正式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粗看确有斗彩所谓“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相同艺术效果,但细观之,两者还有区别的: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斗彩的青花轮廓线,而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由于彩绘技法的不同,青花五彩显得色彩浓艳、花纹瑰丽;而斗彩相比之下则绘制精巧、色泽清雅柔和,更能清晰体现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如此看来,虽然《南窑笔记》中已有明确的“斗彩”概念,且既便是它确如某些学者所推测的,系从“斗”字的江西方言释意而定名;但事实上,这种将多彩色凑在一起为斗彩的说法与实物是不相符合,的相反倒与青花五彩的施彩技法吻合。

4、结语

综上所述,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斗彩应是在青化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收藏精品。

景德镇:给我一个支点


原来今年是景德镇建镇千年纪念。难怪到处都在举办一些关于景德镇关于陶瓷的活动。这个被我们遗忘了许久的城镇终于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可惜,这次并不是因为他们引以为豪的陶瓷。 中国有哪一个城镇可以让人们如此清晰的记得诞生的时间?诞生千年还能被记得的更是绝少。景德镇,陶瓷,中国曾经是关联着的一个整体,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联被埋在了尘埃下面,渐渐被人忘却了。 八月份的《中国国家地理》几乎用了正刊杂志介绍关于景德镇的历史和文化,随意看来就象看了陶瓷的兴衰史。看看现在的景德镇,有点让人寒心。曾经的兴盛和辉煌都成了教科书里泛黄的书页了,如今的景德镇已经年迈了,眼花了耳背了,躲在博物馆里不问今夕是何年。 似乎历史越悠久就越缺乏创造力,景德镇只是中国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中的一个,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这种习气。“中国瓷都”的称号被广州潮州夺取了,这引起了景德镇人的极度不满,文化的传承终于还是敌不过市场经济下的利润和产值,这是景德镇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更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景德镇人一度奉为神明的烧瓷工艺技术不得不与成本进出口额利润进行抗衡,某种程度上,这就好像中国传统的文人和商人的抗衡。显得无力,曲高和寡。 近年来,很多媒体专家纷纷指责景德镇在烧瓷工艺上缺少创新,而且还在沿用封建社会里作贡品的态度:不计成本不考虑市场经济。而潮州则被看作是一个将传统工艺和市场经济完美结合的典型来宣传。不可否认,景德镇的各大国有陶瓷厂均问题严重;也不可否认,景德镇人在思想上的确缺少转变。可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景德镇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能产业化不能产业化的东西都产业化呢?景德镇人早已经习惯烧制精良的瓷器,习惯烧制贡品,习惯自己烧制出来的东西称为众人竞相收藏的精品,千年一直如此。你怎么能要求他去烧制那些日常用品,虽然,瓷器最初出现是以日用品的形式,可是这一千年来,景德镇所做的事就是将这些日用品上升到一个工艺品的高度,现在你让他回到最初的阶段,这怎么可能呢?景德镇的窑火烧了千年,烧制出来的除了那些精美的瓷器之外,还烧制成了景德镇人和瓷器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思,在那里,瓷器已经不仅仅是容器或者工艺品,那成了一种灵魂里的东西,我们难道可以让灵魂和市场经济站在同一高度吗? 瓷器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他以容器的形式出现,在形成的最初,它就决定要包容万物;但同时,它又是细腻脆弱的,它要你精心呵护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碰撞。就好像文化,文化是最具有包容性的东西,可是如果你让他赤裸裸的直面效益利润的时候,文化往往就脆弱的不堪一击。 我们过分夸大了景德镇文化的自生能力了,虽然远在宋朝景德镇就成了贸易中心,可是千年之后的今天,贸易、生产都有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在这千年的时间里,景德镇被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真所谓高处不胜寒,我们不能要求有了傲气的景德镇瓷器趋低下头和潮州瓷器比谁的成本低,谁肯自己不辞辛苦打开海外市场。 有历史的城市就像人一样会有性格有脾气,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城市都用同样的政策,可是偏偏景德镇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面前无计可施,而我们却将文化和经济牵强的挂钩了。也难怪景德镇会愤怒。 市场经济让我们太迷信产业化和城市化了,无论适不适合产业化适不适合城市化的我们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难道我们也要文化产业化也要历史产业化吗? 换个角度看待景德镇吧,不要一味要求他在市场经济下去单纯追求工艺和成本,不要让瓷器都成了没有灵魂的用品。景德镇需要一个支点,不仅仅是历史和现实的支点,更多是文化,灵魂和生存发展的支点。

一个商人的“跑会”生意经


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大瓷商》掀起了瓷文化热,又一批景德镇瓷商来到济南,在中润世纪广场办起展销。

18个摊位分成两行,中间是过道,过道中间有一个马扎,他就坐在那里。

他有本事给所有初次见面的人都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实在是个自信的人。他身材中等,如果不是身上的红条雅戈尔衬衫,他一点也不起眼。

即使在危机疯狂的年头,作为一名瓷商,他也未感到生存艰难。

无论是过摊的客人,还是来访的记者,他咄咄逼人的自信劲儿总让你掏钱买件瓷器。“上个月刚在德州摆摊,七八万的货基本全销完了。”回家准备了半个多月,他又带着七八万的货来济南了。

他和这次展销的其他17家一样,有自己的瓷器厂子,他还有自己的品牌“永和春”。上世纪九十年代,景德镇十大国有瓷厂的瓦解,四五千家作坊开工,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

“北方城市对于瓷器的购买不像南方城市那样,过年换新,而是比较随意。”他认为,全在于卖者对买者的“说”功。“告诉他摆在哪里合适,过两年还能多值两个钱,他可能就觉得合适,就买了。”客观地说,这种展销的形式,给景德镇的作坊瓷器带来了活路,展销团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各大中城市。除了“瓷商”的名头,他还是“掮客”,即专门负责组织展销的中介人。一个人、一家作坊是没有能力出去展销的,就像陶瓷需要分工多人协作完成一样,展销团也往往要几十个作坊凑在一起才能成行。“我们是冲着‘省会’来的,再有我们的展销也能给这个广场添人气,也有利于他们门头房的销售,再谈到明年的合作,人家自然就愿意和你谈了。”“我的祖父就是做瓷器的,我自然就承袭下来了。”一年有大半年时间在外面的他一年能赚个几万块,“我做展销有十来年了,除了经济危机影响的两年,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展销是赚钱的,而且远比窝在景德镇那个市场赚得多。”

他不像很多展商那样天价唬人,他卖给记者一个卷荷叶笔筒,20元,“18元的成本,一般我们看利在10%-15%左右,也有个别的看利到50%。”他还喜欢瓷器收藏,做买卖的同时,他喜欢和明白人拉呱,拉深了,他还会拿出没摆出来的几件中小名家之作让你“开眼”,也会告诉你其中的高仿货。“这次展销的多是中档品。”

他姓余。有景德镇的居民身份证,用普通话说着景德镇方言。50岁的年纪看起来像刚40岁的样子,“如果不是出来搞展销,能更显年轻。”不停抖落着自信的老余摸出“最后一张名片”,“有喜欢瓷器、需要瓷器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就行。”

如今,有时在一个城市甚至同时冒出三个展销团。“你们山东淄博的瓷器也不错,我知道,但和景德镇的是不一样的。”自信的老余心里也在打鼓,景德镇的这块千年金字招牌还能打多久。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朝时期瓷器的烧造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主要是以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为主,而景德镇主要烧造的瓷器是青花,所以青花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青花的发展样式较多,有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单色釉等多种类型,样式类型十分多样,特别是对于青花瓷的色彩掌控较为的独特,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行融合,在对于纹饰的展现上,工艺更加的精湛,瓷器的质量上,也更加的耐用,存世量虽然较多,但是收藏价值较高。

明朝青花瓷器在原有的造型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在永宣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天球瓶、双耳扁瓶等类型,主要是根据当时社会的流行样式的发展进行的改变,而在成化、嘉靖、万庆年间烧制的瓷器更为的精湛,在纹饰上有了更多动物形象以及生活中常间的样式都在瓷器的纹饰上有了较好的展现,例如:斗彩鸡缸杯、葫芦瓶以及文房用具等等,有着较高水平的展现。

从其青花瓷的色泽上看,不同时期对于青花瓷色彩的表达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其中以洪武时期为例,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主要是以偏黑、偏暗的色彩为主,缺少了鲜活的色彩,走向了淡雅、独特之风,但是这一时期对于青花瓷工艺的掌握仍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其烧制的出品量上以及收藏价值上要略少一点。永宣时期以及嘉万年间瓷器的色彩上有着较大的发展,胎釉较为的精致且突出其青色,对于色彩更加偏向于艳丽、富贵之风,是当时社会中官宦世家、富商世家所争相分抢的物品。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之前朝代对于青花瓷的研究和发展,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彩瓷的融合,使其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彩瓷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在彩料以及彩绘的技术上掌握的更为熟练,对于白瓷原料的提纯程度更高,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可谓是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皆备的瓷器。

在这类瓷器中主要是以红、黄、蓝、绿、黑等色为主,这也成为了成化时期斗彩的最大特色,斗彩通过以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彩瓷工艺,在艺术价值以及欣赏美观度上都有着较高水平的展现,这一时期烧制的斗彩瓷器不论是价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之高的。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有着非常多的斗彩瓷器。但是大多数都是现代仿制,收藏价值较低。

明朝青花瓷精品欣赏与拍卖成交价格:

1:[明]永乐朝御窑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尺寸:口径43.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0,700,000 ,成交时间:2015.11.19,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永乐青花盘以三十公分者为常,四十公分者为贵,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间罕有,为世界公私收藏中国陶瓷机构竞相争夺的至宝。就永乐青花纹饰而论,“五朵花”不若“一束莲”,莲不若牡丹、扁菊,而花卉又不若西瓜、葡萄……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开的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葡萄,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硕果累累;外壁饰灵芝、牡丹、菊花等十二组折枝花卉;口沿饰缠枝花卉纹一周。所绘花纹匀称分布,藤蔓绵绵,疏朗而饱满,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清廉为政的治国之道。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此器绘葡萄纹饰,带阿拉伯风情,应是为出口往中东专门烧製的,在伊朗阿德比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托普卡帕宫都有收藏。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2: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0 ,成交时间:2013.06.28,拍卖公司: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说明:永宣青花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素来为青花瓷中的典范,其色泽浓艳,式样精妙,珍品迭出,实为青花瓷发展的顶峰,后世倍加推崇,多加仿制,影响深远。此件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即为宣德朝青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此瓶造型圆硕而挺拔,微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绘饰,腹部满绘缠枝花卉纹,枝叶缠绕,疏密有致,娇嫩的花朵分布其间,格外醒目。肩颈部绘变体莲瓣纹。整器胎骨白腻,青花发色纯正,绘工娴熟,线条流畅,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3:明永乐青花开光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尺寸:直径4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口沿平出,呈十二出菱花式口,此种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式样,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情。内外壁均饰十二朵折枝花卉,计有山茶、牡丹、栀子花、菊花等数种,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细须缠绕,枝叶翻卷,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青花料聚集处呈铁锈斑,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清晰明丽之感,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极具立体效果。葡萄产自西域,中土少见,故较为罕见于中国艺术品。唐代因丝绸之路通达,中西往来频繁,中原遂见有葡萄纹饰,却如昙花一现。元代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与西域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纽带再连,至永宣时期中外往来愈发密切,瓷器在发达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葡萄图案甚是流行。此式葡萄纹大盘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为君主用于促进贸易或外交之重器。

4: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尺寸:高56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与明代其它帝皇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继承大统出乎其人生意料,一夜之间由藩王脱胎贵为天子,因此他比谁都深知荣华富贵得来之不易,对帝皇生活的痴心眷恋成为他祈求神灵、信仰道教方士的主要动因。正如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言「世宗起自藩服,入缵大统,累叶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贵吾所已极,所不知者寿耳。以故因寿考而慕长生,缘长生而冀翀举。惟备幅于箕畴,乃希心于方外也。」嘉靖二十一年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其中瓷器一项也不例外。

而本品为嘉靖御瓷葫芦式瓶当中非常珍罕的一类,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颇见豪迈古拙之气。其口沿与束腰均绘缠枝灵芝纹,上腹上下饰变形莲瓣纹和蕉叶纹,中间主题图案则是五仙行乐图,见有寒山凌波戏水而行,刘海骑金蟾腾飞,拾得携帚而坐,似与执杖佩葫芦仙人对语,后面松下仙人则执笔书卷,神态悠然。下腹主题为群仙贺寿图,场面热闹非凡,共有十三位仙人为寿星祝寿。见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观刘海为之戏蟾,众仙献寿,见有捧灵芝托蟠桃者,持宝瓶敲鱼鼓者,吹紫箫鸣玉板者,络绎不绝,气氛喜庆祥和。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绘画繁缛细致,众仙仪态不一,生动逼真,各见精彩,尤以寒山拾得为佳,拙朴木讷,又不失活泼、诙谐,与嘉万时期画家尤求所作《寒山拾得图》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画手技法不凡。底款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字体稚拙古朴。

本品装饰造型独见嘉靖一朝出现,后来万历时期继承嘉靖御瓷葫芦式瓶的众多式样,唯独缺失此类。结合其绘画风格、青花发色和款字等诸种特征,佐证以前述文献记载,估计其制作时间应是嘉靖中期,流行时间极短,故制作数量罕少。

5: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0 ,成交时间:2011.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器形别致秀挺,线条柔美舒畅,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枝蔓舒卷缠绕,颇见画笔之灵动挥洒,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规整而生动,深得双线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纹饰层次丰富,却毫无繁密之感。胎质坚致厚重,釉汁莹白凝厚,抚之润泽如玉,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略见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无款,然品格之高更在写款者之上,故成窑之美重在质量与内涵。目前成窑多见盘碗杯等圆器,琢器极罕,而琢器之中类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无几。其呈瓜棱形,成型工艺颇为复杂,需要分段模印再衔接而成。

6:明宣德青花缠枝莲大碗,尺寸:,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6,6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件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本品器内素面无纹,器外纹样以青花为饰,腹壁通绘缠枝莲纹八朵,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自如。口沿以及近足处两道弦纹之前绘以火焰纹,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为此式大碗统一的装饰,圈足外侧画卷枝纹。口沿双弦线下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本品所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体横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绝非庸手所为。据考证宣德一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岁寒三友图、缠枝莲花、缠枝灵芝、双龙赶珠、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折枝瑞果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约在三十件之内,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

7:明成化青花狮子戏球纹大盌,尺寸:20.6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5,7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成窑之品,独辟蹊径,在景德镇御制瓷器中,鹤立鸡群,世人搜求若渴。若论胎釉,可谓无出其右,成品皆质感卓绝,器身绘饰恬淡柔雅,笔触秀逸,引人入胜。

此盌纹饰及率意画风承宣德风范,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断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为模范,故犹以借鉴。本品盌底着仿款,或藉此述其灵感所出,并表对先朝成就之尊崇,更显对宣德瓷之青睐。此盌虽似宣德,然其钴青流畅,且无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征。

8:明嘉靖青花龙凤纹活环双耳瓶(一对),尺寸:高17.7厘米;高1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5,640,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排楷书款。

此明嘉靖御用青花凤纹活环耳瓶,造型小巧规致,遍身青花瑞福图式,仙气袭人,应为帝王掌中把玩之物。通体施釉,青花装饰,口沿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观其双耳活环处,轻薄纤细,成形不易,尤可窥彼时官窑烧造工艺之高度。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本瓶以云凤纹为主饰,自上而下环饰多层纹样,纹饰虽层层相隔,实则互为呼应。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道教色彩甚浓。明世宗祈愿万寿无疆,喜好祥瑞图式,下必趋之好之,故令此种纹饰于嘉万年间蔚然成风。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最是独特,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自是鲜亮艳丽,诚如《陶说》所称“幽菁可爱”,与人以浓烈而自然的美感。此瓶釉色肥腴莹润,青花色泽明亮,甚具嘉靖青花之时代特征。此形制虽非少见,而制作却不流于形式。尤其青花纹饰之绘画,笔意潇洒,着色自由,乃匠心所至也。此式铺首衔环双耳瓶的原型来自周代盛酒之具—青铜壶。宋代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青铜壶与其它商周古物一起得以出土,并被好古者收藏和摹制。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对礼制的匡复和修订不遗馀力,极大推进礼器的复古思潮,确立新式礼器的功用,此式铺首衔环双耳壶随之更多地向礼器性质转变,其材质也在多元化发展,其中瓷制者日益风行。在元代此式瓷制瓶开始成对供奉于神台前,已成制度,并且被元代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广泛生产,质量高低不同,充分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如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著名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瓶因其铭文“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一副”而明确其作为神前供器的身份,亦可以证明,此式样的花瓶是与香炉配套使用。明承元制,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此式供瓶,可证实物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和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瓶。永乐时期内府供器的组合已确立为“五供”之制,沿用至清初。明代“五供”所指为一炉、二烛台、二供瓶,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所有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例如永乐皇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当中一对铺首衔环的花瓶,形制与瓷供瓶相同。目前所知完整一套明代瓷质五供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嘉靖霁蓝釉地金彩凸云龙纹五供”,这可让我们窥知嘉靖一朝供器的面目,其供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青花云龙纹双耳瓶”形制纹饰一样,原本耳上有环,后损毁。据此我们可以确认在嘉靖时期,凡是此式样的瓷瓶均是供器。故宫同类藏品还有“嘉靖青花五灵图活环耳瓶”,“嘉靖青花云凤纹活环耳瓶”,尤其后者装饰八卦之“离”卦符号,更加可以判明它是专供道教敬奉之用。而本件拍品则是上述宫中供器之一,其形庄重典雅,釉汁厚润泛青,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长颈凸起弦纹二道,两侧饰对称兽首耳下衔圆环,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而兽首缩小,耳洞变大,与圆环大小相近,是此时造型演变的特点,瓶腹绘青花云龙纹,躯干蟠曲,灵活矫健。下承覆盘式平底,纹饰层次繁密。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泛紫,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时人王宗沐《江西大志 · 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此瓶青花发色妍美正是成熟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务必精心制作,小心使用。在明代御窑烧造当中供瓷的数量与其它瓷器相比少之又少,而且在宫中使用时间长久,历数十年而不变,若一旦损毁,再行更换时已是另一朝天子,又该烧造新年号的供瓷了。因此,此铺首衔环双耳瓶流传至今已属珍罕之品。

9: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尺寸:直径21.5厘米;高10.3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15,340,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本碗侈口,窄圆唇,弧形浅壁,矮圈足。碗内口画两道青花一周。外壁绘山水园林奇石景致,中着十六童子于座园中嬉戏,圈足画回纹一周,口、足加饰青线六道。青花浓艳晕散,深处见黑色结晶斑,白釉微泛青色,凝润细致。器底无款。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所生的孩子夭折后,她亦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化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

斗彩一词的来由_陶瓷常识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青花、五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斗彩与青花五彩是青花基础上产生的两种彩绘瓷器,它匀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因此常有人将斗彩与五彩混同,有种传统说法“斗彩即是釉上釉下争奇斗艳”也只是笼统泛指青花五彩,而并未真正点出斗彩的特色。近年来,常有谈两者区别的文章面世,分歧点集中在关于“斗彩”一词的理解上,多数学者认为斗彩即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 的彩瓷;也有少数学者则从“斗”字释意出发,认为“斗彩”的定名法可能与江西方言有关,因景德镇称“斗”有“兜”之意,即“斗拢”、“凑合”之意,因此斗彩法也即先用青料画纹饰局部,再用彩料凑齐全体。

那么究竟何为斗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又有哪些不同呢?

1、“斗彩”一词的由来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所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非釉下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本文中提到一些学者以“斗”字的方言释意来解释“斗彩”的出发点正是《南窑笔记》中关于斗彩一词的说明。那么《南》中提及的“斗彩”是否与我们今天年憝知的斗彩实物相符呢?

2、从“成化斗彩”看斗彩的彩绘方法

被人们称为斗彩的精典之作,当属成化器。所以,探究成化斗彩的工艺特点,是我们了解斗彩的捷径,也是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的最佳方法。

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斗彩的烧制成功,在当时斗彩是作为宫延御用的一种精美细瓷来专门烧制的,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因此遗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至今绝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总数也不过250余件。据明代《唐氏肆考》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其珍贵。从现存实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绘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一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有的器物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烧成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淡描青花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勾线内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以多种色彩,再入炉烘烧而成。例如;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斗彩精品均采用此种彩绘方法,而这种画法倒与《南窑笔记》中所描绘的填彩法完全吻合。

3、 斗彩与青花五彩

1985年,在日喀则萨迦寺发现了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装饰方法均相同的青花五彩,这一碗一盘的发现,把五彩瓷器的出现由过去的成化说提前到了宣德时期。自此以后,当代陶瓷学者才正式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粗看确有斗彩所谓“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相同艺术效果,但细观之,两者还有区别的: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斗彩的青花轮廓线,而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由于彩绘技法的不同,青花五彩显得色彩浓艳、花纹瑰丽;而斗彩相比之下则绘制精巧、色泽清雅柔和,更能清晰体现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如此看来,虽然《南窑笔记》中已有明确的“斗彩”概念,且既便是它确如某些学者所推测的,系从“斗”字的江西方言释意而定名;但事实上,这种将多彩色凑在一起为斗彩的说法与实物是不相符合,的相反倒与青花五彩的施彩技法吻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斗彩应是在青化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收藏精品。

多样的瓷砖拼贴方式 “拼”出一个家


瓷砖,在家庭装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阳台、厨房和卫浴之中,铺贴瓷砖成为极佳的选择,而随着现代工艺的不断发展,瓷砖的款式、花色等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让家庭房屋充分生活气息,人们可以将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瓷砖进行拼贴,拼出一个独特的室内空间。下面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几种不同的瓷砖拼贴方式吧。

一、大小瓷砖

在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利用规格不同的瓷砖拼贴出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卫浴空间。在这空间内,白色小块瓷砖和黑色大块瓷砖相互对立,将卫浴洗漱台侧的墙面突出出来,而利用褐色和蓝色的瓷砖将墙面分割,很好的区别了上层和下层空间,使得卫浴空间更加有层次感。

二、黑白经典

黑白两色永远是百搭的色彩,而对于瓷砖来说,利用这种原理拼出的空间更加简约大方。在上面的现代主义装修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利用黑白两色同种规格的瓷砖,利用菱形的拼贴方式,将卫浴地面很好的装饰出来,也更加吸引眼球。这种简单的拼贴方式透露出的是一种简约、大气的生活风格,与卫浴整体的装修风格相符合。

三、条纹立体

在这款瓷砖拼贴的效果图中,给人第一视觉感受就是清新而立体。绿色的瓷砖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给喧闹都市的人们一处安宁,这也是现在很多都市人们都会选择的颜色。其次细长的瓷砖,不同尺寸大小的拼贴方式,使得墙面更加立体,透露现代气息,使得人们对于空间的感觉更加实在化。

四、交错动感

在上面的瓷砖拼贴效果图中,利用大小规格不同的瓷砖交错进行拼贴,蓝色的瓷砖和灰白色的瓷砖将室内活动区域有效地划分开来,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流动,对于整体装修风格是一大提升。但是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瓷砖的颜色和大小是否能够满足室内整体装修风格。

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透露出智慧和创意,利用不同款式不同花色的瓷砖,不仅能够将您的生活创意现实化,也能带给家人和来访者一个独特的印象。所以经过小编的介绍,还不快将您的创意通常瓷砖拼贴运用到您的家庭装修中去。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斗彩:一个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斗彩:一个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斗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