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鉴别瓷器真伪 > 导航 >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真伪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真伪

鉴别瓷器真伪 从瓷器底部的旋纹鉴别 陶瓷艺术

2020-07-27

鉴别瓷器真伪。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

瓷器的款记一般都与官方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见有“大观”、“政和”等带国号的款;在元代,景德镇的瓷器中常有“枢府”、“太禧”款识的。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关的记年款。

明代开国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个时期的瓷器,普遍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号,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但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作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画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真伪。

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

鉴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样。以青花料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其色下沉,周围有细小的均匀的小气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则没有这种特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如何从胎、釉来鉴定历代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古代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从明成化(1465—1488)起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伪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如今快报《藏品》特别邀请程晓中教授分期讲述青花瓷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高鉴赏和辨伪能力。

从胎、釉鉴定历代青花瓷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青花瓷器的基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

唐代青花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如何从胎与釉来鉴定历代青花瓷


鬼谷子下山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古代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从明成化(1465—1488)起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伪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如今快报《藏品》特别邀请程晓中教授分期讲述青花瓷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高鉴赏和辨伪能力。

从胎、釉鉴定历代青花瓷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青花瓷器的基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唐代青花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小集


值得收藏的瓷器研究资料

中国古代陶、瓷器款识集

(我这一份清单大概是最完整的了,尤其是明清部分。但我相信一定还有遗漏。)

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

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

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

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

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

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

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

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

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

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家合子记舒家记陈家印记

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

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

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

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

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

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

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

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李小翁

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

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朝真

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归牛东宫

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

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

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

辽:孙徐杜

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于三

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

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

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高

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

项正项宅正窑元字染拾叁号匠元祖郭家大枕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

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造刘大使宅凌氏用仲夫

洪武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

永乐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

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正统元年正统捌年

明天顺:天顺七年大同马氏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盘肠

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金上用正

明正德: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

寿吉府上用何玉清造

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

明嘉靖: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天宫制鼎朱府晋府璞会上用晋府造用藩府上用藩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

典膳所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长府制造长府造用赵府制造赵府制用黔府

腆善所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松柏草堂滋树堂东书堂

玉泉德记陈文显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邓奎自造程氏自造坛用

程景自造吴文自造唐比自造刘信嘉靖年制乐平嘉靖年西谷制金篆大蘸

青箩馆敦仁堂、黔府、桐溪冯宅、署丞沈良佑造、吴文自造、陈舍自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

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茶汤酒姜

明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制德府造万历年德府造

德府造用青萝馆用太和王府府制用芝兰室上

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玄荫堂制

博物斋藏京兆郡寿房记灌园督造沈氏仙关吴震青华仙子吴震宣窑

程玉梓造荆桂少溪紫芝主人监制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徐享庆堂

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秦府典膳所靳宅仙品沈氏仙关吴震园贵隆制

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

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永兴九峰

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

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

明天启:天启年制王远选造天启年米石隐制天启三年唐氏制仁波佳制少溪置用

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

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

尧舜年制福图案兔灵芝方胜

明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博古斋正

绿阴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石居可竹斋王远监造王远监制福

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永葆长春福有攸归万福攸同

富贵长春玉堂佳器富贵佳器永昌佳器长命富贵旷府佳器长春佳器

上品香茶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以德堂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王远监造

明:顾氏石林三槐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陈粤彩杨升可松之

何朝宗何朝宗印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林氏子信冶仙

文荣文荣雅制明师

清顺治:大清顺治年制梓桑轩继善堂西畴书许世文元公制玉堂佳器雅种玉堂

皇帝万岁万万岁望仙楼百花斋百花斋制梓桑轩制许世文元公制

清康熙:康熙康熙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复香轩之清制中和堂制怡怡堂制应凡堂制兆余堂制兆玉堂制

瑞庆堂制应德堂制怡德堂制庆云堂制碧云堂制玉宝堂制玉桂堂制

会元堂制兴元堂制永裕堂制清荫堂制碧芳堂制碧玺堂制友于堂制

昆碧堂制淡宁常制芝兰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东壁堂制

御赐纯一堂珍藏御赐纯一堂景洁堂俭师堂王辰堂百子堂希范堂

松年堂松柏堂制玉海堂制美玉堂美玉堂制朗润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

聚兴堂制荣锦堂制尚志堂来雨堂博古制益友堂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

春辉堂春晖草堂秋辉堂淡宁堂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珍玉堂制

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衍庆堂制世锦堂制紫荆堂紫荆堂制敦仁堂

晖吉堂琳玉堂制光裕堂制北庆堂制惟善堂制心逸堂德星堂仙鹤堂

欢乐堂制应孔堂制玉清堂松轩制升祥轩玉清制彩玉堂颖川堂绍闻堂

德馨堂制德馨堂天宝堂制天水堂制台衡堂制留耕堂制绿荫堂佩玉堂

佩玉堂制篆漪堂恒兴美玉堂制通德堂制正玉堂制宁俭堂清玩桂育堂制

益友鼎玉堂制吉庆堂制书锦堂居敬堂聚顺美玉堂制大树堂制奇玉堂制

昭玉堂益友堂制永和堂制同顺堂制枢府式仿枢府宣和碧玉堂制

安素草堂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

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怡玉堂制草阁文山阁远山阁云苍阁张家湾梓阁

松石斋还古斋宣和式问心斋丛菊斋集雅斋制拙存斋乾惕斋芝润斋制

笔花斋制寿古斋制宿云斋容斋金兰斋制芝兰斋制芝兰斋制玉兰斋

玉兰斋选式制天禄书斋调鹤闲轩清赏应德轩博古制复香轩玉清制杏林轩

红蕉轩印月轩制安吉居制问清居制彩云轩应德轩常丰轩珍玩器文翰斋清玩

杏林轩珍玩光裕堂珍玩制玉堂美器青云斋佳玩玉堂佳器瑞麓山房佳制

三益之珍雅制兆庆堂清雅制兆余堂清雅制三友雅制魁元雅制魁元仿古雅制

永香轩玉清制瑞麓山房监制逸居云居青云居木石居木石居仿古制

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石居风流宰相家萃友苑制张宅佳器莲峰寺记

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萃文苑海岳家藏绿荫堂器春育主人珍藏商山仿古

善山仿古峰霞山人渭水渔翁中山人程子受(眉公)吴仲兴晓山主人世

东海鼎臣雪庵卉庵西园璞庵宋药州两来正记文如壁

益友堂、如玉堂同顺堂、尚志堂、绍闻堂、三元堂、美玉堂、景濂堂、松年堂、

朗润堂、慎德堂、世锦堂、晖吉、颖川堂、秋辉堂、永和堂、聚玉堂、御赐纯一堂、

天宝堂、绿荫堂、仙鹤堂、彩玉堂、心逸堂、嗣德堂、吉庆堂、桂育堂、敦仁堂、

天琛堂、德馨堂、益友鼎玉堂、听松堂、堂、宁俭堂、琳玉堂、淡宁堂、书锦堂、

北庆堂、昭玉堂、惟善堂、白云堂、碧玉堂、安素堂、居敬堂、金兰斋、聚顺美玉堂、

问心斋、还石斋、拙存斋、芝兰斋、松石斋、乾惕斋、宿云斋、寿古斋、怡玉堂、

笔花斋、天禄书斋、调鹤闲轩、冶园、玉石居、常丰轩、复香轩、庆云馆、杏林轩

竹石居水石居、青云居、水云居、逸居春育主人珍藏、渭水翁程子受、松石制、

中山人、宋药州、吴仲兴、商山仿古、善霞山人晓山主人、庵、西园、萃文苑制、

信友玉珍制、两来正记、世代联芳、世德留芳有美于斯、琴鹤相随在川之乐、

万寿长春周元佐助、洪福齐天福寿无疆、美玉千斯万寿无疆、荆川美玉永庆其珍

如玉珍玩杏林春宴、兰芝珍玩怀瑾、奇石鼎玉之玩球琳琅于之珍、奇石美玉之珍、

卞和三献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奇石宝鼎之珍、昆山美玉、文章山斗、长生永庆、

润比琅于、禄在其中、世代文章、球琳珍玩、天、握瑜之珍、温润今古珍赏博古雅玩、

熙朝奇玩清雅古玩、若深珍藏爱乐长春、沦浪绿水宴乐长春、清赏、庆溪若深珍藏、

康熙博古、清赏、慎、东壁西院、美玉雅制、友鼎玉珍玩、风流宰相家、玉殿传胪首唱

今陶玉治之图、留香雅玩、美玉、和益古玩、玩玉、宛玉、片玉、水石、雅玩、益友

石、集锦、琅琊天、丹臣(其中恐有重复)

清雍正: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希范堂、致和堂、东园堂、堂、谦牧堂、世思堂、裕慎堂

欣赏阁、青云居、百露堂、敦变堂、致远堂、椒声馆、古香书屋、浴砚书屋、

亦庵、云在草堂、遣安书屋孙睦宗、桧年、瑞锡琼制、冯宅、江鸣皋制、玉清雅制、

歧博古制千秋如意、华章珍日、寿山福海清玩、天、茶具、

谦牧堂制立本堂制世恩堂制曙光堂制正顺堂制浩然堂制守易堂庆宜堂制

养和堂制精雅堂制燕喜堂制敦复堂敬恩堂园明堂东园堂希范堂俭宁堂清玩

世经堂大明嘉精年世经堂制姚江冯护荫堂珍藏朗吟阁制太和斋雍邸清玩

安吉居珍玩制青云居文石山房大清雍正年制宝机楼藏正谊书屋

吴府耀华藏器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

瑞锡琼瑛公输监制瑶华清赏

清乾隆: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成信堂制凝和堂植本堂制

乾隆仿古明远堂敬慎堂曙光堂养和堂宝和堂旭华堂凝和堂雅雨堂

陶成堂珠树享叙堂静镜堂宁晋斋百一山房百一斋啸园红荔房

对屏山馆东园妙香馆觉是轩经畲斋玉怀书屋瞿宝珍山高水长

友昆连碧之珍雅玩赏玩玉天旭华堂藏和辉堂制嘉荫堂制湛恩堂制

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致远堂制敬修堂制敬畏堂制宝恩堂制

澹宁堂制惜阴堂制荣瑞堂制敦睦堂制明远堂敬慎堂静镜堂诚信堂

敦叙堂雅雨堂述古堂述德堂曙光堂制禄寿堂制瑞德堂制筑野堂制

思荣堂制裴孝友堂裴逢吉堂忠信堂制资善堂制斯干草堂椿荫堂养和堂制

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乐静堂乐善堂恭寿堂制恭寿堂宗祠

弋好堂清赏古香斋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宝啬斋藏有正味斋宁晋斋宁静斋

宁远斋澹宁斋制德诚斋经斋觉是轩妙香馆制九畹山房

蜿委山房文石山房乡麟楼制市隐楼制宝机楼制听云山主人馆

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内府珍藏荔庄啸园东园略园潭柘寺供听松庐

七十二鸳鸯社昊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瑶华道人泉制唐英唐英敬制

唐英俊公氏唐英隽公俊公沈阳唐英沈阳后学蜗寄唐英敬录沈阳唐英敬制

钦命榷陶使者沈阳唐英敬制蜗寄唐英制榷陶使者唐英制督陶使沈阳唐英题

蜗寄居士古柏堂蜗寄居士清赏蜗寄题沐斋沐斋居士制陶成居士制古泉堂

陶成居士陶成堂印陶成堂制陶成堂印陶铸陶榷甄陶雅玩乾隆甲辰俊公赠品

陶人榷陶呈星使蜗寄老人唐英之印隽公乙因雅制瞿宝珍玉锋石林陶珍韩睦宗

清嘉庆:嘉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

懋勤殿彩华堂制彩秀堂敬畏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事敬堂制

寿颐堂制诚信堂玉庆堂制斋谷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

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素织山房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

福海珍藏佩珂监制斋谷山人造喜、

清道光:大清道光年制嘉乐堂制精进堂制养和堂制巨德堂制厚植堂制经笥堂制公勤堂制

乐古堂制履信堂、聚庆堂、慎德堂、十花斋、百福楼、墨缘堂、约已堂、眉寿堂、

古月轩、挂月山庄、行有恒堂、九思堂、静镜堂、精进堂、求谦堂、宁静堂、双连阁、

绛月楼、臣德堂、敦厚堂、种芝堂、庆宜堂、珠林堂、公勤堂、经笥堂、退思堂、嘉乐堂、

湛静堂、宝善斋、养性轩、竹韵山房、天云溪精舍、知不足斋、多福多寿堂王炳荣、

马衡积、陈国治、晓岗雅制、李裕元、懈竹主人、正斋主人、查小山制、敦朴冥制、

醴渠自制珠峰、沈恰如制、瞿之室制、香书屋、冶春吟馆、春江花月楼、睿邸清赏

爱莲珍赏福英供奉福分山小筑天甫雅玩句轩清玩天

种芝堂制存古堂制庆宜堂制皆山堂制惜阴堂制浩然堂制嘉荫堂制崇礼堂制

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退思堂制邸退思堂制慎德堂制退思堂德斋主人

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眉寿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百寿堂记陶陶草堂监制

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多福多寿堂制了孙传代留余堂监庆堂制约已堂制

玉庆堂制青莲堂制听雨堂敬修堂敬畏堂种德堂观莲舫制承启堂李氏宗祠

静镜堂制九思堂制墨缘堂制筑野堂居梧堂双清阁制桂月山庄锄月山庄宁晋斋制

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愿闻吾过之斋湛静斋十砚斋思补过斋坦斋珍藏

夔斋监制思补斋制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斋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诒轩制

清顺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双照楼制寿春楼藏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

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邸清赏从香书屋天香书屋遗安书屋古香书屋珍玩

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完颜宗祠慧福寺古潞李氏梅坡制解竹主人制造

学山小筑正斋主人赵之谦查小山制熊氏壁臣仿古养园仿古道光年冯氏制

沈恰如制健庵雅制福英供奉佛天珠峰祝岭雅藏乐敬字置琴南手制

仙源陈国治作道光二十四年定王府制道光已酉行有恒堂主人制道光庚子年定王府制

道光乙已年定王府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

道光丁丑秋九月善宝属陈国治作王炳荣李裕元马衡和宋玉峰制醴渠自制醴泉自制

清咸丰大清咸丰年制退思堂、履和堂、行有恒堂陈祭器太平太国千岁国安、山高水长

清同治: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体和殿制乐寿堂慎思堂制诒谷堂制务本堂涵德斋制

敬顺斋制慎静斋耕读山房、体和殿制吉祥如意燕喜同和竹雪轩晋砖吟馆监制

王炳荣作李裕成宝胄第制

清光绪: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退思堂大雅斋嘉泰松轩储秀宫制长春宫制

一善堂大清光绪春春恰堂制玉海堂世速堂熊氏壁臣仿古永庆长春

清华珍品长春同庆兴邑复古窑造景德镇官窑造龙纹图记秋季大操纪念

慎德堂制甘泽堂制退思斋熊氏愿闻吾过之斋光绪丁未玉海堂仿大雅斋

嘉泰松轩陶法宝俭存斋恕斋清玩素云道人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聚厚轩

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葵卯制汀源郑氏子孙宝用乐道堂主人制

光绪戊盐城宋锦桂画样景德官窑做造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永宝用

清宣统:大清宣统宣统年制宜春堂

清:何朝春许云麟许裕源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珍如金记顺和苏记源益店大昌宝玉

如璋来禽黄炳霍来冯铁来瑞号澹园居士壁臣仿古

民国: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静远堂制(徐世昌所用)

谷冶堂寿护草堂主人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

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肃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觯斋(郭葆昌所用)

乐陶斋如意馆陶陶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所用)觉庵(刘雨岑所用)

佩古斋(程意亭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陶宇所用)

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染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至云主人

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房(汪晓棠所用)

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亦陶斋(张志汤所用)清平画室(余翰青所用)

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汪友棠汪晓棠汪照藜

汪云山汪洋汪少亭汪大沧汪以俊汪少平汪小亭任逢瑞萧靖初潘祖熙

潘陶宇潘庸秉许上礼陈雪岩陈德明罗子林莲溪陶叶震嘉何许人陆云山

程水金程云农程子其李明亭王云泉王锡良王大屏王倚之石宇初石奇峰

王晓帆邹洁争文侯争国钧余文襄柳兰亭魏墉生邓肖禹邓碧孙邓重明涂菊亭

姜梦神毕伯涛朱明朱受之冯大陀万云岩章仕保张松涛张志汤张沛轩熊梦亭

熊作仙熊文融曾福庆段子安丽泽轩黄晓村董师曾方伯卿方云峰吴俊吴寄甄

饶华阶黄发顺钱仲明孙月轩徐韵泉徐天梅郑效维杨鸣皋余翰青余竹青余见田

余磊青余鹤筑刘雨成刘仲卿刘希任刘希玉游海滨娄观涛河头居士胡邦浩

怎样从足底鉴定陶瓷的真伪


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可以说底足是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步步深入古玩市场的赝品铺天盖地,笼罩着市场,可以说90以上为赝品,如宋之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全世界不足100件,且都收藏在一些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之手,件件价值连城。如今何来如此多的汝窑瓷?宋五大名窑之官窑、哥窑、钧窑瓷也到处都是,令人防不胜防。所以鉴定其真与伪就成了收藏中关键之关键了,而器物的底足为古陶瓷的信息量最大的地方在底足。底足,可以见其胎,可以见其釉,可以见其胎釉这结合情况,可以见其烧造之工艺,可以察看其老化程度等等。

一般来说,断代容易定位难。确实如此,一般的收藏者就是因为断得了代,却难分其真伪,懂得其物哪种造型、哪种纹饰、哪种特征为哪个时代,哪种珍品。所以一见那种造型、纹饰都对的器物就激动,结果呢,一经鉴定便傻了眼。

如何从底足鉴定真伪呢?笔者认为:

首先:应掌握各个朝代的器代之工艺,再看其相符不相符,如足是什么形状的足,胎是什么质量的胎;

二、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三、鉴定其垫烧痕迹,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官哥有“跌足”,明之以前之物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是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而已;

四、鉴定其足底露胎之处之火石红,各个时期都有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尽显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

五、明之中期以前的器物,其挖脚就特别明显,如宋之瓶的挖脚,明之洪武碗之脚就特别突出,尤其是民窑,仿佛挖得像个小碗(因挖脚挖得浅),而仿品则挖得做作的不自然,甚至不是挖脚,而是模注;

六、由底足察看各个时期其胎釉的结合情况,尤其是明以前,一般都有护胎土,或化状土、或子金土呈现,而仿品则要不涂点朱砂红,要不涂点浆水,要不没有;

七、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八、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通过这些鉴定,若万一还拿不下来,那就不得细看纹饰和其他了。

从釉面鉴定古代瓷器的真伪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釉与器物窑口鉴定

古代陶瓷生产,釉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如唐代寿州窑瓷器以生产黄釉为主,另外还有黑釉、茶叶末釉和窑变釉等。黄釉色调深浅不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色,器物积釉较厚处常呈现翠青色窑变釉。采用蘸釉法施釉,一般施釉不及底,多数器物的底和圈足无釉,常有流釉现象,在器物下腹部出现蜡类痕。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感强。胎釉结合有时不紧密,出现剥釉和自然开片现象。

古代瓷窑,有的虽然同时生产多种釉色的产品,但一般都以一种或几种釉色的产品而闻名。如邢窑、定窑的白釉,寿州窑的黄釉,汝窑、南宋官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天青釉、月白釉、玫瑰紫釉等。一些窑口釉的特征,有时甚至比胎的特征更明显。有经验的古陶瓷鉴定者,有时只需要看一看器物的釉,即能大致断定其窑口。如钧窑的蚯蚓走泥纹、定窑的蜡泪痕与竹丝刷痕、宋代耀州窑瓷器底足处的姜黄色釉等特征,这些都是鉴定瓷器窑口、乃至真伪的要点之一。

从胎质、釉色、纹饰、造型、款识鉴定古陶瓷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现将古陶瓷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一、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保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二、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

鉴定陶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纹饰的鉴定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但到明代宣德年间的朵云,又有变化,虽然也是绘如意头为身,但身上的飘带增多了;有的云头下飘出一带,有的在云头左、右两边和尾部各飘出一条云带,有的还在前者的绘法上在云头部再长出一带;所绘如意头丰满肥壮,飘带瘦长,变化多样。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的如意云,飘带较长,是如意云头长度的两倍,尾部的飘带又有增加突出的小小云块,和前期一条带状有所变化,云头又似露齿的兽面。到明代中期,万历时的朵云,又有三种形式:(1)有飘带的朵云,飘带加粗,云头缩校(2)把云头拉成一块长云,朵云无头无尾、画工简单。(3)绘一如意头云头,全身绘飘带数条,不分头尾。发展到清代初期,雍正时期,朵云头拉长,左、右飘带短而肥,形成菱角形状。原来的云头没有了,在云头上端、左右两边和尾部的飘带均变成了云头。再发展到乾隆年间,朵云头不是一个,而是几个相连在一起,形成“一串云”。朵云的云头写成“牛面形”,其尾部的飘带活像一撮须,或者把如意云头拉长,成“S”形,或者拖至尾部。

元、明、清三朝,朵云绘法艺术最高,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我们鉴定陶瓷纹饰时,必须对 它的民族性和时代的特殊性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判定每一件陶瓷的年代。

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

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

又如,我们常见的口孝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胖,改变了宋代的秀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和颈相接处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这时期的梅瓶,虽然丰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线条美。到清代后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更差了。

笔筒是文房四宝之一。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

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因此,认识、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觚”、“太白缸”、“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所以说,型制对古陶瓷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

瓷器的款记一般都以官方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见有“大观”、“政和”等带国号的款;在元代,景德镇的瓷器中常有“枢府”、“太禧”款识的。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关的记年款。

明代开国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个时期的瓷器,普遍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号,我们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但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作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真伪。

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例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我们鉴定时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作品的真伪多打几个问号了。

鉴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样。以青花料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其色下沉,周围有细小的均匀的小气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则没有这种特征。

瓷器鉴定:《从款式鉴定瓷器真伪》!


居仁堂制真品款识

梅花馆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福建会馆制真品款识

大明成化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民国元年制真品款识

中华共和元年真品款识鉴定瓷器鉴定收藏

洪宪年制真品款识

徐瑞麟堂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静远堂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嘉庆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家中古董,手中珍玩,想知道年代吗?想了解现在的市场行情价格吗?想急于出手,而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吗?

古董交流,鉴赏,交易,人非圣贤:宫先生

微信平台ID:15221398403(为您提供藏品鉴定评估交易)

微信公共平台ys1074413898

从哪些方面辨别珐琅器的真伪


笔者简单地从明清各时期珐琅器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包浆特点等方面谈谈如何识别真伪珐琅器,供收藏者参考。

一看特征:明代珐琅器由内廷御用监制烧造,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号。康熙时期的掐丝珐琅分为粗丝淡釉和匀丝浓釉,掐丝比明代细密均匀,釉色虽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坚实,器形以杯、碗、盒、盘、炉等小型器为主。乾隆时期釉面多用锦地,色彩有天蓝、宝蓝等,并新创粉红、绿、黑等色;品种除炉、盒、盘、文房等器外,并出现宫廷陈设的桌椅、床榻、屏风等大型器皿。道光时期的珐琅器用黄、红、粉红做底色,做工精良、富丽华贵。

二看铜胎:珐琅器的铜胎主要有两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铜胎是锻打铜胎;另一种是錾胎。真正的珐琅器讲究胎薄平光,当前市面上的高仿珐琅器如果是锻打铜胎,则能达到胎薄体轻,须要小心对待;如遇是铸胎器,胎体厚重,拿在手中便知真伪,容易断定为伪器。

三看包浆:区别老珐琅器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新做珐琅器的釉面新光多用细砂纸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贼光,再用酸与高锰酸钾、松香水等或其他混合溶液强化咬蚀处理。所咬蚀旧色比较容易辨别,仔细看上去,一是不正,因为化学药物与釉面蚀新反应是速成的,色泽不自然,用棉球蘸酒精、丙酮类溶剂易擦除,露出新釉光;二是不均匀,同一部位有明显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药物刷涂不均所致;三是手摸生涩,有的故意在耳、足等嵌物接缝处,残留污垢,特别是脏垢,如用指甲即可抠下。

四看款识:珐琅器的款不是随意而题的,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定。历来被视为稀世珍宝珐琅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年号的款识。藏家可以根据字型,字体等方面去辨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