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墨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末民国墨彩瓷盘收藏知识

清末民国墨彩瓷盘收藏知识

墨彩瓷器鉴别 鉴别民国粉彩瓷器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2020-07-28

墨彩瓷器鉴别。

墨彩瓷器上用黑色釉料描绘的图案纹饰,即称墨彩,又称“彩水墨”。墨彩萌芽于清康熙五彩器中的黑彩,以黑彩描绘人物,以黑彩作底再施加五彩,是康熙五彩之特色。清康熙萌芽期墨彩色彩浓厚,花绘以花卉为主,大都为没骨法作画,画意比较粗糙。

作为瓷器彩饰之一的成熟的墨彩,始见于清雍正时期。清雍正六年后,国产珐琅彩料替代进口珐琅彩料。当时瓷匠用景德镇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彩之效果,即在白瓷器上用黑料描绘纹样,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墨彩制品犹如白底作水墨画,墨色浓淡适宜,传统书画笔墨趣味浓郁。

清雍正墨彩施彩较淡,似水墨状,除单一墨彩外,还有由盖雪红、粉蓝、粉黄作为衬托的产品。但色彩衬托部分比重较多,一般为1/10至2/10左右。此外还有墨彩加金彩制品,墨彩开框制品,多为木纹釉。如人物多以盖雪红衬托,山水则以粉蓝、粉黄衬托渲染成浅绛色,或珊瑚釉开框,框内绘墨彩花卉。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墨彩图案,施彩流行浅绛彩,以水墨和淡赭并用,色调柔和。当时绘人物著称的王廷佐(王少维)、金品卿等,又以王少维擅长绘写意人物。光绪时期绘山水的有程雪笠、程门和程门之子程音等。

清光绪开始,纯粹的墨彩制品又得到革新,独创出水墨五彩新品种,为受同时代水墨书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瓷饰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颇具水墨画韵味。此时墨彩文房用具多见。有墨彩笔筒、笔架印盒、笔洗水盂等,颇受文人收藏者青睐。民国初年延续生产。民国晚年,出现精细墨彩加五彩制品。

清末民国墨彩多见墨彩描绘在生瓷上,也可称“生瓷墨彩”。即在烧成素器上,直接用墨彩描画,不再晕透明釉、低温入窑烧成。

当代墨彩新仿品,包括民国后期墨彩新制品,用的是艳黑料,墨色浓黑,清代墨彩黑色较淡雅。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什么是墨彩?清末民国墨彩有什么区别吗?


什么是墨彩?清末民国墨彩有什么区别吗?

墨彩瓷器上用黑色釉料描绘的图案纹饰,即称墨彩,又称“彩水墨”。墨彩萌芽于清康熙五彩器中的黑彩,以黑彩描绘人物,以黑彩作底再施加五彩,是康熙五彩之特色。清康熙萌芽期墨彩色彩浓厚,花绘以花卉为主,大都为没骨法作画,画意比较粗糙。

作为瓷器彩饰之一的成熟的墨彩,始见于清雍正时期。清雍正六年后,国产珐琅彩料替代进口珐琅彩料。当时瓷匠用景德镇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彩之效果,即在白瓷器上用黑料描绘纹样,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墨彩制品犹如白底作水墨画,墨色浓淡适宜,传统书画笔墨趣味浓郁。

清雍正墨彩施彩较淡,似水墨状,除单一墨彩外,还有由盖雪红、粉蓝、粉黄作为衬托的产品。但色彩衬托部分比重较多,一般为1/10至2/10左右。此外还有墨彩加金彩制品,墨彩开框制品,多为木纹釉。如人物多以盖雪红衬托,山水则以粉蓝、粉黄衬托渲染成浅绛色,或珊瑚釉开框,框内绘墨彩花卉。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墨彩图案,施彩流行浅绛彩,以水墨和淡赭并用,色调柔和。当时绘人物着称的王廷佐(王少维)、金品卿等,又以王少维擅长绘写意人物。光绪时期绘山水的有程雪笠、程门和程门之子程音等。

清光绪开始,纯粹的墨彩制品又得到革新,独创出水墨五彩新品种,为受同时代水墨书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瓷饰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颇具水墨画韵味。此时墨彩文房用具多见。有墨彩笔筒、笔架印盒、笔洗水盂等,颇受文人收藏者青睐。民国初年延续生产。民国晚年,出现精细墨彩加五彩制品。

清末民国墨彩多见墨彩描绘在生瓷上,也可称“生瓷墨彩”。即在烧成素器上,直接用墨彩描画,不再晕透明釉、低温入窑烧成。

清末民国“行名款”瓷器


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年间,有许多瓷器底部书写“江西某某记制”“江西某某瓷庄督造”等款式,书写这些字款的瓷器以彩瓷类居多。这种字款不是官窑“纪年款”,也不属于民窑“私家款”和“堂名款”,而是那段时期带有资本主义商办性质的“行名款”。

我国瓷业从宋代有官窑器后被分为两大类,即官窑类和民窑类。在官窑器上直接书写纪年款开始于明永乐,直到清宣统而止。民窑器上书写私家款兴起于明代天顺。民窑款延续到光绪中期逐渐减少并被新产生的资本商办窑厂代替。

清光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的资本入侵,迫使清王朝签定了许多允许他们在我国沿海、沿江港口通商和在内地投资办厂的条约。此时,国内改良派提出的一系列维新主张,民族工业已经开始崛起,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商督官办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应运而生。景德镇瓷业同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向以朝廷拨款生产的官窑厂开始吸纳民营资本,变为官督商办企业(如江西瓷业公司),原先自产自销的民窑厂大多被兴起的窑货商行取代,成为新的资本家的附属加工厂。

窑货行(旧社会民间通称)是以独立资本或合股资本运行的商业性质行业,以销售陶瓷产品为主。在营运中,为树立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各自确立了自己的行名,并要求窑厂在制造时不再书写或印上工匠的私家款,而是书写或印上自己的行名款。我们发现,在清光绪晚期到民国之间的瓷器中,凡有“行名款”的器物都比书写“私家款”和没款的器物质量要好。

清末民国粉彩冬瓜罐


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名。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加上质地坚固,又有宜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首选物品。东汉时,青瓷罐的形制呈显多样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纹四系罐,为当时代表作。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后来在两晋南北朝非常风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感及美的享受有关。譬如,西晋青瓷不单把系设计成弓形、桥形,还出现狮形、羊形等造型;东晋时又刻意在系上施加点彩;南北朝时的系竟多达8至10枚,这些,并非都应了功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系。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使青釉、白釉如冰似玉。而此时,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罐体又出现了瓜楞、柳条形等花样制式,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

清代,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级"仕途凑在一起,同"吉庆平安"、"平生富贵"等人生美好追求联系在一块。甚至,干脆把有些瓶称为尊(康熙时多尊),或就其外形赋予各种人文精神,如观音瓶、柳叶瓶、一统瓶等等。这些,是因为瓶有瓶的可爱之处,敬而远之实属愚蠢,为此,才找出这么一些谐音和理由,让瓶儿不独官复原职,还与百姓同乐,共享荣华富贵。于是,罐被贬去重当盛贮之用器,瓶则名正言顺地重得宠幸。这是明清两代一个罐多瓶少和一个瓶多罐少的原委,也是明代罐不同于清代罐的关键所在。

以上供大家参考 (图文无必然联系)

清末民国行名款瓷器


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年间,有许多瓷器底部书写“江西某某记制”“江西某某瓷庄督造”等款式,书写这些字款的瓷器以彩瓷类居多。这种字款不是官窑“纪年款”,也不属于民窑“私家款”和“堂名款”,而是那段时期带有资本主义商办性质的“行名款”。

我国瓷业从宋代有官窑器后被分为两大类,即官窑类和民窑类。在官窑器上直接书写纪年款开始于明永乐,直到清宣统而止。民窑器上书写私家款兴起于明代天顺。民窑款延续到光绪中期逐渐减少并被新产生的资本商办窑厂代替。

清光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的资本入侵,迫使清王朝签定了许多允许他们在我国沿海、沿江港口通商和在内地投资办厂的条约。此时,国内改良派提出的一系列维新主张,民族工业已经开始崛起,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商督官办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应运而生。景德镇瓷业同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向以朝廷拨款生产的官窑厂开始吸纳民营资本,变为官督商办企业(如江西瓷业公司),原先自产自销的民窑厂大多被兴起的窑货商行取代,成为新的资本家的附属加工厂。

窑货行(旧社会民间通称)是以独立资本或合股资本运行的商业性质行业,以销售陶瓷产品为主。在营运中,为树立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各自确立了自己的行名,并要求窑厂在制造时不再书写或印上工匠的私家款,而是书写或印上自己的行名款。我们发现,在清光绪晚期到民国之间的瓷器中,凡有“行名款”的器物都比书写“私家款”和没款的器物质量要好。

墨彩与浅绛彩瓷


墨彩与浅绛彩历来被认为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彩瓷品种。然而本人在最近购得的一件清雍正墨彩山水图盘中,发现两者有密切的相承相继的渊源关系。

该盘直径5.4厘米(见小图),盘壁上下厚度一致,白釉肥润甜白,底足修整圆滑,呈泥鳅背状,上有淡淡的自然火石红;盘底有少许缩釉点细若针眼,深入胎骨;磕碰露胎处可见胎骨细密闪亮,犹如糯米。雍正细白瓷的特征一览无遗。盘上用极其细腻的墨线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见大图)。其中的山石用短披麻皴分阴阳,再用极淡水赭色敷润,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石头的肌理。坪台舒展,一近一远而有景深感,上用淡秧草绿填涂,显露一丝生机。纵观此盘,构图简净脱略而见疏密;笔锋纤细娴熟而见功力;设色淡雅灵透而显色泽,完全是一幅“仿元人作”的水墨浅绛山水画。

那么此瓷盘到底是墨彩还是浅绛彩?浅绛彩到底始于何时?研究古瓷的作家朱裕平先生在《明清陶瓷》一书中说“浅绛彩出现始于何时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嘉庆道光已见端倪,但从目前实物考察中有确切年代的作品是1855年即清代咸丰乙卯程门父子的作品”。朱裕平先生高明之处在于并未把话讲死,“尚有争议”四字将浅绛彩起源问题的研究探讨再次放到议事台上。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流行一种仿文人画的浅绛彩瓷,其中浅绛彩中的山水画则直接取自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画法。而黄公望则师法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水墨技法,加上他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江南自然景致有深入的观察和感受,不仅继承董源巨然善写云雾显晦、淡墨轻岚、平淡天真的画技,而且独创了一种“浅绛山水”新画种,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形成了墨色浓淡相间、设色雅致通透的崭新山水画。其后明清的文人画家无不为之倾倒。

在这种“人人一峰,家家大痴”的学黄风气中,清康熙、雍正年间瓷器中出现仿元人浅绛水墨效果的墨彩也就不足为怪了。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是这样阐述“墨彩”条目的:“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时期,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下装饰绘画,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与水墨画的效果相似。所以又称之为彩水墨画”。可见清早期的墨彩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不是单纯黑色,而是黑色为主、兼用他色;二、色彩不是浓艳厚重,而是浓淡相间,淡雅灵透,酷似淡彩水墨。只不过这种瓷画品种数量较少而不成气候,再则那时不具干支年份,不落作者名号而无从考证。所以往往将其归入水墨粉彩或水墨珐琅彩中。

其实清早期墨彩瓷已经具备清末民初浅绛彩的基本要素:师法元人用浓淡不一的釉上墨彩勾勒皴染,再施以淡赭、浅绿等色渲染,色层薄而淡雅;题材也多取自历代画稿,内容大多是山水、翎毛、花卉和人物,是中国文人画的翻版和移植。只不过清早期的墨彩与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相比,前者的画意更趋古朴,笔力更显老到,设色更觉薄透。而后者因适应当时市场需求而大量画制,故大多用笔粗率,彩头浑浊。就是当时名家所作,与清初墨彩瓷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笔者认为,清末民初的浅绛彩不会凭空诞生,它必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过来的。清康熙创烧的墨彩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朝直至清末普遍流行的浅绛彩瓷,是延绵不断而一脉相承的,连墨彩的另一名称“彩水墨画”也与“浅绛彩”的含意极为相近。由此应该说,清末的浅绛彩实际发端于清早期的墨彩;而清初的墨彩瓷可以说是浅绛彩的雏形,也就是说是最早的浅绛彩瓷。这样我们就把浅绛彩瓷的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

一只小小的雍正墨彩瓷盘使我们引出这么一个重要问题,它见证了浅绛彩的发端、发展和成熟,也揭示了墨彩与浅绛彩的承继关系和相异之处,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中国优秀绘画艺术与中国先进陶瓷技术的结合体提供了又一实物佐证。

墨彩瓷的色彩词汇


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一点点墨兑上不同比例的水,就能呈现出焦、浓、重、淡、清5个层次的色彩;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不同,就把浓淡轻重、凹凸远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水墨画。清康熙中期,水墨画成功地移植到了瓷器上,于是诞生出一个新的釉上彩绘品种——墨彩瓷。水墨离开了柔软的纸、绢,在光滑的瓷器釉面上同样能表现出“五色俱全”的妙韵。

墨彩瓷画一般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上装饰墨彩画,可浓可淡。早期的墨彩瓷器以笔筒、笔洗、印盒、笔架等文房用具居多熏自墨彩瓷诞生起,就打上了“清雅”的印记。由于墨彩瓷比较少见,历来也不被藏家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专著也少;而且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出现比较晚,一见到墨彩绘瓷往往都认为是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其实,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陶雅》一书中,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而据考证,墨彩瓷画是从珐琅彩画派生出来的一种釉上彩画瓷,与粉彩瓷画的产生几乎同时。

用于墨彩瓷画的墨彩,其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墨彩是釉上彩,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上述原料的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的墨彩画和墨字,极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因此备受文人画家和藏家青睐。

墨彩瓷的数量不多,问世的年代也不太长。清代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精美的墨彩瓷,于是这种墨彩瓷自此才成为景德镇特有的一种传统釉上装饰。用墨彩来装饰瓷器,有如在白纸上作画一样;画面墨色浓淡相宜,色彩雅洁宜人,具有与水墨画同样的艺术效果。不过,当时称这种彩色瓷为水墨彩瓷。雍正时期墨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施绘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此时的墨彩瓷画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赭或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加施的粉彩面并不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雍正和乾隆的墨彩瓷中,有的器物上并加绘金色,也有的以其它色彩或色釉为底,如木化釉或珊瑚红釉彩瓷中的开框内绘以墨彩。

在小小的瓷器上并不能完美地展现气势豪放的大写意山水,也不可能真正达到那种烟云满幅的效果。所以,晚清的墨彩瓷绘家们继承了雍正墨彩瓷画精细的风格。不过,他们并没有完全因袭前人的旧例。这一时期的墨彩风格虽然还是以淡雅幽静为主,但题材和表现手法已经大大突破了前人的框架,达到了“无意不可入画”的境地。

墨彩瓷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词汇。这种彩色瓷从一诞生就并非只有黑白二色,有时为了使画面更丰富,画师们会在墨色中加入其他淡雅的颜色,如矾红、浅紫、淡蓝等,或者干脆以彩釉打底来托衬墨色。这种另加彩的绘制手法,并不会影响墨彩的清雅美丽,反而更能显出墨彩朦胧的效果。“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悦目。亦取气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也有了表现: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的墨彩瓷画,用墨的各种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质量和意境气氛。墨彩瓷画的人物形象,也基本上“扫去粉黛,淡毫轻墨”,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去赋形造象,表情达意,形成一种高度简洁概括而又明快的表现手法。到了民国,陈设瓷不再只是文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和有钱人的雅玩清供。这个时候,墨彩瓷画中所加的彩不再只是有限的几种浅淡色,或大量描金加红,或衬一个鲜艳的底色,直欲喧宾夺主。于是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在这个时期已成主流的“敷彩悦目”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民国的墨彩瓷画,红色温馨、蓝色清逸、黑色稳健尽在一管柔毫和三色兼妍中,达到了“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墨彩瓷画大体是以线条为主的工笔重彩。而墨彩瓷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绘制墨彩瓷画不仅要有细致的耐心,还要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的综合素质。由于墨彩瓷画的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画的盛行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墨彩瓷画自民国初期开始受到冷落。到了民国中、后期,墨彩瓷画几乎濒于失传。好在现在不少景德镇瓷画家们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艺术真谛,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全身心地挖掘、整理和振兴墨彩瓷画艺术,使墨彩瓷画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清代外销瓷中的彩瓷:花卉山水纹瓷盘_陶瓷知识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都为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都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薄胎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山坡、栏杆、瘦石、以及树干、枝叶,还有飞翔的山雀,又以釉上矾红与描金勾画花叶。

2、青花矾红描金芭蕉纹瓷盘:口沿描褐釉,沿面及腹内壁上下以青花弦纹区隔,板沿绘四簇折枝花,腹部斜方格锦纹,内间饰四开光,开光内绘花朵。内底绘坡地,山石,芭蕉,花卉,花朵硕大,枝叶繁茂,蓓蕾与新开放的花朵向上,叶片有伸有卷,迎风而动。以釉下青花或釉上矾红绘画,叶脉与花朵上描金勾勒。

3、青花矾红花卉纹瓷盘:褐釉描口沿,口沿边绘青花斜方格纹,板沿上间绘折枝花卉三组,底部画双线青花弦纹,内绘一簇花卉,花盛叶茂,以釉下青花绘花叶,矾红画花朵与枝干,描金勾画叶脉与花朵。以上三件均具有伊万里风格。

4、粉彩玻璃白花卉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板沿上以玻璃白堆绘5组花瓣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花卉,开光间各施一花朵纹相间。又以浅蓝彩绘方折回纹与花朵纹锦地作边饰,并延伸到腹壁。内底绘一束花卉,其间有一幅展开的花卉画卷。设色有淡蓝、矾红、黑彩、堆白、描金等。

5、粉彩折枝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色釉,宽板沿绘锦地花朵折枝纹,5组花形开光围绕一周,内绘折枝花,开光间各绘一朵莲花,五朵莲花对应处边饰内绘不同色的花朵。内底绘折枝花,色彩艳丽。彩料颜色有红、浅绿、黄、褐、蓝、白等色。

6、粉彩石榴折枝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与浅腹内壁绘卷草荷花纹边饰8组围绕一周,内底部饰折枝花,上开各种花朵,中部有菱形画面,内绘两颗石榴,其色有红、黄、褐、绿、白等。

7、粉彩莲花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板沿绘三组相连簇花围绕一周。底边施一弦纹,内绘一株并蒂莲,硕大的花朵上又伸出两小花枝,色有红、蓝、白、褐、黄等。

8、粉彩花卉纹瓷盘:板沿上绘三组折枝花,腹底绘金色弦纹一道,上绘三瓣叶随弦纹围绕,内底绘山石与栏杆,花卉有牡丹、菊花等,生长繁茂,色彩繁多,有红色、玻璃白、淡褐、绿色、金彩等。

9、彩绘楼阁山水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上绘花叶风竹锦地纹,四开光内绘花朵。盘底边饰弦纹一道,内绘山水楼阁图,窗内一人读书,表现了文人雅士的清高情趣。色彩有矾红、蓝、绿、黄等,此蓝色属釉上蓝彩。

10、彩绘山水楼阁纹瓷盘:口沿边施褐釉,宽沿绘三簇折枝花围绕一周,内腹绘小叶纹一周,内底绘山水楼阁纹,远处群山相连,河水由远而近,河边山石后露出屋宇,前有亭台,旁古树繁茂,河上有桥,近处楼阁亭台,桥旁岸边可见有人行走。色彩丰富,绘画有很高艺术水平。

上述瓷盘均属外销器,彩绘精美。中国的外销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万历年间外销瓷出现西方艺术风格,如上述介绍的瓷盘边饰明显属外来纹样。到了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瓷器发展到高峰时期,特别是景德镇烧瓷规模宏大,工匠多达十多万人。顺治三年(1645年)废除匠籍,康熙十九年(1680年)恢复御器厂,工匠较明代有较多的自由,官窑有的工匠可到民窑烧制瓷器,传递经验,这样大大提高了民窑精细瓷器的制做工艺。乾隆年间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官、民窑互相影响,使瓷业得到发展。康熙时期的五彩器比明代又有发展,除用红、绿、黄、褐、紫等彩色作画外,又加入金彩、蓝彩、墨彩,色调强烈,富丽堂皇,品种丰富。纹样有各类花卉,飞鸟、昆虫与人物故事,康熙时出现粉彩器,在彩料内加铅粉,画面颜色鲜明,柔合淡雅,有阴阳向背,浓淡厚薄之分,层次分明,具有很好的立体效果,雍正时成熟,乾隆时期更加流行。珐琅彩瓷器也是这时器的新品种,彩料特殊,它是精细白瓷与西洋绘画艺术的结合,这也为民窑烧制外销彩花瓷器打下基础。在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生产烧制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上述介绍的瓷盘中就有“伊万里”风格器。“伊万里”瓷器是指在康熙初时,日本九州学习中国明末青花五彩烧造的青花和釉上矾红描金瓷器,曾销往阿拉伯国家和印度,欧洲等地。康熙朝停止海禁后,由于欧洲人对日本的伊万里瓷大量订购,景德镇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也开始烧制这类瓷,以釉下青花加釉上矾红彩,然后再用金彩描绘,由于金彩描绘精细,提高了瓷器的品味,加之价廉争得外销瓷市场。

康熙时期外销瓷绘画内容丰富,有耕织图、狩猎图、四爱图、琴棋书画图及戏曲、历史人物故事等等,多数边饰是外来的,还有以五彩绘克拉克风格器,中间是主题,周围6个或更多开光,内绘小图,有各种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等。雍正时期外销器主要是粉彩瓷器,具有凹凸向背的立体感,色彩多达十几种。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有刀马人物,文人雅士,仕女婴戏,戏曲故事,还有各种花卉动物等。到了乾隆中晚期,为了节约成本,把景德镇烧好的带釉素面器运到广州上彩绘画,故称此类器为“广彩”。

上述介绍的彩绘花卉山水纹外销瓷,件件绘画精细,花朵艳美,飞鸟生动,牡丹高贵,兰花清雅,梅花耐寒,菊花坚贞,还有仙鹤、喜鹊、鸳鸯、蝙蝠等,各种花卉与飞鸟都寓意吉祥,不仅反映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文献记载,明末清初出口的彩花瓷器是五彩器,雍正时期主要是粉彩瓷器,五彩器的订制量减了,到乾隆早期几乎没有五彩器出口,清代晚期出现仿制康熙五彩器与雍乾粉彩器。

民国粉彩瓷的特色与收藏价值


民国粉彩瓷,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新粉彩瓷。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与粉彩瓷的渊源是非常深的。粉彩瓷是清朝出现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它的制作工艺是先烧制好白瓷胎,然后用纯度很高的钴土作为黑彩料对瓷画进行勾样,勾样完成后还要用铅质材料对画线处进行覆盖,以保证胎釉结合更为紧密,最后是在瓷胎上作“玻璃白”图层以作渲染,并且用材料进行纹样填涂,填涂完成后二次低温烘烧即可。

在粉彩瓷的工艺基础上,如果将钴土的高纯度料改作含铅的中低纯度料,同时填彩前也不内涂“玻璃白”进行渲染,并且多用偏冷色调的颜料进行填涂晕染,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就是浅绛彩瓷,只是浅绛彩瓷的瓷画内容还要更多样化一些。而新粉彩就是在浅绛彩瓷的工艺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两者的用料、烧造手段完全一致,只是在瓷画表现上,新粉彩除了继承一部分浅绛彩瓷瓷画的表现形式外,还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第一个是瓷画风格的改变。首先,浅绛彩瓷画更具有书卷气息,是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且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独特风格,而很多涉猎浅绛彩瓷器制造的人都是文人雅士,比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而新粉彩在瓷画艺术上,首先是对这种传统文人画进行了一定继承,继而就是进行进一步的改良。新粉彩瓷画更具有视觉冲击效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文人画,开始广泛地吸纳古典粉彩的精美华丽和诸如透视、明暗处理、色彩堆叠等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有些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意外和谐感。

这也与第二个改变有着紧密联系,那就是新粉彩瓷匠人的出身。像比较著名的新粉彩代表汪野亭,他就只是出身农家的,对于瓷画的研习完全是靠着自己后天拜师自学进行的。因此,以他为典型的新粉彩匠人,在瓷画造诣上,自然不会有很高的起点去带入这种传统文人画的风韵,而是善于融合多种风格,使得新粉彩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

第三个是粉彩用料上的部分变化。新粉彩颜料不仅大大避开了淡矾红、浅青绿、藤黄等偏冷的色调,而且大胆引进西方新型彩料,也就是化学颜料,这使得瓷画色彩更加靓丽明艳,对比强烈,这也是视觉冲击力度加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个是新粉彩瓷瓷画内容所表现的文化意识有所不同,这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个是打破传统文人画的框架后,由于自我发挥空间增大,很明显能够看到瓷器艺人们创新意识的上涨,其中“珠山八友”是典型代表。另一个是在追求雅俗共赏的过程中,产生商品化意识,这种意识把握得不恰当,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迎奉沿海新兴富裕阶层的审美而庸俗化、艳俗化的产品,这也是当时政局动荡下瓷器匠人们的无奈。

很多人认为民国距今年代不算久远,因此新粉彩瓷不太值钱,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新粉彩瓷是我国瓷器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类,同时也有不少大师级别的作品,这是很值得关注的,并且价值一直很高。像今年2月,荣盛国际拍出的一只刘雨岑的民国-粉彩报春梅花对瓶,最后成交价就高达600万元。上述提到的汪野亭先生,今年北京匡时公司拍出的他的一组民国-粉彩山水葵口瓶,最后也是取得了207万元的成交佳绩。

反观,像这一对民国粉彩鱼纹盘,它的直径19.9cm,深腹,折沿儿,器型少见,盘内绘水草中嬉戏的金鱼,造型生动,趣致可爱,取鱼跃龙门,遨游金波之意。它的市场流通价为2万元,这个价格构成一是因为它的画工非常好,画的寓意也不错,二是题跋有问题,写成了“鱼跃金跛”,是个大瑕疵,说明非大师作品,价格自然上不去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末民国墨彩瓷盘收藏知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末民国墨彩瓷盘收藏知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墨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