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宝瓷砖 > 导航 >

鉴宝--青白瓷印花牡丹盒

鉴宝--青白瓷印花牡丹盒

艺宝瓷砖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胭脂盒

2020-07-28

艺宝瓷砖。

本报读者方先生与记者联系说,他自市场购得一只瓷盒,看上去很古老,釉色不太正,想请专家鉴定一下。本期我们请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张书裔副研究员鉴宝。

经张书裔副研究员鉴定,这只瓷盒为子口,弧腹壁,圆饼足。配圆形平顶盖,盖面饰牡丹花纹,盖边饰竖条纹,属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印花牡丹盒。此类造型盒为南宋多见。

盒,为生活日用品,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盖多微鼓,器身与盖的高度相近。造型多为圆形,还有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瓜形、果形、花形等。按用途分为镜盒、药盒、油盒、香盒等。青白瓷盒在宋代广为流行,元代继之,但瓷质粗劣,造型和纹饰简略。

专家介绍,景德镇为我国重要瓷器产区,目前发现的早期窑址属五代时期。宋代窑址发现有湖田、湘湖、南市街与柳家湾等处,烧造青白釉瓷器。器型有盘、碗、瓶、壶、罐、盒、枕。装饰有刻、划、篦划、篦点、印花等技法。北宋后期景德镇吸取北方定窑的覆烧法,产量大大提高,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制品质量较好,釉色纯正,纹饰精美。宋以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海外,制瓷技术也随贸易文化交往传播国外,对亚非及欧洲瓷器的出现,起了关键性作用。

专家说,方先生购得的瓷盒虽然是真品,惜剥蚀较为严重,有大面积脱釉,对品相影响很大。同时期的一些出土瓷盒,市场估价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探秘神奇仪器如何鉴宝


现在很多藏友的藏品真假难辨,收藏过程上当受骗的也不少。据悉,确定收藏品真假与否,一般有权威专家眼学鉴定和科学仪器检测鉴定两种方法,但因专家鉴定存在争议,所以科技仪器鉴定藏品,因成分含量分析准确而受到关注。8月27日,记者采访国家级珠宝鉴定师、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馆长胡庆斌先生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从德国引进了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能量光谱仪,该检测仪器能把藏品中所有元素检测出来,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等特点。这种光谱能量仪在我国只有三台,东北地区惟一的一台在沈阳。”

能量光谱仪的工作过程是,把陶瓷、金银器、青铜器等藏品放入仪器后,在真空的状态下,先进行成分分析,如发现铷、锶、锆、钡、锌五大现代化学元素,即可定为赝品。因为现代仿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现代化学元素,以便仿制古代瓷器的色、光泽、包浆、老化等特征。

为了一探神奇,胡庆斌先生将记者带到设在沈阳古玩城二楼的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该中心同时还是辽宁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此的办公室。

一般不让人进入的检测中心的门被打开,记者站在门口仔细观看了鉴定中心的全套设备,其中那台从德国引进的大型光谱能量仪,能容纳600mm×600mm的大型藏品。从藏品放进仪器舱门,仅10多分钟的时间,一份鉴定报告就自动生成了,这一切令人感到很神奇。胡庆斌透露,前几天,有个藏友收藏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跑遍全国让专家鉴定都没得出定论。当他来到沈阳玉潴龙艺术博物馆鉴定中心,通过这台仪器一分析,精准地测出该样品为陨石,这让藏友非常激动。本报记者陈凤军

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儿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神秘的广东省新馆“月光宝盒”


千万元青花瓷亮相省博新馆

昨天下午,历经将近6年的建设,神秘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月光宝盒”终于向市民掀下“盖头”,3500名早早等候在新馆东门的排队者终于都如愿领到开馆入场券,有幸成为省博新馆的第一批观众。原计划当天下午的2500张门票并不能满足早早等候的市民,省博领导根据现场人流疏通的状况,临时决定多发放1000张入场券。

观众在东门取票后就在西门排队入场,依照顺序要经过证件领票、验票、安检和剪票四道关卡。安检程序和搭乘飞机的步骤一样,物品要放在输送带经过电子检测,钥匙等物品要放出来过带,人员直接走进安检门。安检关卡虽严格,但秩序井然。

记者了解到,新馆特别为了满足各类观众的需要,允许婴儿车入内;对残疾人还专门设置相关的通道。整个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各个过道和展馆内,还有免费饮用水。

自然资源展厅:

高达11米的“恐龙”

昨天下午,省博新馆自然资源展厅一下子成为最聚人气的地方。这一展厅是新馆最具创新亮点的展厅之一,4000平方米的展厅,高度8米、22米不等的高大空间,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堪称目前国内各博物馆首创。高达11米的“恐龙”伸直了腰;十几米长的须鲸骨骼标本也舒展了身姿自由遨游其中。珍贵的海底动物,配备以电子光像的外景,犹如身处奇妙的海底世界。

历代陶瓷展览厅

国内唯一存品青花瓷

在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厅,省博藏品的古代陶瓷器数量多、质量好,包括全国各大窑口的文物,其中以明清时期景德镇各品类的瓷器,以及广东本土特色的石湾陶、广彩瓷等藏品尤为丰富和精美。特别是几件青花瓷、釉里红,还是目前国内唯一存品,价值过千万。

鉴宝讲座元青花的寓意


8月20日下午举办的古玩城鉴宝讲座,由东南亚华侨收藏家、鉴定家宁志超先生主讲“元代青花瓷器鉴赏”。宁志超先生长期从事青花瓷器的研究,特别是对元代青花瓷器的发生、发展与断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论著有《中国早期青花瓷》等。

元青花瓷是以元代优质的原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结合大元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等为寓意做绘画内容,用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特色,显示出清雅高贵的内涵,从这个角度讲,即使是前不久以2.3亿元拍出的元青花“鬼谷下山”,也还不能算当时一流的青花瓷器。

虽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霍布逊就已撰文论述过元青花瓷,可惜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直至50年代,美国人波谱博士根据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馆藏元青花云龙象耳瓶颈部铭文,确定为元青花瓷,命名为“至正型”,元青花瓷才被世人所公认。

元青花瓷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元代蒙古人重要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一。这蓝白两种代表性颜色组成的青花瓷器,成为了蒙古人信仰的物质体现。

体现大元崇信藏传佛教的信仰和以儒道治国的方针政策的内容与纹饰,成为元青花瓷纹饰中的重要部分。如缠枝牡丹和缠枝菊花即蕴指千秋万代的寓意,海水则表现浩瀚大海一样的胸怀和佛教普度众生之意,以及松竹梅、鸳鸯和鱼藻纹等代表儒家思想。

而元青花造型多为中华传统造型,如葫芦瓶(道教)和所绘葫芦叶等。狮子、象耳和代表帝王的龙纹等都包含着佛道的寓意和象征。

青白瓷是什么?


青白瓷是什么?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一个瓷系。它生产一种瓷器,白胎,釉质较细,釉色介于青色与白色之间。釉薄处为白色,白中透青,釉厚处为淡青绿色。由于它胎薄釉润,光照见影,后人称为“影青”瓷。江西景德镇的湖田窑规模最大,此外浙江的江山、台州,福建的德化和闽北广大地区,闽南的泉州、同安、安溪,安徽的繁昌,广东广州的西村窑均有生产。景德镇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北宋景德年间烧瓷取得很大成就,产生极好的影响,因此将原名新平的地名改为景德镇。

青白瓷的种类很多,有杯、碗、瓶、碟、罐、各种酒具、镂空香熏、各式小粉盒、瓷枕等。以划花、刻花、镂刻工艺和点彩作装饰,花纹活泼清秀。还有印花工艺,图案严谨,类似宋代织锦,与釉层相映,淡雅秀丽。南宋以后学习定窑的覆烧工艺,既便于镶金边、银边和铜边,也使产量大增。

青白瓷器产量很大,它与龙泉青瓷都属于产量最大的瓷窑体系。在国内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很多。在国外发现的中国瓷器中它的数量仅次于龙泉窑的作品,位居第二。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青白瓷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宋代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青白瓷系窑场多分布在南方几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镇窑、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刻印花图案内容主要是花卉。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传世最多的是盘、碗、碟、盒及魂瓶等,尤其是魂瓶,江南地区宋墓儿乎都有出土。直至现今一个做工完好、堆塑各种龙、虎、龟、蛇、鸡、犬、凤等纹饰的魂瓶真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卖到几千元。

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在造型方面,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很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青白釉注子温碗一套 北宋

估 价:RMB40000一60000

此器为盛酒、温酒的酒具。圈足处皆上釉,为北宋时期流行的生活器具。南北窑场昔遍烧制,此套乃景德镇湖田窑烧制青白釉典型作品,俗称 "狗头壶"。传世下来极为难得。小伤。 青白釉凤首瓶 宋 高 40·9厘米

估价 :RMB5O0000- 800000 成交价 :RMB478000

繁昌窑青白瓷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山峦环抱的柯家村的山冲之间,它也有着与“哥窑”相同的故事。

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州,而史料中又

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

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己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称之“柯家冲窑”。繁昌窑是一个以烧制碗、盖、壶、注、杯、钵、盒等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所烧器物素雅青白,古朴大方,有较浓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现藏于黄山市博物馆的“狮座白瓷枕”就是该窑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宋时烧造瓷器重釉轻胎,加之技木原因,该窑产品胎质粗厚而釉质却莹润无比,透明如玉。繁昌窑经历了整个宋代。早期产品多泛豆黄色,呈鱼籽开片,晚期釉色泛翠,呈冰纹开片。如“牡丹划花执壶”,壶高22厘米,口泾5.5厘米,腹泾14厘米,喇叭形小盘口,长流直升微弯,酷似天鹅之颈项,壶肩捏有两系,釉水丰润肥厚,白中泛翠,开片呈冰纹,壶腹用双线一分为四,并刻划有四条仰俯有致、花叶对生的牡丹,壶足与底露胎,足圈积浓釉处开片在光照下烁出淡绿钻石般的光彩,曲柄宽扁并刻划四线装饰,手感如执玉带。宋白瓷素有“涕泪者佳,牡丹划花者最佳”之说。此壶线条流畅,古气盎然,特征俱符,是繁昌窑宋中后期烧制的上品。繁昌窑约起烧于五代,兴盛于宋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虽然此后再无烟火,但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却留下了自己的一页。

宋元青白瓷概说


一、青白瓷的定名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具有胎腻洁白,透光见影,釉面莹润,色泽如玉等特征。它不象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象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烧过程中,火候的控制、氧化还原气氛掌握不当诸多因素,而使产品呈现米黄色。宋代蒋祈《陶记》中说:“……两淮所宜,大率皆江、广、闽、浙澄泽之余。土人货之者,谓之‘黄掉’。黄掉云者,以其色泽不美而在可弃之域也。”蒋祈所说的“黄掉”产品,就是青白瓷中所烧造不成功的炒米黄色瓷。

古人把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称为青白瓷,这样称谓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蒋祈《陶说》中又写道,“若夫淛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宋·耐得翁《都翁纪胜》铺席条载,“……有大小席铺,皆是广大物货,如平津桥沿河,布铺、扇铺、温州漆器铺、青白碗器铺之类……。”又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铺席条内有“……黄草铺温州漆器,青白碗器……”等语。同卷诸色杂货条内有“……青白瓷器,瓯、碗、碟、茶盏”记载。降至元代,“青白瓷”的称谓继续沿用,当时青白瓷生产虽不是瓷业生产的主流,但仍占有重要地位。如:“1976年南朝鲜新安木浦市元代沉船,打捞出16792件中国瓷器,其中青白瓷(包括卵白瓷)4813件,占沉船瓷器28.66%。”元代航海家王大渊在他的《鸟夷志略》中也有多处关于青白瓷贸易的记载,如“罗卫,贸易之货用……青白碗”,“班达里,贸易之货用……青白瓷”等均是。

明代瓷器生产已步入高度发展时期,五彩瓷器创烧,青花瓷和各种颜色釉瓷长足发展,而后青白瓷被甜白瓷和其他颜色釉瓷所取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明代青白瓷虽偶有生产,它已处于衰落时期,青白瓷的称谓,到晚清改称“影青瓷”。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寂园叟《陶雅》载:“永乐影青脱胎碗最为可贵。脱胎乃瓷质极薄之谓,若画之没骨者。碗往往不能正圆,亦脱胎处久所致,其所影之花,两面莹撤可以互鉴,惟款识亦然。”人们所称谓的“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均为晚清后青白瓷之别名。

二、对青白瓷起源问题探讨

1981年著名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考古概况》一文中指出:“瓷器仿玉器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首先仿制成功,当时有‘假玉器’、‘饶玉’之称……”。《中国陶瓷史》在《景德镇与青白瓷窑系》一节中指出:“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 同时在叙述六大瓷窑体系形成时说:“这些瓷窑系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首先是邻近瓷窑的相继仿制,继之就是瓷窑的增加与窑场的扩大,形成瓷窑体系。”

上述关于青白瓷的起源和青白瓷系形成的论断,在很长的时期内,未见提出异议。1987年以后,由于各地考古调查发掘中新资料的不断发现,陶瓷考古界开始对青白瓷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见解:

(1)赵青云先生在《河南影青瓷的起源与发展》一文提出:“……河南影青瓷是在早期青瓷烧造技术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其胎釉和景德镇湖田窑的产品虽有某些相似之处……然江西青白瓷装饰线条纤细而流利,河南青白瓷的装饰却比较粗放而活泼……不见湖田窑的覆烧青白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鉴宝--青白瓷印花牡丹盒》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鉴宝--青白瓷印花牡丹盒》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宝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