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名称 > 导航 >

藏品名称:青花龙纹盘

藏品名称:青花龙纹盘

瓷砖名称 古代瓷器古董名称 古代瓷器龙盘

2020-07-28

瓷砖名称。

收藏经过:我的祖辈是做官之人,喜好风雅,爱好收藏,这个爱好也传给了我这个后代。这个青花盘是祖上传下来的,也是我的藏品中最喜爱的一个。

藏品特征:这只青花瓷盘直径29厘米,图案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花纹勾边不留白。盘中装饰有一条穿花五爪龙,盘的边沿环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在盘子背面的边沿上,也围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盘底正中有“正德年制”的四字行书款识。底足宽厚而短,胎体较粗。

相关背景资料:正德时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明青花瓷器由顶峰向下坡转折的时期。由于正德皇帝的昏庸,导致内忧外患,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此时已用完,于是青花料开始大量使用国产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后期开始使用“回青”。正德青花颜色较为清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艳丽。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较亮丽。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较松,蓝色的线条有点晕散。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在瓷器的纹饰上,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具有凶猛矫健的气势。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花纹勾边不留白,龙在缠枝花中穿行,布局较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2000年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的这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瓷盘,直径21厘米,造型生动,鲜明的体现了正德时期的这种造型特征。

鉴定专家: 李知宴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鉴定评述:这件东西是正德时候的,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明朝由比较平稳、比较兴盛的时期走向衰落的一个开始,所以你看这件瓷器,它第一是件头比较大,跟成化、弘治的瓷器不一样,它具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就是它的原料的加工方面没有成化、弘治那么精密。所以它的胎体的颜色比较粗放一些,颗粒比较粗,颜色没有那么白净。釉也比较厚,釉是白中发青,正德的青花由于需求量很大。文献记载,它有一年就要求景德镇给它烧30万件瓷器,所以它要求量很大,因此它原料就多元化,它最好的原料是用浙江的平等青,画的青翠明艳,光洁度非常好,这是比较少的一种正德瓷器。那么最大量的,新开发出的就是瑞州府上高悬的石子青。这件瓷器就是石子青的产品,石子青的最大特点就是晕青,有点晕散,画的花纹非常好,但线条不够清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成材量很大,但配方不够准确。我们来看瓷器的口沿边上有些釉有剥落的现象,有些有气泡,这个呢研究瓷器的人叫“虫吃釉”,而虫吃釉的现象是明朝晚期比较普遍,所以它是一个转折时期最典型的作品。那么这个评价三十五万元人民币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进入国际市场那可能就更高一些。Www.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青花高足盘


高足盘最早发源于隋朝,盘子内部平坦,足高而且大,盘壁直且浅,盘的中心有一些印花,刻画成一圈一圈的模样,到了清代挽起,高足盘成为了一种数量很多的瓷器,但是它的器型与隋朝时候的高足盘有所差距,盘壁多是弧形,足变成了喇叭形,高高的,比隋朝时候的足更细一些。

青花的高足盘主要是出自于清代乾隆时期,釉色青色和白色有所交融,青花在晕染的过程中散开下沉,气泡是很细小的,所以整个釉面光洁靓丽,制作水平很高,青花额纹饰是青花高足盘的一大特色,两点成线,中间天佑色彩,线条流畅优雅,层次清晰,严谨细腻的画风,更是能够吸引人。青花高足盘有敞口的、撇口的、敛口的,尺寸大小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风韵。

青花瓷又被称为白地青花瓷,简称是青花,是中国历史上,陶器烧制中的一种珍品,青花瓷一钴矿为原料,在胚体上描绘纹饰,再加上一层层的透明釉,经过高温的灼烧,在烧制之后的钴矿成为了蓝色,具有色彩稳定、颜色亮丽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是一个转折,在明代宣德年间,青花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清代康熙的时候五彩的青花成为了新宠,中的来说,这些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眼睛精致,还伴随有写意的绘画,之间还蕴含有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在清末年间,青花瓷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青花高足盘大多优雅端庄,线条优美,器型很规整,胎质纯净细腻,杂质少,胎体的厚薄是得当的,纹饰的绘画工艺也是很精致的,题材丰富多变。在2005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专场上,由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以RMB 63,800拍卖了一件直径40cm的清中期青花高足盘。浅盘,高足外撇,盘心绘缠枝莲和蝙蝠,足上绘螭龙灵芝纹,形制巨硕,纹饰规矩。

瓷器是很容易打碎的,所以能够收藏到一件青花瓷器,如果是完整的,直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近年来,青花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精湛的工艺引得很多人的揣摩和学习,自安然也受到很多收藏家的喜爱,所以在选购青花瓷器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查看,是否为真的青花瓷器。

光绪青花高足盘


光绪时期瓷器的器型很多,晚清以来各时期的传统器型都有烧造,还仿制古器,一些已消失的器型在光绪朝重又出现。光绪瓷与康雍乾瓷相比自是不能同日而语,但在咸丰以后的整个晚清时期,它的瓷质是最好的,有的已接近现代瓷。光绪瓷器在装饰图案上,传统的纹样普遍使用,仍以吉祥福寿内容为主。

这对高足盘高8.5厘米,盘口直径3.7厘米,足径6.5厘米。它因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釉色洁白,青花色调淡蓝清新。此时有一些器物开始使用“洋蓝”,其发色为俗艳的蓝紫色。高足盘是隋代器物中最典型的器型,浅盘,口沿略外撇,盘心平坦,盘下为喇叭状高足。其纹饰为首尾蟠龙组成的团花图案,叫团龙纹。团龙纹最早出现在元代晚期,一般为盘碗杯类的主题纹饰。

这对高足盘中的团龙纹,线条简单,以一道粗深的线条画出龙的动态,以细浅线条绘龙鳞。鬓发散乱,龙头平伸,龙嘴大张,龙睛无神,龙齿画成整齐的一排,右爪前伸如推物,左爪后伸像是背在身后,一副龙钟老态。龙身近似于蛇身,尤其是尾部,虽有动感,但不是腾跃而是扭动。火焰的画法笔触生硬,动感不强。盘外壁以色调浓艳的青花绘3只寓意吉祥的蝙蝠。蝠纹虽呈图案化,但双目点睛,须毛清晰。盘足部绘海水纹。历史发展到光绪一朝,已是到了满清王朝的末期,内扰外乱,国力贫弱,其反映到瓷器上的龙纹也没有了清初时期的凶猛威严了。

青花内府款盘探微


ldquo;官窑”瓷器,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奇葩,长期以来一直被世人视若至宝。笔者收藏的线描阳文青花“内府”款盘,高2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斜弧壁,口沿微撇,瓷胎细白,体薄半透明,釉色白腻如脂,仔细观察,釉中可见许多细白如珠的中空气泡,但釉面平整肥润,只是外壁及底足隐现波浪状。口沿一周因釉层较薄而微闪牙白,底腹交接聚釉处呈浅水青色,迎光透视,胎体呈现淡淡的肉红色,同时见有少许孔隙和斑块,透过的光线更强。外足墙稍内敛,里壁与底部呈斜坡状,圈足较浅,足端无釉。器的外壁光素无纹,里心为青花饰圆形纹,四壁分绘团状云龙纹。青花料色浓翠、鲜艳,光彩夺目,稍粗的云龙纹色泽较深,略显青黑,图案纹样疏朗、清晰,留白较多,凝聚不散。造型上,其规整度虽不够精密,但外观仍显得轻灵俊秀,美轮美奂。外底心以青花写“内府”款,款字竖排,无圈栏,款色浓重,并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小楷书法有晋唐风格,极见书写者的功力。迎光透视,透过纹样和胎体,仍可见外底心隐约的款识字画。

在纹饰内容的构图及画法上,可谓别具一格,譬如作为辅助纹样的云龙纹,所绘龙纹仅两条后腿而不见前肢,W形足,虽身体粗胖,但腿部肥得不成比例。两腿及尾部呈坐立状,尾向上向后翻卷,弓头扬首,张口无舌,龙发向后飞舞飘扬,形似松针,周围以如意头状云朵补白,使坐龙纹几成团形。从龙的形态上看,与出土于黑龙江阿城上京会宁府遗址的金代坐式铜龙颇为神似,富有民族特色。圆形纹作为主题纹饰,结合图案学和类型学分析,笔者认为,这里应作“日”与“月”解,即实际上的“明”或“大明”之意,因此,整器图案寓意自然是“大明天下,四海升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纹样的装饰技法上,可能先在胎泥上刻印或堆出刀线较浅的阳文暗花,然后在其上覆以彩料,再罩上透明白釉后入窑烧成,手摸可以感到纹样微凸。在放大镜或灯光下照视,青花纹样均呈极其细密的网格状,尤其是大明纹,初上手时还以为是混水实笔涂抹所绘,可见其线条之密显然不是人工笔力所能,更有可能是模印上去的,只是手感较弱。如此精细的线描青花,辅之以鲜明亮丽的阳文色彩,气度、风范空前绝后,令人爱不释手。

其实,这种工艺虽说在传世和出土的明清官、民窑青花瓷中极为稀少,但与宋元景德镇青白釉刻画、印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到元末特别是明代初期,由于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的高度成熟,其装饰手法更是“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无不具备”。终使釉下彩瓷的装饰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为后人所瞩目。明人对此予以较高的评价,只是后来由于装饰工艺从釉下改进到釉上,以及朝野混乱或战争等原因,许多精细的釉下装饰工艺相继丢弃或渐至失传,比如线描的釉里红瓷明洪武的创烧,而此后却不复见,到明中期以后,甚至连实笔涂绘的釉里红瓷也基本失传,直到清康熙时才再次烧成。

综合以上各方面特征及其分析,笔者初步认为,该器约烧成于明代初期,即洪武末期至成化初年。

明 青花束蓬盘


青花瓷

盘浅腹坦底,有矮圈足。器表施釉,釉层纯净匀称。底足露胎,胎质细腻洁白。白胎上用钴料绘出蓝色图案,然后罩上一层亮度极高的透明釉。洁白的胎体映衬天蓝色纹样,这便是陶瓷史上著名的青花瓷。青花是釉下彩绘的一种,是对白地蓝花的专称。典型青花瓷系选用含金属钴的彩料在陶洗细腻的瓷坯上做画,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中国最早的青花瓷是唐代产品,明代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自此以后,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日常餐具也以青花瓷为大宗。

青花瓷生产的中心是江西景德镇。明代初期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使用的是进口的钴料,史称"苏勃泥青"料。进口钴料中含铁量较高而钴稍低,因而其蓝色浓艳深沉并杂以黑褐色结晶。而国产钴料则与之相反,蓝色较淡而纯净。苏勃泥青料据传产在波斯(今伊朗),据查应是叙利亚一带。

规格:口径28.3厘米底径20.5厘米高5.4厘米

一品清廉

这件景德镇宣德年间的青花盘就是使用进口钴料绘出主题纹样的。深蓝色中泛着黑褐,釉层亮丽而图案浓艳,是典型的苏勃泥青作品。所绘主题图案是一束出水的莲花,寓意"一品清廉",或有勉人自勉之意。莲纹之外,是一周缠枝牡丹纹及卷草纹边饰。边饰图案则是系用国产钴料绘制。这种色泽搭配,使主题纹样更加突出。

盘内的束莲纹流行于元代和明朝初年,其清秀典雅的风格颇受世人喜爱,其影响波及海外,西亚地区的伊斯兰陶瓷作品中有不少摹自中土的类似图案。由此看来,无论是用料还是图案母题,这件青花瓷盘均可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的产物或使者,其价值远不止于饮食用具而已。

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从明末天启、崇祯、直至顺治、康熙早期的这段时间,由于朝代更替,景德镇窑业受到较大影响,瓷器生产较不稳固,故一样平常将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期。

已往由于资料的限定,对这一时期的瓷器产物熟悉不敷充实,主观地以为这一阶段的瓷器都是粗制滥造的。近几十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一答应确纪年器物被辨认,人们渐渐熟悉到,固然社会动荡,但随着明末清初窑业的自由化,也出现了许多佳构瓷器。且过渡期由于较少受到官方的制约,在瓷器器型和纹饰的发展上都有较大进步,乃至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小高潮。现在,过渡期瓷器的代价已经被广泛熟悉,尤其是一些崇祯经典器型,早已拍出不菲的代价,在汗青的传承中,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定位。

本日给各人先容一件比力典范的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香炉是古人宗教、祭奠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明清时期,香炉器型品种细分有二三十种之多,而这件香炉是明末清初较常见的浅钵式炉,唇口、束颈、浅腹。圈足,涩底。口径22cm,口高比约莫在2:1。

顺治青花云龙纹香炉

这种青花云龙三现纹饰也是明末清初常见的,多用于香炉、圆罐、花觚等器物的装饰,崇祯从前根本未见,康熙以后也不再利用,直到清晚期才又有吹蓝工艺的雷同纹饰。

通过对青花色料的准确控制,用差别浓度的青料刻画出穿梭在云层中的龙纹。这种现在看起来比力简朴的青料装饰方法,现实是直到明末把握了青花多种色阶的分水绘制方法后,才气实现的。纵然在仿制技能非常高明的本日,要绘制出如今生动、而又质感光显的纹饰,也极为不易。

下面再联合图片,从多个细节对这件器物的其他特点做一简朴先容。

这件器物的主体纹饰龙纹绘制及其生动逼真,点睛之笔乃至刻画出了这条龙生动而又淘气的个性。青料为浙料,质地上乘,青花发色翠蓝,浓厚乃至有溢出之感。

口沿的这种雷同波浪的边饰,从前后朝纹饰排序关系来看,现实上是一种简化了的巨细相间的蕉叶纹。这种画法根本是顺治的特色了,典范的康熙器物上都很少应用。《明清民窑瓷器判定·顺治康熙卷》65页有一件明白纪年的康熙元年的三足鼎式炉,不光边饰画法与此雷同,龙纹、青料以致器物的质地,均与本器相类,也可以佐证这件器物的年代。口沿的酱釉淡雅而天然,也值得关注。

器物内部可见比力显着的旋纹和烧窑时遗落的窑渣和窑灰。这一时期的器物,仍旧保存着明代瓷器的工艺特点,工艺细节每每不是很讲求,但整个器物的神韵却非清晚期精致官窑器物可以相比的。

明末清初的很多瓷器,固然做工不肯定精致,但胎质与青料的质地却很好,这是其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质量上乘的高岭土和浙料刚幸亏那一时期出现,纵然质料选练不是很精致,但胎质的精良仍旧可以从图中看到。这种白而腻的瓷质,也是明末清初瓷器的一个特点,雍正以后的瓷胎就不再有这个征象了。从图中还可以看到修底时的刮胎痕和胎釉联合处的火石红,这些工艺陈迹,在判定中也有紧张的意义。

总之,这是一件期间特性比力显着的顺治瓷器,胎质、青料均很良好,做工稍粗率,但有神韵,有味道,是一件在判定中可资比力的尺度器物。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在中国瓷器中,最珍稀也最具典雅之美的就要数元代的青花瓷了。他那蓝天白云一样的色彩之美令人爽心悦目。今天我要为您介绍的就是一组非常漂亮的元青花。元青花因为存世稀少,非常珍贵。据专家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元青花,仅有400多件。中国收藏有200多件,约有一半收藏在海外。青花莲池游鱼纹盘就是元青花,精品之一,现收藏于中国湖南省博物馆。它口径为45厘米,底径为25厘米,是元代景德镇窑的代表作品。此盘体形硕大,釉面光亮,所绘青花色彩艳丽明快。盘外壁绘有缠枝莲花和石榴纹。盘内壁从盘沿到盘心,共有三组纹饰,盘心绘有鲂鱼,鳜鱼各一条,上部为鲂鱼,鲂鱼头小身大,嘴部微张,细鳞明显。它高耸着背鳍,翘首摆尾在水中游弋。盘心下部的鳜鱼,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里提到的鳜鱼,鳜鱼尖嘴,下颌长着尖尖的牙齿,鳃盖、背鳍和臀鳍上都长着尖尖的刺,鱼身上花斑细腻,鱼背部青料浓郁,至腹部颜色逐渐变淡,鱼腹留白,显得自然生动,鲂鱼和鳜鱼的四周长满了莲花、莲叶和各色水草,它们姿态柔美,随水波漂动,极具动感,两条鱼自在游弋于莲叶之间,颇有江南水乡,玉溪连夜的诗情画意。在中国古代,鱼戏莲叶间还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莲的谐音为连。鱼的谐音为余。整个画面的意思是连年有余,象征富裕生活的绵长久远。腹壁与盘心以白环相隔,绘有一圈象征富贵的缠枝牡丹。牡丹浓淡相宜,娇艳柔美,盘的口沿处,绘有一圈海水纹,奔放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海面上追逐奔跑的浪花。青花莲池游鱼纹盘的构图,极具匠心,盘心与腹壁之间的空白,仿佛水墨画上的留白。使得整个画面既疏朗有致,又突出了盘心,“鱼戏莲叶间”的绘画主题。在元青花瓷器上,像鱼纹盘这样的动物纹饰非常普遍。这些动物大多有着吉祥的寓意和生动的造型。它们大都张嘴摆尾,动感十足,给人以鲜活生动的艺术魅力。青花莲池游鱼纹盘中的鱼,同样具有色彩上的变幻之美。鱼背处青料浓郁至鱼腹部逐渐变淡,至腹鳍部位甚至出现留白,呈现出鱼身自然变幻的色彩之美,显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这种画法与宋代《春溪鱼藻图》,颇为相似。其高度写实的画风应当是承袭宋元绘画技法而来。显示出绘画者精湛的绘画技巧。表明当时制作元青花的工匠大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元青花的出现开辟了有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色彩由元青花开始出现在一件件瓷器上,以青花莲池游鱼纹盘为代表的众多元青花,让我们看到了绽放在瓷器上的色彩之美。

明宣德青花五龙纹大盘


明宣德 - 青花五龙纹大盘

本次非常有幸为大家介绍,同样是海外回流的明代瓷器 - 青花五龙纹大盘(大明宣德年),藏家是来自美国的一位女华侨,据藏家自述:这件青花五龙纹大盘是她丈夫的母亲交给他们的,,如此精美的瓷器,流落在海外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中华艺术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五千载,这么精美且独具非凡的瓷器象征着一个朝代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当然让它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向世人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中国古老的艺术文化是最好不过了。

明宣德 - 青花五龙纹大盘(青花云龙纹折沿盘)

明宣德 - 青花五龙纹大盘(青花云龙纹折沿盘)

此缸胎体同样厚重,造型简而不失大气,釉光润洁明澈。通体龙纹,以祥云为饰,笔致生动严谨,青花色彩浓烈,全器共绘五条云龙,均以五爪龙纹作主题纹饰,使整体看来更生动多姿,不愧是明宣德的青花精品,继承了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绘画风格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风格。

此盘直径:46.3cm;;高17.7cm;底径:34.9cm ,盘外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款识,整器满带皇家御器的浓烈气息。

明宣德 - 青花五龙纹大盘(青花云龙纹折沿盘)

这位来自美国的女华侨鉴于此前澳门知名拍卖行的成交记录,并且相结合明永乐与明宣德两朝皇帝情怀,最终也决定选择在同一家拍卖行来“再续前缘”。相信这件 明宣德 - 青花五龙纹大盘 也会拥有属于它的那份光辉色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若有收藏爱好者对此盘有钟爱之意,也可以联系小编交流交流哦!!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上)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被珍藏在景德镇官窑遗址博物馆,它瓷质精美、釉色圆润,是不可多得的青花珍品。在蟋蟀罐的盖子后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由此可以说明,这件宝物,正是出自公元十五世纪时的中国明朝宣德年间。

相传,酷爱斗蟋蟀的宣德皇帝,还有一个独特的爱好,那就是收藏蟋蟀罐。每每得到一只能征善战的蟋蟀,宣德皇帝便会下令,制造一批精美的蟋蟀罐。

这一年,在景德镇的窑工们接到了一道圣旨,说皇帝最近新得一员勇将,力挫千军,朕要以一套蟋蟀罐赏之,并特赏云龙纹罐一只。

听了圣旨,窑工们不禁摇了摇头,这哪是什么赏赐,分明是皇帝又得了一只蟋蟀,打算做蟋蟀罐庆祝呢,而且这次皇帝特别指出,要做一只云龙纹罐,恐怕是得到了一只蟋蟀里的大王了!窑工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了烧制。要知道,在圣旨下达的那一刻,他们的性命,就已经和蟋蟀罐拴在了一起。那么,他们烧制的云龙纹蟋蟀罐宣德皇帝是否满意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藏品名称:青花龙纹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藏品名称:青花龙纹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名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