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青花束蓬盘(明)

青花束蓬盘(明)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龙盘 古代青瓷器

2020-07-22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明 青花束蓬盘

规格:口径28.3厘米 底径20.5厘米 高5.4厘米

青花瓷

盘浅腹坦底,有矮圈足。器表施釉,釉层纯净匀称。底足露胎,胎质细腻洁白。白胎上用钴料绘出蓝色图案,然后罩上一层亮度极高的透明釉。洁白的胎体映衬天蓝色纹样,这便是陶瓷史上著名的青花瓷。青花是釉下彩绘的一种,是对白地蓝花的专称。典型青花瓷系选用含金属钴的彩料在陶洗细腻的瓷坯上做画,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中国最早的青花瓷是唐代产品,明代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自此以后,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日常餐具也以青花瓷为大宗。

青花瓷生产的中心是江西景德镇。明代初期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使用的是进口的钴料,史称"苏勃泥青"料。进口钴料中含铁量较高而钴稍低,因而其蓝色浓艳深沉并杂以黑褐色结晶。而国产钴料则与之相反,蓝色较淡而纯净。苏勃泥青料据传产在波斯(今伊朗),据查应是叙利亚一带。

一品清廉

这件景德镇宣德年间的青花盘就是使用进口钴料绘出主题纹样的。深蓝色中泛着黑褐,釉层亮丽而图案浓艳,是典型的苏勃泥青作品。所绘主题图案是一束出水的莲花,寓意"一品清廉",或有勉人自勉之意。莲纹之外,是一周缠枝牡丹纹及卷草纹边饰。边饰图案则是系用国产钴料绘制。这种色泽搭配,使主题纹样更加突出。

盘内的束莲纹流行于元代和明朝初年,其清秀典雅的风格颇受世人喜爱,其影响波及海外,西亚地区的伊斯兰陶瓷作品中有不少摹自中土的类似图案。由此看来,无论是用料还是图案母题,这件青花瓷盘均可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的产物或使者,其价值远不止于饮食用具而已。(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青花花鸟纹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7cm,口径21cm,足径14cm

生产时代: 萬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明万历

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 6到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青花麟凤纹盘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生产时代: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盘

说明:元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青花压手杯(明)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直壁,丰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内外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一周,腹部饰缠枝莲纹。压手杯的特点为胎厚体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万历时期仿制。此种精致高雅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件。

青花三羊开泰杯(明)


明 青花三羊开泰杯

规格:高10.2cm、口径11.4cm

质地类型:瓷器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文解字》:“羊,祥也。”金文中的“大吉羊”就是“大吉祥”。《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而用“三羊开泰”作为岁首颂辞,喻吉兆。这里的“羊”与“阳”、“太”与“泰”谐音,所以古物中有不少绘三羊及太阳的吉利图。

明代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纹饰,因受嘉靖帝崇奉道教的影响,内容多道教色彩,如八仙、三星、葫芦等。羊在道教中本是有特殊意义的,传说老子骑青羊过函谷关(也有说骑牛),为关令尹喜撰《道德经》,临别时称千日后在成都青羊肆再会。道教徒依此说,在成都建宫观供奉李老君,即是青羊宫。况且“三羊开泰”本身还有吉祥意味,所以用此图案为杯饰是很可理解的。

明、清时期,在茶叶制造及饮茶方法等方面又有变革与创新。六大茶类创制成功,饮用已成为日常必需,且出口增加,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饮品。当时讲究等级、品第,茶具的品质往往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另外,虽然斗茶之类已不再盛行,而茶具作为一种艺术品供鉴赏、收藏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明)


明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花在中国元代中期,也就是十四世纪左右,已达精美地步。但元末明初一度衰退,色彩变的灰暗。直到十五世纪的永乐、宣德,青花瓷艺又再度回复鲜艳的色泽,广受好评。因此,永、宣的青花磁遂成後世仿制对象。

永乐青花依文献所说,采外来青料,俗称苏泥勃青。此种青料有「渗青」、「散浑」之特性,烧後青色浓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因散浑而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为明代之青花奠下根基。又因政治、经济因素,此时瓷品成为赏赐及贸易商品,而其交易主要对象为中亚之阿拉伯人,为适应回教人民所求,此期制品,在纹饰与造形上,处处可见伊斯兰文化之身影。

器腹硕状如圆球,故名天球瓶,乃仿照叙利亚瓶式样烧制而成。口沿一周转枝花叶纹,全器主饰为一蟠龙,隙地饰以番莲花,龙纹姿态矫健有力。同形器在故宫博物院共藏四件,其中一件隙地为朵云纹,而土耳其TopkapiSaray Museum亦有类似藏品,不同之处在其龙纹留白而背景为青色的波涛纹。TopkapiSaray藏品上那种主纹留白的作法,俗称反青花。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明)


明崇祯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

尺寸: 20×20.5厘米

此笔筒器型硕大,胎质细腻厚重,底部无釉,胎体上下有暗刻纹,内外壁釉色白中闪青,笔筒外壁绘青花人物图:一女子在庭院中舞剑,她右手执剑,左手附势回首仰头,身形可谓刚柔并济;高士端坐案前执笔作画,旁有书童侍女往来运送书卷,人物神情勾勒细腻,生动,周围衬以山石树木。青花发色青翠明丽,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笔法娴熟,布局恰当,线条流畅,为同一时期笔筒中器型大气画工精细的突出代表。

明崇祯一朝,由于处于明,清两代交替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除了具有明代风格外,也孕育萌发着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

此时,瓷器纹饰多用粗线条,少见淡描画法,也有的涂抹如泼墨一般,纹饰内容以写生画为主,所画的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晚明豪放生动的风格,而创造了类似淡墨水彩的皴点法后,则出现了许多淡描细画风格的作品,此类技法直到清代康熙十年左右依然沿用,以至于那些细致明丽的淡描人物和皴染山水石树,往往多被误认为是清代康熙雍正时的笔法。

所以,一件上好的明崇祯时期制青花瓷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准型器物,极具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明)


明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

明代瓷器为我国瓷器业发展史上空前繁盛的时期,其产品和品种均超越以前各代,特别是明永乐、宣德两朝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向以其胎釉精细、花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秀美而著称。

为什么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能如此名贵而受到人们青睐?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更加注重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杂质,故其胎质较洪武时期更为细洁、坚实,胎色洁白,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泛青,造型优雅大方,特别是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欲滴,纹饰写意手法高妙,线条流畅生动,形态栩栩如生。众所周知,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而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而成为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明永乐年间烧造的青花缠枝双狮纹瓷罐(见图),瓷质洁白而细腻,釉面光亮而古朴,青花发色淡雅而不失靓丽,古朴中蕴含着灵秀的风骨,画面洒脱自然而浪漫,可谓独具匠心之作,特别是腹部前后画的两只狮子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威猛与动感,张狂与霸气,表现得淋离尽致。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圆器与其他年代的青花瓷圆器最大的区别是口沿有锋利的棱边,用手摸之割手的感觉非常明显,这是对明永乐青花断代的一个最重要依据。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的鉴定,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1)胎质:较洁白、细腻,一般薄而轻,露胎处常常带有返氧化铁,呈现有少量黑斑点;(2)釉色:青料多用进口的“苏泥勃青”白中闪青,润厚莹亮,犹如一件失去光亮的玉器;(3)造型:大件较少,多生活用器,矮圈足,底平整较稳健;(4)纹饰:风格拙重,图案单纯,但绘画紧凑,不繁复,常见有双龙、双狮及花卉等纹饰,画风多写意,少工笔画,而且画技浪漫、夸张、自然。

如何鉴定明隆庆青花瓷真伪


明嘉庆·青花爵禄封侯菱花口碟

隆庆(1567——1572)仅存六年。其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生产低落。因而瓷器生产的规模也急剧缩小,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都有所下降。但是此时并非毫无建树,从遗存的传世收藏品来看,此时的青花瓷的制作技艺更加精细,要胜嘉靖青花一筹。

器型

隆庆青花瓷的器型比前期更为规整,以小件器物为主,大器少见。器型有所创新,如提梁壶、方胜式盒等。主要器型有提梁壶、罐、长方盒、六方盒、四方盒、圆盒、方胜式盒、碗、盘等。

胎釉

受原料影响,小器的胎质尚好,胎薄体轻;大器则稍差。官窑器的碗、盘、碟类胎足一般都修饰的比较规整。民窑器则大多比较粗糙,修胎不够仔细,琢器的衔接痕明显。与嘉靖朝一样,圆器的圈足多斜削向内收敛,底心下凹,略有塌陷,底足有放射状跳刀痕。民窑器的胎体也比较薄,玲珑规整。釉有厚薄两种,薄的透彻明亮,厚的呈乳浊状半透明。官窑器的釉面较白,一般民窑器的釉面白中闪淡青,都很光亮肥润。

纹饰

纹饰大多沿袭嘉靖旧制,但画意潇洒,布局更趋繁缛,有些内外均密绘纹饰。团龙纹较多,人物纹多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盘、碗类常以蟠螭纹作为边饰与主题纹饰,色调浓重。民窑器的纹饰画意疏简,多画山石兰草、玉兔月亮、松竹梅等。行书诗句、垂枝花鸟、攀枝娃娃、三凤朝阳等为此时创新与流行的图案。

款识

款识与前朝后代都不一样,不同于常见的“大明××年制”,而是把“制”写成“造”,在器物的底足书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青花楷款,款外常饰双圈或方框。款字工整,用中锋书写,笔画粗重而又豪放有力,字体结构严谨,青花色泽浓重。民窑器也有写“大明隆庆年造”款识的,但青花色泽较浅,字体密集靠拢,略显草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