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青花瓷及年代介绍

什么是青花瓷及年代介绍

什么是瓷砖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2-17

什么是瓷砖。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元代在景德镇成熟发展。明代诗人周晋的一首《咏瓷花》词:“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瓷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

青花属釉下彩,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后罩以透明釉,在1320度高温一次烧成。青花可分青釉青花、本釉青花和白釉青花。元明清三代数朝的官、民窑青花瓷各具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青花瓷是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和民窑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明初青花瓷还带有元代粗犷豪放的遗风,色泽偏暗。永乐、宣德两朝是明代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两朝青花瓷典雅秀丽,色泽浓艳幽深,呈色如宝石蓝般鲜艳。自成化开始,青花瓷变得精巧轻盈,色泽淡雅稳定,赢得了后人极高的评价。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在规模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数量远远超出了明初洪武至正德时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发色浓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末由于局势动荡,青花瓷的生产也每况愈下,官窑传世品很少见,多是制作粗率的民窑产品。清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以康熙青花最为卓越。康熙青花质量上乘,呈色翠蓝,浓淡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的美誉。雍正青花以质地优良、细巧精致而著称,呈色艳丽,但不如康熙时的丰富。乾隆青花以正蓝为主,色泽明艳稳定,无晕散现象。因粉彩瓷的逐渐增加,青花瓷自乾隆后期慢慢衰退了。道光时曾一度复兴,但主要是仿康熙青花瓷,青花呈色浮躁,釉面疏松。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文化:青花瓷的介绍及鉴赏技巧


【简介】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Z7p帝国开发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鉴赏】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特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Z7p帝国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Z7p帝国开发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Z7p帝国开发

“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的名称,“梧桐”为呈吉祥之意,这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美句而定的。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的园林风光做了理想的描绘:近处是石桥杏仁、花鸟树林、楼台亭阁,远处是层峦叠嶂、平波荡舟,如此湖光山色,确有“白浪青峰非人间”的意境。艺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幅画面上,运用吊珠图案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案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东方艺术风格。优秀画面除“梧桐”外,还有芙蓉、海棠、满莲、敦煌、双龙、锦葵、金鱼等装饰,或丰满严谨、端庄秀丽,或挥洒自如、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装饰】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Z7p帝国开发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不少婴戏图中的小孩,五官发眉可以完全不着笔墨,只在圆圈商洛以浓料就成小孩的头部,天真活泼的形态却表现得惟妙惟肖。

【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Z7p帝国开发

(1)纪年款Z7p帝国开发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Z7p帝国开发

(2)吉言款Z7p帝国开发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Z7p帝国开发

(3)堂名款Z7p帝国开发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Z7p帝国开发

(4)赞颂款Z7p帝国开发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Z7p帝国开发

(5)纹饰款Z7p帝国开发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色料】

“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是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优质色料,据专家考证来自于伊拉克。Z7p帝国开发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尼勃青”料,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这也是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

清代青花瓷介绍


今天由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清代的青花瓷的特点。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 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 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 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 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 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青花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款识除年款外, 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青花

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 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青花瓷的款识介绍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分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什么是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

“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太平军在景德镇前后长达7年之久。这段时间里,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倘能避过杀身之祸,却不得不还要面对生计之困,于是在战火暂时平息之后,仍需重操画笔,以画瓷谋生。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瓷,这样,一些生活必须的日用粗瓷(如锅、碗、盆、盘之类)成为首选,画上几笔浅绛彩,署上自己的名字,择价而沽。

咸丰5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程门与次子程荣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现藏安徽省黟县文物管理所)便是一例。在上述300余件器物中,咸丰朝所画浅绛彩瓷只有两件。这是最早一件,也是程门画浅绛瓷已知最早的一件实例。另一件是张子祥(张熊)在咸丰6年(1856年)所画的《四清图》瓷板画。

是否可以这样说,稀少的咸丰朝浅绛瓷正是原御窑厂画师们在生活重迫下的一种艰辛尝试,但在客观上却是一个新艺术品种繁盛的开端。

三、浅绛彩瓷的盛兴

同治5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

同治7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时年19岁,在位13年。

虽然同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皇室烧瓷却很少,新御窑厂亦家底全无,画师们只好以画浅绛瓷维持生活。如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周子善、汪藩(字介眉)、俞子明(字静山)、吴少萍、程言(次笠)等,此时他们都有作品出现,且均绘于同治元年至同治13年之间。有趣的是在同治5年至9年,却难觅其作品的踪影,也许当时他们正忙于重建御窑厂和为同治婚礼绘瓷吧。

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除御窑厂那批画师外,少见其他画者。应该说,浅绛瓷在同治时还正处于兴起的阶段。兴起的带头人便是御窑厂以程门为首的画师们。

进入光绪期,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期生产的。光绪一朝34年中,大体可以看出画师们的更替关系。为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光绪10年,中10年和后14年。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 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 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 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 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 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 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 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 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 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

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四、浅绛彩瓷的衰落

光绪之后,宣统、民国初期,画浅绛瓷者急剧减少。

宣统时(1909——1911)画浅绛瓷的仅有;

俞子明 袁恒兴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民国前10年(1912——1921年)浅绛瓷画师有:

许品衡 方少溪 汪友棠 王子卿 高恒生 安少山 马庆云 杨紫卿 季春 黄斐成 胡全太 瑾卿 金绍斋 肖靖初 段生茂 吴飞麟 胡仲贞 潘陶宇 徐成城 孙福昌 森顺 江和丰 子良 王琦 岳松氏。

民国10年之后(1922——1925年)浅绛瓷画师有:

潘陶宇 徐仲南 仙槎 罗子林 刘顺泰 王荣顺 安少山 刘焕章。

1925年后,基本上没有画浅绛瓷的了。

宣统至民国初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等,以及其他瓷业的兴起,大批浅绛瓷画师都改画粉彩瓷了。因为粉彩瓷比浅绛瓷的画面要鲜亮得多,色彩也要丰富得多;而早期的浅绛瓷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使用后,大都会脱色、掉彩,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市场渐渐又重新青睐粉彩瓷了。浅绛瓷终于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从这些资料来看,第一件浅绛瓷出现于咸丰5年(1855),最后一件出现在民国14年(1925),因此,浅绛瓷在中国至少历经70年。

五、与浅绛彩瓷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在中国陶瓷史中,浅绛瓷画最早出现于何时?这在陶瓷学术界说法不一,在此暂时不探究。但晚清出现的这般浅绛瓷热,笔者认为是自咸丰5年(1855)御窑厂被毁,以程门为首的一批御窑厂画师绘售浅绛瓷而始的。

(二)浅绛瓷的问世,在当时是受到人们欢迎的。首先,御窑厂的画师过去是专为皇室所御用,平民百姓乃至景德镇当地人对其作品都是无福消受的。而当他们所绘的浅绛瓷署名上销售后,自然令大家解囊趋之。其次,浅绛瓷画开创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先河,极类当时行销一时的海上画派画师们的纸绢中国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当时有的官员、画家还会自己操笔在瓷器上画浅绛画,如张熊、吴待秋、黄士陵、范金镛等,都有浅绛瓷画作品传世。当时一件浅绛瓷比同类的青花瓷、粉彩瓷在价位上应该要便宜,而其艺术价值又不遑多让,自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在光绪年间,浅绛彩瓷臻于颠峰。

(三)浅绛瓷是御窑厂画师面向社会与民众开发出来的一个产品,与御用瓷无关,当然就不为皇室所用。实际上,当时皇室忙于外忧内患,也是顾不上烧瓷这类事情的。

光绪期间,有的浅绛瓷底部钤印有红阳文方楷书(有的为手书)“官窑内造”或“官窑监制”四字款印。通过排比,此印是同治5年新厂盖成后所为,以光绪期为多,且凡有此印者,画品都不俗。笔者认为:此印为真,它是御窑厂画师为区别“红店”之作,提高卖点而为之的。

(四)有部分浅绛瓷底部印有“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或“同治”红篆阳文方章款,也有手书楷字红款“大清同治年制”,但查看画面上墨书的干支年号却又是光绪某某年的。笔者认为:这样的作品都是光绪时的,应以干支年款为准。为什么器物底部又有醒目的同治年款呢?因同治时浅绛瓷画多为御窑厂画师们的创作,“红店”还很少参与,因而画工、品味都相当脱俗。到光绪时,各私家窑厂、“红店”都跟风画浅绛,水平就良莠不齐了,所以购买者多好同治之物。根据市场需求,故在光绪的浅绛瓷上钤记“同治”的年款。但这与今天瓷器的作伪又是两回事,当时的干支款都明明白白的写在器物上。

(五)在这300余件作品70年的时间跨度里,共出现瓷画作者138人(有少数是店号名),按年号进行排比,惊喜的发现画师们可分三代或四代人。在无文字史料记载的情况下,遂将这100来位作者的活跃期进行时间分段。

第一代:

程门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汪藩 周子善 俞子明 吴少萍 江永源 罗允夔 任焕章 余焕文 万子铭 蒋玉卿

第二代: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章 许品衡 方家珍 周筱松 汪照藜 方少溪 张云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许达生。

第三代:

王子卿 松石 戴裕成 梅春 高恒生 安少山 胡献瑞 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

段生茂 胡仲贞 吴飞麟 王琦 潘陶宇 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

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

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

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

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

可以说,上述画师均在光绪中、后期去世了。其中俞子明的活跃期最长,宣统二年仍见浅绛瓷作品,说明他是位高寿且多产的画师。

六、浅绛彩瓷的历史地位

浅绛瓷是在晚清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地的悲惨境地,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师们在厂子被兵火烧毁后,为了生计而烧制的一个崭新的瓷艺品种。浅绛瓷投市以后,由于画面新颖,价格低廉而一时脍炙人口。历经70余年后,浅绛瓷又渐渐消失于我国灿烂的陶瓷史之中。

今天,当我们再次细细端详这支见证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瓷苑奇葩时,更觉应还其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尤其是那些精美的官窑画师们的作品。它们既具当时皇家窑器的风骨,又有大方之家的风采,更具文人书画的风韵;既浓缩了馥郁的文化底蕴,又体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当年创造了历史,今天又为我们还原了历史,极具史料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本应该就是瓷器中的精品,文物中的精华。

青花瓷起源及辨别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青花瓷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280℃的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钴料在高温作用下呈现蓝色,习惯上称为“青瓷”。至今研究青花瓷发展史不过百年,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列克塞·波普博士根据一只高63.6CM、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德黑兰阿迪拜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众多青花瓷器进行比较,划出74件与之风格相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青花瓷,并写了两本书,由此就有了青花瓷起源于元代的说法。1975年南京博物馆在发掘扬州唐城遗址时,在江苏农学院基建工地晚唐地层中发现了一块用蓝料绘有几何形图案纹样的枕片,推测是“唐青花”。三年之后的1978年,香港毛文奇先生撰文说,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白釉蓝彩三足罐是唐青花。这是首次将一件完整唐青花披露于世,引起极大震动。五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的陶瓷培训班中,四届学员在唐城遗址拣到20多块青花瓷残片,其数量、品种、烧造工艺都超过青花枕片,这就使我国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的看法渐趋成熟,成为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收获。

199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青花瓷”一书,该书作者马希桂先生写道,唐宋青花瓷一说,目前已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亦有个别的尚持有不同意见。鉴于目前对实物资料掌握太少,研究工作有一定困难。我相信,随着新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和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

北京民间唐宋青花瓷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青花瓷收藏近30年,对唐宋元青花瓷颇有一番研究。20多年前王俊选先生经常到北京后海的古玩市场去“闲逛”。一天他在一个小店铺见到一个又黑又旧的小罐罐,有盖,很完整,透着那么深沉厚重,经过几番交涉,终于低价购得。回到家中,他用两瓶消毒液长期浸泡,终于把小罐上的土沁生生地给拔了出来,青花的颜色也呈现出来了。当时,店主卖时说是永乐或洪武年间的,现在看来,这只青花小罐是唐代的,要比元青花早好几百年,收藏价值自然很高了。

王先生认为,对于古瓷釉面的研究,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探讨而得来的,“胎是瓷之骨,釉是瓷之衣”。研究高古瓷,不但要研究古瓷的胎,更要花大精力去反复揣磨,潜心研究古瓷的釉。往往“看走眼”就在于对釉研究得不透,张冠李戴,谬论百出,甚至出现连自己也搞不懂的似是而非的谬误来。

辨别真伪的钥匙

王俊选先生告诉笔者,通过老化与裂变看年代,甄别唐代的釉下彩,本身就像是欣赏一幅唐代的历史诗画。唐代青花瓷的发色有些已经是很纯正的了,虽然画工过于简单些,但用笔设色不低于现代的水平。据记载和专家论述,唐代中早期就有青白釉了,但解释青釉、青白釉总是含糊其辞。其科学解释应该是:白釉的含铁量在0.63%-1%之间。在唐代只讲白瓷或青瓷,没有青白瓷一说,这就给后人带来模糊的认识,影响了对陶瓷的研究。对高古瓷的研究要从胎和釉两方面进行,不能只考虑造型或纹饰,主要研究胎釉的老化与裂变的特征、特性、规律,如果发现釉下有钴做原料的蓝彩,就能确定是唐代的青花瓷。确定了年代再进行纹饰、彩绘的研究,也不能凭纹饰、彩绘和造型去判定年代,因为纹饰、彩绘和造型可以仿画仿造,而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俊选先生说到这里,显得很有把握,“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现在用的是波普测试仪,电子眼帮了我大忙,是这把‘钥匙’打开了古陶瓷年代久远的‘锁’,揭开了唐青花瓷的神秘面纱。”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古人用诗句表达窑工用了九年时间研磨、淘洗瓷石或瓷土,才烧出越窑的“秘色越器”,所以才有“秘瓷览来不看胎,瓷父要数秘色器”的诗篇。可喜的是,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在河南巩义黄冶进行考古发掘唐三彩窑址时,首次发现了唐代青花瓷的产地,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史专家、学者的重视。这次发掘为唐、宋青花瓷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唐、宋青花瓷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收藏家王俊选先生从事收藏数十载,为了收藏他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倾其所有,潜心学习钻研,成果颇丰。在众多收藏品中,有一件青花瓷器盖罐是他的最爱。十几年前王先生为了验证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将此罐送到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仪器检测的结果为唐晚期青花瓷罐。这个结果让王先生欣喜不已。更加激起他对古代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什么是空白期青花瓷器?


青花瓷作为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类,在其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术语,比如“空白期青花”,这个描述就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多与断代联系起来,让很多入门者摸不着头脑。那么“空白期青花”究竟是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空白期青花”这个描述,的确与断代有关。因为它特指的是明瓷中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的青花瓷,至于为什么称其为“空白”,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三朝青花瓷无官窑款识,所见的几乎都是民窑所出,几乎没有可以佐证其官窑身份的内容在瓷器底部出现,甚至民窑瓷器也难以对其进行断代。所以看似“空白期”,其实也是瓷器烧造业的黑暗时期。对于这一个时期瓷器的鉴赏和经验,都是经过对比分析之后,才提出来的,为了方便区分,便把这一时期的瓷器统称这“空白期瓷器”。

这就是空白期瓷器的由来,有很多人会好奇,这样的“空白期瓷器”,应该怎么去鉴赏与分辨呢?其实即使没有款识,也是可以辨别的。在这几个时期,都是战乱频频,皇位之争盛行,年号更替频繁,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的。所以才导致了在瓷器烧造完成之后,并不方便直接书写年号,加上官窑生产也受到限制,所以如今我们能见到的空白期瓷器不多,即使有,也是民窑所出。以青料为主,具有明瓷的一贯风范,古朴秀雅,但由于墨色不精细,纹饰也不够有特色,只能说是较为普通的瓷器,与明瓷中的精品不可比。

但是官窑瓷器就好的多了,因为在景德镇研究所,曾公开过一批官窑瓷器,正是空白期的官窑瓷器,质量非常精美,收藏价值巨大。特别是云气纹等装饰,十分美丽,还有文人画的韵味,留白丰富得体,与青花相得益彰。且釉面平滑、釉色纯正,是质量上乘的青花瓷。但相应的,“空白期瓷器”的缺憾也是有的,那就是瓷器的造型无特别之处,甚至可以说较为朴素。但这并不影响其价值,相较于前朝的精细秀美,清瓷的明丽华美,空白期的官窑瓷器,气度雍容,通体冷艳,更有典雅之气。所以如果是官窑所出的“空白期瓷器”,还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只是必须加以仔细甄别。

空白期青花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空白期青花高士图大罐,尺寸:高40厘米,估价:RMB 55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 ,成交时间:2019-07-17,拍卖公司: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春季拍卖会。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正是明代瓷器史上所谓的“空白期”,官窑瓷器至为罕见。民间亦禁止私烧瓷器,因此传世甚少。本件青花大罐造型、纹饰、发色均体现典型之空白期特点,是为此时期瓷器难得一见的代表佳作。罐短颈,丰肩,弧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平底无釉。口沿饰缠枝莲纹一周,肩部开光花卉纹饰,中间主题绘山水人物,青花纹饰通体绘制,发色明快,青料浓艳,画面运笔流畅,沿袭明早期一笔勾勒绘法,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又有独到之处,显示出高超的绘画水平,飘逸感强烈,绘画风格及纹饰均为明代空白期样式。此罐造型标准,雄健稳重。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珍藏的明初人物故事大罐中,此罐同类纹饰极其少见,类似题材大罐有上博的明宣德人物故事大罐,故宫的明成化人物故事大罐,北京市级博物馆藏的明空白期大罐。此器无论画工发色,都是此类中的巅峰之作,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明早期青花传世精品。

2:明空白期青花人物纹罐,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14,400 ,成交时间:2008-06-26,拍卖公司:浙江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罐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胫部斜收,矮圈足,平底。底足露胎,泛火石红。这种罐的造型,宋元以来十分流行,曾名之为荷叶罐。罐壁用青花装饰。青花发色妍丽,局部形成铁锈斑,当为典型的苏泥渤青料。颈部饰回纹,肩部饰变体覆莲瓣,胫部饰海水波涛。器腹为其主题纹饰,饰通景山水人物。人物画面可区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有两高士对弈,一尊者拄杖观战;有麻姑捧寿桃献寿而来,二仙女执扇侍立。又有一拄杖老者,前后童子携琴捧盒,访友而来。衬饰仙山、仙鹤、灵芝、古松、梅鹿、灵芝状祥云等背景纹饰。整个画面人物仙风道骨,体现了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道教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同时,其灵芝状云纹的描绘技法和人物脸部、衣纹的表现风格,则又是明空白期青花器的典型特征。该器规格硕大,特征鲜明,值得雅好青花瓷收藏的鉴藏家重点关注。

3:明空白期青花携琴访友梅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6-05-18,拍卖公司:北京东方大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五周年春季拍卖会。

4:明15世纪空白期青花人物图棱式碗,尺寸:25.6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25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5:明空白期青花“群仙祝寿”图大罐,尺寸:高36.5厘米,估价:RMB 8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218,500 ,成交时间:2019-08-04,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此大罐唇口,短颈,丰肩鼓腹,胫部内收。罐口沿点缀回纹,肩部绘以璎珞纹,莲托八宝纹,近足处装饰折枝花果纹。腹部主体通景绘制“庆寿图”,图中绘神仙人物、或对弈观棋、或捧仙桃祝寿,或携宝物逆风而行,人物神态安详自然。中间还有仙鹤与鹿口衔灵芝,穿梭其间,寓意“鹤鹿同春”。背景则辅以松树流云,山石小草,云气呈灵芝形,上有层层圈点密布,俗称“云堂手”,为空白期时期瓷器的典型特征。本罐形体硕大,胎体厚重,釉汁肥厚,青花发色灰蓝,画法粗犷,笔意雄健,是一件特征明显的空白期瓷器作品。

6:明空白期青花高士图梅瓶,尺寸:高36.3厘米,估价:RMB 70,000 ~ 1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 ,成交时间:2014-09-2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三十九期拍卖会。

7:明空白期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尺寸:高38.5厘米,估价:RMB 6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2013-05-1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会。

此梅瓶呈小口、圆唇、短束颈、丰肩以下渐收敛,近足部略外撇。造型敦实,胎坚质厚,釉质莹润,釉面泛青,清新雅丽,颇有特色。颈部饰锦纹,胫部饰蕉叶纹一圈,腹部的主题纹样是人物故事,而辅以大量的云纹,以粗线画云的轮廓,再以细线勾画内层,云纹似灵枝状如意头。通体以青花双弦纹为间隔纹饰的辅助。人物绘画飘逸生动,笔触传神,寓意深刻,在仙境中云游,乃有宣德青花人物之风韵。

8:明空白期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尺寸:高33.1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RMB 112,700 ,成交时间:2018-11-24,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梅瓶制式周正挺拔,肩部锦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花卉,此种常绘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瓶、罐器之上。瓶身绘孔雀牡丹图,孔雀引颈回首,漫步于牡丹丛中,其间衬以蜂蝶飞舞,怪石嶙峋,构成一幅生趣盎然的自然景致。近足处勾绘蕉叶纹一周。画风洒脱且古气横溢,颇具时代特色。

9:明空白期青花缠枝花卉纹花口大盘,尺寸:直径51厘米,估价:RMB 9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03,500 ,成交时间:2017-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48期拍卖会。

青花瓷的历史及款识


【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的名称,“梧桐”为呈吉祥之意,这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美句而定的。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的园林风光做了理想的描绘:近处是石桥杏仁、花鸟树林、楼台亭阁,远处是层峦叠嶂、平波荡舟,如此湖光山色,确有“白浪青峰非人间”的意境。艺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幅画面上,运用吊珠图案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案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东方艺术风格。优秀画面除“梧桐”外,还有芙蓉、海棠、满莲、敦煌、双龙、锦葵、金鱼等装饰,或丰满严谨、端庄秀丽,或挥洒自如、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2)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首《青花瓷》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看看这歌词的描述,把它的特点都描述出来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我国瓷器中非常有名的青花瓷,还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

元延祐青花

元延祐青花(1314—1320)

延祐青花有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这两个显著特点。此件的画法采用勾勒点染,减笔没骨,其用笔富于变化,点线面结合,画面和谐有动感。

元至正青花

元至正青花(1341—1368)

至正青花,也称“典型元青花”,用源于西亚的钴(苏麻离青料),在胎坯上绘彩作画,施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其绘彩变成了鲜丽的靛青色,这就是流芳至今的青花瓷器。至正时期的青花开创明清色彩缤纷的彩瓷世界之先声。

明初(洪武、建文)青花

明初(洪武、建文)青花(1368—1402)

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细节上,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蕊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明永乐、宣德青花

明永乐、宣德青花(1403—1435)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勃泥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1436—1464)

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中期青花

明中期青花(1465—1521)

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1522—1620)

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

明天启、崇祯青花

明天启、崇祯青花(1621—1644)

天启年款器甚少,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藏友们看出来了吗?

以上是由基收藏网搜集整理的“如何通过烙印辨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青花瓷及年代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青花瓷及年代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