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 导航 >

珍珠岩在陶瓷中的应用

珍珠岩在陶瓷中的应用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古代珍珠地瓷器 古代官字在瓷器上的写法

2020-02-17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珍珠岩是一种酸性火山玻璃质熔岩,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等20多个省份均发现有珍珠岩矿。地质调查显示:储藏量达数十亿吨,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前苏联曾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对陶瓷坯料中引入珍珠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投入了正式生产。我国陶瓷行业也于80年代进行了珍珠岩在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普及推广使用。珍珠岩中含有大量玻璃相,在陶瓷坯体中熔融性强,既有利于莫来石晶体的较早形成、降低烧成温度,也有利于烧结过程的展开、改进烧成质量。用珍珠岩代替高岭土和长石等原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烧成温度,减少生产成本,而且制品性能不受影响,这对推广低温快烧陶瓷工艺、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一、珍珠岩的矿物组成及工艺特性

珍珠岩属于酸性火山岩浆喷发的玻璃质熔岩,因含有不同的色素离子,而且有黄白、灰白、浅绿、暗绿及褐、黑等颜色。矿石新断口呈玻璃光泽,风化后呈油脂光泽。硬度为4~5(莫氏硬度)。耐火度1280~1360℃。

珍珠岩常含有透长石,石英斑晶及各种形态的雏晶及稳晶矿物,如叶蜡石、黑云母、角闪石刚等。它的化学组成与花岗岩很相似,含有大量玻璃质,CaO、K2O、Na2O含量多。其化学组成范围为:SiO2 68~75% ,Al2O3 9~14%,Fe2O3 0.9~4%,CaO 1~2%,MgO 0.4~1%,K2O 1.5~4.5%,Na2O 2.5~5%,H2O 3~6.5%。

珍珠岩不含有结晶水,差热曲线无明显吸收、放热峰。从珍珠岩热失重曲线来看,珍珠岩吸附水分在80℃开始有少量蒸发,150~350℃曲线上升,脱水加剧。600~700℃时曲线趋平坦,说明水分蒸发已基本完毕。这与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水分蒸发时温度变化基本一致。

珍珠岩的始收缩温度为1025℃;软化温度1175℃,软化范围150℃;其熔融温度是1520℃,熔化范围345℃。

含珍珠岩的陶瓷坯体与石英?长石?粘土三元系统配方具有相同的工艺特性,但其烧成温度大大降低,而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抗折强度。

二、珍珠岩在陶瓷坯料中的应用

1、珍珠岩中95%是玻璃相,其中72~78%为无定形石英。珍珠岩在细磨时,约2%的二氧化硅转变为胶凝状态,因而提高了坯泥的粘结性能,塑性大大提高,有利于成型工艺。

2、在制作装饰面砖的坯料中引入珍珠岩,允许在较大范围内波动,对半成品的强度没有影响,也不会导致坯体烧成变形,这主要是由于珍珠岩坯料具有较强的粘结能力和表面张力的缘故。增加珍珠岩的用量,在较低的烧成温度下,就能促使坯体致密化,其胎体结构与含高岭土的陶瓷制品相类似。

3、应用配方:粘土27,珍珠岩33,熟料14, 石英砂9, 废瓷面砖13, 膨润土4,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薄壁陶瓷面砖,半成品强度高,烧成温度低,收缩小,膨胀系数低,坯体适合于快速烧成。通过对其相结构研究表明,在960℃温度下烧成的该瓷砖,具有晶体的结构组成,莫来石以片状形式存在,烧结程度高,制品呈贝壳状。

4、用珍珠岩配制的日用陶瓷坯料,在烧成后,胎质细腻,半透明度高,热稳定性好。这是由于珍珠岩含有大量的玻璃相,在高温中加速熔解坯体中的石英颗粒,加快莫来石的发育成长,促使瓷胎致密及坯釉结合牢固。提高了制品的机械强度,半透明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5、在日用陶瓷生产中引入珍珠岩,配方中随珍珠岩含量的增加,应相应增加高铝原料的含量。在瓷器配方中,一般以α?Al2O3加入,γ-Al2O3不适合。因γ?Al2O3在温度超过了1150~1200℃时,转变为α?Al2O3,同时伴随较大的体积收缩,从而使坯体结构疏松,机械强度降低。由于珍珠岩的存在,降低了烧成温度,使陶瓷制品能够在1150℃温度下烧结,使加入γ?Al2O3成为可能。另外,γ-Al2O3有亲水性,增加了坯泥的可塑性,改善了泥浆的流动性。微观结构显示,烧成制品的相的比例数量与一般瓷器相同,但莫来石量有所降低,由于其存在有氧化铝和石英颗粒及高硅玻璃相,制品同样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6、有研究资料指出,在日用陶瓷配方中,珍珠岩用量一般不超过50%,如超过50%,坯体干燥强度降低,修坯、施釉及装坯操作中破损严重。同时,制品在高温下易变形,这主要是因为坯体中玻璃相太多之故。另外,日用陶瓷配方中引入珍珠岩量太大,制品白度降低,这是由于珍珠岩含有较多的氧化铁所致。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透雕工艺在陶瓷工艺品中的应用


当今的陶瓷工艺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丰富,更具实验性,为满足人们对艺术美化生活的需求,在陶瓷的工艺和装饰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本文介绍了透雕工艺在陶瓷雕塑中的应用价值,以制造透雕陶瓷娃娃为例提出应用透雕工艺和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大量陶瓷的经典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同时展现了历代制陶者的智慧与技艺,不同的陶瓷工艺和装饰方法,都与当时人们的需求社会的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特征。当今在满足人们对艺术美化生活的需求,在陶瓷的工艺和装饰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这无疑是当今陶瓷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曾长期影响着各国陶瓷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和西学东渐,西方制作陶瓷的工艺与装饰方法不断的流入我国,处在这样一个东方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更加广阔的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开辟出一条中西合并古今结合的当代陶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透雕是我国传统装饰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无论是建筑上还是器物上都被广泛运用,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在陶瓷领域也被运用,但并没有像其它陶瓷装饰方法那样被广泛运用。由于透雕工艺操作比较复杂,很难大规模的复制生产,高成本影响着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工艺品中。透雕这一装饰特点在于极大限度的展示作品的空间感与层次感,艺术特征及其符合现代人的空间感观,在陶瓷工艺品中应用十分鲜明地增加了陶瓷作品的视觉效果,如果与不加透雕装饰的陶瓷作品相比,明显的增加了审美特色。就透雕陶瓷工艺品而言,它以透雕技术为陶瓷制品进一步塑造了一种“虚空”的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透雕陶瓷娃娃”制作工艺与传统的注浆工艺大致相同,只不过添加了透雕工艺的流程,因此投产简单易行,制作精良的陶瓷模具的采用,使得透雕这一古老的陶瓷装饰方法在陶瓷制品上的规整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更使得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陶瓷制品使其更具观赏性与收藏价值。

“透雕陶瓷娃娃”的制作流程:陶瓷原料→石膏模具→注浆成型→雕刻(透雕)→素烧→施釉→烧成

在整个流程当中透雕这一阶段也是制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下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纹样的设计原则

陶瓷坯体上的纹样必须要符合窑炉烧制特点,不能开裂或变形,所以纹样线条与坯体边框的位置分布要合理,连接点在坯体上的分布要均匀,在刻坯、烧成时为防止各部分收缩比不一致,有时要利用线条进行合理的艺术连接,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工具的选用

刻刀必备工具要选用刚性好、弹性好的刀片,刀刃要锋利,否则会使切割面不够平整影响产品效果。模板的选用,一般为大批量生产不会选用传统的方式在坯体上画好再刻,而是采用塑料板或硬纸板制成的刻坯模板,刻坯时只要将模板贴在坯体上,用刻刀按模板纹样直接雕刻即可。这样可达到批量复制生产和快速变换纹样的目的。

3.坯体干湿度的控制

坯体过干或坯体过湿都不易雕刻,过湿容易变形,过干容易碎裂。所以在坯体出模后,要放在室温30度的室内放置大约15分钟,使水分自然蒸发到适宜雕刻程度,再将塑料带罩在坯体上,刻制时边揭袋边刻,这样一来坯体中保持刻制的最佳状态。在坯体通体刻制完成后不能将雕刻处泥块立即去掉,应将刻完的坯体放置10分钟后再将多余的泥块除掉。否则将容易造成变形或碎裂。

素烧

一般陶瓷制品不存在素烧这一环节,之所以采用素烧是因为透雕陶瓷制品存在一些点线的连接,连接处比较脆弱,直接上釉将会导致坯体损坏,所以,我们选用先素烧后釉烧的工艺来完成。先素烧可以提高坯体施釉时的强度,同时素烧后的坯体如有缺陷将全部显露出来,我们可以针对进行处理。

施釉

施釉前要仔细检查坯体是否损坏,表面是否清洁,在施釉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坯体的转弯拐角处补水,以防止釉层堆积过厚或产生滚釉缺陷。施釉采用浸釉的方式,此时要充分的考虑制品的吸水性,施釉时素胎要保持干燥均匀,调整好釉槳的比重和施釉速度。

结语

透雕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简单易行,它在成型方面也比较简单。透雕工艺在陶瓷工艺品中的应用为陶瓷制品创造了“虚化”的空间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唐代绘画元素在陶瓷餐具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唐代绘画资料的整合、论述、研究与分析,提取核心的主题元素进行设计与应用,并对实际陶瓷餐具包装设计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对比分析,使现代包装设计与文化精髓能够有机地结合。用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石,是设计领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在简约现代的包装设计中标新立异,加深消费者的记忆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文化环境。

在包装设计中包含了许多的元素:图形、字体、标志、排版等,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好的包装,而这些元素来源于文化的概括和升华。文化是所有设计的根基。在设计领域中,因地域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设计的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化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标志,也是设计的形、意、魂所在,没有文化诠释的设计与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没有存在的意义。在唐朝盛世期间,其开明的政治环境,广泛发展对外交流都使唐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国封建时期文化的巅峰。选用唐代绘画作为设计元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能满足人们在电子设备时代对文化的寄托。

唐代绘画元素的研究

1.唐代绘画概述

唐朝时期,继承了前面几个朝代的文化与学术思想,各方面的成就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灿烂多彩的唐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西方国家以及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的吸收。唐朝根据自身社会的层序结构,分别对外来文化作出选择。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朝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把文学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统一,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其艺术成就超过以往的朝代。初唐时,主要发展的是人物画,山水画沿用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如薛稷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全新的风格,以吴道子、张萱的人物仕女画得到了不菲的成就,而山水画在此时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中晚唐时期,风格不断完善。王墨等人的山水画侧重于泼墨山水,滕昌祐、边鸾等人的花鸟画日益完善。

2.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人们对国内的历史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少。市场上许多的包装设计的文化层面被“架空”,设计仅仅是为了外表夺人眼球,没有文化的奠基,这种“快餐式”的设计很快被快速发展的市场淘汰,导致大量的浪费。同时还存在一种盲目模仿的设计现象。设计师对一些大牌的设计盲目进行形式上、外形上的模仿,没有考虑是否合适被包装的产品本身,没有自己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尽管有些现代思想前卫设计师,口口声声称要创新新文化,抛弃传统文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中国的设计界也应该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

优秀的设计一定是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打动人心的设计。能够能做到这两点的设计一定具有它的灵魂——文化。所以近几年来,在提倡保护国有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中国风吹遍国内,各种文化元素经过各种手法提取和创新融合到设计中去。包装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之一,同样也是各种不同文化理念的体现。提取唐代绘画元素应用于包装时,深度透析唐艺术文化,将文化的内涵贯穿到设计中,通过类别分析的元素提取方法选取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融入设计中,这种影响不仅是在视觉方面,更多是的文化内涵的体现。

陶瓷餐具包装设计

1.陶瓷餐具包装概述

陶瓷餐具包装除了注重保护、生理便利、心理促销三个基本的功能要素外,更加注重包装的识别性、文化性和品牌性。概括起来,它们体现在直接性、寓意性、包装性三个方面。直接性,是一种非文学性要素,它规定陶瓷餐具包装在市场高度密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身的色彩搭配、造型、图形等直观的视觉信息吸引消费者。寓意性,是指陶瓷餐具包装通过视觉上提炼和设计的一些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二次的寓意,引起消费者对包装中所含的更深层次的寓意进行探析和理解。竞争性,它要求陶瓷餐具包装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视觉与文化强化自己的包装,加深此包装在消费者的品牌记忆度,植根于消费者的记忆深处。

2.陶瓷餐具包装现状分析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消费者的文化水平与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刺激着现在陶瓷餐具包装事业的不断改革与更新。现在陶瓷餐具包装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包装设计没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性,设计师采用一贯的横向思维,使得市面上多数的陶瓷包装设计创意美观度都有待提升。

唐代绘画元素的陶瓷餐具包装的设计过程

唐代绘画元素的陶瓷餐具包装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过程:(1)针对陶瓷餐具的包装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及分析;(2)对唐代绘画的元素进行分析和提取;(3)通过以上两项分析的结果确定包装设计的定稿。

1.市场调研及陶瓷餐具包装的对比分析

(1)陶瓷餐具包装的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用科学性的方法去收集数据,有目的性地去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设计前期提供科学的数据及市场供求关系。首先,对调研的人群进行分类,然后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和分析,最终制定出方案,见图1。

主要从风格、造型、色彩、材质方面进行调研。风格上,倾向于简约大方。造型上,倾向于立方体。色彩上,倾向于清新淡雅。材质上,主要是硬纸板。

(2)陶瓷餐具包装设计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有利于将更多的设计信息进行统一的对比,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观察各个包装的优势、劣势和差异点,从而去寻找设计机会,定位设计,见图2。

从整体上看,包装的造型上普遍是比较统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材质方面主要是硬纸盒子,纸材质本身就具有绿色环保的作用,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包装的生命周期仅仅是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就终止,而绿色包装形态一直延伸到包装的使用周期,减少废弃物、垃圾污染以及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色彩上看大多是以白色辅助色,整体的风格都是清新明朗。元素提取比较单一,具有文化性的相对较少,设计上没有文化的积淀,在加深消费者品牌记忆度这方面有待完善。

2.唐代绘画元素的分析与提取

唐代绘画元素是从唐朝文化中提炼出的精华,主要以传统的图形来呈现。鉴于唐代文化的丰富性,主要从唐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宗教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每个类别成就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文化特性和不同的表现特征。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并结合调研分析的结果,其中以花鸟画为分析对象,提取图案元素,见图3。

(1)图形元素的提取

图形元素的提取——花鸟画。在图形化时代,消费者对包装上的图形比对文字更感兴趣,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产生好感[9]。中国描绘动植物形象的图像早期多见于工艺品装饰,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了独立画派并有了明显进步,选用花鸟画元素作为图形的代表,给人直观寓意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用花的气节和品质来衬托产品的特质,两者搭配,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2)色彩元素的提取

色彩搭配是包装视觉的重要一步,每一种颜色都会给予人一种不同的感觉。它是最好表达设计风格的要素,具有在众多设计中先声夺人的效果。根据瓷器的特质结合图案的风格,最终确定以青色为主,白色为辅。白色代表高洁、纯净。青色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两种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地定位了包装的设计风格。

3.包装设计的定稿

根据瓷器本身的风格,对元素进行组合和变形,整套运动的是青花瓷的色系,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脱俗的感觉,也突显了瓷器本身的特点和风格。其中根据书法元素提取的是春夏秋冬,所以绘画元素相对应地提取了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代表四个季节。

牡丹高贵的气质以及姹紫嫣红的花色在历代的绘画作品中都是给人富贵祥和之感。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正与陶瓷的洁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斗士的象征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在严寒中,梅开独树一帜,代表着坚韧和傲骨的品质。

综合上述所述,针对陶瓷包装设计了一套具有唐文化的包装设计,最终见效果图4。

通过这种简单的构图,应用提取的元素装饰,结合产品本身的特质。设计这套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包装设计。

结 语

这套设计通过唐代绘画文化的元素提取的方法,然后进行二次构造,设计出一套清新独韵的包装风格。它能够提升整个产品的形象气质,绘画元素展示了特定的文化韵味,也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一系列产品。文化风格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品牌的形象,而且在包装的视觉上增加了美感。并对中国唐代绘画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也呼吁以后的设计者多加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应用到现代设计进行创作,进一步地发扬属于中国文化的设计。

色料新彩在陶瓷上的应用


新彩原名叫洋彩,解放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术不高,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所谓 洋彩已经失去了它的涵义,因此叫做新彩。

新彩颜料呈色多性能好,既能手绘又可以印制贴花纸,喷花、戳花等方法,对于描绘人物、山水、花鸟图案都没局限性,因此在日用瓷装饰方面大量使用。

一、新彩的色料

新彩颜料是以各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与各种硅酸盐熔剂相配合,经过熔块炼制而成,在使用时就已呈现和烧成后相似的色彩,这给彩绘用色带来不少方便,而且色彩可以相互调配,色彩种类比较齐全,能适应各种绘画的要求,既可以画成中国画的效果也可以画成油画的效果。

在配色时,有的和一般绘画配色差不多,如洋红加海碧能成紫色,薄黄加海碧能出绿色,但有的两种颜色加在一起,由于不同颜料某些成份的化学作用,经过烧成后所呈现的色彩和绘画的配色不一样,如洋红加艳黑成紫色,薄黄加浓黄成翠绿,薄黄加西赤会把赤色吃掉而呈黄色,下面略谈新彩颜色性质和用途:

1. 西洋红:为桃红色,是以金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质较硬,火度烧得恰到好处,呈色非常娇嫩,用于拓粉红花朵。西洋红很难使用,往往油调成渣,水调沉淀。我们在创作中可以根据它的不同性质,不断创造出更好的使用方法,如目前所用的水点洋红,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好方法,效果好,速度快。它可与黄色成赭色,可与大青合成青紫,与代赭色成红赭。

2.玛瑙红:呈色比洋红更紫一些,主要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性质柔和,呈色稳定,便于掌握,是新彩中红色花朵主色,它可与青色合成赤紫;可与海碧合成兰紫,可与艳黑合成胭黑,可与熔剂合成水红。

3.西赤:为朱红色,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此色比较好用,彩、拓容易均匀,它只能与艳黑调成麻色,代赭,小豆茶可接触,其它颜色就不能调用了,假如调人其它颜色中使用,烧成后,朱红色会被其它颜色侵蚀掉。

4.红黄:为鲜明的桔黄色,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性质较软,呈色稳定性较差,烧后火度不到不亮,火度过头无色,这种颜色一般很少使用它。

5.草青:为深绿色,以铬,钴、锑和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多用于画花草中深绿叶子,或配其它绿色,可与金红和冷色颜料调用。

6.川色:为草绿色,性质和草青相同,用于画嫩叶和山川,可与金红和冷色颜料调用。

7.青色:为墨绿色,以铬和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着色强,在新彩中用处很大,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8.海碧:为深蓝色,是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性质柔和,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9.甘青:为鲜蓝色,是以铬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比海碧浅,可与金红和其它冷颜色调用。

10.代赭:为黄赭色,以铁和锑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呈色稳定,在新彩中用处很大。

11.小豆茶:为紫赭色,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用于点花托。

12.薄黄:为淡黄色,以锑、锡氧化物为着色剂,配以熔剂制成,着色力强,可与其它颜色调用。此外还有浓黄,亦为黄色。呈色柔和,可与其它颜色调用。

13.白熔剂:为无色透明料,是以铅、钾、锌、钙等化合物与石英配合制成的硅酸盐熔剂,性质较软,主要用来配色,颜色中加以白熔剂,能使色彩减淡,降低颜色烧成温度,增加颜色的光亮度。

14.艳黑:为深黑颜色,是以铁、钴、铬,锰等元素氧化物为混合着色剂,配以熔剂

制成。

15.金水:为金色,是用少量黄金经王水溶解后制成液体再加入铋、铬和其它金属物制成,金水在彩剂中用处很大,不能和其它新彩颜色调用,否则会造成渗化失色,如果大浓了,可略加樟脑油。在色彩描金时,必须把其它颜色都画好,经过烤烧后,才能在色彩上描金,再经第二次烧成,呈色非常好看,金水用于画金边以及用于各种图案上描金。

16.电光水:有粉红、绿、黄、蓝、茶等色,是液体颜色。

新彩的颜色可以相互配合,由于两色的份量不同所发出的颜色也有差别,要在实践中体会,使用新彩颜料必须研磨极细,烧成后手感光滑呈色亦佳,如果烧成感粗涩,说明研磨不细,影响艺术效果。

二、新彩的装饰形式和装饰方法

I、贴花:通常所用的贴花纸

2、喷花、刷花:喷花、刷花所用的模版道理上基本相同(喷花用塑料片,刷花刻纸),不同之处喷花是用喷漆用的喷枪装人新彩颜色进行喷色,刷花是用刷笔,铁丝网以手工进行刷色。

3、描金加彩:先用画笔勾勤图案和平涂颜色经烘炉烧后再加描金。

4、腊印:戳花,用腊印印出图案线条,印好待干后,才可彩色,可用单色和多种颜色。

5、新花:新花就是用园笔和扁笔拓出来各种没骨画和各种花卉图案,通常称为彩花。

6、瓷相绘制:绘瓷相工具有料笔、彩笔、笃笔、扒笔。料笔、彩笔与扒笔和一般釉上彩绘瓷相同,用素描的手法,笔触绘制,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7、陶瓷壁画:新彩是陶瓷壁画制作技法上的一种。陶瓷壁画,从大小上来分,主要有大型和小型两大类,用成千上万块陶瓷板拼成的大型陶瓷壁画,一般都镶嵌在公共场所的大型建筑物上。用几块或十几块组成的小型陶瓷壁画,一般都安装在家庭室内。

用新彩来装饰陶瓷壁画,首先要用胶水调成的料勾线,而后还要用它彩出画面的深浅,明暗来,再用新彩颜色调出自己所需的色料。上色时能一次完成,不能重复,最后就是烤烧,如烤烧出来后色彩和明暗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加色再烧第二次,二次没达到,还可以加色继续烧,这是新彩的优点,古彩、粉彩就不能多烧。

以上几种彩绘方法,它所用的各种颜色,都是新彩的颜色,还有两种液体颜色也是属于新彩范筹的,金水和电光。

金水除了瓷上边脚画线和描金加彩外,还可以搞腐蚀金边,腐蚀金边是用氢氟酸把瓷面腐蚀成毛面的花纹,再描上金水,烧成后金色成为有非常光亮和减弱光亮的花纹。方法大致是这样:用松节油或汽油把沥青化开 (耐酸物)调成油料,把调好的沥青油料,画好花纹于瓷面,同时在其它不腐蚀部分也涂上保护剂,沥青和保护剂干固后,可用氢氟酸涂布或侵人氢氟酸内,使花纹上留空白的瓷面上得到腐蚀 (需二至三分钟),就可腐蚀到相当的程度。腐蚀完成,放入清水中把残余的氢氟酸洗去,再用樟脑油或汽油擦去腊质,使瓷胎上现出光与毛的两种花纹,在花纹上涂平金水,人炉烧成最后呈光、毛金色相衬托的花纹装饰。

此外还有一种假腐蚀金边,是先用生料、生色等颜色描成花纹,然后塌上金色,人炉烧成,在画颜料花纹处金色发木,着于瓷面的金色则发亮,彼此衬托,形成暗花,并有腐蚀涂金的效果,所以叫假腐蚀。

电光是液体颜色,有红、黄、绿、紫、蓝等色,在瓷面上光泽度和呈色都很美观,不过使用过久易脱落。

电光图案边的画法是锅灰用胶水调成,画好图案,在图案上平涂电光,烧成后锅灰烧掉,现出白色花纹,非常好看。

三、新彩的表现技法

新彩与粉彩表现技法上有所不同,可以用颜色 直接在瓷上一一次画成,用笔方法与写意没骨画法相似。一般常用拖、塌、点、偏锋、卧泼等几种笔法。画没骨画的新花用老油调料,沾樟脑油拓画,主要是用樟脑油,因瓷器没有吸水力,光滑,樟脑油有挥发性,它能把颜色炸开,只要油性用得恰到好处,就能够出一定的效果。没骨画要做到下笔肯定,避免重复和填改,以免烧成后产生变化和肮脏的毛病。

勾叶筋的方法:浓淡叶可用油料塌,待半干后用中锋勾勒叶筋。平涂的深黑叶和浓色绿叶可用竹针和铁针在干后扒出白色叶筋纹。粗者用竹针,细者用铁针,新彩没骨画只要没骨画基本功熟练,新彩颜色是比较好掌握的。

新彩图案的表现方法,图案装饰在普通日用瓷上也占不少的比重,新彩图案有多种操作方法,有勾线加彩图案、有描金加彩图案、有拓彩花卉图案。不过这几种图案都力求简练,花纹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即要表现花纹的优美、精练,又要显出瓷器本身的洁白干净美观,使花纹和瓷器达到统一。

描金加彩图案是先用颜色画成图案(一色或多色),经过烘炉烧一次,再加描金。

勾线加彩图案是先用油料笔勾花纹,待线条花纹干稳固后,再加彩各种颜色。

拓彩花卉图案是比较工整的折技花,花朵和花叶形都接近图案,但构图处理又不是图案。

新彩图案技法主要是彩、涂、勾、拍儿种,彩是把图案花纹体积、明暗、深浅、浓淡用彩笔进行彩色。 涂主要是把花纹色块涂平。勾主要勾线。拍整块淡底色,用羊毫笔蘸老油把色涂平,用丝棉轻轻地拍,拍后使颜色均致而细嫩。

四、新彩的绘制过程

在陶瓷装饰上,由于瓷器器型和瓷质的特点,加上需要大量复制生产,所以它设计起稿,往往直接在瓷上进行,因为这样更便于结合器型来考虑画面与人的视线关系,以及构图上均衡、完整、节奏等艺术上的要求,同时可以一个纹样翻拍到同样器型上去,统一规格,便于大量复制生产,所以在绘瓷前,必须要经过起图、升图、做图、拍图这几个过程,然后才能在瓷上用颜色一致。

起图:用淡黑水草拟出构思纹样(就象用铅笔在纸上起稿)。

升图:构思出来后用浓墨在起好的淡墨水上勾一次,升图是去粗取精,把不要的线条删去,对整个画面的造型再做一次提炼,最后达到定稿的目的。

做图:定稿后,用两层拍图纸(无光毛边)打湿,待干湿适宜后,拍下瓷上的图稿,复拍成正稿。

拍图:假如要复制生产,待拍下来的图稿干后,用一种少胶浓墨在上面重描一次,再浸湿,可拍几百件瓷器。

有些人认为,陶瓷新彩装饰是一项简而易学的技艺,孰不知,会则易、精则难,要学会的确是比较容易的,但绘制出来的画面是刻板的画面、缺乏生气,新彩装饰也绝不是一项简单的艺术,它要求作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练就一手精湛的技艺,熟练掌握颜料配制、绘制技艺、烤烧等全面的工艺制度。

稀土原料在陶瓷瓷釉中的作用


我国稀土资源非常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全世界的陶瓷、玻璃工业中稀土应用量约占稀土总产量的40%。

所谓的稀土元素是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族,第六周期中的镧系元素,也包括性质相似的钪和钇在内的各种元素的合称,其化学活性很强,能生成极为稳定的氧化物、卤化物等。

在较低的温度下又能与氢、氮、磷、碳及其他元素作用生成各种化合物。稀土元素的氧化物是呈各种颜色的粉状物质,经高温煅烧,不溶于水,难溶于酸,是优良的釉用原料。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殊,随着元子核电荷的增多即原子序数增加,其外层的o层、p层电子层结构几乎无变化。由于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使稀土元素的离子或溶解于氧化物中的稀土,都能显示各自的颜色。

另外,稀土元素的电子层多而复杂,所以稀土元素的光谱线都要比其它元素多样。它们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红外光区域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因此,稀土元素呈色多姿多彩,且颜色纯净,光透性强,有些元素还具有变色效应,可作为陶瓷釉料中的变色剂。

稀土元素在陶瓷上的应用,主要就是利用了稀土独特的光学性能,用作着色或助色原料。选用稀土元料烧制出的瓷器,色泽艳丽,柔润,是一般着色剂难以比肩的。

陶瓷上使用稀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原料中使用的紫金土中,就含有微量的镧、镜、钆等稀土元素,由于镧、镜、钆与铜、铁、钴等离子进行组合,出现了新的吸收光谱,因而获得了晶莹润泽,青翠如玉的釉色,达到青瓷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稀土的镨最早应用于玻璃、陶瓷制品中,它在陶瓷中是一种稳定纯正,着色力强的釉用原料。在还原焰气氛烧成,无色。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呈鲜艳的向阳黄,即镨黄。

氧化镨还可与五氧化二钒配制成艳丽的苹果绿,称为镨绿。镨钕混合着色为灰色,再加入硒化锌为淡紫色镨如混合中加入小量钴,使釉色呈鲜艳的亮灰色。镧在瓷釉中呈白色,可使釉面晶莹光润,起到了光泽剂的作用。

铈在瓷釉中呈黄色,还可制成白度很高、遮盖力强的陶瓷乳浊剂,使釉面光泽莹润。在陶瓷釉料中引入稀土中的钕元素,可使产品具有变色效应,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使产品呈现赤、橙、黄、绿、蓝、紫六种变幻的颜色。

总之,稀土在陶瓷上的应用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应用前景广阔。但尚有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加以利用。

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吉祥题材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代代承传,表现了民族心态,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很好地加以研究、应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文化与审美意识,来创作出具有当代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吉祥题材陶瓷作品,使吉祥题材具有更深的意义和底蕴,使人们能从陶瓷作品中体味到深厚传统根源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满足和自豪。

一、什么是吉祥图案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晨、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根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种类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以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等。根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等组合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象征性,它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是人类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内容在一定经验条件下的某些联系或类似,从而使被象征内容得以更加强烈和更加集中的体现。象征性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如:八仙过海,年年有鱼,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第二是装饰性,它是指图案所具备的人工美,即以活跃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基础,按照形式美规律来重新组合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比如现代的陶瓷艺术当中,人们往往运用传统吉祥图案的特色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结合产生现代意义的装饰。第三是艺术对载体强烈的依附性,这是中国传统工艺吉祥图案的鲜明特征,通过装饰器物或建筑,或其实用功能表现出来,其中吉祥图案在陶瓷中的体现也是极为普遍的,人们把各种表达吉祥如意的意念在陶瓷装饰中再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陶瓷文化特色。

二、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陶瓷装饰,这个词是指修饰打扮之意,所谓的陶瓷装饰,是指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组合,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视觉艺术世界。陶瓷装饰简单的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文饰来美化陶瓷造型。

传统元素在陶瓷酒坛设计中的运用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其中在周代形成并传承至今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绵延不绝的酒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传统或含蕴民族特色的元素在深刻影响着酒文化的走向和流变。本文欲采撷出传统元素对酒文化影响的一角,试从传统元素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的容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的实践进行阐述。

景德镇陶瓷酒坛

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期待。传统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和符号象征。比如中国龙、书法、篆刻、脸谱、太极、脸谱、对联、风筝、刺绣以及名著经典人物形象等常被用于酒的包装设计中。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渗透进传统元素来标志不同的风格特色,并且整合出符合当代人感知的审美特质,不仅可以提高酒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且可以达到“借故推今”的推销效果。

一、传统造型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中,酒不仅是一种切实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或文化的概括。西方文化中有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推崇,而在我们东方对于酒也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恋。不仅有夏代仪狄、杜康造酒之说,而且酒似乎是中国文人骚客才情迸发的催化剂,古往今来借酒感发的经典枚不胜数。发展到现代,酒的种类不仅日益丰富,而且作为酒的重要载体和容器——陶瓷酒坛设计也成为酒文化中不可或缺或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传统造型元素的实践主要包括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两类。

在历史演变中,中国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金银器时代以及瓷器时代,各种各样或朴拙、或粗犷、或精美绝伦、或巧夺天工的器物造型不断地被借用到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成为现代陶瓷酒坛设计取法或借鉴的模本。当然这种借用并不是对原型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原型触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经过艺术的再次加工,创造出契合现代品味的设计造型。如泸州国粹珍品酒的陶瓷酒坛在设计上则是对中国古代梅瓶的借鉴。梅瓶因瓶颈短、口小、瘦底、丰肩仅能插入一枝梅花而著称。在梅瓶基础上启发和构思出的泸州国粹珍品酒的陶瓷酒坛不仅曲线柔美、造型典雅,而且在瓶身加入青花纹饰丰富了国粹酒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

除了上述传统器物造型元素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的应用之外,传统人物造型在陶瓷酒坛设计中也是数见不鲜、俯拾即是。一般是在陶制或瓷制的酒容器上施以釉色,利用凹凸变化塑造灵动鲜活、巧夺天工的人物形象。如“李白醉酒”的陶瓷酒坛设计为“诗仙”酣醉瞬间依酒坛而倒的姿态,两眼微闭似小憩似构思诗篇,将李白与生俱来的狂放和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传统纹饰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纹样是几千年来历史、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丰硕成果,经过民族、民间、民俗美术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璀璨的纹样艺术。在中国传统纹样的民族性或文化性中仍深深地保留着来自远古时代的历史回音,这就是纹样美的形式与有意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远古初民神化的各种“纹”或纹象之间的承续关系。在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在陶器上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鱼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来装点生活中的实用器物,而后随着审美意识的逐渐提高和深化,在青铜时代的造型上出现的饕餮纹、夔纹等纹饰,以及后来金银漆器、青花白瓷上出现的更加奢华、精致的纹饰都是不同时代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反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丰富多彩的纹饰形象不但没有被淘汰摒弃,反而不断被赋予与时俱进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当代陶瓷酒坛的设计也越来越倾向于从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纹饰中汲取创作灵感。如“老牌汾酒”陶瓷酒坛的造型设计则是对传统青花瓷的借用和模仿,在白瓷上辅以青花釉色,用象征高洁、淡雅的兰竹笔意勾勒出“汾”字行书体,围绕行书体“汾”字周围的则是多个用篆书设计的小号字体的“酒”字,不仅呈现了中国独有的书法意韵之美而且彰显了“老牌汾酒”浓郁的民族地域特征。

三、传统色彩在现在陶瓷酒坛设计中的应用

从科学来讲,人的视觉往往具有选择性,色彩鲜艳的东西容易最先攫取人的注意力,而较暗淡的蓝色、灰色等则给人厚重、沉稳的感觉。因此在陶瓷酒坛色彩设计中可以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审美需求,对于年轻受众,瓶体的颜色宜以鲜艳、活力为主,而对于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受众,瓶体的颜色适于选择冷色调的蓝色、灰色、土红色等来营造一种浑厚、内敛的风格,所以陶瓷酒坛设计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为造型的表现性和艺术性添光加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似乎是人们特别偏爱的颜色。红色的由来和庆祝有关,无论是婚礼上的红窗花、红旗袍还是新年节庆时的红对联、红炮仗、红灯笼都给人一种热情、活力、奔放的感觉。如白云边“凤舞楚天”的陶瓷酒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战国乐器虎座鸟架鼓的灵感,在色彩使用上则沿袭了传统漆器的特色,瓷制瓶体以黑色做底色,再辅以红色的凤纹阴线刻装点,庄重典雅中又不失活泼灵动。而四川舍得酒业的招牌“舍得酒”瓶身则设计为永不过时的黑白混搭,并且用独具东方审美的浑厚苍劲的楷书表现一黑一白的“舍得”二字,稳重、别具一格而又洋溢着人生智慧,凸显了舍得酒业的品牌战略和特色。

四、结论

综上,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借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秉承“借古推新、与时俱进”的理念,平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关系,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实践到现代陶瓷酒坛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的延续,更有利于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从而有助于越来越来的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开片原理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


古陶瓷釉面开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掌握开片的形成原理和各种陶瓷开片特点,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开片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陶瓷釉面的裂纹。根据开片形状的不同特点,开片有着不同的称呼。小片细碎的称“鱼子纹”,大片稀疏的称“蟹爪纹”,开片纹路繁密较为细碎的称“百圾碎”。

一、 开片形成的原因

开片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按其特点可分两类。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者人为有意制作的开片,这类开片一般形成时间较短,较有规则性。古代的哥窑、官窑、明清仿哥釉瓷器以及现在新仿瓷器的开片即属于此类。这种开片是由于瓷器的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烧成冷却过程中产生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另外,有的研究者认为,瓷器在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到分子的排列,可能也是开片形成的原因之一。瓷器开片本来是瓷器烧制中的一种缺陷,但是当人们掌握了开片形成的原理和规律以后,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把它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开片釉,就是利用釉层与坯体冷热收缩率的不同来使釉层开裂,制造出各种纹路优美的裂纹。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浆胎瓷器,用精细的泥浆制成的坯胎,由于胎体的粘性较弱,烧出的瓷器更容易形成开片。这种开片形似龟裂,开裂都在胎骨里面,开片的大小可以使用不同的釉料来实现。

另一种开片,是器物经历时间的洗礼,由于热胀冷缩和自然老化等原因形成的,这种开片称为自然开片。陶瓷的釉如果经过较长的岁月,它的弹性自然会变小,因而很容易发生裂纹。同时,在夏热冬寒的季节交替过程中,器物表面会发生伸缩变化,由于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器物表面也会产生开片现象。一件器物的开片与釉的成分、胎釉的结合紧密程度、烧成的火候,以及器物的保存环境有关。器物的开片形态差别很大,有的器物开片比较明显,有的则不明显,不能一概而论。有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仍不断发生龟裂的,也有的器物不开片。相对明清瓷器而言,高古瓷器有开片是较普遍的现象。掌握自然开片的特点,是鉴定陶瓷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这种开片不是短期间内所能形成的,在鉴定陶瓷器的新旧时,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自然开片与新仿器物开片的比较

自然开片,形成时间长,是多次不连续形成的,一般十分自然,无规律可循,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自然开片往往大小分布无规律,有的器物的开片若隐若现,一般大开片中夹杂着小开片,大线条与小线条交错,有深浅粗细不同的层次感。有的开片里有沁色,沁色也有深浅层次的不同。

新仿器物的开片,形成时间短,往往是一次形成的。这种开片大多呈方格状或网状,有的太过于规则,有的又太杂乱,无深浅的层次感,缺少力度感和自然的美感。新仿器物的开片,有时也能人为做出沁色,但沁色往往深浅层次较一致。总体而言,新仿器物的开片让人感觉不自然。

三、 各种瓷器的开片特点

早期青瓷的开片,一般细密均匀,大小交织,纵横交错,无规律,无主次线条的区分,层次感较弱。这种开片的特点,与当时釉的玻璃质成分有关。

唐三彩的开片,一般细密如羽毛状或称蝇翅状,分布于器物全体。原因在于,以硅酸铅为主要成分的三彩釉,在经过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后,由于釉质变化,最后会形成无数细小裂纹充满全体。而新仿制的唐三彩,由于釉质尚未发生变化,所以缺少真唐三彩那样的蝇翅状小开片,即使有开片,一般都是呈网格状的规则开片。所以,鉴定唐三彩,仅需通过对其表面开片的观察,即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一些唐三彩仿品,有的也能精心做出细密的开片,在鉴定时需要特别小心。

宋元影青瓷器的开片,一般以纵向开片为主,有的开片内有浸色,由于釉质较好,一般难以形成纵横交错的细密开片。新仿影青瓷的开片一般成网格状,线条无主次粗细之分。

哥釉瓷器的开片,以一次性开片为主,同时也有后生的多次不连续开片,往往会有两种开片夹杂的层次感或大小相间的特点。一般来说,后生开片较少、较细。现代新仿哥釉瓷器的“金丝铁线”,是在仿制瓷器烧成开炉时,趁器物温度还很高,用含盐的水往器身浇洒,便可生成开片。待器物冷却后,再用染色的方法做出所谓金丝铁线。哥釉瓷器开片的鉴定,一般比其他瓷器的鉴定难度要大一些,需要仔细观察开片的浸色、器物的磨损使用痕迹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钧窑瓷器的开片一般大块较多,力度感较强,细小开片不多见(火候不够的生烧器物例外),釉面一般有较大的稀疏气泡。

青花瓷器一般不开片,但是从元代到明代中期的青花瓷器,由于烧成火候的原因,部分器物上的开片却较明显。这些青花瓷器的开片,一般是以纵向开片为主,交叉一些较短的横向开片,纵向开片一般是从器物的腹部拉到器物的底足。

明清单色釉瓷器的开片一般都不明显。观看这类器物的开片,需要对着釉面哈气,然后转换角度进行观察。因为开片的线条散水快慢与周围不同,在雾气散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隐约的开片。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开片的形态,结合开片的规律特点鉴定陶瓷的真伪。

四、 开片规律的学习和应用

学习和认识开片,要从真器的开片入手进行观察(没有整器,瓷片亦可),熟悉认识不同窑口陶瓷的开片特点,对于断真伪,甚至断窑口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开片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具体而微的细节不可言传,只能在感性和实践中具体掌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开片特征不明显或无开片的器物,一般不宜采用开片原理进行鉴定。开片在古陶瓷鉴定中一般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如能熟练掌握,有时也能作为鉴定的主要依据。开片原理可以用于鉴定器物的真伪,但是对于器物断代的参考作用却较小。

浅析钠长石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陶瓷生产中,按传统观点,长石质瓷坯中使用的熔剂原料是钾长石和钾微斜长石,虽然钾长石中有钠长石或钙长石伴生,但含量均低于钾长石,坯料配方中的化学组成要求kz0a20)3,因而钠长石被长期忽视,但是,随着钠长石质湘玉瓷的研究开发,传统的观点开始被打破,钠长石的作用重新被认识,到现在,钠长石以它资源丰富,低格低廉,能降低烧成温度减少能耗的优势而倍受青睬。

优质陶瓷用钠长石粉用途:主要用于陶瓷、电瓷、搪瓷原料及釉料,钠长石粉主要是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起助融的作用。也是陶瓷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钠长石(naalsi)是长石的一种,是常见的长石矿物,为钠的铝硅酸盐(naalsi3o8)。钠长石一般为玻璃状晶体,可以是无色的,也可以有白、黄、红、绿或黑色。它是制造玻璃和陶瓷的原料。很多岩石中都有钠长石的成分,人们称这样的矿物为造岩矿物。钠长石矿物除了作为工业原料以外,在陶瓷工业中的用量占30%以上,还广泛应用于化钠长石工等其他行业。

钠长石质湘玉瓷首先应用在工艺美术瓷方面,工艺美术瓷都是以钠长石或其风化物为主熔剂,加入量为30%-40%,烧成温度为1200-2800℃,接着,钠长石开始进日用瓷领域,湖南某大瓷厂,在原来生产配方的基础上引入钠长石,生产日用高级细瓷配套产品,使烧成温度从原来的1400℃降到现在的1280℃左右,已基本获得成功,其中十几家炻瓷厂生产的炻瓷杯,也加入20%-30%的钠长石成其风化物。

总之,钠长石在熔剂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珍珠岩在陶瓷中的应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珍珠岩在陶瓷中的应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