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小瓷器 > 导航 >

珐华小叙

珐华小叙

古代小瓷器 安华瓷砖 古代小瓷器灯

2020-08-08

古代小瓷器。

笔者于前些年在山西洪洞地区写生时见到过一尊琉璃护法神。此琉璃护法神为明代典型的武士坐俑造型,高45厘米,左右宽27.5厘米,身披方领“田”字纹铠甲,脚穿翘头长靴,头戴兜鍪,双肩及腰部饰有虎头,下身饰以鱼鳞纹护甲,显得威武精神,神采奕奕,只惜双手已残。此琉璃俑为陶胎制成,胎中似有江沙,胎质粗糙,俑像通身罩以黄色半透明玻璃釉,在关节突起处饰以绿色釉,色沉略显黑色,是一件难得的珐华精品。

珐华,又名法花、粉花,是一种低温釉陶。有一种说法是,因晋南口音中“粉”和“法”读音相近,故被古玩商讹传为“法花”之名。但笔者认为,因法花相近于唐宋三彩,后又主要多被用于宗教场所,故取其华艳美丽和庄严法圣之意名之。

实际上,珐华这种低温釉陶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釉色上,都与历史上早已出现的琉璃极为相似,因而也就有了珐华是在琉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法,而珐华也常常被人们直接称呼为琉璃。

琉璃之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后来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在北魏时期,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型琉璃生产工场。此后由于北齐、北周时期的连年战争,手工业生产几乎停滞,有关琉璃的记载也直到《隋书·何稠传》中才有了零星的叙述。唐代琉璃生产再度兴起,并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釉色也增加了蓝、黄、赭、白等色,而且当时在景德镇还修建了琉璃窑,专门用于琉璃的生产。

从元代开始,琉璃工艺从装饰皇家宫殿逐渐用于包括寺庙在内的多种建筑之上,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大都又建造了4个窑场,制作素白琉璃。此时的琉璃已经突破了用做建筑构件的限制,制作了大量与宗教有关的法具器物,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的琉璃香炉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器物。明清两朝,宫廷又在北京专设了御用琉璃场,使得琉璃工艺发展到了新的鼎盛时期。

从琉璃的制作工艺上讲,珐华器因产地和时代不同在胎质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按照《古瓷鉴定指南》一书的说法:“蒲州一带所出者,系元代末年之物,其胎纯系土定胎,其釉纯似玻璃釉,然仍系料质,其蓝如深色宝石之蓝,其紫如深色紫晶之紫,其黄质如金箔,惟比金箔色略深透耳,孔雀绿一色尤为鲜艳,垂釉之处亦不发黑,其釉上之绿比他釉另外透亮,与绿水一般,其底里之绿与翠玉之菠菜绿同。潞安、泽州一带所出者,系明代初年之物,以透花瓶罐等件为最多,其胎有江沙、白沙两种,其胎质极糟,其性极糠,以刀刮之,其屑即落,其釉亦系玻璃釉,为各色较元末略灰耳。平阳、霍州一带所出者,系明代中年之物,瓶罐等件多不透花,其胎半缸半瓦,其釉略混,其黄釉之处亦略薄,其蓝色略发紫,其底与里之绿亦略黑,其釉虽系料釉,仍略透亮。西安、河南一带所出者,亦系明代中年之物,瓶罐等件仍少有透花者,其胎多系灰瓷胎,其釉仍系料釉,惟其色比平阳、霍州所出者略觉鲜亮,盖系瓷胎之色相衬以故也。江西九江所出者,系明末清初之物,其胎纯系白瓷胎,其釉系青金石,其白类新象牙,其余各色与前尚无甚分别,惟其样式比各省所出者玲珑耳。”

在装饰技法上,珐华器普遍采用了压模、捏塑、刻划、贴花等传统民间工艺手法,从审美角度上说,珐华器的器型往往显得大气质朴。同时,珐华器在釉色上也多表现为鲜艳亮丽的珐翠、珐蓝、珐紫,偶尔也会见到黄色和白色色釉的珐华器。而就明代珐华器的造型来讲,除日用器皿外,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还产生了以仙佛神像为题材的珐华人物作品。因此,经过笔者反复比对,初步断定那尊琉璃护法神应为明代初年之物,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

小编推荐

任蓉华:说说公鸡碗


近日,“公鸡碗”成了网络上热论的焦点话题,究其原因是有网友发布了一组香港TVB影视剧照,其中无论是1983年拍摄的《射雕英雄传》,还是去年收视火爆的《大太监》,甚至连周星驰系列电影,几乎都用了同一款碗,即印有公鸡图案的“公鸡碗”。无怪乎,网友们调侃TVB节约到家,戏言其“公鸡恒久远,一碗永流传”。

事实上,“公鸡碗”在早年曾流行于广东和闽南一带,另被称之为“鸡公碗”和“鸡角碗”,几乎家家户户的碗、碟、汤匙等陶瓷餐具上,都印有栩栩如生的公鸡图案。“公鸡碗”图案用红、墨绿、黑等简单色彩,很随意地彩绘着公鸡、芭蕉和花卉,粗犷之中流露出一股古朴之美。“公鸡碗”通常口大底小,体型较阔,是一般饭碗的两到三倍,很适合男丁吃饭,也极富内涵,寓意公鸡啼鸣,早早唤人们起床,催人奋进,象征着起家、富贵、添男丁。

为何碗上画的是公鸡,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在农耕社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作为司晨,是人们生活的警钟。并且,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雄鸡是辟邪化吉的神物,有“玉衡星散为鸡”的说法。古人还认为鸡有“五德”,所谓“鸡具五德:首顶冠,文也;足傅距,武也;见敌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时,信也。”如此一来,公鸡便兼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公鸡碗”以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特点和美好寓意,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普遍喜爱。如今,随着造型精美,图案华丽的新式餐具的替代,朴素的“公鸡碗”渐渐淡出了家庭的视野,但却也因此逐渐受到了收藏家们的欢迎。我曾在一位搞瓷器收藏的朋友那里,有幸见到几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公鸡碗”,碗口菱形,大概是由于人工绘画印模烧制的原因,每个碗上的公鸡、花草均不相同,极具收藏价值。

如今,在某些老字号的粤菜馆,仍然可以一觅“公鸡碗”的踪迹,且不单餐具全是清一色的“公鸡碗”,更有“公鸡杯”和“公鸡碟”等。端坐馆中,以“公鸡碗”就餐,豪迈之气平地而起,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陶瓷起源小故事


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

女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

神农:神农制陶器的文献,记载在《周书》一书中。据清马啸《经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而种之,作陶冶斧斤”。清朱琐所著《陶说》卷二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宋《太平御览》卷八百之十三亦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其它如《韩非子·难》也有类似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宁封子:据《列仙传》载:“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炉,犹有其骨。时人葬其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

单色釉:市场看好瓷器“小清新”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雅致单色釉种类繁多

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但当时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现在宋元和明清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其中汝、官、哥窑瓷器以青色釉为主,器型多仿古代青铜器造型,如尊、炉、鼎、洗、钵等。定窑瓷器以白色釉为主,且多是白色釉刻花纹。

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康熙年间,江西景德镇就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天蓝釉、豆青釉、苹果绿等单色釉瓷器。其中的郎窑红为当时的督陶官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烧制,并是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被视为单色釉瓷器中的顶级品。雍正年间,江西景德镇单色釉瓷器烧制形成一个高峰,品种有天蓝釉、豆青釉、胭脂红、宝石红、天青釉等。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

单色釉瓷器渐成藏界热点

在国际收藏市场中,单色釉符合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极简主义、色块理论等对造型和色彩的纯粹追求,备受海外藏家喜爱。据了解,单色釉瓷器的收藏在晚清民国就已经成为潮流,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藏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已完成从青花、彩瓷到单色釉的完整的审美体系过渡。从单色釉的拍卖市场数据可以发现,早期单色釉拍卖较集中在我国香港地区,且成规模的拍卖较少,

2000年,随着明清官窑瓷器整体市场上扬,单色釉瓷器也逐渐受到重视。这一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瓷杂专场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前牛津大学教授霍氏珍藏的70件重要明清单色釉瓷器,总成交2562.74万港元,对其后单色釉瓷器的收藏和拍卖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中,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1972万港元成交,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2007年,北京保利、北京翰海都有单色釉专场推出,单色釉瓷器也成为瓷器拍场大项。

2015年,香港邦瀚斯、保利香港、北京翰海等多家拍卖行推出单色釉专题拍卖,香港苏富比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

面对单色釉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明清单色釉器主要集中于官窑,且用途多为礼器、祭器,生产数量较小,传世量相对其他瓷器来说就显得更少,这是单色釉器价格走高的前提。而近年来宋元瓷器在二级市场的高价成交,也助推了单色釉瓷器的价格上扬。专家建议,收藏者可多关注晚清单色釉瓷器,如雍正单色釉瓷既继承了宋代瓷器的大气,又发挥了清代的烧制技术特点,创新了多种新釉色,如柠檬黄、淡绿等,看上去简洁大方、清新雅致。而入门级藏家可以考虑一些略有破损的单色釉瓷,价格通常较低,若能长期投资,性价比较高。

将小卫浴进行到底


卫浴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只有一间仅8平方米的浴室小家庭来说,最常上演的大概就是每天早、晚两次的“浴室争夺战”。当你打开卫生间或衣帽间,门会时不时地碰撞到其他设备;当你洗脸时,你的卫生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你伸展。这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卫浴设备在讲究美感和实用之余,更应该注重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悠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优雅,明亮还是奢华的设计风格,小空间解决方案都应该“以我为主”。

细节和谐

浴室里的每一件物品,从墙砖、地砖、洗脸盆、浴缸到龙头、花洒及浴室配件,所有的配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浴室。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细微的尺寸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的美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实现细节的和谐,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你自己。浴室家具门板上的刀切纹路,小巧古典的柜门把手,这些细节跟电影中看到的一样,呈现着一股凝固住时间的怀旧气息。每天的卫浴时光成为乡野中的小憩,带着懒洋洋的悠闲气质。

舒适功能

卫生间是一个令人舒缓和放松的地方,舒适感和功能性是卫浴空间设计的重点,去除那些繁芜枝节,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现代设计最具有吸引力。简约明了的几何线条锻造出现代艺术的雏形,完美诠释了当代白领的风格品位:简约而不简单,漫步于如此的卫浴间,洗去应酬一天的疲劳,回归最自然真实的自我本色,在简约时尚的浴室品味生活真谛。现在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按摩浴缸和高科技的蒸汽房就表现出对舒适的一种追求。

独特设计

传统的卫生间只是机械地把浴缸、龙头、洗脸盆组合在一起,其实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龙头、浴缸本身,而是需要从中流出的水,它们只是一个载体,提供了一个与水共生的放松环境。把来自于大自然的曲线、协调的形态引入卫浴空间,带来返璞归真的风格,体现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是当今卫浴设计的趋势。想像一下:白色洁具,让你犹如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喧闹繁杂的都市背景下,秋风送爽的美丽夜色里,有什么比在小小空间里让大自然的气息拥吻,回味年少纯真的梦想更美妙的事?

陶瓷文化:美籍华裔谢瑞华笔下的宜兴紫砂


宜兴位于江苏省太湖的西边,离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不远。宜兴成为中国陶都,和它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宜兴山区产有大量的陶土,也有树木作为燃料。由于宜兴接近长江和上海等地,交通四通八达,产品很容易运销江南各地及海外。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产品特别丰富,它的花盆很受盆栽爱好者的欢迎,大龙缸也是宜兴的产品之一。可是,宜兴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紫砂陶器;有文房用具,画家的用具,仿古的小摆设,鼻烟壶等等,其中最有名的产品,就是宜兴的紫砂茶壶。它不但样子美观,有一百多种壶式,而且耐用,泡出来的茶味特别好,并能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一个壶用久了,它的外面就有一层光泽,好像玩玉器的人每天盘玉盘出来的光泽一样,很受茶壶收藏家的欢迎。宜兴紫砂陶的特点,就是泥质好,塑性很高。陶土是在宜兴附近的山采掘出来的,经过锻炼,制成各种各样的陶器。这种陶土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明朝万历年间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就这样说: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宜兴紫砂陶颜色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有朱砂、白泥、有黑的、绿的,各种颜色的,另外一种叫梨皮泥,就是加砂和烧过的瓦片在泥内,烧后形成一粒粒的,象沙梨皮的模样,这种梨皮陶的砂粒有小的、大的,也有粗的。紫砂陶含有大量铁质,烧成后呈黑点。有的壶,外表光滑,尤其是专为泰国出口而作的壶,它们经过抛光,是特别亮的。

宜兴陶器是用龙窑烧的,这种龙窑有两百多尺长,筑在山坡上,在远的地方看起来象一条龙一样,所以有此称。做好的陶器是用匣钵装的,这样烧的时候比较干净和安全,朱砂器通常用的温度是900℃,但紫砂器却要1100℃。

宜兴陶艺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我们听过范蠡和西施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土人做陶器,现在的人还拜他为陶朱公。民国六十五年在宜兴羊角山发掘了一些紫砂陶片,经过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初步鉴定为北宋中期及南宋时代的遗物,有些碎片是茶壶的各部分,有壶嘴、壶身,也有提梁壶,这种提梁壶值得研究,因为苏东坡很喜欢提梁壶的。苏东坡喜欢宜兴,曾在宜兴买地,现在宜兴蜀山这个地名是他取的,因为这地方的风景与四川相似。

宜兴做陶器的人,名字是有记载的。这里的陶人和景德镇造磁器的人不同,宜兴陶人有签名而后盖品外居士清赏己酉重九大彬。时大彬先是做大壶的,后来他遇到陈继儒,陈继儒和他的朋友们提倡用小壶品茶,因为小壶能保持茶的香气,时大彬受到他的影响,就造小壶了。这个款题上的品外居士也就是陈继儒,是时大彬为他而作的。时大彬也有造别的壶,香港艺术馆的僧帽壶是仿当时宣德窑宝石红僧帽壶,这个壶上面有五瓣莲花冠,所以叫僧帽壶。但是,这个壶的形状是仿西藏茶壶的。永乐宣德年间,中国与西藏文化交流颇为普遍,所以有很多西藏的器物到中国来。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有三个筋纹型的茶壶,一个是时大彬高足李仲芳泰昌元年所作的瓜壶;另外一个是与时大彬同享盛名的徐友泉仿古代青铜器的三足鼎形壶;还有一个葵花棱壶是沈子澈所作的,他与时大彬齐名,此壶有崇祯壬午铭,即明亡之前二年。香港北山堂藏有一个大彬学生陈信卿造的方壶,梨皮泥是特别精致的。这时有另外一个陶人叫惠孟臣,他是作小壶出名的,新泽西州的NEWARKMVSEUM藏有一个朱砂孟臣壶,壶嘴和壶把曾经破裂,被日本人用金漆修补。惠孟臣死后三百年,许多有孟臣款的小壶不停出现,直到现在还有,可知他的壶是多么受欢迎。

《朱泥梨式壶》明惠孟臣

清康熙乾隆时代是宜兴紫砂茶壶第二个发展时期。这时宜兴茶壶宫廷里面也有,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个宜兴壶,外面有画珐琅花卉装饰,壶底有康熙御制的款,这时候的壶比较重视外面的装饰,但有些是沿明朝的形状,象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梨皮水仙花壶,这壶是筋纹式,但有一样与明朝不同的地方作者许晋侯不用楷书签名,而用果子、松鼠表现逼真。这种葡萄的叶子比较长,果子数量较少,是标准江南品种之一种。

康熙到雍正年间,最有名的陶人就是陈鸣远,在宜兴陶人中,除了惠孟臣,陈鸣远可算是被后人摹仿最多。陈鸣远以技术精湛及富创新精神著名,很受当时文人欢迎,他多才多艺,除制茶壶外,还造士人案头摆件及小型象真果子,如栗和花生等。陈鸣远制的茶壶什么形状都有。弗里尔艺术馆的瓜壶,是仿明朝的款式。西雅竹枝及梅杆束成,壶盖隐于枝杆的横切面中,最有趣的是在壶上加两小松鼠。除了茶壶,陈鸣远的梅杆笔搁和别的文房用具也很出色的;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水洗是仿造莲蓬、莲藕和红菱做的,莲蓬内的莲子可以活动;另外一件竹笋水洗也很逼真,上面有虫蛀的痕迹,北山堂的白菜水滴有两条小虫,在慢慢蠕动,黄瓜水滴的叶子也被虫蛀。香港艺术馆的花生也是鸣远的杰作,花生米会动。贝聿铭先生所藏的果子也不错,可以看到宜兴紫砂陶的多种颜色。研究陈鸣远的作品是一个问题,他的传世作品中,很难说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摹仿的,这个难题需要慢慢的研究。

乾隆年间的茶壶形状比较简单,比较注重装饰,代表这个时候的紫砂器有弗里尔艺术馆藏的陈汉文六角壶,三面有茅亭树木,另三面有乾隆的题款。旧金山叶万华先生藏有一个硃砂万寿壶,这个扁圆小壶布满寿字,和六角壶的装饰一样,用细的泥浆线作出,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印章。这时有很多壶随茶叶运到欧洲区,颜色多数是紫砂红。纽约莫特赫德所藏的双流壶和梅花壶都是外销货,用透雕玲珑手法装饰,这些茶壶对后来欧洲的陶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一种乾隆时代的壶式仿汉朝的方壶,香港北山堂藏有两个,一个光身的是荆溪华凤翔所作,另外一个上了炉钧釉,是荆溪徐飞龙所制。宜兴紫砂陶往往有采用官、哥、及钧釉为装饰,也有涂上漆的,洛杉矶私人所藏的一个上漆四方茶壶,便是一独特的作品,上面有吉祥石榴以喻长寿多子,另一面有百合、柿子及如意,以示百事如意,整件作品既华丽又吉祥,极可能是为祝寿所造。壶底有荆溪蔡乾元制印章。

上承时大彬僧帽壶为传统,是圣路易艺术馆的一个高身圆壶,这个是仿西藏金属酒壶多穆壶的造型。可是,宜兴陶人不知道这是一个密宗法器,却加上了八仙画、篆刻皆精,是西冷八家之一,他设计了十八壶式,清代当时最有名的制陶名手杨彭年和邵二泉帮他做壶。曼生有很多幕客,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他们特别为茶壶作铭文,并且在茶壶上刻上他们的大作,这种壶后人称曼生壶,很受收藏家的爱好。曼生壶有它与众不同的风格,通常壶底有阿曼陀室印,壶柄下有彭年小章,壶身有曼生或他幕客的铭文。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有一个曼生壶,这个白泥小瓜壶的嘴和把造的很自然,看上去很舒服的,壶身有曼生的铭文。香港北山堂藏有一个壶公壶,是曼生送给七芗的,七芗是改琦的号,是当时有名的画家,画红楼梦士女著名。CHICALOARTINSTITUTE有一个觚稜型曼生壶,壶身刻有祥伯铭文,祥伯是曼生幕客之一,名郭麐。曼生订了很多把茶壶,上海博物馆的曼生壶上面刻了四千六百一十四号,香港艺术馆的曼生壶却刻了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壶底有十五个曼生朋友的名字,他们在嘉庆乙亥秋九月在曼生衙门里品茶,用这个壶作为纪念。

以上提及的曼生壶全是杨彭年的作品,和他同一个时代的邵二泉,制壶技术和刻字手法也不错,这个高身和球形圆壶是十九世纪初期的作品,泥质是深色紫砂,有邵二泉的铭文。

和曼生同一时代的上海人瞿应绍,也很喜欢在壶身上刻字,他的壶通常是一边刻梅花或竹,一边刻字。CHICALOARTINSTITUTE的黑梨皮泥帽形壶是个好的例子,刻有竹和行书体字,这种壶和曼生壶已经不是纯粹宜兴陶人的作品,而成为和当时文人的合作品。

道光时代还有一种新发明,就是用锡包紫砂壶,在上面刻字,这是朱坚的创作,锡壶很别致,有白玉作柄和流。

道光以后有大量紫砂壶外销,这些茶壶水准不高。但当时名人订制的壶,水准却不错,旧金山琴轩所藏的白泥小壶是个标准的宜兴壶,但是在广州制造。广州有个富商名伍元华,他住在万松园,特请宜兴做壶名手到他家炼土、开窑,此壶底款采用明朝风格,用楷书刻有癸巳年万松园鉴制。另外一个是晚清吴大澂订制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收藏,这个覆斗壶一面有诗,一面雕刻老人采茶白果、红枣及各种瓜子、果子等。

民国初年的壶是不错的,曾在外国的国际博览会得奖。这个时代茶壶是上承十九世纪的传统,茶壶一边刻山水人物,一面题字,诗文多取于《唐诗三百首》,《芥子园画谱》为参考。从前的陶人不会刻铭文,这时已有一批艺人是专门替人家刻字的,所以,一个茶壶不但有店子或工厂图章,也有陶人自己的章和刻壶专家的签名。芝加哥的自然博物馆藏有一白泥方壶,一面刻有人物,另一面镌北周石刻拓本,是出自《金石索》。旧金山琴轩的紫砂钵外面雕刻波罗蜜多心经,是铁画轩的出品,铁画轩是上海一间著名陶瓷店,专门到宜兴订购多种紫砂器。另一小壶是民初的作品,下面有一个特别的图章,是仿新莽的大泉五十,是当代名手王寅春所制。

我们已看过很多壶,我想大家都想知道是怎样断代的。宜兴紫砂器跟瓷器书画一样,有很多仿的。所以制陶人的声名越大,买者越要小心,还要看陶的颜色,看器物的造型和手工,另外的就是看里面有几个孔。民国以前的壶是多数有一个孔的,后来就变成多孔制度,用来隔茶;七十年代的孔是效法日本,像半个高尔夫球一样。可是,这种断代方法只可以用于普通中型和大型茶壶,小壶永远是一个孔的,高身茶壶就会有比较多的孔。现在宜兴继续造茶壶和其他用品,形状是不错的。台湾也有很多新型茶壶,这次来台北,我看见很多地方都提倡喝茶,用全套设计的茶具。日本有他们的茶道,我们也应继续我们的喝茶传统,希望中国的陶瓷专家多多创作,使茶具更加发扬光大。【文章选自《宜兴文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