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珐琅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珐琅彩瓷器鉴别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花纹瓷砖

2020-08-10

珐琅彩瓷器鉴别。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珐琅彩

陶瓷造型: 碗

说 明: 清雍正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制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此碗仍沿用了康熙珐琅彩的色地装饰手法,与绘画相结合,设色艳丽,绘画精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7.2cm,口径15.2cm,足径5.7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珐琅彩

陶瓷造型: 碗

说 明: 清康熙

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楷书 “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此碗的绘画技法已经改变了铜胎珐琅器规矩、呆板的风格而趋于生动写实。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充分体现出皇家宫廷御用器之精美。由于珐琅新瓷是在康熙晚期才创烧成功的,数量极少,传世品十分罕见,尤显其珍贵。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珐琅彩

陶瓷造型: 碗

说 明: 清康熙

碗广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以红、蓝、绿、粉、藕荷等色绘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碗底蓝料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 双行四字印章款。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珐琅彩瓷器全部采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选细胎白瓷,运京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低温烘烤而成。由于康熙时期珐琅料依赖于进口,故造价较昂贵,珐琅器的生产数量十分有限。此碗属康熙珐琅彩瓷中的精品,造型端庄,画工严谨,色彩艳丽,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道光黄地洋彩膳碗欣赏


御制磁胎洋彩黄地轧道圆光折枝花果纹膳碗

◎鉴赏人:梁晓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

我2010年从伦敦私人藏家处购得此碗,现在在北京正观堂收藏。此碗作宫碗样式,深弧腹,微唇口,直圈足,造型优美大方,胎质轻盈洁白,碗内罩白釉,碗心双圈内绘一团青花海礁灵芝,弧壁上再画四组折枝花卉;外壁则以鲜明的黄彩为地,以极细的针剔划出轧道式凤尾卷草纹为锦地,再画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各绘一丛粉彩花卉,与内壁上的青花相呼应;四个开光间再绘以格式化的绶带折枝桃果,足内施白釉书青花篆书年号款。

此碗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官窑器,富有典型的富丽堂皇、吉瑞呈祥的清代宫廷艺术装饰风格。这类在颜色地子上用细针轧道,再画各式圆光山水花卉的膳碗,造型尺寸一致,寓意锦上添花,是乾隆六年至八年时期开始烧造的名贵官窑品种,并在嘉庆、道光年间继续烧造。根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士杰交御用青花膳碗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其碗大小、厚薄、深浅、款式俱照此膳碗,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

由此可知,此件此碗之图案纹样即应为万寿节所用而造,寓意吉祥长寿。根据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廖宝秀女士的研究和考证,这种华丽的宫碗在当时就受到宫廷的格外重视,皆装上好楠木匣,成对存放于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宫殿——乾清宫端凝殿,而此处也正是存放名贵珐琅彩瓷的地方,可见这种洋彩膳碗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件瑰丽华美的黄地洋彩膳碗完全继承了乾隆时期精湛的技艺,是传世罕见的道光时期官窑珍品精品。

清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清 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乾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对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乾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作者系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研究人员)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5.2cm,口径11cm,足径4.4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珐琅彩

陶瓷造型: 碗

说 明: 清康熙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雍正珐琅彩竹石杏林春燕碗


史料记载“雍正令郎中保德拿两只温润超玉的白胎碗,让画院的画家在碗上作画,酌画师提前画稿,交由朕审定。必要时要以蜡样做模型以观成效。最终雍正亲自阅稿,亲批碗中燕子造型不够秀美,枯树欠缺灵气,春景欠缺诗意等很多细微的点评。”最终在雍正帝的审定后定稿。

杏迎春碗的构图在表达着春天的景色、色彩,线条,意境无一不体现宫廷画家才有的功底。杏花争相斗艳,柳树在迎着春风摆动,诉说着春天的来临。树上一对春燕在倾述各自的心事,一只正轻快的飞翔,寻找另一半的幸福;另一只正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春燕与杏花相辅相成,动静之间结合,好一派春意盎然,跃然碗上。碗底下角奇石边的几支竹子有画龙点睛之意,寓意“竹报平安”。颜色与线条运用娴熟,笔法老道,树花在画家笔下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眼前。

碗另一侧有诗云:“微风舒露脸,小雨湿烟须”。而“金成”,“旭映”的落款是雍正时期在珐琅彩中常用的印章款,诗旁见印。可谓诗书画印皆备。文雅之气油然而生。

经查,此诗为明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状元申时行所作。全文为:“坊开裴墅锦,花发董林株,望欲迷琼苑,栽疑近白榆。微风舒露脸,小雨湿烟须,春意枝头闹,从教醉玉壶。”作者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最高官职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此碗与台北故宫出版的《金成旭映》第185页中所示底款,及修胎相吻合,底款为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款,此款为专任写款的翰林院待诏戴临书写。

雍正 珐琅彩竹石杏林春燕碗 尺寸:

口径:13.7cm

高:7cm

足径:5cm

名瓷欣赏—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娟秀而雅逸的行书诗句,书写在了莹白如雪、温润如玉的胎体上,映衬着“佳丽”、“金成”、“旭映”这几方胭脂红釉的闲章分外鲜艳。然而,将碗转到图案的正面,你才真正体会到这件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的富贵与华丽:一对雌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觅食,雄雉鸡身披锦绣,回首凝望,浑身毛色绚烂夺目,一翎一羽描绘得精细入微。粉红、藕荷、杏黄、淡黄各色牡丹花竞相绽放,花瓣轻透、娇嫩欲滴。如果有幸上手,捧起那半脱胎的瓷碗,感觉如同掬起一汪春水,轻盈而又清润;又如同丝绸滑过手背,细腻而又温柔。

珐琅彩瓷器,又称“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晚期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一种新品种瓷器。

起先,绘制珐琅彩的颜料要从欧洲进口,到了雍正皇帝时候,开始拨专款专项研发珐琅彩颜料,终于在雍正六年的七月研发成功,不仅能自炼出与原先进口颜料一样的颜色,还大大丰富了颜色的种类,使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制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制作珐琅彩瓷器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这里不能不提到唐英,他于雍正六年起担任御窑厂的督陶官。正由于他的督窑有功,御窑厂才能烧制出完美造型、白润坚质的薄胎瓷,为珐琅瓷的制作完成首要条件。白瓷胎运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在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又有专人题写诗句、款印,最后入炭炉经600℃炉火焙烧而成。

雍正朝的珐琅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绘,名工烧制,一件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还时常由于瓷胎太薄,在二次烧制时极易破裂,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珐琅彩瓷器的数量极为有限。

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珐琅彩瓷器如雍正朝的那般典雅秀丽,以瓷胎为画绢,布局章法继承了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传统。我们可以用《陶雅》中之语评价雍正朝珐琅彩瓷器:“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丽,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我们看到的这件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正是这“四绝”的完美体现!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9.8cm,口径9.2cm,足径11.3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黄釉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