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福建德化瓷器与荷兰

福建德化瓷器与荷兰

德化瓷器鉴别 瓷砖与地板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8-12

德化瓷器鉴别。

17、18世纪,中国除了江西景德镇瓷外,福建德化瓷以它洁白的瓷胎和釉色、适应西方用途的品种和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的观音瓷塑像而著称于欧洲。欧洲人称德化瓷器所特有的洁白如玉的釉色为“中国白”,直到现在,荷兰等欧洲国家还是这样称呼它。

荷兰早就与福建进行陶瓷贸易,1932年冯和法在《中国瓷业之现状及其状况》一文中提到:“宋末,荷兰人从福建(主要应指泉州)贩运瓷器至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17世纪,葡萄牙占据了澳门,荷兰就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作为它和中国开展贸易的基地。大批的福建商舶来到爪哇,带去德化瓷器、丝绸等。荷兰入侵厦门后,以厦门作为贸易的据点,德化瓷器也就成为荷兰商人们经营的主要商品。不但如此,德化也有人前往荷兰进行贸易活动。据该县《蕉溪吴氏族谱》记载:清末,该族吴大光与吴德标有“五湖托迹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之志,远涉荷兰呵老坡经商,获利满载,慷慨乐施,造路桥捐资不吝,后分别于光绪卅一年(1905年)和卅二年卒葬荷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地,至今仍珍藏着一些古代的德化瓷器。

德化瓷器为销往西欧,在适应西方人生活习俗和保持传统民族风格的同时,也在造型和装饰上进行了革新。据朱培初先生的介绍和分析,17、18世纪,德化生产销往欧洲的啤酒杯是荷兰商人提供本国或德国的金属或陶质的啤酒杯式样并来德化定制的。德化的特品瓷塑也很多表现了荷兰人的生活题材,如“打猎”生动地塑造了荷兰人在打猎时的场面;题为“前进”的瓷塑,表现了欧洲商人在中国旅行的情景。至于表现荷兰和欧洲商人骑马、骑狮、骑龙、骑麒麟甚至骑在荷兰北海中的海象身上的作品,就更多了。这类荷兰商人定购的德化瓷塑在欧洲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德化陶瓷企业家纷纷走出国门,到荷兰等欧美国家了解市场信息,利用古瓷都的工艺技术,成功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西洋小工艺瓷,如圣诞、釉盘、花瓶、动物、公园等系列产品,为中荷经贸往来再谱新章,如今的德化县已为中国最大的西洋小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编辑推荐

德化窑的历史与发展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瓷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

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窑在元代其实应该就已经成为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了,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

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云“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在明代,该窑多产观玩器品,如瓷塑等。《天工开物》故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不过到了清代,还以瓶炉、文具等为多产。德化窑的瓷器在近代寻常可见,而一向以明代德化为贵。德化窑创新不断,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全盛时期的德化瓷器蜚声海内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器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德化瓷器瓷塑胎质优异,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别有情趣。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这一时期,德化瓷塑造也是大师辈出,其中以何朝宗最为出名,他的观音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为广大百姓所喜爱。

你知道景德镇瓷器与德化瓷器有什么不同吗?


说道瓷器,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以它高超的技艺享誉世界,令人惊叹。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瓷器鱼目混杂,常有商家拿德化瓷器去冒充景德镇瓷器,让人防不胜防。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分享一下景德镇瓷器与德化瓷器到底有什么区别。

特色不同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景德镇特点,大量生产艺术瓷、陈设瓷,品种齐全、装饰多样,青花、粉彩、斗彩、青花玲珑等,品类闻名世界。

德化瓷:德化以白瓷闻名世界,生产的白瓷洁白如玉、优质美观,享有“中国白”、“象牙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的美称,以生产生活日用瓷为主。

釉色不同

景德镇瓷:因景德镇的粘土含铁量高,高温烧制后成品不会显得特别白,还原焰下的白瓷也会泛着一点青色。

德化瓷:德化瓷也是高岭土为原料,但原料内富含的元素不同,烧制出的成品也不同。传统德化白瓷温润如玉、釉色通透白净,因此德化也以经典的白瓷雕塑著称。

烧制方法不同

景德镇瓷:高温烧制,1300℃窑温,依赖经验,成品率低,但烧成后白净细腻,不变色易清洗,泡多久茶都不留茶垢。

德化瓷:800℃烧制而成,成品率高,量大,用后容易变色,多以贴花工艺为主,大批量生产。

专注领域不同

景德镇瓷:人力资源优势决定景德镇主要以大件艺术品瓷器为主,例如大花瓶或瓷桌等,并且景德镇拥有很多国家级的陶瓷美术大师,人才优势,专注艺术品生产。

德化瓷:原材料资源决定德化适合生产精巧的白瓷器物,德化本地的高岭土也更加优质,烧制出的瓷器白的更纯粹,加上德化本来是做雕塑的,玲珑雅致的茶具更符合当地的发展。

价位不同

景德镇瓷:景德镇的制瓷组织通常都是个人独立的陶瓷小型作坊,全手工制瓷为主,人工成本高,关注的是艺术水平,价格方面就更高一点,凸显匠心。

德化瓷:德化瓷基本上都是以工厂为主,大型陶瓷企业更多,工业化模式,涉及的人工成本较少,价格便宜,走量为主。

景德镇瓷以工艺收藏品为主,多为手工制作,价格偏高。德化瓷多为日用品,多为机器批量生产,性价比高。其实只要多留意一下,景德镇瓷与德化瓷还是很好区分的。

景德镇瓷器与德化瓷器价格为何会相差这么大?


陶瓷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它已经成为了我国独有的一个象征。在瓷器中,当然是以景德镇陶瓷最为出名,但是德化瓷器也是非常有名的。那么既然这两种都是非常出名的瓷器,那它们之前的价格为什会相差的如此之大呢?

1、从烧制技术来看

德化瓷,即福建德化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

景德镇瓷器,采用的是景德镇地区特有的高岭土,矿物含量丰富,经高温(1300℃以上)烧制,成色和质感都非常好,“明如镜,声如磬”就很好的说明景德镇陶瓷的特点,景德镇瓷土必须经高温烧制,做出来的瓷器属于高温瓷(1340℃左右),所以成本较高,稳定性好,不会褪色,属于摆设、收藏的高档产品。

2、从绘制工艺来看

德化的瓷器更多的是利用贴花的技术,将颜料做成花纸,大量量产,直接贴在白瓷上,艺术性较为不足。

而景德镇的瓷器大都为手工绘制,笔触和细致的程度令人叫绝,因此产量低,质量好,大都价格不菲,一分价钱一分货,尤其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把茶壶的价格都令人咋舌。

简单地说,德化的瓷器就像批发的服装,产量高,追求性价比,所以价格低。景德镇的瓷器就像高级的时装,产量低,艺术感强,所以价格高。

不过无论是景德镇瓷器还是德化瓷器,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大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瓷器就好了,并不需要过分在意不同瓷器间的区别。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福建篇)


福建省: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泉州窑:在今福建泉州市,故名。共发现碗窑乡、磁灶、童子山等窑址十一处,主要烧青白瓷、青瓷和黑瓷,时代均在宋元时期。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青白瓷产品以碗、盘、洗为主。碗外壁多刻莲瓣纹。盘类以折沿大盘居多,盘心留有叠烧粘结的条形支具痕。洗类器皿胎薄釉润,采用覆烧法,口边无釉,与景德镇同类器物相比,口缘较厚;器内心印有花卉纹饰。(2)青瓷产品中的壶胎较薄,器形很小,与其它地区不同。(3)黑瓷产品以碗为主,兼烧长流曲柄壶。另有黑釉、绿釉军持,主要外销菲律宾等国。(4)童子山窑专烧青黄釉褐色彩绘大盆,有直口与折沿两种造型,器内多画折枝花卉纹,有写寿山福海或其它诗句的。日本福冈曾出土该窑所烧制的彩绘盆。

南安窑:在福建南安县,因名。为宋代窑场,有窑址近五十处。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青白瓷碗多由碗里刻花或蓖划纹饰。胎质细洁,致密。

福清窑:在今福建福清,故名。是闽东沿涨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五十年代在县东门外东张区发现宋代窑址五处,均烧青釉刻花筐点纹及黑瓷两类器物,风格与福建各地宋代同类窑址出土遗物基本属于同一类型。

连江窑:在今福建连江,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建国初在浦口、魁岐发现宋元时期窑址群。浦口镇所属井头里、锦上窑及西山顶三处遗址钧烧青白瓷,有精粗之分,精者为白胎,数量较少,粗者釉偏灰。三处遗址也烧少量青瓷碗,碗里饰以刻花篦划纹,碗外刻龙泉窑浮雕莲瓣纹碗的,胎釉纹饰均很相似。

莆田窑:在今福建莆田,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

仙游窑:在今福建仙游,故名。窑址于1953年发现,遗留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标本,属宋代瓷窑。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兴化府志》之卷十二:“近仙游县万善里潭边有青瓷窑,烧造成器皿颇佳;……北洋澄林有瓷窑烧粗碗碟”

在荷兰代尔夫特看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世人皆知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精品之一,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一个遥远的欧洲小镇,青花瓷同样家喻户晓,名扬海外。

上月,作为青花瓷爱好者,我造访了代尔夫特。这个小镇距离荷兰政府所在地海牙20公里,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广为世人所知的荷兰国宝典范——代尔夫特蓝陶(DelftBlue)就出自这里。不过话说回来,这代尔夫特蓝陶同样源自中国。

十六世纪未,荷兰海外贸易如日中天,曾叱咤风云的东印度公司就位于代尔夫特。当时,东印度公司努力扩张亚洲市场,当他们看到中国精美瓷器,便认定要引入荷兰。可是到了1647至1665年间,中国大陆内战频繁,以往供给海外的中国外销瓷一度断供。于是,代尔夫特的陶瓷业者便把握机会,开始仿造能以假乱真的中国式青花瓷,后来亦发展出独树一格的蓝陶风采。

在代尔夫特,大大小小的陶瓷销售店为数众多,精美瓷器令我爱不释手。代尔夫特还是荷兰大画家维米尔的家乡,他的名画《带珍珠耳环的女孩》以及荷兰的标志——风车,是代尔夫特蓝陶中出现最频繁的图案。在有些陶瓷店,你还可以看到匠人们在一笔一划手工绘制蓝陶。一瞬间,我有些恍惚,竟弄不清这青花瓷的祖宗到底是在景德镇还是在荷兰了。

大凡我相中的瓷器,一瞧价签立即气馁,拿起了又放下。为表“到此一游”,我给孩子挑了件最便宜的——一块手绘的带有风车图案的瓷砖,二等品售价11.5欧元,如是一等品,则卖47欧元。

青花瓷在遥远的代尔夫特得以“发扬光大”,那么来自青花瓷故乡的瓷器命运如何呢?事实上,欧洲上流社会对于收集中国青花瓷器有着持续的热情。今年七月在卢森堡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晚明、清初青花瓷器展览吸引了众多清花瓷器的爱好者前往观赏。这次展览是由索斯比拍卖行欧洲部总裁的私人收藏和一位英国贵族的私人收藏连昧展出。八月,在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也在展出荷兰王国历代收集的最珍贵的青花瓷器。这两个展览我都去了,不过都不让在展馆照相,非常遗憾。

不过,以我多年“淘宝”的经历看来,尽管中国古瓷备受追捧,在佳士得、索斯比拍卖行动辄拍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中国现代日用瓷在国际主流市场却是难觅踪迹。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纽约住了几年,在美国最大百货公司梅西找到了瓷器销售部。这里的瓷器来自世界各地,有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也有美国本土的。这里的日用瓷多走精细之路,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烧制得十分精美,拿在手中观看、把玩简直找不到一丝缺陷,价格自然也不菲。遗憾的是,我在这里找不到一件中国日用瓷。同样的,在布鲁明戴尔、博格道夫古德曼、巴恩斯纽约等以豪华、时尚着称的百货店,来自中国的日用瓷更难找到。

纽约并不是没有中国瓷器,在唐人街的“珠江百货”就能找到。但都是国内常见的“老三样”:形状不一、印花模糊的粗瓷大碗。购买者都是初到纽约、手头不宽裕的新移民。纽约市内还有一种定位低收入家庭的商店,叫“99分店”。顾名思义,其商品售价都不超过“99美分”,那里也可以找到中国生产的瓷杯。

美国主流百货商店出售的瓷器多数来自欧洲或美国本土。英国品牌的精细瓷器很受美国人喜爱,它们的设计特点是金边玫瑰花型等传统的欧洲设计图案,看上去很奢华。有些品牌也主打青花瓷,它们的青花图案据说从中国景德镇学去的。

日本瓷在美国也比较畅销,值得一提的是店主的服务很有特色。我去过的一家日本瓷器连锁店,开店的日本妇女英语说得结结巴巴,服务却无可挑剔。她耐心地给你解释各种日本瓷在不同场合的用途,比如喝汤的碗、放酱的盘。想必店主将瓷器作为文化商品来经营,才有如此热情。

现在国内上档次的百货商店都能见到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的瓷器,外国瓷跑到瓷器的故乡来叫板、争夺中国的消费者了。而我们国内的日用瓷与进口瓷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首先,设计上“精美上不去、朴拙不到家”。国际流行的日用瓷要么走精美之路,美轮美奂;要么走纯朴天然之路,讲究天人合一。与之相比,国产瓷往往是个“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没有特色。

第二,制造上“工艺不够精,质量不够好”。举个简单例子,你买个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丝的。而你买个中国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这点差别使中国瓷失去国际市场,也正在失去国内高端市场。

第三,未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在国外商店,日用瓷不单独陈列,而与其它家具饰品一起出售。日用瓷范围也从厨房延伸到起居室、卧室、厕所和园林。在中国,好像还没有一家企业做这种一条龙服务的。

第四,营销手段落后。近年常听到去海外展卖的中国瓷器厂家流落异国他乡的消息,别说商品卖不出去,连回国的盘缠都没了着落,让人唏嘘不已。我们的瓷器厂多是个体户,缺乏大集团促销的经济实力。在国内也常看到这种情景,几个瓷器厂家合伙包一场地,在公园、展馆内出售瓷器,一阵吆喝后对观者开个天价,一个花瓶成千上万,遭众人白眼后立马降价到30-50元出售。在国内表演尚有市场,到了国外还忽悠人,又有谁吃这一套?

19世纪的荷兰国宝蓝陶


大约400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中国的青瓷带到荷兰。50年后,制陶业在荷兰蓬勃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代尔夫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这里曾经活跃着32家陶瓷制造厂,并被称为欧洲的“瓷都”。如今,这座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工厂成为了那过往辉煌中仅存的标本,“代尔夫特蓝陶”也已成为荷兰的国宝。

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工厂建立于1653年,荷兰制陶业的巅峰时代。他的第二任主人在蓝陶产品的标志中引入了一个小瓶的符号,所以直到如今它还保留着“陶瓷小瓶”的别称。19世纪初,在与英国的韦奇伍德陶瓷以及欧洲一些其他的陶瓷制造业的竞争中,荷兰制陶业受到重创,1840年前后,“陶瓷小瓶”就已成为了代尔夫特仅存下来的陶瓷厂。1876年,代尔夫特土生土长的一位工程师优斯特(JoostThooft)接管了这座工厂,并决心在这里重整旗鼓。他将自己名字的缩写“J”加入了陶瓷制品的商标中,并存留至今。代尔夫蓝陶一直受到皇室的亲睐,并于1919年被荷兰皇室授予“皇家”称号。

虽然荷兰蓝陶源自对中国青瓷的模仿,但却独具一格,荷兰的蓝陶是陶器,而中国的青瓷是瓷器。代尔夫特蓝陶与中国青瓷相较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蓝色可以变幻出千万种不同的层次。因此,画师可以在陶器纯白的底色上非常完美的表现出明暗,实现空间与体积的塑造,以再现油画的效果。

同期声:画师西蒙·范奥斯腾

这儿你可以看到我用这种颜料调出的深浅不同的颜色。在中国的青瓷上你或许可以画出3种颜色,或许4种吧,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我们是在陶器上作画,我们在陶器上先上上一层釉底料。就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底料,陶器的表面上就可以附着深浅变化万千的蓝色了。

解说:穿过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商店和精美绝伦的博物馆,便是蓝陶的生产车间。除了绘制的过程以外,代尔夫特蓝陶的其他制作工序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原料被混合成陶土,模具被制作,各样成品和半成品被烧造。

代尔夫特蓝陶的原料选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陶工人将这些黏土用水搅拌后注入事先设计和制造好的模具中,待干燥收缩之后,便获得了最初的陶器。而后,工匠们将会对其进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均匀。之后上上一层薄薄的釉底料,并将其送入窑中进行初次烧制。这些陶器而后被交到画师手上。

同期:画师安妮克·摩尔

我们在一个全白的盘子上作画。这个盘子已经烧过一次了。我们首先要画上轮廓。我们有一个模板纸,看这张纸上有小洞。我用碳素粉在模板纸的后面擦拭,之后就在盘子上留下了画面的轮廓。然后,我就开始画了。你看颜料是黑色的。这是一种含有氧化钴的特殊颜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变为蓝色。

解说:画师们会在这些或瓶或罐、或盘或碟上描绘出各种图案。这是整个蓝陶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初次烧制后的陶器结构疏松,表面的孔状结构能在瞬间吸附颜料,画笔一旦有错,便会成为废品。之后,这些陶器将由工人再上上一种透明的白釉。这层釉会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度的时候融化为透明的玻璃层,由此手绘的图案露出了它们最后的妆容,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成品。

在所有蓝陶制品的背面或者底面你都会看到一个皇家代尔夫特的标志。这个标志的顶部是一个小瓶子,这是这座工厂的第二任主人留给它的纪念。然后是一个字母“J”,来自于19世纪重振工厂的新主人优斯特(JoostThooft)的名字缩写。之后就是Delft的名称,再接下来分为左右两边。左边是画师的名字缩写,右边是2个字母的制作年代编号。代尔夫特蓝陶的这个皇家标志就好像中国画的落款,它是鉴别蓝陶真伪的重要依据。

1915年皇家代尔夫特工厂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第一件蓝陶画盘,之后圣诞画盘成为了代尔夫特蓝陶的一个传统。通常圣诞画盘被做成两种规格,直径为25厘米的大盘,或者18厘米的小盘。每一年画盘上都会被绘上独特的图案。

在博物馆与工厂的中间是一个小而精致的花园。在这里还留存着建筑装饰陶瓷昔日辉煌的剪影。这些建筑装饰陶瓷都产于1895--1980年间。皇家代尔夫特曾有一批类似的展品去过巴黎参加了1889年的世博会。

虽有千万精美收藏,但如今的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工厂在参观者眼中似乎更像是一个博物馆了。由于工艺复杂、产品精美等原因,“皇家代尔夫特”工厂出品的蓝陶售价不菲,仅仅一个10厘米大小的物件,就要卖到近百欧元。昂贵的售价使得这样的传统工艺品在近年来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处境。您或许可以把代尔夫特蓝陶看成是那个制陶业辉煌时代的标本,在岁月里已经失去了它的光泽。您也可以相信它是一粒种子,积蓄着荷兰制陶技术的精华,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再度绽放。

陶瓷文化鉴赏-中国瓷器窑口大全(福建篇)


福建省: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县,故名.晚唐、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和青瓷。建窑以宋代盛产的黑釉瓷器最为闻名,所制供饮茶用的"兔毫盏"最受人欢迎,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元以后黑釉器停烧。其黑釉茶盏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2)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黄色或褐黄色的细毛状花纹,俗称“兔毫盏”。(3)产品多为碗盏类,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弇口二种,以弇为多。(4)底足为浅圈足,可见旋坯纹。(5)有的器物底足内有“进琖”、“供御”等字,是朝廷贡品。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同安窑:在今福建同安县,故名。创烧与唐代,宋元时期鼎盛,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同安青瓷,日本人称为"珠光青瓷"。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较厚重,胎色有灰黄、灰白、粉黄多种。(2)釉色青黄或灰黄,尤其宋代,釉色偏黄。(3)产品以盘、碗为主,还有瓶、罐、炉等。唐代青瓷以厚胎平底碗为主,无纹饰。宋代青瓷在盘、碗等器的里部都有刻花蓖划纹饰,器外刻复线装饰,碗心多有凹入的圆窝,有的在圆窝内划花卉一朵。炉分两式,其一敞口,下部浮雕莲瓣纹,下承以撇足座;其二直筒形,圈足,炉身刻划莲瓣纹。瓶口多下折,瓶身划复线纹。元代青瓷盘心印阴纹双鱼。(4)青白瓷纹饰与青瓷基本相同,碗心多有一个小圆窝,瓶罐的外壁多刻划由细线条复线交叉的斜十字形纹。泉州窑:在今福建泉州市,故名。共发现碗窑乡、磁灶、童子山等窑址十一处,主要烧青白瓷、青瓷和黑瓷,时代均在宋元时期。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青白瓷产品以碗、盘、洗为主。碗外壁多刻莲瓣纹。盘类以折沿大盘居多,盘心留有叠烧粘结的条形支具痕。洗类器皿胎薄釉润,采用覆烧法,口边无釉,与景德镇同类器物相比,口缘较厚;器内心印有花卉纹饰。(2)青瓷产品中的壶胎较薄,器形很小,与其它地区不同。(3)黑瓷产品以碗为主,兼烧长流曲柄壶。另有黑釉、绿釉军持,主要外销菲律宾等国。(4)童子山窑专烧青黄釉褐色彩绘大盆,有直口与折沿两种造型,器内多画折枝花卉纹,有写寿山福海或其它诗句的。日本福冈曾出土该窑所烧制的彩绘盆。安溪窑:在今福建安溪县,故名。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明清烧青花和红绿彩瓷。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青白瓷产品有各式盘、碗、瓶、壶、盒子、军持等。碗的造型有模印成菊瓣状的,也有外印重叠菊瓣纹,内刻缠枝花卉的。盒子有大小各种式样,盒外多模印纹样,有的在盒外底印有花卉纹,印纹线条比德化窑同类产品粗。军持胎较厚,腹部比较饱满,有的在器身堆贴乌龟并施酱褐彩,是其特色。(2)明代青花产品,有在盘心写"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诗句的;青花盘的圈足多有粘砂。明末清初有红绿彩绘花卉纹碗产品。南安窑:在福建南安县,因名。为宋代窑场,有窑址近五十处。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青白瓷碗多由碗里刻花或蓖划纹饰。胎质细洁,致密。崇安窑:在今福建崇安,故名。已发现窑址十一处,属宋代者八处。因距建阳较近,发现有专烧黑瓷的窑址,造型与建窑相似;烧青白瓷者发现两处,出土器物有盘、碗、杯、碟、洗及盒,质量以苑埂窑所烧者为精。因地邻江西,青白瓷受景德镇、南丰两窑一定影响。福清窑:在今福建福清,故名。是闽东沿涨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五十年代在县东门外东张区发现宋代窑址五处,均烧青釉刻花筐点纹及黑瓷两类器物,风格与福建各地宋代同类窑址出土遗物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光泽窑:在今福建光泽,故名。五十年代在茅店发现宋代窑址一处,遗物有青白瓷及黑瓷两类,青白瓷数量多胎洁白,造型多种多样,装饰仅印花一种,纹饰题材有双凤、飞鹤、蝴蝶、双鱼、水藻及花卉,釉色有的偏灰,有的偏黄;黑瓷多为各式茶盏,有兔毫与酱斑,但为数不多。连江窑:在今福建连江,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建国初在浦口、魁岐发现宋元时期窑址群。浦口镇所属井头里、锦上窑及西山顶三处遗址钧烧青白瓷,有精粗之分,精者为白胎,数量较少,粗者釉偏灰。三处遗址也烧少量青瓷碗,碗里饰以刻花篦划纹,碗外刻龙泉窑浮雕莲瓣纹碗的,胎釉纹饰均很相似。闽清窑:在今福建闽清,故名。烧瓷于宋元两代,共发现遗址四处,专烧青白瓷,胎质坚细,造型多样,纹饰较丰富,釉呈浅灰色,青的色调少,有福建地区特色。莆田窑:在今福建莆田,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浦城窑:在今福建浦城,故名。烧瓷约在南宋到元代前期。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碗窑背,烧青瓷,遗物以碗最多,瓶、罐等器少量发现,有双耳活环扁瓶,瓶身两面印福寿字,这种瓶在距浦城较近的浙江龙泉窑有大量烧制,可见受龙泉窑一定影响;一在大口村,以青白瓷为主,器身多印有阳纹装饰。仙游窑:在今福建仙游,故名。窑址于1953年发现,遗留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标本,属宋代瓷窑。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兴化府志》之卷十二:“近仙游县万善里潭边有青瓷窑,烧造成器皿颇佳;……北洋澄林有瓷窑烧粗碗碟”

瓷器与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时大兴,至唐达到第一个高潮,玄奘西游取经为鼎盛之际。后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于民间广为流传,元、明、清属中国民族融合繁化时期,佛教为统治者所运用,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出身寺院,对佛教更是照料有加,使得佛教大为发展。清初四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均与佛教(喇嘛)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使得佛孝思想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深厚影响。

瓷器自是不能例外。受崇尚佛教之风的影响,在器型方面,最为常见的是观音菩萨像了。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衍生出造型各异的三十二应身观音像:送子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等。各类妙像,皆庄严静默。

此外,较为常见的器型还有净水碗、军持、如来、弥勒、罗汉等等,常见文饰有梵文,“佛”字,罗汉图,达摩渡江,璎珞纹,八吉祥等。军持,是一种佛家用水瓶,原是印度语译音,又翻译为,君持,意思是水瓶,为佛家饮水或净手之器。梵文,为印度文,与佛教有关,是一种经文咒语,明永乐开始出现,成化,弘治常见,之后历朝都有见。早期书写工整,至清代雍正时期,有的碗外壁满布一圈圈密密的梵字,字体变长,变形,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八吉祥即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明清两代青花瓷上常用。

男人与瓷器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这是曹组的一阕《如梦令》。黄鹂,在杜工部的诗见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靑天。”黄鹂就是莺歌。今天讲的不是动物学,也不是说诗唱词,而实际上又是与“词”音相若的“瓷”。瓷都,除了江西省景德镇之外,台湾台北市的莺歌也是瓷都。

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出名,是缘于明宣德初在此设官窑。清代有专供内廷用的御窑,各窑所产享誉世界;莺歌的瓷业始于清嘉庆九年(1804),这应是后起之秀。

我是男人,觉得男人和瓷器很相似。我这么说好像“无厘头”,其实是有据可依的。有谓:男人是泥做的,光是这一点已与瓷器同一个DNA。人,特别是男人,可以贵为王侯将相,可以贱如蝼蚁,是“同人不同命,同遮不同柄”。

瓷,除了塑神像,制夜壶、厕盆之外,可造者甚蕃。《明史•舆服志》曰:“庶民,酒注锡,酒盏银,余用甆(瓷)。”这是说,老百姓的酒壶用锡造,酒杯是银制的。其余的器皿是瓷器。一个“余”字涵盖很广,就莺歌的瓷制品可分为五大类: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工业以至精密陶瓷。台湾的工业,在陶瓷方面可以写上浓重的一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