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墙面 > 导航 >

唐代其他釉色瓷 (图)

唐代其他釉色瓷 (图)

瓷砖墙面 看釉色鉴别瓷器年代 全瓷瓷砖

2020-08-21

瓷砖墙面。

唐代生产黄瓷的窑口主要是安徽准南寿州窑、萧县白土窑,此外河北内邱窑、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郏县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也兼烧一些黄瓷。寿州窑黄瓷可以作为唐代黄瓷的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眨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恶,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多是器内施满釉,器外施半釉;釉色以黄为主,有归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釉与化妆土结合不好,有时有剥落现象;常见的器型有碗、盏、杯、钵、注子、瓶、盘、罐以及玩具等,造型特点与唐代其他窑相似。

唐代黑瓷的一般特点是:胎体厚重,器物多为平底,制作较青瓷、白瓷略为粗糙;釉色有的色黑如漆,也有些因火候把握不好而烧成褐色或茶叶末色。花瓷是唐代一个新出现的瓷器品种,它是在黑釉或黄釉、黄褐釉、天蓝釉、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一般深色釉饰以浅色斑点,浅色釉则饰以深色斑点,深浅相间,对比强烈,釉斑排列无论是有序或任意,都很工整,这种花斑釉器物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花瓷"。花瓷的造型不多,主要有罐、瓶、碗、壶、腰鼓等。唐代生产花瓷的窑口主要是鲁山段店窑、郑县黄道窑等,近年来有些假的花瓷行世,这些质品多数制作粗糙,而且彩斑混杂,与唐代花瓷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唐代还有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即绞胎瓷器。绞胎瓷器外壁有的施白釉,有的施青釉,还有的施绿釉。它的造型不多,主要有碗、盘、枕等。由考古资料知,唐代的越窑、巩县窑及耀州窑均生产绞胎瓷,唐代晚期开始出现专门生产绞胎枕的作坊。

黄釉执壶唐高20·5厘米

直颈,筒状直腹,短流,上饰有4道弦纹,前后饰U字形系,器身施黄釉,滚印席纹。

延伸阅读

唐代白瓷瓷器


唐代白瓷窑口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也开始烧造白瓷。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窑白瓷多是素面无装饰,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常常采用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窑还有一种带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征是:胎薄轻巧,质地细洁,呈纯白色;釉面滋润,釉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满釉。一般讲,"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细腻、制作精巧,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器物上的,属于唐、五代时期;刻在釉色白或白中泛黄或部分微微闪青,有时带有刻划花装饰器物上的,属于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烧法烧成,口沿无釉并带有刻划花装饰的器物上的,则属于北宋后期。

邢窑白釉碗 唐 直径14.3厘兴

口外卷贴壁成唇,斜弧壁,浅宽足似璧,全器光素无纹。胎体坚致,釉色雪白,有"类雪类银"的说法。

白釉双龙耳瓶 唐 60.8X12X15.5厘米

此瓶盘,弦纹长颈,长圆鼓形腹,平底。两只龙柄连接于盘与瓶肩之上,龙口紧紧衔住盘,形成了此瓶最突出的部分,给人以匀称稳重之感,同时亦便于提拿,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瓶身通施白釉。此类器物形成于隋代,盛行于唐代。

邢窑白瓷执壶 唐 高33.2厘米

邢窑白瓷在唐代与越窑产的青瓷同时著称于世,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此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有 "美银类雪"的美誉。

白釉广腹盖瓶 唐 高 14.6厘米

唐代瓷器之秘色瓷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叫秘色瓷。秘色,意为秘密之色,充满神秘感。实际上,秘色瓷算是越窑的改进版。今天很多商品都是一代代地改进,历史上的越窑也是这样不停地改进。最早的越窑颜色叫糖黄色,有点儿像红糖的黄色。黄色肯定不如绿色好看,于是它就向绿色慢慢过渡,要追求这个绿色。秘色瓷的颜色就非常青绿了。

目前为止,明确发现秘色瓷的就是陕西法门寺。法门寺的物品入库有单,上面写着"秘色瓷"多少件。因为有了法门寺这批东西的出土,才把我们传了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的谜底揭开。原来谁也不知道"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它是一个秘密的颜色,是一个你甭想看到的颜色。

法门寺在陕西扶风法门镇,系唐高祖李渊定名,寺中供奉佛指舍利。这枚舍利是佛教的至宝,由七个函套装着,一个套一个,最里面的函装着舍利。因为法门寺的塔突然塌陷,国家在抢救性挖掘时,发现塔下有个地宫。这个地宫从埋好到发现,中间没有任何人骚扰过,埋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所有的物品都是当时埋下,文字写得清清楚楚,一共出土了2499件文物。其中,对中国陶瓷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明确了秘色瓷是什么样子。因为法门寺秘色瓷的出现,民间很多过去不能解释的事全都迎刃而解了。唐代的法门寺在做佛事的时候非常隆重,所有人都顶礼膜拜,皇上亲自主持仪式,所以法门寺里埋的一定都是最高等级的东西,比如大量的金银器。那么,秘色瓷一共埋进多少呢?14件。门口搁着1件八棱瓶,剩下13件都搁在一个大盒子里。地宫里的《衣物账》上注明:"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写得很清楚,每一件都对得上。

到了秘色瓷的时候,瓷器开始有了宫廷特征。后来说的"官窑"的概念是宋代形成的,宋代以前没有这个概念。惟独秘色瓷,开始有了官窑的雏形。古代秘色瓷不是专门为皇帝烧的,但要为皇帝上贡,所以它带有官窑的一些特征,是官窑的一个前奏。秘色瓷很漂亮,像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唐代--中国青花瓷萌芽时期


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素胚勾勒青花瓷 釉色渲染韵味浓


清康熙青花冰梅纹开光婴戏图罐

瓷器,尤其是青花瓷,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件,“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也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了青花瓷的身上。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

青花瓷发展到了清代达到了顶峰时期。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对外贸易发达。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清朝在推动青花瓷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制作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青花瓷器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统治时期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制瓷业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突出特点就是:其胎质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纹饰优美,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数量多,品种全,纹饰丰富,除官窑青花外,民窑青花占的比重很大,其中不乏大量精美之作。由此可见青花瓷的历史地位的不俗。

泥土“恋”上火 瓷韵自天成(图)


贺焰生右在说道烧制瓷器的秘诀《大河儿女》剧照师屠晓江供图

《大河儿女》剧情已经铺开,“贺叶”两家的故事看得观众很是过瘾。那对于贯穿剧情始终的“钧瓷”,大家伙儿又了解多少呢?昨日,东方今报记者专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钧,为观众解答泥土“恋上”火的“千年爱情”。东方今报记者孙川川见习记者刘羽韩旭【揭秘】瓷成风情万种料源千古如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让钧瓷成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瑰宝”呢?—不少观众认为是陶土!看了《大河儿女》的观众都在疑惑,什么样的土才能烧出这么美轮美奂的瓷?咱们自家门口的土,不可以吗?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钧介绍,在南方的景德镇,烧瓷器的土叫高岭土。与之相对,在河南禹州,一般瓷胎用的土叫西寺土,它是一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土色呈淡黄或香灰色。这种土与一般的沙土基本成分类似,微量元素含量稍有不同。“不是随便一把土,就能拿来制坯烧瓷的。想要成为流芳百代的艺术,原料必然很讲究。”刘志钧说。“坯塑性,釉传韵”,钧瓷的魅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瓷身上的那层“釉”。此外,钧瓷身上的那层釉,也不是一些观众理解的“颜料”。据刘志钧介绍,钧瓷上的那层釉,当地人叫“本药”或“釉药”,也是“土”。“釉料本身的颜色,与泥土(西寺土)的颜色一样,里面加有不同的氧化物,如氧化铜或氧化铁。这些氧化物的加入,能够烧制出不同颜色的瓷。”刘志钧说,使用釉料的多少不同,烧制出来瓷的颜色也不同。“土其实都一样,釉也差不多,至于说烧制出来是美是丑,就看‘窑变’了。结出什么样的果,是不可控的。”刘志钧感叹道,这也正是钧瓷的迷人之处。【传承】烧制与时俱进手工亟须传承在《大河儿女》第九集,贺焰生帮助叶鼎三烧瓷时,在贺家窑内可以看到贺焰生烧窑时所用的是松木。据了解,松木窑火温不易控制,钧瓷成品率较低,那为什么还要用松木烧窑呢?贺焰生烧窑时所用的是松木,也就是所谓的“柴烧”。随着现代制作技术的发展,现在烧窑已经从“煤烧”改进为“气烧”。这三种烧瓷方法,到底哪一种能烧出精品呢?刘志钧介绍,每一种烧窑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柴窑制品清新俊逸、秀丽典雅;煤窑制品热烈奔放,画面宏伟;气窑制品釉层鲜亮,明丽浅艳。柴烧钧瓷,有利于在烧制过程中炉温平稳上升。柴燃烧快,火苗长,火焰柔和,所以柴窑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煤烧钧瓷,煤燃烧时间长,不易烧尽,会产生一氧化碳,煤窑制品在烧制过程中存在一种“吃烟”现象,烧出的瓷器颜色重,有一种厚重感。现在最常用的气烧钧瓷,它所用的是液化气或天然气,纯净、少杂质,能够燃烧完全,是最容易操作的钧瓷窑炉。气窑制品一般都颜色明亮。在刘志钧看来,古时的烧瓷多是就地取材,人们在山的半坡处挖洞建窑,在附近挖窑土,砍柴火。现在。虽然科技进步,劳动工具更加先进,但钧瓷烧制依然以手工为主。刘志钧说:“传统的钧瓷手工制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的工业化是可以一天造出万件瓷器,但以手工制作为主的钧瓷,才称得上是一种对艺术的传承。”今晚看点第十七集飞霞嫁进邓府几年后,邓家的各分号掌柜在邓府大院中与邓夫人和飞霞对账,邓明轩无所事事地抽着大烟。邓夫人询问邓明轩为什么俩人结婚这么长时间还怀不上孩子,邓明轩只好用抽大烟的借口敷衍过去。第十八集贺焰生等人仔细研究了大瓶的图纸,一致认为如果烧出来了,一定是个好物件。但贺焰生还是坚持不烧。正在二人讨论之时,贺晨回来了,告诉他们俩明天邓府请蒋家班唱戏,只要想看随便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