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乾隆官窑矾红彩藏草瓶

乾隆官窑矾红彩藏草瓶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矾红瓷器鉴别 乾隆官窑瓷器印章鉴别

2020-08-22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藏草瓶 亦称“甘露瓶”,是流行于西藏地区的瓶式之一,为藏传佛教陈设用法器,用于盛水或插草。藏草瓶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明朝永乐年间曾试烧制青花藏草瓶,清代仅雍正、乾隆官窑烧制过红彩和斗彩品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藏草瓶还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者。

矾红彩藏草瓶(高:22cm,口径:3.5cm,足径:12cm),为乾隆官窑的代表作。琢器,直口,长颈,项有两节、中凸起,鼓腹,收胫,覆盆式底座,足端平切。内壁、内底施白釉,外壁以矾红彩绘纹样。由上至下依次为回纹、朵梅纹、覆莲纹、仰莲纹、如意纹、变形覆莲纹、折枝莲纹、蕉叶纹、双重覆莲纹。底足无款。秀美的造型、精细的绘工、协调的色彩与精美的纹饰浑然一体,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地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结合。此类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

藏草瓶虽无官款,但却是著名的唐窑作品。这与《乾隆纪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著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除甘露瓶外,多穆壶、贲巴瓶、贲巴壶、金釉法轮、金釉无量寿佛、仿木纹釉碗、仿雕漆碗等都是同时期的作品。

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生产藏传佛教用具,并非乾隆帝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奥的玄机。

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始终重视、扶持藏传佛教,并以此作为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兴趣极浓,无疑有其深远的政治原因。

据文献记载,乾隆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而且认识很深。他每天打坐修持,甚至着三世章嘉胡土克教授他梵文和藏文。1745年,乾隆下令将其出生地雍和宫改为喇嘛寺,次年仿西藏桑耶寺于承德建普宁寺,其后又仿拉萨布达拉宫于承德建普陀宗乘庙。1780年,五世班禅远道东来做法事祝贺乾隆七十大寿,乾隆命人仿西藏扎什伦布寺于承德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居停。此后,乾隆又于紫禁城内仿西藏托林寺坛城殿筑雨花阁,具浓郁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大量的寺庙和频繁的法事活动当然需要有大量的法器和摆设配合,宫廷造办出因此制作了大量的瓷质及其它材质的藏域法器,同时亦供清帝赏赐西藏高僧之用。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藏草瓶无疑见既见证了乾隆帝对藏传佛教的虔诚,同时又反映了清代官窑瓷器的精湛工艺。

藏草瓶为官窑珍品,早在上世纪初即被人所知。当时,山东省泰安县城内岱庙被盗,盗走明清官窑瓷器十多件,流散在济南的文物市场,被北京古董商徐少山、张玉华买走。案发后,几费周折,将失物追回,重归岱庙。其中就有乾隆官窑粉彩藏草瓶两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矾红釉瓷器


矾红釉是低温颜色釉瓷器的一种,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203)配入釉中,故称矾红。矾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官窑御器瓷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于五彩、斗彩等瓷器种类。

1.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2.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了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到嘉靖时已趋于没落。从存量较少的嘉靖铜红釉传世品中可见,其釉色已不鲜艳,色调发暗,色泽红中泛黑。此时,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矾红釉瓷器大量出现。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即高温烧成白瓷胎,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器,因而这一品种又称“抹红”。它的烧制技术相对容易,一度替代铜红釉瓷器的地位。

3.矾红彩甘藤纹瓶,清雍正,高22.7cm,口径6.2cm,足径5.5cm。

矾红彩甘藤纹瓶花纹细密清晰瓶撇口,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通体在白釉地上用矾红彩描绘缠枝甘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4.矾红彩云龙纹盘,清雍正,高3.4cm,口径17cm,足径11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以矾红彩装饰。内口沿处绘弦纹两道,盘心绘一立龙,周围衬以火焰纹,盘外壁绘双龙戏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以“云龙纹”作为器物、服饰的装饰纹样,是清代宫廷物品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皇室尊贵的象征。

5.矾红彩人物纹碗,清康熙,高8cm,口径18.7cm,足径8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及内底均以矾红彩装饰。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桃纹。外绘八仙人物,八位仙人身披彩霞,手持宝物,足踏祥云,神态各异。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亮,绘画笔触细腻。画面寓意“八仙祝寿”。

矾红彩鱼藻纹瓶,清雍正,高46.5cm,口径12.5cm,足径11.5cm。

瓶撇口,短直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圈足。内施白釉。外壁矾红彩加绿彩绘通景鱼藻纹,生动传神。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红矾瓷器瓶上的图案绘画笔触细腻,将鱼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并且通过“鱼”表达了“吉庆有余”这一美好的愿望。

清乾隆珐琅彩双耳瓶赏析


清乾隆珐琅彩双耳瓶

江西九江 初澜

该瓶高16.5厘米,直径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造型秀丽,瓶口和颈部相对彩绘莲纹,期间用宝石红料彩绘瑞花,附设双灵芝纹耳。腹部装饰各色大小葫芦,枝叶繁茂,几只蝙蝠翩翩飞舞。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此器小敞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饰双耳,造型新颖,轻巧秀美。器物通体施白釉,光滑莹润。颈部饰粉红色吉祥纹,色彩艳丽,瓶腹绘蝙蝠葫芦图,有“福禄”之意。整体色彩搭配和谐,典雅精致,为上乘之作。

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福禄万代”象征“福禄寿”齐全、子孙万代、繁茂吉祥。此外,葫芦还可以驱灾辟邪,加上入口小、肚量大的特色,寓意广进财源,挂在财位上,财富易进而不易外流。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另外,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矾红釉梨式执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生产时代: 嘉靖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景德镇矾红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明嘉靖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了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到嘉靖时已趋于没落。从存量较少的嘉靖铜红釉传世品中可见,其釉色已不鲜艳,色调发暗,色泽红中泛黑。此时,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矾红釉瓷器大量出现。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即高温烧成白瓷胎,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器,因而这一品种又称“抹红”。它的烧制技术相对容易,一度替代铜红釉的地位。

清乾隆官窑绿地粉彩轧道花鸟纹瓶


清乾隆绿地粉彩花鸟纹瓶采用轧道工艺,瓷器瓶绘有喜鹊登梅枝吉祥图,平口,短颈,高:12.8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3.1厘米,腹:7厘米,外壁为粉绿地,有轧道纹饰,壁内施白釉,底部微凹施白釉,足露胎,书有“乾隆年制”四字红彩篆书款,是乾隆官窑瓷器。

足露胎

什么是轧道粉彩工艺

轧道粉彩,始见于清代雍正珐琅彩瓷器,流行于乾隆时期,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划出较浅的蔓草纹图案,再以粉彩装饰,也叫“锦上添花”。清代瓷器上新出现的一种装饰工艺,即以铁锥在色地(胭脂红、黄、蓝地)上划出蔓草纹规矩图案。

轧道工艺

乾隆官窑瓷器豆


豆是中国古代的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后来各朝各代都有仿造青铜器豆的瓷器,比如越窑青瓷,清代青花瓷珐琅彩等。今天样子收藏介绍一下乾隆官窑龙豆瓷器。

乾隆官窑青花海水龙豆

清乾隆 高18.2cm 口径23.1cm 底径17.7cm

胎体厚重,器形挺拔。直壁浅腹,下承高足,足内中空,外撇。盘内外施白釉,釉质润泽。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清,口径10cm,底径9.5cm,高21cm。

清宣统矾红留白竹纹碗


清宣统·矾红留白竹纹碗

提起瓷器投资,人们首先想到的官窑;提起官窑,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为代表的“清三代”又是重中之重。但是随着“清三代”官窑瓷器身价已高,市场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品种。从近

期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无论是纽约的亚洲艺术周,还是京城的迎春拍卖会上,晚清时期的官窑瓷器正成为投资热点。

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对清道光·粉彩开光内青花碗,估价33万至49万元,成交价为54.58万元;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清宣统·矾红留白竹纹碗,估价4万至6.4万元,成交价为9.92万元;在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会上,清光绪·青花缠枝莲赏瓶,成交价为8.8万元。

晚清官窑瓷器一般指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的官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这个时期的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的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比,但是晚清官窑瓷器有它很强的历史性,实际上它见证了中国陶瓷史从兴盛到衰落的一个过程。

相比“清三代”瓷器,晚清时期的官窑瓷器种类较多、存世量亦较大,可供选择的余地亦较大,这同时也让投资者需要把握精品策略,像清宣统·矾红留白竹纹碗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但是价格却相差不少,像在2005年太平洋的秋拍上,一对矾红留白竹纹碗的成交价也只有7480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投资者利用这种精品策略获利颇多,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代光绪赏瓶。

赏瓶为雍正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一件高度在40厘米左右的清光绪赏瓶,在2002年前仅1万多元人民币就可购得。同样一件藏品,到2004年就要用7万元人民币才可购得,此次嘉德的拍卖会这件拍品已经到了8.8万元。

在投资晚清官窑的时候,除了要关注纪年款瓷器,如“大清××年制”的款识之外,还要关注堂名款的瓷器,如“慎德堂”、“大雅斋”等。与纪年款的官窑瓷器相比,堂名款的官窑虽然少了几分“龙凤呈祥”的雍容,却多了几分自然质朴的情趣。在2006年北京华辰的秋拍上,一对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图小杯,估价12万至15万元,成交价为30.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署“慎德堂”瓷的道光官窑中,一般以“慎德堂制”款为多见,而这对瓷器却为“慎德堂”直款式样,非常少见,这无疑也大大提升了其身价。

故宫藏南宋官窑弦纹瓶:紫口铁足特征明显


官窑即中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的特征。

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下,至今尚未发掘出。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器型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上图这件官窑弦纹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呈青色,釉色厚润莹亮,有明显的紫口铁足的特征,还有两个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之用。这件器物清楚地告诉人们,它从古代青铜礼器和三代玉器中吸取了营养,并富有创新。这件器物,是南宋官窑艺术特色的总结代表之作。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鉴赏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

清代乾隆时期,虽然瓷业鼎盛,品种亦多不胜数,但中期以后,趋向华丽和花纹繁缛;后期愈显庸俗,艺术感不强,可说工巧规整有余,却欠高雅隽美。

乾隆初期至中期,青花、珐琅彩、粉彩与釉里红等官窑瓷器精品,素来受收藏家及艺术品投资人士注目;其实那时有些创新性的色釉及独特造型官瓷,也值得玩赏。例如上图,为乾官窑烧造的霁青描金花卉七孔瓷花插。其造型与别不同,可以每孔插不同种类花卉。纵使不用作插花,也可当作陈设品欣赏,甚富趣味性。

乾隆时创烧了各种多口瓷瓶。笔者曾见过一件渐变釉金银彩花卉六莲瓷瓶,六个瓶身互相毗连,分别烧六口,口型与附图七孔者大同小异,十分瞩目。乾隆时,甚喜在瓷器上描金或作金银彩,极尽妍丽炫目之能事。

此外,亦曾见乾隆官瓷珐琅彩绘西洋人物双孔合欢瓶,开光外饰胭脂红番莲纹,画工精细如西洋油画;但色彩娇艳,与康熙时珐琅彩最早出现胭脂红之“黄金红”(进口红色料)迥异,康熙时较高贵细润。另有三孔葫芦形霁红瓷瓶,亦为乾隆官窑较独特者。那时期霁红与上述霁青(蓝)相类似,釉面如橘皮;后者属含钴之失透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