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乾隆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

乾隆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矾红釉瓷器鉴别

2020-11-28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铺宫”记载,内廷对瓷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用裹外黄釉瓷;皇贵妃用黄釉白裹器;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

此规定最早应该出现在康熙年间,顺治一朝未曾有,可能当时天下初定,内廷制度尚未有暇顾及,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参考前朝,复位礼制,制定出许多详细的内容,包括内廷后宫的各方规定,并为后世所遵循,终清一代不曾更迭。

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乃御窑场专为帝王烧制,严格遵循宫廷章制,取黄地为底彰显帝王至尊。而制作工艺较为不易,需要在瓷胎上以明黄釉为地,入窑低温烘烤,后经涂彩二次烧制而成,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

此瓶造型典雅尊贵,胎骨细薄轻盈,外壁以黄釉为地,以彩云龙纹精描细绘。黄釉明快可人,釉面平滑透明,有明代“娇黄”遗韵,粉彩色调鲜亮,对比鲜明。塑贴矾红火焰云龙,龙形矫健, 头部至上而下盘于颈部,象征真龙天子下凡,意义深刻,为整件器型增色不少。

瓶身绘祥龙戏珠,各种龙形应有尽有,有的追风赶月,戏弄火珠与股掌之间;有的遨游于祥云缭绕之上;有的上下翻飞,双目如风驰电掣,龙爪如钢锋铁钩,威猛神勇无比。

“瓶”与“平”同音,正是隐喻“龙驭在天,四海平安”之含义。行龙刻画生动,游于海天之间象征皇权神圣,牢牢掌握江山社稷,天下一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粉彩黑釉描金龙纹天球瓶


黑釉瓷器上迄东汉,下至明清,反映了黑釉鼎盛时期的全貌,至北宋晚期开始黑瓷摇身一变,既追求纯黑釉的幽美,又追求多变的外观华丽,于是就有了多重的装饰黑釉,描金加银、剔刻画花、油滴兔毫、红斑绿彩,尽到了人之所能。

其形制以各式茶碗为主,兼具杯盘盆罐,瓶壶钵盂,渗透到了生活的方面方面,可谓色彩缤纷,灿烂夺目,黑釉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使用者尽为皇家贵族和宗教庙宇,这也反映了当时使用了最优质的材料,采纳了最新兴的技术,从而最能反映黑釉的最高水平。

黑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黄色结晶斑点,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重叠密布的银白色结晶状斑点和红色结晶点,侧光看有群星争辉般的绚丽。乾隆时期由于大胆创新,使用粉彩和黑釉结合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大器物采用浇釉的工艺,烧制完成后呈现出原来的釉面流动,挥洒自如宛若天成。

此瓶挺拔宽圆,通体黑彩,满绘勾莲宝相花纹,另用粉彩精绘正龙、行龙共四只,凤凰三只及瑞兽四只,穿插其中。所有纹饰,均以描金勾勒线条及细部,全器素中泛彩,彩中沥金,闪闪生辉,气象万千。

龙凤穿花,寓意吉祥,又甚具王者气派。此器最特殊者,为在强光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不可风物,使人不能逼视;而在自然光下,却又一派恬静沉郁,幽邃安宁。一器而有二种不同风貌者,异常罕有,为宫瓷中万中无一之佳品。

乾隆 粉彩黑釉描金龙纹天球瓶 尺寸:

口径:11.8cm

高:54.7cm

足径:19.7cm

矾红描金龙纹如意耳扁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制瓷业,官窑、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映射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清朝皇室对此类对象的喜好与要求,更是助长了工艺水平的发展。这三个朝代中的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当难得的御制瓷器及工艺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们就会为世界各地藏家追捧。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均热衷于收藏古物,故影响所及,御制器物亦是精益求精。如乾隆皇帝,他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于是乾隆时期成为清代官窑的顶峰,将瓷器的工艺性发展到极致,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所烧瓷件无论釉色品种、造型、纹饰,都集中国瓷器烧造之大成。

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屡有创新。扁瓶是在明代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器形。在清宫档案中,这种双耳扁瓶被称为“宝月瓶”、“马褂瓶”或“放大马褂瓶”,是乾隆皇帝颇为青睐的器形,因此扁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乾隆帝屡次下旨命唐英烧造,其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下达的烧造清单中,就有“宣窑青花放大马褂瓶一件”。

矾红是中国最古老的釉上红色彩料,宋定窑红彩、磁州窑系已出现,到后来成化斗彩、万历康熙五彩也都是以矾红作为红色彩料。但是由于原料的纯度、制作工艺及烧烤温度等各种条件不尽相同,矾红呈现出多种色调。明代多偏向枣红,清代以后则多偏带有橙味的砖红色。到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进步,色泽鲜艳,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以这件扁瓶为例,即用矾红彩料,此瓶侈口,束颈,斜肩,颈中部至肩附对称如意式双耳,扁腹,圈足,底部“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此器以矾红描金手法绘饰神龙盘飞祥云之中,龙首瞪目,冲发,龙身矫健盘旋,龙身金鳞片片,龙须威武雄壮,指爪犀利,动感十足,苍龙腾跃,气势雄伟。整观此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形制端庄雅正,矾红描金绘饰大气,庄重典雅,贵族气派尽显,为乾隆年间瓷器少有珍品,极为珍贵。

乾隆粉彩描金塑贴洋犬山川纹溜肩瓶


郎世宁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入中国,开始了他宫廷画家的生活。他以严谨踏实的写实功底、明暗结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团体具有浓重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建立了本身在宫廷画师中的职位。

其画作大多收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外很少传播。郎世宁是清廷终其一生的传教士画家,意味着一个期间的开始,无论其人其艺俱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

此瓶乃乾隆近晚期所造。据传年八十高龄的乾隆帝,一日翻看《周礼》。看到“天官·医师”章节时,忽见有“十全”二字,不由感慨已经进入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也该给本身写个总结了。

此时,火线传来福康安大胜廓尔喀、尼泊尔王俯首称臣、卑词乞和的喜报。乾隆大喜,不由提笔写下宏文,内称本身一生立有“十全武功”,又给本身取个称呼为“十全老人”,又将该文题为“御制十全记”。

此瓶就是在如许配景下烧制,绘画由宫廷画师郎世宁所作,而他的门生为宫廷画师王幼学。西洋画和传统中国画在体现情势上有别,他的画作深得乾隆天子青睐。

本作品为郎世宁经典画法,造型正确,中规中矩,丝丝入扣。他笔下所绘景致生动、物象传神,以欧洲技法为主,注意布局、光影结果及三位立体感,又得当罗致的传统中国工笔绘画和写真武艺的体现伎俩。画法融中西,武艺精绝,将犬的模样形状刻画地笔底生花。

画面中奇石居多,“石”谐音“十”,另绘松石山川洋犬。“犬”谐音“全”,暗合主题“完美无缺”和“十全老人”,足部洋彩粉饰宝相花及蝙蝠数只,寓意“福祉到底”。此瓶乃乾隆时期不可多得的佳构之作。

陶瓷收藏界重量级藏品:清雍正矾红贴塑龙纹瓶


陶瓷收藏界重量级藏品:清雍正矾红贴塑龙纹瓶。​​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雍正时期斗彩成就非凡,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纹饰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艺等制瓷技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此藏品具有雍正、乾隆时期的特征

事实上,自“出生”起,斗彩就不是普通器物,而是“身娇肉贵”的名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一只斗彩瓷器以500多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引起世界对中国瓷器的关注。在1999年时,又有一只斗彩瓷交易出2900万元。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交易纪录。斗彩瓷在“青花”独步天下的时候还能交易出如此高价,可见其名贵和价值。中国是瓷器之国,所以我们中国人包括国外的对古陶瓷收藏的热衷,这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推崇。斗彩陶瓷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而且量也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少,留下来的都非常珍贵,能遇上珍品的人更是拥有非比寻常的运气和缘分。

盘作为水具的一种类型最初是为实用,但随着着大量纹饰精美、技艺精湛的盘类水具的烧造,许多渐渐转化为欣赏品,盘底清花双围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款。此盘构图恬淡雅致,青色幽静韵润。

当它们成为宫廷赏玩品之后,实用功能也就居于次要地位或消失。

此件盘之所以珍贵,主要是用工极细,构图均衡,笔法细腻,构图恬淡雅致,青色幽静韵润。

清雍正矾红贴塑龙纹瓶

根据其胎釉及彩料描绘,此藏品胎土选择精细,胎质细腻紧致,釉面莹润,表面光洁,矾红发色均匀,色泽纯正,,是这一时期很好掌握青花发色的表现,也是对康熙一朝的继承和发展。综上所述,将本品时代定位雍正至乾隆较为稳妥,加之本品体量硕大,制作精细,龙纹绘制颇具威猛的王者之气,以矾红彩绘巨龙一只,蟠瓶而就,爪擎火珠,笔触极其纤细精巧,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至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龙纹在瓷器上的出现大约在南朝晚期至唐朝,宋元时期龙的形象演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

清康雍乾三代,龙纹出现更为频繁,在瓷器装饰纹样中,龙纹的运用非常广泛。此时的龙纹装饰技法多样,绘画精致,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和颜色釉等。不同的装饰技法体现的艺术效果也各有不同。雍正御制就是雍正时期皇家制造的意思,此藏品在当时是作为皇家用品,民间不可见。

乾隆粉彩描金塑贴福寿跪人足香薰


葫芦文化起源于何时?古籍典章中未有记载,但它确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中,是中国文字读声谐音而衍生来的吉祥文化。

因为它的实用功能,及形状特性,人们将它赋予了新的寓意功能,两者兼容并蓄,完美结合,并融为一体。例如清代家具的抽屉上、靠背上,玉石珠宝多以葫芦为造型,挂在胸前,何等吉祥惬意。

连当代中成药的丸、散、膏、丹,“六神丸”、“速效救心丸”等都用葫芦作为装具,可见影响之久远。总之都是以“福禄”为取意,深深刻上了葫芦文化的烙印。

粉彩描金塑贴福寿跪人足香薰,可谓造型独特精美异常,用料不惜工本,此器除装饰绘画外通身塑贴描金吉祥葫芦纹饰,彩绘颜色丰富艳丽而且对比强烈,与大片描金极为融洽自然,显得富丽堂皇,毫无违和之感。

颈部有一条似锦缎包裹并打结的带子紧系。这种工艺十分复杂,要用到雕刻工艺方能完成,也称为“包袱瓶”。望形生意,“包”与“保”字谐音,“带”与“代”字同音,故予有“保代万福”、“保代福联”的寓意象征。

彩绘葫芦多姿多彩,生动而又形象。因形似“吉”字,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之意。人们常以葫芦的谐音读为“福、禄”,有 “长寿吉祥,和谐美满”之深刻寓意。

玉跪人起源于商朝,谐音遇贵人,即人生顺利,处处受赏识、朋友等帮助,遇到贵人之意。古书记载“玉坚不可摧也。”古人将玉雕成玉跪人,可使主人不受小人影响和陷害,故宫廷常供奉玉跪人为神玉。

此熏小跪人即有上述含义,并塑贴六具跪人与器型之上,塑型准确的表现了人物身躯比例、神情姿态、衣着打扮。尤其是神态,要刻画的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并非轻而易举,且直接的反映了古人的艺术审美意识。

雍正粉彩描金镂空云龙纹冠架


古人喜戴冠帽,不单是为了美观、保暖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冠”字是我国古人对帽子的称法,但那时的帽子与现代人所戴的帽子不同,“冠架”,是为支撑帽子的小型器物。

而“冠”的种类,又可以根据身份的不同分成皇帝戴的“通天冠”,文臣戴的“远游冠、高山冠”,儒生戴的“进贤冠”,武臣戴的“鹖冠、武冠”等均为男性所用。

象征身份地位的帽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不能随便摆放,因此冠架也是当时皇家、官宦的必备之物。在清代,冠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器物与帽筒同时流行,而制作冠架的材料很多,如瓷、漆、珐琅等。

此件冠架造型典雅、雍容、做工精细,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装饰,立体感极强,造型设计更是独具一格。结构上,采用分体组合的方式使整器更显玲珑剔透、精致细腻。上部球体以祥云腾龙为主体,颇具皇家气派,底部由宫廷黄为主色,颜色亮丽大方,和谐柔美,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雍容华贵之感。

冠架分为三层,顶端扁圆,为海棠形,中间为立柱,带有转心瓶相似的内胆,底座连接着转心外瓶,局部有镂空,制作工艺复杂,成形不易。

此件云龙纹冠架集装饰、观赏、实用功能于一身,融合多种艺术工艺,巧夺天工、雅致清丽。它亮丽的色彩、灵动的组合,尤其是清香四溢的实用功能最为绝妙——给冠架上方镂空的球体中放置香料就能让冠帽携有香味,弥漫的香味也可让屋舍显得格外芳香雅致。

总之,整器完美呈现了粉彩镂空技艺之美,再现了清朝皇家的高雅生活情趣,具有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

乾隆粉彩黄釉描金福凤纹兽衔环辅耳赏瓶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

赏瓶的形式最早出现于雍正朝,专为赏赐之用,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乾隆朝则为发扬光大呈经典品种,乾隆后一直延续,烧造至宣统,从未间断,逐渐演变为观赏器型。

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有专家认为,赏瓶是清中期以后,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一般赏瓶多以青花配缠枝莲纹为主体,因“青莲”与“清廉”谐音,故赏赐给臣下则希望能为政清廉。而乾隆时期创新了以粉彩描金的品种。

此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精美的纹饰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一直未将此瓶赏赐于他人,足见其喜爱程度。

此瓶通身绘缠枝莲宝相花纹,寓意吉祥完美。瓶腹绘凤凰三只,则是五彩缭绕,霞光万道,普天祥瑞之征兆。昭示天下“鸾鸣凤奏,天下太平,吉星高照”。

清乾隆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由于釉里红烧造条件极为苛刻,加之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故成功率低,因而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乾隆时期,太平盛世,文化昌盛,制瓷业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葫芦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元代又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乾隆时期烧造有三联、五联葫芦瓶。乾隆三十一年档案曾记载,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景德镇御窑厂,就曾向宫中送进二件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当时葫芦瓶之用途多适于祝寿所用。而此件釉里红龙纹葫芦瓶应为乾隆之时最为标准的样式。

清乾隆 高30.2cm

龙纹是瓷器常见装饰纹样之一。清代瓷器的龙纹日趋繁复,有的单独作为纹饰的主题,有的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常见的有云龙、海水龙、立龙、莲池龙、戏珠龙、团龙、翼龙等。

此件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不仅形制规整,构图严谨,且呈色鲜艳,完美地诠释了乾隆时釉里红名品之样,从中也可窥见当时制瓷的高超工艺。相同作品的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随安室陈设着一对;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另外,香港苏富比1990年春拍中曾以319万元成交了一件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与此瓶样式相同,此外尚未见有其他记载。由此可见,此类乾隆釉里红葫芦瓶传世者极为罕见,而如本次上拍这件之发色鲜艳者更为难得,实属可遇而不可求之官窑精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黄釉粉彩矾红描金塑贴火焰云龙纹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