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 导航 >

越窑瓷器的仿古与辨伪

越窑瓷器的仿古与辨伪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怎样鉴别柴窑与电窑瓷器

2020-08-22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越窑青瓷自北宋断烧以后,不知何故后人从未仿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古董收藏热的兴起,各地古瓷窑厂纷纷恢复烧造。这些仿古瓷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国营瓷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一般均在仿品上打上印记,表示为工艺品。而以牟取高利为目的的私营作坊却使也浑身解数,刻意模仿古代产品。这类仿品流入市场,让收藏者蒙受巨大损失,所以鉴别真伪对收藏爱好者显得尤其重要。

越窑仿古首先出自浙江上虞。上虞瓷厂经过短期验,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功烧制一批仿六朝青瓷器。由于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古代越窑青瓷的胎、釉组成、窑炉结构、烧成温度等都进行了精确的测试,加之以古代实物为蓝本,所以仿制品的胎釉、造型、纹饰都非常逼真,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上虞新仿的西晋青瓷羊形水注,粗看与真品似乎一致,仔细辨别才能发现一些微小的差别。

辨别越窑瓷器的真伪,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1、胎质与胎色。真品的胎质细腻呈青灰色,仿品的胎质粗糙呈灰白色。

2、釉面与釉色。真品釉面匀净滋润,光泽柔和,仿品施釉不够均匀,常有大块缩釉,光泽较亮。釉色是鉴定越窑瓷器真伪的重要手段,不同时代越窑青瓷的釉色不尽相同。

3、支烧法。真品多用泥条形支钉支烧。因支钉含铁量较高,所以底部支烧处自然的火石红,仿品细砂垫烧,底部露处无火石红。

4、刻花工具。真品所用工具竹、木制品,刻纹落刀、起刀纤细,运刀粗重;仿品则用铁质工具,无论落刀、起刀还是运刀都深浅、精细一致,所以纹饰显得僵硬、呆板。

综上所述,越窑是青瓷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瓷器的故乡之一。越窑从东汉发明青瓷起,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前后经历了一千余年,为中国陶瓷文化谱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宋代钧窑瓷器与后世仿品辨伪


钧窑为我国宋代名瓷之一,以“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在河南省禹县、临汝、宝丰、郏县、鹤壁、辉县、林县、安阳、新安、宜阳、河北磁县、山西浑源、内蒙包头、浙江金华均有窑址发现。钧窑源于唐代花釉瓷,鼎盛于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有钧窑瓷器。

宋代的钧窑瓷器由于釉料中掺有少量的铜,并使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成功地烧出了铜红釉,这是宋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与突破,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铜红釉的烧成对烧成温度、开温曲线,冷却保温时间都十分敏感,条件稍偏离规定要求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技术难度大。宋代铜红釉的成功烧制为以后红色高温釉的烧制奠定了基础,如元代釉下釉里红,明清宝石红,郎窑红等。

钧窑月白釉

紫斑莲花式碗(北宋)

蓝色乳光釉是钧瓷的又一大特色。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谈的称为月白,这向中釉都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色泽如青玛瑙和蓝宝石一般的美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奁,花盆等。器物外形优美流畅,极富韵味,胎质坚实细腻,叩之,其声圆润悦耳,胎有深灰色胎,紫褐色胎等,以深灰色多见。器物外底部常涂以芝麻酱色釉,并留有支钉垫烧痕迹。宋钧窑釉汁凝厚施釉均净,窑变美妙,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鹦哥绿和天青,月白等。釉色绚丽多彩,光亮莹润,表现出一种优雅含蓄之美。

钧窑鼓钉洗(北宋)釉表面是否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纹是鉴定真假宋钧窑瓷的重要依据。棕眼原本指动物表皮粗糙的毛孔。借喻到瓷器上指釉表皮细密的小坑点。宋代钧窑大多数都在棕眼的现象。钧窑器在上釉前为了避免瓷坯在高温烧造成破裂或变形,只用较低温度素烧坯体,以便于挂厚釉。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袭,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釉质流入孔隙填补裂痕,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隐纹,如象蚯蚓在泥中游走,因此称为蚯蚓走泥纹。传世器形较大的器物无一例外有这种现象。很小的碗,碟类器物上少风这一现象。

器物底部涂以芝麻酱色釉是宋钧瓷的又一明显特征。这种釉上聚集一块块不均匀的“蟹甲壳”色青釉,或称“龟裙”色,这是介于蓝绿之间的釉厚块层。是否有“龟裙”色也是鉴定真假宋钧瓷的重要依据。

宋代钧窑瓷器带铭文的很少,仅见“奉华”及“省府”两种。另外刻一到十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越大,一是同类器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一是最低口径最小的。金代制作的钧窑瓷一般器皿内里施满釉,器外常施半截釉,器底心施满釉,胎质细灰紧密,釉面润泽有开片,有的有晕斑或带小墨点,制作不甚规整。胎釉结合不紧密,经常有脱釉现象。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少数出现紫红斑窑变。造型较宋代简单,有碗,盘,罐,瓶,香炉等。釉色较单调,与宋钧艳丽多彩的丰富窑变相比,略逊一筹。

钧窑天蓝釉梅瓶

元代仿钧瓷器以碗,盘,炉为主,不见盆,奁,洗,尊等陈设物件,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用品。胎体修胎较粗糙,不规整,工艺不精细,胎质粗松,瓷土杂质多,淘洗不纯净,瓷胎烧成温度较低,叩之其声沙哑,个别的因为叠烧,碗内心亦露胎成素烧圈。底心多露胎且有明显凸起的鸡心点。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单一,仅见天青,天蓝两种,施釉不到底。钧窑天青釉紫斑碗(元)明代景德镇窖窑仿钧瓷从宣德开始。传世品有炉,盘,碗。炉胎骨厚重,器内施白釉,外壁挂玫瑰紫色釉,碗均为浅式,口外撇,里外施紫红色釉,底部无釉,修胎留有旋纹,圈足平削,盘,敞口,圈足,内外施玫瑰紫色釉,外底无釉,釉面泛橘皮纹。但明代仿品只注重釉色,造型为明代窖窑瓷器典型样式。

清代雍正七年,恢复了钧瓷的制作,一是仿北宋红釉,底部无釉,二是以天蓝,月白为主,雍正窖窑仿钧瓷大多有篆书刻款,较易识别。但如果不落款的仿钧器要仔细鉴别。其造型和釉色虽乱真,但雍正仿钧瓷器红釉色较谈而釉色较薄,有的器物有凸现的出棱部位能看到白色胎骨,其底部虽大多涂有一层黑色釉汁,但胎土却为白色,更为典型的是不见蚯蚓走泥纹。

仿宋钧玫瑰紫釉瓶(现代)

晚清民国直到现代,仿造宋代钧瓷之风甚盛。现代仿品胎细白,火候较高,叩之声脆。器物形态一种是比例失真,如瓶类,不是东歪,就是西斜,或是器腹过大,二是造型线条生硬拘谨,失却宋钧窑瓷器造型端庄厚重,线条流畅,形态优雅的韵味。仿品总体施釉薄且大多薄厚不匀。仿品火气较重,釉色大部分泛亮光,玻璃感强烈。少部分的仿品釉面因弱酸蚀或涂抹黄土等做旧处理,釉色呆滞,缺少宋钧瓷釉面那种熔化流动,厚润浑拙的质感。明代以前的钧窑产品均通过还原焰气氛烧成,施釉前先将坯胎烧素胎,待冷却后再在熟胎上施2-3次釉,然后再入窑烧成。面现代仿品基本上是氧化焰一次烧成。宋钧瓷窑变自然,各种色彩过渡无固定边缘,而现代仿品大多窑变无过渡,有固定边缘,人为痕迹较明显。

现代仿品中也偶见一些传统工艺方法仿制的精品,甚至也仿得“蚓走泥纹”的现象,其逼真程度高,容易迷惑大家,故当鉴别钧窑瓷器时要仔细观察,从器物的胎,釉,造型,底足,成形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

仿古瓷色辨伪


瓷器仿古之风颇烈且流长而源远。

据说早在宋代,即有人模仿制作当时五大名窑瓷器。明清时,更有专仿宋代

名窑的名瓷器出现。晚清以迄民国,历史上诸般名瓷更成了仿制者追逐的目标。

瓷器辨伪也就成了一种专门学问。这里仅就瓷器色彩方面的辨伪作一简述。

红色红为最难仿之色。光绪初中叶所仿者,只是薄施淡抹而已。民国时,则

无论大红、深红,以及胭脂红、豇豆红等难仿效之色,都无一不有仿制者。而且

所仿亦往往能达到六七成真。虽专家亦往往被其所欺。这类瓷器,色泽尽管可以

炫人,但行家里手则可从瓷质、瓷胎细加辨识,终可寻找出其中与真器不类之处

来。

绿色绿色之难仿更胜于红色。纯色釉中的绿色者则颇足乱真,但细察亦可见

其色仍乏深黝之致。至于仿康熙彩之硬绿,就更难形似,其釉色常常混而不清,

或者发黑,或者发黄;这是因为掺入有洋料之故。所以,凡是新仿制者,其有硬

绿处,莫不用砣去光,以掩其痕迹。这也往往成了辨伪之一要害。

紫色紫色也是最难仿之色。釉薄则色淡,厚则发混。而且,新仿制者,其色

往往紫中发红,或紫中发黑;这是因为由其它色配合而成的原故,与旧瓷之紫比

较起来,则一眼能见其差别。

黄色黄色之新仿制者,其色均匀,足以乱真。但是也有毛病,就是色泽过鲜。

假若是深黄,则釉色亦略显混浊,与天然之金珀黄光润透亮迥然不同;至于蛋黄

色,与旧者相比较,也能看出其差别。

蓝色蓝色是历来仿旧中最有成效者。光绪中,仿蓝瓷或蓝而带黑,或蓝而带

灰,都不难于判断。民国时,仿制康熙蓝工艺水平竟达十之七八,以致足以乱真。

对此辨识的办法,则只有从瓷器的胎质以及所绘画面加以辨别了。

白色白色是最难辨识的色彩。大概说来,新仿制者,其釉色近糠,火气十足,

要想像旧瓷那样的莹润美质,是很不容易的了。有人认为可以从白瓷的发青发黄

之点判断其年代,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尤其民国时新仿制的白瓷,其光致之极,

几乎与乾隆时所制一样。但在瓷器鉴赏家眼里,则能见出其细微差异:一则光由

内发,一则光由外铄,两者相去终为太远也。

黑色黑色瓷新制与旧制终难相混。旧瓷黑釉与彩浑成一片,新瓷之黑不但显

得浮光泛然,而且仔细辨认,即可见出釉与彩之间杂有明显痕迹,不能水乳交融。

瓷器制伪与辨伪的方法都很多,以上仅就瓷色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彩陶的收藏与辨伪


三足圜底彩陶钵(老官台文化)

鸟纹瓶(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大锯齿纹彩陶盆(仰韶文化)

水波纹罐(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叶纹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彩陶收藏的现状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试以近十年价格为参数对彩陶价值进行评估。仰韶文化彩陶因近十年发现数量不大,民间流通很少,普通彩陶价格增值比较稳定,十年前的一件半坡类型彩陶钵(有一周红彩)大约在2000~2500元,如今大约在10000~16000元。其精品如半坡类型细颈瓶目前已达到80000~150000元,庙底沟类型完整的彩陶瓮大约在80000~130000元之间(十年前大约是20000~30000元)。由于发现和存世量少,制作精美,仰韶文化彩陶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一件绘有满彩的普通的盆,十年前大约在3000~5000元,现在在40000元~60000元左右。一件马家窑类型饰满彩的精品瓶,十年前大约在12000~20000元,现在应在100000~120000元。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旋纹大罐,十年前在5000元左右,现在大约在30000~40000元之间,精品今年已达50000元。半山类型稍大一些的鸟形罐,十年前大约在5000~6000元,如今在40000~60000元,精品已达80000~120000元。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12~18厘米的小罐,十年前在40~80元,如今已达600~1000元,马厂类型四圈纹大罐,十年前在800~1200元,现在约8000~15000元。

总之,彩陶的增值空间大小与其文化类型、艺术价值、史学价值、存世量、知名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件精品彩陶更离不开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从目前彩陶的价位来看,远未达到它应有的价位,增值空间还很大。

近几年喜爱彩陶的人越来越多,但彩陶造假、贩假之风的盛行使一部分艺术家、收藏者望而却步。

彩陶造假常见的六种手段

1. 照猫画虎

以已发表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为范本进行仿制,其制作成本在10元至30元之间,但要价一般几百元至几千元。对行家来说,从器形、胎质、色彩、图案和烧制火候上一看即可识破,但一般收藏爱好者却很容易上当。有少量伪作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报价也较高,有些比真彩陶的价格还高,欺骗性极大。

2. 老胎新画

行里叫“后画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彩后描,分整体描和局部描。受地下水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彩陶出土时色彩脱落非常严重,造假者往往是在保留原彩的基础上进行后画彩、后描彩。方法是:1.用丙烯颜料画,看上去感觉新,色彩明快,不易洗掉;2.用矿物颜料画,即采用古人所使用的颜料绘制,色彩上已达到乱真的程度,局部描彩则更难辨认。

另一种是老胎后画彩,也分两种情况:1.把脱落严重的彩陶上残存的彩用砂纸打磨掉,然后抛光修整,重新绘彩;2.直接在出土的素陶上用前面的二种画法绘彩。彩陶上如绘制动物、人物等图案,价格都很高,因此作伪者在真彩陶的几何形图案的空白处或只有外彩而没有内彩的盆或钵内,填画动物、人物和怪异图案,再用喷灯加温固定颜色,或重新回炉,用水擦洗不掉色。这是目前见到最多的一类。

瓷器的释疑辨伪


由陶而瓷,由实用器皿发展成为艺术品,历时数千年,在中国历史上成就辉煌,成为艺术百花苑中一朵奇葩。

瓷器艺术有真伪之分,优劣之别,于是鉴定就成了一门学问。一个有经验的收藏家,拿到一件瓷器后,先看胎质、釉色、纹饰、款识是否符合,再掂一掂“手头”(手感和重量)是否合度,再轻轻弹敲听声音是否清脆,然后再统观整个造型是否符合时代特征。

胎(底足见骨未上釉的部分)是最易辨别的地方,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件历经数百年的古瓷器,胎质必然产生氧化而变得古趣盎然,这是历史的陈迹。釉是瓷器制作不可缺少的原料,不同的釉色效果反映不同的历史风貌。古代名窑瓷器一般都用纯色釉,因名窑瓷多用于宫廷或祭祀,而历代帝王都标榜自己崇俭避侈,故华丽的彩绘瓷器不合古训,因此贵重瓷器以纯色釉为最,青花次之,而瓷釉又以宝石釉为最,其贵在于亮,其明如镜,其润如玉。所以一件名贵瓷器虽历经千年,其自然光度(宝光)是不容易消退的。

纹饰中可以分辨出时代的特征。如元代瓷器上惯用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从晋瓷纹饰中演化而来的。从元代开始,青花、釉里红的出现,打破了历史上一色釉的单调局面,到明、清以后色彩更加丰富。用文字装饰的瓷器,明清二代各有不同,明代瓷器一般书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者居多,而清康熙时期则大篇幅书写诗词、歌赋、表颂等文字,如《赤壁赋》、《滕王阁序》、《前后出师表》等。

瓷器的铭款,也是辨别真伪的根据,要从笔写、印记、字体、笔迹等方面加以鉴别,都不应与文献记载上相悖。

名窑名瓷由于得之不易,价格昂贵,一直是古董商仿制、伪造的目标。作伪的手法千奇百怪,如仿制的新窑器,将其搁置在野外,任其日晒雨淋,褪去窑烟,吸入尘土,再在露胎的地方抹上一种叫罗粘香的药液,再用砒、铊之类药物在器体上磨擦,去其光泽,进行哄骗;有的将开片瓷器放在浓色液体中浸泡,使之吸入纹内,使人误以为是“老货”;有的甚至将器物倒置地上,圈足上铺以铁屑,淋上盐水,使锈水渗入圈足的胎骨内,美其名曰“吐窑璜”,叫人上当。但只要我们能博览群书精研,意领神会前人之神采风韵,就不难识破。

“毛瓷”的收藏与辨伪


中国的收藏家有个习惯,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成套。实际上收藏“毛瓷”是很难成套的。一套完整的“毛瓷”有多少件,所包括的那些品种数量各是多少,这些基本的数据连“毛瓷”的作者们都说不清楚,一人一种说法,也无记录可考。当年陶研所送交中央瓷器的出库单据和资料绝大部分已丢失。目前所说的“套”都是商者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的谎言。 就收藏而言,物以稀为贵是一个重要原则。拿“毛瓷”和历代官窑相比。前者要少得多,就拿乾隆窑来说,乾隆在位六十年,御器厂就要为他烧六十年的瓷器,再加上“官搭民烧”,每年都要有数万乃至十万件的产品问世,目前乾隆官窑存世品有多少无法计算。而“毛瓷“只烧过这一批,使用的是一座容积四立方米经技术改造后耐高温的倒烟窑。据当事人讲,包括试验在内前后共烧十七窑。在一般情况下,四立方米的倒烟窑平均一次可烧陶瓷餐具四五百件,“毛瓷”的餐具大都配有盖子,因此每窑应在三百件左右。由此推论,包括废、残、次品以及未加彩的半成品在内总数不会超过五千件。据黄万凯先生回忆,当时入库的成品瓷只有二千件左右,其余有相当数量是未经过彩绘的白瓷胎。由此可见“毛瓷”数量要远少于存世乾隆官窑,因此它更具有升值潜力。 过去之所以没有引起收藏界的注意,是由于知道了解它的人太少了。随着有关资料的不断披露,“毛瓷”已成为当今收藏热点之一。

随着“毛瓷”价格的急剧攀升,如何辨别其真伪已经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毛瓷”绝大部分都是假货。甚至,一些赝品在销售时还出示了个别制作者个人签发的鉴定证书,因此具有更大的欺骗性。经笔者调查,市场上的假“毛瓷”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用轻工部陶研所历年来生产的其它陶瓷产品冒充“毛瓷”产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7801”冒充“7501”。 所谓“7801”是1978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陶研所基本照搬“7501”设计稿,为中南海烧制的一批瓷器。严格讲它们应当是“7801华主席用瓷”。这批瓷器除部分品种的造型与“7501”明显不同外,彩绘图案与“毛瓷”极为相似,外行人很难鉴别。特别是胎质,由于使用的是“7501”的剩余原料,因此它与“毛瓷”完全一样。“毛瓷”问世以后得到省、市领导们的青睐,为满足上级“需要”,陶研所在制做“7801”过程中有意加大产量。事后将剩余产品当作为礼品赠给各级领导。正因如此,“7801”的库存量远远大于“7501”。1982年春节前夕陶研所将少量“7501”和大量“7801”混在一起分发给本所职工。当时所内除极少数参与过这两次制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将两种产品区分出来,其他绝大多数人都无从知晓。时至今日,所里大部分职工还以为当时分到他们手里的那批瓷器都是“毛瓷”。 区分“7501”和“7801”可从下述两方面进行。一,从产品品种着手。比如人们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痰盂、大号茶杯、圆形烟灰缸、酒具等等都是“7801”的产量,“毛瓷”中没有这些产品。二,有些品种“7501”和“7801”都生产过,区分它们难度较大,主要是分析比较它们的彩绘图案。首先“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其次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仅以2号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叉,“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又如“毛瓷”中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和用白线钩勒花头的梅花技法在“7801”中是绝对没有的再有“7501”的彩绘用料也比“7801”考究,无论是细度还是艳度前者都比后者好。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由于釉上彩产品要经“高温釉烧”和“低温彩烧”两步完成,因此在完成第一步“高温釉烧”后,必然要将其中有质量问题的白瓷胎淘汰后再进行彩绘。“毛瓷”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只有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达到特级和一级的白瓷胎才可进入后道彩绘工序,其余全部淘汰。被淘汰下来的白瓷胎最初是入库封存,以后就陆续处理给所内职工。得到者,又请人照葫芦画瓢仿造了一批得到者,又请人照葫芦画标仿造了一批“7501”。虽然其中也有少数因出自“专家”之手画得较细较象,但绝大部分与真品相去甚远,要么画工粗糙、构图走样,要么手法拙劣、色彩不正。鉴定这类瓷器还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吃烟、变形、桔釉等等均为赝品中,其绝大多数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总是。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进行遮盖,必须仔细观察方能看了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 近两年,随着国内经济改革力度不断加深,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因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纷纷倒闭。甚至连因制作“毛瓷”而名扬海外的原轻工部陶研所也在劫难逃,因经费严重短缺,许多员工下岗待业。一些私营陶瓷厂垂涎于“毛瓷”的惊人售价和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网罗人才研制仿品。 这些新仿毛瓷的制作水平与真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还不及“7801”,明眼人一看便。以“水点梅花”茶杯为例。图案中梅花的色彩,真品鲜艳,仿品暗淡。这主要是由于彩绘用料的不同。真品是使用德国进口的金红料为主料,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二是杯盖造型不同。真品造型挺拔端庄,作工考究。仿品造型显得绵软无力,作工粗糙。如果观其实物恐怕破绽就更多了。首先胎质就不同,如用光线照射,真品足圈四周胎壁较厚处略呈翠绿色,仿品则呈暗红色。这一方面说明仿品的烧成湿度和瓷化程度不及真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仿品所用陶瓷配料与真品存在差异,原因是由于临川高已绝产,只能使用其它材料代替,这样就无法保证其物化指标和性能与临川高岭土完全一致。正是由于仿品采用的瓷土性能不及临川高岭土,可塑性和耐高温性能都较差,所以仿品多是一器壁 较厚不易变形或注浆成型的品种,如茶杯、汤勺、饭勺、香烟缸、烟灰缸、酱油壶、笔筒、牙签筒、胡椒粉瓶以及所谓的酒杯、酒壶、痰盂果盘等等。由此可见“毛瓷”这个特定历史产物,自部世至今虽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要想仿造刀绝非易事。 最后笔者要说尽管“毛瓷”数量不多,也不是所有的“毛瓷”都有很高价值,应按质论价。同为“毛瓷”也分三六九等。就总体而言,最有价值者当属送入中南海的产品,。它们在质量上无可挑剔,均为特级品,在品种上也是最全的。当然这批“毛瓷”为国家所有,很难进入流通领域。其次就是1989年参加北京僵工艺美术品展览的那批产品,它们也是毛瓷中的上乘之作。原陶研所的展览室中还有二十几件质量不错的釉下彩产品,据讲不会出售了。至于那些流散于民间的“毛瓷”,有些质量还可以,按照轻工业部的质量等级标准,属二、三、四级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等外品和残次品。这类“毛瓷”的收藏价值自然要低一等。就具体品种而言,笔者认为最有价值的当属釉下彩双面绘芙蓉碗,它是举世无双的艺术极品。其次是那些制作工艺复杂且烧制数量少的产品,如文具中的臂搁等。釉上彩产品由于合格率高,其制作数量要远远少于釉下彩产品,因而相对要珍贵一些。中国收藏家喜欢“立件”产品,如饭煲、品锅、醋壶、酱油壶等,日本收藏界更偏爱碗,各有所好。

彩陶收藏的行情与辨伪


在我国,彩陶的发现比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却历史悠久,到今天已经有8千年,跨越了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中国彩陶在世界彩陶史上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彩陶和山东的大汶口彩陶,最值得收藏。

10年前,一件半坡类型彩陶钵(有一圈红彩)价值大约在2千~2千5百元,如今已升值到1万~1万6千元。其中的精品,如半坡类型细颈瓶,目前的价位已达到8万~15万元。庙底沟类型完整的彩陶瓮,价格在8万~13万元之间(10年前大约是2万~3万元)。由于发现和存世量少,制作精美,仰韶文化彩陶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马家窑类型的一件绘有满彩的盆,10年前的价格大约是3千~5千元,现在则飙升到4万~6万元。一件马家窑类型饰满彩的精品瓶,10年前大约是1万2千~2万元,现在已经达到10万~12万元了。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旋纹大罐,10年前的价格是5千元左右,现在大约在3万~4万元之间,其精品在2006年已升至5万元。半山类型稍大一些的鸟形罐,10年前价值5千~6千元,如今在4万~6万元之间,精品已飙升至8万~12万元。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12~18厘米的小罐,10年前只有40~80元,如今已达6百~1千元。马厂类型四圈纹大罐,10年前卖8百~1千2百元,现在则是8千~1万5千元。

总之,彩陶的增值空间大小与其文化类型、艺术价值、史学价值、存世量、知名度有着密切关系。一件精品彩陶更离不开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从目前彩陶的价值来看,还远未达到它应有的价位,增值空间还很大。

近几年喜爱彩陶的人越来越多,但彩陶造假、贩假之风的盛行,使很多收藏者望而却步。下面告诉各位几种常见的彩陶造假手段:

1.照猫画虎以已经发表的发掘出土的彩陶为范本进行仿制,其制作成本在10元至30元之间,但要价一般几百元至几千元。对行家来说,从器形、胎质、色彩、图案和烧制火候上一看即可识破,但一般收藏爱好者却很容易上当。有少量伪作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报价也较高,有些比真彩陶的价格还高,欺骗性极大。

2.老胎新画行里叫“后画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彩后描,分整体描和局部描。受地下水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彩陶出土时色彩脱落非常严重,造假者往往是在保留原彩的基础上进行后画彩、后描彩。方法是:1.用丙烯颜料画,看上去感觉新,色彩明快,不易洗掉。2.用矿物颜料画,即采用古人所使用的颜料绘制,色彩上可达到乱真的程度,局部描彩则更难辨认。

另一种是老胎后画彩,也分两种情况:1.把脱落严重的彩陶上残存的彩用砂纸打磨掉,然后抛光修整,重新绘彩。2.直接在出土的素陶上用前面的两种画法绘彩。彩陶上如绘制动物、人物等图案,价格都很高,因此作伪者在真彩陶的几何形图案的空白处或只有外彩而没有内彩的盆或钵内,填画动物、人物和怪异图案,再用喷灯加温固定颜色,或重新回炉,用水擦洗不掉色,这是目前所见最多的作伪。

汝窑瓷器工艺特点与辨伪方法


汝瓷是古瓷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内蕴。她既有造型讲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之特点;又有釉层匀净、蕴润如玉、青色淡雅、宝光内润之秀丽。特别是她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艺术风格。对汝瓷瓷器佳品的收藏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汝瓷、认识汝瓷,而更重要的是欣赏汝瓷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从中领略汝瓷文化的内涵,享受汝瓷文化之精髓。

现将汝窑瓷器辨伪存真的方法提供出来,供识别参考。

制作:真品为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如,形体得当。而仿品多为注浆模制,做工粗放,工艺欠佳,棱角突出,修痕显著。

造型:真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而仿品注浆成型,胎壁较厚,外型秀丽,比例失调。

装饰:真品刻、划、印花,技术娴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刀法流畅,形象逼真,风格随意不拘谨,线条自如有神韵。而仿品为刻意效仿,以临摹为主,刀法生硬,画意呆板,花卉图案,缺乏神韵,画风粗糙,比例失调。

釉色:真品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而仿品则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釉色单纯。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玛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泽,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开片。若用40倍放大显微镜观察,釉内玛瑙结晶体则呈现珍珠状,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则利用胎、釉的收缩比的差异,出现一些开片,但大多为直道道,呈网状布满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韵致。仿品的胎、釉配方,与宋代失传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单调,不够蕴润,更缺乏玉润之感。

从1987年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发现之后,不少厂家也根据发掘简报、报导文章提供的资料,到现场采集玛瑙矿石作釉料掺入釉内,但由于在釉内掺和玛瑙的比例不对,其结果与宋代真品仍存在很大差异:器表开片不对号,釉内气泡特多,玛瑙的结晶体,呈繁星密布状,气泡犹如肥皂泡沫,拥挤排列,釉内的红斑不见。这是目前仿古作旧的厂家刻意寻求解决最关键的难点之一。据最新了解,有的厂家可通过多次反复在冰箱冷却,然后再高温处理,可将釉内气泡处理掉,但又失去了宋代汝瓷稀疏的气泡周边布有玛瑙结晶体的光点,即寥若晨星之美景,反而弄巧成拙。

至于在表面作旧,或经过吃土处理,或用药水腐蚀,使釉层剥落,这些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辨认其破绽。

当然判断一件收藏品的真伪,还应从综合方面加以细心观察,第一靠感觉,要观其形体美,工艺细、制作精、色玉润、有神韵;第二靠手感,光润有度,轻重合体,棱角圆滑,手感适中,给人以舒心、美的享受;第三靠观察,看其工艺流程,釉色底蕴,装饰艺术及艺术风格等。这种仿品在有些方面虽已乱真,但仍留下破绽,只要细心观察,仍可辨伪存真。

“毛瓷”收藏与辨伪


1996年12月14日,毛主席用瓷在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亮相,68件主席用瓷瞬间拍卖一空,总成交87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件12.2万元。“毛瓷”的珍贵开始为世人所知。据说,1996年文莱王室曾欲以550万美元的价格向一位中国收藏家购买300件毛主席用瓷,平均每件1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还是遭到这位收藏家的拒绝。

中国的收藏家有个习惯,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成套。实际上收藏“毛瓷”是很难成套的。一套完整的“毛瓷”有多少件,所包括的那些品种数量各是多少,这些基本的数据连“毛瓷”的作者们都说不清楚,一人一种说法,也无记录可考。当年陶研所送交中央瓷器的出库单据和资料绝大部分已丢失。目前所说的“套”都是商家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的谎言。

在市场上,假“毛瓷”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用轻工部陶研所历年来生产的其他陶瓷产品冒充“毛瓷”产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7801”冒充“7501”。

鉴定:“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而且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以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叉,“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

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等。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进行遮盖,必须仔细观察方能看得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一些私营陶瓷厂垂涎于“毛瓷”的惊人售价和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网罗人才研制仿品。

鉴定:这些新仿毛瓷的制作水平与真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还不及“7801”,明眼人一看便知。

背/景/资/料 揭开“醴瓷”的神秘面纱

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广东潮州、浙江龙泉、江苏宜兴等处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瓷器产地地。至清朝末年,全国瓷业生产兴旺发达,景德镇窑、德化窑与醴陵窑并称南方三大名窑。其中湖南醴陵的实用瓷价格十分低廉,但因产量少,长期以来只供国宾用品,未为收藏者所熟悉。

传奇身世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工程竣工,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获得最高金牌奖。1905年,清政府拨库银18000两,派熊希龄等人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匠师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创造出今天名扬于世的“釉下五彩”瓷。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文革瓷”因造型和风格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独具魅力,而“主席用瓷”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1974年,醴陵为毛泽东特制了一批瓷器,然后就没有再造了,这就是后来称作“毛瓷”珍品中的一部分。经瓷器专家鉴定,该批薄胎釉下双面五彩花卉瓷器晶莹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温润可人,各项指标皆展示出醴陵瓷的独特神韵和成就。醴陵在民间就有“红色官窑”之称,几代国家领导人对醴陵瓷的偏爱更令它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也大大提升了其价值。

据估计,全国醴陵“官窑瓷”收藏品不超过400件,“毛瓷”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于民间的不足200件。

走入民间1974年制作毛瓷时剩下了最后4吨未被使用的高岭土,封存了30年之久,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红色瓷典”中被特批使用。这批醴陵瓷器集中了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进行创作,制成品率仅为10%(烧制了2万套才遴选出这2004套精品),极为珍贵。专家估计每套价值达到3万元以上。

广州市的收藏专家指出,瓷器的价格上升不但和产地、工艺与珍稀程度息息相关,而且也和社会情趣有关。艺术珍瓷在市场上的地位在于迎合了高端人群的需求,这些人群因为其身份地位的特殊而有得到珍瓷的可能与需要,在投资、购买、收藏与拍卖的过程中,珍瓷的价格具备了很大的上升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