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方家珍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粉彩方壶(清)

粉彩方壶(清)

方家珍粉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壶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2020-08-22

方家珍粉彩瓷器鉴别。

清 粉彩方壶

规格:高14cm

粉彩由于其彩料中含有铅粉的成分而得名,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用的彩色比五彩丰富,最多的达到十几种以上,颜色浓淡谐调,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创始于康熙朝,而以雍正朝产品最为著名。雍正彩瓷中以粉彩为主流,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珐琅彩变化而来。因为粉彩利用了进口的金红,而且它的施彩方法及画风是外来的,所以与珐琅彩一样,也被称为洋彩。除胭脂红之外,还有洋黄、洋绿、洋白等颜色。粉彩的颜料十分丰富,有红、绿、蓝、黄、白五大色系。每一色系里又包括许多种,如绿色系里就有大绿、翡翠、苦绿、粉大绿、墨绿、石头绿、松绿、粉苦绿、淡水绿等。

粉彩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在素瓷胎上描绘轮廓后,先填一层玻璃白。五彩则不使用玻璃白。这种白色因为含有氧化砷,可引起乳浊作用,产生一种不透明的效果。第二步是把色料与油料调和在一起,在玻璃白上进行描绘后入窑烧造。粉彩的上色方法很有特色,充分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常用接色或渲染,将两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涂于同一部位,使之相互衔接,均匀过渡。其上色过程是:先按照图案的轮廓填上一层玻璃白,干了之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五彩则靠线来描绘,用笔方式主要是平涂,无阴阳向背之分,缺乏立体感)。粉彩改平涂为渲染,使得色彩层次分明,水墨韵味十足,加之粉彩以铅粉作底,彩料中掺入了粉质,给人以温柔的感觉,因而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多数是在精细的白瓷上进行彩绘,因而更显淡雅清丽,有不少成为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瓷,如盘、碗、杯、提梁壶、碟、瓶等。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嘉道粉彩“夫人笔筒”


既然她们都是美人,为什么不称为“美人笔筒”呢?据说是其中的“美人”都是“大人物的夫人”,而且这些“夫人”的名气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美人”的范畴。

有一次,无耻的陈灵公在朝堂上公然戏说跟夏姫的韵事,还有人怀疑夏征舒到底是谁的孩子?这让夏征舒非常恼火,于是杀了陈灵公。后来有人到楚国状告夏征舒,说他弑君。于是,楚庄王讨伐陈国,亲手杀了夏征舒,抢走了夏姬。楚庄王一心要将夏姬纳为“妃子”,后来被朝中重臣一致反对未果。而申公巫臣对夏姫也垂涎三尺,于是设计掠夺夏姬后,逃去了晋国……他付出的代价是被满门抄斩。可见夏姬是一个魅惑力非常强的夫人。

在古陶瓷研究中,人们将这种人物图案称为“无双谱”,自康熙朝起一直盛行到民国中期,无双谱画通常图文并茂,色彩艳丽,深受瓷器收藏者喜爱。笔者所写此笔筒具有清代瓷画的绘艺特点,人物纹饰也承接了陶瓷绘画史上运用较多的风格,传神灵动,画工精美,可谓民窑中的“无双”佳品。这样的器物自清至今,确实受到民间人士和藏家们的喜爱,同时它的流转使用,也传承着中华瓷艺文化的精神。

清末民初新粉彩方形提梁壶


这把清末民初新粉彩方形提梁壶,通高14、宽9厘米,凹棱角。壶盖为子母口,一侧有弯流,黄铜双提梁。壶腹一面绘太师少保图(图1);一侧绘仕女读书教子图(图2);前面(有流一面)墨笔行书:“太师少保 丁未仲秋月”(图3);后面墨书草体:“供乃华第,得恨美人头,包古人书,戊午夏秉钧作。”(图4)壶肩墨书:“大吉祥”“白方鼎”。盖面桃形钮,一边墨书:“吉祥永用”。壶底施满釉,中心有“大清同治年制”红印篆书寄托款(图5)。这是清末民初时期日用瓷茶壶的典型器物,产自景德镇,虽然算不上精品,却是大众普遍喜欢的器型和纹饰,收藏欣赏价值不言而喻。

瓷器常见的狮纹,狮子有瑞兽之誉,在中国的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狮居第五”的传说。一大狮子一小狮子,谐称“太师少师”或“太师少保”。太师和少师,均为古代官名。古三公中位最尊者为“太师”。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以“狮”“师”同音,以“太师少师”为高位的象征,而借音借意以狮为师是官运亨通的意思。此壶所绘太师少保纹饰,也多用在梅瓶、帽筒、盖儿碗、大盘等瓷器上,除了大红颜色的喜气,也给人富贵吉祥的心理暗示。此纹饰看起来简单,画起来并不容易,大面积的红色,只需寥寥数笔,就能传达狮子的神韵。民国时期,也有不少此纹饰,但已经不见大狮子威武、鲜活,小狮子灵动、俏皮的气度,绘画呆板,背书潦草,设色灰暗,鲜见用心之作。

秉钧,即颜秉钧,是民国时期的名家(生平不详),所画人物非常古雅。包古人,生平不详。该提梁壶胎釉细腻,用彩艳丽,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彰显匠人精湛技艺。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这把提梁方壶,题字中有“丁未”(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戊午”(即民国七年,1918)两个不同的年代,间隔11年,很可能是在两次烧造中造成的。

乾隆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


清帝喜欢饮茶,尤以乾隆、嘉庆二帝为甚,而乾隆帝所作御制诗甚多。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誊写御制诗文为饰以乾隆为最甚。其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量广多,颇为精妙。

粉彩开光描金山川诗文壶造型端庄别致,极具儒雅书卷气质。整器除瓶腹开光处外,满绘卷草纹宝相花,绘以轧道纹铺满满身。画工、工艺、瓷胎均为上品,实乃乾隆中期顶峰时珍品。

正面开光绘“乾隆品茶图”,此图画工精深,构图深图远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近景的奇石、远处的苍山、竹林。庭院水榭透视关系清晰,布局公道。而人物则描画的惟妙惟肖,出现出江南水乡之韵味。

反面开光楷书诗一首。据传,乾隆帝下江南到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被那微微的茶香所感染,即提笔作诗《冷泉亭观采茶作歌》,诗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而骑火指“明朗”,节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格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观此书法感叹用笔遒劲有力,笔划的顿挫、轻重、强弱也极尽精美,章法皆虚实联合。给人感觉字由心田而抒发,依附诗意而表达表露,把此壶的诗情画意体现的极尽描摹,使人在品茗时感悟思采之意境。

浓墨淡妆 粉润柔和 清粉彩瓷器鉴赏


光洁的玻璃白,轻转笔锋,粉润的淡彩,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将这国画中寻常题材搬到光洁的瓷胎上,恰如轻烟扑面而来,这东方艺术明珠粉彩瓷,总给人以一种清澈的淡然感,秀丽精雅。粉彩瓷由清康熙五彩基础上创建而来,曾经的日常用具,如今已成为收藏把玩珍品,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一起来欣赏来自华夏收藏网的两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清代粉彩精品。

乾隆粉彩西洋人物对杯(图片来源:华夏收藏网 英国渝乾堂)

杯口直径7.3cm,高3.5cm,品相完好,绘工及用彩具有时代特征,开门清乾隆外销,给皇家定烧的精品薄胎瓷,欧洲博物馆级的藏品。

乾隆粉彩对杯,造型规整,曲线优美。胎薄体轻,釉色纯白,光润匀净。侧面粉彩绘画人物风景。画面一个仕女和男子,大眼高鼻,穿戴西洋服饰。二人正手托高脚杯喝着美酒。女子脚边卧着一黄一白两只小狗,活泼生动。背景以棕色描画山丘和西式城堡。画风充满浓厚的西方风格。

乾隆时期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兴盛,西洋绘画技法也随之传入中国,于是出现大量仿西洋的瓷器。此对杯制作精良,在如此小的地方作画也能细致入微。人物和小狗各具形态,跃然杯上。杯子胎薄如纸,瓷胎画珐琅工艺,透光可见另一面。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精淘瓷土。因而胎质坚白细润,轻巧玲珑。“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在手里玲珑剔透,有入手即化之感。

清同治-粉彩人物花卉茶盏(图片来源:华夏收藏网 song1)

茶托10.5*2.5厘米,杯子5.3*10.5厘米,盖子10*3.2厘米。

难得完整的6件套,包浆自然纹饰典型,收藏实用两相宜。

藏品所在地,瑞典。

清同治年间的粉彩,不少器物纹饰多用红彩,而纹饰中所用红彩暗淡凝腻;表面不够光润,是清代晚期红彩的特点,这也是区别新仿同治粉彩瓷器的重要标准。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鬃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鬃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华夏小邓/撰文 报道)

清粉彩花鸟花卉开光芦雁纹捧盒


捧盒,顾名思义,即捧在手上的盒子,兼具实用和陈设观赏的艺术效果。古时,一般只有皇室、官员和大户人家才有捧盒。捧盒除了具有存放各类古董珍玩的用途,还可作为盛装食物的食盒使用,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起头,就有“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的描述。

捧盒造型丰富多彩,较为多见的是扁圆形,其次还有几何形的六角形、八角形、方形,花果形的荷叶形、牡丹形、桃形,仿真形的钟形、瓶形及各种动物形等等,以方便捧持。其材质多样,常见的主要有瓷器、漆器、木器等较轻的质地,这是由于捧盒是以手捧着的器皿,过重不适合于捧在手里,加上作为食盒使用时,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故捧盒不能选用较重的材质,不过亦有金属和珐琅材质的捧盒,多作为盛放古玩的陈设观赏器物之用。

清代瓷捧盒烧造数量庞大,盒上的纹样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渔樵耕读等,都是捧盒上常见的主题纹饰。古人习惯借物喻示,追求美好事物,亦喜欢通过在器物上刻画各种纹饰来对寄托吉祥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如“渔樵耕读图”象征古代农耕文化的四个主要职业,也是古代高士隐逸山林或官宦退隐之后所向往的那种闲适生活,所以在清代瓷器上被广泛运用。芦雁是出没于芦苇林间的候鸟,因景物具象宁静美好,故芦雁图亦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题材。此器上的五只芦雁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神兼备,展现了湖荡湿地的自然风貌,这样的画面不禁令人想起清代诗人胡慎容笔下的《芦雁》:“横江片影一声秋,楚岸湘波事事愁。同是水云乡里客,归心空怅荻花洲。”

清代瓷器的釉装饰发展到了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其中彩瓷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件捧盒器身上的图案繁复而又清新疏朗,刻意打破岁时的传统,将暮春的牡丹和盛夏的荷花等一并呈现,主题鲜明,极具装饰效果。芦苇象征禄位,牡丹象征富贵荣华,菊花象征长寿,莲花象征高洁,各个纹饰都洋溢着浓厚的吉祥寓意,组合在一起,就呈现出一缕瑞祥宁和的气息。整件器物器型硕大端整,绘工精细入微,粉彩呈色艳丽匀润,纹饰恬淡雅致,集实用性和工艺美术性于一体,显示出清代粉彩瓷制作工艺的成熟与精湛。

清晚期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上的名士


无双谱人物纹图案,是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中较为常见的装饰纹样。此题材源自清代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画家金古良的著作《无双谱》,其最大特点是将绘画、诗文与书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深得文人士绅们的欢迎。清代中晚期以后,瓷器上也广泛出现无双谱题材图案,延续至民国时期仍很流行。本篇来介绍一件清代晚期的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

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高14.2、口径6.8、足径5.5厘米。整个盖杯由杯身、外盖和内盖三部分组成(图1),杯与盖呈子母口扣合,杯身上部塑一对兽耳,杯身下承三足。杯身及外盖以粉彩绘有4组无双谱人物肖像,并附有4组对应的诗文。人物绘图细腻,诗文书写工整,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杯身一面绘“江东孙郎”,即三国时期的人物——孙策,孙郎身着铠甲,手持战斧。左边书诗文曰:“破横江,拔当利,失魂魄,孙郎至。少年如策从来无,白龙泥服困泥塗。乃弟犹能惊汉贼,可惜夭亡孙伯(符)。”(图2)

杯身另一面绘“李邺侯”,即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李泌,李邺侯身着粉红色朝服,左侧书诗文曰:“九仙枕,一品衣,珊然骨节人间稀。空中香,火中芋,领取十年宰相去。宰相神仙不异人,善处骨肉全天。”(图3)

杯的外盖一面绘“李青莲”,即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着浅蓝色朝服,坐卧状,身后摆着瓷瓶、砂壶等,左侧书文曰:“高力士,内给事,衣绯走深宫。王公贵戚呼为翁,宇文融,杨国(忠)。”

杯外盖另一面绘“司马子长”,即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着红色长裳,左侧有诗曰:“龙门史,陶唐以来至麟止,文章千古人宗师,比之春秋则谬(矣)。”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是清代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画家金古良(号南陵)的绘画著作,其题材取自汉代至宋代40位名人肖像,如:张良、项羽、司马迁、孙策、诸葛亮、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李白、岳飞、文天祥等,因他们的事迹举世无双,故名“无双谱”。《无双谱》最初刊刻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吴郡著名刻工朱圭镌刻,后来乾隆、光绪年间亦有多种刻本。《无双谱》很好地将诗歌、书法、绘画融合为一体,每帧名人肖像旁题乐府诗一首。清初学者毛奇龄为此谱作序,赞曰:“南陵(金古良的号)与余同学诗,与徐仲山同学书,末为画,而画精。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画,有书,又有诗也!”这种“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和新题材。

清代道光朝以后,瓷器装饰图案开始出现了“无双谱”,民国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说:“以视道光之画‘无双谱’,必书人名、小传者,殆有仙凡之别。”又说:“道光画‘无双谱’,题识最夥。如画数人物,则每人系以一小传,分占其器之半。”由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纹盖杯也可窥晚清无双谱瓷之斑。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赏析


藏品口径:12.6cm,高:44.5cm,底径:10cm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晚期,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外观极为瑰丽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国,黄釉粉彩瓷器、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官窑白瓷粉彩开窗天球瓶等闻名于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尤其是黄釉粉彩工艺的开发,让我国的陶瓷技术带来质般飞跃。黄釉粉彩瓷器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青花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争相收藏。

艺术品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准这一生机盎然的艺术品市场。各地的活动更是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尤其是书画、瓷器、奇石。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2014年艺术品市场极度惹人注目,“超级土豪刘益谦”以2.8亿元拿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次刷新中国瓷器世界纪录,不管是炒作还是无意为之,瓷器在古玩收藏“疯涨”已成事实,仅仅春季,据香港统计,瓷器2014年春季总成交额对比2013年春季,已经翻了数倍,让众多学者、收藏家膛目结舌。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款“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藏品:12.6cm,高:44.5cm,底径:10cm。藏品虽然经历了无情岁月的洗礼,但是如今保存依然极为完好。此款“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龙纹极为精致,尽显富贵华丽,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将瓶身神龙气吞山河、大气磅礴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藏品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黄宝石,熠熠闪光,不愧是黄釉粉彩中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

“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龙纹明暗清晰,层次分明,显得质感强,犹豫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水彩画,极为瑰丽,意境之美,让人如痴如醉,美得动人心魄,古往今来“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都是最为名贵的瓷器,是稀世珍品。

虽然“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在极受世人的钟爱,但是由于制作异常困难,本就产量不多,而且古代战争频繁,如今遗传下来的“黄釉粉彩龙纹瓷器”极为稀少,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价值无法估量。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真正的“黄釉粉彩龙纹瓷器”足以自傲,对于众多大收藏家来说,能珍藏“黄釉粉彩龙纹瓷器”,是需要缘分,那是福气!据了解,目前真正“黄釉粉彩龙纹瓷器”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市场上真品几乎绝迹。

黄釉粉彩瓷在价格平稳上升,每年约有25%成长,其中龙纹、凤凰纹、缠枝花卉纹由于存世量极为稀少,已经数年没有出现在香港了,如今“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粉彩龙纹四棱方瓶”横空出世,必然会掀起瓷器收藏市场飓风,这场飓风将会卷席全场,众多大收藏家必定难以按捺,一场来自众多大收藏家激烈争夺的大戏,即将来临。

清黄易集秦汉瓦当册(清)


清黄易集秦汉瓦当册封面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纵18厘米, 横18厘米。

此为清乾隆拓本。凡四册,黄易鉴藏,题签并识记。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部分,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构件。汉代瓦当根据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其中,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未央”、“富昌未央”、“千秋万岁”、“延年益寿”、“与华无极”等,也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之名,如“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冢上”等。文字瓦当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清代学者多将瓦当也纳入金石学研究的范畴,并相互交流,如王昶《金石萃编》中就在汉画象题字之后,又收录汉“瓦当文字共三十三种”。黄易也是如此,在《小蓬莱阁金石目》中,他不但将“长乐宫瓦”等37种汉代文字瓦当列在“汉石刻”章节之中,而且还置于东汉碑刻之前,以充分展现汉代“篆”、“隶”、“八分”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