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粉彩黄地六方花觚

雍正粉彩黄地六方花觚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珍珠地刻花瓷器真伪鉴别 方家珍粉彩瓷器鉴别

2020-11-30

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唐英隶属正白旗,早期供职内务府,事于养心殿,1726年转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之前,已开始设计官瓷样式,于内廷饱览清宫所藏历朝古珍、绘画、陶瓷,及造办处所造之器,耳濡目染,启发其造瓷之高度成就。

此件作品可谓唐英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花觚本是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后多为瓷器所仿,唐英制花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两段烧制,然后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可谓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此款花觚正是这一时期的名作。后被冠以“唐英花觚”的名称,亦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瓷器品种,可见其价值之高。

雍正器型仿古,不止停留在单纯仿古上,还善于把旧有的器型稍加改造,适度地增减,从而形成新的器型,使之较古窑有新的提高,器型博采众艺,吸收了古今中外众多工艺品的的精华,充实了自己的器型,给雍正瓷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此器器型沿自青铜花觚,身形高竚,觚分三段,敞口、斜颈、耸肩,六方形腹身,腹下内收,腹部呈倒三角状,自上而下绘多种纹饰及描金,有璎珞、勾莲、宝相花,卷草等。

胫分二截,下盘外张,以黄彩为地,近足处黄地则绘绿彩焦叶纹;纹饰使底座于视觉上平衡全器,器内壁及足底施以绿松石釉。此器具浓郁之欧洲「巴洛克」风格,瓶身密集纹饰表现出极强之立体感,集印模、贴塑、浮雕、彩绘、描金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设色丰富强烈,并大量运用金彩,呈现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之不凡气派,一望而知为皇家御用瓷器。

通体纹饰繁而不乱,画工细腻,一派庄严圣洁,既有欧洲风格,又具极浓藏传佛教供器之韵味。此对花觚形制,為五供之一,「五供」以一香炉,一双烛台及一对花觚組成,为宫內佛堂必备之物。2007香港苏富比春拍以2,272万港元成交一只相类花觚。

雍正 粉彩黄地六方花觚 尺寸:

口径:15.4X17.6cm

高:44.8 cm

足径:15.7X17.8 c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黄地粉彩瓷器的特点


黄地粉彩是粉彩的一个门类,在烧好的白瓷上绘出之前设计好的纹样,在其纹样上使用玻璃白打底,在使用各色彩料绘画,除了花纹以外的空白处涂满黄彩料放干之后放入窑内低温烧制。粉彩又叫做软彩,是以粉彩为主的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在清朝康熙晚期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创造出了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而黄釉瓷在我国的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黄色在我国古代时皇帝的专用色,而黄釉瓷器更是清宫廷用瓷,是民间的普通百姓是无法得到的。即使是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是不允许民间人士所不能使用的,民窑可以使用金彩但是却不可以使用黄釉瓷,所以说足以体现出了黄金粉彩瓷器的地位。

清朝时期开始发明烧制,明朝中期三朝在黄釉瓷的基础上还烧制出了大 量烧制的黄釉青花、黄釉绿彩、黄釉红彩、黄釉紫彩等黄釉瓷器,所以说流传至今的黄地粉彩瓷器大多都是在明朝时期被烧制的,其收藏价值和价格相对就没有清朝时期的黄地粉彩瓷器值钱,现在的瓷器市场清朝乾隆瓷器受到的市场欢迎度较高,收藏价值和价格也就更高。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官窑瓷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继承了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轧道工艺比较的常见,在其纹饰上主要万花堆、百花图画面中的器物都十分的突出,在其碗类瓷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样式、图案比较丰富。特别是碗、盘之类的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是过枝的癞瓜图案,有着绵绵不绝的吉祥之意,而在道光时期黄地粉彩瓷器工艺非常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等,正是因为其工艺的精湛和色彩的提纯度高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粉彩瓷器现今越来越受到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追捧,其收藏价值和价格非常高,加上瓷器的外形有着很美好的寓意,所以价格近年来不断上升,尤其是以蝴蝶的绘画颇具有珐琅彩的特色,明黄色地所呈色出的光亮,有着极其浓厚的宫廷色彩,甚至一度称为“皇帝色”。

黄地粉彩在清朝的皇宫里也被称之为“黄地五彩”,此器主要是运用了渲染的手法,使其花鸟、水果颜色更加的丰富亮丽,一开始以古代的掐丝珐琅制品为摹本,是清朝粉彩瓷器烧制的一项光辉一页。因为在其装饰效果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掐丝珐琅的作品,罐的造型端庄大方,外饰柠檬黄釉为底,颜色鲜艳,瓷器外部的描绘十分的精致,造就了黄地粉彩今天的地位。彩瓷的发展历史非常的悠久,但是在清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做工的精细、色彩的柔和,这就是它的特征,彰显了它的地位以及收藏价值。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花觚


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其形仿自商周青铜觚,原为五供之一,五供是一组佛龛供案上供奉祭祀用品,由一香炉、二烛台和二花觚组成。

清宫内佛堂众多,各种材质的五供也为数不少,但是大多数保留在宫中,外流出宫者至今尚保持成套者甚少,往往散佚不全。该花觚虽与其它四供在流传中分开,然所幸其品相完好无损,殊为可贵。

此对花觚造型秀美雅致,结构繁缛,烧制工艺极为讲究。胎体紧实细腻,有明显的历史厚重感。釉面晶莹透澈,光亮水润。彩绘更是精彩纷呈,绘工无以伦比,精工细料,极富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般亭亭玉立,富丽堂皇。

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外表黄釉为地,黄釉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至上而下分别绘螭龙纹、缠枝莲宝相花、蕉叶纹等多种繁多纹饰且寓意深刻。觚口矾红描金塑型荷叶状,荷乃象征“合”,为团圆平安之寓意。

腹部圆形双开光绘花鸟纹,绘画功力深厚,构图深思熟虑,用笔及线条极为老道其画工毕现。磷立的奇石、富贵的牡丹、苍劲的古树,笔下的细节表现的惟妙惟肖,烘托出美好、吉祥的寓意,呈现出了园林景观之韵味。

此件花觚,体量硕大,花纹繁缛,工艺复杂,是乾隆时期典型作品,应为供佛用器。而黄色彩地在各色彩瓷花觚中最为名贵,为皇家御用,因此可通过此觚窥见当年御窑厂竭尽华丽之功。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下)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上)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雍正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


雍正朝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之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奠定了雍正御瓷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这一切是与胤禛的喜好情趣密切攸关,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

瓷制花觚这品种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造型的变化,在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的同时,从色彩、胎釉、造型、胎体去辨别不同时期的品种,增强鉴别真伪得能力。

瓷器花觚是由青铜器演变而来,最早是为酒器,到商代渐于祭祀之用。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摆于供桌之上,称之为五供,觚是其中一种,故称为礼器。

作为一代君主,雍正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此雍正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保存至今仍光彩照人,美观大方有皇家尊贵的气度。

此器为三段式,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分两段中段和下段。三段均有开光绘画,绘画主题都以户外郊游、踏青、插柳为主,和清明节的一些民俗活动很贴合,非常符合清明节的节气寓意。底施松绿釉,篆书阳文“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本品取法宋哥,古雅隽美,色古而宝光内蕴,质朴而莹润凝厚,金丝铁线各具其神,深得宋人雅韵,魅力非凡,体现了雍正一朝瓷器工艺绝古烁今的艺术成就,当为旷世奇珍。

雍正 哥釉粉彩堆贴描金开光山水纹盘口花觚 尺寸:

口径:18.1cm

高:40.3cm

足径: 17.5cm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中)


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人穷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二次人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台北鸿禧美术馆。

中国瓷器制作在清雍乾盛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康熙晚期甚至雍正一朝,瓷器生产在恢复、仿制、创新上步伐坚实;进入乾隆初年,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嗜好,督陶官唐英又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种新拟式样中,就包括这件外粉彩内青花六方套瓶。

这件作品通体施紫金釉,在口足部施金釉,包括镂空都在表明仿金属工艺效果。纹饰中西合壁,双钩西番莲,镂空灵芝、佛手、寿桃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陶瓷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此瓶贴有“FonnthillHeirlooms”的收藏标记,仅此即可证明,此瓶为1860年英法联军人侵中国期间,洛克爵士掠得后售与莫里逊氏的圆明园遗物。

一百四十年来,此瓶漂泊海外、多次易手。今天,终于荣归故里。可谓祖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雍正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


雍正天子文采风流,诗书双绝,按他的喜欢与品位计划的珐琅彩瓷器中诗、书、画、印四绝成为雍正年瓷器的一大亮点。 在纹样上,由于雍正天子提倡“内廷恭造式样”,并亲身提出“秀雅”“过细”的要求,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及郎士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样稿。无论是满饰人物、花鸟、山川纹样的器皿,照旧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组合的器皿,无不竹苞松茂。

此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绘洞石兰花图,雍正时期的花鸟比康熙时的花鸟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的花鸟体现力丰富精致,花鸟之间彰显灵动,且活龙活现,相得益彰。

画面临侧以墨彩题写:“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此诗出自明代墨客、大学者叶子奇之《塘上闻兰香》诗句。上落款“美人”篆印,着落“金成”“旭映”二篆印,共三枚均为胭脂红彩,诗句笔墨浓淡、笔画轻重,天然流通,字体娟秀灵动,与器物的绘画相得益彰。足内施白釉,底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楷体,双框蓝料款。

纵观整图,雍正时虽相沿了康熙时在色地上绘画之特性,但一改康熙时之花草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山石、兰草等图案,并有花鸟题材的作品出现,再配以诗文,印章等图案,彰显出高雅的审美意见意义。此碗与现今故宫博物馆馆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官瓷是同类藏品。

雍正粉彩矾红描金童趣螭耳觚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明清之际发展为佛前五供之一,此时期摹古之风盛行,这只螭耳觚乃传统的摹古精品。

清代瓷器中以“唐英花觚”最为著名。此觚为雍正年间御窑场奉旨所烧;雍正八年,唐英亲自监烧敬献天仙圣母殿花觚,烧成之后深为皇帝喜爱。此觚硕大挺拔,通体纹饰交错,两侧塑贴鎏金螭耳龙,与觚体相得益彰。

此觚坚硬细密,体态端庄稳重,婀娜秀美。重量比例合宜,釉面细润纯净,釉表闪现深沉、含蓄的自然旧光泽,胎釉结合缜密;纹饰繁缛,绘画以婴戏图为主题,色泽浓淡雅致,且画工考究,发色典雅,极为难得。

装饰纹饰繁缛华丽,除腹部外通体绘饰缠枝莲宝相花纹,所饰各种彩绘流光溢彩,质朴美观,清新自然,纹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繁简有致,美观而又寓意美好,布局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令人赏心悦目。

腹部绘若干婴戏孩童,画面中有的游玩嬉戏,有的转心读书,有的欢呼雀跃;人物刻画顽皮、天真无邪,招人喜爱。绘画工笔写实,细腻传神,精妙入微,画面童趣十足,令人爱不释手。

此觚制作精良考究,珍贵异常,可堪玩赏。底施松绿釉双框楷书“雍正御制”四字款。

雍正 粉彩矾红描金童趣螭耳觚 尺寸:

口径:18.6cm

高:41.5 cm

足径:14.2 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粉彩黄地六方花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粉彩黄地六方花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乾隆黄地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